輪胎噪音查詢的問題,透過圖書和論文來找解法和答案更準確安心。 我們找到下列各種有用的問答集和懶人包

另外網站先查輪胎認証再決定就對了 - Mobile01也說明:小弟是來討炮的因為小弟英文爛更別說法語德文了所以我查不到但因歐盟地區規定凡在該區販售之輪胎必須通過並標示認証之雨天抓地噪音節能等級ec1222.com馬吉司建大飛達普 ...

國立中央大學 環境工程研究所 林居慶所指導 曾雅鈺的 ISO 45001職業安全衛生管理系統之危害鑑別與風險評估之探討-以某橡膠製品業為例 (2020),提出輪胎噪音查詢關鍵因素是什麼,來自於ISO 45001管理系統、危害鑑別、風險評估。

而第二篇論文中臺科技大學 環境與安全衛生工程系碩士班 莊坤遠所指導 楊筱玫的 輪胎製造業勞工作業環境與健康狀況研究 (2014),提出因為有 輪胎製造業、作業環境監測、健康問卷、肌肉骨骼疾病的重點而找出了 輪胎噪音查詢的解答。

最後網站輪胎噪音是怎麼回事?看完你也可以輕鬆自己解決了 - 每日頭條則補充:靜音舒適型輪胎相對其他輪胎在行駛中的噪音小,這種胎的膠質比較軟,擁有 ... 自己車輛標準胎壓可以查詢自己的汽車手冊,最好可以在輪胎上面安裝胎壓 ...

接下來讓我們看這些論文和書籍都說些什麼吧:

除了輪胎噪音查詢,大家也想知道這些:

ISO 45001職業安全衛生管理系統之危害鑑別與風險評估之探討-以某橡膠製品業為例

為了解決輪胎噪音查詢的問題,作者曾雅鈺 這樣論述:

橡膠製品在日常生活中應用廣泛,是現代生活中不可缺少的重要生活用品,其相關產業也是台灣重點發展項目之一。然而,橡膠製程和一般製造業的製程不同,其原物料使用種類多元,產品項目也不同,因此在整個橡膠製造的過程中工作人員會接觸到各類不同的化學品,作業環境除易潛藏化學氣味、高熱、粉塵及噪音等危害因子外,也常設有高馬力之滾輪、輾壓等機械設備,勞工若作業時不慎捲入可能造成重大的職業災害。有鑒於此,為降低橡膠產業工作時的潛在風險,實有必要了解橡膠在製程中的危害因子。本研究即依據「ISO 45001職業安全衛生管理系統規範」,針對案例廠製程之製造一課、製造二課、製造三課、製造四課及工務課等五個單位分別進行危害

鑑別及風險評估,並以嚴重度×危害機率×控制成效=風險得分(S×P×C=R)進行風險評分。經由本研究統計資料結果得知,不可接受風險(等級II ~Ⅴ,101分以上) 製造一課有11項(31%)、製造二課有2項(5.5%)、製造三課有2項(5.5%)、製造四課有4項(11%)、工務課有17項(47%),合計36項(100%);可接受風險(等級Ⅰ,100分以下)製造一課有4項(15%)、製造二課有8項(30%)、製造三課有6項(22%)、製造四課有6項(22%)、工務課有3項(11%),合計27項(100%)。依危害鑑別風險評估分析的結果顯示,各部門製程的危害風險類型得分最高分為(分數依序):製造一課

的「被捲被夾」危害風險值為770分(31.5%)、工務課「感電」危害風險值為648分(26.5%)、製造二課「被捲被夾」危害風險值為395分(16.2%),製造三課的高溫燙傷危害風險值為360分(14.7%)、以及製造四課的「噪音」危害風險值為270分(11.1%)。本研究與勞動部職業安全衛生署「108年勞動檢查統計年報」發生職業災害類型比較結果後發現,以立即性危害如墜落、被夾被捲、感電等危害類型發生的比例較高,與本研究所呈現的結果一致,但再經深入研究探討後發現,對於健康風險評估的部份,如粉塵、化學品、人因工程等健康危害有被低估之虞,後續可針對此危害參酌作業環境監測計畫書、化學品之安全資料表(

SDS)等相關資料,再做進一步的評估研究及探討。此外,本研究建議對於不可接受風險項目應依消除、取代、工程控制、管理控制及個人防護具等優先順序進行考量,以現有技術能力及可用資源等因素,採取有效降低風險的控制措施,風險控制措施確認後,應指派相關人員負責規劃及實施,並定期追蹤其執行狀況;對預計採取降低風險的控制措施,應評估其控制後的殘餘風險,完成後檢討其適用性及有效性,以確認風險可被消減至預期成效;對於無法達到預期成效者,應適時予以修正,必要時應採取其他有效的控制措施。本研究的結果除有助於提升案例廠在執行職業安全衛生管理系統風險評估之成效外,也期望對橡膠同業有所助益。

輪胎製造業勞工作業環境與健康狀況研究

為了解決輪胎噪音查詢的問題,作者楊筱玫 這樣論述:

國際癌症研究中心(IARC)已將橡膠製品製造業(Rubber-manufacturing)的職業暴露歸屬為人類致癌群組(Group 1),並指出有充分證據顯示此行業勞工職業暴露可造成白血病,淋巴瘤和膀胱癌、肺癌以及胃癌等,我國現有二萬三千名以上勞工從事橡膠製品製造,此類勞工健康存在一定程度的風險。本研究進行彰化地區三家大型輪胎製造事業之作業環境監測,並藉由立意採樣法,使用開放與封閉式混合型態的問卷,瞭解不同製程作業勞工的健康狀況。作業環境監測分析結果顯示,共採集37件粉塵樣本與45件碳氫化合物 (正己烷、正庚烷、正辛烷、甲苯及二甲苯),並未發現超過容許濃度,但有部份樣本中甲苯濃度超過1/2容

許濃度值。自覺健康調查回收有效問卷共294份,結果顯示勞工肌肉與骨骼系統異常的比例(25.1 %)最高,神經系統與呼吸系統問題次之,分別為17.8 %和13.7 %。卡方檢定結果發現勞工在神經系統、消化系統及肌肉骨骼系統之自覺症狀出現顯著差異。推測因輪胎製造業勞工常需要從事重複性動作或搬舉重物所致,加上多數勞工薪資計算方式以完成良品數量計酬,勞工會過度工作自願減少休息時間,另外,因輪胎製造過程使用有機溶劑和粉狀原料,若沒有妥為控制作業環境空氣有害物濃度,可能影響到神經、呼吸及消化系統的正常功能。本研究結果顯示肌肉骨骼系統異常人數比例最高,為預防勞工因重複性作業促發肌肉骨骼之疾病,建議事業單位訂

定人因性危害預防計畫,進行作業流程、內容及動作之分析,確認人因性危害因子後加以改善並評估成效,以期降低勞工肌肉骨骼健康的風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