路竹國小校長的問題,透過圖書和論文來找解法和答案更準確安心。 我們找到下列各種有用的問答集和懶人包

路竹國小校長的問題,我們搜遍了碩博士論文和台灣出版的書籍,推薦赫爾曼.布蘭德寫的 團體運動的科學評論研究:巧固球 和劉木賢的 學校夢田:劉木賢建築作品集都 可以從中找到所需的評價。

這兩本書分別來自國際巧固球總會台灣總會 和藝術家所出版 。

國立臺南大學 幼兒教育學系碩士班 陳怡靖所指導 羅云伶的 幼兒園教保服務人員 人格特質、組織文化對情緒勞務關係之研究 (2021),提出路竹國小校長關鍵因素是什麼,來自於教保服務人員。

而第二篇論文國立政治大學 教育學系 馮朝霖所指導 郭春松的 非山非市完全中學實踐十二年國教新課綱核心素養校本課程發展之個案研究 (2021),提出因為有 非山非市完全中學、十二年國教新課綱、核心素養學校本位課程發展的重點而找出了 路竹國小校長的解答。

接下來讓我們看這些論文和書籍都說些什麼吧:

除了路竹國小校長,大家也想知道這些:

團體運動的科學評論研究:巧固球

為了解決路竹國小校長的問題,作者赫爾曼.布蘭德 這樣論述:

一本介紹未來的和平運動、充滿運動教育、台灣之光的運動。   您為什麼要運動呢?您知道運動的真正目的是?瑞士運動醫學家布蘭德博士在1969年(民國58年)研究運動醫學40年的經驗中,他找到運動的真諦。他要發明一個未來的運動,他研究結果是:「人類運動的目的不是為了優勝,而是透過運動建立一個我們未來更美好的社會」。他發明一個沒有侵略、沒有碰觸,很少受傷,全身大小肌肉都可以全身運動的運動,懂得尊重、禮讓、崇尚和平。   他綜合40年運動醫學研究,從心身醫學、人類學、運動教育學、社會學、生理學和心理學,透過團體運動的科學評論,將所有規則擬定都有其科學基礎,得到當時國際體育學術聯盟之最佳創意獎。

 

路竹國小校長進入發燒排行的影片

質詢會期➡高雄市議會第3屆第1次定期大會
質詢日期➡20190529
質詢內容➡總質詢

【 下坑國小校長問題 】
亞築身為地方選出來的議員
有義務要為地方不公不義的事情發聲
有責任要為維護鄉親權益站出來
跟政黨完全沒有關係

希望小朋友能有完善的教育環境
不可以被椅子校長恣意妄為影響

【 教育局完全沒有調查 】
教育局調查長達四個多月
教育局長昨日回答依舊文不對題
私刻印章與動用家長會款項才是問題點
教育局長很明顯就是要掩蓋事實

【 局長佔用質詢時間 】
一個議員總質詢只有50分鐘的時間限制
亞築必須珍惜每一分每一秒的時間
副市長跟局長答非所問只是浪費亞築的質詢時間
才會請副市長跟局長坐下
但是兩位官員卻繼續佔用時間
完全不重視議場規則

【 質詢資料已提前告知 】
亞築在教育部門質詢早已提出校長問題
總質詢前也提早告知質詢問題
市府團隊居然還在議事廳官官相護

亞築雖然受到很多攻擊
但是也收到很多好朋友的關心☺
謝謝大家與亞築一起關心地方議題

https://tw.mobi.yahoo.com/…/校長妹駁刻章挪資金-副市長喊-工友刻-134545489.ht…

---------------------------------------------------------

#李亞築議員總質詢

🌟韓市府路平專案值得肯定
🌟有安全疑慮的新闢道路是否可以優先開闢
🌟灌溉水質受汙染,應盡快規劃灌排分離
🌟農路開闢與改善問題
🌟田寮區月世界多功能服務中心
🌟茄萣區興達港漁市場廁所應改善
🌟下坑國小校長動用家長會款項,卻未告知

#阿蓮 #田寮 #路竹 #湖內 #茄萣

幼兒園教保服務人員 人格特質、組織文化對情緒勞務關係之研究

為了解決路竹國小校長的問題,作者羅云伶 這樣論述:

教保服務人員肩負著孕育國家幼苗的重要責任,然而,幼托機構中的幼兒照顧意外頻頻發生,使得教保服務人員的情緒相關議題備受關注,因此,瞭解其情緒勞務受到哪些因素影響為本研究的主要動機。本研究以Lewin場地論作為研究架構的基礎,個人因素方面主要探討人格特質的影響,環境因素主要探討組織文化的作用,希望了解人格特質、組織文化對於情緒勞務有怎樣的影響,因此,本研究目的有六項:一、了解臺南市教保服務人員的情緒勞務現況。二、探討不同背景變項的臺南市教保服務人員在情緒勞務知覺之差異情形。三、探討臺南市教保服務人員的人格特質和情緒勞務之關係。四、探討臺南市教保服務人員知覺組織文化和情緒勞務之關係。五、探討臺南市

教保服務人員人格特質、組織文化對情緒勞務的預測力六、根據本研究結果提供建議,並作為幼兒教育現場應用之參考。 本研究採用問卷調查法,研究對象為臺南市公私立幼兒園教保服務人員,採用叢集隨機抽樣的方式抽取樣本,總共發放500份問卷,回收有效問卷453份,回收率為93%。本研究問卷包含「人格特質」、「組織文化」和「情緒勞務」三個分量表,皆採用Likert五點量表評分,問卷回收後,使用SPSS22.0版進行資料分析,獲得以下研究結論:一、臺南市教保服務人員情緒勞務的現況為「深層情緒偽裝」、「真實情緒表現」呈中上程度,「表層情緒控制」為低度。二、教保服務人員的背景變項不同,對於情緒勞務的知覺會有所不

同;教保服務人員的「年齡」、「教學資歷」、「教育程度」不同,其「深層情緒偽裝」的知覺會有所不同;而且已婚者的「表層情緒控制」顯著高於未婚者。三、人格特質與情緒勞務具有關聯性;「神經質」人格與「表層情緒控制」呈正向相關;「親和力」、「審慎度」、「外向性」、「開放性」、「神經質」人格與「深層情緒偽裝」皆呈正向相關;「神經質」人格與「真實情緒表現」呈負向相關。四、組織文化與情緒勞務具有關聯性;「支持與創新型文化」與「表層情緒控制」方面呈負向相關;「支持與創新型文化」與「深層情緒偽裝」、「真實情緒表現」呈正向相關;「科層型文化」與「表層情緒控制」、「深層情緒偽裝」、「真實情緒表現」皆呈正向相關。五、人

格特質、組織文化對於情緒勞務具有預測力;越傾向「神經質」人格的教保服務人員,其「表層情緒控制」、「深層情緒偽裝」的情緒勞務越高;越傾向「外向性」、「開放性」人格,其「真實情緒表現」越高;幼兒園越傾向「支持與創新型文化」,教保服務人員的「深層情緒偽裝」會越高,但「真實情緒表現」會越高,「表層情緒控制」會越低;幼兒園越傾向「科層型文化」,則「表層情緒控制」、「深層情緒偽裝」這兩類情緒勞務都會越高。關鍵詞:教保服務人員、人格特質、組織文化、情緒勞務

學校夢田:劉木賢建築作品集

為了解決路竹國小校長的問題,作者劉木賢 這樣論述:

校園的每個孩子心中都住著一個小王子, 讓他們自在地去探索、相遇和發覺, 讓學校成為孩子編織夢想與創造想像力的基地。   ★【臺南市長】賴清德:關懷幸福教育的建築家!   ★【國立成功大學建築系教授】林憲德:綠建築政策最佳代言人!   ★【高雄市政府教育局局長】范巽綠:以工學詩人優雅的筆觸在天地晨昏間,導覽著一畦畦散落在臺灣魅力城鄉之間的「夢田」。   ★【前國立臺灣文學館館長】鄭邦鎮:《學校夢田》對全體校長、教育界、家長會、社區、建築界,提供了極具價值的參考。   ★【國立政治大學教育學院教授】湯志民:《學校夢田》的各項校園建築,紀錄了他對學校建築美學、綠建築、創意與永續經營的體現與

貢獻。   ★【國立交通大學建築研究所教授】張基義:《學校夢田》是教育建築的資料集成,南方經驗的忠實紀錄,更是建築師社會責任的關鍵報告。   ★【國立成功大學歷史系美術史教授】蕭瓊瑞:劉木賢的學校建築設計,已形塑一套教育哲學的架構,更進入藝術創作的品質。   ★【建築改革社副社長】徐岩奇:《學校夢田》是下一波新校園運動的討論基礎。   學校是孕育一個人思想養成的最重要歷程,校園因此可說是地方最重要的公共場所。不論都市、城鄉、山巔或海邊,有社區、有聚落的地方就有學校。而每一所學校的興建,都承載許多人的需求與夢想,包含學校所有師生、家長與學校周圍的社區民眾,有形的意見與說不出來的期望概念。

      本書為建築師劉木賢的校園建築作品集,收錄他所規劃的16件校園設計案例。從一開始的紙上建築構思,興建校舍的日曬汗水,到實體建築物的出現、學校師生搬進新家後的啟用感想,全書以圖文並呈的方式,講述每座校園建築的空間意涵與故事脈絡,精彩完整地描繪建築背後的設計歷程與劉木賢追求永續經營與尊重自然生命的設計哲理,為讀者開啟一場教育哲學與建築工學的詩意對話。 作者簡介 劉木賢   1960年出生,海埔國小、永福國小、建興國中、臺南一中、淡江大學建築系、成功大學建築研究所。   │主要經歷│   開業建築師   成大建築系兼任講師   臺南大學教育系兼任講師   「南方建築論壇」策劃人

  「建築改革社」共同發起人   臺南東北扶輪社社長   緣起文教協會理事長   │獲獎榮譽│   公共工程金質獎   公共工程金安獎   七座優良綠建築設計獎   五座國家卓越建設獎   六座建築園冶獎   中華建築金石獎   「學校建築之光」首屆建築師獎、建築獎   淡大菁英獎、首屆建築系傑出系友獎 推薦文| 關懷幸福教育的建築家/賴清德...........4 綠建築政策最佳代言人/林憲德...........5 打造未來世代的學習空間——在教育「夢田」裡種桃種李種春風/范巽綠...........6 蜜蜂建築師.人間校園赤子心/鄭邦鎮...........8 為

孩子開創美麗新校園/湯志民...........11 柔軟的心.溫暖的建築——劉木賢的學校建築藝術/蕭瓊瑞...........12 學校夢田.教育建築.南方經驗/張基義...........13 書寫劉木賢的建築旅程/徐岩奇...........14 作者序|校園是許多人的夢田...........16 小學篇| 知識探索的樂園——臺南市億載國小...........23 孩子的快樂天堂——高雄市路竹區蔡文國小...........39 昔日的祕密花園——高雄市紅毛港國小...........55 新舊校園的銜接——臺南市大光國小...........69 百年老校的更新——高雄市茄萣國

小...........81 校園是最大的教具——臺南市新南國小...........90 國中篇| 地震綻開的花朵——南投縣竹山鎮延和國中...........111 樹與牆的故事——臺南市忠孝國中...........123 尋找在地的價值——高雄市岡山區前峰國中...........135 海角社區的樂園——高雄市鳳林國中...........147 可傳唱的校園——臺南市金城國中...........161 高中篇| 鑽石級的綠色校園——南科實驗中學...........175 潔淨律動的巨石——德光中學運動中心...........191 大學篇| 知識與自然的對話——臺東大學

師範暨理工學院...........201 田園交響詩——臺東大學知本學苑...........217 神與人的對話——臺灣天主教總修道院...........225 關懷篇|走入校園幽微的角落...........235 迴響篇| 緬懷至親.真心傳愛——母校海埔的榮光/陳麗玉...........250 綠建築示範基地/吳文賢...........251 結合人文與藝術的幸福小學/張宏仁...........252 探索.體驗——學習新驚艷/陳惠娟...........254 以人為本的探索樂園/陳春蓮...........256 公共美學教育場/康晉源...........257 會呼吸

的建築/林坤燦...........258 學.思.行——在這山海間的居心地/章勝傑...........259 人文建築vs.幸福工程/王宏寶...........260 後記|回首成長的軌跡...........262 作品年表...........270 作者序 校園是許多人的夢田 劉木賢       《人子》是鹿橋寫給0歲到99歲的孩子們看的故事,我最喜歡的書之一。《學校夢田》談的也是0歲到99歲的孩子們使用校園的故事,耗了我五年歲月寫寫改改,再不出版就成了《人子》一書中幽谷的小草,還沒綻放就已枯萎的小蓓蕾。       1999年臺灣發生921大地震,這一場天搖地動改變了我的

職業生涯,開始全心投入新校園運動,往後十幾年來事務所一直以學校設計為主。一路走來,從規畫設計者的角度出發,再回到使用者、甚至觀察、評論者的角度,檢視這些設計,有哪些值得再檢討、再改進?       這十幾年間與教育界有太多深刻的對話,讓我體驗到校園扮演著比我們想像還要多的角色。在忠孝國中發現了校園夜的祕密和天微亮時的磁場,在紅毛港國小生態池邊體驗「老人與海」的故事,在億載國小的教學農場園,看到了老人對大地的知識可以傳承,生命在此得到再一次的榮耀。   校園原型       建築家路康對於校園的起源,有一段精彩的描述,路康說:「學校從一棵大樹下兩個人的交談開始」。講者不覺得自已為師,聽者不認為

自已是弟子或學生,其中一人覺得講者的見解很好,回家帶他的小孩來聽,他的小孩聽得有趣,又找他的玩伴來學,於是大家就在樹下分享彼此的心得,這就是一個學校的原型。       教育學家杜威說:「教育即生活,教育即成長,教育即經驗的改造」。       學校的教育深深影響一個人的價值觀,人的一生經歷家庭、學校與社會,而學校生活正是孕育一個人思想養成的最重要歷程。學校一天的生活應包含:上學、放學、上課、下課、集會、討論、運動、休息、遊戲、飲食、聊天、沈思、閒晃、發呆……等,以往的教育太集中在教室內的上課,而忽略了其他生活空間的需求。因而,《學校夢田》的16個作品,均可看到各種室內、外空間的串連與虛實變化

,以滿足各種活動的情境空間。       每一所學校的興建,都承載許多人的需求與夢想!包含了學校所有師生、家長與村莊、社區的一般民眾,講得出來的看法與說不出來的想法,都值得我們去推敲與回應,新南國小和紅毛港國小就在遷校過程中,因師生、社區的互動,而激盪出超過我想像得到的空間意涵與故事脈絡。    校園布局若下棋       建築師在校園規畫與興建過程中,如何扮演像樂團指揮家的角色是個關鍵。要先與校方、家長、社區意見的溝通,將他們的想法轉化成具體的空間設計,同時協調結構、機電、空調、景觀及建築等團隊,並整合營建過程中各種材料、細部與施工環節,至於能否演奏出一場生動精彩的空間表演?還得有賴能溝通

的公部門機關和良好的施工團隊,才不會成走調的變奏曲。       學校布局的過程又像小說家編劇本,規畫藍圖設想好每個空間與使用者角色,想像著各場景與角落可能發展的故事情節。但,往往劇情也常失控,因為我們已失去赤子之心,忘了小王子的世界與想像。我曾嘗試在前峰國中藏著蜜蜂、山羊的祕密,這次為了出書再度走訪拍照,隨口詢問學生柱子上的圖騰是什麼?同學竟然驚詫地瞪著雙眼。我在忠孝國中留下古早非洲電話筒,可能也沒有幾人知道那是為什麼?我在許多學校設計戶外空間,希望學生留下校園生活的記憶,地方民眾也能在這裡留下他們自己的故事。       校園規畫過程有如下圍棋,應盡量擴大氣場贏得生機,像鳳林國中、臺東大學

連結周遭的環境形成生態網絡,校內的空間配置也營造多孔隙的環境,如果實體校舍配置是棋子,那麼開放空間就像所圍塑的地盤,氣氣相連充滿生機。每一個開放空間都是生態的場所,學校具備了優良的綠化、透水和生物棲息條件,億載國小、忠孝國中均透過規畫,將校園與周遭環境的公園綠地連成一氣,在學校四周人行道以複層化植栽,使學校的通學步道成為生物遷徙的路徑,讓蝴蝶、蜜蜂等昆蟲飛進校園也進入社區,使學校成為社區的生態基因庫。   校園是地方的生活核心       城市裡的小學可以說是一所社區小學,提供社區小孩上學及居民運動、散步等功能。然而鄉村和偏遠的學校可能是什麼?在蔡文、茄萣國小與鳳林國中都看到他們的無限可能。

放眼臺灣,每個鄉鎮大概都有這樣的學校,這些學校往往成為地方的生活核心,但以前常常糟蹋了這一塊寶地,粗暴地疊起水泥方塊、水泥道路和種幾棵像電線桿的大王椰子、龍柏、黑板樹。學校規畫時應納入生態環境,也要考量到學齡的兒童、打球的青年、社區的居民,還有退休的老人,因為校園空間涉及了地方每個人的生活層面,大家都期待學校可以滿足他們的活動與願望,像茄萣國小的樂齡學習中心就是一個很好的案例。       我母親晚年時什麼地方都不想去,她只要我帶她去老家附近的海埔國小,推著輪椅逛逛校園,可勾起她許多回憶和話題。大光國小從鐵路旁的一所眷村小學,隨著都市發展變成繁忙都市的一個角落,老校與老校的空間記憶對附近老榮民

有相當的療癒作用。       規畫設計一所學校,我習慣搜集當地文史資料,了解一個地方的起源與發展過程,並想辦法將歷史寫進校園轉化成場景。所以在億載國小的穿堂可以看到臺江內海的演變軌跡,蔡文國小以玻璃牆紀錄了地方英雄余清芳的事蹟。我們喜歡設計一些互動空間如戶外階梯劇場、菜園、交流木平臺,增加人與人之間和校園場景的的關係。所以校園應該是一個累積人文氣息與歷史感動的場所,承載著地方許多人的過去、現在與未來,孩子在這裡受教育成長,村民在這兒活動老去,校園就成為當地一部活的歷史教材。   校園是最大的教具       國際建築師協會UIA對於兒童建築教育提出:「人類未來生存環境的品質,取決於我們今日

的孩童。他們是否具有做出周全、適切決策的能力?完全取決於他們在受教育的過程中,所學習得到的知識與能力。」       芬蘭於2006年將建築教育列入國家基礎課程視覺藝術課綱中,如同音樂、美術教育一般,從一年級到九年級,甚至延續到高中階段,認定「建築教育的過程」是所有美學與設計教育的基礎,也是公民教育的基礎。國內的華德福與人本教育也都努力在推動這一領域,在新南國小的遷校過程中,學校與我們也嘗試推動兒童建築教育舉辦「小小建築師體驗營」。       校園是學習的場所,一草一木、磚的疊砌、枕木的排列和水的流動,都是教學的素材。學校建築不只是提供安全的學習環境,更希望透過校園空間引發學生思考與多元學習

。「迴響篇」中可看到蔡文國小校長扮演大嬸婆,善用校園空間引導學生的學習興趣與動機。新南國小陳惠娟老師說得好,潛在課程是孩子自己玩出來的,這裡有好多城市孩子的第一次體驗,也是許多家長的第一次驚豔,有老師和學生的參與,學校的建築有了溫度。新南國小的公共藝術也相當精彩,蕭瓊瑞委員慧眼指認都市軸線的端景為設置地點,造就二位年輕藝術家的傑出作品,還將兒童遷校心得編成美麗的故事繪本。   走進幽微校園的角落       這些年來因學校設計工作關係,認識到許多教育界的朋友,不論工作、旅行或路過,每到一個地方我都習慣會看看當地的學校,從建築外觀設計到校園空間與設備,還有學生與地方的使用情形。復因擔任校舍重建

、綠建築補助評選等工作,到過山區、海邊和澎湖、綠島、小琉球等離島,前後走過了幾百所學校。與更多教育先進對談,了解到除了硬體空間的規畫改善以外,也感受到偏鄉與弱勢學生的困境。經常反思我除了幫學校設計美麗的校舍外,對於那些沒有經費建設的偏遠學校,我可以為他們做些什麼?       除了建築師工作以外,我也參加一些民間社團,接觸更多的社會各行各業,因而先後擔任過扶輪社社長與緣起文教協會會長。在臺南東北扶輪社發起設立「鱒魚獎學金」,十多年來鼓勵許多困境中的國中生勇敢再站起,每個受獎學生的背後,都是一個故事和一段辛酸史。       這幾年陪同緣起協會走過屏東瑪家、霧臺原鄉的部落,了解梁明輝鄉長棄教從政

的希望工程,共同設立「原住民優秀人才獎助學金」,幫助原鄉孩子的才藝逐夢計畫。還有在永仁高中見證了時超傑教練夫妻,放棄了加拿大優渥生活,來陪學生圓了籃球夢。愛文山的臺大畢業生賴永坤夫妻更是一則傳奇,為山區的外配新住民孩子成立了「赫普學堂」,幫故鄉的農村提供「社區共炊共餐」吃割稻仔飯。從教育局科長轉任的吳建邦校長,結合了後壁區的校長們成立「紅杉木聯盟」,推動偏鄉學生的空中英語教室。       這些故事比建築還動人,加強了我寫書報導的動機,這些足跡讓我更深入校園幽微的角落,也豐富了我建築師的工作生涯。有幸,因工作成為校園與善心團體的交流平臺,將更多的社會資源投入需要關懷的學子,讓他們擁有公平的學習

機會,這是一條值得耕耘的道路。   校園是每人心中的夢田       每個人心裡都有一畝田、一個夢,也許嚮往陶淵明的桃花源、曹雪芹的大觀園,奮鬥一輩子就想能有一棵大樹、一塊菜田、一個水塘的家園。       然而,談何容易?都市寸土寸金,鄉間又有誰有這麼大的手筆?       唯有學校可以實踐這個夢想,校園設個教學農園、生態池、戶外劇場和種下許多大樹,就可成為每個人心中的夢田!       無論山巔或海濱,每個鄉鎮每個社區都有學校,家裡無法實踐的夢想空間都可以在學校實踐,多少人的童年要在這裡度過,多少人的願望在這裡達成。兒童在這裡遊戲,青年在這兒打球,媽媽在教室學才藝,中年在這裡跑步,老年在

校園漫步。少子化的時代來臨,學校就成立幼兒園減輕年輕人的教育負擔;老齡化社會的來到,這裡又成為銀髮族長照的基地;強震豪雨水災來臨時,學校又隨時可以扮演緊急救難的場所。       學校是地方最重要的公共場所,承載那麼多的可能與希望,值得我們用最大心力種桃、種李、種春風。校園的每個孩子心中都住著一個小王子,讓他們自在地去探索、相遇和發覺,讓學校成為孩子編織夢想與創造想像力的基地。

非山非市完全中學實踐十二年國教新課綱核心素養校本課程發展之個案研究

為了解決路竹國小校長的問題,作者郭春松 這樣論述:

本研究旨在因應十二年國民基本教育課程綱要脈絡下,針對非山非市完全中學竹崎高中學校本位課程發展,進行「核心素養的學校本位課程發展」系統研究。探討竹崎高中「核心素養」學校本位課程發展的「情境分析」、「願景建構」、「方案設計」、「課程實施」、「評鑑回饋」之理念意涵與實踐之道,進而總結非山非市完全中學核心素養學校本位課程發展的「情境分析」、「願景建構」、「方案設計」、「實施運作」與「評鑑回饋」的行動實踐,以及「課程研究」、「課程規劃」、「課程設計」、「課程實施」、「課程評鑑」的課程理論實踐辯證關係之結論建議,深化核心素養的學校本位課程發展學術研究理論與實踐之基礎,期許可體現教育學術理論實踐的原創性、

重要性與價值性。本研究獲致以下六點結論:壹、從學校的情境分析梳理核心素養學校本位課程發展脈絡一、竹崎高中核心素養的學校本位課程發展之情境分析與因應策略(一)接受完全中學的美麗與哀愁,爭取組織擴編,減輕行政負擔(二)進行客觀環境掃描和SWOT分析,依發展階段滾動修正,研擬策略二、健全課程發展委員會組織,善用核心小組,進行課程研究及發展三、分析過去課程發展狀況,構思當前課程發展需求及未來的方向特色貳、如行星連結衛星啟程追逐夢想般的建構學校願景一、異中求同,型塑學校願景和共築學校本位課程發展願景二、形塑「三力十二向度」的學生理想圖像三、規劃學校整體課程目標,設計課程地圖,分配學習節數四、發展彈性學習

課程及學校特色活動,確立整體課程之可行性參、從核心素養轉化與校本課程試煉,成就竹中校本課程的方案設計一、以高優及前導學校計畫為主軸,與大學合作,連結臺北酷課雲二、竹崎高中校訂必修課程發展(一)從學生理想圖向出發,考量教師教學時數需求,發展越在地越國際的「諸羅踏查」(二)涵養溝通表達力和國際移動力的「崎探英閱之秘」及「崎登英聽之峰」(三)必中有選,提升閱讀理解能力的「文理閱讀」三、竹崎高中多元選修課程發展(一)透過高優前導計畫,邀請老師依學生需求和教師專長開設多元選修課程(二)依時在108學年度由學校教師發展出23門多元選修課程(三)依學生升學需求發展多元選修課程(四)尋求大學和臺北酷課雲合作,

以補發展多元選修課程之不足(五)走過三年後的永續發展竹崎高中多元選修課程四、竹崎高中探究與實作課程發展(一)跨領域的自然科學探究與實作課程A與B(二)社會領域加深加廣選修探究與實作課程五、竹崎高中團體活動和彈性課程及特色活動發展(一)多面向的彈性學習規劃(二)百花齊放完整自主學習歷程(三)厚實生命底蘊的陶養課程(四)彈性學習以班級週課表來呈現,週週都精彩肆、在探索與試煉的共逐願景之路,進行核心素養校本課程發展的課程實施一、積極進行教育人員研習進修及行政資源準備二、齊心協力共好課綱實施的處室分工三、實施學生和家長宣導說明伍、在試煉中的反思,在核心素養校本課程發展的評鑑中精進一、研擬有目標易理解好

施作的課程評鑑計畫,從評鑑中精進核心素養校本課程發展二、透過總體課程架構課程評鑑,檢視新課綱實踐的完成度和未來性三、透過臺灣後期中等教育長期追蹤資料庫關於108學年度「課程規劃與實施統計」分析對照總體課程架構評鑑結果四、透過高中校務評鑑,針對課程與教學進行診斷陸、歷經試煉、反思、精進,踏上回歸道路,喜享更美好的竹崎高中一、改變看得見,即使位處偏鄉,學生來自全台灣本島和離島二、新課綱玩真的,創造竹崎高中的特色和亮點三、有感動才有改變的可能,竹崎高中創造心感動(一)大家不分你我、全然投入的那段過程令人感動(二)有制度、能互助、不愛計較令人感動(三)校長以身作則、積極傾聽、激勵同仁令人感動(四)同行

共好新課綱的實踐令人感動四、回到平凡世界,仍是要鼓起勇氣向前走(一)面對先天人力與經費的不足,期盼編制和制度上能有調整(二)兩位以上的老師共同合作開課,並且從課程發展就一起共備(三)行政的減量讓行政團隊不迷茫失焦(四)增加編制,避免造成行政組長大逃亡(五)充分提供大學學系探索和生涯發展訊息最後依據研究結論,對從教師、學校、教育行政機關與未來研究方向等四方面,提出建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