賀伯颱風土石流的問題,透過圖書和論文來找解法和答案更準確安心。 我們找到下列各種有用的問答集和懶人包

賀伯颱風土石流的問題,我們搜遍了碩博士論文和台灣出版的書籍,推薦奧崴尼‧卡勒盛寫的 消失的國度 可以從中找到所需的評價。

另外網站莫拉克颱風的提醒- 李鎮鍵 - 新使者雜誌也說明:前言:八月中度颱風莫拉克侵臺期間,在中南部地區降下豐沛的雨量,解除了旱象,但持續大量的降雨也引發洪水及土石流等災害,造成人員的傷亡及財物的巨額損失。

國立臺灣科技大學 營建工程系 李咸亨所指導 游佳穎的 土石流模擬條件研究- 以豐丘村賀伯颱風為例 (2014),提出賀伯颱風土石流關鍵因素是什麼,來自於豐丘土石流、神木村、初始黏滯係數、入流率、數值模擬。

而第二篇論文國立臺灣大學 土木工程學研究所 陳榮河所指導 鄭乃元的 土石流材料破壞行為之研究 (1999),提出因為有 土石流、剪力強度、現地應力路徑、流體化的重點而找出了 賀伯颱風土石流的解答。

最後網站賀伯颱風期間陳有蘭溪之水文、水理分析則補充:勢為本島帶來了嚴重的災害,尤其以南投縣境內陳有蘭溪流域的土石流災 害為最。 本研究經由颱風路徑探討及分析水文的結果,發現賀伯颱風屬第1類路徑 的侵臺颱風,其紮實 ...

接下來讓我們看這些論文和書籍都說些什麼吧:

除了賀伯颱風土石流,大家也想知道這些:

消失的國度

為了解決賀伯颱風土石流的問題,作者奧崴尼‧卡勒盛 這樣論述:

  ◎舞鶴主編「大地原住民」書系,推薦作家。   ◎現存魯凱族重要且唯一的作家──奧崴尼‧卡勒盛Auvinni Kadreseng,繼金鼎獎最佳文學語文類圖書獎《神祕的消失》之後,又一本原住民文學重要代表作。   ◎這是一本血淚之書。以親身體驗,用細膩綿密、批判又抒情的散文,書寫新好茶部落自遷移到消失的過程。其中每一細節都是書中的靈魂,會讓我們細細品味、沉醉。   當有一天我們的年輕人厭倦了都市的貨幣文化,他們會紛紛上山回家,原鄉會給他們──一切!   沒有一個村落像我們遭遇得那麼徹底又悽慘。別的村落只是地表鬆動,但村落仍然還存在,所以還可以回家思懷。但古茶部安人的村落

連影子都完全徹底不見了,就如一群小孩子們在海邊沙灘上玩起興建高聳的城堡,但漲潮一波大浪來襲之後,完全看不出曾有一絲存在的模樣。當我們把心情冷靜下來,然後想再看一看故鄉的影子,想再重新品味過往的點點滴滴,也只能以淚水收場。──奧崴尼‧卡勒盛     繼《神祕的消失》後,奧崴尼‧卡勒盛以親身體驗,用細膩綿密、批判又抒情的散文,書寫新好茶部落自遷移到消失的過程。這是一本血淚之書,其中每一細節都是書中的靈魂,會讓我們細細品味、沉醉。當我們讀到好茶人在破碎的山河裡重尋、修築、開闢回到原鄉古茶布安之路,內心深處自有嘆息、欣慰與喜悅,這些屬於西魯凱族群的子孫、雲豹的傳人,正在把「夢土」種植在現實裡。──舞鶴

  1996年賀伯颱風,土石流第一次淹没了台灣屏東魯凱族好茶村的溪谷,11月溪谷復見,但一塊刻滿歲月波紋的大岩石已經不見。七、八百年間,在舊好茶的父祖傳說中顯然未出現這樣重大的地理變遷,何以它在1996年之後,愈發嚴重,到2008年淹沒了好茶村?   原住民部落這幾年,因為天災,更有人禍,導至家鄉破碎,原鄉無法居住,甚至消失,魯凱族好茶部落是近年最令人印象深刻的代表。它不只是魯凱原住民自己的事,它更反應了台灣山林自然的被破壞,我們共同的居住環境遭受到如何的危機,提醒我們回來自省與關心。   這本書以作者自己的親身體驗,用批判又抒情、描述綿密的散文,記載魯凱好茶部落這一段消失的過程,以及

作者卡勒盛如何與部落有心重建回鄉之路的族人,艱難尋找奧援,並一磚一石由部落人自己扛上山,把原本破碎無從尋踏的回鄉山路,用血汗鋪出一條讓後代子孫可以回鄉的道路。對於一個曾在我們土地上存在的部落的消失,本書的記錄彌足珍貴;對於原住民渴望回鄉的自造道路心血,本書為我們呈現動人的一景。 名人推薦   撰序推薦   劉可強(台灣大學建築與城鄉研究發展基金會董事長)   王應棠(東華大學課程設計與潛能開發學系副教授)

賀伯颱風土石流進入發燒排行的影片

受到原盧碧颱風影響,馬祖七號出現豪大雨,單日雨量目前已累積166毫米,各島紛紛傳出淹水、道路坍方災情,其中北竿最為嚴重,芹壁村還出現土石流。

詳細新聞內容請見【公視新聞網】 https://news.pts.org.tw/article/538958

-
由台灣公共電視新聞部製播,提供每日正確、即時的新聞內容及多元觀點。

■ 按讚【公視新聞網FB】https://www.facebook.com/pnnpts
■ 訂閱【公視新聞網IG】https://www.instagram.com/pts.news/
■ 追蹤【公視新聞網TG】https://t.me/PTS_TW_NEWS
■ 點擊【公視新聞網】https://news.pts.org.tw

#公視新聞 #即時新聞

土石流模擬條件研究- 以豐丘村賀伯颱風為例

為了解決賀伯颱風土石流的問題,作者游佳穎 這樣論述:

本研究以模擬分析民國85年賀伯颱風在南投縣信義鄉豐丘村之土石流致災現象為主,然後以民國98年莫拉克颱風度對南投縣信義鄉神木村造成的土石流災害為輔,探討影響土石流行為的重要因子如初始黏滯係數和入流率;田野調查之土石流到達時間以及災後航照圖則做為模擬成果之驗證資料,期以建立未來類似土石流的致災行為之模擬預測。 由流變盒試驗得到之本研究黏滯係數值,皆符合前人對土石流的研究成果。在豐丘村案例中,本文之數值模擬分析發現,當LI=1.0,初始黏滯係數為0.25Pa∙s,且入流率111.11m^3/s時,流到堆積區的時間為10.2分鐘,與田野調查的10分鐘到達時間相同。神木村案例為LI=1.0,初始黏滯

係數為0.018Pa∙s,且入流率100m^3/s時,流經神木國小的時間為5.7分鐘,與田野調查的5分鐘結果也是接近的。因此,本研究建議將黏滯係數與入流率視為影響土石流的關鍵因子。

土石流材料破壞行為之研究

為了解決賀伯颱風土石流的問題,作者鄭乃元 這樣論述:

土石流的發生機制與土石材料之力學性質有著十分密切的關係,本研究係針對陳有蘭溪流域之神木村與豐丘村兩地之堆積土樣進行力學性質之研究;研究方法採用等重量替代法模擬現地之級配曲線,並對模擬之試樣(試體尺寸:直徑152.4 mm 、高304.8 mm)進行均向壓密不排水三軸試驗以及現地應力路徑試驗(剪應力固定,有效圍壓減少),期望藉由不同試驗結果之比較,能對土石材料之基本力學性質及破壞行為有更進一步的瞭解;同時經由觀察試驗過程中之種種現象,能對土石材料流體化之可能機制加以釐清。 兩種試驗之結果均顯示神木土樣之內摩擦角隨最大粒徑之增大而降低,而豐丘土樣之內摩擦角則隨最大粒徑之增大而

提高。造成此結果之差異,與土石材料之顆粒組成條件有關。 現地應力路徑試驗結果顯示,神木土樣於低圍壓下產生兩階段破壞行為,即於排水狀態下緩慢變形,接著於不排水狀態下發生破壞;豐丘土樣則屬於體積膨脹之破壞型態,造成此兩試坑土樣產生截然不同之破壞型態的可能原因為顆粒組構的差異所致;神木土樣結構型態近似接觸結合結構,豐丘土樣則較類似孔隙結合結構。此外,試驗結果亦顯示神木土樣於初始破壞發生時及破壞後之體積變化量(吸水量)均遠低於豐丘土樣,這些特性可能影響引發土石流之水文條件。 另外,以兩地區試驗所得之強度參數進行穩定分析,結果顯示除了逕流會降低邊坡之穩定性外,若考

慮土壤凝聚力,將大幅提昇邊坡之穩定性。然而,由試驗過程中發現,土體內部之細粒料可能產生軟化或流失之現象,而影響土體凝聚力之來源,故進行穩定分析時,土體凝聚力是否列入考慮,應端視現地狀況謹慎評估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