表面放射率的問題,透過圖書和論文來找解法和答案更準確安心。 我們找到下列各種有用的問答集和懶人包

表面放射率的問題,我們搜遍了碩博士論文和台灣出版的書籍,推薦AdamKucharski寫的 【從賽局思考到趨勢預測,全方位實戰課套書】(勝算:賭的科學與決策智慧+傳染力法則:網紅、股災到疾病,趨勢如何崛起與消長) 和詹鳳春的 聆聽樹木的聲音:台灣最專業的女樹木醫師,從風土歷史、景觀安排、修剪維護、綠化危機與都市微氣候,帶你找尋行道樹的自然力量,思考樹木與人和土地的連結都 可以從中找到所需的評價。

這兩本書分別來自行路 和麥田所出版 。

國立臺灣大學 材料科學與工程學研究所 陳學禮所指導 劉奕劭的 相變化材料與金屬顯微結構之熱放射性質與日間輻射冷卻研究 (2020),提出表面放射率關鍵因素是什麼,來自於相變化材料、日間輻射冷卻、電子元件散熱、熱放射率、碳鋼、不鏽鋼、雙相鋼、顯微結構。

而第二篇論文國立臺北科技大學 製造科技研究所 王建評所指導 詹羅捷的 結合自冷卻設計之紫外光二極體水殺菌器效率提升之研究 (2020),提出因為有 紫外光二極體、自冷卻設計、光源模組溫度、滅活效率的重點而找出了 表面放射率的解答。

接下來讓我們看這些論文和書籍都說些什麼吧:

除了表面放射率,大家也想知道這些:

【從賽局思考到趨勢預測,全方位實戰課套書】(勝算:賭的科學與決策智慧+傳染力法則:網紅、股災到疾病,趨勢如何崛起與消長)

為了解決表面放射率的問題,作者AdamKucharski 這樣論述:

《數學大觀念》作者亞瑟‧班傑明與 《數學教你不犯錯》作者喬丹・艾倫伯格,專業力挺!   ▎《勝算:賭的科學與決策智慧》   從「賽局理論」約翰・馮紐曼到《他是賭神,更是股神》愛德華.索普,   博奕的魔力吸引了古往今來各領域的頂尖腦袋,   他們的研究成果,對於理解運氣和決策有何啟發?   又點出我們解讀事物的哪些常見盲點?   長久以來,各領域的頂尖頭腦都深受博奕吸引,他們不斷挑戰預測的極限,探究秩序與混沌的界限,以揭曉「機會」背後的學問。從賽局理論、混沌理論、統計學、心理學、物理學、經濟學乃至人工智慧,都因「賭」而拓展了探索的疆界。   我們常用「運氣」和「技巧」截然劃分事情的成

因,問題是兩者的界線沒有那麼分明。了解賭的科學,你將學會洞察普遍存在的判斷盲點,更睿智地權衡風險與報酬,從而做出優質決策,控制運氣的影響。   ●懂博奕,你會更洞察盲點   ○輪盤贏錢策略的演進,反映出機率科學近一世紀來的發展……   ○賭場改用多達六副牌擾亂算牌客,為何效果適得其反?   ○研究放射性衰變與大腦神經元活動的「卜瓦松過程」與足球比賽何干?   ○為何有些投注公司反其道而行,樂於吸引精明賭客來投注?   ○投注業者改變賠率不是為了符合結果的真實機率,那是為啥?   ●懂博奕,你會更了解投資   ○為何股票市場「大變化後面往往還會出現大變化」,反之亦然?   ○交易機器人崛起後

,金融市場的哪些現象你尤其該審慎解讀?   ○教人拿捏投資資金比例的「凱利準則」,用於賽馬時有何弱點?   ○購買不同產業多家公司的股票,投資組合多樣性為何仍然不夠?   ○投資領域的「基本分析法」,要注意什麼盲點?   ○購買擔保債券憑證時,要避免什麼錯誤假設?   ●懂博奕,你會更善於決策   ○機會賽局中常見的「馬可夫鏈」,如何有助於尋找隱含資訊?   ○撲克牌是許多生活實際狀況的完美縮影,因為它試圖處理缺漏的資訊。   ○賽局未達到最佳結果時,參與者的決定不會趨向平衡,而會大幅震盪。   ○參與者易失誤或得在賽局中學習時,賽局理論不是找出最佳策略的好方法……   ●懂博奕,你會更過

好人生   ○為什麼選擇最簡單的解釋,往往反而明智?   ○為何最快的解決方法,有時像在走回頭路?   ○人性偏誤會導致我們誤判賽事的哪些方面?   ○優秀的機器人程式不能只有蠻力,還要懂心理學才行。   ▎《傳染力法則:網紅、股災到疾病,趨勢如何崛起與消長》   最符合現今時局需求的著作,讀者異口同聲:「好看到讓你想『傳』給別人」!   一種致命病毒蟄伏多年,於人群中突然其來地爆發。一場政治運動迅雷不急掩耳地展開,隨後快速銷聲匿跡。金融體系網絡中藏著「超級傳播者」,致使乍見小小的危機擴及為全球市場崩盤。一個想法如野火燎原般傳播開來,自此改變世界的樣貌……   說到「傳染力」,我們往往聯

想到疾病傳播,然而本書並非僅僅探討疾病擴散的生物學,更是一本談趨勢變化軌跡的著作。數學家亞當・庫查司基長年從事流行病學研究,他擅長從統計、模型、演算法、因果論乃至大數據等角度著手,探究疾病於何時發源於何處、散播開來的熱點又是什麼(哪個人或事件、地點),從而預測事態的後續發展,並且建議妥適的因應之道。   由於流行病學探究傳染力所得的成果,已廣泛應用至諸多領域,因此本書內容雖以疾病傳播起頭,以疫情控制做結,然而書中頭尾之間的篇幅,則切入相當廣泛的領域,像是:   ●金融界普遍相信分散投資能降低風險,然而已有多項研究發現,隨著「金融傳染途徑」形成,分散投資可能會破壞大型金融網絡的穩定性。  

 ●從健康、生活風格,一路到政治觀點等,我們與熟人往往具備共同特徵,科學家如何釐清這是基於同質性或共有環境?還是社會傳染所致?   ●從疾病流行到恐怖主義與暴力犯罪,科學家發展出預測模型,除了能協助機構擬定防治對策並妥善分配資源,亦可說服民眾配合甚至協力。   ●網際網路創造了新形態的互動,本書探究網紅崛起、情緒感染與輿情操縱等現象,也探討網路如何成為我們研究事物傳播方式的新方法。   ●惡意軟體鑽漏洞潛入私人電腦、駭客藉電腦系統控制科技設備,乃至程式碼共享難溯源等情形,一旦出現「疫情」可能會怎麼樣發展?   ……舉凡網紅現象、政治風向、創新傳播、金融趨勢、罪案偵察,乃至暴力事件等等,

作者皆以引人入勝的故事解讀各類型「擴散現象」從出現、發展到消亡的種種線索。現今的世界比以往更加環環相扣,許多現象牽一髮動全身,「傳染力法則」能夠解釋這些具備傳播特質的事物之更迭,想要解讀眾多現象與趨勢,擬出因應之道,你不能不知道! 各界推薦   ▎《勝算:賭的科學與決策智慧》   ●庫查斯基以風趣的寫作,介紹必勝投注法的歷史和最新進展,讓我們了解數學和電腦如何成為強大的博奕、運動比賽、虛張聲勢和投資的輔助工具。——《數學大觀念》作者亞瑟‧班傑明   ●這本書闡述博奕、科學與數學間的交互作用,寫得趣味橫生……記敘輕鬆連貫,而且將背後的原理寫得淺顯易懂。——英國《展望》雜誌   ●賭客和數

學迷都會喜歡本書探討真實世界問題的切入角度。——《柯克斯書評》   ●作者將博奕如何影響科學、科學又如何影響博奕的故事,寫得相當成功。本書淺顯易讀,但同時具備深厚的學術底蘊。——牛津大學教授J・杜恩‧法馬   ●這本書用許許多多的故事,敘述這些鬼才如何運用數學、統計學和科學嘗試超越機率。讀過這本書後,我開始有那麼點想賭兩把了。——劍橋大學教授大衛‧史匹格赫爾特   ▎《傳染力法則:網紅、股災到疾病,趨勢如何崛起與消長》   ►自古至今,從聖經中的瘟疫,到當前攻占新聞頭條的新冠病毒:疾病、想法、情緒……萬事萬物都能傳播。《傳染力法則》以迷人、細膩的敘事,探索「傳染」這一門學問。讀了之後,保

證你會想「傳」給你的朋友。──《數學教你不犯錯》作者喬丹・艾倫伯格(Jordan Ellenberg)   ►本書充分展現科普魅力:筆法趣味橫生、清楚明確;主題引人入勝、緊扣脈絡。作者亞當・庫查司基為傳染病學家,涉獵心理學、醫學、網路理論以及數學,以精采權威的論據,帶領讀者從人的想法、網路迷因梗圖、暴力事件與致命病毒,了解事物傳播的潛藏法則。本書也為自身主題下了很好的註腳——內容深具感染力,所以你看完後會想要別人也讀一下。──《數字奇航》作者艾利克斯‧貝洛斯(Alex Bellos)   ►例證豐富,以務實角度切入,說明如何以數學幫助了解傳染,進而以更好的方式應對千變萬化的傳染形式。作者處

理議題廣泛,既談疾病大流行,亦論槍枝暴力、金融危機與不實訊息。他啟發所有讀者以數學家的方式思考問題。想了解疫病和其他具擴散性質的危機,本書不容錯過。──倫敦衛生與熱帶醫學學院院長彼得‧皮奥特(Peter Piot)   ►以數學角度切入,精采探討有些事物何以會快速傳播,而且談的可不只是病毒。作者以旁徵博引的筆法啟迪讀者。舉例來說,他帶領讀者了解公衛模型於疾病傳播上的應用,檢視都市槍枝暴力的人際關係網絡,並使用演算法來解釋「年齡、幫派關係、逮捕紀錄」等項目……本書切合時勢、極為易讀。──《柯克斯書評》 讀者評語   如果想多了解「傳染」擴散背後的數學邏輯,這真的是一本好書。這本書不只探討流

行病學,也以更寬廣的格局談論股市、社群媒體……等,探討有些事物能快速「瘋傳」,有些卻欲振乏力,背後機制為何?作者是數學家,所以這本書不是生物學著作,但也非數學專書。這本書最精采的地方,在於呈現各統計模型中有多少未知因子,以及該如何建立穩固可靠的模型。作者在疾病管控領域具備專業經歷,這也增加了論點的說服力。整體而言,讀起來讓人大呼過癮。  

表面放射率進入發燒排行的影片

自從有了孩子之後,媽咪幾乎沒有好好睡過一覺,
更何況同時陪四個孩子們睡在同一張床墊上,
睡醒之後,常常渾身筋骨痠痛、感覺越睡越累!
睡眠品質變得好差!更別談生活品質!

最近我們家換了二張新床墊,睡起來真的超舒服!
常常一覺醒來,一度以為我們就住在五星級飯店渡假,
真的好放鬆且精神氣爽!
深刻體會,原來一張好的床墊,
重點不在於它的價位高低,而在於舒適度!
選擇一張好的床墊,
不但能真正幫助我們提高睡眠品質、消除疲勞,
還能讓我們一覺醒來,精神飽滿!做起事情更有效率。

美國國家生物技術資訊中心NCB1研究指出,人體最佳睡眠溫度為攝氏16至20度,若睡眠溫度過高,人體的褪黑激素分泌就會受到抑制,進而影響睡眠品質。

不得不說,這張 #比利時冰山床 ,讓我們每一天都充滿驚喜!
因為它躺下去 #超涼感,特別在 #炎夏季節, #睡太久也不悶熱!
如果再舖上一層保潔墊和床套之後,發覺涼感度很剛好。
加上它的 #床墊軟硬度適中 且 #具有高彈性與支撐性,
能貼合我們人體脊椎S曲線,使背部受到完全支撐,
睡起來真的好舒適!不知不覺就睡得更深層,
睡眠品質提升了!自然越睡越健康!

讓我們最喜歡的地方是這張比利時冰山床有 #床側加固專利,
可以強化床側結構和整張床的支撐性,
因此,非常堅固又耐用!
當我們躺在床側陪孩子們睡覺時,
不會因為床墊太軟而小心滑落。
能解決市面上捲包床技術無法克服的問題,真的很不錯!

睡眠是健康之本,擁有 #衛生、#舒適、#美觀 和 #耐用性 的健康寢具是獲得高品質睡眠的關鍵。

因此,這款比利時冰山床這麼好睡不是沒有原因。它有 #六層結構,每層結構都是經過貼心設計,讓整張床墊的功能性發揮到極致,就連美觀也不放過。它的 #床墊總厚度28cm,好睡的程度真的讓人無話可說。

第一層 #日本iCOLD涼感面布:接觸型涼感專利,質料摸起來很舒服且不易起毛球,很好照顧,還可以 #有效吸熱和散熱,#發覺孩子們睡起來很明顯不再翻來覆去。
第二層 #比利時Latexco涼感乳膠:#涼感透氣,可以貼合人體,躺起來很舒適又減壓。天然的橡樹蛋白酶可以 #抗菌、#防蟎,減少過敏原。
第三層 #高密度恆溫泡棉:#可以釋放壓力並調節體溫。
第四層 #冰絲棉:#吸濕透氣、#床邊加固。
第五層 #台灣中鋼獨立筒:選用線徑2.4mm,高20cm的高碳鋼獨立筒,超過200度高溫加熱塑行,富有高彈力與支撐性,躺起來軟硬適中,能貼合我們人體脊椎S曲線,使背部受到完全支撐,且品質堅固又耐用。零放射線、零輻射線,提供友善環境,對人體無害。
第六層 #3D透氣防滑網布:散熱無死角。

這張比利時冰山床不論是外觀、表面的平整度和舒適度都讓我們超滿意!床墊的厚度也很適中,因為它非常堅固又耐用且不易變形,加上價位十分親民,容易維護保養。而且GAGU SLEEP比利時冰山床 #全省免運費,還有 #十年保固,一張好床肯定是要睡個好幾年呀!十年之內都有保固真是讓人聽了好安心!而且還有 #100晚試睡的服務,如果回去睡得不舒適,只要保持床墊完整,100天內都可以全額退費耶!因此,強力推薦大家使用!使用專屬折扣碼下單「 LCYOEK 」,還可以現折2000元喔!真的好超值!

部落格文章:https://olivia20131220.pixnet.net/blog/post/224960073

GAGU SLEEP
官網:https://sleep.gagu.life/
FB:https://www.facebook.com/gagusleep

GAGU
官網:https://www.gagu.life/
FB https://www.facebook.com/gagu.life/

#GAGU北歐家具工廠 #GaguSleep床墊開箱 #GaguSleep折扣碼 #比利時冰山床 #比利時乳膠 #乳膠床墊 #獨立筒床墊 #床墊推薦

追蹤FB:https://www.facebook.com/quadruplets20171204/
追蹤Ig:https://www.instagram.com/quadruplets20171204/
追蹤Blog:https://olivia20131220.pixnet.net/blog

2Y7M27D
#quadruplets #四千金 #四胞日常

相變化材料與金屬顯微結構之熱放射性質與日間輻射冷卻研究

為了解決表面放射率的問題,作者劉奕劭 這樣論述:

近年來隨著環境與氣候的變遷,環保相關研究日益受到重視。其中相變化材料在儲能與隔熱應用上非常重要;然而相變化材料的光學性質與輻射冷卻相關應用研究卻很少。此外,金屬材料在各領域都相當重要,過去人們對金屬材料之光學與放射率上的研究與應用頗為稀少,以上兩部分將是本論文的討論重點。 本論文主要分為兩個部分:其一為對相變化材料的光學與熱放射性質作探討,模擬聚乙二醇的最佳厚度並考量其於輻射冷卻應用的可行性。和一般輻射冷卻材料相比,相變化材料的潛熱性質,能夠儲存能量以及緩衝,利用此特性表現於電子元件熱緩衝以及輻射冷卻效率上,能夠同時具有輻射冷卻效率與儲存能量穩定溫度的特色。將1克的聚乙二醇錠塊置於模擬

太陽燈源的樹莓派中央處理器上,能夠比無錠塊的系統延緩7分鐘達到熱緩衝的效果;而在日間與夜間輻射冷卻效率戶外實驗中,量測出聚乙二醇錠塊的冷卻效率,分別高達55.1和106.2 瓦特/平方公尺。 此外,本論文針對金屬材料的光學與熱放射性質作研究,主要著重於不鏽鋼材料。先將試片經過研磨拋光後去除表面粗糙度以及殘留應力的影響後,量測其可見光到紅外光波段的光譜反射率,以及紅外光的黑體爐熱放射率量測。在7-13微米波段,304不鏽鋼能有15%的熱放射率,大於其他金屬材料。藉由觀察其顯微結構,從金相以及缺陷的角度去探討304不鏽鋼放射率較高的原因,得知沃斯田鐵相的放射率高於其他鐵相,並從材料導電度經德

汝德模型計算出各相的光學常數,模擬單相沃斯田鐵與肥粒鐵的光學常數與放射率並與混合雙相作比較,雙相鋼放射率會介於兩者之間並較近於肥粒鐵相;相同化學成分組成的不鏽鋼試片,在表面為光學平坦的粗糙度之下,能夠藉由平均粒徑大小推測其相對放射率大小,平均粒度較大者會有較小的放射率值;在微區傅立葉紅外光譜儀分析中,從試片的多點量測反射率光譜標準差,推測試片相對的缺陷數量,標準差越大者,會有較多的相數或缺陷。此外,也實際探討提升金屬表面放射率的方法。

聆聽樹木的聲音:台灣最專業的女樹木醫師,從風土歷史、景觀安排、修剪維護、綠化危機與都市微氣候,帶你找尋行道樹的自然力量,思考樹木與人和土地的連結

為了解決表面放射率的問題,作者詹鳳春 這樣論述:

台灣專業女樹木醫師 多年實務經驗的樹木養護之書 首度完善講述台灣行道樹的溯源,發展與維護, 以及如何保育修護、環境氣候等重重因素交疊之下, 所造成的當前所需著眼的重點問題 樹木醫師的樹語錄— 「有時你挖開土壤,看到兩棵樹在地面上好像互不相干,但根系之間可以靠著一種特殊的菌根,傳遞水分和養分。」 「當你碰觸到葉的表面,它們都會感覺得到,植物也喜歡有人偶爾去摸摸它,和它說話,會刺激它們分泌激素,因而長得更好。」 古碧玲/《上下游副刊》總編輯 胖胖樹王瑞閔/金鼎獎科普作家 洪廣冀/國立台灣大學地理環境資源學系副教授 眼底城事 彭文惠/中原大學地景建築學系副教授 蔣竹山/中央大學歷史所副

教授 蔡思薇/國立政治大學台灣史研究所博士 謝俊民/澳門城市大學創新設計學院副教授 ——愛樹推薦(按姓名筆畫排序) 「《聆聽樹木的聲音》一書首度深入談論行道樹歷史起源、發展與維護,還有都市環境、氣候等交疊造成行道樹生長種種的問題,不單單只是介紹行道樹種名稱或者樹病症狀。是一本非常難得的文史與實用兼具的科普書籍。」摘自蔡惠卿/《大自然》雜誌前總編輯——專文推薦 ▲跨越時空的台灣行道樹追溯紀行 爬梳中國、日本、台灣三地的行道樹歷史,再敘述歐美行道樹安排概念如何輸入至東方,並間接薰染了台灣的道路景觀。 ▲致力於「適地適木」,注重風土照護 都市行道樹栽植不同於自然地生長的樹木,須注意都市微氣候、

土壤、日照、風等環境因子,才種下合適的樹種,而非一窩蜂只為了方便或觀賞,種植流行樹種。 ▲豐富動人的老樹醫案,以自然治療法細心照顧 雲林罹患樹癌的大樟樹、飽受簇葉病侵襲的阿里山染井吉野櫻、大溪受困於小蠹蟲、白蟻的八十歲楓香等,傳遞重視生態環境,不濫用農藥的概念,借用大自然之力或疏導方式來照護病樹。 樹木是宇宙的軸線,連結天與地,也是神的通道 那麼,和我們近距離相處的行道樹呢,是否曾經好好被注視? 何謂行道樹?指的是道路旁、水岸邊或堤防,為了區別土地界線,條列種植,並以同一樹種、同樣型態等間隔植栽的喬木群,多數是用來提供道路空間舒適與提升景觀綠化率。近年來因暖化, 還具備道路降溫及吸收二氧

化碳等效益機能。 近代台灣行道樹的思想發展,始於日本博物學家田代安定的導入。在此處,由行道樹的歷史娓娓訴來,並將與台灣行道樹展開脈絡最相關的兩地——中國、日本,一起串連細數從頭,其中又有歐美的都市計畫概念交替浸染,深深影響了台灣道路的規畫與風貌——受到二十世紀初城市美化運動的風潮薰陶,西風東漸,台灣也隨之引進「公園道」這一項道路策畫的概念,像是在台北市仁愛路、敦化北路等路段,即可見到效仿巴黎香榭麗舍大道的林蔭大道;其他還有如擁有「東方小巴黎」美名的東三線,即為今日台北市的中山南路。有成功就有失敗的道路計畫,都為台灣帶來了不同的樹木栽植啟發與參考。 本書更密切探詢行道樹的生存與抉擇,這同樣是

當前行道樹的核心議題,其中牽涉到的是樹種挑選與景觀安排,若能扣合適地適木的原則,亦即理解環境後再選擇如何栽種,則可以更妥貼照顧好每一棵樹。樹無法自由來去搬遷己身,因此土壤、日照與風量等風土環境要素缺一不可;隨著環境保護意識高漲,維護與管理更是為了確保綠化系統的完整與永續傳遞,此間每一處環節皆關乎著被種下土地裡的每一棵樹能否安穩居住,並且好好地生長,成為百年大樹、千年巨木。 作者以冷靜且慈悲的溫柔筆觸,從生長空間、種植問題與對策、根系伸展、景觀問題、植栽設計到修剪技巧,搭配具體的治療案例,全面性梳理與詮釋台灣行道樹,並懷著崇敬謙卑的心,靜靜聆聽來自樹木的聲音,感受自然回應與我們的巨大力量。

=案例摘錄= 百歲老樟樹得癌——褐根病 雲林虎尾的百歲樟樹,宛如地方守護神。近年被發現葉片枯黃,初判患有樹癌之稱的「褐根病」,是得靠樹的自身免疫力克服。 此病對樹木極具威脅,當病菌入侵根部組織後,會造成木材組織腐朽,漸而無法吸收土壤中養水分。在台灣,主流是採用土壤薰蒸藥劑診治, 一般成效極低,挽救也機率也並非百分百。 當樹冠枯損時根系早已腐爛、發臭,即使使用任何藥劑也難於恢復原本樹木健全性。只能藉由土壤消毒,清除土壤內的病菌不再蔓延感染至其他樹木是為「預防」手法, 而非「治療」。站在土壤生態學的立場,當土壤消毒而失去了所有土壤生物,頓時成為死土。 老楓香與小蠹蟲 大楓香位於大溪大艽芎古道入

口邊坡處的,近八十歲高齡。 這幾年生長得並不旺盛,擔心因在邊坡重心不穩而傾倒損壞建物。大楓香根系緊抓邊坡土壤,其蔓延的面積,在在感受巨大生命力。 究竟大楓香為何而衰弱呢?考慮安全是必須伐除。但若可以確保安全性也是有其他治療選擇。 第一關卡為樹木外科,清除腐朽部位,再以人工樹皮美化。當進行清除樹幹腐朽部位,接連出現的小蠹蟲、白蟻等不斷登場。由於經過多年,腐朽面積超出預期,間接影響樹體的物理支持力。每當清創面積不斷擴大,感受樹體的苦痛同時也更為憂心。治療團隊協助大楓香根系伸展,將腐朽化為根系是一大挑戰。配合樹冠修剪減輕樹體重量,經過一個月後大楓香枝葉更新,根系也開始生長。  

結合自冷卻設計之紫外光二極體水殺菌器效率提升之研究

為了解決表面放射率的問題,作者詹羅捷 這樣論述:

摘 要 iABSTRACT iii誌 謝 v目 錄 vi圖目錄 viii第一章 緒論 11.1 簡介 11.2水殺菌器介紹 31.3文獻回顧 41.4研究目的 7第二章 基礎原理與理論 82.1紫外光殺菌原理 82.2原菌培養 102.2.1原菌活化 102.2.2原菌培養 102.2.3菌液稀釋 102.3塗盤法 122.3.1培養方式 122.3.2接踵方式 122.4紫外光殺菌滅活數計算 142.5光源模組冷卻原理 152.5.1發光二極體發光效率 152.5.2水冷原理 162.5.3紅外線熱影像成像原理 182.5.4物體表面放射率

19第三章 實驗模型與架設 203.1 反應器設計 203.2 光源模組設置 223.3實驗架設 253.4實驗量測 263.4.1光源模組照度值量測 263.5流道模擬分析 283.6熱像儀量測 313.6.1熱像儀介紹 313.6.2光源模組溫度量測 31第四章 結果與討論 344.1 UV LED光源模組溫度實驗結果 344.2 水冷前後之輻照度比較 424.3水冷前後殺菌實驗比較 474.4光源模組紫外線劑量計算與分析 54第五章 總結 625-1結論 625-2未來展望 63參考文獻 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