螺栓規格pdf的問題,透過圖書和論文來找解法和答案更準確安心。 我們找到下列各種有用的問答集和懶人包

螺栓規格pdf的問題,我們搜遍了碩博士論文和台灣出版的書籍,推薦李括劉琦寫的 中文版AutoCAD 2019實用教程 可以從中找到所需的評價。

國立虎尾科技大學 機械設計工程系碩士班 王培郁所指導 陳士正的 電動輔助自行車中置系統之馬達座鎖固系統設計 (2021),提出螺栓規格pdf關鍵因素是什麼,來自於ANSYS、踩踏力疲勞測試、電動輔助自行車、最佳化設計。

而第二篇論文國立中央大學 機械工程學系在職專班 林志光所指導 陳俊廷的 跑步機車身結構輕量化之最佳化設計分析 (2017),提出因為有 跑步機、最佳化的重點而找出了 螺栓規格pdf的解答。

接下來讓我們看這些論文和書籍都說些什麼吧:

除了螺栓規格pdf,大家也想知道這些:

中文版AutoCAD 2019實用教程

為了解決螺栓規格pdf的問題,作者李括劉琦 這樣論述:

《中文版AutoCAD 2019實用教程》由淺入深、循序漸進地介紹Autodesk公司最新推出的專業繪圖軟體——AutoCAD 2019的操作方法和使用技巧。全書共分15章,分別介紹AutoCAD基本概念與操作,繪製二維圖形,編輯二維圖形,設置對象特性,控製圖形顯示,精確繪製圖形,標注圖形尺寸,使用文字和表格,創建圖案填充和面域,使用圖塊和外部參照,繪製三維圖形,編輯三維模型,三維模型後期處理,輸出與共享圖形,使用模型空間、圖紙空間和圖紙集等內容。 《中文版AutoCAD 2019實用教程》內容豐富、結構清晰、語言簡練、圖文並茂,具有很強的實用性和可操作性,是一本適合高等

院校及各類社會培訓學校的優秀教材,也是廣大初、中級電腦用戶的自學參考書。 《中文版AutoCAD 2019實用教程》對應的電子課件、實例源文件和習題答案可以到http://www.tupwk.com.cn/edu網站下載。

電動輔助自行車中置系統之馬達座鎖固系統設計

為了解決螺栓規格pdf的問題,作者陳士正 這樣論述:

電動輔助自行車中置系統在騎乘的過程中,自身重量和踩踏力所產生的剪力與彎曲力矩會透過曲柄、心軸及馬達殼體傳遞到馬達座上,因此固定馬達與馬達座的螺栓就會承受較大的負載,在不考慮螺栓規格的情況下當螺栓的固定位置不佳時,將會使負載過度集中於少部分螺栓,導致螺栓承受大於其材料疲勞強度的負載而損毀,為了觀察在騎乘時各螺栓所承受的負載,利用 TBIS 15194 之 4.3.7.4 車架-踩踏力疲勞測試做為標準,找出能讓各螺栓平均承受負載並低於疲勞強度的螺栓配置。本論文先參照市售的電動輔助自行車產品,並利用 3D 繪圖軟體繪製出具有馬達座的車架實體模型及市售相同規格的螺栓模型,其中包含螺栓、被緊固物件及具

有內螺紋之物件,並利用 ANSYS 先對螺栓模型進行網格劃分、材料設定及約束條件設定,其中緊固力大小依照螺栓標準 ISO 16047 找出在內螺牙材質的安全負荷強度內所能承受的緊固力施加於螺栓上,再將車架實體模型依照踩踏力疲勞測試標準進行初始條件及約束設定,馬達座螺栓固定位置則利用上述步驟所得到的網格劃分與約束條件設定進行踩踏力疲勞測試模擬分析,並以低於其材料疲勞強度作為判斷依據,最後利用實驗設計的反應曲面法將各螺栓位置做為控制因子,並透過 Design-Expert 最佳化分析軟體對其進行最佳化實驗規劃,依照規劃出來的各螺栓配置利用過 3D 繪圖軟體建立出不同螺栓配置的車架實體模型,再將各實

體模型匯入至 ANSYS 中並依照上面所述之步驟進行踩踏力疲勞測試模擬分析,最後將分析的各實驗結果利用 Design-Expert 最佳化軟體求出主效應與因子之間的交互作用並找出最佳的因子組合與最佳化分析結果,將得出的最佳組合匯入至 ANSYS 進行分析並利用其結果驗證最佳化分析結果是否正確。本論文透過上述所說明的方法能夠找出馬達座所需的螺栓數量以及在不考慮螺栓規格的情況下能使各螺栓能夠平均承受應力大小的配置,設計出符合結構所需的螺栓配置。

跑步機車身結構輕量化之最佳化設計分析

為了解決螺栓規格pdf的問題,作者陳俊廷 這樣論述:

本研究主要是透過電腦有限元素分析與實際應變量測進行跑步機車身結構輕量化之最佳化設計分析,首先使用有限元素分析與實際應變量測進行原始設計模擬分析並確認有限元素分析模型的有效性。之後搭配田口實驗方法與灰關聯分析,探討跑步機車架於最大使用者重量負載時,在車架避免發生塑性變形的前題下,進行同時具有最小等效應力值與最輕重量的二個階段最佳化設計參數分析。再以第二階段獲得最佳化的結果進行實體樣機製作,比較其有限元素模擬與實驗量測應力的差異。研究結果顯示,經二階段設計參數最佳化的結果與原始設計比較,跑步機車架重量由原始設計的68.7 kg 下降至60.2 kg,下降了12.4 %;雖然跑步機車架結構的最大等

效應力由原始設計的124 MPa 上升至203 MPa,上升了63.7 %,並未超過材料的降伏強度 (245 MPa),所以結構不會產生塑性變形,顯示車架結構是安全無虞的。最後,依第二階段最佳化設計參數製作實體樣機,並進行實驗應力量測,經實際應力量測結果與有限元素分析結果比較,各量測點的誤差值皆小於11 %,表示經過二階段設計參數最佳化的有限元素模擬分析模型是有效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