蘭花換盆大小的問題,透過圖書和論文來找解法和答案更準確安心。 我們找到下列各種有用的問答集和懶人包

蘭花換盆大小的問題,我們搜遍了碩博士論文和台灣出版的書籍,推薦李建軍寫的 居家風水百問百答 和ALISONGOPNIK的 教養是一種可怕的發明:解救現代直升機父母的親子關係人類學都 可以從中找到所需的評價。

這兩本書分別來自人類智庫 和大寫出版所出版 。

國立中正大學 資訊工程研究所 林維暘所指導 蕭昱凱的 利用YOLOv3 建置蝴蝶蘭開花株分級系統: 以 大紅花及大白花為例 (2019),提出蘭花換盆大小關鍵因素是什麼,來自於蝴蝶蘭開花株分級。

而第二篇論文國立屏東科技大學 熱帶農業暨國際合作系 謝清祥所指導 安如彩的 蝴蝶蘭與相近物種組培苗之光合作用轉換機制探討 (2016),提出因為有 CO2韻律、微體繁殖、蝴蝶蘭、生理反應的重點而找出了 蘭花換盆大小的解答。

接下來讓我們看這些論文和書籍都說些什麼吧:

除了蘭花換盆大小,大家也想知道這些:

居家風水百問百答

為了解決蘭花換盆大小的問題,作者李建軍 這樣論述:

  還在苦惱居家風水出問題,讓你諸事不順嗎?   還在擔憂得花大錢請大師看風水,卻又不知效果如何嗎?   讓風水大師李建軍親自為你一一解惑吧!   本書以問答的方式,精心整理一般大眾遇到的各式風水問題,並由李建軍大師親自為您解惑,輕鬆幫你解決有關房屋選擇、房屋內部格局、居室布置、居家風水調整等問題。   讀完本書會讓你有耳目一新、恍然大悟的深刻感受,書中提供的建議,將爲你驅邪化煞、招財納福,讓你擁有平安如意的人生。 本書特色   Q&A解答風水常識,情境圖&插畫幫助理解   100則風水常識,以「一問一答」的方式呈現,問題採情境式設計,讓讀者更有身歷其境的感覺;答案

以淺顯易懂的文字說明,帶領讀者一窺風水奧祕。即便是風水生手,也能一看就懂!   風水百科面面觀,居家開運法一看就懂   不論民眾是否有特定宗教信仰,為求得更好家運、事業運、桃花運等,都會嘗試各種方法,風水改運便是十分常見的方式。然而,風水大師不是人人都請得起,本書讓你花小錢,卻如風水大師親臨您家指點風水。

利用YOLOv3 建置蝴蝶蘭開花株分級系統: 以 大紅花及大白花為例

為了解決蘭花換盆大小的問題,作者蕭昱凱 這樣論述:

蝴蝶蘭是台灣農業主要出口產品之一(2019 占全農業出口值的5%),必須經過層層把關才得以外銷。而外銷蘭花在開瓶後,依序會在盆栽長至1.7 吋、2.5 吋時進行分級及換盆,也就是兩次的分級及換盆到3.5 吋以上的花盆之後才會進行外銷,至於內銷蘭花甚至必須在植株長至3.5 吋時且進行催花後,再分級一次才可以銷售。由此可見,每次的分級及換盆都必須耗費大量的人力以及時間才得以完成,而透過最先進的科技─ 機器學習,達到智慧農業、利潤最大化的目的。此論文將會著重在開花後的分級部分。本論文使用同時兼具準確率及即時辨識的深度模─YOLOv3[1作為基礎模型,但因為存在不容易偵測小物體(如:花苞) 的問題,

因此針對前處理及原架構提出修正以提高準確率。在前處理部分,針對不同的anchor size 先做分群;在訓練方法方面,提高輸入的解析度至480x480 pixels,避免因過度壓縮而失去許多特徵,以及data augment 使資料集較能適應不同光照,以提升模型偵測的一般性;而本論文在修改架構方面,開發了兩種架構,第一種為原本的YOLOv3 將last stage 的convolution layer 換成DetNet body,此舉雖然相較基礎模型犧牲3.1% 的mAP,但也換來降低15%GPU 的占用率,所儲存的權重(.weights 檔)也降低43% 的容量,達到輕量化的目的。第二種架構

為加入SPP3 modules[2] 以提升model 對物體的receptive field;在主幹網路減少下採樣次數的方式,以降低在偵測時失去過多的資訊,但仍保持同樣的深度及同樣的維度大小(ex: 進行3*3、stride為1、channles 數相同的convolution);融合淺層及深層特徵,避免因為不斷的卷積途中失去區域及細粒特徵;最後在三個偵測層各自偵測不同大小的物體。總體來說,mAP 達到86.8%,相較基礎模型提升9% 的mAP。本論文使用[3] 之源代碼。

教養是一種可怕的發明:解救現代直升機父母的親子關係人類學

為了解決蘭花換盆大小的問題,作者ALISONGOPNIK 這樣論述:

  20世紀末,人類父母開始陷入「教養」過勞!   最博學的祖母級科學家出手,   導正「指南與工作化教養」氾濫亂象:   演化生物學 & 行為發展實證研究──   從科學與哲學理解孩子未來的真正成就,並不依靠父母的形塑與設定。      解放「家長任務」焦慮──   找回人類親子關係的本質初心,破解流行教養工作模式的謊言與危害,   讓家長離開「好父母」認證圈,回到與孩子的摯愛關係。      美國兒童發展科普暢銷書《哲學寶貝》、《搖籃裡的科學家》著者恢宏力作!   《金融時報》年度選書.多家國際報刊專文書評      所有父母或者想要成為父母的人都應該閱讀這本書。   任何覺

得自己的人生被父母禍害了的成年人,   或許也能從這本書中獲得些許慰藉。   ──伊莎貝爾.貝爾維克/《金融時報》      援用最新行為發展科學與演化研究,這位當過母親、現已升格為祖母的科學家高普尼克深入講述及探查孩童的學習內幕。      比如:孩子不同的「玩」法可能看似沒有目的,卻能觸動與引爆他們未來獨特的偏好與自信;比起閱讀知識型書籍,看更多「小說故事」的孩子則可能更具假想他人的能力,長大後能成為更具備心理學家能力的成人。      這本書將為現代焦慮的父母們──尤其是中產階級父母,指出更怡然幸福的明路──照顧你的孩子非常重要,但並不是形塑他們成為某種特定的人。      工業化社會後

,大眾對「父母」的角色產生了新的期待。父母(尤其是中產階級父母)也背負了新的焦慮。      本書作者艾利森.高普尼克在專為此書主題應邀至Google Talk(Google公司的外部人士主題講座)講述時,就以Google的語言資料調查產品Book Ngram Viewer指出:如果查找英語世界,將會發現人們將名詞的「雙親」(parents)推展成為動詞化的「教養」(parenting)一詞,事實上是在1970年代後才被大量地使用及討論。      於是,教養成了一種「任務導向」性的父母「行動指南」──並產出了偉大的「父母成果願景圖」,以及許多的「待辦事項」。本書中有一例即是一位紐約的母親因為

「孩子光會玩、不準備考試」而控告了孩子的幼兒園。在這起案例的討論裡,會看到人們甚至用「學前教育」(preschool)這個詞來代替「幼兒園」(child care),「彷彿跟教育孩子相比,單純照顧孩子沒那麼有價值。」作者指出──但是這種工具式的幼兒園觀點是種誤導,甚至會產生不良後果。      事實上,教養是一種可怕的發明。它並未改善孩子與家長的生活,而且某種程度而言,反而讓親子關係變得更糟。對當前中產階級父母而言,試著讓孩子成為「優秀的大人」,成為父母無盡的焦慮、內疚及沮喪的來源。而且對他們的孩子來說,父母在教養上所加諸的期望,也會帶給他們沉重的壓力。      渴望獲得教養上的專業知識,已

經吞噬了中產階級父母。他們耗費數十億元在獲得教養建議與設備之上,企圖幫助孩子去面對「父母其實並不知道」的「未來」。      回到演化的觀點,「照顧孩子」是人類工程中,極其根本且深具價值的部分。不過這並非做木工、也不是目標導向的事業,旨在把孩子塑造成特定的成年人類型。      相反地,本書主張:做父母就像打造一座花園。它在於能提供肥沃、穩定、安全的環境,讓許多姿態各異的花朵綻放。也在於能培養出健全、容易適應的生態系統,讓孩子自己創造出許多各式各樣、不可預期的成年未來。更在於特定的父母與特定的孩子之間、雙方特有的人際關係,也就是一種盡心盡責、毫無保留的愛。      回歸親子關係本質,從「教養

任務」中解放      教養究竟是什麼呢?怎麼樣的照顧與教育才是好的呢?這是許多父母心中的疑問。      父母都想養育出健康且快樂的孩子,但在這段過程中,父母總是身處掙扎、困惑當中,永遠無法預測自己當下的決定會對孩子造成什麼影響,進而無法判斷自己的決定是否正確。這是不管哪個世代的父母,都會遇到的問題。      本書中,作者分享了自己的養育經驗、也引徵了豐富的兒童發行心理學佐證。別人眼中,他的三個兒子快樂且成功,但原來,在孩子的成長過程中,他與其他父母無貳。他不知道該讓孩子們念公立或私立學校;他不知道該讓孩子們朝藝術或科技領域發展;甚至不知道孩子在高中畢業就離婚,是否正確。在每個階段,每個選

擇分岔點上,他也會不知所措。所以作者想透過這本書,告訴父母們,最好的方式就是:不要去煩惱這些問題,只要營造適合孩子成長的環境,讓孩子自己去摸索、模仿,並成長。      作者從科學、哲學和政治觀點出發,輔以自身的養育經驗,娓娓道來。作者反駁當下流行的「教養」觀念,認為大人不該用自己的經驗與觀點去指導和訓練孩子,而是應該讓孩子透過聆聽、學習和模仿的方式,找到適合的路,擷取大人們的長處,進行改變與創新,發展屬於自己的世代。      養育孩子,從來就沒有公式可以套用,而是應該適性發展。我們永遠都不會知道什麼樣的方式最適合孩子,也永遠不會知道孩子會面對什麼樣的未來,只有孩子自己知道這一切,只有他們自

己才能找出最好的方式迎戰未來。 好評推薦      令人驚嘆並洋溢熱情……(本書)對於以結果導向為主的教養方法,提出使人信服的糾正。   碧.威爾森/《衛報》專欄作家      本書對於父母能將孩童形塑為成功的成人的當代想法,提出質疑……高普尼克的書寫風格平易近人,用字遣詞直白坦率……其中一項深刻的觀察源自於高普尼克自身的掙扎:她和許多父母親和祖父母一樣,對於孩童使用智慧型手機與其他運用螢幕的科技一事感到萬分掙扎……孩童不該變得跟他們的父母一樣,而是從父母身上學習,再行創新。每個世代都和前個世代不同。高普尼克認為這就是身為人類的核心。   寇特妮.亨弗里斯/《波士頓環球報》      經過深

度研究……(高普尼克)聚焦於幫助孩童找到自己的路……她描繪了一系列的實驗,指出透過刻意的教導,而非經由觀看、聆聽與模仿,孩童其實學到的比較少。   喬西.格勞修斯/《自然》(Nature)期刊      能找到一本與時下流行的直升機父母相抗衡的書,著實覺得欣慰。本書不僅打破只有一種最佳良好教養典型的迷思,也以真實生活案例和科學研究支持書裡的建議……這本書提供有用的靈感,也能讓某些人重新思考他們的教育策略。   《出版人周刊》   

蝴蝶蘭與相近物種組培苗之光合作用轉換機制探討

為了解決蘭花換盆大小的問題,作者安如彩 這樣論述:

蝴蝶蘭是一種單莖的附生蘭花,在傳統園藝上,作為切花和盆栽植物具有高商業價值,目前已經成功適用於大規模繁殖。蝴蝶蘭幼苗的生長和發育受到許多因素影響,如光質、光強度和溫度,然而這些因素可能改變體外培養的蝴蝶蘭幼苗,從C3到CAM的光合作用機制與生長。本研究目的為探討體外培養的蝴蝶蘭和萬代蘭屬內相關物種,在不同環境因素對光合作用機制的影響。 第一個試驗中,測試不同光質量對於蝴蝶蘭Fortune Saltzman組培苗的影響,在植株不同大小(階段I、II和III)的光合作用、生長參數和二氧化碳的韻律。階段I(1~2cm高、1~2葉和1~2根的幼苗)組織培養幼苗,於T5燈管的六種不同光質下培養:

白光、紅光(610nm)、紅光(658nm)、藍光(440nm)、紅光(610nm)+藍光(440nm)和紅光(658nm)+藍光(440nm)。於藍光(440nm)處理的組培幼苗,5個月後葉數、葉綠素a、葉綠素b、總葉綠素和類胡蘿蔔素有較高的含量,具有顯著差異。另一方面,與其他處理的結果相比,照射紅光(658nm)的幼苗生長更多的莖,並呈現較高的鮮重和葉長;而在紅光(658nm)、藍光(440nm)+紅光(610nm)和藍光(440nm)+紅光(658nm)處理下,根的數量增加。此外,照射紅光(658nm)的幼苗與其它處理的幼苗相比,具有顯著性的高Rubisco (Ribulose Bisp

hosphate Carboxylase)酵素活性,且在夜間幼苗中的PEPC (Phosphoenolpyruvate carboxylase)酵素活性,更加顯著。CO2韻律偵測結果表示,在階段I期間,二氧化碳韻律的濃度範圍為1,500 ~ 1,800ppm,反映了C3型光合作用系統,但隨著幼苗成長,二氧化碳在夜晚降至400 ~ 800ppm,並且達到第三階段(CAM植物)。培養五個月後,經由紅光(658nm)處理的幼苗,二氧化碳韻律從C3變為CAM,而其它處理的幼苗仍處於中間階段(階段II)。因此,此試驗之結論,為提高幼苗生長的商業生產,應該加強使用紅光(658 nm)。 測試不同光強

度(17.86、32.14、35.71和53.57μmol m-2 s-1)對於幼苗的影響。結果顯示:培養5個月後,在35.71μmol m-2 s-1光照條件下的幼苗與其它處理相比,幼苗有顯著更長的根長和葉長,以及有更多的根數與葉數,並且幼苗亦顯示出具有顯著性高含量的葉綠素a、葉綠素b、總葉綠素、類胡蘿蔔素、糖和澱粉。於32.14μmol m-2 s-1處理下的幼苗,在所有處理中有最高的氮含量,與其它處理相比具有顯著性差異。在光合作用酵素活性方面,培養5個月後,對照組(32.14μmol m-2 s-1)於白天有顯著性的高Rubisco酵素活性,而35.71μmol m-2 s-1處理則是在

夜間顯示出顯著性的高Rubisco酵素活性。培養7個月後,經過35.71μmol m-2 s-1處理的幼苗,有較大的鮮重和乾重,以及較長的根長與葉長,與其他處理相比具有顯著差異。在35.71μmol m-2 s-1光照條件下生長的幼苗,顯示出較高含量的葉綠素a、葉綠素b、總葉綠素、類胡蘿蔔素、糖和澱粉,與其它處理下生長的幼苗相比具有顯著差異。於32.14μmol m-2 s-1處理下的幼苗,為所有研究的幼苗中具有顯著性最高程度的氮含量。在光合作用酵素活性方面,培養7個月後,35.71μmol m-2 s-1的光照條件中,在白天和夜晚皆顯示出顯著性高程度的Rubisco和PEPC酵素活性。從這

些結果顯示,較高的光強度可以加速幼苗生長及從C3到CAM的生理轉化,對於商業生產上建議使用35.71μmol m-2 s-1之光強度。 在第三個試驗中,蝴蝶蘭Fortune Saltzman組織培養幼苗於五種不同的日/夜溫度(25/25ºC,25/20ºC,30/20ºC,30/25ºC,35/25ºC)中生長。使用階段I的幼苗進行生長和評估,培養5個月後數據顯示兩個分離的CO2吸收期,並發現不同C3到CAM固碳模式。培養七個月後,在夜晚幼苗出現顯著性下降的CO 2濃度,並顯示典型的CAM植物固碳模式。結果表示,在培養7個月後,與其他處理的結果相比,30/20ºC和30/25ºC處理增加

了更多的莖,表現出更高的鮮重和葉長。此外,生長於30/25ºC的植株,乾重、根數、根長和葉數數值顯著高於其他處理。在30/25ºC處理的幼苗顯示出更高程度的Rubisco酵素活性,與其它處理的幼苗相比具有顯著差異,並且在夜間記錄的PEPC酵素活性,於30/25ºC下的幼苗亦顯著高於其他處理。因此,30/25ºC的處理可以促進蝴蝶蘭Fortune Saltzman組織培養幼苗的生長更快,並可以推薦用於蝴蝶蘭的商業生產。 第四個試驗的目的為研究蝴蝶蘭相關物種在光合作用機制和形態性狀方面的關係。結果表示,透過CO2韻律的偵測,所使用的萬代蘭屬幼苗可以清楚地區分為三個光合作用階段。在培養1個月後

,所有幼苗在白天表現出比夜晚更大的Rubisco酵素活性,可作為C3型光合作用系統的證據;在培養5個月後,大多數幼苗於夜間表現出比白天更高的PEPC酵素活性,可視為CAM型光合作用系統的證據。但是,不同的品種顯示各種CO2濃度和不同的CO2韻律模式。數據表示生長期間從C3到CAM的生理模式轉化的證據,7個月之後,所有植株皆轉變成CAM植物。然而,與參試的蕙蘭品種相比,其在整個試驗期間都維持著C3模式。因此,本實驗亦證實厚葉萬代蘭屬品種在體外培養遵循與蝴蝶蘭相同的生理轉化模式。總結,C3-CAM光合作用轉化存在於厚葉萬代蘭屬植物中,而在合適的環境因素如光質(紅光658 nm)、光強度(35.72

μmol m-2 s-1)和溫度(30/25ºC),均可促進其轉化速率對於物種保存和商業產品都具有很高的潛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