藝術媒介的問題,透過圖書和論文來找解法和答案更準確安心。 我們找到下列各種有用的問答集和懶人包

藝術媒介的問題,我們搜遍了碩博士論文和台灣出版的書籍,推薦賴毓芝,柯律格寫的 物見:四十八位物件的閱讀者,與他們所見的世界 和廖美瑩的 幼兒聽覺藝術教材教法:玩出關鍵素養都 可以從中找到所需的評價。

另外網站土壤的藝術:陶瓷是藝壇當下最受歡迎的創作媒介 - Art Basel也說明:由藝術家西斯特蓋茨(Theaster Gates)以至紐約的新當代藝術博物館(New Museum)及倫敦Hayward藝廊的「Strange Clay」展覽,黏土成為了後疫情時代藝圈最炙手可熱的 ...

這兩本書分別來自遠足文化 和心理所出版 。

國立屏東大學 教育心理與輔導學系社區諮商與教育碩士在職專班 陳玉婷所指導 王妙鐶的 原住民幼兒園美感教育之行動研究 (2021),提出藝術媒介關鍵因素是什麼,來自於幼兒美感教育、卡那卡那富族、原住民幼兒園、幼兒美感能力。

而第二篇論文國立臺北藝術大學 戲劇學系碩(博)士班 何⼀梵所指導 張薷芳的 時間與空間的抽象化: 從印象派繪畫到表現主義戲劇 (2021),提出因為有 印象派、表現主義、伯格森、從清晨到午夜、人與群眾的重點而找出了 藝術媒介的解答。

最後網站崇高美概念之跨藝術媒介運用 - 台大課程地圖則補充:開課年度 課號 課名 學分數 全半年 授課教師 時間(教室) 103‑2 FL4160 崇高美概念之跨藝術媒介運用 3 2 簡瑞碧 四234 (博雅308) 103‑2 FL4160 崇高美概念之跨藝術媒介運用 3 2 簡瑞碧 四234 (博雅308) 103‑2 FL4160 崇高美概念之跨藝術媒介運用 3 2 簡瑞碧 四234 (博雅308)

接下來讓我們看這些論文和書籍都說些什麼吧:

除了藝術媒介,大家也想知道這些:

物見:四十八位物件的閱讀者,與他們所見的世界

為了解決藝術媒介的問題,作者賴毓芝,柯律格 這樣論述:

48位國際知名東亞藝術史與考古學者 多位大師首次聯手撰述   一人一物 以親身經歷為讀者解讀 他們看見了甚麼?如何看見? 解碼文物與藝術品中,蘊含的豐富語言與意義     當我們在博物館中看見文物,我們或許只看見它們最表面的模樣。         換作是長年浸淫在文物、藝術品中的大師級研究者,他們怎麼看見?他們又從「物」中解讀出甚麼訊息?         本書是一回史無前例的策畫。邀請48位國際上知名的東亞藝術史學者、考古學者,每人選擇一件物品,帶領我們進入這件物品的世界。         48位學者,每一位都閱物無數。當只能選擇一件,他們如

何選出最打動自己,最願意為之傾訴的文物?      他們選擇的物,有書畫、織品、陶瓷器、石器、出土破片、青銅器、石刻、版畫、電影、相片、早期印刷品、甚至大型宮殿建築。        他們與物的關係,有個人獨到的學術見解,有令人顫抖的文物重現世間,有終身難忘的觀看經驗,人與物一期一會的相遇。     ◇ 牛津大學藝術史名譽教授柯律格,回憶起在文徵明《古柏圖》上看到的小墨點   ◇ 紐約大學美術史研究所講座教授喬迅,將紫禁城當作一件物來觀察   ◇ 美國芝加哥大學斯德本特殊貢獻教授巫鴻,從《洛神賦圖》看宋代人的眼光   ◇ 唐獎得主、牛津大學中國藝術與考古教授羅

森,從青銅器看見北方畜牧民族對商代的影響   ◇ 國立臺灣大學藝術史研究所講座教授謝明良,看見一件北宋汝窯瓷器上的金繕修補痕跡   ◇ 東京大學東洋文化研究所教授板倉聖哲,參與了李公麟《五馬圖》再現世間的經過   ◇ 東京大學東洋文化研究所教授塚本麿充,在奈良的雪光中,看見適合觀賞宋畫的光線   ◇ 中研院史語所兼任研究員顏娟英,看見黃土水《甘露水》的佛教美術與現代美術密碼   ◇ 中研院史語所副研究員趙金勇,在下罟坑遺址遇見一名被歷史遺忘、但土地記得的火槍手     48位學者,不受限於傳統的分類框架,從一物出發,在個人深耕的研究關懷上,為我們暢言古今。從經典絕品

到日常一物、從在地視角到世界觀點、從追索脈絡到置身歷史、從傳統收藏流傳到當代展示意識……,種種豐沛動人的物我情事,以48篇文章凝縮於此書中。     物件,與觀看物件的人,都處於變動的時空歷程之中。只要我們去觀看,物與人永遠都在建立新的關係。48位作者現身說法,以他們親身的經驗與學養,向我們展示,「觀看」中的創造性與深度,物與人之間那種種獨特又別具魅力的關係。     【設計理念說明】   本書由青年設計師徐睿紳操刀設計,在概念上將乘載了48個物件的書籍本身,也當作第49個物件來設計。書本的裝幀,經歷有多道手工製作程序。      讀者所收到的成書保留了製作過程獨一無

二的手工感,因此任一本可能從封面、封底、書背、書口,以至書腰,在外觀上都因手工製作而略有不同。  

藝術媒介進入發燒排行的影片

郵資不足Insufficient Postage - 音樂實驗劇場Music Experimental Theatre

“We are our choices.”
― Jean-Paul Sartre

2018年8月10日,地平線航空(Horizon Air)機械員工29歲理查羅素( Richard Russell),突然開走一架龐巴迪Dash 8 Q400客機,機上雖然沒有其他乘客,但軍方出動2架F-15戰機想要阻止未果,最後羅素自殺式墜毀在附近華盛頓州科特羅島(Ketron island)上,當場身亡。空中交通管制員要求他降落時,他說:「我不知道。」他補充:「並沒有計劃過怎麼降落。」

飛行是潛藏於人類心底千百年來最深處、最久遠的渴望之一,每人心中皆有一個在如此的夢想。為著飛機離開地面而慶祝後,人才意識到實現夢想原是個旅程,而起飛只是個起點。怎樣在繼續空中停留,怎樣回到地面,怎樣抵抗現實的地心吸力,種種的現實問題,在離開地面後才會意識到。站在飛機殘骸前,只有自己才知道,這一切是否值得。

話梅鹿樂隊的第三張專輯"Insuffiient Postage",以是次事故作啟發,創作出三首純音樂,兩首不同語言的歌與兩段環境聲效。音樂本身可以表達的內容有限,需要更多藝術媒介與觀眾溝通,將各種不同範疇藝術結合而成一個完整的演出。科技作為引線,由音樂穿針。包括但不限於互動戲劇,音樂,裝置藝術,Audiovisual art 等元素,將意志、選擇、個人責任發現自我和生命的意義的意念,以藝術方式跟觀眾作對話。

地點:MOM LiveHouse
日期:2020年9月5日晚上( 星期六 )
時間:下午9時30分至晚上11時

◉ ◉ ◉ ◉ ◉ ◉ ◉ ◉
完整陣容:

話梅鹿
Just a broken machine
周漢寧

日期:2020年9月5日晚上( 星期六 )
時間:下午9時30分至晚上11時

直播頻道:
YouTube: 話梅鹿 https://www.youtube.com/user/PruneDeer/featured
Facebook: 話梅鹿 https://www.facebook.com/PruneDeer/
Facebook: MusicSurveillance https://www.facebook.com/MusicSurveillance/

贊助支持方法
香港地區:Payme ( QR code 或 https://payme.hsbc/insufficientpostage)
其他地區:https://www.paypal.me/naturehin

◉ ◉ ◉ ◉ ◉ ◉ ◉ ◉

關於媒體伙伴Music Surveillance
Vic Shing is a photographer capturing Hong Kong’s independent live music performances. Since 2009, he has been shooting and documenting the changes and continuity in the indie music scene in Hong Kong under the moniker Music Surveillance, tirelessly and relentlessly chronicling gigs and performances in the city. The name Music Surveillance refers to how the cameras are arranged like CCTVs before each show, with Vic Shing oscillating between filming in a fixed location and darting back and forth the venue. Vic Shing does not discriminate between music genres—he’s at every show that interests him. The photographs and video recordings of these shows are uploaded onto the Music Surveillance Facebook, Instagram, and Youtube pages, with almost daily updates.

關於六合文化
六合文化(香港) 認為人人享有接觸文化藝術的權利,希望將香港建立成一個充滿動力和多元化的文化藝術都市。致力於支持新一代創意人才,持續進行獨立創作,孵化文化產業新網絡,並搭建進軍國際的專業平台。匯聚國際及兩岸四地創意先驅,打破地域界限,融合社區 ,傳承創作經驗,期望連結多元社群,以創新的視野和態度,改善社區,為公民社會拓展空間。一直透過藝術培養人的文化修養,充權,讓人能夠掌握和面對社會的轉變。以促進藝術整體發展,造就多樣化及多元化藝術環境的信念,開拓藝術家的發展空間。

原住民幼兒園美感教育之行動研究

為了解決藝術媒介的問題,作者王妙鐶 這樣論述:

  本研究之研究目的為探討教師在原住民文化融入幼兒美感教育的課程實施歷程與教師的美感教育專業成長,以及原住民幼兒在探索與覺察、表現與創作、回應與賞析所呈現的美感能力。本研究採行動研究法,由研究者擔任教學者,以中小混齡班20位幼兒為研究對象,運用卡那卡那富族文化進行幼兒美感教學。資料蒐集包括課室觀察紀錄、幼兒學習單、幼兒作品、美感領域學習評量表、教學省思日誌、協同研究教師回饋單。本研究結果發現:  一、研究者透過卡那卡那富族傳統文化,進行美感教學活動。並選擇貼近幼兒生活的文化相關事物,包含傳統服飾、歌謠、民族植物、傳說故事及傳統美食,引導幼兒進行探索與覺察、表現與創作及回應與賞析的美感活動。 

 二、在美感教學活動中,幼兒能運用多感官進行探索與覺察,使用多元的藝術媒介進行表現與創作,並且同時對傳統歌謠及傳說故事戲劇扮演進行回應與賞析。  三、藉由本次的行動研究,研究者在美感教學專業成長有所增長,尤其是提升原住民文化融入美感活動設計之能力及美感教學能力。  根據研究結果,本研究針對教學者、原住民幼兒園及未來研究者給予相關建議,期盼本研究可做為原住民地區幼兒園實施原住民文化融入幼兒園美感教育之參考依據。

幼兒聽覺藝術教材教法:玩出關鍵素養

為了解決藝術媒介的問題,作者廖美瑩 這樣論述:

  讓最了解教保人員的困境與需求,也最具創意及美感的廖美瑩教授,帶您與幼兒輕鬆快樂的體驗聽覺藝術之美,一起玩出關鍵素養!     1. 本書的基礎理論及教保活動範例皆以深入淺出的方式呈現,無論新手或資深教保人員皆可輕鬆的運用於教學中   2. 教保活動範例篇之教材規劃過程嚴謹,並由11位教保人員經教學實驗結果後修正,受到專家及教保人員的肯定   3. 教保活動範例篇之教材皆根據課綱美感領域目標及教保人員之需求來編寫,並能整合美感領域   4. 教材所規劃之主題符合幼兒園教保活動主題的需求   5. 提供音樂學習區及鬆散素材運用於聽覺藝術的活動範例,可以引導幼兒玩出創意及關鍵素養     本

書共提供134個教保活動範例及9個室內和室外之音樂學習區範例   音樂包含50首歌曲、14首律動歌曲及4首古典樂曲

時間與空間的抽象化: 從印象派繪畫到表現主義戲劇

為了解決藝術媒介的問題,作者張薷芳 這樣論述:

這本論文試圖透過沃林格《抽象與移情》的理論架構,探討十九世紀後半葉藝術走向抽象化的發展,以法國印象派繪畫以及德國表現主義戲劇作為分析對象。根據沃林格,藝術風格的發展反映出人與世界的關係,而探究印象派與德國表現主義的政治社會背景,兩者都反映了一種共同的感性,即人與世界的關係存在著不信任與恐懼。據此,本研究進一步探究兩者在藝術抽象化上的承繼與超越,與如何在各自的藝術媒介中完成空間與時間的抽象化。在印象派繪畫的分析中,以沃林格的空間理論與貢布里奇的見解,作為對空間與時間抽象化的探討,並說明其對表現主義藝術的影響;在表現主義戲劇的分析中,是以《從清晨到午夜》與《人與群眾》兩個劇本為例,並修正法蘭克的

空間形式概念,回到沃林格空間理論的原點,對劇中的空間抽象化進行分析。同時,也佐以柏格森「綿延」的觀念,進一步講述戲劇文本中時間的抽象化,以及如何使過去的失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