蔣萬安 三寶的問題,透過圖書和論文來找解法和答案更準確安心。 我們找到下列各種有用的問答集和懶人包

國立暨南國際大學 中國語文學系 王學玲所指導 廖敏惠的 跨越邊界的禮與俗—明代東亞使節文化書寫研究 (1450─1620) (2021),提出蔣萬安 三寶關鍵因素是什麼,來自於漢文化禮俗、明代外交政策、使節文化書寫、東亞朝貢體系。

而第二篇論文佛光大學 文化資產與創意學系 呂萬安所指導 林秀琴的 山藥在常民養生中的運用:以新北市山藥節為例 (2017),提出因為有 山藥、神仙之食、養生、文化、《本草綱目》的重點而找出了 蔣萬安 三寶的解答。

接下來讓我們看這些論文和書籍都說些什麼吧:

除了蔣萬安 三寶,大家也想知道這些:

跨越邊界的禮與俗—明代東亞使節文化書寫研究 (1450─1620)

為了解決蔣萬安 三寶的問題,作者廖敏惠 這樣論述:

摘要中國使節書寫歷史淵遠流長,漢代承繼春秋時期「詩賦外交」的禮儀傳統,持續發展使節書寫,惟在史籍上僅留下吉光片羽;唐宋以降,使節筆下逐漸凝塑出一個跨越邊界的書寫形式;至明代開創使節多元書寫的另一個高峰。使節書寫作為出使異域言談見聞記錄,同時亦直接或間接地呈現當代獨特的文化形態及現象,展現當代時空背景下的別具一格的特色。明代初期,太祖朱元璋為恢復過往隋唐時期使節絡繹的榮光,積極拓展外交關係,各國使臣咸來朝貢,盛極一時。但是,英宗土木堡之變的發生,使得明朝的對外關係出現重大轉折。為重塑明朝的宗主國地位,展現國家的文學素養與文化風貌,明朝開始派出大量文人使節出使朝貢國家。使節出使之際,必著眼於藩屬

國有否遵循明朝相關禮儀,並透過「賦詩言志」展示深厚的文化底蘊,重拾大明王朝的榮耀。近年來,東亞地區益形重要,且在政府積極推動新南向政策的背景下,從事東亞相關研究議題蓬勃發展,促成使節空間移動越境與跨界的書寫成為當代顯學。歷來使節作品多著眼於單一區域、單一視角的單線書寫,然而,同在大明王朝的時間軸下,彼此間橫向的相互關照、史料間的比較研究,進而拼合交織而為使節文化書寫,並影響周遭主要朝貢國家的,卻幾無著墨。緣此,本研究將考察土木堡之變後至萬曆年間使節在朝鮮、琉球、安南等東亞朝貢國家的文化書寫,從出使朝鮮的文化觀看與認同、出使琉球的域外探奇與訪俗,以及出使安南的記憶重構與共鳴,總結其間禮與華同、殊

方同俗、禮遵明制的共通性,並歸納使節對朝鮮、琉球、安南等朝貢國家產生的影響。

山藥在常民養生中的運用:以新北市山藥節為例

為了解決蔣萬安 三寶的問題,作者林秀琴 這樣論述:

今年三月台灣正式進入高齡社會,顯示預防醫學與健康促進的時代已經來臨。中醫一向就注重養生,山藥屬中醫養生食材,《神農本草經》將其列為上品,既是食物,也是重要的補益類中藥,歷代醫家讚為「理虛之要藥」,因此有「神仙之食」的美名。新北市是基隆原生種山藥最大的產區,其中雙溪、貢寮、平溪等地區近年來均舉辦山藥節慶活動,藉以行銷特產山藥,並吸引觀光人潮,發展在地經濟。因此本研究目的為:(一)進行實地田野調查新北市山藥的種植概況以及山藥節與常民養生運用之關係。(二)透過訪談瞭解民眾對於山藥養生的認知,傳統中藥行以及現代產品的應用概況。(三)藉由文獻整理,探討山藥在常民文化中的認知與運用,以及在中醫古籍與現代

藥理的異同。山藥具有補虛羸,除寒熱邪氣,補中益氣力、長肌肉,久服耳目聰明,輕身不饑延年。現代藥理研究指出,該品含有純植物性荷爾蒙,最重要的有效成份當屬薯蕷皂元(diosgenin),在人體內可以轉化為其他固醇類荷爾蒙,再經由荷爾蒙系統來調節身體許多的生理機能,可見不論傳統或現代,對於山藥保健之觀點與運用是相吻合的。田野調查顯示,一般民眾對於山藥的認知大多來自於《本草綱目》的記載,例如補中益氣,耳目聰明,固腎養肺、健脾益胃等;雖然現代醫學證實山藥對某些疾病的治療效果,但大多數人對此了解甚少,因此對於山藥的保健與運用較為缺乏,但是對於山藥的養生保健是認同的,並將山藥落實在飲食之中,如四神湯、山藥紅

棗枸杞排骨湯、山藥養生雞湯等養生藥膳。近年來山藥的藥膳、藥酒、保健食品及美容商品等逐漸普及化,經常被大眾以食品方式使用,而且農民仿照野生的栽種方法(將零餘子或種苗直接埋入土中),培育出高品質的山藥;可惜的是超過半數的人對於山藥的文化內涵與歷史傳說並不瞭解,可見這個部份還有很大的發展空間,值得山藥節進一步推廣。隨著養生意識的抬頭,山藥既是重要的養生保健藥材,又符合回歸自然與綠色環保的風潮,山藥的經濟與文化價值還未被完全開發之際,值得政府、企業及民間進一步的扶持與推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