色溫4000k燈泡的問題,透過圖書和論文來找解法和答案更準確安心。 我們找到下列各種有用的問答集和懶人包

中原大學 建築研究所 謝明燁所指導 謝宛玲的 不同色溫度與照明方式對辦公者工作時主觀評價的影響 (2012),提出色溫4000k燈泡關鍵因素是什麼,來自於色溫度、照明、評價、心理。

而第二篇論文國立臺灣科技大學 自動化及控制研究所 蔡明忠所指導 周佳德的 LED照明模組之色溫品質檢測與補償研究 (2011),提出因為有 LED照明、色溫、美國國家標準協會、加法混色的重點而找出了 色溫4000k燈泡的解答。

接下來讓我們看這些論文和書籍都說些什麼吧:

除了色溫4000k燈泡,大家也想知道這些:

不同色溫度與照明方式對辦公者工作時主觀評價的影響

為了解決色溫4000k燈泡的問題,作者謝宛玲 這樣論述:

由於經濟景氣循環快速且不穩定,造成社會大眾各行各業身心壓力逐漸上升,現代人有將近八九成都長時間於室內工作,人工照明的光刺激對現代人的生、心理影響已成為不得不重視的課題之一。因此一個適合工作或學習的照明環境,究竟該具備什麼樣的條件,一直是長久以來許多學者關心的方向。目前在照明上對於照度與色溫度搭配的主流參考準則仍多根據Kruithof所發現的理論。近年來,許多研究者重新探討了色溫度的影響,然而,目前關於色溫度與心理評價的研究,多有不夠貼近真實現況的弱點存在,因此,本研究以貼近真實現況的實驗設定針對5種不同的室內照明環境下進行長時間作業行為的前、中、後,各時間點的舒適度、眩光程度、整體滿

意度、緊張感、壓力程度、疲倦感、活力、疲勞與緊張等9項指標的評價做了基礎性的探討。研究結果指出:(1) 平均照度1500lx的全般照明環境下,選用4000K的色溫度,較能使辦公者長時間保持活力。(2) 平均照度75lx的間接照明環境,能使辦公者的情緒較為放鬆不緊張,此照明環境多項心理指標都偏好的面向,且最受好評。(3) 在長時間作業下,照度1500lx、75lx搭配不同色溫度不影響辦公者的舒適感、眩光程度、整體滿意度、壓力程度、疲倦感等心理評價,五種照明環境的評價大多落在中間值偏正向的一面。換言之,同一照度搭配不同的色溫度並不明顯的影響辦公者長時間的心理評價。與Kruithof所提出的高

照度應搭配高色溫,低照度搭配低色溫,最適合人在照明上使用的理論有所不同,因此Kruithof理論的正確性值得再討論。

LED照明模組之色溫品質檢測與補償研究

為了解決色溫4000k燈泡的問題,作者周佳德 這樣論述:

不論是戶外照明、室內照明、戶外看板,甚至連手機背光源、LED顯示器及號誌燈,皆能夠在日常生活中看到LED的身影,進而衍生出許多LED的應用以及相關技術與學術探討。一般LED照明只能夠輸出單色光,倘若能夠利用RGB LED發光元件的加法混色理論加以改善,即可根據環境需求變化LED燈泡的色溫值。本研究主要針對LED照明色溫品質檢測與補償作探討,利用RGB三晶獨立的LED進行混光調配來得到預期的目標色溫值,並透過積分球以及高精度光譜儀進行光源色溫量測。首先將LED照明模組(4×4陣列)單顆依序點亮RGB,量測該顆LED在最大灰階輸出時的三刺激值與色座標,再透過重心混光比例計算出混出目標色溫之色度值

所需提供的RGB比例,重複動作至16顆LED完畢,對照模組全點亮時的色溫誤差,再對照至美國國家標準(ANSI)協會針對固態照明產品制定的色溫與色度指標。研究結果得知,在ANSI制定的八點色溫點下,單顆點亮在低色溫時最大色溫誤差不超過10K,在高色溫時最大色溫值不超過40K,而模組中16顆LED在補償後的最大色溫誤差為34.25K,最小色溫誤差為16.98K,皆符合ANSI訂定的誤差範圍。因此,本研究提出的色溫品質檢測及補償方法,確實能有效達到LED照明模組的色溫均勻性並提升其色溫品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