背叛創傷 症的問題,透過圖書和論文來找解法和答案更準確安心。 我們找到下列各種有用的問答集和懶人包

背叛創傷 症的問題,我們搜遍了碩博士論文和台灣出版的書籍,推薦KnowYourself主創們寫的 所以,一切都是童年的錯嗎? 和珍妮佛.弗雷、潘蜜拉.畢瑞爾的 背叛:最不能碰觸的真相都 可以從中找到所需的評價。

這兩本書分別來自平安文化 和商周所出版 。

世新大學 性別研究所 羅燦煐所指導 郭宇欣的 神聖的背叛:基督教會性暴力事件處理之建制民族誌研究 (2021),提出背叛創傷 症關鍵因素是什麼,來自於父權體制、性暴力、家族主義、教權主義、基督教會、機構背叛。

而第二篇論文國立臺灣大學 心理學研究所 陳淑惠所指導 劉亭妤的 經歷背叛之創傷後壓力症狀的風險因子與心理病理模式 (2013),提出因為有 背叛、創傷後壓力疾患、失功能認知、反芻、思考壓抑、人際關係的重點而找出了 背叛創傷 症的解答。

接下來讓我們看這些論文和書籍都說些什麼吧:

除了背叛創傷 症,大家也想知道這些:

所以,一切都是童年的錯嗎?

為了解決背叛創傷 症的問題,作者KnowYourself主創們 這樣論述:

走出「童年陰影」的魔咒, 然後,你才能真正長大!   公眾號粉絲突破200萬!點閱率篇篇超過10萬!   橫掃亞馬遜、當當網、京東暢銷排行榜!豆瓣讀書網佳評如潮!   感情失敗、工作失利、人際關係失和,   統統都要怪罪不快樂的童年?   最重要的,其實不是「誰把你變成這樣」,   而是「你想要變成什麼樣」!   為什麼經常會莫名地感到空虛?   只要聚會的陌生人一多,就開始「社交宿醉」?   談戀愛不順利,全都是因為童年的缺憾?   被最親近的人背叛,要如何才能重拾對人的信任?   千百萬人之中,「對」的人真的存在嗎?   為什麼一直無法對「前任」釋懷?   恐懼婚姻,究竟是在恐懼

什麼?   本書從「原生家庭」、「內在自我」、「親密關係」三個層面出發,幫助你認識完美主義、自卑情結、內向性格、依戀類型、過度付出、背叛創傷、社交恐懼等生活中最常遭遇的心理困境,並深入解析「媽寶男」、「彼得潘症候群」等個性缺陷的背景成因,進而提出有效的解決方法   每個人生命的起點不同,有的人出身幸福家庭,在關愛中順利成長;有的人則出自不健全的家庭,在恐懼中摸索求生。但父母親究竟如何影響著我們一生?原生家庭真的是決定我們人格唯一的因素嗎?無論從什麼樣的童年起步,我們最終都要學習獨立,學會面對自己,而透過這本書,你將找到打開心門的鑰匙,看清楚生命中的疑問與困惑,接納它們,再勇敢跨步向前。

名人推薦   【醫師】張學岺、【心理學作家】海苔熊、【長庚醫院精神科醫師】陳姵蓉、【初色心理治療所所長】蘇映竹 權威推薦!●按姓名筆畫序排列   看了一些書之後,你開始知道,你之所以現在會過得如此痛苦,有可能都是早年家人不當地對待你。這個解釋或許一開始讓你好過,但是也成為了束縛你多年的魔咒。   你甚至經常問自己:為什麼看了這麼多的書,你依然對自己沒有自信、在人際關係當中感到不安、在感情裡面,命運多舛……這本書從三個角度切入,看看究竟是什麼影響了你以及你的感情。而當你終於能夠看清楚一切不只是父母的錯,或許你也能夠慢慢明白,自己能夠做的,其實還有很多。——【心理學作家】海苔熊  

背叛創傷 症進入發燒排行的影片

#恐懼症 #特別 #十個特別的恐懼症

各位大家好,歡迎來到HenHenTV的奇異世界,我是Tommy。
你有特別害怕的東西嗎?或是怕困在黑暗的密室裡,還是怕一些可怕的昆蟲呢?

為什麼人會恐懼?所有的動物包括人類都會恐懼,是因為這是保衛自己的一種表現。而這種恐懼會刺激肌肉,令身體可以在突發情況之下,做出最快的反應。有些人是因為以前被狗咬過,就會開始怕狗,這可能是身體上的傷痛,深烙在那個人的大腦裡面,我們從小都和害怕為伍,害怕看鬼戲,看了過後晚上不敢看鏡子,或要藏在被窩裡面。

害怕考試,我到現在還會發明天考試的夢,有幾次了。。。當醒來過後就在那裡想。。。我不是畢業很久了嗎?
害怕被父母罵。。。害怕看到陌生人,。。。。等等
每個人的心裡面深處都有一個恐懼,有些是其他人無法了解的,甚至他自己也不明白為什麼他會害怕那樣東西,我有個朋友是非常怕蜘蛛,是的,他是男的。他怕到那個程度呢?就算是你T-shirt上面印有一個細小的蜘蛛圖案,他都會無法直視,甚至跑到遠遠的。有一次我們去看The lord of the ring 第三集,裡面出現一個非常大的蜘蛛。。。他直接把頭缩進T-shirt裡面,我們可能不明白他為什麼害怕,還在笑他。

我有問過他,你小時候曾經有被蜘蛛咬過嗎?他說沒有:他說:看到蜘蛛的時候,就好像把一隻好像狗那麼大的蜘蛛放在你面前,你會不害怕嗎?

如果這樣想的話,我也會害怕啦~~

那麼我們所聽過常見的恐懼症包括:畏高症,幽閉恐懼症,密室恐懼症,廣場恐懼症,就是害怕人群,或是很多人密集的地方,懼血症,舞台恐懼症等等。
但是有些恐懼症,是到現在心裡學家也無法解釋為什麼他們會懼怕這些東西。

1. 花生醬恐懼症

Er…不明白,難道他吃花生醬時,被它啃過?不會吧!他們說的原因是因為他們害怕花生醬粘在上顎上,不會掉下來。。。。Er…Ok, 那你就直接吞吧?這些是出現在一些從小被媽媽迫吃麵包搽花生醬而產生一種心理創傷(好像講到有點嚴重),或產生一種極度的厭惡感。
還是不明白,大家怕吃香菜嗎?我是蠻喜歡吃啦~

2. 過馬路恐懼症

這個我還可以理解,有時甚至很難判斷要幾時才可以過,你可能認為他們只是怕被車撞,但是這些患者並不會對行駛的車輛恐懼。就算沒有車,對於他們來說,過馬路好像過一條充滿鱷魚的河流。尤其是在十字路口更為懼怕,就好像四面八方被鱷魚圍著。。。那這些人應該不能住在城市吧?

3. 玩偶恐懼症

這個也可以理解,大部分看完一些娃娃靈動事件,或是一些以娃娃為主題的鬼片,應該對於那些好像人偶的娃娃開始懼怕吧。但是這些患者並不是只害怕人偶娃娃,連一些動物娃娃,布偶也會害怕。懼怕人偶我可以了解啦~~越擬人的就越恐怖,尤其是自己一個人在房間裡面,你那裡知道它會不會突然的動了,或是突然出現在你旁邊。。。。
想想下,我也好像有這個恐懼症哦。。。

4. 注視恐懼症

這個類似好像舞台恐懼症和人群恐懼症,就是害怕別人注視自己,他或她並不是要用眼看到對方看到自己而恐懼,而是當有人在注視自己,可能有些人在後面看著自己,他們就會想把自己藏起來。我覺得這些會常發生在女生身上吧~如果一些咸濕佬一直往你身上的部位毫不避忌的看,你也會覺得不自在吧。還是有人會有:不被人注視就會不舒服的病嗎?

5. 13恐懼症

這個其實應該跟傳說有關吧!就是黑色星期五,13號就是耶穌被釘死在十字架,所以在西方,13代表不詳,或東方十三,廣東話裡面就是‘實生’,一定能活的意思,被認為是好數字,關於13號的患者,包括希特勒也是患者,那大家知道他最害怕是什麼嗎?答案就是吃飯,大家都知道希特勒是素食者,他身體有接近14個試毒員每一餐為他試毒。

6. 牙齒恐懼症

這些患者害怕看到牙齒,凡是有人露出牙齒,他們就會害怕,那麼這些人如何刷牙呢?聽說是閉上眼睛來刷的。。。我好像每天醒來都是閉著眼睛刷的啦~~除了他和其他人的牙齒之外,動物的牙齒也害怕,是不是小的時候給人咬過嗎?

7. 小丑恐懼症

在美國非常多人有這個小丑恐懼症,他們看到小丑就會害怕,就會聯想小丑的臉變成扭曲的臉孔,是不是因為蝙蝠俠的Joker?還是最近的IT呢?不過的確在美國有這一個都市傳說,凡是有Joker上映的電影過後就會有人效仿,而發生恐怖的事件。可能那些事件是比小丑更恐怖吧!

8. 衣櫃恐懼症

很多的電影好像大部分的鬼或怪物都是藏在衣櫃裡面的,所以這些患者不可以在房間裡面放衣櫃,每次睡前看到衣櫃就會幻想裡面會跑出什麼東西出來。

9. 鏡子恐懼症

這些患者看到鏡子就會害怕,並不是因為他的樣子很抱歉所以害怕,而是他們覺得看到鏡子,會被鏡子吸進去第三空間裡面,所以不敢看鏡子。那麼這些人駕車時怎麼辦?就不可以看倒後鏡咯~

10. 洞口恐懼症

他們對於有洞的東西都會害怕,尤其是很多孔的那種,例如說甜甜圈,polo糖,或是一些人的臉,那些火山洞等等。
除了這些特殊的恐懼症之外,還有岳母恐懼症,肚臍恐懼症,樹木恐懼症,花朵恐懼症,起司恐懼症等等的恐懼症,有些人選擇去面對他們的恐懼,例如我有個朋友是怕狗的,她的朋友就送了她一條小狗,結果她就愛上狗了,但是這種方式並不是適合全部的人,例如我朋友那個case,難道我送給蜘蛛給他嗎?或是送花生醬給那個花生醬恐懼症的人嗎?其實你們想起來,你懼怕那樣東西是因為你用你的大腦,把它放大,再自己加鹽加醋添加自己的恐懼,其實面對比你想像中容易一點。

我們人生中最害怕的有三樣,害怕被人背叛,失敗還有死亡。每個人經歷過背叛就會開始不再相信人,或去傷害別人來保護自己,害怕失敗所以不敢再嘗試,面對人生中的終點而感到焦慮恐懼,
經歷無數的失敗才會成功,其實我覺得他們並不是害怕失敗,而是不知道失敗很多次後會不會成功,到頭來一事無成那才是可怕的。但是連失敗都沒有經歷的人一定不會成功的。

背叛,其實是用別人的過錯懲罰自己,為什麼他要這樣對我,我對她那麼好。其實只是你遇到不對的人,我們還是需要用心對待人,那麼以後遇到對的人的時候,他才會知道你的真心。

至於死亡,每個人都會害怕那一種閉上眼睛,你的意識不再屬於你的那種恐懼,你會在想,‘我’會在哪裡呢?‘我’是否還存在呢?
這是每個人都無法避免的,我們需要坦然的面對死亡,可能是因為人生有限,所以我們才會珍惜吧。所以珍惜當下,好好的為自己而活。
好了!今天的影片就到這裡,大家有什麼特別恐懼的事情或東西嗎?歡迎大家留言討論,我們下個影片見,Bye Bye

神聖的背叛:基督教會性暴力事件處理之建制民族誌研究

為了解決背叛創傷 症的問題,作者郭宇欣 這樣論述:

廣義的基督宗教(天主教與基督新教)性暴力問題經各國媒體陸續揭露後漸漸浮上檯面,動輒百千的加害者與受害者數字揭示此現象亟待關注。相關研究報告顯示教會通常缺乏處理法規與問責機制,使受害者在內部求助時遭遇二度傷害,事件也大半被隱匿或不了了之。重視仁愛與道德操守是教會的特色,且性暴力防治在大部分社會中已為共識,除了缺乏防治機制之外,有哪些既有的結構成為受害者求助的重重阻礙?本研究採用基進女性主義視角,援引教權主義(clericalism)、家族主義和機構背叛理論,針對台灣某教會資深牧師猥褻事件之處理過程進行建制民族誌研究,研究材料包括教會網站公布之事件說明文件,以及針對部分事件處理者、教會同工、受害

者與陪伴者等共19人之深入訪談。本研究發現:受害者與教會及行為人有信仰層面的牧養與信任關係,受害者向教會求助過程中經歷無法被保護、機構不當回應等機構背叛歷程。而性別主義、教權主義以及家族主義與父權交織共構成影響性暴力事件處理的統治文本,是造成機構背叛的系統性原因。性別主義影響教會漠視性騷擾,並存在寬容男性行為人的性騷擾論述;教權主義體制使神職人員難以究責,教會也有維護神聖形象的生存壓力;在家族文本中,家庭化制度和家父治理權力架構使教會傾向照顧特權家人並將性暴力事件視為家事處理。統治文本解釋教會在處理性暴力事件時如何傾向「個人化」、「體制外」處理,並呈現「偏袒行為人」、「弱化受害者」的現象,而受

害者只能透過「自我現身」、「聯盟施壓」或「向外求援」的方式抵抗支配,但要付出極大代價。此外,教會對世俗法律的消極態度、自身不明確的決策機制,以及另類家人關係和背叛創傷均是影響事件處理且不利受害者求助的因素。本研究揭露基督教會多重父權壓迫體制,建議教會性暴力防治策略需正視此壓迫結構並因應組織封閉性、人治與特權等權力架構,並從外部建制對受害者友善的申訴處理機制。

背叛:最不能碰觸的真相

為了解決背叛創傷 症的問題,作者珍妮佛.弗雷、潘蜜拉.畢瑞爾 這樣論述:

  我這麼相信你……   無法承受伴侶的不忠,於是接受荒唐的詭辯;  遭父母遺棄的孩子,只能把罪往自己身上攬;  應該保護人民的制度,卻因官官相護反過來魚肉百姓……   背叛——或被背叛——幾乎是每個人都曾有過的經歷,或多或少,或大或小。出軌、虐待、背信棄義、職場剝削與歧視,都是背叛的例子。然而,我們常忽略背叛這件事。我們無視背叛,好保護自己;我們害怕一旦知道得太多,安穩的現況就會崩解。但另一方面,視而不見也會讓我們付出沉痛而深遠的代價。我們在現實生活中,常要面對這種知或不知的兩難。    幸好,只要我們願意,就能學習如何正視擺在眼前的背叛與不公義。作者列舉許多真實案例(包括自己的切身經歷),

帶領讀者一同探討關於背叛及「盲視背叛」的幾項核心問題,包括為什麼我們會對背叛視而不見?覺醒之後,又該如何療癒自己?    也許你認識一個正在背叛困擾中掙扎的人,也許你自己正努力從生命中的背叛和盲視背叛中醒悟過來。本書提出的方法能幫助讀者減緩背叛的傷害,甚至能預防背叛發生。當我們能正視背叛,並學習如何信任自己與他人,就能一同打造更美好的世界。 作者簡介 珍妮佛.弗雷Jennifer Freyd   美國奧勒岡大學(University of Oregon)心理學教授。弗雷於一九八三年取得美國史丹佛大學心理學博士學位,對於背叛的心理與創傷有超過二十年的實驗與研究經歷,累積超過數千名研究對象,出版了

數十篇學術論文。弗雷已經建構出一套理論,解釋為什麼會旁觀者清、當局者迷,以及這種情況如何發生。一九九六年時,弗雷在她的首本著作《背叛創傷:忘卻童年受虐經歷的邏輯》(Betrayal Trauma: The Logic of Forgetting Childhood Abuse)中首度提出背叛創傷(betrayal trauma)的理論。本書將從此理論出發,並繼續擴展此一理論的應用。 潘蜜拉.畢瑞爾Pamela Birrell   執業臨床心理師及奧勒岡大學心理系資深指導師。她於一九七三年取得奧勒岡大學心理學博士,在奧勒岡大學接受臨床心理師訓練,並在一九八六年時完成社區心理健康實習工作。自此之

後,她積極投入教學及臨床工作,也發表許多促進心理健康的著作,探討背叛創傷的療癒及倫理等課題。畢瑞爾擔任心理治療師已有二十五年的時間,她發現許多所謂的心理疾病的根源都是背叛。 譯者簡介 郭恬君   師大翻譯所口譯組與英國劍橋大學教育所雙碩士,現從事全職中英會議口譯與筆譯工作。全心熱愛翻譯工作,並認為譯者不是傳聲筒,而是紀律與藝術靈魂交融的溝通橋樑。譯有《解讀大師觀點》。 楊琇玲   美國爵碩大學(Drexel University)創造性藝術治療所舞蹈治療碩士。對人的內在世界充滿興趣,多年來致力於身心整合療癒工作,目前於國內醫療機構從事舞蹈治療。除臨床工作之外,並從事心理相關專業研討會與工作

坊的口譯與筆譯。 前言謝辭 1 盲視背叛——這麼明顯的事,怎麼會毫不知情?  「盲視背叛」發生時,我們看不到眼前發生的事。當茱莉目睹丈夫與別的女人在酒吧接吻時,已經知道先生有兩次外遇的紀錄。但她還是接受丈夫的辯解,而且後來的許多年也完全沒有想起這件事。為什麼會這樣? 2 遭背叛的孩子——孩子不知道背叛是什麼,只能把罪往身上攬  孩子遭父母背叛後,會責怪自己,而不是真正的加害者,藉此維持自己與照護者的連結,因為這種連結太重要了!茱蒂的母親在她四歲時車禍身亡,不久後,父親把她丟給一位遠方表親。茱蒂認定因為自己不是個好女兒,所以母親才會去世…… 3 盲視背叛的其他形式——人可能在職場、家庭或社會中

遭到背叛  背叛不只有外遇一種形式,也可能發生在非親密關係的場域裡。美國聯邦假釋官馬克坦承猥褻與性侵他所監督的女性假釋人。她們一開始並沒有提出任何申訴,因為她們很信任他,也希望他喜歡自己。最初的沉默,其實是求生的合理選擇。 4 體制背叛——我們信賴的制度也可能傷害我們  最為人所知的體制背叛案例,或許就屬天主教會隱瞞神職人員性侵孩童的事件。一名遭神職人員性侵的女性說:「受害者最感震駭的是,那些應該保護他們的人顯然更關心如何讓教會不受任何爭議紛擾。」 5 為何盲視?——當背叛你的人同時也是你依賴的人  人類是社會性動物,必須倚賴他人才能生存,同時深知可能受騙,因而發展出精練的「欺瞞偵測機制」。不

過難題在於,當背叛你的人同時也是你依賴的人時,該怎麼辦? 6 知情與否——當「不知情」再也無助於生存的時候  莎曼姍不知道該如何獨立生活,因此無法離開出軌的丈夫馬克。為了維繫這段感情,她對他的不忠視而不見。但是當馬克決意要離去時,莎曼姍開始了解,唯有獨立自強才能確保生存,而這個認知也成了她生存策略中的根本轉折…… 7 同時盲視多種背叛——令人嘆為觀止的人類心智  對莎曼姍來說,丈夫出軌、情緒虐待及肢體虐待似乎都和成了一團巨大的背叛,但她卻成功地盲視這幾種不同的背叛。她的頭腦對眼前的證據做了特殊處理,扭曲了事情的意義。 8 相關研究發現——對背叛一無所知是為了維護現狀  我們將探究幾種讓盲視背叛

可能發生的內外在心理機制。盲視背叛並非愚蠢或不理性的行為,因為那源自於正常的心理運作機制,而這些機制在大部分的時候,對我們是很有用的。 9 盲視背叛的毒害——背叛對個人、人際關係與社會都會留下深遠的影響  背叛可能讓受害者產生多種心理症狀,甚至破壞生理健康;背叛讓我們難以信任他人,也難以維繫長遠穩定的人際關係;背叛的影響更會蔓延到體制,當體制不再被信任時,社會將會瓦解…… 10 知情的風險——真相讓人清醒,同時也令人害怕  說出自己的背叛創傷,可能會有更大的風險,因為如果他人無法給予正面的回應,當事人可能會遭受二度傷害,婚姻危機加重、致使關係破裂、擴大家人間的嫌隙、失去工作等等。打破盲視背叛之

後,世界就變得不一樣了…… 11 知情的療癒力量——安全感和希望是療癒的重要元素  羅勃從自己和他人身上新發現的信任,讓他能夠拿回他的力量,敘說自己的故事,表達他的情感,回應發生在他身上的事情,並且將自己從羞恥感中解放出來。 12 表達的療癒力量——打破沉默,才有機會改變  尚恩在軍隊擔任十四年的情報官,認為國家是完美、尊貴、神聖不可侵犯的。他在軍中受傷被除役之後,卻沒有經濟、醫療和社會救助的補助。面對體制的背叛和報復,尚恩憑藉妻子的愛與內心的仁慈,開始蒐集資料、說出真相…… 13 說出真相——作者自身的真實故事  珍妮佛.弗雷是本書的作者之一,她指控父母性侵,卻遭到殘忍的報復。弗雷的父母成立

了一個基金會,並將之公器私用,母親以無名氏的名義將她的隱私寫成信件、流傳散布。在一場專業研討會上,弗雷分享了她的親身經歷…… 14 撥雲見日:面對盲視背叛——只有面對背叛和隨之而來的痛苦,我們才能成長並捍衛真相  所有勇敢向我們分享生命故事的人,揭露了背叛與盲視背叛的遺毒,同時也種下希望的種子。我們可以從背叛中復元,但是首先必須承認背叛的力量,以及盲視背叛是一件多麼容易的事情。我們可以重生,一起創造全新的社會。 推薦閱讀註釋 第一章 盲視背叛茱莉.史東(Julie Stone)今年四十多歲,是位備受尊敬的律師。她的故事讓我們窺見盲視現象的內涵──盲視如何發生?又為何會發生?茱莉告訴我們,她還

年輕時,曾經有一次在酒吧中等待丈夫從為期一週的出差行中歸來。她知道他結束出差後一定會做的事:他會先到那間酒吧,與男性朋友喝幾杯啤酒。她和襁褓中的孩子通常會在家等丈夫回家,但今天她想做點不一樣的事。她的朋友──丈夫生意合夥人的太太──說服她今晚出門,她很少這麼做。不過雖然她一開始不太願意,現在她卻迫不及待要給先生一個驚喜,她知道今晚將會成為兩個人特別的回憶。茱莉告訴我們,她很少進城,大部分時間都在家照顧年幼的兒子、操持家務。她親自打點農場的一切:醃漬水果罐頭、整理花園、照顧農場的動物等等。她是個十分迷人的女人,有一頭豐盈的鬈髮和一對攝人的眼眸。不過或許是忙著做一個好母親、好太太、好農夫,她沒有意

識到自己有多美麗,更忽略了自己聰穎的腦袋。今晚,她只知道自己興奮地坐在酒吧裡,期待丈夫的到來。兒子有保母在家照顧,今晚她不用管其他事,只要與丈夫共度就好。她緊盯著門口,最後終於看到丈夫走了進來,她的臉上立即浮現一抹喜悅又迷人的微笑。但是她的丈夫沒有看到那個微笑。因為在此同時,另外一個女人──茱莉並不認識──立刻從座位上跳起來,奔向門口男子的懷抱。他們兩人接吻了。當他們雙唇分開後,他抬頭,對上了我的眼。我似乎是看到了什麼,然後他走了過來,對我說:「我不認識那女人。」而我相信他。她娓娓道出自己經歷過的那些背叛,以及她如何把一個又一個的背叛從意識中──根據她的說法──「咻出去」。「這麼明顯的事,她怎

麼會毫不知情?」我們心裡疑惑不已。在酒吧事件發生之前,茱莉早就有懷疑丈夫不忠的理由:我的前夫外表還不錯,確實吸引了不少女人。事實上,我知道女人會主動接近他。我有個朋友,常常用開玩笑的口氣跟我說,她實在很想對我丈夫下手,這是我們兩個之間常常講的一個玩笑話。有一次我們和一群女性朋友聚會,我提起這件事,笑笑地問我朋友還想對我丈夫下手嗎?我那一群朋友瞬間沉默了。我當時覺得很好笑。但你知道,好一陣子後,我才發現當時在場所有人都知道我朋友已經爬上我前夫的床,只有我不知情……之後,茱莉又發現她丈夫還有另一個外遇對象。更驚人的是,酒吧事件是再下一年的事了──也就是在她發現丈夫兩度外遇之後才發生的事。所以我們眼

前的謎團更難解了:她的先生與另一個女人接吻,她怎麼有辦法把這個事實從腦中「咻出去」?我們重新聆聽與茱莉的訪談錄音,不斷納悶這個「咻」確切的心理過程是什麼。我們是心理學家──應該要知道「咻」代表什麼。我們研究人類為什麼可以遺忘或完全沒有察覺到重大事件的發生,甚至可以說我們在實驗室裡研究「咻」是什麼,也在諮商室裡觀察「咻」的過程。我們得承認,這還是一個沒有完全解開的謎團,但我們對這個效應已經有不少了解。這種將重大背叛事件從腦中「咻出去」的情況,我們稱之為「盲視背叛」。盲視背叛發生時,我們沒看到或看不到眼前發生的事。茱莉已經知道丈夫至少有過兩次外遇,為什麼還能對丈夫的不忠視而不察?她的丈夫與一名陌生

女子接吻,並且聲稱:「我不認識那女人。」茱莉居然相信這種說法?人類心智的巧妙複雜令人難解。從某種層面來說,茱莉幾乎肯定知道她先生背叛她了。當然從「知道」這個詞的另一個層次來看,她不讓自己「真正知道」這件事。明明擺在眼前的事,為何茱莉就是「不知道」呢?答案很可能是因為她必須生存。在剛結婚的頭幾年,茱莉有強烈的動機──雖然她不自覺──讓自己不要察覺丈夫的背叛:她完全依賴丈夫過活。一旦察知背叛的事實,就必須有所動作,但是她無法承受沉船的後果。當知情必定會導致天下大亂時,無知有時能保住當下相對的幸福快樂。如果無知能讓你存活,無知就是福氣。

經歷背叛之創傷後壓力症狀的風險因子與心理病理模式

為了解決背叛創傷 症的問題,作者劉亭妤 這樣論述:

目的 經歷背叛事件可能造成某些個體相當嚴重的心理創傷,甚至產生創傷後壓力疾患(posttraumatic stress disorder, PTSD)相關症狀。臨床中亦常見個案受到背叛經驗之影響,甚至因為被背叛而產生強烈的心理困擾。然而,回顧過去文獻,針對背叛經驗對個體之影響來進行探討的實徵研究為數不多,而在少數探討被背叛者之心理狀態的研究中,亦缺乏評估個體主觀背叛程度的相關量表。本研究將探討經歷背叛後是否會出現類似PTSD之症狀,檢驗相關的風險因子,並據此提出背叛引發之PTSD症狀的心理病理模式。方法 參與者來源為普通心理學修課學生和網路招募,為了建立可評量主觀背叛感受之量表,本研究先進行

前置研究,共蒐集63位參與者的背叛經驗及感受。研究一採橫斷式研究,包含267位參與者,在知情同意後,所有參與者均先書寫其所經歷過的背叛事件,再完成數份自陳量表,包括:背叛距今的時間、關係類別、關係親密/親近/信任程度、關係改變、背叛時負向情緒、憤怒/報復反應、背叛評估、覺知背叛嚴重度、失功能認知(負向自我與負向世界)、不良的認知策略(反芻與思考壓抑),以及背叛引發的PTSD症狀(回想事發後一個月與最近一個月的PTSD症狀)。研究二為前瞻式研究,107位參與者完成與研究一相同之測量後,間隔六週後,追蹤測量背叛引發的PTSD症狀。結果 前置研究、研究一及研究二結果顯示:(1)信任/背叛評估量表具良

好的內部一致性及可接受的再測信度;(2)針對目標背叛事件,本研究中共有17.2%的受試者目前極可能符合創傷後壓力疾患之診斷;(3)相關分析結果發現,背叛後雙方的關係變差、背叛時負向情緒、憤怒/報復反應、覺知背叛嚴重度、背叛評估、背叛後的失功能認知及不良的認知策略,與事發後一個月及目前的PTSD症狀嚴重度均有顯著正相關。此外,中介分析顯示,背叛評估透過失功能認知與不良的認知策略,影響目前的PTSD症狀;(4)根據路徑分析結果,本研究所提出之背叛引發的PTSD症狀心理病理模式展現良好的模型適配度,顯示對背叛事件的主觀評估背叛程度,可透過不良的認知策略及失功能認知,進而影響背叛引發的PTSD症狀。討

論 本研究結果顯示背叛所引發的PTSD症狀及強烈情緒困擾,可能不亞於現今診斷系統所定義之創傷事件。此外,本研究所提出的背叛後PTSD症狀心理病理模式,可作為臨床工作者處遇遭遇背叛的個案之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