肝膽相照歌詞的問題,透過圖書和論文來找解法和答案更準確安心。 我們找到下列各種有用的問答集和懶人包

肝膽相照歌詞的問題,我們搜遍了碩博士論文和台灣出版的書籍,推薦崔保新寫的 新疆1945:蔣介石重兵定天山 和馬翊航的 細軟都 可以從中找到所需的評價。

另外網站杯底不可飼金魚 - 维基百科也說明:... 如歌詞「朋友弟兄無議論」相同的,無本省與外省的隔閡。歌曲隱喻希望外省人跟本省人大家都可以坐下來喝杯酒,杯底不要留酒,一飲而盡,往後和樂過生活,肝膽相照, ...

這兩本書分別來自秀威資訊 和時報出版所出版 。

國立成功大學 台灣文學系碩博士班 林瑞明所指導 陳明成的 陳映真現象研究 (2011),提出肝膽相照歌詞關鍵因素是什麼,來自於陳映真、陳映真現象、陳映真書簡、台灣文學史、台灣行進曲、家族書寫、國族認同、知識分子、精神史、生命史。

而第二篇論文銘傳大學 應用中國文學系碩士在職專班 游秀雲所指導 鍾美玉的 鍾肇政小說《望春風》研究 (2010),提出因為有 版本比較、小說技巧、鄧雨賢、望春風、鍾肇政的重點而找出了 肝膽相照歌詞的解答。

最後網站音樂歌詞/葉麗儀/肝膽相照( 無線電視劇英雄刀少年主題曲)則補充:這是肝膽相照( 無線電視劇英雄刀少年主題曲)的歌手、歌詞的介紹頁面。

接下來讓我們看這些論文和書籍都說些什麼吧:

除了肝膽相照歌詞,大家也想知道這些:

新疆1945:蔣介石重兵定天山

為了解決肝膽相照歌詞的問題,作者崔保新 這樣論述:

  第二次世界大戰硝煙未燼,   亞洲腹地新疆,卻成了中蘇角力衝突的另一戰場!   1944年,久違的槍炮聲再次劃過新疆靜謐的夜空,   史達林扶持的「東突厥斯坦共和國」於伊寧成立。   1945年,蘇聯意圖直指迪化、哈密,乃至新疆全境,   蔣介石急派十萬國軍戍守新疆,戰爭異常慘烈!   當歷史隧道來到二戰尾聲,世界反法西斯同盟取得壓倒性勝利,   此時,一個隱性的問題浮出水面:新疆姓蘇還是姓中?   1943年,蘇聯決定從組織、宣傳、情報、軍事四個方面全面介入新疆事務。首先,製造混亂攆走治理新疆十二個年頭的盛世才。1944年,蘇聯伺機發動伊寧事變,成立「東突厥斯坦共和國」並發表新疆獨

立宣言。1945年,蘇聯向新疆派遣五百名軍官、二千名軍士和士兵,從而建起一套由紅軍人員擔任領導的作戰指揮系統,並向伊犁民族軍提供武裝一萬五千件,由此全面進攻國民政府統治區。伊犁民族軍連破溫宿、拜城、阿克蘇、額敏、塔城、烏蘇、阿山、伊塔等地,陳兵距新疆首府迪化僅百公里的瑪納斯河畔,迪化危在旦夕。   斯時新疆,沒有任何武裝力量可與蘇軍抗衡。蔣介石緊急調兵遣將,調派朱紹良、吳忠信、張治中、宋希濂、郭寄嶠、李鐵軍、謝義鋒、郭岐、陶峙岳趕赴新疆,並在奇台、迪化、綏來戰線集結十個騎兵團和十個步兵團,戍疆部隊達十萬大軍。在那新疆的皚皚白雪上、燦燦黃沙間,一攤攤由烈士鮮血浸染的血花,化作中蘇友好談判桌上的

政治籌碼……   「十五年來,新疆幾乎已等於第二之東三省,完全成為俄國囊中之物……然而該省政權雖已統一於中央,而伊犁、伊寧已為俄匪占領,今後新疆之動亂必多。應對俄速定具體方針也。」──1945年1月7日,蔣介石日記。 本書特色       1945年,新疆關鍵的一年,新疆是向西還是向東?是姓蘇還是姓中?   整理及考證大量學術著作,以1945年的新疆歷史為主線,輔以楊增新、盛世才、吳忠信、蔣經國的治疆及對蘇政策,完整剖析錯綜複雜的中蘇關係。   作者簡介 崔保新   新疆維吾爾自治區文史專員,廣東省政協文史專員,新疆財經大學等多所大學客座教授。曾出版有《掀起你的蓋頭來——發

現新疆》(合著)、《沉默的胡楊——鄧纘先戍邊紀事(1915-1933)》、《新疆1912——新疆辛亥革命研究》、《西藏1934——黃慕松奉使西藏實錄》、《大漠孤客——蔣介石與盛世才關係揭秘》等書。   引子   第一章政變 暗殺與奪印 神祕的陳中 改組國民黨新省黨部 國民黨介入「四一二」政變 吳藹宸親歷記 白毓秀血濺紅山   第二章布控 遴選新疆宣慰使內幕 制盛原有預案 「菩薩」將軍黎海如 奇臺陷落全域生變 黃慕松空手失「三傑」 輿情鼎沸 國府再派大員赴疆 羅文榦圖謀祕而不宣 遠征新疆計畫 伐疆勝算幾何?   第三章引線 傾斜的新疆 校長與學生 李根源上天山 雪生遺詩 陳立

夫與盛世才 新疆印象 空域歷險記   第四章棋局 戴氏邊政學說 爭奪西北控制權 朱紹良與蔣介石 蔣經國西北探路 蔣氏父子觀點比較 朱將軍飛度天山 奇女子逢凶化吉 宋美齡歷險西征 《新疆日報》舊聞 蔣日記流露真情   第五章織網 梁寒操其人 盛世才易色 接管新疆日報社 三民主義牧師 天山亂唱 以儒釋教 國民黨控制新疆 首設新疆監察使 「省歌」詞作者 閒子待用   第六章擘畫 學者從政 《翁文灝日記》 開闢空中新通道 中蘇外交談判 抗戰國際觀 迪化演講錄 孫越崎與翁文灝 戰時中國石油工業 接管獨山油礦 林繼庸其人 新疆大工業夢   第七章勢取 「神經病發狂」者 八面刀光 CC干城 智者機變 三堂會

審 不可德化者唯勢取 清者自清   第八章新政 老臣謀疆 吳忠信與蔣介石 震後餘波 吳氏撫疆三策 山南山北又崑崙 曾問吾其人 吐魯番縣長   第九章失意 戰局演變與蔣氏心跡 蔣經國策馬瑤池 蘇聯解密外交檔案 蔣經國與史達林會談錄 蔣經國失臂新疆   第十章血花 朱將軍醉酒失伊犁 冰原上的血花 誰的重型轟炸機? 精河要塞的守與棄 黃沙下的忠骸 蔣中正新疆電文摘抄 聯共政治局絕密檔案曝光   第十一章角力 趙漢奇從軍 阿克蘇保衛戰之奇 「標準參謀長」出塞 「誓死保衛大迪化」 嗚咽的瑪納斯河   第十二章止戈 張治中赴新和談 湖南「騾子」宋希濂 執鞭中央九分校 迪化「二二五」,臺灣「二二八」 蔣介石

重兵定天山 北塔山之戰 白崇禧赴疆軼事 新疆省主席的明讓暗爭 張治中暗下和棋   第十三章縝思 依法治疆建言書:吳藹宸 肝膽相照的諍友:張治中 政協委員不「批蔣」:翁文灝 百歲老人「鬧」平反:孫越崎 我是誰的鷹犬?:宋希濂 史學家劫後行醫:曾問吾 生死之交終不移:朱紹良與羅家倫 一生勤勉為人忙:梁寒操 學術奠基「國統」綱領:吳忠信 將軍暮年西北望:郭寄嶠 夫子的政治遺囑:陳立夫   附錄 民國新疆軍政大事記 國民黨政要赴新一覽表 國民革命軍將領入新一覽表   參考書目 後記   引子   走進民國新疆的歷史隧道深處,似可目睹二種物質:血色與枯花;亦不難悉聽到兩種聲音:槍聲與鐘聲。前者代表

暗殺、屠戮、戰爭、黑暗;後者代表建設、進步、和平、光明。不過,血色與鮮花總是形影相照,和平之花總由鮮血沃成。淒厲刺耳的槍炮聲之後,才會敲響渾厚的和平晚鐘。   幾千年來,在新疆這片廣袤的土地上,統一與游離交替上演,戰爭與和平相依相伴,如同花開花落,好似音符錯落,從不曾休止過。   一九二八年七月七日,一度力挽辛亥狂瀾,為新疆軍民帶來十七年和平生活的楊增新,在一次畢業生喜宴上身中七彈,血色朦朧之中,他仍怒目圓睜地向兇手喝道:「你們要禍亂新疆麼!」   繼任者金樹仁有霸心而無霸才,昏聵無能,迷信武力,橫徵暴斂,時不過五年,遽然激起民變,政變革新者乘勢而起,在密集的槍炮聲中,金督辦跌落交椅,落

荒而逃。   權位一旦空懸,欲坐者如餓虎撲食,前仆後繼。先是盛世才當庭槍殺政變三傑──陶明樾、李笑天、陳中橫屍衙府,含冤於血光之中;中央宣慰使黃慕松手無兵卒,只好無功而返。繼而,盛世才與馬仲英大戰於迪化郊野,盛世才與張培元廝殺於戈壁荒原,蘇聯軍隊擅自入境,閃電一擊,助盛建立親蘇政權,新疆孤懸塞外數千里,國民政府鞭長莫及。潰退於喀什的馬仲英,對以「東土耳其斯坦共和國」之名的叛國者,鐵拳一擊,立下大功。   當新疆大地的槍炮聲漸漸平息之際,一支由中國共產黨領導的西路軍,為打通國際孔道,正在河西走廊浴血奮戰。這支兩萬餘人的精銳之師,遭到西北四馬的日襲夜擾,彈盡糧絕,倖免於難,抵達新疆星星峽者,不

過四百餘人。   一九三六年是中國覆變之年。六月一日,先有兩廣軍閥宣布獨立,國民政府幸以和平手段化解了一觸即發的內戰。十二月十二日,西安臨潼華清池再次發生槍戰。蔣介石衛隊大部被殲,所率中央大員悉數被扣,是謂震驚中外、改變中國歷史進程的西安事變。   在中外各方政治勢力的博弈下,和平晚鐘最終在南京、西安、陜北上空敲響,國共兩黨在民族統一戰線旗幟下,達成了團結抗日共禦外侮的和解,這為中國後來的光明前途埋下了伏筆。   在全民抗戰期間,新疆軍民在蘇聯援助下,築大橋,修公路,開工廠,辦學校,各民動員,人人捐獻。飛機、大炮、機槍、彈藥、坦克、汽油……,途徑東西國際孔道源源不斷送往抗戰前線。國府閣僚

紛紛西行,歷史的里程碑上鐫刻了他們的名字:吳藹宸、黃慕松、陳立夫、李根源、羅家倫、梁寒操、翁文灝、宋美齡、蔣經國、孫越崎、林繼庸、張志智……   當歷史隧道中閃過一九四四年的光影,世界反法西斯同盟在東西方戰場上對邪惡軸心國已取得壓倒性勝利。然而,一個隱性的問題開始浮出水面:新疆姓蘇還是姓中?為了得到明確清晰的答案,久違的槍炮聲再次劃過天山、阿山、崑崙山靜謐的夜空。   在這場新疆向西還是向東的生死搏鬥中,盛世才四弟盛世騏被其妻子一槍斃命。中共派駐新疆的高級幹部陳潭秋、毛澤民、林基路、杜重遠等慘遭毒手。盛世才為維護其權勢,費盡心機地與國民黨展開角力,羅織罪名將國民黨駐疆要員一網打盡。在一個人

與國民黨的不對稱對抗中,盛世才黯然下臺,中央軍開進新疆,匆匆部署邊境防衛。   綜觀人類歷史,戰爭與和平始終是歷史進程的兩大主軸。戰爭和衝突是萬物之父,總是充當著和平的催生婆。   國民黨軍隊尚立足未穩,由蘇聯官兵直接指揮、參戰及武裝訓練的民族軍,即將烈火燃遍北疆三區。民族軍全殲伊犁、塔城、阿山守軍,乘勝東進,突破精河、烏蘇防線,陳兵於距省城迪化僅有百公里的瑪納斯河畔。蔣介石迅即調兵遣將,一大批抗日名將朱紹良、吳忠信、張治中、宋希濂、郭寄嶠、李鐵軍、謝義鋒、郭岐、陶峙岳趕赴新疆……,這是一場維護國家主權和尊嚴的正義之戰,是一場遏制中外分裂主義勢力危害新疆安全的浴血奮戰,十萬國軍死戍新疆,千

萬將士血染疆場。   那皚皚白雪上,燦燦黃沙間,一灘灘由國家烈士鮮血浸染的血花,遂化作談判桌上的政治籌碼。和平──若沒有軍事實力為鐵盾,就像鏡中花、水中月般虛無。   令人欣慰的是,在國共軍力於東北、平津、淮海、西北戰場一決雌雄之時,新疆的天空再次奏響了和平鐘聲,十萬駐疆部隊通電起義。沒有生靈塗炭,沒有家破人亡,沒有流離失所,鮮花覆蓋了大漠血花。   從此,建設、進步、和平,構成了東西孔道上的時代主旋律。   第一章 政變 暗殺與奪印 綜觀二十世紀二○年代中的中國政軍變局,幾件有深遠歷史影響的大事件、幾個風雲人物和時間節點不容忽視。 一九二四年六月十六日,在蘇聯支持、孫中山領導和國共

合作下,蔣介石任校長的國民黨陸軍軍官學校在廣州黃埔長洲島正式成立。 天妒英才,一九二五年三月十二日,北上媾和的中國國民黨總理孫中山在北平逝世。天佑俊秀,國民黨領導權從速向蔣介石時代過渡。 一九二六年七月九日,國民政府成立以蔣介石為總司令的國民革命軍,從廣東起兵北伐,勢如破竹,攻城奪寨,連克長沙、武漢、南京、上海等地。一九二七年四月十八日,南京國民政府成立,蔣介石正式登上歷史舞臺。在國民黨內部,汪精衛與蔣介石決裂後又合流,繼而展開清黨,國共關係破裂。 一九二八年四月五日,國民革命軍在徐州誓師,宣布對以張作霖為首的北方舊軍閥舉行「第二次北伐」。五月下旬,在西北的馮玉祥和山西的閻錫山加入下,白崇禧率

領的國民軍已逼近京津地區。 盤踞北京的「中華民國陸海軍大元帥」張作霖見大勢已去,在六月二日發出「出關通電」,宣布退出北京、返回東北。六月四日凌晨,張作霖在瀋陽「皇姑屯」被日本人炸死。 國民黨雄起北方,不但衝擊東北,亦波及新疆。在空間上,廣州、武漢,或是北京、南京,至新疆省垣迪化,距離都在六千里以上。雖說新疆邊防督辦楊增新沒有千里眼,但他借助媒體和情報網的「順風耳」,密切觀察著國內外局勢的演變。六月十二日,楊增新即得到奉軍退出北京的詳細情報。 北伐軍乘勢開進北京,標誌著自民初以來中國南北分立的政治僵局終於被打破。南京國民政府的合法性由此確立並得到大國的外交承認。 公允地說,中國重現統一格局,正是

民族主義者楊增新心中所企盼的。民初國家分裂以來,來自中央專餉和各省協餉相繼斷絕,楊增新一瓣赤心,精忠體國,苦苦獨撐者新疆危局。十七年來,「認廟不認人」是楊增新對中央政府的一貫態度,認廟即心中只有國家,至於金鑾殿上坐著哪方軍閥,掛哪色旗幟,他概不看重。

肝膽相照歌詞進入發燒排行的影片

#義氣 #俠儒無蹤演唱曲
#KTV開放點唱 #點歌代碼51071

◎詞:廖明治
◎曲/編曲:黃建秦
◎演唱/和聲:楊秉橙
◎錄音室:影宸音樂工作室 周志宏
◎歌曲製作人/混音:黃建秦
◎專輯出處:霹靂英雄音樂精選70
◎KTV點播代碼:51071

◎歌詞:

今生有幸 與你結為兄弟
雖未同生 立誓黃泉不離
血脈縱不相連 赤誠可憾天地

千言萬語 不如一句挺你
驚濤駭浪患難為知己
狂風暴雨 肝膽相照只為義氣

今生做兄弟 為你披荊斬棘 滄海桑田 誰都不離去
今生做兄弟 胸懷江湖道義 約定來世再聚

今生做兄弟 生死無懼 刀山劍海 誰都不離去
天涯相遇 我倆仍是 兄弟

陳映真現象研究

為了解決肝膽相照歌詞的問題,作者陳明成 這樣論述:

早在1994年時,業師林瑞明教授在與作家鍾肇政的私人通信中即已明白指出「『陳映真現象』是台灣文學不能不正視的問題」,就目前所知這應是國內最早發出的呼聲!而作為一個跨領域的現象,所有關於陳映真的心懷意念、智性活動所形構的精神史或生命史,特別是陳映真在一次又一次的歷史困境中的價值抉擇和其林林總總生成的一切效應,都必然是「陳映真現象」所考察的對象與指涉的內涵。但非常遺憾的是,筆者卻深覺在眾多有關陳映真的論述中,長久下來已普遍存在著一種「標準故事」(standard story)的危機。因此針對歷年來的「陳映真研究」及陳映真本身的論述世界,筆者擬以為數不少卻又從來不會也未曾被討論的檔案文獻來

進行一場又一場的爆破──有如本雅明(Walter Benjamin)所宣稱的,電影的出現「以十分之一秒的炸藥摧毀了這個牢竉世界」──俾使筆者及所有後來者可以抓住那最富暗示性的時刻在「四處飛散的廢墟間從容地進行歷險旅行」,將易逝性的「陳映真」碎片放入諸如家族書寫、國族認同等永恆的議題,徹底地重新敲敲打打、拼拼貼貼,期待最後能夠庖丁解牛似地將「標準故事」從既有情境的裂縫中割離,讓歷來修辭敘事中受到壓抑與變異的部分解放出來,並進一步利用經由一片片碎片重構的「陳映真現象」得以透過陌生化的方式重獲寓言般的力量,體現當代台灣社會的盲點與方向。 本論文在形式上,預計由七個帶有環狀敘事圈性質的章次以向心

的姿態結構乙篇命名為<陳映真現象研究>的「橘瓣式」論文,其中的每一個章次在論述空間上就像一片橘瓣可獨自開裂剝落又能對稱合抱;而在書寫的策略上則採「剝洋蔥」的方式,每剝掉一層遮蔽,就會多露出一些歷史曙光。第一章:挖掘了一首陳映真的生父即陳炎興先生在日治時期親自譜曲的愛國軍歌和一連串曾經確實發生過的歷史現場,明確地打破了陳映真長期以來營造的一則政治神話。第二章:持續出土了陳映真的養父也就是他的三伯父陳根旺先生於日治時期是殖民政權刻意培植的台灣人高階警官、於戰後擔任過縣議員的舊史料,使得陳映真得再次面對自己一直理直氣壯卻荒謬異常的立場與立論。第三章:由於陳映真幾十年來總是試圖「以家喻國」地一再「記憶

」一個百年來絕對聖潔的台灣家族,本章將透過「舊家」、「皇國少年」、「戰爭犯罪性」、「魯迅」、「左翼」、「社會主義」等幾項實證的資料與分析,總結我們在陳炎興與陳根旺的身上看到了歷史、陳映真卻製造歷史的獨特現象。第四章及第五章:以有限卻異常珍貴的五十七封「陳映真致鍾肇政書簡」作為論述核心,「再現」一段從六0年代親密的「文學諍友」進而決裂為九0年代的「認同論敵」的歷程,最後並標示出鍾、陳二人書信因緣的聚散本質。第六章及第七章:當實現所謂社會主義理想與中國統一成為陳映真解讀世界的唯一視角和最高道德時,筆者試著接連透過「紅色中國」、「少年中國」、「『人間』中國」、「『文選』中國」、「白色中國」、「文革中

國」、「六四中國」以及「回歸中國」等八個橫切面來評價將文學視作政治婢女的陳映真。 從「芥川」的體質一路刻意裝扮成「魯迅」的陳映真,是值得我們特別珍惜的,但這一切並不代表就此認同或不需進行批判。陳映真的問題當然不在擁抱崇高的理想,卻是出自他把理想當成不可議價、不可挑戰的「目的」,再根據理想來尋求證據、選擇證據,甚至如有必要也可以抹除證據、變造證據去證明被當成「目的」的理想,「目的與手段」之間不得不在急盼彌賽亞的心理下失去了一種起碼的道德均衡感,最後終究避免不了「異化」為自身言說的囚徒。正因如此,本論文所論證的整套被「政治化」了的家族史書寫記憶∕技藝,它的書寫策略──即為了某種先驗的政治理想

或目的而不惜「工具化」書寫對象──恰恰也就是陳映真長期下來習以為常的論述策略,其政治性的操作與宗教性的救贖共構了一生的「中國情懷」。「陳映真現象」的本質在其現實性上是一切兩岸關係的總和,不但說明了陳映真的生命史或精神史就是整個台灣特定社會裡身分認同、左翼視野、統獨立場……等眾多分歧的產物之一,也直接證實了在台灣的眾多國族論述中尚存有許許多多的「手段vs.目的」∕「表象vs.真理」被有計畫地進行倒錯而充滿遮蔽與無奈的結論。筆者相信本論文不止是一個「陳映真研究」再生的界面,也將有效地見證一段現存於台灣文學史的荒謬書寫,如果學界不正視「陳映真現象」所持續發揮的效應及產生現象的社會現狀,總有一天「陳映

真現象」所帶來的這則「國王的新衣」寓言將會演變成一道又一道的「陳映真問題」,屆時本文的研究成果反倒成了名副其實的「台灣的預言」!

細軟

為了解決肝膽相照歌詞的問題,作者馬翊航 這樣論述:

「我如此稀有,卻不與誰結合……」 馬翊航首部詩集《細軟》 愛的受難記,正在途中   「細軟是行李,也是輕浮,軟弱,細微,糾纏,必須出發的疲勞。   收拾細軟上路,除了對詩與世界的包裹,愛與世界的小事,還有『正在旅途』的一種幻覺,也為寫作,植入一點更新的可能種子。」   這本詩集收錄了馬翊航近十年間的詩作,橫跨詩人的二十世代到三十世代,共四十二首詩。跟許多寫詩的人相同,因為戀愛的啟動與碰撞、獲得與喪失而寫,恰好覆蓋一些生命的階段。   每一首都可以算是情詩,但在詩裡面的詩人(或者用來愛的身分),未必像現實生活中的順從。小東西也運載著詩人的心靈:蟲子,房間,玻璃,灰塵,螞蟻,鳥,它

們因為詩產生異質的氣象,微物與世界的磨擦產生情感以外的聲音。動靜之間,織造傷感抒情之外,幽深空間及劇場。   正因細軟,不用特別承擔以柔克剛,以小見大的任務。小就是小,篇幅,人格,可見之物。收拾細軟上路,除了對詩與世界的包裹,愛與世界的小事,「正在旅途」的幻覺,也為寫作,植入一點更新的可能種子。   詩人喜歡《天空之城》的主題曲〈君をのせて〉,歌詞中說要出發了,就要把刀子、麵包、手提燈帶進包包裡。詩集裡的三輯:火種,酒水,小刀,大致對應了照明,生存,武器,是有限制的攜帶,足夠的熱情與護衛。若說這部詩集是一部歷歷在目的愛情受難記,看著受傷的戀人如此自戀、耽美,又令人感受到再次出發的希望和力量

。楊佳嫻序末不也鏗鏘下了結論:「《細軟》,其實藏著剛硬的意志。」 名人推薦   楊佳嫻    專序導讀   王盛弘、林餘佐、姜濤、唐捐、崔舜華、陳柏煜、羅毓嘉  情動推薦   細意琢磨,軟語商量,像春雨麻麻密密打在野地上。馬翊航善於捕捉恍惚的、卑微的、悸動的生命情境,賦以迷幻的節奏與意象。身體感與抒情風交纏互探,在詩行裡,見證愛情的華麗與野蠻。──唐捐   唯有靜物能再移動/懷念者必會死亡」從馬翊航的詩句間,我們讀見這個世界靜止的倒影與輪廓──眾多的靜物,雪,早晨的微弱光線,細塵紛飛的房間──他的詩中有某種細軟之物,恰好貼合了我們心底最柔若無骨的那一截。──崔舜華   馬翊航的詩十分

注重斑斕效果。如同羅蘭•巴特所說,戀人變成一架熱情的機器,不斷生產符號,賦予意義,《細軟》物象紛繁,飛鳥游魚,香灰糖粒,盆栽舊衣,顏色附帶質感與重量,箭矢一般接連不懈地射向回憶中的自我。這是記憶與感覺的內戰。因此,這部詩集其實是受難記。──楊佳嫻   《細軟》是低聲下氣的書——「多心的鷸鳥」孵著辜負的蛋、字裡行間「熱  並且哀傷」;馬翊航的委和曲並不是為了求全,窗花中可能有「可愛暴力小蟲」,靜物內裡常見「火靜靜地裂開」。雄兔腳撲朔,雌兔眼迷離,詩人讓兩兔傍地走,效果好而微妙——男調(不換假音)唱女腔。或者相反:我會把他的針線憤怒之歌放在李清照的怨與普拉絲的恨之間。他突出的刺在把「陰婉端莊」改

成了「陰險端莊」。──陳柏煜    《細軟》中的詩句多半哀麗,像是華美樂曲中的最後一小節,再動人、再依戀都勢必將結束。詩中的日常描述都帶著憐惜的聲腔,字詞交疊出一個瑣碎且略帶蒼涼的詩境,就如同他寫著「像一個喪偶的人╱像一個做完愛的人。」死亡與性彼此依存——「熱 並且哀傷」。──林餘佐   馬翊航的詩帶有冥想與夢幻的氣質,詩風純淨綿密,內面裡,卻也不乏粗糲的身體質感,以及時刻伴隨的意外驚喜。那些詞與詞的安靜滑動、微妙組接,似乎能讓讀者感受到紙面之間有空氣在流轉,而這空氣,也吹開了我們意識深處層疊的褶皺。──姜濤

鍾肇政小說《望春風》研究

為了解決肝膽相照歌詞的問題,作者鍾美玉 這樣論述:

摘要  《望春風》是鍾肇政於一九七六年九月廿九日至次年二月廿七日,在中央日報副刊連載的長篇傳記小說。一九七七年由大漢出版社出版,至今已有前衛、草根、桃園縣文化局四個版本。內容主要以音樂家鄧雨賢一九三三年至一九四四年間生前事蹟為主幹,加入虛構情節及人物組成。本文共分為捌章: 第壹章「緒論」,說明研究動機與目的,文獻探討,確立研究方法和範圍。 第貳章「鍾肇政與《望春風》」,第一節「鍾肇政生平與創作淵源」,將鍾肇政生平詳細介紹,梳理其小說的創作理念。第二節是「作者的長篇小說介紹」,第三節《望春風》的成書與內容,就《望春風》的寫作動機、故事梗概、鄧雨賢生平、歌謠〈望春風〉等相關內容加以論

述。 第參章「《望春風》的版本比較」,第一節「保留河洛語、客語之異」,第二節「形音義之異」,第三節「歌名、歌曲、歌詞穿插情形」,第四節「其他差異之處」作版本之比較,分析四個版本的優缺點。  第肆章「《望春風》的主題」,第一節論述鄧雨賢「在音樂領域的努力」,第二節「對音樂教學的熱情」,第三節「不向強權屈服的精神」,第四節「皇民化運動的迫害」,以及第五節「戰爭帶來的無奈」等五個寓意深遠的主題。 第伍章「《望春風》的人物刻劃」,從第一節「肖像描寫」,第二節「動作描寫」,第三節「語言描寫」,第四節「心理描寫」四方面,探討作者刻劃人物的手法。 第陸章「《望春風》的寫作技巧」,第一節「情

節安排」,依情節結構五分法:破題、開端、發展、高潮、結尾來一一論述作品的情節佈局。作品以第三人稱全知全能觀點敘事,並運用衝突、轉變、對比、巧合等手法,第二節「場景描寫」,分自然環境及社會環境兩個面向描寫,第三節「語言特色」分析,探究作者高妙的寫作技巧。 第柒章「《望春風》的修辭技巧」,分別依第一節「意境的寫實」,第二節「形式的齊整」,第三節「格式的變化」,第四節「情感的共鳴」,論述作者多元的修辭手法。  第捌章「結論」,總結研究結果以及未來研究的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