聖歌 鋼琴 譜的問題,透過圖書和論文來找解法和答案更準確安心。 我們找到下列各種有用的問答集和懶人包

聖歌 鋼琴 譜的問題,我們搜遍了碩博士論文和台灣出版的書籍,推薦EdwardMacDowell寫的 聲音的故事:哥倫比亞大學經典音樂講堂 和森本真由美,服部幸三的 古典音樂圖解(改版)都 可以從中找到所需的評價。

另外網站簡譜) Piano Sheet Music Download :: 琴譜列表關鍵字- 聖歌也說明:2019年12月27日 — 一首好聽的聖誕聖歌:馬槽歌Ⅱ a way in manger (G major) ... 這是給學生在主日敬拜時使用的詩歌琴譜,伴奏部分是自己編的不是非常的優還在磨練中, ...

這兩本書分別來自紅桌文化 和商周出版所出版 。

東吳大學 音樂學系 江玉玲所指導 陳楷郁的 從內特爾的涵化論述探討陳泗治作品的音樂實踐 (2021),提出聖歌 鋼琴 譜關鍵因素是什麼,來自於內特爾、陳泗治、涵化、融合、在地音樂。

而第二篇論文國立臺南藝術大學 鋼琴合作藝術研究所 吳明靜所指導 李宇翔的 布瑞頓《搖籃曲的魅惑》之分析與探究 (2020),提出因為有 布瑞頓、聯篇歌曲、母親的重點而找出了 聖歌 鋼琴 譜的解答。

最後網站詩歌-謝謝祢琴譜/五線譜pdf-고마워楽譜 - 香港流行鋼琴協會則補充:詩歌- 謝謝祢 고마워(琴譜). 編號: 22966. 歌名: 謝謝祢. (고마워). 歌手: 詩歌. 檔案格式: pdf. 頁數: 2. 上載日期: 2020-03-06.

接下來讓我們看這些論文和書籍都說些什麼吧:

除了聖歌 鋼琴 譜,大家也想知道這些:

聲音的故事:哥倫比亞大學經典音樂講堂

為了解決聖歌 鋼琴 譜的問題,作者EdwardMacDowell 這樣論述:

音樂,為什麼能傳達無法言喻的感受? 脫掉語言的習性,聽見純粹的樂音。     當貝多芬第五號交響曲《命運》最初那幾個音符響起,你感受到了什麼?   是恐懼?懸疑?催促?還是墜落?     在你的生命中是否曾有那麼些時刻,   只有一小段旋律——不是語言、不是文字——   能熨貼著你的心,讓情緒釋放?     本書是美國知名作曲家麥克杜威在哥倫比亞大學音樂系擔任創系系主任時,所開設的進階課程。這是一本詩人音樂家的音樂講記,不僅縱談了音樂發展的歷史,也處處透露了作者獨有的音樂美學觀點。     學識淵博的他,一開始就挑戰了達爾文的想法——音樂真的是源

於「半人類祖先在求愛季節製造的聲音」嗎?作者屏棄這個觀點,採信古希臘哲人竇法德的理論,他認為音樂不只是用來求愛而已,而是為了要表達人類整體的情感範疇,像是恐懼與哀傷。他認為,音樂是比語言更複雜的表達方式,能夠傳達語言所無法傳遞的情感;而音樂背後所隱含的暗示性,正是其生命力之所在。   麥克杜威從古代音樂一路討論到十九世紀的華格納樂劇,探討音樂的組成元素與歷史發展。雖說是以西方音樂史為主,但也論及埃及、亞述、希伯來、希臘、羅馬等古代音樂與世界音樂(中國、印度、世界各地民謠),全方位地呈現了音樂的歷史與區域性發展。書中也充滿了他個人的獨到見解,甚至堪稱前衛的評論。他詳細地討論了鋼琴音樂與歌劇,

無論是從技術層面或歷史角度,都有鞭辟入裡的分析。   愛樂者若是能通盤掌握音樂史,學習分辨樂音與具備音樂知識,便可以奠定精實的基礎,讓聆樂不只是感官上的享受,更能形成自己的鑑賞觀點,而非盲從於權威。對他而言,音樂最重要的元素,是難以分析的「樂思」與「創造性」。樂思是他評斷古今作曲家的重要依據。樂句的樂型、和聲與音色,雖然可以展現巨大的暗示力量,且現代作曲家在這方面的技巧出類拔萃,然而音樂中真正感動人心的魅力,或許是難以分析的。   麥克杜威除了是作曲家,也擁有一顆詩人的心。他認為,唯有真誠地聆聽,才能聽進音樂深處;唯有研讀音樂史,才能在欣賞音樂之餘,更加了解音樂美學上的意義與價值,進而

提升美學經驗。   書中樂譜示例附有QR Code,讓讀者可以即時聆聽。此外,本書特別邀請資深樂評人賴家鑫老師導讀,並且挑出六十首曲目配合閱讀聆聽,在樂曲名稱出現處以QR Code呈現,讓讀者更能體會作者要傳達的深意。另收錄《馬內塞古抄本》(Codex Manesse)幾幅中世紀德語詩歌珍稀彩圖。     專業審訂・導讀   賴家鑫| 資深樂評   推薦   吳家恆 |愛丁堡大學音樂碩士、古典音樂台 主持人   美國哥倫比亞大學音樂系創系主任麥克杜威認為一個音樂系學生應有的裝備:擁有純熟的技術,也要有歷史、美學的廣博涵養。雖然相隔百年,但是對於今天的音樂系學生或愛樂者來說,這仍是

一個值得追求的目標。   葉孟儒 |莫斯科音樂學院鋼琴博士   非常特別的一本以鋼琴家角度來寫音樂史,鋼琴家以他最重視的聲音為開頭,串連繽紛多彩的音樂將之帶入不同時期音樂史的連結,明確呈現不同樂派時期的精神與風格特色。     黃俊銘 |社會學者、政治大學傳播學院助理教授   麥克杜威博學,倡議以人文及科學解讀音樂,尤其重視音樂形式與美學作為歷史,預示了現代化博雅教育的珍貴方向。對照當今的音樂與教育實況,意義重大。

從內特爾的涵化論述探討陳泗治作品的音樂實踐

為了解決聖歌 鋼琴 譜的問題,作者陳楷郁 這樣論述:

民族音樂學家內特爾(Bruno Nettl,1930-2020)分別於1978、1985、1986年的論述中,述及涵化的過程。其中最重要的現像是,非西方國家音樂受到西方音樂的引入的影響,而產生音樂風格的變化,並認為這是20世紀世界音樂史上最重要的事件。事件之初,大多是西方傳教士帶著西方文化來到異地,造成在地音樂和西方音樂風格的混合。有鑑於此,本文以臺灣早期作曲家陳泗治(1911-1992)為核心,從他的作品、書信,以及其學生的訪談,探討從西方傳教士來臺,經日治時期,再到戰後時期,陳泗治一生所處的不同殖民時代。文中分別以1. 鋼琴曲【幻想曲—淡水】2. 宗教歌曲【讚美頌】及【西面頌】,以及他唯

一創作的3. 室內樂【G調嬉遊曲】,探討內特爾涵化論述與陳泗治的音樂關聯。在陳泗治的音樂創作模式中,常呈現出兩種元素的融合,例如在東西音樂風格上,西方音樂的和聲功能,搭配東方五聲調式旋律,體現出突破傳統理論架構,創立獨樹一格的曲風;在音樂文化層面上,即使陳泗治接觸到不同外來政權的社會文化,他仍保有自己創作手法—以「在地音樂文化」為創作主軸,使用身邊的人、事、物為素材,創作了屬於臺灣20世紀「現代化」的作品,以巨集觀的視野使臺灣在地音樂與全球音樂文化發展與時俱進,並站上國際舞臺,讓西方世界看到臺灣作曲家所創作出不同音樂文化的融合之美,從而實踐了內特爾西方影響論述中提到的「現代化」與「融合」的涵化

觀點。

古典音樂圖解(改版)

為了解決聖歌 鋼琴 譜的問題,作者森本真由美,服部幸三 這樣論述:

全方位古典音樂基本知識一次上手! 從基礎樂理到西洋樂器歷史, 從音樂流派風格到知名作曲家。 5大流派x16位作曲家x簡明圖解 覺得古典音樂「好像很難懂」,不知從何處下手嗎? 不論你想知道:  音階是如何被發現的?  奏鳴曲與交響曲的差別在哪裡?  貝多芬屬於古典樂派還是浪漫樂派? 都能在本書中找到解答! 古典音樂原來這麼有趣! 本書提供了入門必備的各項古典音樂基礎知識,並透過各種不同的角度做精闢解說。 從古代音樂、巴洛克、古典樂派到現代音樂的歷史,知名作曲家們波瀾萬丈的人生及代表作品,古典音樂的風格及類型; 更介紹各種樂器及樂器的構造和歷史。 本書盡量避免出現過於專

業的辭彙和術語,並配合圖解,讓想瞭解古典音樂的讀者都得以輕鬆閱讀。 古典音樂不再高不可攀!

布瑞頓《搖籃曲的魅惑》之分析與探究

為了解決聖歌 鋼琴 譜的問題,作者李宇翔 這樣論述:

布瑞頓(Benjamin Britten, 1913-1976)是繼普賽爾(Henry Purcell, 1659 -1695)後重要的英國作曲家。他的創作範圍廣泛,其中藝術歌曲占大多數,內容取材多元,包含西方的聖歌歌詞、民謠或是東方的傳統音樂、詩詞等等。聯篇歌曲《搖籃曲的魅惑》(A Charm of Lullabies, 1947)是獻給當代知名的英國次女高音艾文斯(Nancy Evens, 1915-2000),當中包含了〈搖籃曲〉(A Cradle Song)、〈高地搖籃曲〉(A Highland Balou)、〈瑟菲絲迪雅的搖籃曲〉(Sephestia’s Lullaby)、〈魅惑〉

(A Charm)、〈褓姆之歌〉(The Nurse’s Song)五首歌曲。整組作品以搖籃曲為中心點,歌詞分別取自十六世紀的的菲利普(John Phillip, fl. 1561)、格林(Robert Greene, 1558-1592)、十七世紀的蘭道夫(Thomas Randolph, 1605-1635)以及十八世紀的布雷克(William Blake, 1757-1827)與伯恩斯(Robert Burns, 1759-1796)五位英國詩人的詩作。歌曲中利用「母親」這個角色來串聯五首歌曲,亦使用各種的創作手法來模仿母親面對小孩的情緒,使五首沒有相關性的歌曲得以連續。布瑞頓也為每首歌

加入符合音樂情緒的鋼琴伴奏,使整組作品可以更完整的表達作曲家所想要表達的氛圍。也使《搖籃曲的魅惑》成為一組傳唱多年的作品。本書面報告共分為四章來探討:第一章簡述布瑞頓音樂生涯及藝術歌曲概述;第二章簡述五位詩人的生平;第三章為《搖籃曲的魅惑》創作背景與樂曲分析;第四章結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