納普斯的問題,透過圖書和論文來找解法和答案更準確安心。 我們找到下列各種有用的問答集和懶人包

納普斯的問題,我們搜遍了碩博士論文和台灣出版的書籍,推薦(美)C.K.普拉哈拉德寫的 自由競爭的未來:從用戶參與價值共創到企業核心競爭力的躍遷 和[美]勞倫斯‧萊斯格(Lawrence Lessing)的 免費文化都 可以從中找到所需的評價。

另外網站娛樂基地CEO吳端平:中國納普斯特之夢 - 壹讀也說明:「目前我們很難獲得像納普斯特公司(napster)那樣的發展機會。」吳稱。 2005年6月16日,愛立信和納普斯特公司結成全球合作夥伴關係,以面向電信運營商 ...

這兩本書分別來自機械工業 和中信所出版 。

國立交通大學 管理學院經營管理學程 丁承所指導 吳采倖的 企業捐贈、企業商譽與企業經營績效之動態關聯探索-以軟體業為例 (2019),提出納普斯關鍵因素是什麼,來自於企業社會責任、企業捐贈、企業經營績效、股東權益報酬率。

最後網站「納普司ptt」懶人包資訊整理 (1) | 蘋果健康咬一口則補充: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來自: 118.163.41.138 ※ 文章網址: ... ,《店名》NAPS 納普斯台灣新北店《業務種類》重機零組件、人身部品、維修保養《地址》新北市土 ...

接下來讓我們看這些論文和書籍都說些什麼吧:

除了納普斯,大家也想知道這些:

自由競爭的未來:從用戶參與價值共創到企業核心競爭力的躍遷

為了解決納普斯的問題,作者(美)C.K.普拉哈拉德 這樣論述:

21世紀的商業世界改變的不僅僅是遊戲規則,其中每個人的角色也在發生著改變。在互聯網時代,消費者可以創造和參與商業交易的過程。企業的核心競爭力的價值概念也隨之發生了變化,產品的價值不再由產品的生產者來定義,必須與消費者共同創造,通過消費者的親身體驗來實現價值。未來,企業勝出的途徑就是建立新的戰略體系,盡可能地利用全球化帶來的機遇,打造與消費者共同創造價值的核心競爭力。 C.K.普拉哈拉德,密歇根大學羅斯商學院保羅&魯斯·麥克拉肯戰略學院的教授。 被《商業週刊》《泰晤士報》評為“當今很有影響力的企業戰略思想家”。 普拉哈拉德在很多國際大公司中擔任CE0及高級管理職位,

是安訊資訊公司、培生集團、印度利華、世界資源研究所和印度企業家協會的董事會成員。 他與人合著過多本管理學暢銷書,包括《競爭大未來》《消費者王朝》,以及《新時代的創新》。 他曾四次獲得“麥肯錫獎”的文章獎,也獲得過倫敦大學和斯蒂芬理工學院等授予的榮譽博士學位。文卡特·拉馬斯瓦米,密歇根大學羅斯商學院行銷學教授。他在全世界範圍內教授“價值共創”理論,並指導很多企業成長為價值共創的公司。 叢書讚譽 出版說明 總序 席酉民 前言 第1章 共同創造價值 // 1 消費者角色的轉變 // 3 消費者與公司的交互作用:價值創造的事實 // 6 共同創造價值 // 10 發現新實踐

// 18 第2章 共創價值的組成因素 // 20 價值共創中消費者與企業的互動:桑姆塞特公司案例 // 21 共創價值的組成因素 // 26 四因素組合 // 36 共創價值的新動力 // 38 第3章 共創體驗 // 40 共創體驗作為價值的基礎:以納普斯特程式為例 // 41 企業思維與消費者思維 // 43 消費者與企業互動的選擇因素 // 47 傳統交換與共創體驗 // 58 第4章 體驗創新 // 61 體驗環境:樂高智力風暴系列產品案例 // 62 創新體驗環境 // 65 新技術的能力:體驗的推動者 // 67 將體驗推動因素與體驗環境相融合 // 72 環境創新的杠杆

// 73 體驗創新的新前沿 // 81 轉移到體驗創新 // 85 第5章 個性化體驗 // 89 個性化共創體驗 // 90 體驗個性化:以通用汽車公司的安吉星為例 // 99 …… 轉向體驗個性化 // 104 揭示共創體驗的現象 // 107 第6章 體驗網 // 109 建立體驗網:約翰迪爾公司案例 // 110 體驗的社會和技術推動因素 // 115 為支援異質性體驗來創造社會和技術基礎設施 // 119 快速資源再配置 // 126 獲取能力的途徑 // 129 體驗品質管制 // 134 轉向體驗網:關鍵觀念和挑戰 // 135 第7章 市場作為論壇 // 138 市場的

概念 // 139 進化中的消費者社區 // 143 互動的異質性 // 146 共塑期望:企業發展的階段 // 149 共塑體驗 // 153 體驗是品牌 // 154 向市場作為論壇轉移 // 156 第8章 戰略資本 // 159 核心競爭點的轉變 // 160 創新關鍵點的轉變 // 167 新的競爭空間 // 171 建造新的戰略資本 // 173 第9章 經理作為消費者 // 179 創造一個即時體驗品質管制的設施:以急診室為例 // 180 經理作為消費者的必備條件 // 184 建設管理環境 // 185 承認管理的異構性 // 189 管理環境的能力 // 192 共同發

展:經理與消費者體驗共同發展 // 196 第10章 快速知識創造 // 199 知識環境的概念 // 200 知識環境的力量:巴克曼實驗室案例 // 202 建造一個知識環境 // 204 促成一個全球知識環境:英國石油公司案例 // 213 創造知識環境的阻礙 // 216 管理的挑戰 // 217 建造知識環境的基礎設施 // 219 第11章 戰略作為探索的過程 // 225 資源的觀念轉變 // 226 合作和戰略 // 228 共創中的合作 // 231 合作的風險和成本 // 233 為合作和競爭創造能力 // 235 第12章 為未來構建新的能力 // 240 產品設計和

開發 // 241 定價、財務和計價 // 243 管道管理 // 244 品牌和品牌管理 // 245 客戶關係管理 // 249 生產、物流和供應鏈管理 // 250 資訊技術 // 251 資訊技術作為戰略能力:以通用電氣醫療集團為例 // 256 成為以體驗為中心的企業:管理的挑戰 // 258 內部管理困境 // 260 構建管理能力:創造一個協定和制度的系統 // 265 建立新的企業管理理論 // 270 個人:事件的核心 // 273 參考文獻 // 275 學習管理 感悟管理 演練管理 享受管理如今,市場上經管類圖書可以說琳琅滿目、魚龍混雜,時髦的名詞和

概念一浪接一浪滾滾而來,不斷從一個新理念轉到另一個新理念,傳播給大眾的管理概念和口號不斷翻新,讀者的閱讀成本和選擇成本不斷上升。在這個浮躁的社會時期,出版商有時提供給讀者的不再是精神食糧,而是雜訊和思維雜質,常常使希望閱讀、學習和提升的管理者無所適從,找不到精神歸依。任何一門學問,如果割斷了與自身歷史的聯繫,就只能成為一個臨時的避難所,而不再是一座宏偉的城堡。 針對這種情況,機械工業出版社號召大家回歸經典,閱讀經典,並以身作則,出版了這套華章經典系列,分設3個子系——管理、金融投資和經濟。 “華章經典·管理”系列第一批將推出泰勒、法約爾和福列特的作品,後續將會穿越現代管理叢林,收錄巴納德、

馬斯洛、列維特、明茨伯格、西蒙和馬奇等各種流派的管理大師的作品。同時,也將收錄少量對管理實踐有過重要推動作用的實用管理方法。 作為管理研究戰線的一員,我為此而感到高興,也為受邀給該系列作序而感到榮幸!隨著經濟全球化和知識經濟的到來,知識的更新速度迅速提升,特別是管理知識更是日新月異,豐富多彩。我們知道,大部分自然科學的原理不會隨時間變化而失效。但因管理的許多知識與環境和管理情境有關,可能會隨著時間和管理情境的變遷而失去價值。於是,人們不禁要問:管理經典系列的出版是否還有現實意義?坦率地講,許多貼有流行標籤的管理理論或方法,可能會因時間和環境的變化而失去現實價值,但類似於自然科學和經濟學,管理

的知識也有其基本原理和經典理論,這些東西並不會隨時間的流逝而失效。另外,正是由於管理有許多與情境和人有關的理論、感悟、智慧的結晶、哲學的思考,因此反倒會隨著歷史的積澱和經歷的豐富而不斷發展和深化,綻放出更富歷史感、更富真知的光彩。換句話說,不少創造經典的大師可能已經走了,但其思想和智慧還活著!不少浮華的流行概念和觀點死了,但其背後的經典還閃閃發光!在這套管理經典系列裡,我們可以追本溯源,也依然可以欣賞到對現代管理有著基礎支撐作用的管理思想、智慧和理論。 觀察豐富多彩的管理實踐,不難發現:有的企業家、管理者忙得焦頭爛額,被事務困擾得痛苦不堪,結果事業做得還不好;有的企業家、管理者卻顯得輕鬆自如

、瀟灑飄逸、舉重若輕,而且事業也紅紅火火、蒸蒸日上。是什麼使他們的行為大相徑庭,結果天壤有別?一般的回答是能力差異。我不否認人和人之間的能力有差別,但更想強調能力背後的心態、思維方式、理念問題,即怎樣看待管理?怎樣面對問題?怎樣定位人生?管理因與人有關,始終處於一種動態的競爭和博弈的環境下,因而管理永遠都是複雜的、富於挑戰的活動。要做好管理,成為優秀的企業家和管理者,除了我們經常掛在嘴邊的許多素質和技能外,我認為最重要的是管理的熱情,即首先要熱愛管理,將管理視為自己生存和生活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去體驗管理和享受管理。其次,管理永遠與問題和挑戰相伴。我經常講,沒有一個企業或單位沒有問題,管理問題就

像海邊的礁石,企業運行狀況良好時,問題被掩蓋了;企業運行狀況惡化時,所有的問題就都暴露出來了 。面對管理問題,高手似乎總能抓住少數幾個關鍵問題,顯得舉重若輕,大量小問題也會隨著大問題的解決而消失。而低手卻經常認認真真地面對所有問題,深陷於問題網中,結果耽誤了大事。人生的價值在於不斷戰勝自我,征服一次管理難題,實際上不僅是人生的一種體驗,更是對自己能力的一次檢驗。若能這樣看問題,迎接管理挑戰就不再是一種痛苦,而成為一種愉悅的人生享受。因此,從管理現實中我們也能體會到,管理的有效性和真正駕馭需要管理知識、藝術、經驗和智慧的綜合運用。 高水準的管理有點像表演雜技,雜技演員高難度的技藝在常人看來很

神奇,但這些令人眼花繚亂的表演實際上是建立在科學規律和演員根據自身特點及能力對其創造性地運用上。管理的神奇也主要體現在管理者根據自身特點、能力以及其組織和環境的情況,對基本管理原理的創造性應用上。 因為“管理是管理者的生活”,我經常勸告管理者要“享受管理”,而要想真正做到,除了正確的態度和高尚的境界外,還需要領悟管理的真諦;而要真正領悟管理的真諦,就需要學習掌握管理的基本知識和基本技能。當然管理知識的來源有直接和間接之分,直接知識是通過自己親身體驗領悟而來,這樣做過程太長;間接知識是通過學習或培訓取得,這樣過程較短,成效較快,兩者相輔相成。 管理知識浩如煙海,管理技術和技能多如牛毛,而且隨

著時代和環境以及文化的變化,同一種知識和技能的應用還有很強的環境依賴性,這就使管理知識的學習變得很難把握,許多人不知道看什麼樣的書,有的人看完書或聽完課後的體會是當時明白了,也聽懂了,但仍不知道怎樣管理!實際上管理的學習同經濟學、自然科學等一樣,首先在於掌握基本的思想和方法

納普斯進入發燒排行的影片

日系兩大頂級安全帽 Arai 和 SHOEI,當家的四分之三安全帽誰比較厲害!這次鋸開來看看差異在哪裡,一萬五的價格值不值得買!

#Arai #SHOEI #殘酷擂台
- Jorsindo Instagram -
https://www.instagram.com/jorsindo/
- Jorsindo Facebook -
https://www.facebook.com/jorsindo.motor.club/?fref=ts
- Jorsindo Professional Motorcycle -
https://forum.jorsindo.com/

企業捐贈、企業商譽與企業經營績效之動態關聯探索-以軟體業為例

為了解決納普斯的問題,作者吳采倖 這樣論述:

企業社會責任是近30年來重要的永續發展議題之一,具指標性的企業捐贈(包括現金或實物捐贈、教育投資計畫)尤其影響企業價值排名,然而以往研究無法證明企業社會責任與企業經營績效(例如股東權益報酬率、基本每股盈餘、資產報酬率或股價)有顯著關係,再者以往研究係以靜態分析進行,本研究使用公開資料,包括WRDS資料庫、《富比世》2019年全球前2000大企業中軟體相關類別之大型企業、所選企業公開揭露之六年社會責任報告,運用成長模型進行動態關聯分析,發現企業捐贈的成長雖直接影響企業經營績效-股東權益報酬率的負向成長,但企業捐贈的成長隨著時間變化卻間接透過企業商譽的成長消彌企業經營績效-股東權益報酬率的負向成

長。  研究結果顯示企業捐贈的確是現今企業實現企業社會責任最普遍的方式,也是一種有效的市場策略。利用教育深耕、社區參與、志願服務等方式,達成對周圍社會的關懷訴求,更能在執行公益項目投資的同時第一線了解消費者需求,朝永續經營、強化品牌優勢的方向前進,據此將有助於該企業的營運策略。

免費文化

為了解決納普斯的問題,作者[美]勞倫斯‧萊斯格(Lawrence Lessing) 這樣論述:

這是一場數位時代的財富戰爭,“免費”代表的是商業領域的未來,“免費文化”代表的是文化創意領域的未來,普通商品可以免費,創意產品同樣也可以免費! 在當今互聯網時代,你可曾想到,控制創意的權力從未像今天這樣如此集中于少數有權有勢的“媒體巨頭”手中。他們限定了我們能做什麼、不能做什麼。他們鎖定了文化,並支配創造力朝著有利于他們自己的方向發展。那麼,植根于自由市場的我們對這一切應該如何審視呢? 在本書,作為“互聯網時代知識產權方面最重要的思想家”,作者對這種突破束縛的文化做了極為出色的闡述。他展示給我們的是︰遺失了突破束縛的文化市場,我們也就喪失了創作的自由、喪失了構建文化的自由,

最終,我們也將喪失想象的自由。 本書一問世,便立即引起了全球網絡空間的巨大反響,並在亞馬遜書店的暢銷書排行榜上迅速上升。而且本書在發行紙本版的同時,即按照“創作共享”協議在網絡上公開電子版,允許全球讀者在遵循該協議的條件下免費閱讀和自由傳播。因此,本書立即在全球博客上引發下載熱潮,並迅速激發了眾多非凡創意。中國互聯網愛好者和“博客迷”還自發為本書創建了一家翻譯網站,在全球範圍內討論並征集優秀翻譯稿伯。 萊斯格教授這本書有著非同尋常的生命力,是一本名副其實的好書,有著很高的珍藏� 而正因為是好書,才得以在“創作共享”協議授權下迅速傳播和大量購買。可以說,《免費文化》一書帶給

我們的是另類的思考和啟發。 勞倫斯‧萊斯格,現任斯坦福大學法學院教授,是斯坦福大學網絡與社會研究中心創始人,全球最負盛名的網絡法律專家,被《紐約客》譽為“互聯網時代最重要知識產權思想家”,被《商業周刊》稱為“互聯網時代的守護神”、“網絡法律界最具原創思想的教授”、“對互聯網最具影響的25人之一”。他幾乎參與了所有重大的論爭;美國在線-時代華納合並案、納普斯特音樂版權大戰、俄羅斯黑客事件、DVD破解案……他對美國微軟反壟斷案審判結果產生了重要的影響。 序言 導言 第1部分 “盜版”的憂思 第一章 獨特的創造者 第二章 是“純粹的復制”嗎——攝影與博客的迷

思 第三章 搜索引擎也犯錯? 第四章 人類的文明史就是一部。盜版”史 好萊塢電影也是“盜版”? 唱片︰另一種形式的“盜版” 廣播電台如何“盜版” 有線電視在哪里“盜版” 第五章 互聯網與商業“盜版” “盜版”的法律解讀(一) “盜版”的法律解讀(二) 第2部分 “財產權” 第六章 著作權的創造者︰《羅密歐與朱麗葉》的邏輯 第七章 合理使用︰《辛普森一家》的著作權 第八章 改編者的著作權 第九章 互聯網時代的檔案館 第十章 創意財產權的構想 好萊塢的正當性 著作權法的原初模式 著作權的法律期限 著作權的法律

範圍 對著作權的法律管制︰範圍 對著作權的法律管制︰效力 集中化趨勢 綜合性考量 第3部分 互聯網、共享、法律 第十一章 著作權“斗爭” 第十二章 創作者、創新者、公民;是誰在危害他們 對創作者的束縛 對創新者的制約 對公民的腐化 第4部分 權力、利益的平衡 第十三章 互聯網斗士的法律糾葛(一) 第十四章 互聯網斗士的法律糾葛(二) 結語 後記 現狀 既往自由的重建︰實例 自由文化的重塑︰設想 未來 1.更多的程序規定 2.保護期的縮短 3.自由使用與合理使用 4.解放音樂 5.解雇律

師 大衛‧博格(David Pogue)曾為我的第一本著作《代碼︰塑造網絡空間的法律》寫過書評。在書評的結尾處他是這樣說的︰ 互聯網和現實世界的法律不同,它並不具備懲罰他人的能力,因為它並不能影響那些不在線上的人(不過現在世界上這樣的人恐怕為數不多)。如果你對互聯網體系感到不滿,你大可以關掉你的調制解凋器 。 在上一本書里,我認為軟件口也就是“代碼”構成了網絡空間的法律。博格對我的這一核心觀點感到難以信服。他的評論顯示了一種樂觀主義態度︰如果網絡空間里的生活不舒服,你大可以關機,起身就走。關掉電腦、拔掉插頭、網絡空間里的一切麻煩就都煙消雲散了。

1999年、博格的話可能還有一定的道理——雖然我很懷疑,但這種可能性還是存在的。不過就算那時候他是對的口現在他的觀點也已經時過境遷了︰本書講的就是關掉電腦之後互聯網上依然存在的麻煩。這場爭論過去關注的只是那些網上的行為和生活,但現在它卻把那些不在線上的人也扯了進來。今天已經沒有什麼開關能夠關掉我們與互聯網之間的聯系了。 但與上一本書不同的是,本書大多數內容談論的並不是互聯網本身。事實上口它關注的是互聯網對一部分傳統的影晌。這種傳統比超互聯網來更為根本,並且大家都不得不承認,它也更為重要。 正是這種傳統塑造了美國的文化。美國擁有“自由文化”的悠久傳統。這種自由和“

免費啤酒”並不一樣。它所指的是“自由言論”、“自由市場”、“自由意志”和“自由選舉”中的自由。自由文化支持和保護創造革新,通過賦予創造者知識產權而直接履行自己的使命。不過,通過對知識產權權利範圍的限制,自由文化也閏擯地保證了後來的創造者能夠借鑒前人文化和擺脫前人控制的自由。自由文化之中並不是沒有財產!這就好像自由市場並不意味著其中所有的東西都是免費供應一樣。自由文化的反面是“許可文化”、創造者只有在獲得了之前權威或創造者的許可後才能進行自己的創造。 一旦理解了這種變化、我相信人們都會抵制它。不菅你的立場是左是右,界定了整個20世紀的文化產業與每個人都有直擯的利害關系。不營你的立場是左

是右∫只要你是一個公正的人口你就不會對我的所講所述無動于衷,因為我所枯述的變化對于政治文化中雙方的根本價值觀都具有深遠的影晌。 2003年夏初,美國左右兩派的對峙初現端倪。美囝聯邦通信委員會(Federal Communications Commission)試圖修改媒體所有權的規則,倍以放松對媒體集中趨勢的菅制。當時,左右兩派結成了廣泛的聯盟,聯郟通信委員會收到了70多萬封聲討它的信件。威廉‧沙費爾(William Safire)是這樣描寫這支反聯邦通信委員會大軍的︰“美國粉色婦女和平組織(CodePink Women for Peace)和全國步槍協會(National Rifl

e Association)、自由派的奧林匹亞‧斯諾(Olympia Snowe)和保守派的泰德‧斯蒂文斯(Ted Stevens)不搭調地站在了一起。”可以說、他最為簡單明了地闡述了當前一個生死攸關的問題︰權力的集中化趨勢。就像他質疑的那樣︰ 難道這就不保寧了嗎?我並不這樣認為。保寧主義對于權力的集中化——政黨、公司、文化、媒體———向深惡痛絕。權力下放到地方以後將更加布助于個人參與備種進程。這才是聯邦主義的本質,也是民主最好的表現方式。 這種觀點正是本書的構成要素之一。不過我關注的不僅是所有權聚合帶來的集中化趨勢。還有

一點雖然並不明顯,但卻更加重要,那就是造成這種權力聚合趨勢的法律管制範圍的變化。法律正在發生變化,這種變化發稿籽文化的塑造文化。不管你是否關注互聯網,不管你站在這場爭論的哪一邊,你都應該把法律現在發生的變化放在心上。 本書從標題到內容的大部分靈感都來自理查德‧斯托曼(Richard Stallman)以及自由軟件基金會(Free Software Foundation)的啟發。事實上,當我讀到斯托曼的著作,尤其是《自由軟件,自由社會》(Free Software,Free Society)里一系列文章的時候,我深切地認識到,今天我所闡釋的理論觀點,斯托曼早在幾十年前就已經想到了。因此

,讀者們大可以把這本書定義為一本純粹的“衍生”作品。 如果這是一種批評的話,我也會欣然接受。律師的工作多半是衍生性的。而我在這本書中,除了要提醒美國文化中一以貫之的傳統之外,別無他想。和斯托曼一樣,我為捍衛這種傳統的價值根基而戰;和斯托曼谷一樣,我堅信它們正是自由的價值所在;和斯托曼一樣,我認為人們需要在將來進一步捍衛這些流傳至今的價值觀念。自由文化曾經是美國的過去。但如果人們不對自己此刻的行為方式作出改變的主知,它恐怕難以在將來維系下去。 和斯托曼對于自由軟件的觀點一樣,我的主張也不可避免地遭到了許多人的誤解和質疑。自由文化並不排除財產的存在,它也並不否認藝人收取報酬的權

利。如果沒有財產,或是創造者們無法收到報酬,那麼它就是無政府主義而不是自由。我本人並不倡導無政府主義。 相反,我在本書中提出的自由文化是無政府狀態和集權控制二者之間的平衡。自由文化和自由市場一樣,也是由財產構成的。財產和合同的規則都由國家執行。但如果財產制度變成了封建式的,那麼市場就走上了歪路。同理,自由文化也會受到極端主義財產權利主張的侵蝕。這正是我今天所擔心的,而我寫作此書的目的也正是要對抗和抵制這種極端主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