私有ip網段的問題,透過圖書和論文來找解法和答案更準確安心。 我們找到下列各種有用的問答集和懶人包

私有ip網段的問題,我們搜遍了碩博士論文和台灣出版的書籍,推薦謝子瑩,謝子瓔寫的 小肺人的半肺人生:341天戰勝罕病NTM,重新奪回呼吸的自由! 和羅建龍劉中巍張城黃珂蘇夏高相林盛訓傑的 雲原生作業系統Kubernetes都 可以從中找到所需的評價。

另外網站4.網路層.pdf也說明:假設某機關申請得到一段163.32.166.0/24 的網段,網管想要把網段. 均勻切割成8 個子網路給各部門使用:. 27. 表示8 個子網. 路:. 子網路編號. 表示法. IP 位址範圍.

這兩本書分別來自釀出版 和電子工業所出版 。

國立高雄科技大學 電腦與通訊工程系 吳介騫所指導 洪嘉桓的 基於Apple AirDrop資安漏洞之電話號碼捕捉技術 (2021),提出私有ip網段關鍵因素是什麼,來自於AirDrop、捕捉電話號碼、中間人攻擊。

而第二篇論文國立清華大學 科技法律研究所 范建得、范國華所指導 費暘的 論知識產權證券化的法律實踐及其挑戰:以兩岸之實踐比較為視角 (2020),提出因為有 知識產權證券化、專利權證券化、資產證券化、專利權融資、專利權評估、台灣工研院、台灣無形資產融資、韓國技術信用保證基金的重點而找出了 私有ip網段的解答。

最後網站分钟教你如何判断ip地址是外网还是内网知乎- 172 15 - Onubek則補充:172.16.5.15是個私有IP地址,般用作各種品牌型號路由器的網關地址。 ... 在Class C 下,保留的網段私有IP地址的范围分别是: A类地址范围:10 0—10.255.255.255; B类 ...

接下來讓我們看這些論文和書籍都說些什麼吧:

除了私有ip網段,大家也想知道這些:

小肺人的半肺人生:341天戰勝罕病NTM,重新奪回呼吸的自由!

為了解決私有ip網段的問題,作者謝子瑩,謝子瓔 這樣論述:

  當罕病來敲門,該如何應對?   發病當下,她僅輕描淡寫地形容為「咳血絲」;   將醫療儀器的水聲與胸瓶泡泡,聯想成水族館「泡泡派對」;   在漫長、未見好轉的輪迴中,她始終想著要「活下去」;   小肺人與你分享,三年來如何戰勝罕病歷程,重新奪回「呼吸的自由」!   「我是謝子瑩,期待著精彩人生,卻沒想過會如此「精彩」!當我滿心期待事業再創巔峰時,一次突如其來的咳血,和平共存已久的非結核分枝桿菌(NTM)無預警宣戰,讓我就此跌落深谷,人生宛如脫韁野馬般大失控……   和法定傳染病肺結核不同,NTM不會人傳人,且致病力較低。原以為只是開個小刀,住院五天就能出院,但恢復狀

況遠不如預期──左肺的破洞經過數次開刀仍修補不全,甚至從小區域擴展到整個左肺塌陷;最後更臨時更改手術,轉而在背部開了個洞,持續清創處理長達半年,但為了填補傷口,不得不犧牲掉完好的左腳大腿肌……一年共開六次刀,誰能想像?   待肺部痊癒,為了不枉費左腳的犧牲,我努力進行一連串復健,從最初完全無法使力,到慢慢拄著拐杖移動、開始上下樓梯,練習到走路和正常人沒有兩樣,甚至術後僅八個月,就能夠騎腳踏車!人生的這場急轉彎,我感謝過去一直堅持不放棄的自己──因為有它,現在的我懂得慢下來的美好。」 本書特色   1. 罕病NTM感染者真實陳述,近一年時光的治療過程與抗病心聲!   2. 王振源(台大醫院

主治醫師)、鄭玉英(資深心理師)、蠟筆哥哥(好享聽故事創辦人)、徐偉育(台灣家樂福道德暨法令遵循長)、李尚澤(動晰物理治療師)、郭欣怡(阿瘦股份有限公司總經理)、李志晟(台灣基督長老教會牧師),各界人士感動推薦! 各界推薦人   王振源(台大醫院主治醫師)   李志晟(台灣基督長老教會牧師)   李尚澤(動晰物理治療師)   徐偉育(台灣家樂福道德暨法令遵循長)   郭欣怡(阿瘦股份有限公司總經理)   鄭玉英(資深心理師)   蠟筆哥哥(好享聽故事創辦人)   「若要說到生而為人最為公平的事情,就是每個人必定經歷生、老、病、死。然而華人世界對於死亡充滿恐懼與禁忌,對於生病要不埋怨,要不

逃避面對,再不然就是歸咎於靈異。近三十年來,鼓勵人用轉念、正向思考來面對人生的困境越發猖獗,然而真正的正向思考必須能解決問題,否則只會讓事情每況愈下。   認識這對姐妹二十年,在她們的身上我看見,即使面對極大的困難與挑戰,她們總是用盡全力與之搏鬥。在這本書的字裡行間,她們分享的不只是形式過程,更多的是內在的心境與掙扎。對不善於察覺自身情緒者,這本書會是很好的學習教材;對善於察覺自身情緒者,則能感受到許多共鳴與被同理。   無論您過去、現在或未來,在面對家裡有病人需要照顧,這本書都會是一個極大的幫助。祈願此書能以平安、安慰、照顧,溫暖每個受傷的心靈,無論是病患或是照顧者。」──李志晟(台灣基督長

老教會新竹中會大專學生中心 牧師)   「人生總是會充滿許多意想不到的插曲,有些令人欣喜,有些讓人沮喪,有些更讓你覺得人生從此發生天翻地覆的改變。身為一名物理治療師,在許多臨床工作中,我陪伴及幫助過許多不一樣患者,許多人在面臨病痛時難免會有負面的想法,但不乏有非常積極樂觀去面對自己病痛的患者,Olga就是其中之一,曾經我也經歷過一場大傷,需要他人照顧和協助長達半年之久,因此在這部作品中有許多共鳴。文中不僅描述了許多小肺人在『抗戰』的故事與心境,更多描寫了一位照顧者在陪伴與照顧時會面臨的各種酸甜苦辣,讀完這部作品後真的會讓人重拾面對人生中那些種種挑戰時的勇氣!雖然不是每次都盡如人意,但就因為那

些一次次的堅持,才能讓我們有機會看到柳暗花明的曙光。」──李尚澤(動晰物理治療所 物理治療師)   「子瑩是個富有衝勁且堅毅的人。她帶給人的感覺樂觀豪邁,不輕易露出脆弱的一面,儘管她的情感豐沛、思慮綿長涓細。   身為曾經工作上的戰友與朋友,常常看著她臉書所分享的動態,時而為她所發布的圖文感到擔心與不捨,但總有信心只要再沉潛幾日,就能夠一起感受重獲自由的豁然喜悅,閱讀的當下與字裡行間的情緒緊密地擺盪,彷彿也身歷其境地與病魔鏖戰,面對著與病魔酣戰之際,子瑩堅毅的自我對話,也像是心靈雞湯般地柔順溫補,一點一滴地滋養著讀者奮起的能量。」──徐偉育(台灣家樂福 道德暨法令遵循長)   「回想起子瑩

那一年的開刀過程,如今還是記憶猶新。在子瑩身上,看見她很堅強;在子瓔身上,看見她很勇敢。這兩姐妹真的不容易,好幾次的開刀,我有在旁陪伴,過程真的讓人提心吊膽,但我始終相信這一切會熬過來的。這本書把生病的歷程描述的很詳細,看見兩姐妹過程中常常得面對抉擇,也看見她們所信的上帝對她們的眷顧,雖然不容易,但若沒有抉擇永遠都只能停留在原地,就體會不到人生的不同可能。」──郭欣怡(阿瘦股份有限公司 總經理)

基於Apple AirDrop資安漏洞之電話號碼捕捉技術

為了解決私有ip網段的問題,作者洪嘉桓 這樣論述:

Apple AirDrop 傳輸服務是利用Wi-Fi點對點技術,並結合藍牙技術,提供Apple 產品之間的照片或文件等的傳輸,其特性是方便及快速。然而AirDrop傳輸技術中存在資安漏洞,導致用戶的電話號碼等隱私有洩漏的風險。現有的文獻利用了AirDrop服務聯絡人驗證的弱點,使用中間人攻擊來建立、並發送偽造的AirDrop服務,藉以捕捉:透過AirDrop傳送檔案的用戶電話號碼。由於文獻演示的攻擊方式,是以單一指令以腳本建立單個偽造AirDrop服務,在我們實作文獻的攻擊方法發現:倘若有兩位以上的用戶正在互相進行AirDrop服務傳輸時,利用上述的攻擊方式只能捕捉到一位發起AirDrop服

務用戶的電話號碼,而其他的用戶因為已經完成傳輸,導致其電話號碼無法即時被捕捉。因此,本論文提出、並實作了群組式的電話號碼捕捉技術:經由中間人攻擊利用單一指令以腳本自動建立、並發送多個偽造AirDrop服務給群組中的AirDrop傳輸者,藉以捕捉到群組中使用AirDrop互相傳輸的用戶電話號碼。

雲原生作業系統Kubernetes

為了解決私有ip網段的問題,作者羅建龍劉中巍張城黃珂蘇夏高相林盛訓傑 這樣論述:

阿裡雲數位新基建系列包括5本書,題材涉及Kubernetes、混合雲架構、雲資料庫、CDN原理與流媒體技術、雲伺服器運維(Windows),囊括了領先的雲技術知識與阿裡雲技術團隊獨到的實踐經驗,是國內IT技術圖書又一套重磅作品!   本書是阿裡雲容器服務產品線上實踐的技術沉澱,主要包括理論篇和實踐篇兩部分內容。理論篇注重理論介紹,核心是Kubernetes on Cloud,即著重介紹Kubernetes和阿裡雲產品的結合。實踐篇是疑難問題的診斷案例,希望通過案例來和讀者分享Kubernetes深度問題診斷經驗。   我們相信,Kubernetes on Cloud是未來十年雲原生應用的底座,

在這個底座之上勢必會產生無數創新和實踐,所以我們希望這本書可以對此技術的發展產生些許推動作用。 阿裡雲全球技術服務部團隊在支援企業架構雲原生化方面,積累了豐富的實戰經驗,服務了數萬個國內外企業客戶。本書作者均來自該團隊。   羅建龍,阿裡雲互聯網行業解決方案架構師,阿裡雲售後雲原生技術領頭人。專注于傳統作業系統、顯卡作業系統、雲原生作業系統等領域。   劉中巍,阿裡雲容器高級技術專家。在加入阿裡巴巴之前,曾在微軟亞洲研究院做虛擬實境方向研究。現主要負責阿裡雲容器服務產品的彈性伸縮與監控、大資料的研發,從事容器的持續交付、持續集成方案的設計與實現。在雲計算、分散式系統、圖像識

別與虛擬實境方向有多年的開發實踐經驗。   張城,阿裡雲日誌服務技術專家。負責阿裡巴巴集團、螞蟻金服、阿裡雲等的日誌採集基礎設施,服務數萬名內外部客戶。同時負責雲原生相關的日誌解決方案,包括系統元件、負載均衡、審計、安全、Service Mesh、事件、應用等日誌方案。目前主要關注可觀察性、AIOps、大規模分析引擎等方向。   黃珂,阿裡巴巴高級研發工程師,主要負責Kubernetes容器存儲和網路相關的基礎研發工作,參與了阿裡集團內部有狀態應用的帶存儲和網路的遷移,以及大規模實施線上業務存儲計算分離專案。對Kubernetes中存儲相關元件的設計,以及規模化場景的性能優化具有很深的理解和豐

富的實踐經驗。   蘇夏,阿裡雲智慧AES專家服務高級技術工程師,現主要負責阿裡雲大客戶售後技術支援以及重點專案的專家服務工作,在雲原生kubernetes、服務網格、彈性計算、負載均衡等領域有多年的技術支援經驗。   高相林,阿裡雲原生應用平臺高級開發工程師,主要負責阿裡雲容器服務產品的集群和元件生命週期管理系統研發,以及版本生命週期管理。Kubernetes開源社區成員。   盛訓傑,阿裡雲高級技術支援工程師。在阿裡雲全球技術服務部,負責阿裡雲彈性計算產品及容器服務產品的技術支援工作,在企業上雲及應用容器化轉型方面有著豐富的實施落地經驗。 上篇 理論篇(技術進階) 第1

章 鳥瞰雲上Kubernetes 1.1 內容概要 002 1.2 雲資源層 1.2.1 專有版 1.2.2 託管版 1.2.3 Serverless版 1.3 單機系統層 1.4 集群系統層 1.4.1 專有版 1.4.2 託管版 1.4.3 Serverless版 1.5 功能擴展層 1.5.1 監控 1.5.2 日誌 1.5.3 DNS 1.6 總結   第2章 認識集群的大腦 2.1 從控制器視角看集群 2.2 控制器的產生與演進 2.2.1 設計一台冰箱 2.2.2 統一操作入口 2.2.3 引入控制器 2.2.4 統一管理控制器 2.2.5 Shared Informer 2.2.

6 List Watcher 2.3 控制器示例 2.3.1 服務控制器 2.3.2 路由控制器 2.4 總結   第3章 網路與通信原理 3.1 背景 3.2 阿裡雲Kubernetes集群網路大圖 3.3 集群網路搭建 3.3.1 初始階段 3.3.2 集群階段 3.3.3 節點階段 3.3.4 Pod階段 3.4 通信原理 3.5 總結   第4章 節點伸縮的實現 4.1 節點增加原理 4.1.1 手動添加已有節點 4.1.2 自動添加已有節點 4.1.3 集群擴容 4.1.4 自動伸縮 4.2 節點減少原理 4.3 節點池原理 4.4 總結   第5章 認證與調度系統 5.1 “關在籠

子裡”的程式 5.1.1 代碼 5.1.2 “籠子” 5.1.3 地址 5.2 得其門而入 5.2.1 入口 5.2.2 雙向數位憑證驗證 5.2.3 KubeConfig文件 5.2.4 訪問 5.3 擇優而居 5.3.1 兩種節點,一種任務 5.3.2 擇優而居 5.3.3 Pod配置 5.3.4 日誌級別 5.3.5 創建Pod 5.3.6 預選 5.3.7 優選 5.3.8 得分 5.4 總結   第6章 簡潔的服務模型 6.1 服務的本質是什麼 6.2 自帶通信員 6.3 讓服務照進現實 6.4 基於Netfilter的實現 6.4.1 篩檢程式框架 6.4.2 節點網路大圖 6.4

.3 升級篩檢程式框架 6.4.4 用自訂鏈實現服務的反向代理 6.5 總結   第7章 監控與彈性能力 7.1 阿裡雲容器服務Kubernetes的監控總覽 7.1.1 雲服務集成 7.1.2 開源集成方案 7.2 阿裡雲容器服務Kubernetes的彈性總覽 7.2.1 調度層彈性元件 7.2.2 資源層彈性元件 7.3 總結   第8章 鏡像下載自動化 8.1 鏡像下載這件小事 8.2 理解OAuth 2.0協議 8.3 Docker扮演的角色 8.3.1 整體結構 8.3.2 理解docker login 8.3.3 拉取鏡像是怎麼回事 8.4 Kubernetes實現的私有鏡像自動拉

取 8.4.1 基本功能 8.4.2 進階方式 8.5 阿裡雲實現的ACR credential helper 8.6 總結   第9章 日誌服務的集成 9.1 日誌服務介紹 9.2 採集方案介紹 9.2.1 方案簡介 9.2.2 運行流程 9.2.3 配置方式 9.3 核心技術介紹 9.3.1 背景 9.3.2 實現方式 9.3.3 alibaba-log-controller內部實現 9.4 總結   第10章 集群與存儲系統 10.1 從應用的狀態談起 10.1.1 無狀態的應用 10.1.2 有狀態的應用 10.2 基本單元:Pod Volume 10.3 核心設計:PVC與PV體系

10.4 與特定存儲系統解耦 10.4.1 Volume Plugin 10.4.2 in-tree(內置) Volume Plugin 10.4.3 out-of-tree(外置) Volume Plugin 10.5 Kubernetes CSI管控組件容器化部署 10.6 基於Kubernetes的存儲 10.7 總結   第11章 流量路由Ingress 11.1 基本原理 11.1.1 解決的問題 11.1.2 基礎用法 11.1.3 配置安全路由 11.1.4 全域配置和局部配置 11.1.5 實現原理 11.2 場景化需求 11.2.1 多入口訪問Ingress 11.2.2 部

署多套Ingress Controller 11.3 獲取用戶端真實IP地址 11.3.1 理解用戶端真實IP地址的傳遞過程 11.3.2 ExternalTrafficPolicy的影響 11.3.3 如何獲取用戶端真實IP地址 11.4 白名單功能 11.5 總結   第12章 升級設計與實現 12.1 升級預檢 12.1.1 核心元件檢查項 12.1.2 前置檢查增項 12.2 原地升級與替代升級 12.2.1 原地升級 12.2.2 替代升級 12.3 升級三部曲 12.3.1 升級Master節點 12.3.2 升級Worker節點 12.3.3 核心組件升級 12.4 總結   下

篇 實踐篇(診斷之美) 第13章 節點就緒狀態異常(一) 13.1 問題介紹 13.1.1 就緒狀態異常 13.1.2 背景知識 13.1.3 關於PLEG機制 13.2 Docker 棧 13.2.1 docker daemon調用棧分析 13.2.2 Containerd調用棧分析 13.3 什麼是D-Bus 13.3.1 runC請求D-Bus 13.3.2 原因並不在D-Bus 13.4 Systemd是硬骨頭 13.4.1 “沒用”的core dump 13.4.2 零散的資訊 13.4.3 代碼分析 13.4.4 Live Debugging 13.4.5 怎麼判斷集群節點NotR

eady是這個問題導致的 13.5 問題的解決 13.6 總結 第14章 節點就緒狀態異常(二) 14.1 問題介紹 14.2 節點狀態機 14.3 就緒三分鐘 14.4 止步不前的PLEG 14.5 無回應的Terwayd 14.6 原因 14.7 修復 14.8 總結   第15章 命名空間回收機制失效 15.1 問題背景介紹 15.2 集群管控入口 15.3 命名空間控制器的行為 15.3.1 刪除收納盒裡的資源 15.3.2 API、Group、Version 15.3.3 控制器不能刪除命名空間裡的資源 15.4 回到集群管控入口 15.5 節點與Pod的通信 15.6 集群節點訪

問雲資源 15.7 問題回顧 15.8 總結   第16章 網路安全性群組加固對與錯 16.1 安全性群組扮演的角色 16.2 安全性群組與集群網路 16.3 怎麼管理安全性群組規則 16.3.1 限制集群訪問外網 16.3.2 IDC與集群互訪 16.3.3 使用新的安全性群組管理節點 16.4 典型問題與解決方案 16.4.1 使用多個安全性群組管理集群節點 16.4.2 限制集群訪問公網或運營商級NAT保留位址 16.4.3 容器組跨節點通信異常 16.5 總結   第17章 網格應用存活狀態異常 17.1 線上一半的微服務 17.2 認識服務網格 17.3 代理與代理的生命週期管理 1

7.4 就緒檢查的實現 17.5 控制面和資料面 17.6 簡單的原因 17.7 阿裡雲服務網格(ASM)介紹 17.8 總結   第18章 網格自簽名根證書過期 18.1 連續重啟的Citadel 18.2 一般意義上的證書驗證 18.3 自簽章憑證驗證失敗 18.4 大神定理 18.5 Citadel證書體系 18.6 經驗 18.7 總結   附錄A 本書插圖索引 附錄B 本書部分縮略語 P210

論知識產權證券化的法律實踐及其挑戰:以兩岸之實踐比較為視角

為了解決私有ip網段的問題,作者費暘 這樣論述:

專利權證券化制度蘊含了兩種價值取向的拉扯與進而之融合,而這種融合是綜合衡量挖掘專利權價值與證券化融資需求的結果性表現。在中國大陸現行的證券化實踐中,由於專利權評鑑機制的不足,使專利權證券化制度在執行層面出現「鼓勵創新」與「集合資本」的價值取向之爭,而打破這種衝突的關鍵在於——如何在最小化風險的基礎上,挖掘專利權之未來商業價值。基於上述問題意識,本文從專利權證券化的核心環節——「專利權評估」入手,藉由對於台灣無形資產融資模式的比較法研究,探討中國大陸知識產權券化在未來制度上的優化進路。就中國大陸知識產權證券化的當前實踐而言,其有限個案的共性表現為皆以信譽良好之國有集團母公司為融資擔保機構。這種

以國家財政為擔保性後盾的專利權融資模式,在一定程度上抑制了專利權預期價值難以判定所帶來的投資風險,但這一模式並沒有能夠在源頭上減少風險,而僅僅將公眾投資人的風險轉移到國家財政上而已,這並不利於專利權證券化制度的長久發展。而真正能夠實現降低風險的有效舉措,則是在當前中國大陸實踐中被忽視的專利權評估機制。作為專利權資產證券化的核心環節,專利權評估把控著證券化風險的源頭——標的資產的價值。比較實踐中的專利權評估策略可知,當前中國大陸在專利權估值環節,出現較大的實踐分歧:有些評估主體以融資企業之還款能力為主要考量指標,有些則以評估專利權的市場價值為主要標準。中國大陸在專利權評估上的混亂,實際反映了整個

制度運作邏輯上的弊病,即其當前實踐個案系以「集合資本」為導向,而忽視了對於專利權價值的挖掘。誠然,「集合資本」導向的專利權證券化更加契合市場規律,然該規律引導下的必然結果則是將最需要資金支持的中小新創企業排除在外。不過,在個案的研究中,也發現到中國大陸的個別評估主體確實以挖掘專利權的未來價值為其評估標準,並因此將具有發展潛力之中小新創企業納入到融資範圍內。上述兩種專利權評估策略的差異,實則折射出專利權證券化的內在價值矛盾。是故,如何在制度層面引導「融資導向」的資產證券化制度服務於「創新導向」的專利權制度,是中國大陸利用知識產權證券化模式實現以「資本」促「創新」之關鍵。在釐定與重塑中國大陸專利權

證券化制度的過程中,以鼓勵創新為核心價值的「台灣工研院模式」就為其制度提供了一個值得借鏡的比較法客體。台灣工研院的「二段式」專利評估體系作為無形資產融資模式的核心步驟,能夠幫助市場和投資者有效挖掘出具有未來開發潛力之專利權,並進而幫助中小新創企業在無需提供其他擔保的基礎上,實現以專利權進行融資。這種以科研機構為主導之專利權評估策略可作為中國大陸專利權證券化之實踐借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