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堂餅行肚臍餅的問題,透過圖書和論文來找解法和答案更準確安心。 我們找到下列各種有用的問答集和懶人包

福堂餅行肚臍餅的問題,我們搜遍了碩博士論文和台灣出版的書籍,推薦李佳芳寫的 校田裡的生活課:直擊108課綱第一現場,種菜玩出學習力 ×創造力 × 品格力 和(秘)里卡多·帕爾馬的 秘魯傳說都 可以從中找到所需的評價。

另外網站福堂餅行』三義木雕街上的古早大餅百年餅店~喜餅伴手禮專賣店!也說明:苗栗三義美食「福堂餅行」,位於三義木雕街上的傳統餅店,販售各種口味的大餅,無論是要買回家自己吃,當伴手禮送人,或是當成喜餅都沒問題!

這兩本書分別來自天下雜誌 和四川人民所出版 。

國立交通大學 客家文化學院客家社會與文化學程 林崇偉所指導 賴美芳的 客家伴手禮創意包裝設計之研究:以苗栗縣傳統食品業者為例 (2013),提出福堂餅行肚臍餅關鍵因素是什麼,來自於包裝設計、客家伴手禮、客家傳統食品業、視覺設計。

而第二篇論文亞洲大學 國際企業學系碩士在職專班 李永全所指導 陳世明的 傳統老餅店經營策略之研究-以福堂餅行為例 (2013),提出因為有 百年餅店、經營策略、品牌形象、產品創新的重點而找出了 福堂餅行肚臍餅的解答。

最後網站【宅配】傳承百年老店,苗栗伴手禮—肚仔餅~福堂餅店則補充:而肚臍餅因餅皮不摻油,燒烤烘焙時餅餡總由餅皮的密合口流出,形成特殊的造型,所以才被取名為肚仔餅!(以上取自福堂餅行官網). 這個肚仔餅裡頭是很 ...

接下來讓我們看這些論文和書籍都說些什麼吧:

除了福堂餅行肚臍餅,大家也想知道這些:

校田裡的生活課:直擊108課綱第一現場,種菜玩出學習力 ×創造力 × 品格力

為了解決福堂餅行肚臍餅的問題,作者李佳芳 這樣論述:

呆呆聽講、死背課本Out, 腳踩泥土,田園變教室In! 一本最實用的工具書,啟動最酷的跨領域素養教學, 輕鬆激發孩子自主學習的動力與潛力。     108課綱已正式展開,老師、家長該怎麼做到核心素養的培養,   幫助孩子成為更好的自己,具備用得出來也帶得走的能力?   在校田裡學種菜、從昆蟲觀察中理解生命教育……   原來最驚喜的解答,都藏在土地裡。     2015年起,台灣好基金會啟動「神農計劃」,結合有機農友、回鄉青年等資源,與苗栗縣、屏東縣的八個鄉鎮十四所迷你小學攜手打造校田,用2500天翻轉教育。     一畝畝校田是田野上的活教室,以有機飲食、

土地教育、家鄉認同為核心基礎,老師帶領著孩子學於土地,打破以往照本宣科的僵化學習,延伸好奇的寬廣觸角,展開自我學習與知識探索之旅。      原來教育可以這樣學!透過神農計劃,孩子們學到了觀察問題、提出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例如有的孩子面對栽種作物的輪作障礙與失敗,轉而研究土壤,一舉奪下科學展覽的好名次。有的孩子為了一起決定校田的作物,深入了解家鄉在地的特色與物產,透過討論與說服,培養了公民素養;為了學習永續與有機栽種,孩子們學會思考化學肥料與農藥對土地和食物鏈的優點與缺點。     一本兼具理念與實用的工具書,啟動教育新契機:   ‧校田怎麼變成課程:打開梔子花的果莢,裡頭

藏著數學觀念;學用毬果堆聖誕樹,練習平衡與美感。看各學校老師如何把田野裡的知識,無縫接軌自然、數學、語文、社會、資訊等學科領域。     ‧校田怎麼種:我的學校適合開田嗎?需要多大面積、要有哪些條件?該種什麼?跟著開田六法,從無到有,開闢校田沒有想像中那麼難。     ‧校田帶給孩子的品格成長:種菜失敗體會一分耕耘,一分收穫,磨練耐挫心;不灑農藥有機栽種,學會尊重生命,與自然共存。種種農事經驗,都是滋養心靈的契機。   真心推薦     作家、畫家  蔣勳     教育部前政務次長  范巽綠    雲門舞集創辦人  林懷民    天下雜誌群創辦人暨董事長 

殷允芃    學思達創始人  張輝誠    DFC台灣發起人  許芯瑋    全台最大教師社群「溫老師備課party」創始人  溫美玉

客家伴手禮創意包裝設計之研究:以苗栗縣傳統食品業者為例

為了解決福堂餅行肚臍餅的問題,作者賴美芳 這樣論述:

客家特色商品的熱潮在客委會的推動下持續發燒,從產品、包裝、行銷等多方面向,重新規劃、設計與詮釋,透過包裝設計賦予這些傳統客家伴手禮亮麗新風貌,進而帶動客家伴手禮的銷售推廣,使得傳統客家產業的經營得以永續保存,以經營者為核心,深受客家文化所影響的經營者,其理念與價值使得客家伴手禮的包裝設計呈現嶄新的風格,具有風格品味的包裝設計成功吸引人潮,也因此帶動地方觀光的發展,有利於進軍國際市場,成為宣揚客家文化的利器。本研究選取苗栗地區三個代表性的客家傳統食品業,分別為客家米食、客家糕餅、客家特色商品的熱潮在客委會的推動下持續發燒,從產品、包裝、行銷等多方面向,重新規劃、設計與詮釋,透過包裝設計賦予這些

傳統客家伴手禮亮麗新風貌,進而帶動客家伴手禮的銷售推廣,使得傳統客家產業的經營得以永續保存,以經營者為核心,深受客家文化所影響的經營者,其理念與價值使得客家伴手禮的包裝設計呈現嶄新的風格,具有風格品味的包裝設計成功吸引人潮,也因此帶動地方觀光的發展,有利於進軍國際市場,成為宣揚客家文化的利器。本研究選取苗栗地區三個代表性的客家傳統食品業,分別為客家米食、客家糕餅、客家醃漬的包裝設計案例,每一產業挑選兩個案例,共六個案例,分別是三義九鼎軒、銅鑼稻香客家米食有限公司、三義世奇精緻餅店、銅鑼錦香餅鋪、苗栗市楓之醇本舖和公館美之味農業企業社--阿煥伯,透過深度訪談與比較分析,了解客家食品業者的包裝設計

理念與創新。本研究重心在客家傳統食品業者,如何運用包裝設計要素中的四大視覺要素:色彩、圖形、文字和造形,來設計客家創意伴手禮盒,並推廣其商品理念與傳遞客家文化元素。本研究歸納前述六個案例,發現以下重要發展的方向:一、運用客家元素為設計新亮點;二、設計從顧客需求作為出發點;三、創意包裝確實有效帶動銷售;四、包裝外盒設計需兼顧彈性共用需求;五、設計建立市場區隔,吸引不同顧客群;六、業者對文化理念為設計的核心;七、故事行銷是包裝的重要元素;八、感質設計開創市場新藍海;九、包裝設計要呼應社會關注焦點;十、包裝可讓商品躍升為藝術品。

秘魯傳說

為了解決福堂餅行肚臍餅的問題,作者(秘)里卡多·帕爾馬 這樣論述:

本書是秘魯作家裡卡多·帕爾馬的代表作品,“傳說”是裡卡多·帕爾馬創造的一種新的文學體裁,一種把歷史紀事、逸聞傳奇和風俗故事融為一體的秘魯式文學。書中講述的故事自印卡時期始,到共和國時期結束,通過豐富的想像、巧妙的藝術創作,將歷史事件和歷史人物鮮活地凸現出來,生動地再現了三百年間秘魯的歷史風貌。 關於“傳說”的創作,它的出發點或藉口,可以是一個歷史事件,一個則未被證實的傳聞,一則珍聞掌故,一件人物傳奇,一句諺語或俏皮話,一個成語……題材確定後,以這個事件或人物(或擬人化的東西)為核心,運用想像力進行藝術加工,結構情節,編織對話,描寫人物,形成一個完整的故事。   裡卡多·帕

爾馬(Ricardo Palma,1833—1919),秘魯作家、學者,著有《秘魯傳說》《和聲——一個流亡者的書》《西番蓮》等。帕爾馬生活在秘魯的動盪年代,曾參與過反抗殖民統治的戰鬥,也曾在政府中擔任公職。1883年南美太平洋戰爭之後,受任秘魯國立圖書館館長,查詢搜集大量的秘魯圖書檔案,使毀於戰火的國立圖書館重獲新生,並從塵封已久的圖書、史籍和檔案中發掘出大量題材,運用豐富的藝術想像,創造了“傳說”這一文學體裁。 前  言 印卡和征服時期(……—1533) 帕利亞— 瓦爾庫納(印卡時期) 佩德羅·德坎迪亞(1531) 精于棋道的印卡王(1532—1533) 殖民地時期(15

33—1820) 奧斯特利亞王朝統治時期(1533—1700) 替罪羊(1533) 一吻殉節(1534) 一場擊柱比賽(1535) 我也許願意,也許不願意(1535) 斗篷騎士(1541) 大力士堂阿隆索(1542) 聖主聖地牙哥的馬(1542) 叛徒洛佩·德阿吉雷(1544) 法官的三條理由(1544) “別給了你黑麵包,還想要甜餡餅”(1544) 已經犯的和將要犯的過錯(1544) 聖安東尼奧的愛情表示(1544) 死後的一個嘴巴(1544—1546) 修士們的口頭禪!(1546) 庫斯科的皇家行刑官(1547) “駱駝鼻子”(1547) 魔鬼的紅寶石(1547) “偷雞不著蝕把米”(15

50) 別人圍牆裡的果子(1551) 一心做媒的總督(1556—1561) 薩帕塔上尉(1558) 魔鬼附身的女人(1561) 裙— 袍的鬧事(1561) 死人復活(1561) 偷盜頭骨(1565) 我叫教會!(1575) 羅莎的玫瑰園(1581) 聖羅莎的蚊子(1581) 美人中的美人(1583) 騎在了驢身上,就不怕鞭子抽(1591) 秘魯的政府(1600) 該詛咒的人(1601) 女人與老虎(1601) 紅斗篷、白坐騎和“嘟隆—咚—咚”鼓(1603) 奇跡總督(1604—1606) 一件違背誓言案(1607) 人類的始祖亞當長沒長肚臍?(1607) 方濟各會會士與耶穌會會士(1615)

借一還百(1616) 兩隻性情溫和的小鴿子(1616) 聖母的騎士(1617) 詩人總督歷險記(1618) 聽其言觀其人(1618) 理髮匠真有福!(1620) 善人和罪人(1625) “走吧,毛驢!生就的窮命成不了闊佬!”(1630) 伯爵夫人藥粉(1631) 利馬的聖徒弗賴馬丁·德波雷斯為什麼不再創造奇跡了?(1639) 名譽要以生命來抵償(1640) 修女與卡爾特會僧侶(1640) 卡塔麗娜·萬卡的秘密寶藏(1642) “聖徒聖女間,築牆要當先”(1646) 蒙面幽靈(1651) 異端總督與刁鑽的敲鐘人(1656) 快刀斬亂麻(1664) 喝吧,神父,這樣你就痛快了……!(1668) 操

縱選舉的總督(1669) 普諾女人,會召羊皮口袋的女人(1672) 啼哭的聖嬰(1675) 以此為戒(1675) 別拿火藥當兒戲(1679) 被傳訊的女人(1688) 銀手臂(1689—1705) 一件控告上帝案(1695) 母 愛(1696) 聖約瑟的罩袍(1696) 聖阿古斯丁教堂的幽魂遊行(1697) 波旁王朝統治時期(1700—1824) 捕鼠陷阱(1715) 活著的死人(1716) 一位任性的利馬婦女(1727) 她的髮辮(1734) 浪子回頭(1746) 懲罰叛徒(1749) 利馬城裡的四個P(1750) 宗教法庭的一名罪犯(1751) “佩里喬利”的乖戾言行(1762) 拿撒勒人

(1763) “出風頭的是我卡斯特利亞諾斯!”(1768) 西裡洛判案(阿馬特總督時代) 一位利馬婦人的尊嚴(1780) 廷塔州郡守(1780) 行刑手潘喬·薩萊斯(1795) 命中註定(1801) 一出隱秘的戲劇(1801) 女扮男裝(1803) 一隻鞋露了馬腳(1805) 阿瓦斯卡爾的妙計(1805) 聖星期五的受雇哭喪婆(1807) 比卡耶哈還壞(1815) 一言既出,駟馬難追(1816) 兩個塞瓦斯蒂安(1817) 獨立時期(1821—1830) 因諾森特·“雀鷹”(19世紀20年代) 時間—土鍋—我們必勝(1821) 關於國歌的傳說(1821) 勳章的暴亂(1823) 玻利瓦爾省的公

正懲罰(1824) 麵包、乳酪和糖渣(1824) 解放者與獨裁者的書信往來(1825) 懺悔的秘密(1825) “聖西蒙·加拉巴蒂略”節(1826) “緩 流”(1826) 二百萬(1826) 玻利瓦爾省的最後一句話(1830) 共和國時期(1833—18××) “命瑤利州敲鐘!”(1834) 死摳字眼(1835) 神父復仇記(1843) 一隻微型炮的故事(1849) 一盒香煙(1880) 一名遊擊隊員(1883) 其他傳說 利馬諺語數則(無年代) 瑣事兩件(無年代) 關於聖馬丁紀念碑   附錄:裡卡多·帕爾馬年表(1833—1919)   廣袤富饒的拉丁美洲具有悠久的歷史

和燦爛的文化,反映這片大陸多姿多彩社會生活的文學具有獨特的風格和不朽的魅力。隨著“文學爆炸”的轟動,拉美優秀文學作品的譯介和評論工作,在我國已形成一定的規模和聲勢。加夫列拉·米斯特拉爾、巴勃羅·聶魯達、加西亞·瑪律克斯、奧克塔維奧·帕斯幾位諾貝爾文學獎得主以及一大批聲名卓著的作家的作品,已經譯介到我國,引起廣大讀者的濃厚興趣,並為許多作家所借鑒。 在我們介紹和研究諸多現、當代作家以及他們那轟動世界的作品時,我們也沒有忘記,拉丁美洲出現過許多在世界上稱譽一時、具有不衰的藝術價值、名垂世界文學歷史的作家和作品,秘魯作家裡卡多·帕爾馬的《秘魯傳說》就是這樣一部古典精品。 裡卡多·帕爾馬生活在秘魯

歷史上的動盪年代(生平詳見“附錄:裡卡多·帕爾馬年表”)。當時,國家雖已獲得獨立,但軍人考迪羅爭權奪利,內戰頻仍,民不聊生。作為一名熱血青年,他痛感國家政治混亂,人民困苦,自然接受自由主義思想,參加政治鬥爭。他更是一位堅定的愛國者,當西班牙軍隊捲土重來,企圖恢復在秘魯的殖民統治時,他拿起槍桿,參加保衛卡亞俄的戰鬥;南美太平洋戰爭中,智利軍隊的炮火焚毀了他在米拉弗洛雷斯區的房屋,他又投身保衛利馬的戰役,為祖國的命運浴血奮戰。 里卡多·帕爾馬對袓國的一大貢獻,是他在擔任圖書館館長期間做出的艱巨努力和取得的巨大成績。他自一八八三年至一九一二年傾注將近三十年的心血,以國家主人和文人的高度責任感,請求美

洲作家和新朋舊友捐贈圖書;他用螞蟻一樣的勤勞和耐心,查詢和收集大量的秘魯圖書檔案,使毀於戰火的國立圖書館獲得新生,為保存和發展民族文化立下不可磨滅的功績。 里卡多·帕爾馬是一位學識淵博的多學科學者,在本國歷史和語言學方面都有建樹。作為作家,裡卡多·帕爾馬的創作道路是曲折的。最初,他同十九世紀中葉後的許多拉美作家一樣,政治上受到獨立時期愛國主義思想的激勵,文學上接受統治歐洲的浪漫主義運動的影響,在創作上模仿他們的歐洲老師。《詩集》《和聲—一個流亡者的書》和《西番蓮》幾部詩作都屬於這類風格。此外,他還著有詩集《民間歌謠和金銀細工》,文學和版本論文集《垃圾》及歷史劇《羅迪爾》等作品。 但是,里卡

多·帕爾馬的可貴之處,在於他沒有在浪漫主義運動裡故步自封,而是逐步擺脫浪漫主義的束縛,在本國豐富的歷史中發掘題材,專門描寫本鄉本土的風尚和生活,走上自己的創作道路,實現了從模仿到獨創的飛躍。他在擔任圖書館館長後,從塵封已久的圖書、史籍和檔案中發掘出大量題材,運用豐富的藝術想像,獨闢蹊徑地創作了別具一格的《秘魯傳說》,奠定了自己在文學史上的地位。 所謂“傳說”,是里卡多·帕爾馬創造的一種新的文學體裁,一種獨特的藝術形式,一種把歷史紀事、逸聞傳奇和風俗故事融為一體的秘魯式文學。關於“傳說”的特點,智利文學評論家、文學教授阿圖羅·托雷斯—裡奧塞科說,它“是一種短篇速寫,既不是歷史,也不是軼事或者諷

刺小品,而是三者之中抽出的精華”。更明確地說,“傳說”“不同於短篇小說,不同於民間故事,不同於諷刺小品,也不同於歷史逸事;它是介乎這四者之間的東西”。這兩段話概括了“傳說”內容和藝術上的特徵,因此可以說,它是根據歷史逸事和民間故事創作的一種諷刺性的短篇速寫。 “傳說”的創作非常簡單,它的出發點或藉口,可以是一個歷史事件,一個並非確切的事件,一則珍聞掌故,一件人物傳奇,一句俏皮話,一個成語……題材確定後,以這個事件或人物(或擬人化的東西)為核心,運用想像力進行藝術加工,結構情節,編織對話,描寫人物,形成一個完整的故事。“傳說”的結構大體相似,其發展線索幾乎有一個固定的模式。篇首多有幾句開場白,

用戲謔、巧妙的語言說明作者怎樣獲得靈感要寫這篇“傳說”。然後是“傳說”的主要部分,敘述主要事件和故事衝突,同時插入不少題外話,通過場面變換、人物言行和情節突變交代出一個完整故事。最後,在故事當中或結束以後,用或機智、或幽默、或玩笑、或諷刺的筆調,明確或含蓄地講出故事在生活哲學方面的寓意。 《秘魯傳說》共計十卷,包括從印卡時期到共和國時期的傳說共四百五十三篇,其中殖民地時期三百三十九篇。《秘魯傳說》不是一部有頭有尾、以主要事件或人物貫穿始終的鴻篇巨制,而是由各自獨立的一篇篇“傳說”結集而成,但就是這些零散的“傳說”,猶如一幅幅五彩繽紛的畫面連綴在一起,生動形象地再現了從印卡帝國到十九世紀三十年

代三百年間的歷史風貌。印卡人的美麗傳說、皮薩羅殺害印卡王阿塔瓦爾帕、征服者之間的血腥爭鬥、西班牙人的殘酷統治、印第安人的武裝暴動、波瀾壯闊的獨立戰爭、軍閥之間的連年血戰、南美太平洋戰爭中秘魯軍民的愛國壯舉,等等,都在帕爾馬的筆下再現出來。但帕爾馬更感興趣的是殖民地時期,描寫這個時期的“傳說”占了絕大部分—三百三十九篇。這些“傳說”表現了統治者的巧取豪奪、草菅人命,他們之間的鉤心鬥角;歷史名人的趣聞軼事;下層民眾的機智幽默;利馬社會的生活圖景和風俗時尚……構成一部本國社會生活的歷史。 帕爾馬不是乾巴巴地講述歷史,而是通過豐富的想像,進行巧妙的藝術創造,使歷史事件和歷史人物鮮活地凸現出來。在這樣

講述歷史的過程中,帕爾馬寫了秘魯三百年間上至最高統治者、下至市井小民的各色人等:總督、主教、法官、神父、貴族、富商、征服者、殖民官員、起義領袖、律師、下級官吏、修士修女、小手藝人、小工匠乃至奴隸、家僕,等等。這些人物有的于史有據,有的來自多年前的故紙堆,有的來自民間口頭傳說,但經過帕爾馬的天才之手,往往寥寥數筆,幾個簡單的動作表情,不多的言談話語,就成了栩栩如生、躍然紙上、呼之欲出的藝術形象。特別應該指出,帕爾馬寫得最好的是利馬婦女,在許多作品中描寫了不同的女性形象,把她們優雅俏皮、機智大膽、多情又信教的特點寫得惟妙惟肖、入木三分。 總之,《秘魯傳說》就是通過這樣的故事和人物,再現了既悲慘又

優美、既莊嚴又滑稽、既等級森嚴又無偏見的利馬社會,把秘魯的歷史生活繪成一幅多姿多彩、令人賞心悅目的廣闊畫卷。 帕爾馬不僅是研究語言的學者,也是駕馭語言的大師。他在《秘魯傳說》中的敘述簡潔明快,曉暢生動,富有藝術魅力。他使用的語言以當時標準的西班牙語為主,同時採用了大量“西班牙美洲”特別是秘魯語彙,還借用了一些印第安語,使作品讀來更為親切自然。再者,當情節發展、人物描寫需要,或者作者情不自禁、有感而發時,經常插上一段多含諷刺、詼諧意味的短詩或民謠,或信手拈來言簡意賅的西班牙成語,不僅給故事和人物起到畫龍點睛的作用,更閃耀出帕爾馬睿智、幽默的火花。 裡卡多·帕爾馬歷經幾十年創作的十卷《秘魯傳說

》,獲得了極高的評價,產生了廣泛的影響,不少人起而模仿,但均為“東施效顰”,沒有一部能與之媲美。《秘魯傳說》是秘魯文學遺產中一顆光彩奪目的寶石,是帕爾馬對拉美文學的偉大貢獻。“裡卡多·帕爾馬的作品可能是秘魯文學最寶貴的財富……只有很少的西班牙美洲作家獲得像《秘魯傳說》作者這麼高和這麼當之無愧的聲望。……在秘魯,他被尊為‘文學鼻祖’。”然而帕爾馬作品的意義還不止於此,它是逐步脫離西班牙的文學規範,走向發現本土藝術才能的第一步。因此有人說,他“通過漫長、卓有成果的作家生涯樹立了自己的豐碑。全世界都推崇他的文學創作,讚揚他是美洲文化當之無愧的代表”。 《秘魯傳說》出版後,立即引起秘魯、拉美以及歐洲

的強烈反響,不同版本已經“周遊了世界”,其文學地位歷久不衰。我國讀者對《秘魯傳說》也不陌生。早在一九五九年,人民文學出版社就出版了白嬰先生的譯本,選入二十七篇。現在這個譯本以安德列斯·科塞洛選編的兩卷本(哈瓦那:颶風出版社,1971年)為藍本,同時從阿根廷科德克斯出版社和秘魯出版總公司一九五八年四卷集版本中選譯了數篇。所用古巴版本有兩大優點:一是篇目經過編者篩選,在目前我們無力出版全集的情況下,不失為一條“捷徑”;二是選入的篇目依故事發生的年代排列,在篇題後面明確標出,並且分別歸入秘魯歷史發展的不同時期,這在見到的其他版本中是沒有的(阿、秘的四卷本收得全面,包括前九集的所有篇目,以發表先後排列

)。我覺得,這種編排方法正好體現了《秘魯傳說》藝術地再現秘魯三百年歷史的意義,使讀者明確地知道故事發生的年代,更好地理解篇目的內容,瞭解當時的時代風貌,所以選譯時以此為基礎。 這個版本選譯《秘魯傳說》一百一十五篇(包括1959年白嬰譯本七篇),雖然較前譯本增加許多,也僅及原作篇目的四分之一。選譯的標準一是故事有趣,二是內容有代表性,三是注意各歷史時期比重平衡,總之,試圖部分地再現原作的思想內容和藝術風格。如果讀者能從“傳說”中得到一點歷史知識,從故事內容中得到一點感悟和啟發,從作者詼諧幽默的文筆中得到一點愉悅甚至報以會心的微笑,那將是對譯者的最大褒獎。     白鳳森 一九九六年二月於北京團

結湖  

傳統老餅店經營策略之研究-以福堂餅行為例

為了解決福堂餅行肚臍餅的問題,作者陳世明 這樣論述:

綜觀全國現有經營之傳統糕餅業,各有其經營之策略與發展,然而超過百年歷史的老餅店仍在經營者實屬難得。近年國家推動發展「一鄉一特產」,地方特色產業於是篷勃發展,老店舖在此契機下融入傳統文化背景,莫不致力於塑造形象建立品牌,將自家產品創新,並加上形象化包裝成為炙手可熱的產業,每個老餅行融入新元素,提升產品的能見度,以新穎的行銷手法增加競爭力,莫不希望能在競爭的環境下異軍突起。 因此,本研究首先探討傳統老餅店的經營策略,再者就品牌與產品之發展進行分析探究,找出福堂餅行經營的面貌,並以福堂餅行為例子,述說傳統餅店的過往與分析現今老餅行經營時所遇到內、外環境影響之因素。本研究採社會科學質性研究之個

案研究法,欲以深度訪談方式進行探究,紀錄福堂餅店經營的成長歷程及分析,福堂餅店這個地區性品牌的經營者,在當地市場消費人口漸漸萎縮的情形下,試圖突破困境往外發展,推行擴大營業據點、產品集中化管理、開發新市場、產品研發創新與在地化的經營策略,掙得一片新的天空。 「品牌」是每個企業戰戰兢兢傾全力發展的重點,將產品價值深植消費者心中,建立品牌的核心價值,是傳承百年歷史老餅行永續經營的不二法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