皮革硬化劑的問題,透過圖書和論文來找解法和答案更準確安心。 我們找到下列各種有用的問答集和懶人包

國立高雄科技大學 化學工程與材料工程系 林榮顯所指導 周煌翔的 含聚矽氧烷鏈段之觸感水性聚氨酯 分散液的合成及其特性之研究 (2019),提出皮革硬化劑關鍵因素是什麼,來自於水性聚氨酯分散液、聚矽氧烷鏈段、預聚物混合法。

而第二篇論文明志科技大學 機械工程系機械與機電工程碩士班 郭啟全所指導 徐瑋聰的 具異型冷卻水路之快速模具研製與應用 (2017),提出因為有 金屬樹脂、快速模具、冷卻水路、射蠟模具的重點而找出了 皮革硬化劑的解答。

接下來讓我們看這些論文和書籍都說些什麼吧:

除了皮革硬化劑,大家也想知道這些:

含聚矽氧烷鏈段之觸感水性聚氨酯 分散液的合成及其特性之研究

為了解決皮革硬化劑的問題,作者周煌翔 這樣論述:

本研究藉由預聚物混合法成功的合成出觸感較好的含聚矽氧鏈段之水性聚氨酯分散液(Polyurethane dispersions containing polysiloxane chain-segments , Si-PUD)。方法是先將羥基聚矽氧烷(Hydroxyl polydimethylsiloxane, PDMS)、聚丙二醇( Polypropylene glycol , PPG) 、異佛爾酮二異氰酸酯( Isophorone diisocyanate, IPDI)、六亞甲基二異氰酸酯(1,6-Hexamethylene diisocyanate)以及適當的六亞甲基二異氰酸酯三聚體

(Hexamethylene diisocyanate trimer, HDT)來合成預聚物。合成過程中使用適量丙酮來調整預聚物的黏度;隨後,加入乙二胺基乙磺酸鈉(ASDS)作為內部乳化劑及適量的水,進行乳化。乳化完成後,再加入適量的乙二胺(Ethylene diamine, EDA)進行末端擴鏈,最後再經由減壓蒸餾去除丙酮。固定異氰酸酯(-NCO)對羥基(-OH)的比例及親水離子基團的含量下,製備出不同羥基聚矽氧烷(PDMS)含量及不同分枝密度(Branch Density, BD)的含聚矽氧鏈段之水性聚氨酯分散液(Si-PUD)。在本文探討PDMS的含量及分枝密度(BD)對Si-PUD的性

質之影響。 找出PDMS的含量及BD之最佳配方後,使用其最佳配方的條件,以聚四亞甲基醚二醇(poly(tetramethylene ether) glycol, PTMG)一部分或全部取代聚丙二醇(PPG),製備出在應用時,無需使用硬化劑的不同聚四亞甲基醚二醇(PTMG)和聚丙二醇(PPG)比例之Si-PUD,再進一步探討不同比例的PTMG和PPG對Si-PUD的性質之影響。 先藉由傅立葉轉換紅外線光譜儀(Fourier Transform Infrared Spectroscopy, FT-IR)鑑定其Si-PUD之化學結構。經過奈米粒徑分析儀(Dynamic Light Scatt

ering Nanoparticle Size, DLS)鑑定其微胞大小及界達電位,以了解其穩定性。再用手指觸摸量測的布料觸感,用百格刀測試附著強度及接觸角檢測其疏水性。 結果發現在需硬化劑系統中,在PDMS含量38 wt%,分枝密度(BD)為4.1%,及親水離子基團(ASDS)之-SO3-Na+的含量為1.9 wt%的條件下,其樣品加入3 phr硬化劑後可得最佳結果。無需硬化劑系統中,在PDMS含量38 wt%,分枝密度(BD)分別為4.1%,及親水離子基團(ASDS)之-SO3-Na+的含量為2.7 wt%條件下,其位於PTMG:PPG=70:30~100:0之間的樣品有較佳結果。

上述二個系統中,其樣品之界達電位絕對值皆大於±20 mV (穩定性之一般標準),且粒徑小於340 nm。滴加在布料上之高分子重為0.4 g/(5x5) cm2時,皆有良好之觸感。

具異型冷卻水路之快速模具研製與應用

為了解決皮革硬化劑的問題,作者徐瑋聰 這樣論述:

由於金屬樹脂快速模具的熱傳導性能不佳,因此產品成型週期時間比傳統鋼質模具長。為了改善此缺點,本研究提出一個整合3D列印和快速模具技術用以製作內部具有幾何形狀複雜冷卻水路射蠟模具新技術,透過3D列印的技術製作出水路支撐模型,在製作快速模具時將水路支撐模型一併埋入,最後使用丙酮將水路支撐模型去除即可得到一具有異型冷卻水路射蠟模具。 在確認本實驗的可行性後,本實驗將製作不同的冷卻方式模具來驗證本實驗成果的實際應用,分別製作四組低壓射臘矽膠模具為無水路模具、傳統水路模具、具並聯式異型水路模具與具串聯式異型水路模具並且對不同的冷卻方式模具進行射蠟溫度量測實驗。實驗結果發現無水路模具達到開

模溫度的時間:150分鐘、傳統水路模具達到開模溫度的時間:54分鐘、並聯水路模具達到開模溫度的時間:21分鐘、串聯水路模具達到開模溫度的時間:14分鐘。如果使用無水路模具為基礎來比較各冷卻水路產生的冷卻效率:傳統水路模具節省時間為63%、並聯水路模具節省時間為86%與串聯水路模具節省時間為91%。 以上的數據表明了異型水路比起傳統水路冷卻效率更好,而串聯式異型水路模具比並聯式異型水路模具對模具的散熱效果更優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