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日夢冒險王哪裡看的問題,透過圖書和論文來找解法和答案更準確安心。 我們找到下列各種有用的問答集和懶人包

白日夢冒險王哪裡看的問題,我們搜遍了碩博士論文和台灣出版的書籍,推薦蔡怡怡寫的 喚醒天賦:正是時候啟動3〜9歲創造力開關 和林郁峯張凱絲的 相遇,在Camino(左右兩翻雙書封設計):走過朝聖之路的夏與冬都 可以從中找到所需的評價。

另外網站就是這6點,班史提勒的《白日夢冒險王》 - Medium也說明:《白日夢冒險王The Secret Life Of Walter Mitty》是改編自1939年詹姆斯瑟伯(James Thurber)的兩頁半短篇故事,在1947年就被丹尼凱(Danny Kaye) ...

這兩本書分別來自天衛文化 和蔚藍文化所出版 。

實踐大學 家庭研究與兒童發展學系家庭諮商與輔導碩士班 李島鳳所指導 林培欣的 氣球女孩─一段與身體和解的療癒之旅 (2015),提出白日夢冒險王哪裡看關鍵因素是什麼,來自於自我敘說、身體意象、自我價值、父母關係、家庭關係。

最後網站[電影]呼呼看白日夢冒險王The Secret Life of Walter Mitty - 痞客邦則補充:當然因為肖恩居無定所,他們是無法準確的找到, 不過聰明的華特利用他寄來的其他底片沖洗出照片後, 試圖要確認他曾經到哪裡 ...

接下來讓我們看這些論文和書籍都說些什麼吧:

除了白日夢冒險王哪裡看,大家也想知道這些:

喚醒天賦:正是時候啟動3〜9歲創造力開關

為了解決白日夢冒險王哪裡看的問題,作者蔡怡怡 這樣論述:

創造力是人類與生俱來的超能力, 只要輔以有愛、有趣又有效的創意教養策略, 每個孩子都有機會成為未來的卓越創新者!   身為兩個孩子的媽媽,蔡怡怡老師以學術研究的基礎,蒐集卓越創新者案例,梳理出獨家「創造力八大教養錦囊」;並以十五篇她為自己孩子寫的「叩!叩!叩!魔法故事屋請開門」故事,引導親子進行「魔法精靈請回答」、結合音樂與塗鴉的「揮揮魔法棒」,親子有機時光,啟發孩子的創意自在地萌芽、滋長。   5G、6G時代來臨,科技超速奔騰、包羅萬象的各種創新,將是未來的生活進行式;創造力是人類突破現況及困境的核心關鍵,國家更需具備全球競爭力及卓越創新的人才;開發孩子創意潛能,可豐富心靈、強化孩子

學習內在動機、成就感、自信心、培養靈活彈性、開創未來、解決問題的能力……創造力有助於孩子面對未來生活及工作的挑戰。   創意大腦發展無界限,創造力教養是爸媽最穩健的投資,可以永續生息,讓孩子受用一輩子;善用3〜9歲孩的神經可塑性、成長發展的黃金關鍵期,《喚醒天賦:正是時候啟動3〜9歲創造力開關》高CP值的創造力知識教養書,讓孩子與你都是贏家!   【本書資料】   無注音   適讀年齡:18歲以上,家長、教師、閱讀推廣者 本書特色   ★掌握3〜9歲創造力發展黃金關鍵期,父母教養好容易   無論是自認無所不能的五歲孩子,或是內心開始有小劇場的八歲孩子,分齡探討創造力發展特徵及教養方法,

開發孩子的創意腦。   ★打開創造力教養的八錦囊,奠定孩子創造力五力好輕鬆   運用創意教養八大錦囊與孩子過招,培養孩子成為具備敏覺力、流暢力、變通力、獨創力與精進力等創造力五力的白日夢冒險王。   ★親子共玩十五堂創造力練習課,鍛鍊大腦輸出力好有趣   易操作的神奇魔法三部曲,以「叩!叩!叩!魔法故事屋請開門」、「魔法精靈請回答」、「揮揮魔法棒」三步驟,玩出創意思惟習慣。 各界好評推薦   李國清╱花蓮縣鳳林國小校長、花蓮縣中小學校長協會理事長   林詠能╱國立臺北教育大學當代藝術評論與策展研究全英語學程主任   林秋萍╱臺北市仁愛國小資優班老師、國立臺灣師範大學特殊教育系博士   

洪德揚╱北投社區大學副校長、真理大學兼任助理教授   孫易新╱中華創造學會理事、孫易新心智圖法創辦人   范睿榛╱國立臺北教育大學幼兒與家庭教育學系教授   張東曜╱臺灣胎兒醫學振興會理事、台兒診所院   張玉漢╱臺北當代藝術館副館長   曾燦金╱臺北市教育局局長   黃光男╱國立臺灣藝術大學前校長、國立歷史博物館前館長   黃建昌╱NLP神經語言程式學講師、臺灣音樂製作人   董澤平╱國立臺灣師範大學全球創新創業研究中心特聘教授   閻以揮╱兒童牙科齒顎矯正專科醫師、美國南加大牙醫博士   謝楠楨╱國立臺北健康護理大學前校長、資訊管理系教授   魏耀揮╱馬偕醫學院創校校長、彰化基督教醫院粒線

體醫學暨自由基研究院院長   (按姓氏筆畫排列)   人才培育是國家富強的關鍵,這本書就是培養我們未來主人翁CP值很高的好書。內容豐富,兼具理論與實務操作,簡單清楚說明了學習與創造力的關係,讓我們在教養孩子時,知道為何而教、如何教才能啟發孩子潛能;在操作上更是簡單,可以讓家長、老師直接應用在孩子的陪伴上。——李國清╱花蓮縣鳳林國小校長、花蓮縣中小學校長協會理事長   不論是教育資本、文化資本或本書所談的創造力(意)資本,多是後天從家庭與學校教育中學習而來,因此,父母親與師長的教育與引導,就成為其中的重要關鍵。怡怡以博士班的研究主軸,將學術理論轉換成淺顯易懂的內容,介紹給學校老師、兒童家長與

對親子教育有興趣的讀者。透過本書的說明與十五堂親子練習課,即可在輕鬆的情境下培養兒童未來一生受用的創造力。——林詠能╱國立臺北教育大學當代藝術評論與策展研究全英語學程主任   創造力怎麼激發?如何在生活中體現?幼年時的成長環境是關鍵!   三到九歲的孩子天真無邪充滿想像,有智慧的父母會運用策略循循善誘,成為強力的推手。本書闡述創造力理論精華,揭開創造力的神秘面紗,用貼近生活的方式,讓家長一點也不費力的用對方法,引領孩子在輕鬆的親子互動中,啟發創意思維,養成創意性問題解決習慣。   喚醒孩子與天俱來的創造力,家庭是發展的沃土,父母是灌溉的園丁,而這本書是不可或缺的工具!對教導創作力的老師來說,

更是一本實用寶典!——林秋萍╱臺北市仁愛國小資優班老師、國立臺灣師範大學特殊教育系博士   蔡怡怡博士以專業歸納高創意者的案例及她陪伴兩孩子成長的經驗為基礎,提出「能受用一輩子」的創造力教養法,內容豐富,且方便運用於日常生活,對於父母及老師非常實用。   讀者可依照書中建議的方法,適齡、適才啟發孩子,從遊戲中開發五感的多元學習、說書互動與在音樂塗鴉的「過程」中培養敏覺力、流暢力、變通力、獨創力以及精進力等「創造力五力」基礎,開發孩子無限可能。這本書值得重視未來的您來閱讀!——洪德揚╱北投社區大學副校長、真理大學兼任助理教授   從產前到產後的一路上,我們陪伴了許多異常胎兒的家庭經驗傷心和焦

慮的歷程,深知孩子和父母都將會面對人生中許多挑戰。而本書在描述與孩子互動情境時的有趣對話及多面向引導,恰好是我們希望給異常胎兒家庭在陪伴孩子時的參考,相信父母樂觀的接納態度和正向思考,能翻轉孩子不一樣的人生。異常?!正常?!只是醫學上的界定,但他/她們的人生不應該在出生那一刻就被框架住,讓我們一起陪著孩子不受拘束的享受創造吧……——張東曜/臺灣胎兒醫學振興會理事、台兒診所院長   啟發孩子學會自主幸福的最好方法,就是讓他看見眼前自主快樂自信的父母。   每個生命樂章的曲調都如此主觀美好而獨一無二,而親子關係成長啟發的功課,則更像是生命的兩首不同的音律彼此之間的和諧共振。   怡怡跟我分享了她

寫完這本書的喜悅,關於一個母親,懷抱生活熱情,把陪伴孩子成長點點滴滴的靈感與智慧,集結成一本幸福教養的魔法百科全書。   讓父母們可有所能夠參考按圖索驥,帶領自己與孩子從人本關懷的觀點認知出發;到尊重、欣賞、享受與孩子共同學習成長,這是一本少見的親子幸福操作手冊。   《喚醒天賦:正是時候啟動3∼9歲創造力開關》表面看似提供各種帶領孩子啟發探索的方法,而背後我看見更多的則是啟發自主靈活的父母;願意奉獻出美好的引導態度。——黃建昌╱NLP神經語言程式學講師、臺灣音樂製作人   正是時候我們家長、老師該刷新大腦了,因為數位浪潮、科技進步,我們不能再以舊有思維面對未來多樣且複雜的挑戰;我們從沒聽過

、但正夯的工作快速竄起,如生理訊號工程師、數位鑑識分析師、科技農夫、照護系統整合管理師、遊戲角色動作師、寵物保母、IP經理、數位鑑識分析師……因此,我們需要更多想像力、創造力,開創自己與孩子的未來。   獲得諾貝爾經濟學獎的海克曼,長期研究家庭對孩子們發展的影響,發現三至五歲時的家庭生活,會一直影響到成年之後,《喚醒天賦:正是時候啟動3〜9歲創造力開關》來得正是時候,讓我們檢視自己是否還用舊有的教育理念來教養我們的孩子。這本書CP值非常高,還有十五堂親子練習課,讓家長可以在生活中落實親子創造力教養祕訣並養成創造性心態與創意思考的習慣。——閻以揮╱兒童牙科齒顎矯正專科醫師、美國南加大牙醫博士

  創造力是人類與生俱來的能力,而創造力的源頭則來自於敏銳的觀察、獨立思考與判斷能力。而這三種能力是可以透過引導孩子由提問、思考、表達、結論的過程,反覆的練習深著於心並成為一個習慣。若讓孩子都能成為創造者,這將會大大影響孩子的未來,也會影響整個社會正向的運作。個人從事教育工作迄今30餘年,非常高興推薦「喚醒天賦:正是時候啟動3∼9歲創造力開關」此書,內容正是如何透過自然與快樂的方式,開發孩子創造力潛能,若予善用,相信是送給孩子最好的成長禮物!——謝楠楨╱國立臺北健康護理大學前校長、資訊管理系教授  

白日夢冒險王哪裡看進入發燒排行的影片

This trip is actually a dream when I was studying medicine at medical school about twelve years before. I became a fan of Sigur ros and every day I was just so curious about this far away country - Iceland.

June 2018, I finally got a chance to make this trip happen. We spent ten days in this fantastic country in the border of the world map (for Asian its kind of border) And I made this video.

I'm so happy I eventually do this and have the ability to make it become a video

If you have a dream, no matter how deep is it in your heart, how long the time has passed, MAKE IT HAPPEN

The Gear I used

Camera
sony a6300
Gopro hero 4

Lens
Zeiss 24 f1.8
sony 18-105 f4
sony 85 f1.8

Drone
DJI Mavic Pro

Gimbal
Feiyu MG lite ( I personally don't recommend this one)

Tripod
Manfrotto Befree

Edit
Final Cut Pro X

Music
Once Again - Petit Biscuit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0GRjhkQxM08

My Instagram
https://www.instagram.com/pengzhou_chen


------------------------------------------------------------------------

[ 關於故事 ]

故事源起於十二年前,當時還是學生的我,因為一支來自冰島的樂團Sigur ros,讓我對冰島這個國家產生了濃厚的興趣,我就是在那個時候產生了去冰島旅行的想法。

那是一個還沒有什麼人在談論冰島的年代。

但十多年過去了,歷經冰島破產、火山爆發、星際效應、白日夢冒險王,現在冰島這個詞在台灣人眼中已不再陌生。"走!出發去冰島當白日夢冒險王" 這類標題的文章,不斷地在各大旅行部落格、論壇中被引用

但我仍然選擇將我記憶中的冰島,回推到十二年前...那個腦子裡對未來有一百種幻想的少年。
這是個少女時代才剛崛起、韓流音樂盛行的年代,我每天耳機聽的仍是Sigur ros、Mew、M83...
人們在討論南法普羅旺斯、英國遊學、環球影城時,我滿腦子滿腦子都在幻想冰島的畫面...

這些年來,我也去了世界上不少國家,因為一些原因冰島一直是未完成的夢想。雖然出社會後所歷經的種種,曾經讓我覺得自己已經不再是以前那個少年了,我必須要面對太多社會的現實,儘管如此,我仍很清楚我總有一天會實現它

很幸運的,在2018的六月,我順利完成了這趟旅程,並且,讓我感到很幸福的是,我有能力把自己眼中的冰島,用一種帶有自我特色和情感的方式,藉由影片呈現出來。

[ 關於夥伴 ]

這一直是一個不容易完成的事!(畢竟要花掉近兩週的假)
組成的這個五人的團隊其實也經歷了幾番波折
感謝最後同行的四位夥伴,總是很有耐心地配合我,常常要突然在路邊停下來等我取景,在我忙著整理檔案的時候,都是他們辛苦的在廚房料理晚餐,我覺得能有你們作伴真的是件幸福且了不起的事

[ 關於音樂 ]

Once Again - Petit Biscuit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0GRjhkQxM08

最近有不少人問我製作影片時怎麼挑選音樂的?音樂都去哪裡找的?
順便在此一併回答
因為我不是什麼接案商業攝影師,我使用的音樂
其實都是我平常喜歡聽的、每天開車上下班時車上放的音樂
我還沒有註冊使用什麼音樂、音效資源素材庫
因為我有個習慣,當我聽到一段音樂特別有畫面的時候
我就會把他們收藏起來
所以,其實這些都是我自己日積月累建立起來的個人資料庫
(我平常主要使用的音樂搜尋工具有Apple Music、Spotify、Soundcloud)

Petit Biscuit
第一次聽到他的"Sunset Lover"我就整個愛上
獨特的法式電音氛圍,充滿想像力和故事性的編曲元素
他的每一首曲子我都很有衝動想拍個影片

而 "Once Again" 就是出發前,我每天在車上聽的音樂之一
所以,其實這次用的音樂是在去冰島之前我就已經想好了!

[ 關於工具 ]

相機 sony a6300
Gopro hero 4
鏡頭 Zeiss 24 f1.8
sony 18-105 f4
sony 85 f1.8
空拍 DJI Mavic Pro (電池五顆、車充)
穩定器 Feiyu MG lite (不好用,不推這支)
三腳架 Manfrotto Befree
滑板 Loaded Bhangra

心得:
- 沒帶到長焦鏡頭有點可惜,六月是Puffin鳥出沒的季節,想拍鳥的特寫105端還是不夠用
- Feiyu MG lite 優點只有輕而已,但它真的很難用
- 滑板包上了氣泡紙是可以託運的唷!

[ 關於剪輯 ]

大約花了整整一個月,當時我在馬偕淡水分院,每天有空擋時間都在研究怎麼剪輯
一個0.5秒的轉場,我可能要花三個小時才能完成
(要先構思、找靈感,在上網找教學,再不斷嘗試和失敗才完成)

使用的剪輯軟體是Final cut pro X,硬體是Macbookpro 2016

[ 關於自己 ]

我有個特別的習慣,自己做完的影片我都會自己重複播放、反覆看好幾次,這支影片肯定是我反覆看最多次的一部,至少三四百次吧!
你如果願意仔細觀看、聆聽其中的細節,我真的會非常的高興。雖然這只是一隻六分多鐘的影片,但裡頭其實蘊藏了我成長歲月的各種痕跡、和多年來所累積下來的品味、實力、還有生活態度!

[ 關於妳/你 ]

你還記得你年少時的夢想嗎?
你是否也曾有過那種不可一世、憤慨激昂的熱血?

不管你在人生中哪個階段
也許這個社會曾經試圖改變你、要將你磨成一個無聊的人
也許你正因為孩子出世忙得焦頭爛額,開店、自己蓋房子的事就先等等吧
也許你正忙著因為受苦於病痛的家人,只好把原本規劃好的長途旅程取消
也許你正因為感情受挫而迷失自我,不知道自己該成為什麼樣子,所以就先跟大家一樣就好了
也許你在這個職位正要面臨重要的升遷,你要接下一個大案子,你的人生將要改變了!但你卻發現你馬上又要面臨人生下一階段的課題,家人要你快結婚、或是孩子要出國留學,當你以為你終於有時間掌握自己的人生,來做自己想做的事的時候,沒想到又要開始想怎麼在台北市買房、怎麼規劃和理財自己的退休金...
於是,單車環島這件大學未完成的事,再說吧!

我想以我自己的故事告訴你/妳
如果你心底有一個想法很想實現,儘管你長大了、你老了、你變得世故了
都還來得及實現!這並不幼稚、並不矯情
一個藏了十年的旅遊夢,也許在很多人眼中可能也沒什麼
但我去實踐了,就變成我人生的一部分!
這是我的人生,實踐自己想做的事是人生中最快樂的事
我其實很難用言語形容我從冰島回來我到底得到了什麼
我只能告訴你,只有當你也真的去做了,你就會懂的

如果你/妳還記得

MAKE IT HAPPEN

氣球女孩─一段與身體和解的療癒之旅

為了解決白日夢冒險王哪裡看的問題,作者林培欣 這樣論述:

本研究試圖藉著研究者對自身身體意象的困擾,透過書寫,檢視研究者的成長經驗與生命故事,進而達到療癒與和解。而在這自我探究的過程中,研究者透過回溯生命故事看見身體意象與自我價值及家庭關係是交互影響的,發現自身對身體意象的嫌惡原來來自於身體的三角關係─身體、自我與家庭。在書寫的歷程,研究者展開了一段與身體的自我對話,並在重說中經驗療癒與學習長大,拾回研究者自身原有的生命力及重新愛人的勇氣。 本研究採自我敘說的研究方法,引用賴誠斌(2005)將Flick「再現歷程」修改成自我敘說的「再現歷程」模型, 在文本我、經驗我、詮釋我的歷程中與生命故事對話,重新結構並建構對身體意象的觀感。研究發現:

一、透過書寫整理研究者的生命故事,啟動身體與自我的療癒對話,並透過回觀與反思,重新詮釋生命經驗,解構對身體意象的綑綁與內在價值。二、藉由自我敘說的力量,研究者從內在長出療癒的憐憫之心,重新學習與內在相處,用自我接納擁抱身體的不完美,並透過理解的角度與父母和解,在書寫歷程中經驗長大,看見自己從一個女孩變成女人的成長蛻變。三、 「身體的三角關係」─透過回溯生命歷程,研究者透過書寫脈絡發現一個人的身體的意象其實來自於自我價值,而自我價值其實受家庭影響,但身體意象其實也反應出一個人的家庭關係,看見身體與自我及家庭是息息相關。關鍵字:自我敘說、身體意象、自我價值、父母關係、家庭關係

相遇,在Camino(左右兩翻雙書封設計):走過朝聖之路的夏與冬

為了解決白日夢冒險王哪裡看的問題,作者林郁峯張凱絲 這樣論述:

  ❝每個在朝聖之路的人,都有他們上路的理由❞   「Why Camino?」   這是朝聖者們在這條朝聖之路(Camino)上,一定會遇到的問題。有些人是已經退休了來走走路,思考人生的下一個階段要做什麼;有些人是辭了現在不喜歡的工作,對於未來感到茫然;也有些人是趕在自己要被社會責任綁死之前,來一段Gap Year;也有些人因為放不下生離死別,到這裡尋求心靈的平靜。   凱西與Smallove,原本素不相識的兩人,一個因為失戀、一個因為受到電影《The Way》的啟發,秉持著各自的原因,踏上了朝聖之路。凱西選了旺季的夏天、Smallove則挑了人少的冬季。   一路上,他們碰到許多的問

題——差點沒有住宿、被床蟲咬得滿身包、寸步難行的天氣、不合拍的旅伴......等等。不過,透過實際踏上朝聖之路,凱西與Smallove也用行動告訴許多人,解決的方式百百種,當你真心想完成一件事,自然會想辦法克服各種困難。很多人會問:「為什麼要去走朝聖之路?」凱西與Smallove則要反問:「為什麼不去?」   ❝在朝聖之路上,你不是一個人❞   雖然都是隻身一人踏上朝聖之路,但凱西與Smallove卻在這趟徒步中,遇到了各式各樣的朝聖者,甚至結交了可以來往一生的摯友。   凱西遇見了初次見面時醉倒在路邊、倡議活在當下的韓國退休教師;實施「零元計劃」以物易物的巴西男子;年過半百仍恩愛扶持的

美國夫妻;把所有家當帶上路、希望有一天能與女兒重修舊好的香水企業家......   Smallove遇見了像天使一樣的庇護所主人;能夠一起講屁話、住破爛庇護所的大學生;為了吃亞洲食物不惜走上近40公里路程的韓國男團;在風雪中開路的戰鬥民族;請吃大餐、住高級飯店的豪氣大叔......   凱西與Smallove,旅程中不曾一起徒步,卻因為每天在網路上分享著彼此的進度跟遭遇的困難,意外成為了彼此旅程上的重要的支柱。隨著朝聖之路步入尾聲,兩人會在終點聖地牙哥相見嗎?   凱西與Smallove透過親自上路的經驗,告訴讀者,朝聖之路是一條神奇的路,它能帶給你很多獨處思考的時間,也能讓你有不同的人

生際遇。不過,問題還是得自己去面對解決。如果你也想好好地聆聽自己的內心,獲得尋找問題的勇氣,Camino永遠在那裡等你。 本書特色   凱西女孩去旅行 x 熊野古道社團版主   徒步一千公里的自我追尋   行過兩種季節的法國之路,穿越兩種路線的葡萄牙之路   朝聖者們在這裡相遇,然後道別   *【精美雙封面】:左翻展開凱西的旅途、右翻踏上Smallove的道路,閱讀到交會處,猶如在朝聖之路上,人與人的相遇。   *【作者親繪地圖】:將書衣取下攤開,背面即是作者凱西手繪的朝聖之路地圖,閱讀時可與內文對照。   *【朝聖夥伴後記】:特地邀請兩位作者朝聖之路上遇見的夥伴,以不同的視角,寫下

相遇的時刻,以及結伴同行的心路歷程。 作者簡介 林郁峯 Smallove   朋友都稱呼我「小愛」,是一個不安於室的旅人,喜歡在旅行中過生活,從開始背包旅行就知道自己比較適合獨旅。      足跡遍布三十多個國家,除了聖雅各朝聖之路以外,日本的熊野古道、四國遍路、土耳其的利西亞之路也都有留下足跡,同時也是臉書社團「一起走上熊野古道吧」版主。其他比較有趣的旅遊經驗,還有搭乘西伯利亞鐵路從北京到海參崴,在土耳其探尋聖經啟示錄裡出現的七個小亞細亞教會遺跡。   近幾年開始探索臺灣的山林,跟朋友們一起走過臺灣的幾座百岳,目前仍然以龜速收集百岳中。不僅喜歡山也喜歡海,自從2020年抓到機會在墾

丁學了潛水和衝浪,之後就經常帶著面鏡呼吸管往海裡跳。   Facebook粉絲專頁:旅行熊-和我的跟班Smallove   Podcast節目:有間旅行社,不知道在幹嘛   個人網站:smallove.pixnet.net/blog 張凱絲 Casey Chang   曾經是一位工業設計師,過著朝九晚五的日子,原本以為沉重的家庭重擔跟差勁的外語能力,這輩子都沒有出國的機會。      在二十八歲那年鼓起勇氣,隻身到澳洲跟日本打工度假、食宿交換,練就出雜草般適應性。開始喜歡上一個人自在的旅行,只要看到想去的國家有廉價機票就會激動不已,足跡慢慢出現在各個國家。南美洲的旅程雖然驚險不斷但這輩子

有說不完的故事;飛到冰島想像自己是白日夢冒險王的華特;在世界的中心-烏魯魯打地鋪看星星;從法國的南邊越過庇里牛斯山徒步八百公里到西班牙北部。      我在澳洲的那些日子轉職為咖啡師,並且出版自己的旅行經驗成為作家,目前正在學習水彩速寫跟Podcast網路廣播,希望未來不只是用文字也能以圖畫、影音多方面分享旅遊故事。著有《東京.停泊日》、《澳客行:澳洲文化與美食的那些事》。   Facebook粉絲專頁、IG帳號:凱西女孩去旅行   Podcast節目:AWWW!菜包   個人網站:www.caseygotravel.com 【Smallove之路】 序/Samllove §法國之路

§ 01.不能翻越的庇里牛斯山 Saint-Jean-Pied-de-Port→Valcarlos 02.萌萌拍桌 Valcarlos→Roncesvalles 03.哪裡有Free Food? Pamplona→Alto del Perdon→Puente la Reina 04.聖誕節的天使 Puente la Reina→Azqueta 05.你只需要對自己負責就好 Azqueta→Viana→Logrono 06.給身邊夥伴一個擁抱 Somewhere on Camino… 07.零下9度 Cardenuela Riopico 08.七人小組 Burgos→Castrojeriz→Fr

omista 09.那傳說中的17公里 Fromista→Carrion de los Condes→Ledigos 10.群體智慧集體下降 El Burgo Ranero→Leon 11.不用說出口的默契 Leon→Hospital de Orbigo→Astorga 12.聽說那間庇護所沒有屋頂? Astorga→Cruz de Ferro→Manjarin 13.雪、雪人、戰鬥民族 O Cebreiro 14.要不要衝40公里? Palas de Rei→Arzua→Santiago de Compostela 15.在終點奢侈一下 Santiago de Compostela §葡萄

牙之路§ 16.The Road Not Taken Porto→Vila Nova de Famalicao→Braga 17.哈囉?可以順手關門嗎? Braga→Ponte de Lima→Rubiaes 18.最美的小鎮和最好吃的海鮮 Tui→Ponte Sampaio 19.我的第一份「朝聖者戶外晚餐」 Portela 20.蟲蟲危機! O Porrino→Valga→O Milladoiro 21.教堂前老爺爺的淚水 O Milladoiro→Santiago de Compostela 22.我們相遇,然後道別 Santiago de Compostela 【凱西之路】 序/凱

西 §法國之路§ 01.所有的事都從7點開始 Bayonne→Saint-Jean-Pied-de-Port 02.地獄庇里牛斯山 Saint-Jean-Pied-de-Port→Roncesvalles 03.人生是自己創造的 Roncesvalles→Zubiri 04. 誰吃了我的蛋糕? Pamplona→Alto del Perdon→Puente la Reina 05.如同齒輪般推動彼此前進 Estella→Los Arcos 06.我搶到庇護所啦! Navarrete→Najera 07.昨天少走的今天要還 Ciruena→Santo Domingo de Calzada→Be

lorado 08.最浪漫的事 Santo Domingo de Calzada 09.命中注定的相遇 Fromista →Carrion de los Condes 10.練習想成為的那個自己 Hornillos del Camino → Castrojeriz 11.組隊又拆隊 Terradillos de los Templarios →El Burgo Ranero 12.令人可恨的生物 Mansilla→ Leon 13.給自己放一天假 Leon 14.二十公斤的背包 Leon → San Martin 15.把傷心留在鐵十字山 Astorga → Foncebadon→Cruz d

e Ferro 16.再遠,也要跟你說再見 Foncebadon→Ponferrada 17.打開神的禮物 Ponferrada→ Villafranca del Bierzo 18.免費的紀念品,無價 O Cebreiro→ Triacastela 19.我是不是太衝動了? Arzúa→O Pedrouzo→Santiago de Compostela §葡萄牙之路§ 20.雨不停的葡萄牙之路 Porto→Vila do Conde→Caminha 21.我想回家…… Valenca→Tui 22.美食、熱水澡、人間仙境! Mos → Ponte Sampaio 23.一千公里的生日願望

Finisterre→Muxia 24.約好了,聖地牙哥見 Santiago de Compostela   序 Smallove   當你決定出發,最難的就已經過去了   多年前我就已經聽聞過朝聖之路(Camino)的存在,依稀模糊的耳語傳說中,只知道這條路綿延了數百公里,每年卻有無數來自世界各地的旅人前往徒步,真搞不懂這些人為什麼這麼自虐,特地出國去折磨自己呢?於是,這條路就這樣靜靜地躺在心中的一角。   直到看了電影《朝聖之路》(The Way,2010)之後,才漸漸理解走在路上的人們,各自懷著不同的目的、期待、理想,走在屬於自己的朝聖之路上。但是路這麼長也這麼遠,我似乎

沒有信心可以走完全程……   隨著日子往前推進,去探訪朝聖之路的意念也越來越強烈,讓我不禁想起了村上春樹的一段話:   「有一天早上醒來,側耳傾聽時,忽然覺得好像聽見遠方的大鼓聲。從很遙遠的地方,從很遙遠的時間,傳來那大鼓的聲音。非常微弱。而且在聽著那聲音之間,我開始想無論如何都要去做一次長長的旅行。」   我知道,時候到了。於是乎,我決定走這麼一遭。   但「決定要」出發跟「實際」出發,往往是兩碼子事,本來我的計畫是要在出發前先稍微訓練體能,然而在北京的生活太過繁忙——忙著找人頂租房子、忙著把家當打包寄回臺北、忙著在網上販賣二手用品、忙著跟北京的朋友們聚餐、忙著和北京的生活道別,所以

訓練計劃一直沒有實現。直到出發當天晚上九點半,在機場掛了行李,我才真的意識到我要上路了,然後閉眼、睜眼,巴黎聖母院就在我面前了。   為什麼要去走朝聖之路?   很多人問我:「為什麼要去走朝聖之路?」   其實我內心真正的答案是:「為什麼不去?」但是通常這樣回答都無法滿足發問者的好奇心,他們會接著拋出一連串的問題:「走朝聖之路會不會很累?」「會不會花很多錢?」「路上如果找不到東西吃怎麼辦?」「會不會沒有地方睡只能露宿街頭?」……   我知道這些問題是很正常的,出發前也都曾經想過。不過,阻礙你出發的問題可能有千百個,但能讓你下定決心出發的問題只有一個,那就是——你想不想走朝聖之路?  

 會不會很累?那是肯定的,而且可以預期每天都累到爆,解決的辦法就是事前的體能訓練,或是每天少走一些路,別人走三十公里,你可以走二十公里就休息,因為朝聖之路不是比賽,不需要跟著別人的步調走。如果有預算的考量,那就每天盡量找相對比較便宜的公立庇護所入住,以及自己煮食來減少花費;如果擔心找不到東西吃,那就每天背包裡放一點備用糧食;如果怕沒地方睡覺,那就前一天先預約隔天的住宿。   路上可能碰到的問題會有很多,解決的方式也是百百種,只要你是真的想去,自然會想辦法克服各種困難。   但走完朝聖之路之後,是否人生就一帆風順?是否人生就沒有疑問?   我只能說,朝聖之路是一條神奇的路,它能帶給你很多獨

處思考的時間,也能讓你有不同的人生際遇。我在走完法國之路回到台灣後,因緣際會下回到了前公司上班,並且薪水也往上調升了不少,這可能單純只是巧合,但說不定也是朝聖之路的神奇力量呢?不過,請不要冀望你帶著你的困擾來朝聖之路,走完之後它就會自然消失。朝聖之路沒有神奇到這種地步,你的問題還是得自己去面對解決。在Camino上,你得到的只會是更多面對自己的時間和解決問題的勇氣。   真正的Camino,是在終點之後才正式開始的。   出書的緣由   這次之所以會有機會出版這本書,其實是多虧了凱西的幫忙,因為雖然「出書」這個選項在我的人生百事清單上面已經很久了,但我卻一直遲遲懶得動手記錄這一切,我自己

的部落格文章也只寫了少少兩三篇朝聖之路的相關文章。   直到某天凱西突然問我,有沒有意願跟他一起合出一本書?咦,這個提議好像還不錯唷!因為我知道她已經有出版兩本書的經驗,相信可以省去很多摸索的時間,而且有朋友在旁邊督促進度,相信我就不會拖稿了(吧)?!   後來,我們一起找出版社、寫試稿,與一些編輯見過面聊過天,彼此加油打氣,歷經千辛萬苦好不容易找到了蔚藍文化,跟社長、可樂總編聊過之後,覺得應該沒什麼問題了,沒想到才剛談訂出版計畫就碰上Covid-19的疫情!於是各種計畫延宕……。相隔一年之後,才終於計畫重啟,開始稿件的修改和各種討論,最終才會有各位手中這本作品的出現。   也許對各位來

說,出版這本書其實不是什麼多了不起的事情,但這本書對我的意義,比較像是我兩趟朝聖之路真正的終點,同時也是我自己人生百事的一個勾勾。   希望我走在Camino上的這些那些,能讓各位體會一些行走在路上的心境,更希望能帶給未上路的你一點前進的動力,好讓你早一步完成屬於你自己的Camino! 序 凱西   對於徒步的行前準備,沒有好體力就靠意志力   我的澳洲生活因為簽證期限,即將在六月結束,那時我就決定,要在九月秋分的季節走「朝聖之路」(Camino),不會太熱,也能順便過個有意義的生日。但是,中間三個月的空檔我也不想空等浪費,於是跑到北海道食宿交換,這個決定卻讓我的行程過於緊湊,僅在幾

次休假日從家裡走到五公里遠的摩周湖往返,實在稱不上是有準備的體能訓練。   心裡其實很焦慮,明知道自己要做一件具有挑戰性的旅行,卻沒有事先好好的練習,「沒關係的,走不快就慢慢走,走不遠就多花幾天走,我一定可以走完」,不斷地與自己精神喊話。相信能走完朝聖之路不只需要體力,更重要的是意志力,在旅行這件事上我總有股莫名堅強的意志力!   事實證明,頭兩個禮拜「真的」很痛苦、疲憊,每天埋怨自己。但是第三個禮拜開始,便會慢慢地適應每天背著十公斤在大太陽底下走二十幾公里。三個月內,我接連完成了法國之路、葡萄牙之路以及日本朝聖之路「熊野古道」,總計超過一千公里,聽起來很瘋狂,但當時的我真捨不得停下來結束

這趟徒步之旅。   不在身旁卻能神救援的好旅伴   除了體能訓練外,瞭解朝聖之路的由來以及路上情況也是非常重要的行前功課。朝聖之路的由來源自於西元814年在聖地牙哥-德-孔波斯特(Santiago de Compostela)發現耶穌十二門徒之一「聖雅各」的遺骸,從此這個城市就成了歐洲最著名的朝聖地之一。   從哪裡出發並不重要,只要終點是聖地牙哥-德-孔波斯特就是你的朝聖之路。「法國之路」等路線的出現,是由於歐洲理事會將路線優化方便朝聖者規劃食宿,也因為這條路的文化價值被登錄為「巡禮路」世界遺產。全世界只有兩條,另一條是日本的「紀伊山地的靈場和參拜道」(熊野古道)。   在網路發達的

資訊中,我找到了「旅行熊-和我的跟班Smallove」部落格,因為頻繁地詢問雙朝聖之路的問題,聊著聊著便成為知心網友。Smallove早在幾年前完成法國之路,而我在走法國之路的時候,他正好在走葡萄牙之路,雖然我們不是一起徒步的旅伴,但我們朝著同一個目的地前進,每天分享著彼此的進度跟遭遇的困難,Smallove常常在我迷路或者不知道晚餐要吃什麼的時候,透過網路神救援。   Why Camino?   與朝聖者的第一個話題絕對是「Why Camino?」。每個人的理由都不一樣,可能是離婚、失業、退休……,我的理由很簡單,僅僅只是因為失戀,而且是很多年前發生的故事。   當時正值低潮的我閱讀到

《那時候我只剩下勇敢》(Wild),講述一位女性在失去親人、愛情之後,踏上美國西部的太平洋屋脊步道(Pacific Crest Trail,簡稱PCT)的旅程。當她孤獨一人、歷經磨難之後,重新找到人生的希望,我也想逃離所有的紛擾將自己流放到荒野之中。   在搜尋網路資訊的過程中,雖然有出現過「朝聖之路」的關鍵字,但因為字面上看起來像是與宗教有關的自我探索,於是也沒有放在心上,直到電影《我出去一下》(I'm Off Then)才知道「朝聖之路」不只是天主教徒的朝聖之路,這條路也乘載了形形色色帶著不同理由前來的徒步者。   那其他朝聖者來的理由呢?有些老者是已經退休了來走走路,思考人生的下一個

階段要做什麼;有些人是辭了現在不喜歡的工作,對於未來感到茫然;也有些年輕人是趕在自己要被社會責任綁死之前,來一段Gap Year;也有傷心的人因為放不下生離死別,到這裡尋求心靈的平靜。不管你的理由是什麼,只要「我想走看看朝聖之路」這個念頭曾經在你腦海閃過,我都會鼓勵你上路吧!   人生的黃箭頭   朝聖之路上,會看到黃箭頭不斷地出現,為朝聖者指引正確的方向。每次只要看到黃箭頭,就會鬆了一口氣,「沒錯,我走對了」。走完這條路就不再迷惘了嗎?當然不是,畢竟人生並沒有黃箭頭。   因為與不同朝聖者的相遇、長時間的獨處,朝聖者們開始學習用更多面向去思考所遇到的人生課題。一個不諒解父親的女兒遇到想

得到女兒諒解的父親;一個創業致富的商人卻因為接不完的電話而不快樂;在傳統社會下卻能活出自我,過得精采的退休老師……。未來還是會有許多困難等著我們,但是帶著朝聖之路教我們的事,相信能找到更好的解答。 【Smallove之路】 零下9度卡爾德紐埃拉里奧皮科(Cardenuela Riopico) 冬天走朝聖之路好嗎? 一直以來,聽到很多人都非常不推薦冬天走朝聖之路,原因不外乎是因為天氣太冷,可能會碰到下雪阻礙前進,又或者是很多庇護所和餐廳會關門不營業。 身為一個在冬天走過朝聖之路的人,我覺得我有義務要出來澄清一下。 這些說法全都是真的! 冬天走朝聖之路真的很辛苦,因為天氣很冷,所以必須要多帶上

幾件禦寒衣物,因此冬天的行李比夏天來得重。如果碰上下雪,雪下得不大是不會阻礙前進,但是萬一不幸遇上暴雪,路上就會積得厚厚一層雪,這時候若是沒有穿上冰爪是不可能前進的。 另外比較麻煩的是許多餐廳和庇護所在冬天會關門不營業,因此為了避免找不到餐廳吃飯,我的背包裡一定都存有足夠的糧食,讓我如果真的找不到餐廳也可以撐上一兩天。庇護所的部分,則是每天都必須要詳加研究SJPP發的那一張庇護所列表,稍稍規劃一下隔天甚至後天預定的住宿點。 所以,冬天走朝聖之路,真的很麻煩。 雖然很麻煩,但我個人其實非常喜歡冬天走朝聖之路的感覺,甚至後來在臉書社團裡看到有人問什麼季節適合出發呢?我都會私心推薦冬天走朝聖之路最好

。為什麼呢? 1.不會被太陽曬昏頭: 夏天的西班牙,每天中午的氣溫都會非常高,甚至會熱到讓你融化,讓你了無生趣,也因此西班牙人才會有午休(siesta)的習慣,不是因為他們懶惰,而是因為真的太熱啦!乾脆休息睡個午覺。 不過如果冬天走朝聖之路,就完全不會有這個問題了,既使是中午時段,曬下來的還是溫溫軟軟的陽光,非常舒服。 2.路上人很少: 如果你跟我一樣,不喜歡滿街都是朝聖者,喜歡靜靜地走路不受打擾,那麼冬天絕對會是正確的選擇。根據朝聖者辦公室的統計,每年約有90%的人會在四月到十月間完成朝聖之路,由此可見冬天走朝聖之路的人真的是少之又少。 3.不用搶庇護所: 冬天另一個好處就是不需要七早八早出

門,急著趕路去搶庇護所的床位。而且因為冬天天亮的時間比較晚,有時候九點出門,天也才剛亮而已,所以你每天早上會有比較多時間可以讓你吃完早餐再出發。除了遇上特殊節日之外,基本上不大需要事先預約庇護所,客滿的機率非常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