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電機碳刷磨損的問題,透過圖書和論文來找解法和答案更準確安心。 我們找到下列各種有用的問答集和懶人包

另外網站電刷磨損也說明:發電機電刷裝置,是將發電機勵磁電流引入轉子勵磁繞組的重要部件。 ... 型號、不同材質的電刷有其適應的線速度要求,如選用電刷無法滿足要求,將大大加快碳刷的磨損。

崑山科技大學 機械工程研究所 朱孝業所指導 李昌益的 以田口法進行射出機鎖模單元移動滑板之摩擦性能研究 (2020),提出發電機碳刷磨損關鍵因素是什麼,來自於射出成型機、鎖模單元、移動滑板、摩擦係數、田口方法。

而第二篇論文國立臺灣科技大學 電機工程系 蕭鈞毓所指導 張育誠的 直流無刷電動手工具機兩段式精確轉矩控制策略之研製 (2020),提出因為有 精確轉矩控制、直流無刷電動手工具機、兩段式鎖付、轉速及電流閉迴路控制的重點而找出了 發電機碳刷磨損的解答。

最後網站舊的車子有可能改成無啟動馬達嗎?則補充:最麻煩的是碳刷,因為是直流發電機,曲軸轉速=發電機轉速,也就是說跟一般啟動馬達相比,碳刷壽命其實不長,轉子上的換向片也會磨損。以前新南興這樣的電機行還會有 ...

接下來讓我們看這些論文和書籍都說些什麼吧:

除了發電機碳刷磨損,大家也想知道這些:

以田口法進行射出機鎖模單元移動滑板之摩擦性能研究

為了解決發電機碳刷磨損的問題,作者李昌益 這樣論述:

每部機器因為零件接觸面間的相對運動產生摩擦,造成機器運轉的耗能並會對各機件產生不同的摩擦與磨損,甚至會使機台損壞影響整體的生產效率。因此本研究以實驗方式模擬射出成型機之鎖模單元移動滑板動模板之滑板往復運動,並擷取摩擦力計算摩擦係數,因為越高的摩擦係數會產生越大的驅動功率與能耗,並可能導致機件之間加速的磨耗,降低機械的使用壽命。因此本論文是希望找出最佳的參數搭配組合來降低摩擦係數,減少因為摩擦所帶來的損失。本實驗為了有效減少實驗的時間,並獲得有用的實驗數據,因此使用了田口法來尋找降低摩擦力和摩擦係數的組合。實驗主要參數有機台的作動行程、荷重、往復頻率與潤滑脂種類等4種。本論文以望小最佳化摩擦力

和摩擦係數,並且找出最佳實驗組合,進行最小摩擦係數之驗證。我們經由最佳化公式得出了最佳化實驗的參數,分別是6 mm的行程、490.5 N的荷重、300 cpm機台往復頻率及使用BETTA+奈米鑽石添加劑(UDD)的潤滑脂;最佳化測試的總摩擦係數為0.043,是L9測試中最小的摩擦係數。實驗結果顯示在普通的油脂中使用像是UDD的極壓添加劑,對減少高負載的摩擦具有比使用價格貴很多的潤滑油脂最佳的效果,但因為黏附磨耗會耗損極壓添加劑,使得非常高壓的測試的實驗後期之潤滑效果會產生劣化,故添加極壓添加劑的油品需要經常的補充新的潤滑劑。另外,從本研究中所進行的十次實驗所繪製而成的史崔拜克曲線圖中可看出,滑

板的潤滑性能完全符合潤滑機制,最佳化確認實驗正好落在彈液動潤滑的最低摩擦係數區間;亦即當荷西數H = 1.08×10-7 m/(s·Pa)時,摩擦係數大約是在Stribeck曲線中的對低點。因此,未來合作廠商在使用黃銅做為滑板材質時,若欲得到最佳的摩擦係數,應將與荷西數相關之操作參數,亦即油品使用時的黏度、滑板滑動速度與滑板面壓代入求得之荷西數盡量趨近1.08×10-7 m/(s·Pa),可使其摩擦係數會落在最低的摩擦係數附近。

直流無刷電動手工具機兩段式精確轉矩控制策略之研製

為了解決發電機碳刷磨損的問題,作者張育誠 這樣論述:

本文提出依照電流變化進行電動手工具機操作模式調整之方法,藉由監控與分析,歸納整合出電流大小與輸出轉矩之間的關係,設計一套電動手工具機的輸出轉矩判斷與電動機轉速之控制系統,經由回授電流之變化即時判斷輸出轉矩大小,以確保螺絲鎖付之準確性。目前業界有精確轉矩控制的需求時,通常使用扭力環或離合器等機械結構調整輸出轉矩,容易產生輸出轉矩精細度不足與機械磨損而造成精確度下降等缺點。因此本文提出之方法可改善上述缺點並減少機械結構體積以及提高輸出轉矩的準確度和精細度。傳統電動手工具機操作於單一高轉速的情況,雖過程快速,但會有扭力值不固定、材料產生形變等問題;故本研究以第二段鎖付為研究重點,在螺絲鎖付至平台時

,進行慢擰之動作,以確保螺栓鎖付固定且緊密,符合精確扭力控制之需求。本文設計一個兩段式直流無刷電動機之驅控系統,硬體架構以數位訊號處理器(TMS320F28335)與電動機驅控整合板為主要架構核心,搭配電流感測元件(ACS712)、燈號等周邊硬體;電動機控制策略為兩段式轉速電流閉迴路,且以電流做為輸出轉矩的判斷依據。實驗結果驗證,本文所提出之根據電流大小對應輸出轉矩與兩段式轉速電流閉迴路的控制策略是可靠的。實驗證明當到達設定扭力時需進行兩段轉速調整之電流計算值與實際電流之最大百分比誤差為 1.79%,符合業界對於轉矩精確度要求的誤差範圍±3%;轉速回授值與實測相符,最大誤差百分比僅為 1.3%

之常規誤差範圍內。由此證實,本文所提出之控制系統應用於具有精確轉矩需求之場合,有高度的實用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