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燒喇叭線的問題,透過圖書和論文來找解法和答案更準確安心。 我們找到下列各種有用的問答集和懶人包

發燒喇叭線的問題,我們搜遍了碩博士論文和台灣出版的書籍,推薦詹姆斯.奈斯特寫的 3.3秒的呼吸奧祕:失傳吐納技法與最新科學研究的絕妙旅程 和傑克(陳宏遠)的 聲音的力量:喚醒聽覺,讓聽覺進化,與好聲音共振都 可以從中找到所需的評價。

這兩本書分別來自大塊文化 和地平線文化所出版 。

輔仁大學 音樂學系 李康榮所指導 曾晨鷹的 原創音樂-迷你專輯《心.純》之分析與詮釋 (2021),提出發燒喇叭線關鍵因素是什麼,來自於錄音、混音、虛擬音色、環境音素材、數位音樂工程技術。

而第二篇論文逢甲大學 電聲碩士學位學程 劉育成所指導 王琮衍的 書架型揚聲器系統之空間聲場輻射特性之研究 (2020),提出因為有 COMSOL Multiphysics、SoundCheck、KLIPPEL、書架式揚聲器系統、聲壓級、阻抗曲線的重點而找出了 發燒喇叭線的解答。

接下來讓我們看這些論文和書籍都說些什麼吧:

除了發燒喇叭線,大家也想知道這些:

3.3秒的呼吸奧祕:失傳吐納技法與最新科學研究的絕妙旅程

為了解決發燒喇叭線的問題,作者詹姆斯.奈斯特 這樣論述:

為什麼史前時代的人類祖先不會打呼? 生命就在一呼一吸之間,但我們的呼吸能力一直在退化。 深入古老與現代的呼吸法,體驗奇妙的科學實驗,重啟脫胎換骨的呼吸本能。   無論你吃得多好、多常運動、多年輕、多聰明、身材多苗條,   只要呼吸方法錯誤,一切都是白費。   我們吸氣、吐氣,每天重複兩萬五千次,沒有什麼比呼吸對我們的身心健康更加重要。然而,人類這個物種漸漸失去了正確呼吸的能力,也因此付出慘重的代價。   新聞記者詹姆斯‧奈斯特走訪世界各地,探索究竟是哪裡出了錯,又該如何補救。沒想到答案不在胸腔醫學實驗室裡,而是在古代墳場的遺址、蘇聯的神祕研究機構、紐澤西的合唱團教室,以及霧霾瀰漫的聖

保羅街道上。奈斯特找到了埋頭研究瑜伽調息法、淨化呼吸法和拙火呼吸法等古老呼吸法背後科學原理的男男女女,還跟著迷於呼吸機制的狂人一起合作,用科學方法檢驗有關呼吸的各種古老信念。   現代研究證明,只要稍微改變我們呼吸的方式,就能大幅提高運動表現,活化內臟,預防打呼、氣喘和自體免疫疾病,甚至矯正脊椎側彎。這樣的結果照理說並不可能,卻都有實例為證。   書中旁徵博引了數千年歷史的醫學文獻,以及胸腔醫學、心理學、生物化學及生理學的最新研究,徹底翻轉我們對人體最基本功能的一般認知。讀過之後,你將從此改變自己的呼吸方式。   呼吸是修護,是調和,是鍛鍊。呼吸的核心,就是交換互惠。   ◆人類是唯一

咬合不正的哺乳動物?   ◆從工業時代開始,人類的呼吸方式嚴重惡化?   ◆長期鼻塞、用嘴巴呼吸,讓呼吸道空間變小,就更容易用嘴呼吸?   ◆太常吃軟質食物,咀嚼肌群缺乏訓練,也會影響呼吸?   ◆罹患「空鼻症」,鼻子太過通暢,反而讓人痛不欲生?   ◆過度呼吸,身體系統可能過於勞累,變得衰弱不振?   【只要你會呼吸,就需要讀這本書。】   ◢當你呼吸1千次時,你會瞭解現代人類為什麼是長期以來唯一齒列不正的一種動物,以及這跟呼吸之間的關係。   ◢當你呼吸3千次時,你會學到修復式呼吸的基本原理。   ◢當你呼吸6千次時,你會走進「有意識地認真呼吸」的天地。   ◢當你呼吸8千次時,你會更深

入身體,善用其他生理機能,尤其是神經系統。   ◢當你呼吸1萬次並闔上這本書時,你會明白,進入肺臟的空氣影響著生命的每一刻。 本書特色   ●人類呼吸一口氣所花的時間是3.3秒。本書從科學、文化、精神等層面介紹人類呼吸的歷史,詳細解說現代人為什麼往往呼吸方式錯誤。   ●藉由不同的呼吸方式,可以排出身體毒素,讓心平靜下來,保持清醒或沉入睡眠,影響情緒等。本書已賣出20國版權,榮登紐時暢銷榜,入選華盛頓郵報2020年必讀書單、全國公共廣播電台2020年最佳書籍。 名人推薦   吳家碩 好夢心理治療所執行長、臨床心理師   吳義芳 舞蹈家、臺師大表演藝術研究所教授   沈邑穎 《經絡解密

》作者   周適偉 台灣復健醫學會副理事長、國家代表隊隊醫   施崇鴻 北醫大醫學院名譽教授   陳彥博 極地超級馬拉松運動員   曾鴻鉦 台中世鴻耳鼻喉科診所院長、菩提格呼吸訓練講師   裘凱宇 啟點文化創辦人、一天聽一點主持人   潘信宏 Yoga Piece創辦人、瑜伽推廣者   蘇冠賓 安南醫院副院長暨憂鬱症中心主持人   (按姓氏筆畫排列) 各界佳評   這本書太讚了。大多數人都不清楚怎麼做呼吸練習,也不知道那些練習有何好處。這幾個星期我都在使用我從這本書學到的呼吸法,我必須說這些方法真的很有用……這本書深得我心。──Joe Rogan在Instagram上的發言   這部迷人

的作品從科學、文化、精神和演化的層面記錄了人類呼吸的歷史,還有長久以來我們一直用錯誤的方式呼吸。這幾天,我根據書中學來的技巧稍微改變一下呼吸的方式,就覺得心情變平靜、身體更輕鬆……我們的呼吸是天賜的禮物,美麗、神祕又具有療效,這本書也是。──伊莉莎白‧吉兒伯特,《享受吧!一個人的旅行》作者   在這本有趣、來得正是時候的新作中,作者闡釋了正確呼吸的科學,以及我們如何才能改變肺活量、改變生活……這本書筆調活潑,旁徵博引,讀來酣暢淋漓,樂趣無窮,把個人、歷史、科學的面向都含納其中。──《波士頓環球報》(The Boston Globe)   難得出現一本會讓讀者目不轉睛、挑燈夜戰的科普書,但這

本書就是那麼有趣。它會把你嚇壞、令你反感,也會讓你大受啟發。誰知道「呼吸」會那麼的刺激有趣!──《心靈和健康》雜誌(Spirituality & Health)   這本書提供了一個現代科技的新觀點,也指出我們如何不自覺地放棄了一直在我們左右的答案。作者把遠古知識和新時代科學結合為一本優美的著作,巧妙尋回現代社會丟失的寶藏。──《科學探查者》(Scientific Inquirer)   一本會改變你對自己身體和心智的看法的轉變之書。──《紐約時報》暢銷作家喬許‧佛爾(Joshua Foer),《記憶人人Hold得住》作者   這本書是瞭解人體機制的一場精彩旅程。無論你是誰,都會

想讀它一讀。──《紐約時報》暢銷作家波‧布朗森(Po Bronson),《這輩子,你該做什麼?》及《教養大震撼》作者   一場探討人類退化的壯闊旅程,除了大開眼界之外,也會瞭解為什麼那麼多現代人又病又累。一本不可錯過的好書,揭開醫療體系未知的世界。──愛因斯坦醫學院的史蒂芬‧帕克(Steven Y. Park)醫師,《睡眠》作者   我不常這麼說,但每次說都是肺腑之言:這本書改變了我的人生。它是科學探索,也是歷史洞察,同時也是一趟英雄探險旅程,充滿開創性的見解,讀起來妙趣橫生。我從來不知道呼吸這麼自然而然的事在演化上經過這樣的轉折。讀完之後,我明白自己為什麼睡得不好,而且經常呼吸不整了。做

了一些簡單的改變之後,我調整了呼吸方式也調整了自己。這是一本讓人脫胎換骨的書!──舊金山第一位女消防員(Caroline Paul),《勇氣女孩》作者   只要你呼吸,就需要這本書。每當我們低估一件事,甚至是像呼吸如此基本的一件事,總會有不好的結果,作者明確指出結果會有多嚴重。此外,他也指出了一條改善、深化和強化呼吸的明確路徑。──海洋生物學家華萊士‧尼可拉斯(Wallace J. Nicholas)   本書呈現了呼吸是多麼不平凡的一件事,還有為什麼很多人體功能都取決於呼吸。一段奇妙、驚人且趣味十足的探險,帶領讀者深入最常被忽略和低估的人體功能。──美國作家邦妮‧徐(Bonnie Tsu

i)   一本難能可貴、振奮人心的呼吸系統使用手冊。──《柯克斯書評》(Kirkus Reviews)   每個人都會呼吸,但用正確的方式呼吸是一種技術,也是一門學問……充滿有趣的資訊和有說服力的論點。強烈推薦這本令人目瞪口呆(或者應該是閉上嘴巴、打開鼻孔)的著作。──《圖書館雜誌》(Library Journal)  

發燒喇叭線進入發燒排行的影片

▌建議開啟 4K 畫質 達到高品質觀影享受

🔻 詳細閱讀優惠說明書🔻

◤ 超詳細安裝步驟 ◢
https://bit.ly/3CGHhRI
https://bit.ly/3iFAa40


◤ 建好直接放置 PLAY 🥰 ◢
9 折折扣碼:『3CDOGROON』
※ 即日起 - 2021 / 11 / 30,大小寫需一致。


◤ 10GbE 多媒體專用 NAS|TVS-872XT ◢

👉 Intel® Core™ i5 8400T 六核心 1.7 GHz
https://bit.ly/3sem8tb
https://bit.ly/3iHrLwP

👉 Intel® Core™ i3-8100T 四核心 3.1GHz
https://bit.ly/2UjatNm
https://bit.ly/3iHrLwP


◤ 經濟桌上型 QuTS hero NAS|TS-h686、TS-h886 ◢

👉 TS-h886-D1622-16G 8-Bay 2.5GbE NAS
https://bit.ly/3yWzH3f
https://bit.ly/3yJnQ8q

👉 TS-h686-D1602-8G 6-Bay 2.5GbE NAS
https://bit.ly/3m7eOOS
https://bit.ly/3xGpuGE


===============================================================

#科技狗 #roon #音樂串流 #數位串流 #串流音樂 #NAS

roon 一套軟體 NT$20,000 要價不斐,不過還是有非常多人不斷想入坑,簡單來說 roon 就是一個音樂系統服務,可以整合發燒友不同的音樂檔案以及 Hi-Fi 串流,打造屬於自己的多房間音響系統。

這次的影片我們將介紹 roon 的組建方法,並實際將 Roon Core 運作核心裝在 QNAP TVS-672X NAS 中,也同時將它當作 Roon Bridge 播放終端,示範給大家看如何用手機遙控整個系統。
https://bit.ly/3CGHhRI

===============================================================

::: 章節列表 :::
➥ 最強音樂管理
00:00 兩萬燒起來
00:29 Roon
01:03 組成要件

➥ 升頻遙控
01:56 系統介面

➥ 安裝步驟
03:18 前置作業
03:46 系統需求

➥ 最後總結
05:10 最後總結


::: QNAP TVS-672X 規格 :::
尺寸重量:188.2 × 264.3 × 279.6mm / 6.553kg
作業系統:QuTS hero Edition / QTS
CPU:Intel® Core™ i3-8100T 3.1GHz
RAM:1 x 8GB SO-DIMM DDR4 最大支援 2 x 32GB
快閃記憶體:5GB
內部硬碟數:6 x 3.5" / 2.5" SATA 3
M.2 擴充槽:2 x M.2 2280 PCIe Gen3 x2

PCIe 擴充槽:
 1 x PCIe Gen 3 x16 ( CPU )
 1 x PCIe Gen 3 x4 ( PCH )

USB 介面:
 1 x USB-A 3.2 Gen 1
 2 x USB-A 3.2 Gen 2
 2 x USB-C 3.2 Gen 2

紅外線接收器:有

乙太網路:
2 x 2.5GbE RJ45
1 x 10GbE RJ45

HDMI 輸出:1 x HDMI 2.0 ( 最高 3,840 x 2,160@60Hz )
建議售價:NT$48,900
保固:2年 ( 可付費延長至 5 年 )



不要錯過 👉🏻 http://bit.ly/2lAHWB4


--------------------------------------
#科技狗 #QNAP #NAS #QNAPNAS #roon #音樂串流 #數位串流 #串流音樂
#Tidal #Qobuz #RoonReady #HiFi #AppleiTunes #AppleMusic #Spotify
#KKBOX #串流 #開箱 #評測 #體驗 #PTT #DAC #擴大機 #系統 #教學
#喇叭 #音響 #CD #無損 #無損串流

📖 Facebook:https://www.facebook.com/3cdog/
📖 Instagram:https://www.instagram.com/3c_dog/
📖 LINE 社群:https://bit.ly/3rzUq8g
📖 官方網站:https://3cdogs.com/
📖 回血賣場:https://shopee.tw/3cdog

▋ 有任何問題都來這邊找我們:[email protected]

原創音樂-迷你專輯《心.純》之分析與詮釋

為了解決發燒喇叭線的問題,作者曾晨鷹 這樣論述:

隨著數位音樂工程技術的發展,在音樂工業上,運用數位化技術進行前置作業的素材篩選、編曲音色選用、數位錄音、數位創作及後期的混音及母帶後期製作,相較以往類比時期的製作流程更省時及更有效率;對於創作技術層面上來說,也是激發各種音樂類型作品創作的重要環節。本篇論文研究目的將著重於筆者原創迷你專輯(EP, Extended Play, Mini Album)作品《心.純》中的理念詮釋,以及運用數位音樂工程技術製作中四個主要製作層面,包括:編曲、錄音、混音、母帶後製。在作品中除了以應表達的事物與情感為依歸外,亦搭配自然環境音的素材;編曲上則使用了各類型的虛擬音色,除先瞭解各個樂器特有的屬性、頻率與其聲響

效果後,再使用混/錄音軟體進行聲音的空間聲響、樂器特性及特殊音效參數調校,最後進行母帶後製階段,將作品聲響的和諧度上再次精緻化,同時亦嘗試在作品的創作風格上有所創新。

聲音的力量:喚醒聽覺,讓聽覺進化,與好聲音共振

為了解決發燒喇叭線的問題,作者傑克(陳宏遠) 這樣論述:

  「超波導引」共振技術研發人、音質優化專家、   「聲活美學」創辦人暨技術長──傑克   累積三十年體驗與研究,告訴你:   從聽覺進化,到身心平衡,答案就在聲音與共振裡。   人體,就是一個樂器,   共振無所不在。   但,我們逐漸失去聽覺原有的分辨能力。   -------------------------------------   聲音,是一種行進波,也是一種頻率,   它振動你的耳膜,也影響你的情緒。   聲音,是一種隱形荷爾蒙,也是一種能量,   它影響你的體內共振,啟動自我療癒力。   -------------------------------------

  【你,真的了解聲音嗎?】   耳朵是非常敏感的感官。我們可以閉上眼睛,卻無法封閉雙耳,   在視覺與味覺帶來過度刺激的生活裡,   我們的聽覺敏銳度逐漸退化,失去分辨好聲音的本能,   不但生活品質受到影響,甚至身心健康都受到傷害。   【21世紀是聽覺進化的時代】   愛因斯坦曾說:「萬物皆振動。」   在許多古文明裡,都有透過聲音來安定身心的傳統,   兩千多年前,中醫典籍裡也已經提到,   如何透過五音、五味,搭配經絡來辨證與治療。   如今,聲音治療、音樂治療在臨床應用逐漸受到重視。   【好的聲音帶來好的共振】   物理學家加來道雄也說:「宇宙就是振動之弦所奏出的交響樂⋯⋯

  「我們全都是由振動的弦和細胞膜彈奏出來的宇宙音樂。」   好的聲音不只帶來聽覺的滿足和愉悅,   更重要的是,它能帶來好的共振,有助於身心平衡。   「聲景研究之父」莫瑞.雪佛(Murray Schafer)曾說:   「聲音充滿各種可能。」   在壓力及環境讓人身心失衡的21世紀,   你不該只是被動接收聲音,   更要主動為自己和別人創造好的音聲環境,   沉浸在好的共振裡。   [音質優化專家、製琴師〕+〔三十年音質優化經驗〕   ×〔聲音影響身心的知識〕+〔改善音聲環境的實用技巧〕   =〔喚醒沉睡的聽覺〕+〔提升分辨音質優劣的能力〕+〔重新為身心調頻〕   傑克另外也錄

製了影音課程,透過影像與聲音示範,   分享所有相關知識與經驗:ontheroad.today/course/39   ★這本書適合誰:   【追求新知型讀者】   ---想了解怎麼創造好聲音、遠離壞聲音的人   ---想知道怎麼優化音響品質的音樂愛好者   ---想知道為什麼許多物理學家都在探索共振的人   【自我提升型讀者】   ---想開發自己聲音特質的人   ---想提升演唱技巧的人   ---希望透過聲音與共振找到身心平衡的人   【聲音相關工作者】   ---希望提升音響或樂器音質的音樂工作者   ---聲音治療、音樂治療工作者   ---錄音、收音工作者 共振推薦   

王榆鈞(音樂家)   吳均龐(《銀光盔甲》作者、音樂家李泰祥弟子)   吳清忠(《人體使用手冊》作者)   李嗣涔(台大名譽教授)   杜篤之(電影錄音師×聲音盒子有限公司負責人)   黃大旺(聲音藝術創作者)   作者簡介 傑克(陳宏遠)   聲活美學 Master Acoustics 創辦人暨技術長   「超波導引能量科技」(Superwave Conduction)共振系統優化專家   「超波導引共振器」與「超波導引共振純化塗層」研發人   威音王聲技公司「高場域」(High Field)音質優化技術顧問   三希典藏法器共振音質優化顧問   自天然「經絡氣血共振儀」共振優化塗層

合作   傑克原本只是利用工作之餘DIY改造音響的發燒友。為了滿足雙耳的超高標準,加上對完美音質的狂熱,他開始拜師學習製作古琴、小提琴,透過親手製作過程,瘋狂實驗各種木材、線材、造型、圖案、塗料、溼度、溫度⋯⋯等對樂器、耳機、音響的影響,尋找提升音質的各種可能。   近十年來,他將二十多年的實驗心得化繁為簡,整理出「超波導引」概念,以天然的材質,開發出可立即優化音質的「超波導引共振器」,以及「超波導引共振純化塗層」,能因應各種不同材質,改善音質。   一次獨特的音響試聽經驗,讓他開始思考人體、空間、聲音、共振的關連。在那之後,他走進聲音療癒的世界,進一步探索聲音的各種可能,也開始與中醫、

聲音治療工作者合作,在各種領域裡實驗超波導引概念的適用性。   為了分享多年的探索經驗和心得,傑克以一年多的時間寫下這本書,同時也錄製了影音課程,透過影像與聲音,與文字相輔相成,希望讓更多人進一步了解聲音的力量,喚醒聽覺,讓聽覺進化,與好聲音共振。   影音課程:ontheroad.today/course/39 00    【前言】我相信,好的聲音充滿各種可能   【Part I_聲音與好的聲音】 01    你真的了解聲音嗎? 聲音的三個面向:音量、音高與音質 好聲音有標準嗎? 好聲音是天生的?還是後天訓練的? 歌神、天后是歌聲好?還是歌唱技巧好?   02    你聽得出好聲音嗎

:運用六大指標,快速評斷音質 高音:為什麼高音能像水晶一樣通透、穿越靈魂? 中音:為什麼中音既醇厚,又有感染力? 低音:為什麼好的低音能振動你的褲腳? 平衡:無法掌握平衡,假音令人抓狂,樂團像在打架 共鳴:不是音量大就叫共鳴好 特色:缺少辨識度,唱得再好也無法讓人記住   【Part II_好的共振,是好聲音的源頭】 03    共振聽得見,也看得見? 從聲音共振可以「聽出」人的頭形? 為什麼提琴面板上要有兩個 f 形狀的洞? 為什麼古琴有很多形狀,小提琴只有一種? 音箱喇叭的形狀也會影響共振? 為什麼形狀、圖案是造成映射、改變共振的媒介 為什麼聲波能讓鼓面上的沙形成某些圖案?   04   

創造好共振的關鍵:樂器、音響、耳機都適用的五大元素 好共振,是好聲音的源頭 五大元素之一:選材 五大元素之二:材質處理 五大元素之三:槽腹結構 五大元素之四:漆的配方與乾燥程度 五大元素之五:配件   05    改善共振,就能提升聆聽的品質 反覆校正六大指標和五大元素,就能改善樂器的表現 學會補強音響或喇叭的共振,就能優化聆聽感受 幫黑膠或CD「整容」,不但不是破壞,反而能創造好的聲音   【Part III_人體就像樂器,好的共振啟動自癒力】 06    調整空間,與好的共振產生連結 空間就是一種槽腹結構 為什麼在浴室唱歌特別好聽? 音響的擺放位置,會影響家庭劇院的品質 如何在音樂廳裡挑

選「黃金聆聽座位」?   07    避開生活裡的壞聲音,沉浸在好的共振裡 聲音汙染:不好的聲音如何傷人? 白噪音不是噪音?ASMR讓人平靜還是帶來刺激? 樂器音質受共振影響,人體也是   08    與好聲音一起共振 人體就是一個振動體 人體與聲音共振的兩種模式 好的共振與人體的關係 聲能生命科學:啟動自癒,從聲音共振開始   【尾聲】讓聽覺進化,為自己的身心重新調頻 【致謝】 【延伸閱讀】 前言 我相信,好的聲音充滿各種可能   大家好,我是傑克。朋友都說我是聲音的瘋子,一輩子不計任何代價探索聲音。我研究聲音三十年了,現在回頭來看,這一場漫長而有趣的探索之旅,似乎是從一支口琴而展開的

。   〖從一支口琴開啟的驚奇旅程〗   我小時候沒有學過樂器,直到高中參加了口琴社,才開始和音樂結下不解之緣。那時我負責社團的錄音,錄音過程裡發現,奇怪,同樣是這個團隊,在教室裡錄的音,和在音樂廳裡錄的音,竟然完全不一樣,這讓我感到十分好奇,為什麼空間會讓錄音品質這麼不同?後來,我又發現,即使在同一個空間裡,觀眾很多或觀眾很少,竟然也會對錄音造成影響。就這樣,我的聽覺開啟了另一個維度。   因為當時社團演奏的曲目以古典樂曲為主,我也因而進入古典音樂世界,對錄音品質的要求也愈來愈高。為了滿足雙耳的超高標準,加上對完美音質的狂熱追求,我成為利用工作之餘DIY改造音響的發燒友。   也因為

在演奏廳聆聽現場演奏和透過音響聽錄音的感覺非常不同,燃起我想進一步研究聲音的渴望。我一邊思考錄音與聲音「再現」的關係,同時也開始拜師學習製作古琴、小提琴,透過親手製作過程,瘋狂實驗各種木材、線材、造型、圖案、塗料、溼度、溫度⋯⋯等對樂器、音響、耳機的影響,尋找提升音質的各種可能。   〖從音響發現人體與共振的相互影響〗   多年前的某一天,我在音響店試聽一組高級音響時,一位客人走進店裡參觀。沒想到,這位客人一進門,立刻大幅降低了當時正在播放的音樂品質,原本讓老闆和我陶醉不已的聲音的光澤、音場,彷彿瞬間消失。音響店的老闆和我是老朋友了,我們兩人相視一笑,但沒多說什麼。等那位客人離開後,音樂又

回到原來的美好,我和老闆再次相視而笑,因為老闆和我一樣,發現了聲音的變化。   這個經驗讓我們非常驚訝,也讓我印象深刻。從那時開始,我就開始思考人體、空間、聲音、共振的關連,進一步探索聲音的各種可能。   在那之後,我花了將近十年的時間,將過去二十多年的實驗心得化繁為簡,整理出「超波導引」(Superwave Conduction)的概念,以天然的材質,開發出可立即優化音質的「超波導引共振器」,以及「超波導引音質優化塗層」,用來因應各種不同材質,改善音質。   〖從好聲音、好共振,到身心平衡〗   二〇一七年,我成立了「聲活美學」(Master Acoustics),正式發表「超波導引

共振器」與「超波導引音質優化塗層」,並持續申請多款發明專利,也開始接受各種邀約、委託,為音樂家優化樂器,為發燒友優化音響,為展演空間優化音效。   二〇一八年,我參加身心治療師伊凡娜·德·布希恩(Yvonne de Bruijn)的「聲音療癒工作坊」。在課後交流時,我送了一個「超波導引共振器」給Yvonne。Yvonne試用後認為,它能與人聲療癒發揮加乘效果。這次經驗讓我想更進一步了解共振與人體的關係,於是開始與中醫界、聲音治療工作者合作,在各個領域裡探索超波導引概念的適用性。   二〇一九年,我在北京青雲國際文化藝術中心,創建「音聲療癒健康中心」。   二〇二〇年五月,我在台北威音王聲

波科技總部啟動「音聲療癒的二十一堂課」講座。十月,受邀在中華整合醫學健康促進會年度大會分享「音聲療癒與意識整合」。   二〇二〇年,十一月,《聲音的力量》出版。   聲景研究之父莫瑞.雪佛(Murray Schafer)說:「聲音充滿各種可能。」   我三十年來對聲音的探索,正是最好的寫照。我也期許自己能將上天賦予的敏銳聽覺、多年的努力心得,與更多追求好聲音、好共振的愛好者分享,希望能協助更多人提升聆聽或演奏品質、主動創造好聲音及好的共振,進而達到身心平衡。 〖高音:為什麼高音能像水晶一樣通透、穿越靈魂?〗 在所有的聲音當中,高音最具穿透力,也是最容易吸引注意力的。例如在馬路上,救護

車有優先行駛權,車上的警報器一定是高音,才能引起所有用路人的注意。還有,不管是女高音或男高音,相對來講都比較容易讓人留下深刻印象,例如,很多人都認識多明哥、帕華洛帝這幾位世界級男高音,卻很少人說得出男低音的名字,或許原因也就是高音比較容易吸引注目,而低音對我們的耳朵來說比較難辨識,因此也比較容易受到忽略。 想辨識人聲或樂器聲音的好壞,高音的表現往往也是非常關鍵的因素,因為音質好的高音,會帶來下面幾種感受: 1. 它擁有水晶般的通透感,讓人著迷。 2. 它能引發、帶動聆聽者的情緒。 3. 它能穿越五感。例如,有時聽到某個聲音,明明是耳朵聽見的,卻不自覺流下了眼淚,這就是好的高音所發揮的影響力。 

4. 好的高音甚至可以貫穿你靈魂的深處,帶來療癒的力量,這也是高音之所以引人入迷的原因。 如果你聽過帕華洛帝或惠妮.休斯頓的歌聲,就會發現,他們的高音品質都會帶來前面提到的幾種感受,因此才能打動這麼多人,讓粉絲因為他們的歌聲而迷醉。 為什麼他們的歌聲具有這樣的魔力呢?還記得前面談到,高音的共鳴範圍在上半部嗎?他們的聲音之所以這麼觸動人心,就是因為高音上揚的能力比別人強。從這裡我們又可以進一步分析,好的高音都具有以下幾個特質: 1. 一定有好的揚升能力。 2. 除了揚升能力外,也有好的投射能力。 3. 帶動中音和低音:聲音先能夠上揚,才有機會能投得遠,也才能同時帶動中音和低音的解析能力,這樣的聲

音才是好的聲音。 接下來,我們就來分別談談高音的這幾個特質。 第一個特質,也是最重要特質,就是揚升的能力。高音要能夠上揚,才能帶來美好的聆聽感受。有一句成語叫「餘音繞梁」,就是形容好的聲音,尤其是好的高音,聽起來彷彿能上揚到屋梁處縈繞不去,因而也會一直迴繞在聽者的腦海裡,令人久久難忘。不過,如果高音無法揚升,聽起來就會卡卡的,很不舒服。因此,先聽聽高音有沒有上揚的能力,就能很快判斷聲音的好壞。這也是為什麼我檢測樂器時,會先聆聽高音的部分是不是有上揚延伸的感覺?是不是有尾韻?如果上不去,尾韻又不長,肯定扣分。

書架型揚聲器系統之空間聲場輻射特性之研究

為了解決發燒喇叭線的問題,作者王琮衍 這樣論述:

科技飛速地進步,人們對於生活品質的要求日益提升,攸關聆聽享受的音響系統也不例外。音響系統發展近百年,相關產品種類如雨後春筍般地問世,如電動式、靜電式與壓電式揚聲器系統…等,音箱種類也從傳統封閉式發展至倒相管式乃至傳輸式音箱等,皆各自具有其適合應用的場景與目的。然而,過去音響產品的開發多仰賴經驗與試誤法,不具有科學化數據。因此,本論文乃選用3吋的書架型揚聲器系統為載具,導入理論模型搭配商用有限元素分析軟體COMSOL Multiphysics進行聲場分析,過程中搭配國際級標準量測軟硬體進行量測比較,藉以建立正確的模擬程序與合適的聲場表現。結果顯示,本論文所建構之有限元素模擬程序對於單體與系統乃

至於空間聲場之輻射聲壓表現的預測結果符合傳統物理性與變化,趨勢與數值上並具有一定的準確性,尤其是中低頻段;此研究成果也證明有限元素法應用在音響產品開發的適用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