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代文學理論的問題,透過圖書和論文來找解法和答案更準確安心。 我們找到下列各種有用的問答集和懶人包

現代文學理論的問題,我們搜遍了碩博士論文和台灣出版的書籍,推薦古遠清寫的 臺灣百年文學期刊史(精裝) 和古遠清的 臺灣百年文學期刊史(平裝)都 可以從中找到所需的評價。

這兩本書分別來自萬卷樓 和萬卷樓所出版 。

國立東華大學 中國語文學系 須文蔚所指導 黃翔的 臺灣報導文學理論批評史研究 (2021),提出現代文學理論關鍵因素是什麼,來自於台灣報導文學理論批評史、源流論、文類論、作者論、作品論、創作方法與方法論、影響論。

而第二篇論文元智大學 中國語文學系 鍾怡雯所指導 李金發的 論楊牧的文學自傳 (2021),提出因為有 楊牧、文學自傳、奇萊書、文學人格、文學人格歷程的重點而找出了 現代文學理論的解答。

接下來讓我們看這些論文和書籍都說些什麼吧:

除了現代文學理論,大家也想知道這些:

臺灣百年文學期刊史(精裝)

為了解決現代文學理論的問題,作者古遠清 這樣論述:

  臺灣雜誌,種類多元,傳播廣泛,可謂是百花齊放。本書主要聚焦以書寫與印刷作為媒介的文學雜誌,藉由了解其歷史的脈絡,進一步挖掘臺灣文學雜誌的發展軌跡,從而探討期刊雜誌的未來發展。新世紀,新時代,文學刊物仍會在荊棘叢中,開出美麗的鮮花。  

現代文學理論進入發燒排行的影片

David Epstein 撰寫「跨能致勝:顛覆一萬小時打造天才的迷思,最適用於 AI 世代的成功法」,提出學得專業非成功的唯一通道,靈活思考如何解決問題比專業化更可貴。類推思考是抽象化思考的其中一種,16 世紀的德國天文學家刻卜勒,就是利用類推思考星體運行的問題。直到現代,類推思考仍大派用場,例如在 2007 年,就有助回收阿拉斯加港灣裡的殘餘漏油,而意念竟然是由一杯思樂冰開始。

收聽更多:
【*CUPodcast】#66 百足咁多爪:專才當道的世代,通才如何取勝?
https://youtu.be/augDfKh4B2c
【*CUPodcast】#65 自由性格理論:性格可以隨心變換?
https://youtu.be/2pvjIyXR6DE
【*CUPodcast】#64 喜歡獨處、易受感動、選擇困難,你有「高敏感」特質嗎?
https://youtu.be/wz1SAfpLQfs

*CUP Media Podcast 可於 Spotify、SoundCloud 及 iTunes Podcast 等平台收聽
Spotify: https://open.spotify.com/show/00zq9LpH4Lw4WCvhR22ZLe?si=JuCfsNstTa6ka-7yuvHVGw
SoundOn: https://player.soundon.fm/p/cupmedia
iTunes Podcast: https://podcasts.apple.com/hk/podcast/cup-media-podcast/id1493758335?l=en&i=1000478002964
Google Podcast: https://shorturl.at/ahEGH

===================================================================



在 www.cup.com.hk 留下你的電郵地址,即可免費訂閱星期一至五 CUP 媒體 的日誌。

? YouTube ? goo.gl/4ZetJ5

? Instagram ? www.instagram.com/cupmedia/

? Telegram ? t.me/cupmedia

? WhatsApp ? bit.ly/2XdWXqz

臺灣報導文學理論批評史研究

為了解決現代文學理論的問題,作者黃翔 這樣論述:

本研究的主題為台灣報導文學理論批評史研究(The Study of Theories of Reportage in Taiwan),研究範疇為台灣報導文學發展過程中的,各種理論與批評。研究項目包括理論與批評文章;提出理論批評的重要批評者、時代環境、重大議題、重要事件等。因此本研究將具備兩重框架,一是台灣報導文學理論批評的文類史體系——包括發展過程中的樣貌;目前的整體呈現;二是形成這個體系的進程——包括分期、特質、影響,以及個別批評者,如何建構、發展出個人的批評體系。本研究試圖架構出一般文學批評、文類批評都適用的源流論、文類論、作者論、作品論、創作方法與方法論,以及影響論。源流論部分,涵蓋了

起源論與流變論。文類論部分,涵蓋了文類論、文類殊別優劣論。作者論,包含作者素質論、養成論,作者的實踐論、個別作家論、作家群論等。作品論,則包括,依文體論、依作者論、依文學史階段論、依文學史流派論、依文學史主題論、依文學史思潮論等。創作方法與方法論,包括報導文學如何寫、不能如何寫的敘事規約。影響論部分,包括影響作者論、影響讀者論、影響社會論,以及影響文類論。本研究嘗試觀察,一路以來的批評者,如何逐漸豐富這個理論體系,如何推進理論批評的發展,也釐清理論與台灣報導文學創作之間的特殊關係。以往的研究者,往往以報導文學缺乏理論,來解釋這個文類發展過程中,遭遇的爭議甚至頓挫,本研究發現,上述分項都是台灣報

導文學理論發展過程中,曾經討論過的重要議題。其實,對報導文學發表過理論的批評者,多達數百人次,而且大多是當時的秀異人才,台灣報導文學真的缺乏理論嗎?這麼多的批評中是否可以構築出體系?在體系的建構過程中是否有所不足、或有所矛盾?在體系化的觀察下,如何重新檢視台灣報導文學理論批評的價值?都是本研究探討的問題。依照代表性的批評者、流派;還有重要事件;理論特質;理論影響;以及個別批評者如何建構、發展出個人的批評系統,架構為:1930年代台灣報導文學理論的萌芽——楊逵。1970年代的詮釋與拉鋸——高信疆、《現實的探索》與三場官方文藝座談會。1980年代的體系化與式微說——李瑞騰、林燿德與文訊座談會、鄭明

娳。1990年代的轉折與深化——陳映真、彭家發、須文蔚、兩大報報導文學獎現象。2000年以降的鬆綁與探索——楊素芬、林淇瀁與張堂錡。研究發現包括:一、楊逵的影響應待2001年起論;二、重新評估高信疆的思想底蘊與定位;三、重新檢視《現實的探索》的理論貢獻與內涵;四、重新檢視官方座談會的批評史意義;五、鄭明娳奠定美國新聞學的源流論;六、新新聞學在台灣的「拿來」;七、理論批評與創作的依違;八、想像「理論」的不同路徑等。

臺灣百年文學期刊史(平裝)

為了解決現代文學理論的問題,作者古遠清 這樣論述:

  臺灣雜誌,種類多元,傳播廣泛,可謂是百花齊放。本書主要聚焦以書寫與印刷作為媒介的文學雜誌,藉由了解其歷史的脈絡,進一步挖掘臺灣文學雜誌的發展軌跡,從而探討期刊雜誌的未來發展。新世紀,新時代,文學刊物仍會在荊棘叢中,開出美麗的鮮花。  

論楊牧的文學自傳

為了解決現代文學理論的問題,作者李金發 這樣論述:

《奇萊前書》(2003)和《奇萊後書》(2009)文學自傳是楊牧結合了「變」與「探索」後而產生的大結構寫作。本文以自傳的角度切入,發現楊牧的文學自傳不僅是一種文類,也是自傳文學體系下的一種文體表現形式,標誌著從個人的「人格歷程」進一步爲「文學人格歷程」。楊牧通過敘事和論述兩種語言形式,交織爲一種自辯效果,爲我們揭示了詩人兼學者如何誕生並成型;從《奇萊前書》到《奇萊後書》,揭示了「葉珊」的誕生到「楊牧」的成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