玻璃紙教案的問題,透過圖書和論文來找解法和答案更準確安心。 我們找到下列各種有用的問答集和懶人包

玻璃紙教案的問題,我們搜遍了碩博士論文和台灣出版的書籍,推薦黃茵等寫的 2020第十屆新北文學獎得獎作品集 和何剛德的 晚清官場見聞:《春明夢錄》與《客座偶談》都 可以從中找到所需的評價。

另外網站人教版三年级美术下册《彩色玻璃窗》教案 - 快资讯也說明:1、教师准备:搜集彩色玻璃窗图片、做好的玻璃窗教具、彩色手工纸(卡纸、蜡光纸、彩色玻璃纸、包装纸)剪刀、胶水。

這兩本書分別來自聯經 和新銳文創所出版 。

台北海洋科技大學 海洋休閒觀光系碩士班 江欣潔所指導 陳虹朵的 海洋教育體驗活動之成效—以淨灘為例 (2020),提出玻璃紙教案關鍵因素是什麼,來自於海洋教育、分類回收、海洋廢棄物、海洋汙染。

而第二篇論文國立臺北教育大學 幼兒與家庭教育學系碩士班 范睿榛所指導 李依儒的 一名實習教師偶的主題教學經驗 (2018),提出因為有 實習教師、偶、美感、美感教學的重點而找出了 玻璃紙教案的解答。

最後網站教案設計總表則補充:教案 設計者). 稻草人現代舞蹈團. 課程時間 ... 工藝設計 □文化資產 □文學閱讀. 附件2-109 年教案格式 ... 含教具彩色筆、玻璃紙、. 繪圖紙卡等)。*由稻草人.

接下來讓我們看這些論文和書籍都說些什麼吧:

除了玻璃紙教案,大家也想知道這些:

2020第十屆新北文學獎得獎作品集

為了解決玻璃紙教案的問題,作者黃茵等 這樣論述:

  本書為2020第十屆新北市文學獎得獎作品集。   第十屆新北文學獎總共有五大類別:分別是散文組、新詩組、短篇小說組、繪本故事組,以及今年新增的新住民圖文創作組。其中散文組與新詩組,又分別分齡分眾為一般組與18歲以下的青春組。   新北市是全國人口最多的城市,也是外來人口比例佔比最高的城市,這個特殊的背景,促進了新北文學獎的舉辦即能帶動文學創作又可以充分豐富的展現藝文的價值,而也因為這股能量的驅使,造就了新北文學獎的内涵,最能體現台灣多元文化和族群文化融合的豐富價值。   新北文學獎的舉辦已經邁入第十年了,十年來無數的文壇優秀作品和作家被發表被發掘,因此而發光發熱,舉凡散文、小說、詩歌

、舞台戲劇腳本等等,皆有長足豐富的收獲,也具體了新北文學獎的多樣貌。值得一題的是,今年新增了「新住民圖文創作組」的組別,新北市是擁有新住民子女人數最多的地方,去年更達到突破四百萬人口的新里程碑。新北市樂見更多新住民加入文學作的行列,以其不同的生活經驗孕育的文學養份,一起攜手為台灣文學努力,以期開放出百花競艷的繽紛榮景。   本屆的文學的創作,直接或間接反映了作者對生活深刻體驗的作品有新詩組的《托瑪斯的誓約─Ali-Duma》和短篇小說組的《瑪利亞》等等;  而透過文字的表現能讓讀者產生特別感動和共鳴的有散文組的《教堂》和《行腔》等等, 這些優秀作品所折射出來的文學之光,是多面像的,是文化差異

下融合後協和的表現,它開拓了新的視野,幫助讀者疏理了創作的條理,充分發揮了文學創作能讓文學的領域拓展達到無限可能的境界!   正向文學的創作,能為讀者留下啟發的共鳴,這種淺移默化的安定和陪伴,對熱愛文學的人而言,是洗滌心靈的和照亮人生的良藥! 作者簡介 黃茵   宜蘭女兒,旅居馬尼拉。東海大學中文碩士。曾任職雜誌社財經記者,廣告公司文案。獲星雲文學長篇小說獎、教育部文藝獎。 黃品璇   1986年生,臺北人。畢業於國立臺灣師範大學國文學系,現任教於臺北市立大同高中,曾獲107年臺北市語文競賽教師組作文第二名。 陳育律   天龍關外的臺北人,工作狂。在臺北學政治,在東京讀國際政

經,在倫敦做文化研究。目前從事寫作、翻譯及編劇,在以字為業的路上努力。作品散見於報章,曾獲臺中文學獎、時報文學獎、泛科幻獎、梁實秋文學獎等。 田家綾   台大社會系,美國加州大學洛杉磯分校建築研究所碩士,日本東京大學中文研究所碩士。當過日本OL,熱愛都市觀察,討厭滿員電車。文章、訪稿散見《聯合文學》與《小日子享生活誌》。 劉玉皙   經濟學博士,現職為世新大學傳播管理學系助理教授。曾為中國時報(2006年前)、天下獨立評論、報導者等專欄作家。 吳青   1997年生,臺南人,國小英語老師,以文字和畫筆為食。長大並沒有使我更了解自己,除了在生命裡和在馬路上一樣左右不分,所幸一路上遇見

的都是好人。 羅菩兒   海裡加點鹽,不會有改變。 黃馨旋   馬來西亞人,二〇〇三年生。處女座。現就讀於巴生興華中學。   是個矛盾體,愛想太多,也愛通過睡覺逃避現實。   個人簡介是一件麻煩的事,究竟要如何在三言兩語說清楚自己是個怎樣的人,因而陷入了糾結的泥濘。 柯惠馨   筆名:田清。淡江中學人文社會班一年級,是個敏感的人類,對事物總有莫名的感觸,喜歡漫溯於思考中。想紀錄下所有令人感動的瞬間,流動的色彩和光影。想當一盞燈,想看清一切,想驅逐黑暗,想做溫柔的人。 崔嘉元   2003年生,現就讀高雄中學。   曾任第二十二屆高雄馭墨三城高中聯合文學獎總召(讓我推銷一下今年是

23屆!)。   正努力成為更好的人。 王卉蓁   他人眼中我是個不安於室、不安於日的新住民子女,對顛沛流離有種荒唐成癡的執念。文壇中的跳梁小丑,屬文是我常使的把戲,五種語言是生存的利器。 李若綺   九十二年生,現就讀於中山女高。生活得平淡平凡,平凡的有些透明,但依舊甘之如飴。對文字極為依賴、特別敏感,所以總是自陷於字句的泥淖中,難以自拔,可也常能從中汲取美好的想像,自得其樂。 林瑞麟   台北人。淡江大學英國文學系、EMBA企管系。服務業。小說、散文和詩散見報紙副刊及詩刊。曾獲2015年林語堂文學獎小說佳作。2018飲冰室茶集年度詩人優選。2019年鍾肇政文學獎新詩正獎。 熊

佳慕   「我並不屬於我。」(穆罕默德.達維什) 黎競檜   馬來西亞新紀元學院及台灣逢甲大學的中文系學士,南京大學哲學碩士。   如果有「國籍」,那個國籍應該是能夠互信、互愛且富有想象力、包容力的容器,并且承載著滿溢的善意。 李修慧   畢業於台大中文系,曾任關鍵評論網記者,關注性別、原住民議題。目前為東華大學華文所碩士生、每天為你讀一首詩成員。曾獲鍾肇政文學獎小說獎、後山文學獎新詩獎。 邱伊辰   1995年春天生,東華大學華文所,微光現代詩社一員。曾獲奇萊文學獎推薦獎、五虎崗文學獎推薦獎。 郭天祐   十七歲的雙魚座   生於高雄,長於板橋。       風球詩社社員,

曾獲高雄青年文學獎。   每天試著抵抗突如其來的閃電與煩雜的根系。仍努力的在文字的路上走著,儘管稚嫩。 彭晨祐   二○○四年生,喜歡用文字、影像記錄臺灣美麗的人文風土。曾獲全球華文學生文學獎新詩佳作、臺北市青少年學生文學獎新詩優選、羅葉文學獎新詩第三名、金陵文藝獎新詩第一名、全國高中生閱讀心得寫作特優等獎項。 陳煜澔   愛世界、愛生活、愛文字、愛睡覺。好愛有點厲害的自己。 李采庭   北漂高雄人,2002年生,理智水瓶和感性雙魚的綜合體,但或許我早就不信這個。似乎更擅散文的詩人喜歡在小說裡作夢,同時熱愛繪畫,無論以文采寫色彩,抑或以色彩繪文采。 李恩惠   二OO二年出生於

基隆市,在她18歲時就讀聖母醫護管理專科學校護理科三年級,她自小自許「望無所望,安之若命。」 黃鈺棋   就讀台北市中山女高數資班。成為水深火熱的學測生之後,終於鮮少再被強迫轉文組。總喜歡在無人的時候胡思亂想。曾獲若干文學獎,包括第37屆、第38屆全球華文學生文學獎高中新詩組佳作,北部九縣市第一屆高中生文學獎新詩組佳作,第20屆、第21屆金陵文藝獎高中新詩組第一名和第二名,第九屆新北市文學獎青春散文組和青春新詩組首獎等。 謝見辰   關西人,現在在美濃。 鄭博元   臺灣大學中文所碩士班在讀。曾獲文化部青年創作補助,新北文學獎、中興湖文學獎、教育部文藝創作獎、臺大文學獎等。講話常被

說慢,希望能想多一點,講快一些。 鍾曉晴   九六年生。香港廢青。貓奴。第一次得獎,初見世面,頗為新鮮。言派門徒,如果沒有遇見她,我可能都不會寫作。叔夏,我愛你! 何志明   補教老師。曾獲林榮三、新北市、台中、兩岸金沙書院、桐花、打狗鳳邑、竹塹、浯島、夢花、玉山、宗教、蘭陽、磺溪、吳濁流……等文學獎獎項。 蔡旻君   九六年生,比起火雞肉飯更愛吃拉麵的嘉義人。最近的煩惱是機車騎過校內減速丘時前置物架裡的咖啡會灑出來,以及好吃的小吃店總是離學區太遠。然後越來越胖。 Agus Susiyanti   我叫Agus Susiyanti。但通常被称为素希的人出生于印度尼西亚中爪哇省的

Pemalang。我的爱好是阅读。我已经在台湾呆了五年,目前在台北地区工作,照顾祖父。除了照顾我的祖父,他还是台湾一所公开大学的学生。我叫Agus Susiyanti。但通常被称为素希的人出生于印度尼西亚中爪哇省的 Pemalang。我的爱好是阅读。我已经在台湾呆了五年,目前在台北地区工作,照顾祖父。 王毓麟   我來自金門,57年次,真理大學畢業,前後服務於新竹商銀、21世紀不動產、安富保經人股份有限公司,喜歡閱讀及旅遊,有靈感時喜歡寫些小品自娛。 王瑞豪   我是王瑞豪,來自屏東潮州高中,是一名新住民二代,而母親為越南籍的姑娘遠嫁到台灣,因此,從小生活在一個多元文化交織下的新住民

家庭,讓我逐漸地喜歡研究和參與新住民相關議題,為台灣付出更多心力。 李昱樺   我是十一歲的李昱樺,性格外向的我有一項很獨樹一格的『特色』–愛唱歌,打掃時常常一邊唱歌,一邊掃地。如果聽見動人的歌曲,便有模有樣的模仿。平時喜歡看書,尤其是貓戰士,那繪聲繪影的描述,怎麼都百看不厭! 林益彰   曾獲臺灣文學獎入圍、新北、後生、南寧文學家、泰北、吳濁流、虎尾、大武山、阿公店溪、金車、臺南、葫蘆墩、教育部閩客、台文戰線、全國西子灣、菊島文學獎、高雄青年、漂母杯文學獎等。出版《南國囡仔》。 林金瑛   土生土長的大馬華人,所受的華語教育程度不高,接下來都是靠著讀報章慢慢積累。這次得獎後更加鼓

舞我這婦人努力踏上寫作之路。 武豔秋   我是武豔秋來自越南。從小就熱愛自然和文學,所以原本以為會永遠留在鄉下過著一個平凡的生活。後來認識了我先生,並且跟他到台灣居住,人生就變得多采多姿。目前我就讀台師大華語文教學系。 洪慧敏   在馬來西亞努力生存的中華後裔,曾獲得第三屆馬鳴菩薩文學獎佳作和“美麗中國”徵文比賽佳作,望能在有生之年對文界有丁點貢獻。 洪慧卿   姓洪名慧卿,字胤熹,筆名白諦,祖籍中國福建省南安市,丁丑年生人,來自遠方,現居南閻浮提,旅行者,時至當歸。 高凌華   地方爸爸、自由編輯,喜歡讀讀寫寫,正就讀著台東兒童文學研究所在職班,認識著想要給孩子們的文字與圖畫

,希望能寫更多東西讓更多人一起分享。 張辰   我是一名自由業動畫師,有各種不同的設計領域接案經驗,擁有澳洲RMIT動畫遊戲與互動應用的碩士學位,繪畫與建構故事是我的興趣與志向,未來也將不停的創作新作品。 張葦菱   基隆台中人。是一枚愛詩愛畫畫的人,更愛拎著相機滿世界旅行。 張梓鈞   自由插畫工作者,喜歡電影、哲學、大自然。作品曾入選2020波隆那兒童觀眾插畫比賽、美國3x3插畫賽等國際獎項。合作對象包含聯經出版、國語日報、台北客家書院等。臉書專頁:CHUN CHUN 張梓鈞。 張舜忠   經歷:媒體、飯店、營造業。證照:英語領隊、日語導遊。著作:《如何成為導遊領隊》、《臺

灣營造業百年史》(合著)。獲獎:竹塹、菊島、磺溪、玉山、基隆海洋、夢花、馬祖、浯島文學獎等。 張翔鴻   筆名寄抒、奇予。土生土長高雄人,現居新北市,是個普通上班族。筆名寄抒的由來,是覺得自己是個思想的庸人、言語的野獸、行動的侏儒;只好用文字寄抒的人。著有小說《塵香了事》一書。 陳思穎   一個再平凡不過的國中生,每天上學、放學就是我的日常寫照。最大的煩惱便是每天如狂浪襲來的新舊知識、每日似火燒眉毛的大小考試。最喜沉浸在一盞檯燈、一杯熱飲、一本小說的瑰麗世界,學那將頭埋入沙中的鴕鳥,暫時逃避現實緊迫的追捕。 游淑惠   四年前、屆半百之際移居新北淡水,見晴空朗朗、白雲悠悠,因而以「

藍雲」為筆名,透過寫作、畫畫的小日子,抒發歲月川流中的林林總總,認真走過春夏秋冬,擁抱每一刻的感恩、喟嘆。 曾元耀   1950年生。嘉義人。海大漁業系、中山醫大醫學系畢。曾做過拖網漁船水手、民生醫院內科、凱旋醫院精神科醫師。現在鳳山信元診所執業。曾獲林榮三、新北市等數十個文學獎項。曾出版詩集《寫給邊境的情書》《島嶼情書》。 黃若萍   浮生若萍,從大陸到香港到台灣,典型的人馬座,總是在路上,總是充滿對遠方的嚮往。做過報紙、雜誌、出版社,開過一間書店,曾經的傳媒人,現在的自由人,毋忘初心,好好生活。 楊岡   1962年出生於臺灣,先後在衣索比亞,美國,法國,加勒比海,中國,新加坡

生活及工作。   2016年辭去國外工作,返臺照顧父母,成爲一位《新住民》,重新認識臺灣。 楊慧婷   印尼出生,為了學中文,18歲決定來台灣,在語言學院不小心遇到想考台灣大學的朋友,不小心考上東海大學建築系。畢業後又不小心找到工作,更不小心嫁給台灣人,從此留在台灣了。 廖勱奇   嘗以「天生戲子」筆名於公開展場留心得;平常日記幾乎每天變換藝名寫作;近期生活重心是安在探覓「蝴蝶效應」之關鍵肇動。 蔡悅東   我的筆名叫馬菲,是來自香港的作家。   喜愛神怪玄奇的題材,熱衷寫作,擅長以獨特角度描寫靈異古怪之事。   著作《黑色救護誌》曾榮登香港誠品華文暢銷榜第一位,希望有天能進軍台灣

文壇。 蔡麗華   出生於緬甸仰光,碩士畢業於國立金門大學食品科學研究所,大學畢業於國立師範大學,工業科技教育學系。目前在金門縣金湖國中擔任教師,兼任金門大學,海洋與邊境管理學系講師及教育部國教署緬甸語培訓講師。108年度全國多元文化教育優良教案之國小特優獎。 劉德曜   板橋人,東吳大學中文系二年級。目前是中廣新聞網《緣來在寶島-越來越幸福》新二代主持人。   曾參與多項新住民子女相關活動:新北市青年外交大使-中小學英越營、新二代培力昂揚計畫海外企業實習、移民署台北市服務站親善大使等,灌溉了對於新住民議題無止無盡的關心與愛護。曾以移工議題為劇本獲得東吳大學「雙溪金劇本獎」佳作。

歐筱佩   生長於大馬霹靂州怡保。曾獲新加坡金筆獎詩歌組第二名/大馬檳州華文微型小說優勝獎 / 嘉應散文佳作獎 / 砂拉越海馬文學散文佳作獎等等。 魏振恩   紐約州立大學美國文學博士,任教於義守大學外語中心。曾獲美國年度詩選,時報文學獎、花蓮文學獎、桐花文學獎、屏東大武山文學獎,新北市文學獎,兩岸記實文學獎、文建會新詩獎,野薑花詩社新詩獎。著有《行將出發的黎明》、《光之縫隙》、《凹凸詩稿》。 謝宜宸   金門縣金湖鎮金湖國小就讀六年級。喜歡美食,愛看書,特別喜歡看漫畫。最喜歡自然科,酷愛實驗。 嚴永真   我是新住民語馬來語教學支援老師,除了語文教學以外,我也喜歡創作繪本,在2

019年參加過「國立新竹生活美學館」舉辦的「新住民母語繪本創作比賽」也獲得特優的獎項,我會把創作的母語繪本運用在教學上,讓學生通過繪本學習語文。   散文一般組 首獎/黃茵〈行腔〉 優等/黃品璇〈廢〉 優等/陳育律〈初級文法〉 佳作/田家綾〈河界〉 佳作/劉玉皙〈浮於海浮於舟〉 佳作/吳佳穎〈慢慢〉 散文一般組評審會議紀錄 散文青春組 首獎/羅菩兒〈教堂〉 優等/黃馨旋〈瘤〉 優等/柯惠馨〈小陳〉 佳作/崔嘉元〈影子與光線〉 佳作/王卉蓁〈山竹〉 佳作/李若綺〈出走〉 散文青春組評審會議紀錄. 新詩一般組   首獎/吳佳穎〈約翰先生〉 優等/林瑞麟〈伏流〉 優等/熊佳慕〈我的二手人生〉

佳作/黎競檜〈雙親〉 佳作/李修慧〈飽食〉 佳作/邱伊辰〈寫字〉 新詩一般組評審會議紀錄 新詩青春組 首獎/郭天祐〈坍縮前有來過〉 優等/彭晨祐〈托瑪斯的誓言─致Ali-Duma〉 優等/陳煜澔〈在我不情願上網課的時候〉 佳作/李采庭〈逆時針〉 佳作/李恩惠〈筆〉 佳作/黃鈺棋〈日常和檸檬糖〉 新詩青春組評審會議紀錄 短篇小說組 首獎/謝見辰〈自山中滑落〉 優等/鄭博元〈細胞〉 優等/鍾曉晴〈瑪利亞〉 佳作/何志明〈假裝〉 佳作/蔡旻君〈長樂街五十五巷〉 短篇小說組評審會議紀錄 新住民圖文創作組 新住民圖文創作組評審會議紀錄 入選/ Agus Susiyanti〈Pasar(市場)〉 入

選/王毓麟〈新北新故鄉〉 入選/王瑞豪〈「新」臺灣〉 入選/李昱樺〈新北新故鄉〉 入選/林益彰〈新北新故鄉:雲彩的味蕾 – 見東協廚房〉 入選/林金瑛〈習字〉 入選/武豔秋〈愛的筆盒〉 入選/洪慧敏〈素叉燒雞飯〉 入選/洪慧卿〈家〉 入選/高凌華〈能不能不要〉 入選/張辰〈新北新故鄉〉 入選/張葦菱〈愛讓他鄉成故鄉〉 入選/張梓鈞〈潮濕的味道〉 入選/張舜忠〈此心安處是吾鄉〉 入選/張翔鴻〈聽濤者〉 入選/陳思穎〈新北新故鄉-回憶的味道〉 入選/游淑惠〈畫了曼陀羅〉 入選/曾元耀〈東南亞的新北市〉 入選/黃若萍〈一切安好〉 入選/楊岡〈觀音山〉 入選/楊慧婷〈另類圖書館〉 入選/廖勱奇〈衍畫〉

入選/蔡悅東〈看海〉 入選/蔡麗華〈潑水過新年〉 入選/劉德曜〈舌頭上的家鄉〉 入選/歐筱佩〈傾斜的塔〉 入選/魏振恩〈漁船〉 入選/謝宜宸〈起飛〉 入選/嚴永真〈湖盼〉   市長序   新北市文學獎邁入第10年了!經過10年的累積,新北市文學獎也逐漸形成一種風格,有著自由、開放的多元性格,就如同新北市今(109)年升格10周年,從台北縣變成了新北市,整體大環境也因為數位時代、全球化的來臨,讓整個世界的文化交流更為頻繁與緊密,新北市也搖身一變,成為全國最有活力的多元移居城市。   新北市文學獎在徵件類別上,不拘題材與國籍,鼓勵各路中文創作的寫作好手,踴躍投稿,透過書寫進行文化交流。

於2018年、2019年舉辦了「新住民文學獎」,讓外籍朋友們有機會透過文字表達個人所見所感。而今(109)年度為了鼓勵新住民朋友們勇於創作,整併原有獎項並新增「新住民圖文創作組」,透過簡短的文字搭配照(圖)片,訴說「新北新故鄉」的故事。不論讀者的你/妳是否來自新北,皆可從照(圖)片窺探創作者的視角,再輔以文字,堆疊出對於新北的地方想像。   此外,新北市文學獎在這十年間,於散文及新詩類別上,劃分青春組及一般組,以18歲為界,期望成為培育未來文壇新星的一個平台。從這次青春組得獎作品的來看,流露出年輕世代獨特視角及敏感幽微的心境。如散文青春組首獎作品〈教堂〉,以教堂作為象徵物,表達作者和原住民外

婆的親情交流,真摯感人,是難得的上乘之作。   文學創作反映作者對生活的體驗,透過文字讓讀者產生共鳴,經由多樣化題材,讓文學所能拓展的領域延伸到遙遠的邊界。這次得獎作品不乏對於社會時事的觀照,如性別意識〈小陳〉(散文青春組);香港議題〈約翰先生〉(新詩一般組)、〈瑪利亞〉(短篇小說)等,讓新北市文學獎有了國際化的視野。   最後誠摯地感謝由宇文正老師所領導的評審團隊,在百忙中為本屆新北市文學獎評選出各具代表性的文學作品,也謝謝所有參與本屆文學獎的創作者,因為你們的慷慨灌溉和分享,讓新北市文學獎的園地持續豐富茁壯,再繼續耕耘下一個十年! 一 母親在婚前是一名房仲,專門幫別人找房子

。她對大臺北的房子有深入的研究,常常提醒我們:住家不要買一樓,為了預防淹水或者更壞的情況,比如樓上的住戶會把大便丟到樓下的陽台;還有樓下不要開商店,因為可能會有火災發生或是強盜入侵;三房兩廳的房子,如果屋齡超過四十年、租金超過兩萬,那就不要租,反正地震一來,它們通通都會垮,不如一開始找個便宜的就好。母親在「有巢氏」工作所賺的錢,仍不足以在臺北買房,只能帶著我們四處蝸居。 我們在新店租屋。確實,這裡的店都是新的,因為開了又倒,倒了又開。寶強路與中興路的交叉口,分隔了新興的商場與老舊的工業區,同樣稱為大坪林,卻存在著兩個平行世界。一邊停著整排高級跑車,一邊修車廠林立,貧富只隔了一條馬路。這裡的地名

都會鑲上一個「寶」字,如寶橋路、寶中路、寶安街等,母親來看房子時,覺得這個門牌喜氣極了,殊不知這就跟八字命名一樣,你命中缺了什麼,名字就補了什麼。 二 ・「どこ」:Doko,哪裡,表示場所和方向的疑問詞。 找些藉口支開同場晚餐的朋友,一個人坐在城市最繁華的地方,回想幾小時前機場話別的場景。模仿日本電影的招數,仰首,捏緊鼻頭,眼淚就不會掉出來。姿勢真醜。 被機場巴士騙了,來到虛幻的城,每一道光線看來都歪斜,空氣都走了味。 留下來,比離開更苦。 躲進包廂,唱起歌來格外暴力,喉音用得多,時不時皺眉猛力一吼,一個勁地將上半身向前甩,屈身像要把整顆心嘔出來。悲歌傷懷,積極正向的詞曲更傷情。感覺自己真正成

為了一個音箱,聲量大小取決於身體的強弱震動。有時收攏胸腔緩緩起伏,有時喉頭輕顫悄悄陷落,跌至腹部皺成一淵黑洞,將渾身氣力收拾了去。 行過正義國宅,想起盛夏裡騎車打背面悠悠晃過,漫不經心地埋怨生活裡的細瑣物事。把胸臆裡的垃圾話掏盡,朗聲一笑往高架橋上拋。仰頭顧盼,不見當時丟高的字句化為殘片,墜在掌心。 翻開書冊,找出近期讀到最美的一首詩:「讓我在你的眼裡墜落/請小心翼翼地/噙著我/不要落下」。 明亮光潔的機場裡,不透明的玻璃牆。不用多說什麼,只要一如往昔地輕擁。淺淺地笑。嘿,面對生活,要堅強。嗯,你也是。玻璃門自動關上,不再開啟。 儘管堅強偶爾大意睡過頭,步伐沒能趕上。 

玻璃紙教案進入發燒排行的影片

#適合1到99歲 #手眼協調 #注意力 #衝動控制

炎炎夏日,校門關鬼門關的日子也來了
栗子和恬兒職能治療師趕緊來救急一下
有什麼東西不用特別買,隨手可得
就可以 #在家 又能在 #戶外玩 的好遊戲呢?(順便KO家裡的小鬼頭哈哈)
...是「杯子」!
家裡如果有紙杯,或是塑膠杯,只要不是玻璃、陶瓷等易碎的材質,
都可以拿來跟孩子們玩得有方向、玩出成就感!

今天的遊戲有:
1. 初級玩家-夜市撈撈樂(適合:1-2歲):
 #容器概念 簡單的 #手眼協調 練習
  
2. 中級玩家-「蓋」世英雄(適合:3歲以上):
 #手眼協調 :眼睛準確的瞄準球,快狠準的拿紙杯蓋下/接住。
 #選擇性注意力 :眼裡只能有那顆目標球,不能被其他東西干擾。
 #持續性注意力 :眼睛必須一直盯著看,過程中如果分心看其他地方就可能會失敗。
 #衝動控制 :遇到不是目標的球要煞車,不能蓋下去,不然就會蓋錯目標啦!
  
3. 高級玩家-快樂小捕手(適合:5歲以上)
除了上面需要的手眼協調、選擇及持續性注意力之外,更重要的是...
 #動作計劃 :預測球會往哪邊跑,所以身體跑到可能會停下/落下的位置,紙杯在球掉下前,要在下面接住!
 🔔小小提示 :一開始可以用大一點的容器,像是盒子、小紙箱、小桶子先入門,熟練之後再進階到最具挑戰的杯子喔!

海洋教育體驗活動之成效—以淨灘為例

為了解決玻璃紙教案的問題,作者陳虹朵 這樣論述:

陸地資源在人類無節制的利用之下逐漸殆盡的同時,人們轉而利用豐富的海洋資源,然而,在人類日積月累的利用與破壞之下,海洋資源也逐漸枯竭耗盡,這才喚起人們正視海洋的重要性。因此,各國政府無不落實海洋保護的相關政策,且民間團體亦自發性地投入保護海洋的行動,其中,最常見也最容易讓民眾參與的便是淨灘活動。在2001年,政府首度提出「海洋白皮書」後,教育部亦積極配合推動海事人才培育,於 2004 年擬定「四年教育施政主軸」時,特將海洋教育納入行動方案,各級學校也據此將海洋教育體驗活動安排在教案中。然而,在實際參與幾場淨灘活動之後,卻發現多數參與者缺乏淨灘活動的意義與相關知識,在主辦單位未善盡行前教育與活動

後的反思之下,淨灘活動儼然淪為拍照打卡炫耀的體驗活動。有鑒於此,本研究利用問卷調查法,分析曾經參與淨灘的民眾在參與淨灘活動後對海洋廢棄物的認知,對淨灘執行方法以及廢棄物分類回收的了解,對於環境保護的生活態度並落實垃圾減量與分類之行為,審視辦理海洋教育體驗活動的成效,提供淨灘主辦者在規劃活動內容時的參考,加深參加淨灘者對淨灘目的之認知,並作為海洋教育強化的方向。本研究發放534份網路問卷,共回收529份有效問卷;研究結果顯示,參與者淨灘時最容易看到及最常撿拾的垃圾是寶特瓶,淨灘時85%的人會分類回收,但22%的人可能因太髒亂而無法分類;約半數的人認知台灣有24座焚化爐及57處垃圾掩埋場;參與淨灘

的契機是因為學校活動,1年會參加1次以上的淨灘,且多在北台灣地區及沙灘地形淨灘。參與淨灘的性別中女性居多,年齡介於40-49歲,教育程度為大專院校畢業,大多是居住在新北市。淨灘成效方面若以重量排名,最多的海廢物是廢漁網漁具,若以數量排名時最多的海廢物則是寶特瓶。多數受訪者表示有因為參與淨灘活動而改變自己的生活習慣及消費習慣,且日後還會再參加淨灘活動。根據上述調查結果,本研究建議淨灘活動的主辦單位在挑選淨灘地點時可利用政府資訊,集中在海廢最多的地點辦理活動並由主管機關統一回收處理海廢,且建議將淨灘活動視為正規環境教育的一環,除了揪團淨灘並進行海廢來源分析,也建議將分析結果回饋給淨灘者,以達到淨灘

活動之海洋教育在質與量上之預期成效。

晚清官場見聞:《春明夢錄》與《客座偶談》

為了解決玻璃紙教案的問題,作者何剛德 這樣論述:

「舉凡世事之推遷,人情之變幻,語焉殊未及詳。 回憶七十年來,身世所經歷,耳目所接觸,幾如雲煙過眼,渺然而無可捉拿。」 ──何剛德   藉由何德剛以其一生於朝中之所歷,一窺大清帝國的真實風貌。   珍貴史料重新點校,文史專家蔡登山專文導讀,研究清朝史料不容錯過!   清末廉吏何剛德,身於晚清朝中,熟知宮廷典故,看盡官場百態。尤其是任蘇州知府期間,曾有多項創舉;如舉辦博覽會、創設蘇州府官立農業學堂、建立警察制度等,其所著《春明夢錄》和《客座偶談》二書,所記多為親身經歷。   《春明夢錄》分上、下兩卷;《客座偶談》則有四卷,其意在補《春明夢錄》之缺漏。二書內容均以記載宮廷掌故、典章制度、名

人軼事、科場見聞、社會風俗等為主,書中亦涉及中法戰爭、甲午戰爭等重大史事。此外,對近代史上的一些重要人物如恭親王奕訢、林則徐、曾國藩、左宗棠、張佩綸等人的言行亦有記述。   其中《客座偶談》尤以記述清代典制為詳,涉及宮制、軍制、學校、科舉、財政等各個方面,如對官員俸祿、養廉銀及軍費開支的記載及評論皆有,藉此可看到晚清時期的財政惡化,與官員們的貪污腐敗。 本書特色   ★清末廉吏何剛德一生朝中所歷,看盡宮中百態、官場文化   ★所記之宮廷掌故、典章制度,可補正史之缺   ★珍貴史料重新點校,文史專家蔡登山老師撰文導讀   作者簡介 原著/何剛德     何剛德(1855-193

6),字肖雅,號平齋,福建閩縣(今福州市區)人。光緒二年(1876)丙子舉人,光緒三年(1877)丁丑進士;光緒三年五月,分部學習,歷任吏部主事,江西吉安、建昌、南昌知府。光緒三十年(1904)由江西撫州移知蘇州的,任江蘇蘇州知府期間,組建員警隊伍,維護社會治安,成為蘇州員警創始人。辛亥革命後,他以前清遺老的身分退隱。民國三年(1914)三月,他應北洋政府的請求,署江西內務司司長。同年六月,任江西省豫章道道尹,曾護理江西省長。民國十一年(1922)後,因受排擠而稱病辭職,寓居上海,潛心著述。撰有《春明夢錄》、《郡齋影事》、《江西贅語》、《客座偶談》、《家園舊話》等,後結集為《平齋家言》刊行。所

記宮廷掌故、名人軼事、清代與民初史事,多為其親身經歷,頗有史料價值。另著有《話夢集》等。 主編/蔡登山    文史作家,曾製作及編劇《作家身影》紀錄片,完成魯迅、周作人、郁達夫、徐志摩、朱自清、老舍、冰心、沈從文、巴金、曹禺、蕭乾、張愛玲諸人之傳記影像,開探索作家心靈風氣之先。著有:《人間四月天》、《傳奇未完──張愛玲》、《色戒愛玲》、《魯迅愛過的人》、《何處尋你──胡適的戀人及友人》、《梅蘭芳與孟小冬》、《民國的身影》、《讀人閱史──從晚清到民國》、《叛國者與「親日」文人》、《楊翠喜‧聲色晚清》、《多少樓臺煙雨中:近代史料拾遺》等十數本著作。   何剛德和《春明夢錄》

、《客座偶談》/蔡登山 【春明夢錄】   序言 [卷上]    會試諸師  鄉試諸師  童子試師  吏部四司的職掌  被召見前後四次  寶鋆出軍機  寶鋆論崇禮其人  軍機賞黃馬褂  與英使議和備受屈辱  寶鋆最重年誼  樞匡見面多雜以謔語  寶鋆評價恭親王  恭親王送客不出房門  清流派氣衰  李鴻藻、恭親王與清流  恭親王被罷軍機大臣  恭親王重交情  醇親王儉德殊不可及  慈安太后殯禮  慈禧太后功過均有  滿人重女輕婦  太監漸有招權納賄之風  宮中妃嬪崇尚節儉  皇宮殿門安裝玻璃窗不宜  召見時他人不與聞  內務府貪污  慈禧太后本想巡幸五臺山  慈禧晚年廣召優伶入宮唱戲  吳可

讀尸諫立皇嗣  慈禧太后興建頤和園  李鴻章奏請成立海軍  甲午德宗萬壽宴  慈禧太后六十聖壽慶典  德宗要重辦慶寬  翁同龢、李鴻章與甲午之戰  甲午之戰京師震動  中法、中日之戰內因  從甲申之役到戊戌政變  中國始發見「立憲」二字  歷任軍機大臣  鹿傳霖軍機最無權  翁同龢被罷官  得翁同龢之汲引  徐用儀與許景澄、袁昶同罹於難  王文韶別有感慨  直隸總督榮祿  昆岡好臧否人物  廣壽事理通達  溥倬雲與玉岑尚書  端方熱中官位  生允少年軼事  總理衙門變成外交部  昔日辦洋務,今直言外交  奕劻辦外交才不堪任  外交屢遭挫折  沈葆楨、王之春論國際情勢  乾隆親領棘闈風味  考差

放差軼事  殿試暗通關節  翰林放差情況  翰林以考差為第二生命  考差經歷  鄉會殿試考卷十科焚毀一次  閱卷者力不暇給  閱卷者荒謬做法  鄉會試所拔者有庸才  會試中有僥幸過關者  傳臚儀式  會試、鄉試之考題  協修《會典》 [卷下]  軍機處屋小如舟  軍機處點心  大學士俗稱中堂  御史為朝廷耳目  六部九卿專摺條陳時政  紀綱整肅無權利可爭  李鴻藻之父死後得諡  皇帝輿服舊制尚黃  八旗服裝旗幟  《聖祖庭訓》皆道學語  乾隆與紀曉嵐  滿漢大臣鬧意見  滿族重武輕文  滿人在京分為三等  滿人祭神請客  坐轎坐車以貧富論  莊田有名無實  閒散王公貧甚  皇親國戚生活苦狀

 盛伯希好買古玩  人心瓦解由「破格」釀成  果讖,抑會逢其適  往吉林查辦案件  軍機大臣啟秀  丁維湜囑託太監買差案  九門提督之偵探,名曰「番役」  薛允升公子冶遊請託案  京師三銀庫  庫兵竊銀絕招  孫詒經之儉德  緞疋庫庫存不可計數  內務府大庫所藏  京、通糧倉之弊  清朝帝后陵寢  陵寢歲修工程  祈年殿規模宏壯  京師貢院之維修  欽差馳驛之苦  督撫、主考、學政馳驛之苦  中央輪值制度  六部中以戶部待遇較優  吏部四司以「喜、怒、哀、樂」視之  《大清律》絲絲入扣  「值宿」官員之清苦  事權究屬漢員  部吏嚇詐外官取財  吏部拿辦索賄部吏  吏部之吏  書吏陷害典史

 清理數十年冒名請恤者  京察制度與辦法  京察勒令休致者甚少  京察筆帖式引見  部院辦事按部就班  察外官謂之「大計」  魯伯陽被參案  有清愛惜狀元  樞臣與部臣有意見  保案歸吏部核定准駁  吏部需索之因  部吏作弊,無非撞騙  京官俸銀甚少  私宅免見  通讀《十朝聖訓》  京官升轉有一定資格  冰敬、炭敬、別敬  身無長物  京官挾優挾妓  觴詠洵足怡情 【客座偶談】 序 〔卷一]  軍機大臣行相之事  京官滿漢分設員缺  宮俸之薄  官明則弊少  官多則養士多  親貴用事排漢又排滿  林則徐禁煙  林則徐致力於農田水利  軍制之變更  湘軍、淮軍、北洋軍  戰事捷報均事先

擬定  論功行賞  軍機大臣功不可沒  為寶鋆送葬  沈葆楨有遠見  沈葆楨弊絕風清  左宗棠在閩政績  清流之貽人口實  「隨聲附合」之禍  清流皆旁觀論事  紀綱一墜,亂象紛挐  籌餉當為首要  中國警察之創辦  兵器日新,軍費奇巨 〔卷二]    科舉制度意在彌亂  利祿之途,人人爭趨  「即用」成為「積用」  秀才五貢升途  光緒年間人才擁擠  殿試排名次辦法  考試試差與放差  左宗棠宏開廣廈  閩書院紀略  廢科舉興學堂  創立農學堂  民初學生就業情形  已學者無棄材  今日學堂之弊 [卷三]    晚清財政不佳  京官肥馬輕裘  政繁賦重  內外債交困  外國商品進步快速

 由出超而入超  田賦不均  人民無稅不增  禁米出口,百弊生焉  米價定於商不定於農  天道惡盈  法網宏開  天理國法人情  酒色財氣  錢穀之案不能輕斷  斷案經驗談  民多智官難為  民氣固不可侮  禁令愈嚴,滋弊愈甚  南昌教案之變  轉禍為福  分治之弊  既克有定,靡人弗勝  政不在養民而已  華僑有助於國力  人心何以不定  戰勝本僥倖之事  諫臣與使臣均當慎重 [卷四]    十年生聚  剝後繼復  楊森藩至理名言  孫夏峰勸世良言  名不可以太盛,權不可以太重  臧否人物且有權衡  白居易、陸游之主靜  以靜鎮躁  百姓日苦誰之責任  情不可討盡,勢不可用盡  不可幸災樂

禍  利須輔義而行  逞臆而談,禍人家國  體悉民情,若合符節  人待事、事待人  閒來無事不從容  親朋書信必酬答  饑寒生盜心  片紙皆使有用  莠言亂政  天地無心成化  宰相無快活可言  世態炎涼本屬常事  古書雖在漸難憑  宋儒說義理  人之精神不能盡副其壽數  做官者並非都發財  將就之意  救急不救貧  人生在勤  不役於物  圖新不捨舊  知吃飯之人必須安分  曾國藩提倡節儉  盛極必衰  九流三教之生計  殯葬奢侈  不斷人身  關公英靈不泯  立法皆嚴,行法要恕  儉多奢少  人世間,何事非幻境?  睡與不睡任其自然  晝寢而夜讀  補牙與護牙  中西醫各有所長  同光昇平

二十年  克儉於家 序 何剛德和《春明夢錄》、《客座偶談》   何剛德(1855-1936),字肖雅,號平齋,福建閩縣(今福州市區)人。光緒二年(1876)丙子舉人,光緒三年(1877)丁丑進士;光緒三年五月,分部學習,歷任吏部主事,江西吉安、建昌、南昌知府。光緒三十年(1904)由江西撫州移知蘇州的,任江蘇蘇州知府期間,組建員警隊伍,維護社會治安,成為蘇州員警創始人。辛亥革命後,他以前清遺老的身分退隱。民國三年(1914)三月,他應北洋政府的請求,署江西內務司司長。同年六月,任江西省豫章道道尹,曾護理江西省長。李定夷的《民國趣史》中云:「江西豫章道尹何剛德,於民國四年一月三十一號,為

六旬大慶。早由政務廳長陳嘉善、高等審判廳長朱獻文及道署人員發起祝壽聯屏,以致一般屬僚,聞信紛往。簽名附份者,頗不乏人。何以恐遭物議,不願舉動。是日黎明時,即乘肩輿赴南新兩縣粥廠巡視,藉以躲避。似此以觀,尚屬廉吏也。」   民國十一年(1922)後,因受排擠而稱病辭職,寓居上海,潛心著述。撰有《春明夢錄》、《郡齋影事》、《江西贅語》、《客座偶談》、《家園舊話》等,後結集為《平齋家言》刊行。所記宮廷掌故、名人軼事、清代與民初史事,多為其親身經歷,頗有史料價值。另著有《話夢集》等。   何剛德在《春明夢錄》中說:「舉凡世事之推遷,人情之變幻,語焉殊未及詳。回憶七十年來,身世所經歷,耳目所接觸,幾

如雲煙過眼,渺然而無可捉拿。夜窗默坐,影事上心,偶得一鱗半爪,輒瑣瑣記之,留示家人。自丁巳迄去秋,裒然成帙。退居無事,略加編次,分為《春明夢錄》《郡齋影事》《西江贅語》《客座偶談》、《家園舊話》五種……」這些書記錄其親身經歷,史料價值頗高。   何剛德親自參與過清朝科舉考試,後來並擔任監考和改卷,深知其中的種種內幕。據何德剛回憶,如果是地方考秀才,試卷不算多,閱卷量不大,因此公正性和客觀性比較有保障。但如果是全省規模的鄉試則不然,《春明夢錄》云:「若鄉會試則不然,試卷黑格朱書,本已目迷五色;時間既逼,卷帙又多,一人精神,一日看數十藝,已屬神昏目眩,況三場十四藝。以十餘日工夫,每人須看數百卷」

,閱卷量陡然增多,而閱卷的官員數量未見增多,於是,在閱卷疲勞的效應下,錄取的偶然性就增大了。有位總考官,懶得細看試卷,於是將試卷呈圓形擺開,中間放一鼻煙壺,然後轉動鼻煙盒。鼻煙壺的頭部對準哪張試卷,那就是誰走運。   很多的時候,考官們忙不過來,居然讓家裡的傭人參與改卷,人多手雜,自然烏龍事件鬧不停。某年,有個落第的考生,設法弄得了自己的考卷,居然發現考卷赫然貼著一張購物便條:「火腿一支。」考生氣憤不過,拿著那張貼了「火腿」字樣的試卷去找考官理論,考官惶恐不已,慌忙解釋:「哥們,不好意思,是我叫傭人去考試供應處索要火腿,寫了張便條,結果忙亂中被傭人貼您試卷上了。」   《春明夢錄》記載,某

一年殿試,改卷老師都是朝廷大官吏:吏部尚書和戶部尚書。吏部尚書改卷在前,他取了一名考生為狀元;戶部尚書改卷稍後,他也看中了一位元考生的文字,也要取其為狀元。兩個尚書在改卷現場吵起來,最後達成協議,以戶部尚書看中的考生為狀元,然而有一個技術障礙不好處理:吏部尚書定好的狀元的大名已經貼在辦公室裡,不好清除。大家正為難間,有個尚書挺身而出,走到牆壁邊,從袖子裡拿出一把神奇的小刮刀,刷刷刷,果然好刀法,將原來的名字刮掉了。   當然,以上例子並不能推翻古代科舉考試的公正性和科學性,然而,事物皆有多元的一面,這些應該比較真實的故事,也能讓嚴肅的歷史有著滑稽搞笑的一面,讀來可增樂趣,也可警醒辦事人要認真

負責,尤其是決定別人命運的事情。   《春明夢錄》記載了何剛德謁見恭親王奕訢時的一段經歷:「見面行禮不還,然卻送茶坐炕,請升朝珠,甚為客氣。敘談頗久,人甚明亮。惟送客不出房門。」給人的印象是,恭親王與部下總要保持一定距離,以維護王爺的尊貴身分。但與老友共事,卻流露出很濃的人情味。何剛德的座師(考進士時的主考官)軍機大臣寶鋆,是恭王的老部下。兩人在軍機處共事多年,一榮俱榮,一損俱損。光緒十年(1884),同遭罷斥。寶鋆死後,奉詔入祀京師賢良祠。他的神主進入賢良祠之日,奕訢在儀式舉行前先往閱視祭器、祭品,以表示對寶鋆的深情和悼念。但是當正式典禮開始,他卻消失了蹤影。何剛德不明就裡,詢問身邊的滿人

,回答說:「皇子於廷臣,不能行跪拜禮,其來也重交情,其去也重體制。」這就是奕訢,既要遵守體制,又不忘老友真情。   何剛德曾經在京師十九年,擔任清廷的京官,在吏部任職。他在其筆記《春明夢錄》卷下中,有一節關於銀庫管理的記載。銀庫管庫大臣不是專職,而是由戶部侍郎兼任。管庫大臣之下,設有管庫郎中。管庫郎中之下,有庫書數人。還配有庫兵十二人。按照銀庫管理的慣例,庫書是不能進入銀庫的。只有庫兵才可以進入銀庫。各省押解餉銀到京師銀庫,每一萬兩銀子,必須給付解費六十兩。這六十兩解費,是孝敬庫書和庫兵的。至於庫書和庫兵怎麼分配解費,事涉隱密,一般人無從知曉。銀庫有嚴格的管理制度和防範措施,庫兵在進入銀庫的

庫門時,即使是嚴寒冰冷的冬天,他們也必須脫掉衣服、褲子。銀庫之中,專門備有庫兵進庫之後穿著的衣褲。出庫之前,要把銀庫備用的衣褲脫掉,才能出來。走出銀庫時,銀庫門口擺放有板凳一條,庫兵必須從板凳上跨越過來,才能出門。這樣做,是為了表示庫兵的兩腿之間沒有夾帶銀子。跨過板凳之後,庫兵還要兩隻手向上,兩掌拍擊,同時,口中要呼叫「出來」二字。這樣的動作,就是要表明庫兵的兩隻胳膊之下沒有挾藏銀子,他們的口中也沒有含吞銀子。但是據說,庫兵會用穀道(肛門)暗藏銀子,偷竊而出。庫兵會想方設法把豬網油帶進銀庫。會用豬網油把圓錠的銀子捲好,然後放入穀道。一般,一次可放銀八十兩。   《客座偶談》之作,意在補前書之

缺漏。主要記載清代的典章制度、名人軼事、社會風俗等,尤以記述清代典制為詳,涉及宮制、軍制、學校、科舉、財政等各個方面。如對官員俸祿、養廉銀及軍費開支的記載及評論就很有參考價值。此外,對近代史上的一些重要人物如林則徐、曾國藩、左宗棠、張佩綸等的言行亦有記述。由於書中所記多為作者親身經歷,故史料價值頗高。   例如何剛德在《客座偶談》談到清朝京官俸給微薄:正一品大學士,春秋二季季俸各一百八十兩,一年三百六十兩,每月合三十兩,遞減而已。於七品翰林院,每季只四十五兩,每月不及八兩。但外官另有「養廉」,如邊省督撫年支二萬兩,其餘大小省均在二萬兩以下,一萬兩以上,藩臬一萬兩,知府三千兩,知縣一千二百兩,

等等。   清末,滿清王朝一方面需要支付巨額的開支,一方面又要應付數額巨大的戰爭賠款,尤其是在甲午戰爭之後,清廷的財政狀況每況愈下。而鴉片戰爭爆發以後,軍費、賠款立刻使清朝財政陷入危機之中。何剛德在《客座偶談》中說,「戶部之庫,余在京時奉派隨同查過四次,出入互有盈絀,盈時不過千一百萬以外,縮時亦不過九百萬以內。……計部省各庫,計算不過三千萬,視乾隆時部庫尚存七千萬者,殆已不及,中國可謂貧矣。」乾隆年間最繁盛時,僅部庫即有七千萬兩的盈餘,但在嘉慶、道光、咸豐三朝不過五十年餘即被白蓮教、太平軍等亂事消耗一空。直至光緒年間,清廷財政收入才勉強恢復到乾隆時的規模,但刨去各項開支,每年所剩不過數百萬兩

。八國聯軍之亂後,「不變亦亡」,清廷為推行新政,也只能以「赤字財政」作為代價。   蔡登山 《春明夢錄》【恭親王重交情】恭邸與寶師同患難而贊成中興,後亦同日被譴,交情自屬較厚。寶師薨,詔入祀京師賢良祠,誠異數也。進主之日,余獲觀盛典。主未入祠時,恭邸即先往看視祭器祭品,示厚意也。未行禮而遂不見,余怪問滿人,則對曰:「皇子於廷臣,不能行跪拜禮。」其來也重交情,其去也重體制,蓋兩得其道焉。【中法、中日之戰內因】甲申時之清流,甲午時之名士,皆翰苑高才也。論者謂當時軍機大臣若能收羅之,則群才不生怨望,未有不安然就範者,何至激成中法、中東之戰哉。人或疑此言為鍛鍊周內,不知履霜堅冰,天下事固有發端甚微,

而貽禍至不可測者。君子所以貴知幾也。《客座偶談》【宮俸之薄】前清宮俸之薄,亙古未有。或曰:洪承疇有意為之,以激怒漢人。而不盡然也。一因滿人占額太多,不敷支配;一因人心厭亂,容易服從也。今試以京官言之:正一品大學士,春秋二季,每季俸一百八十兩,一年三百六十兩;是每月祇三十兩。遞減而至於七品翰林院,每季祇四十五兩,每月不及八兩也。至於六部,全部公費及官吏廉俸薪工,姑以吏部言之,每季二萬三千餘兩,以數百人分之。其餘小九卿十數衙門,十不及一二焉。外官另有養廉,比京官為優,今舉其略言之:邊省督撫獨優,年支二萬。東三省新制,加至三萬。其餘大小省,均在二萬以下、一萬以上。藩、臬一萬,以下遞降。府則三千,縣則

一千二百,亦以次遞減。外官俸與京官同,且皆坐罰不領。其餘丞倅雜職,統計不過數千而已。此為取於國庫言也。此外,藩司糧道及知府,有公費,取於州縣平餘,其餘特別差務,亦皆由此項供給錢糧,少則數千,多則竟將十萬。糧有多少,即平餘有盈絀,盈者年所入可數萬計。此外別無所謂政費名目。至若督撫,則有關稅、鹽務之津貼,然非有明文,受與不受,亦視夫其人耳。

一名實習教師偶的主題教學經驗

為了解決玻璃紙教案的問題,作者李依儒 這樣論述:

摘要本研究旨探討實習教師使用美感融入偶主題的教學經驗,了解實施美感教學在探索與覺察、表現與創作、回應與賞析這三大面向的學習經驗、教學歷程與教學成效。以半年實習班級的幼兒為對象,運用達竿統整課程模式進行課程規劃與設計。在研究過程中,會進行自我反思與改進。依據輔導教師觀察幼兒評量表、輔導教師教學評量表、研究者教學評量表、家長回饋表,進行三角檢核法的資料分析。研究結果發現,以探索與覺察、表現與創作、回應與賞析這三大面向的教學經驗與教學歷程,都發現有顯著效果,並歸納出研究結論與建議,提供給未來相關研究與現場教師在美感活動課程的設計與教學上做為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