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畫作品的問題,透過圖書和論文來找解法和答案更準確安心。 我們找到下列各種有用的問答集和懶人包

版畫作品的問題,我們搜遍了碩博士論文和台灣出版的書籍,推薦TSAITUNG-CHIEH寫的 遠西掠影:十六世紀以來的歐洲與世界 和漫遊藝術史作者群的 【漫遊藝術史套書】(二冊):《漫遊按讚藝術史》、《漫遊怪奇藝術史》都 可以從中找到所需的評價。

另外網站版畫是不是真跡? 辨別真偽撇步看這裡 - 獨家報導也說明:文:徐偉珍|圖:史博館提供|責任編輯:林玟玟|核稿編輯:邵正宏. 畢卡索等知名藝術家的作品是收藏家趨之若鶩的最愛,但真跡或是複製品他的價格和 ...

這兩本書分別來自暖暖書屋 和原點所出版 。

國立嘉義大學 視覺藝術學系研究所 張家瑀所指導 董勤的 阿山與果子的山間記憶- 董勤版畫創作論述 (2021),提出版畫作品關鍵因素是什麼,來自於版畫、水印木刻、記憶、山豬、果子狸。

而第二篇論文國立臺灣藝術大學 美術學系版畫藝術碩士班 梅丁衍所指導 姜昊的 文字、符號相關思考與創作 -- 姜昊版畫創作論述 (2020),提出因為有 文字、符號、版畫、觀念性藝術、自然詩意、神秘學、卜卦的重點而找出了 版畫作品的解答。

最後網站吳昊版畫作品展 - GPI 政府出版品資訊網則補充:吳昊版畫作品展. 統一編號GPN:1010200840; 出版日期:2013/05; 作/編/譯者:曲德益; 語言:中英對照; 頁數:144; 裝訂:平裝. ISBN/ISSN:9789860367607; 出版單位: ...

接下來讓我們看這些論文和書籍都說些什麼吧:

除了版畫作品,大家也想知道這些:

遠西掠影:十六世紀以來的歐洲與世界

為了解決版畫作品的問題,作者TSAITUNG-CHIEH 這樣論述:

反思歐洲崛起神話之真實面貌 重新省視形塑當前世界之關鍵轉捩點 找回與歷史理性對話之辯證視角 藉由一篇篇札記式雋永短文 本書以輕鬆易讀但不失批判精神的口吻 引領讀者漫步近代歐洲歷史重要場景 除了嘗試以另類角度來重新打開歷史視窗 更盼在反思之餘找出人類未來道路 歷史是甚麼?甚麼是歷史?我們該如何回顧歷史?   狄德羅(Denis Diderot):   一切事物都需要被檢驗和過濾,沒有任何例外,也不用怕傷了誰的感情。   杜蘭(Will Durant):   我們這一代把太多注意力放在新聞上,卻忽略了仍活著的過去;…若能將更多歷史畫卷加入視野,我們的生命將愈加多元。   麥克法蘭(A

lan Macfarlane):   怎樣回答問題,取決於如何提問,不準確的問題只能得到毫無助益的答案,理解歷史亦復如此。   不可諱言,現今世界的樣貌、主流價值和國際社會架構,是由歐洲人於十六世紀開始歷經數百年逐一打造拼貼而成的。   非西方世界,無論是古文明大帝國或是原生態部落,都在此一過程紛紛崩解傾頹在歐洲大步向前的腳下。   對歐洲來說,「落後」乃是形容野蠻的慣語,「停滯」則是造成長期落後的原因。   「文明」與「進步」是歐洲自認為有別於他者的顯著差異,而得以擺脫停滯,則是創造奇蹟般成就的關鍵。   在相對世界其他的文明地區,處於落後、停滯狀態下的黑暗中世紀,歐洲又是如何重新

獲得「動能」突圍而出,甚至將對手遠遠拋於腦後?歐洲在開創當今這個世界的樣貌和架構中,究竟扮演甚麼角色?   歷史雖是一面鏡子,但上頭已被刻意灑上積年塵埃,在「落後─停滯─進步─文明」這一主旋律下,有多少歷史事件被長期封印或刻意忽視誤導?   本書由政治、經濟、社會、思想、宗教、音樂、美術、建築等不同視角切入,拭去在歷史這面鏡子上頭的塵埃,透過不同視野的交叉觀察與解讀,讓歷史回歸歷史,更正確、客觀地去還原歐洲「真實」的面貌,掀開被掩蓋的若干「真相」。   《魔戒二部曲》那場波瀾壯闊的聖盔谷號角堡戰役,人皇亞拉岡偕同精靈、矮人所組成的中土聯軍苦苦抗拒白袍巫師薩魯曼率領的滿山遍野、面目猙獰的強

獸人一波接一波的侵襲──這僅僅是存在於小說電影裡的虛構故事嗎?   一六八三年,鄂圖曼帝國皇帝所率領的穆斯林大軍,與由神聖羅馬帝國皇帝及羅馬教皇所召喚而來捍衛歐洲基督教世界的歐洲各國聯軍,轟轟烈烈上演了舍生忘死的決死戰。這場伊斯蘭世界對歐洲基督教世界所發動的最後一場大規模戰役,正是上述電影場景的歷史原型。   電影《神鬼奇航》裡的海盜劫掠行動,正是歷史上英國最終得以擊敗西班牙無敵艦隊,建立大英帝國海上霸權的得力助手,伊莉莎白一世女王甚至還頒贈海盜頭子爵位。   相較東印度公司大約兩成的投資報酬率,英國在一五八五到一六○三年間投資海盜的收益高達六成。也正因政府公開支持的激勵,十八世紀活躍於

大西洋到加勒比海的海盜,估計有半數來自英倫三島。   西班牙雖成功征服整個伊比利,代價卻是在航海事業上落後給葡萄牙半個多世紀。正是滿心只想迎頭趕上的迫切感,以及葡萄牙對所有追趕者的無情迎面重擊,讓暫時束手無策的伊莎貝拉雖然經常皺眉不耐,也只能繼續傾聽哥倫布這個熱那亞投機客的自吹自擂。   但西班牙的美洲探險只能用「幸運」兩字形容。   哥倫布毫無準備就橫渡寬達三千餘公里的大西洋,在船員耐心耗盡、瀕臨叛變之際,碰上了加勒比小島,這豈不是幸運?   僅以寥寥數百人作為前驅,根本沒敢以「征服」當成目標的西班牙探險隊,竟蒙「看不見的盟友」(致命細菌)鼎力相助,一舉壓制發展程度其實並不低,兵力更

遠遠勝過探險「小」隊的阿茲特克與印加。   西班牙原期盼透過發現新航道來擴大國際貿易,追上原本領先的葡萄牙,沒想到最終收益(鉅量白銀)竟然「直接挖出來」就可以了,用的還是大量無償血汗勞工。   從某種意義來說,根本就沒有什麼美國革命,有的只是一場獨立戰爭。甚至多數殖民地反抗軍只說是為了「保衛我們共同的權利」,所謂「獨立」的概念不僅未在第一時間浮現,華盛頓在接掌總司令時也自稱:「我可敬的同僚與我本人所有作為,都是為了重建祖國跟殖民地之間的和諧。」   如同宋江一般,雖被逼上梁山,終究還是期待被招安。   《獨立宣言》雖公開揭櫫「人類生而平等,擁有造物主賦予的某些不可剝奪的權利」,一七七六

年的大陸會議也正式表決通過「不再進口奴隸到十三個殖民地的任何一處」,但美國仍直到一八六五年通過第十三條修憲案後才正式廢除奴隸制度,最後在一九六四年的《民權法案》後,終於宣布種族隔離與歧視措施「永久非法」,此時,發動革命已經是一百八十八年前的事了。還有起自一八三九年,但直到一九二○年才成功的婦女投票權運動。   開國初期,臨時政權不斷面臨打著民主旗號發動暴亂的騷擾,以致制憲會議代表們總以「共和」自稱,甚至麥迪遜還公開指出「政府若採取民主形式,將帶來無窮麻煩」,因此,各方最終決定以英王喬治三世為原型來設計所謂「總統」:這個新職位不但具有「民選皇帝」特徵,至少可稱為「帝王式的總統」。而且漢彌爾頓最

初就曾建議將總統訂為終身制,後來雖妥協改採四年任期,仍未設下連任限制,等於明白暗示終身制也非不可能的。   從工業革命走到工業資本社會,一段「被故意失落的環節」是,即便資本家擁有充足的投資誘因與動機,但究竟該如何說服那些原本徜徉在綠草如茵鄉間的清心寡欲農民,讓他們轉而選擇投身到高爐旁幽暗黝黑狹隘駭人的巷道間,在四周鎮日瀰漫嗆鼻的灰黑色致命煙霧下,過著大多以時薪或週薪計算,完全沒有現代社會福利保障,天天提心吊膽的日子呢?   十六到十七世紀英國掀起「圈地運動」,地主貴族紛紛大規模圈佔農民耕地以轉成牧場,大批無助農民在暴力脅迫下被迫出讓土地,遠走他鄉或四處流浪,生活極端悲慘。正是這群走投無路的

農民,彌補了工業革命最初的勞動力缺口。   在「仕紳們追求進步的欲望不應受到阻撓」的大旗下,受到少數人利益扭曲的所謂進步,終於讓整個運動成為一場富人對抗窮民的不對稱革命。難怪在歐洲大陸人們眼中,尼德蘭人「雖向來以貪婪而惡名昭彰」,但跟英格蘭人比起來則不啻是「小巫見大巫」了。   拿破崙曾狂傲地宣稱「我發動了近五十場對陣戰役,幾乎每一場都取勝」,甚至還自誇「六萬人加上我,等於十六萬人」,但歷史告訴我們,除堪稱他成名代表作的一七九六年遠征義大利戰役,以及一八○五年奧斯特里茲戰役之外,拿破崙著實拿不出其他令人驚艷或稍為像樣一點的戰場表現。   作為一名將領,拿破崙也絕不是「愛兵如子」的典範:為

了不放過奪權的大好機會,他將數萬法國同袍棄置埃及不顧,在一七九九年隻身潛返法國發動霧月政變;在瘋狂遠征俄羅斯終致慘敗後,面對一八一二年「莫斯科大撤退」的噩夢,他又遺棄了數以十萬計強徵而來的同盟夥伴,倉皇逃回巴黎,導致二十四萬人在飢寒交迫中喪生,其中三分之二都是「皇帝的法蘭西子民」。   薩克萊曾不無調侃地指出「國王的威嚴,不過由假髮、高跟鞋和斗篷等配件組成罷了,或者可以這麼說,我們崇拜的諸神,其實是理髮師和鞋匠共同努力製造出來的。」   在有意的人為加工下,透過兩百幅肖像畫、三百枚紀念章與七百餘件版畫作品,路易十四成功地透過催眠性的宣傳手段,型塑出某種與現實並不對稱的形象,例如畫作中雄俊英

偉的君主,看來絕對超過他的實際身高一百六十三公分。在十九世紀成為女性專屬配件之前,作為「恨天高」的先驅,鞋跟高度超過十二公分的鮮紅色高跟鞋,既彌補了國王的先天缺憾,也成為他吸引世人目光與帶領歐洲上層流行時尚不可或缺的組成元素之一。   在二十世紀下半,希特勒就是罪惡的代名詞。   但是,為什麼強調理性、進步的十九世紀卻會衍生出兩次死傷慘重的世界大戰,以及各式各樣的血腥屠殺?   因著十九世紀民族主義而來的種族主義、因著帝國主義而來的軍國主義,提供了上述問題的解答。從這個角度看來,希特勒不過為漫長的歷史演進下了個句點罷了。 推薦人或導讀人   連弘宜 政治大學國際事務學院院長   盧業

中 政治大學外交系主任   陳佩修 暨南大學人文學院院長   廖舜右 中興大學國際政治研究所所長   蔡育岱 中正大學戰略暨國際事務研究所所長   聯合推薦  

版畫作品進入發燒排行的影片

藝術家JOAN CORNELLÀ闊別香港3年後再度回歸
舉行香港最大型個人展覽
首度公開展出

按真人大小比例製作的木板畫

藝術家標誌性設計如SELFIE GUN, BOOTYBOOP等銅像作品

展覽日期:2020年12月15日 至 2021年1月29日(敬請預約)
金鐘太古廣場1期5樓 香港蘇富比藝術空間
網上預約:Sothebys.com/JoanCornella
#JoanCornellà #Sothebys #AllRightsReserved
今年12月,蘇富比與香港著名創意工作室AllRightsReserved將聯合呈獻西班牙藝術家Joan Cornellà作品展售會「Contemporary Showcase: My Life Is Pointless by Joan Cornellà」。展售會在2020年12月15日至2021年1月29日於香港蘇富比藝術空間舉行,帶來Cornellà 48幅標誌性諷刺時弊的作品,是本港歷來最大型的Joan Cornellà展覽。

Joan Cornellà三年後再度回歸香港舉行作品展,而「My Life Is Pointless」是其第三場香港個人展覽。是次活動將首度公開展出按真人大小比例製作的木板畫及銅像,以及一系列已停製的限量版版畫作品。

擁有800萬社交媒體粉絲的Joan Cornellà是圈內最受關注的藝術家之一,其作品曾在國際多個地方展出,當中包括香港、東京、首爾、北京、倫敦、巴黎及紐約等。Joan Cornellà愛以鮮明生動的用色、簡單直接的視覺語言,探討及諷刺人性的黑暗面,帶來直白、充滿娛樂性卻同時令人反思的作品。在2020年,藝術家的創作風格有了新的演變,融合更多文字及圖像的元素,繼續以幽默引起普世共鳴。

藝術家Joan Cornellà表示:「相隔三年,我很興奮再次為香港觀眾帶來具代表性的作品,以及介紹一系列結合文字及圖像元素的新作。有趣的是,這些超現實的黑色幽默卻似乎與現今時代互相呼應著。過往我曾多次表示希望我的作品能有自己的聲音,故此我對作品的解讀一直抱有最開放的態度,提供更多空間啟發不同的批判性思考。」



AllRightsReserved創辦人SK Lam表示:「Joan Cornellà無疑是黑色幽默的代表人物,相信觀眾定必試過在欣賞其作品時不期然放聲大笑,又或感到一陣毛骨悚然。但亦正正是Joan這種獨一無二、引人深思的幽默感,引發大眾共鳴。他過去在香港的展覽大受歡迎,反映本地觀眾對其世界觀深同感受。2020年對很多人而言都相對沉重,這次展覽正好能適時地舉行,以歡笑和淚水為本年寫下句號。」



蘇富比亞洲區當代藝術部專家金相辰表示:「Joan Cornellà的作品同時集趣味、黑暗及啟發性於一身。我們欣然與AllRightsReserved合作呈獻這極具玩味的展售會,以既富娛樂性又讓人反思的展覽活動作為年度總結,並於這充滿挑戰的一年再度印證亞洲及全球當代藝術市場的韌性及創新。」





Contemporary Showcase: My Life Is Pointless By Joan Cornellà

展覽日期: 2020年12月15日 至 2021年1月29日(敬請預約)

網上預約:Sothebys.com/JoanCornella

星期一至五:10am – 6pm;星期六:11am – 5pm

以下日子休館:2020年12月24日至2021年1 月3日,星期日,以及公眾假期

阿山與果子的山間記憶- 董勤版畫創作論述

為了解決版畫作品的問題,作者董勤 這樣論述:

  本版畫創作研究旨在探討創作者與自然間的關係,以創作的方式記錄環境也記錄生活,表現筆者對山的認識與感受,以及旅行小故事,並創造山豬與果子狸造型的角色阿山與果子,象徵筆者與環境間的聯繫。藉由觀察山景、鄉村與內心所想,系列版畫作品中不只是紀錄景色也記錄心情,以多種角度方式觀察體驗自然,思考田園山景與自己的關係,與山林對話也與自己對話。此創作研究共含五章節・第一章探討創作之動機與目的,筆者因為生活的地域關係,對環境有了更多的感知與體驗,透過創作記錄生活並探討人與田園山景間的相互關係,同時提升版畫創作能力,並依循以行動研究為依據所訂定的研究步驟。在實踐、反省、思考的過程中收穫學習,評斷自己的創作是

否在一個好的方向上,且持續的進步。・第二章討論學理基礎,經由相關資料的研讀,分析相關藝術家學派對藝術與自然的解讀,說明水印木刻的文化價值。不只是思想上的琢磨,期望在創作技巧上有所精進。・第三章為創作理念與媒材技法研究,解釋創作手法並分析媒材特性如何連結至作品理念。・第四章為詳細之作品詮釋,對每件作品做形式理念的詳細說明,作品共二十三件,以風景與生活的紀錄結合山豬與果子狸的卡漫腳色創作《山間記憶》、《山果故事》與《民雄記憶》三個子系列,皆以水印木刻版畫印製,同時嘗試複合媒材運用。・第五章為整個創作研究寫下結論,探討創作研究之成果,分析作品媒材技法的運用成效,以及作品在未來可能的發展方向。  關鍵

字:版畫,水印木刻,記憶,山豬,果子狸

【漫遊藝術史套書】(二冊):《漫遊按讚藝術史》、《漫遊怪奇藝術史》

為了解決版畫作品的問題,作者漫遊藝術史作者群 這樣論述:

  本套書組合:《漫遊按讚藝術史:在地作者群,用讀者視角寫出我們按讚、分享的藝術故事》、《漫遊怪奇藝術史:從怪奇小路,走進藝術史的冷知識和驚嘆號!》     翻新想法的非典型藝術史   漫遊藝術史網站人氣文章     在地作者群帶路   用讀者視角,打開藝術好奇&視野   ▌好奇按讚點閱轉分享=我們最想讀的藝術故事 ▌   別本不講的有趣內容,這裡都有     ▌2016年開張,中央大學師生合力創建藝術知識普及網站   2016年創立的藝術共筆部落格「漫遊藝術史」,6年來以平易近人的方式,為一般大眾介紹逸趣橫生的藝術人文知識。網站建立始於一場校友回娘家聚會

,大家有感於人文社會學科建置知識普及網站蔚然成風,例如:哲學哲學雞蛋糕、芭樂人類學、巷仔口社會學、歷史學柑仔店、菜市場政治學、故事、法律白話文運動等,唯藝術史尚未有一個電子園地。於是,中央大學藝研所師生便自告奮勇,加入這股數位科普教育的趨勢,花了一個暑假籌設「漫遊藝術史」部落格。從網站名稱、內容題材、廣邀專業作者、尋找補助經費,到設計刊頭版面、聯繫合作媒體、社群行銷等,在師生們的腦力激盪和分工合作下,終於在2016年秋天水到渠成,正式開張了。     漫遊藝術史網站,累積300多篇PO文,用超連結的方式,讓讀者好奇導回藝術史,由讀者主導連結新路徑。這是一本翻新你認識藝術的非典型藝術書。

書中文章,許多都是網站中點閱率高,備受讀者青睞的趣文。用心考量內容題材的易讀性,作者是否以簡潔友善的文筆,清楚傳達一個藝術史的課題、觀點、現象或敘事?這一次,認識藝術不必被框架限定,我們可以用更具啟發性與自由的方式,走入藝術花園。     ▌把藝術變動詞,有經典提問,有啟發引導,更有藝術愛好者的快問快答   這些都是你在其他藝術書中看不到的有趣主題,更特別的是寫作作者群全來自台灣與海外的大學及中學教師、碩博士生、雜誌編輯、自由撰稿者,以及美術館、博物館、藝文基金會、畫廊工作者,用在地語言,分享他們的藝術故事。     非線性去中心化的主題企劃,反映出今日藝術史教學和研究所注重

的趨勢:去中心、多元性、跨域互動。跨越媒材、風格和時空的藩籬,產生彼此的連結和對話,令人耳目一新。將藝術史變動詞,提供各種親近藝術史的路徑,指引各樣閱讀藝術史的方式。     《漫遊按讚藝術史》——   從台灣美術、藝術史到藝術市場   經典命題條條大路通藝術     ●看在地作者群如何從看畫的人,變說故事的人●   分享他們不為人知的快問快答      ▌這些故事,大家都按讚,不知不覺走入藝術史   認識藝術史,為什麼一定要話說從頭?台灣美術史,經過學者長年努力,不斷見證出土哪些動人的土地故事?學者顏娟英為何從佛教轉向台灣美術?《少女》、《甘露水》如何百年後重見天日

?黃土水如何雕出台灣藝術的里程碑?擅長花鳥畫的呂鐵州,為何畫下台灣梅花鹿?中國文革時期竟然有芒果崇拜?誰的畫作,讓張大千一眼入魂用他的字號為畫室命名?清末民初的基督教海報,有哪些中西合璧的趣梗?佛洛伊德也愛藝術?他如何診斷達文西和米開朗基羅的創作歷程?西洋風景畫到底都在畫些什麼?台灣現代大樓為什麼愛用古典裝飾?水族箱造景其實與中國山水意境異曲同工?去英國別再只去大英博物館,英國鄉間別墅更迷人?藝術行銷出奇招,竟推出旅遊套裝行程,讓觀眾夜宿美術館?     ▌條條大路通藝術,認識藝術從好奇開始   所以你好奇,大家都對哪些主題超級感興趣嗎?讓我們一起來看看。   ●〈致美麗之島台灣

:黃土水在日本大正時期刻畫的夢想〉──在【不朽的青春】展覽看到百年後重見天日的黃土水作品,與台灣美術相關的主題,除了呼應外在展覽,更反映大家對台灣本土藝術的重視。有專業讀者對相關的佐證提出質疑或是企求得到更多資訊,例如訪談蔡家丘老師的專訪中,有讀者請教文中提到的,「黃土水少女胸像歷史與取名『久子』由來」。有相關知識的讀者們,熱情分享自己的好奇與知識。     ●〈什麼是藝術史:寫給有興趣的年輕讀者〉──到底藝術史在做什麼?誰適合來學藝術史?若用做菜比喻藝術史研究,某些食材總是賣到缺貨,有些卻乏人問津,終於有人帶領大家一窺堂奧。     ●〈佛洛伊德為藝術史研究另闢蹊徑〉:難道精

神分析的開山祖師也愛藝術史?他翻閱達文西的筆記,發現父親的缺席是他人格養成的關鍵因素。而透過仔細觀察作品,他破解出米開朗基羅欲藉作品自我警惕,一改自己火爆性格。     ●〈臥遊水中山色〉:沒想到水族箱造景跟藝術有關吧。日本造景大師天野尚追求師法自然的山水畫意境,台灣設計師陳盈儒擅長從台灣原生自然環境汲取靈感。臥遊天地和水族造景有何關聯?明代文人的養魚技術和閒賞文化,其實不輸今人?     ●〈博物館中的佛教藝術〉:欣賞是本能?還是文化培養?正在博物館欣賞佛像的藝術史學者,聽著一旁觀光客對話:「看起來很破啊」、「舊的東西就是古董」,興起了對欣賞藝術的深入思考。覺得美,是一件很自

然的事嗎?對不了解佛教的人來說,有辦法欣賞佛教藝術嗎?     ▌8個單元,解讀藝術史的8個經典命題   ●由「藝術史是什麼」開場,簡要介紹藝術史的疆域、素材和基本方法論。     ●緊接的3個單元「創作意志」、「追尋認同」、「社會鏡像」,討論近代到當代藝術家的主體性和社會角色,分析他們如何發揮創造力,尋求文化認同,對於身處的時局提出省思和動人的圖像。     ●除了探究藝術家,藝術史的關懷重心也擴及宏觀的歷史脈絡,因此「東西方相遇」、「風景印記」這兩單元討論文化衝擊和交流、自然環境和城鄉變遷的具體例證。     ●最後,「收藏和市場」、「策展新挑戰」單元,帶

領讀者了解藝術史在市場行銷、博物館展示的實際操作,從觀眾接受面和政治經濟的角度探索藝術史。     並特別在文章起始和篇章文末,規劃「提問」和「延伸思考」單元,從「讀」藝術史,進一步「想像」未來的藝術史,去發現,去想像,認識藝術可以這麼輕鬆有趣!     《漫遊怪奇藝術史》——   佛陀頭頂突起是什麼?   夏娃給亞當吃了什麼好東西?   新聞浮世繪,比X果日報更精彩?   韓劇鬼怪家中的梅瓶,很厲害?     ●最好奇的藝術冷知識●   讓我們從怪奇小路、條條秘徑,走進藝術史的驚嘆號!     ▌這些怪奇故事,大家按讚分享,不知不覺走入藝術世界   佛陀

頭頂突起到底是什麼?藝術界也有魯蛇?確定是蘋果嗎?夏娃到底給亞當吃了什麼好東西?魯本斯的女神身體,為何充滿橘皮?!中國失意文人,如何從編輯出版另尋出路?浮世繪如何成為報紙新寵兒,報業促銷全靠它?杜勒的版畫《男子浴場》,是充滿同志情慾的男體春色圖?英國維多利亞時期,為何常見美麗的瘋狂女子?19世紀的電影特效特別愛玩斷頭梗?林肯遇刺身亡,妻子委託拍攝亡夫的靈魂照?中國大芬村如何成為複製畫的產地,創下數十億人民幣的交易額?精靈為何是藝術史上難以忽視的一族?韓劇鬼怪裡,有最值得認識的韓國藝術國寶?用動漫元素創作的攝影家,創意無極限,超乎你想像?     ▌條條大路通藝術,不再嚇到吃手手,認識藝術

就該先好奇再開始   你好奇,大家都對哪些主題超級有興趣嗎?哪一則po文臉書200多個按讚,讓我們一起來看看。   ●〈佛像頭頂的凸起到底是什麼?〉──這確實是大家看佛像時的大哉問,文章留言處有好多讀者回應,他 / 她們自己的經驗提問,大家都共鳴滿滿。     ●〈消失的臉:為何馬格利特愛畫看不見的人臉〉──原來大家對藝術家都有超多OS,非常好奇他們作畫背後的小祕辛。如同〈為何竇加最愛畫芭蕾舞?〉一樣,這些我們熟知的西洋藝術大師,除了偉大,更想知道他們特殊的想法與故事,那些一般藝術史不說的故事。     ●〈認同請分享:關於早安圖的一些視覺觀察〉──這篇文章從大家每天手

機中會看到的長輩早安圖出發,文章甚至曾被三民教科書放入模擬試卷作為閱讀題組。文中更分享到印度早安圖現況,也有讀者轉貼相關文章印證。不少文章,也有讀者會分享一些延伸閱讀,沒想到早安圖跟藝術也有關吧!     ●〈藝術終結之後:當代動漫畫藝術的未來 〉──就是這篇觸及了臉書的高按讚率,在年輕世代中,人氣居高不下。     ▌8個單元,解讀藝術史的8個熱議主題   ●由「解謎線索」揭開序幕,邀請讀者一起調查「辦案」,逐步掌握藝術解謎的根據和線索。     ●接著從「影像幻術」單元,了解各種視覺技術如何操作真假難辨的戲法,在「版畫藏奇聞」當中,飽覽東西方版畫作品的奇趣神采,看

到版畫發揮的社會影響力。     ●「性別視角」、「身體和存在」兩單元,討論近代到當代藝術中的人體再現和性別觀點,並從藝術史反思權力關係和哲學倫理。     ●接下來的「視覺敘事」單元,解析繪畫圖像和電影片頭的視覺語言,如何表達或提示故事情節。     ●最後,「流行風潮」、「跨界匯流」兩個單元,透視藝術史和流行文化的緊密關係,時尚、動漫、電影、社群媒體皆和藝術互相激盪出精彩的火花。     並特別在文章起始和篇章文末,規劃「提問」和「延伸思考」單元,從「讀」藝術史,進一步「想像」未來的藝術史,去發現,去想像,認識藝術可以這麼輕鬆有趣!   專業按讚推薦

    李玉玲|高雄市立美術館館長   林育淳|台南市美術館館長   高千惠|現當代藝術文化研究者   鄭雅麗|台新銀行文化藝術基金會執行長   劉俊蘭|桃園市立美術館館長  

文字、符號相關思考與創作 -- 姜昊版畫創作論述

為了解決版畫作品的問題,作者姜昊 這樣論述:

本創作論述以「文字、符號相關思考與創作」為題,意圖探索文字、符號在作品創作中的意義與價值。文字語言是大家每天都要接觸的東西,但這並不代表我們可以對其有一個統一的理解與表達。因此,讓自己投入於此的研究,進行探索思考,去尋找文字符號與當代藝術創作之間的關聯性,期以引起大家對語言文字符號以及自己的理解更多的思考;另一個方向,選擇具有符號性的圖像與事物作為作品視覺要素,如:代表自然的波光粼粼的水面,象徵巫術的油脂的燃燒儀式,暗示版畫印刷的油墨痕跡等。筆者的作品主要是動用不同的符號來呈現在作品中或者將大自然的符號語言注入到作品中,藉由對生活與人的觀察以及對歷史文化脈絡的梳理,將文字符號圖像化、

抽象化,在使觀者內心發生碰撞的同時,也給自己一些思考的餘地。 於理論上,受維特根斯坦語言學的哲學思考的啟發(哲學無意義、人的行為無意義 、哲學已經死亡),繼而進入研究神秘學與卜卦,探究觀看自然的直覺。根據達達主義虛無主義理論,從反語言、反符號角度,逕行觀察想像創作。 於創作的過程中,筆者並沒有局限於版畫的技術技法使用,而是將版畫作為一種創作媒介,選擇合適的表達形式。 作品的主題主要分為三個面向:第一部分為「文字符號在作品中的選擇與運用」,第二部分為「大自然的語言符號在作品中的呈現」,第三部分為「觀念性創作」。對文字符號語言的選擇使用上會查閱大量書籍文獻,創作過程中盡可能滿足自

己的喜好以及對作品的期許。在創作手法上,使作品以多元的方式呈現:包括平面的版畫作品、影像作品以及裝置作品。筆者思維的跳躍性決定了作品的多樣化,這也是我願意看到的自己作品狀態,筆者相信好的作品並不屬於某一個單一領域,而它是一個獨立的藝術創作。讓作品以不同的方式呈現,創造出更多的可能性。 在對自身創作的學理背景與創作理念論證基礎上,深化筆者對當代藝術世界的一些微薄之見。當代藝術早已從「客觀」的再現世界中,解脫出來。藝術家也不再是「畫匠」。毫不誇張的說,藝術家與科學家一起使得世界平衡,藝術已經成為一門綜合的學科。當代藝術家在創作過程中,應該從傳統的繪畫、雕塑、版畫等材料限制中離開,不再僅僅製造點

綴生活的美術製品。藝術應該進一步打開、豐富人類感知能力,啟發思考的想象力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