照護機器人的問題,透過圖書和論文來找解法和答案更準確安心。 我們找到下列各種有用的問答集和懶人包

照護機器人的問題,我們搜遍了碩博士論文和台灣出版的書籍,推薦顏長川寫的 誰搶了我的金飯碗? 和卡米拉‧卡文迪許的 百歲時代:當人生百歲成為常態,我們該如何活得更好?都 可以從中找到所需的評價。

另外網站量測資訊第185期:醫療照護機器人技術發展與驗證 - 國家 ...也說明:醫療機器人屬於專業服務機器人的範疇,其智慧化水準相對較高,醫療機器人在研究與開發過程中涉及許多技術領域,除了醫學與機器人技術之外,還包括機器學、材料學、生物力學 ...

這兩本書分別來自創見文化 和三采所出版 。

國立臺灣師範大學 健康促進與衛生教育學系 郭鐘隆所指導 游騏瑄的 應用創新慢性腎臟病健康照護機器人進行數位學習之使用者經驗探討 (2021),提出照護機器人關鍵因素是什麼,來自於人工智慧、機器人、慢性腎臟病、數位學習、個人涉入程度、系統可用性。

而第二篇論文國立陽明交通大學 資訊管理研究所 黃興進所指導 孫淑蓉的 建立台灣老人長期照護在地老化模式 (2021),提出因為有 長期照顧、在地老化的重點而找出了 照護機器人的解答。

最後網站IEKView:銀髮族照護機器人上前線|產業焦點|產科國際所【IEK ...則補充:法國Robosoft公司推出的Kompa智能機器人,變身為健康管家機器人,不是為取代護理人員,而是協助護理人員或居服員的工作,幫助銀髮族或行動不便人士處理 ...

接下來讓我們看這些論文和書籍都說些什麼吧:

除了照護機器人,大家也想知道這些:

誰搶了我的金飯碗?

為了解決照護機器人的問題,作者顏長川 這樣論述:

5G is real and coming !        5G=服務(SERVICE)+智慧(SMART),   5G帶來非金融業的四新領域──   四大領域即─區塊鏈、虛擬貨幣、沉浸體驗及監理沙盒將各顯神通;   為金融業的四大變化──實體化、網路化、行動化、智慧化   很多人都誤以為5G是金融業的專利,其實各行各業都可加以運用 :   「區塊鏈」是下一代的互聯網、   「虛擬貨幣」是虛實世界的橋樑、   「監理沙盒」小型實驗室、   「沉浸體驗」是五感實境感受。   5G 的三大特性:高頻寬(百倍速)、低延遲(1毫秒)、廣連結(百萬個/ 平方公里),正好可以對應三種不同類型的應

用;高頻寬可以帶來4K/8K 影音、電競、AR/VR 等消費者應用,而低延遲能實現車聯網、智慧製造、遠距醫療、遠距操控等產業與工業應用,至於廣連結則可開創全新的物聯網……更多的5G應用與未來趨勢,將透過本書得到一定的啟發。   個人和企業都必須加速「數位轉型」,才能搶到金飯碗!   5G行動通訊科技(高頻寬、低延遲、廣聯結)將促成萬物互聯,有利於發展大數據、人工智慧、物聯網等服務,應用層面不再侷限於通訊領域,各行各業都可能搭上5G浪潮。   快速變動帶來新挑戰但更帶來新機會,當「金融遇見科技」會碰撞出什麼樣的精彩火花?FinTech會為金融業打造什麼樣的網路銀行、開放銀行、未來銀行?什麼

是智慧電商、智慧工廠、智慧辦公室?   5G 的三大特性:高頻寬(百倍速)、低延遲(1 毫秒)、廣連結(百萬個/ 平方公里),正好可以對應三種不同類型的應用;高頻寬可以帶來4K/8K 影音、電競、AR/VR 等消費者應用,而低延遲能實現車聯網、智慧製造、遠距醫療、遠距操控等產業與工業應用,至於廣連結則可開創全新的物聯網,應用於人生的八大需要中:   食─ 5G 咖啡機器人一面煮咖啡一面還能服務客戶,且兼具5G 行動熱點、人臉辨識、語音辨識下單等功能;全台第一個AI 溫室(全自動科蔬果),2021 年7 月就要投產。   衣─ AI 智慧驗布的作業,可以高速判斷布料是否有破洞、髒污、勾絲等

瑕疵。   住─智慧家庭能夠控制燈光、窗戶、溫濕度、影音設備以及家電等,也可同時包含出入控制或是警報器;當連上了網際網路後,家庭設備變成智能網中重要的成份。   行─ 利用即時通訊來控制號誌、改善交通狀況,打造更安全、更便利的車聯網、自駕車和停車的智慧交通體驗。   育─ 透過5G 無人機基地台傳輸訊號,搭配AR 眼鏡引導現場工作者做教育訓練或透過AR 視覺化的導引可輕鬆帶領旅客前往目的地。   樂─5G 與VR/AR 結合,不論演唱會、音樂會或運動賽事都能享受如親臨現場般的觀看體驗。   醫─ 5G 與醫療的跨域整合,實現遠端醫療、遠端照護等服務;5G即時復健指導,患者不用到醫院也

能在家中進行復健。   養─ 當5G 遇上AI,將共同開創嶄新科技與醫養照護服務整合的新契機,加速醫療機構與長期照顧服務機構的轉型升級。   5G將會加速更多應用服務的發展,例如AR/VR 遊戲、購物;機器人智慧工廠、居家照護機器人;無人機安全監控、農作物勘查等。當智慧機械人顛覆物流倉儲運作、AI剪片又快又好……哪些類型職務的飯碗可能因數位科技崛起而不保?   5G所影響的不是只有科技業,而是目前市面所看到的大部分的行業,從醫療保健到金融服務再到零售業都會受到5G技術的衝擊。隨著5G的上線,更多令人驚豔的應用將會不斷地推陳出新,改變你我現有的世界,個人和企業都必須加速「數位轉型」,才能搶

到金飯碗!   5G將如何影響我們的未來   去銀行化,手機就是分行   未來銀行將會「去中心化」,這時候每個人都是中心,不必依賴第三者;「去銀行化」的話,每一隻手機就是一家分行,難怪全球的分行在縮減中;只有最優秀而非最龐大的銀行可以存活,未來銀行可以是傳統銀行加以改良,可以是新設的純網銀,更可以從大型金融科技公司蛻變而來。   未來的銀行除了具體的總行和客服中心外,其他的業務功能大部分都已數位化,拿著手機到處「嗶」一下就可處理約80%的金融業務;再經過一段時候,僅憑一張臉、一支嘴和一副眼鏡就可如入無人之境,一面處理銀行業務一面跟金融機器人聊天;刷臉認人、語音辨識、擴增實境⋯⋯等功能,

全都跟生活緊密結合,進行情境式參與。   未來的銀行會是將金融服務內建(embedded)在汽車內,可以自動支付無須卡片或是無人駕駛的計程車可自動計算車資並支付過路費。   如果將金融服務內建在亞馬遜的Alexa 及Apple 的Siri 等,可依指示執行支付、預約、進行交易、查詢資訊、存款及投資等。   台灣首件監理沙盒實驗─ 凱基銀行與中華電信攜手「電信行動身份認證」,結合手機行動認證,符合「滑世代」需求,解決年輕人(信用小白)無金融帳戶無法認證的限制,安全性更高。間接地也提升銀行競爭力;除了有助於銀行吸收更多客源,並推展「普惠金融」之外,直接透過電信第三方認證機制,不僅可做身份上的

驗證,還能透過其電信費的繳交是否正常?來協助判斷銀行借款風險等級的高低。   宏達電前CEO 周永明創辦未來市(XRSPACE),推出世界首款社交實境5G XR 平台XRSPACE 以及首支支援5G 的VR 一體機裝置XRSPACE MANOVA。   永慶房仲與XRSPACE 合作,超前部署5G,讓消費者享受XR 沉浸式看屋體驗!   關燈工廠應用了人工智慧、大數據及自動化技術,利用人工智慧技術進行預測分析、影像辨識與資訊安全,利用大數據進行即時派工、機台預期保養及材料追蹤。   走進富士康工業富聯在深圳的關燈工廠時,發現裡面沒有多少人,女工產線消失了;即使員工降九成,工廠還是照常運

作,光源僅剩信號燈,只有點點綠光,廠長需拿手電筒巡廠。由於具備省人力、省空間⋯⋯等諸多好處,466 億元營收的工廠,靠32 人就撐起來;「自動化」省下的不僅是人力成本,還在於機器能彼此溝通,辨識品質好壞,最後回頭再優化決策。關燈工廠裡的戰情室,令人目眩神搖的眾多螢   幕掌控工廠裡的狀態,包括每天訂單、產能、產品組裝良率⋯⋯等。   關燈工廠不僅只是幾乎「無人工廠」,真正目標是簡化工作流程、加強工作品質並且優化決策,同時改變人力結構,從傳統的以人為中心,變成以數據為中心的「無憂工廠」(把工作放前端做決策),這才是關燈工廠的意義。以專門生產智慧手機等電氣設備組件的工廠為例,採用全自動化製造流

程,配備機器學習和AI 設備自動優化系統、AI 維護系統和智慧生產實時狀態監控系統,將生產效率提高30%,庫存周期降低15%,真正實現關燈無人工廠的目標,同時也是第一家機器學習和工業人工智慧的無憂工廠。 名家推薦   中華電信行動通信公司總經理/電信研究院院長 林榮賜   NEXT BANK 執行副總/ 漫畫愛好者  梅 驊   前金融委員、考試委員/ 台大財務金融系教授  楊雅惠   台新文藝基金會董事長/台新銀行監察人  鄭家鐘   陀飛輪系統創想者/ 企業暨個人生涯顧問  邢憲生

照護機器人進入發燒排行的影片

English Digest實用空中美語雜誌訂閱:
http://shop.english4u.net
加入我們的粉絲團:
https://www.facebook.com/AMCfanpage
線上免費英文程度檢測:
https://www.空中家教.com

應用創新慢性腎臟病健康照護機器人進行數位學習之使用者經驗探討

為了解決照護機器人的問題,作者游騏瑄 這樣論述:

背景:人工智慧(Artificial Intelligence, AI)科技的發展之下,機器人的發展日漸蓬勃,且已經被應用在許多智慧健康服務的業務上。隨者慢性腎臟病罹病人數越來越多,隨之而來的護理人力短缺、衛教時間不足,以及沉重的健保、財政負擔,都是臺灣正面臨的重大議題。為了提升病人的照護品質、自我健康管理的能力,應用創新科技在健康促進與衛生教育的領域已是刻不容緩。目的:本研究旨在探討慢性腎臟病病患使用慢性腎臟病健康照護機器人進行數位學習的使用者經驗。方法:共計招募慢性腎臟病病患92人。參與者接受20分鐘的創新衛教後會進行問卷填寫。了解其在系統可用性得分、個人涉入程度、學習動機跟學習成效的表

現。問卷蒐集完畢後,以結構方程模型-偏最小平方法(Partial Least Squares Structural Equation Modeling, PLS-SEM)進行統計及分析。結果:使用者在系統可用性得分74.701分,介於「good」到「excellent」之間,顯示使用者能接受慢性腎臟病健康照護機器人的使用。並在個人涉入程度、學習動機及學習成效的變項都有高度的回饋。使用者經驗中的系統可用性與個人涉入程度可以與學習動機及學習成效建立PLS-SEM結構模型。本研究假設14條直接路徑,共10條顯著,分別是「系統可用性」與「個人涉入程度」到「學習動機」的四個構面(T=4.416, P

百歲時代:當人生百歲成為常態,我們該如何活得更好?

為了解決照護機器人的問題,作者卡米拉‧卡文迪許 這樣論述:

  「台灣已經進入『人瑞時代』。」——台大社會工作學系教授 楊培珊     21世紀,人類正式走入「百歲時代」。   全球醫療系統都尚未準備好,   但巨大的醫療商機卻悄悄浮現;   社會動力普遍老化,   卻讓銀髮上班族有了翻轉人生的機會!   全民長壽的此刻,   我們該如何「活得久,又活得精采」?     當人生真的70才開始,   家庭、健康、心理、醫療、工作型態與商業活動,都將產生鉅變!   形塑長壽社會的未來樣貌,第一本全球老化時代的最佳指南。     數據顯示:2019年出生的小孩,預計可以活到100歲。   2020年,全球65歲以上人口,預計將永遠超越5歲以下人口。   當你

60歲,你敢退休嗎?你的錢真的夠嗎?你的資源可以維持到何時?     英國——每十張病床中,就有一張躺著其實可以出院,卻無處可去的老人。760萬人成為家人的專職照護者,其中67萬人照顧失智症患者。     日本——老爺爺老奶奶在便利超商櫃檯打工,沒有人敢搞丟飯碗,因為老人年金與福利根本不夠。     中國——無數子女北漂,但在《老年人權益保障法》下,子女若冷落或忽視父母,則屬違法。孝與不孝,該如何界定?子女已難生存,奉養這門功課,又該如何完成?     全球——教育程度低且社經地位不佳的人,由於壓力荷爾蒙經常性過高,生理年齡會比教育程度高的高階主管還要提早衰老,形成了一種社會不正義。     

然而,人老了,絕不能只是眼巴巴地望著終點線到來。   人生後半場延長賽,應該要是生命給我們的禮物。本書將告訴你以下驚人事實:     ——心理影響生理,若能隨時更新「老年」定義,年輕的心態將打造年輕的生理年齡!     ——只要在生活中植入小小的運動飲食改變,我們就能讓自己有病在身的時間壓縮到最短。     ——退休族轉換跑道繼續工作,吸收新知迎接新挑戰,才是超級保健、護腦的良方。     ——「退而不休」成為歐美新趨勢,各大企業開始發現,他們正需要有技術經驗、有責任心又有人脈的「初老年/中年活力」!     ——歐美各國開始吹起「退休村」、「青銀共居」、「熟女共居組織」等風潮,既能阻止孤獨死

情況發生,又能有效預防長輩失智發生。     ——德國開始提撥預算,給付負責照護工作的家人,減緩其被剝奪感,增加其認同感。     ——荷蘭的「鄰里照護網」大大增強照護師與病患的「信任感」,客製化的照護方案,為國家和病患都省下掛病院、看心理諮商的大筆預算。     ——可偵測生命徵象的穿戴式科技與照護機器人的研發,將有效協助家屬掌握長輩健康狀況。     ——生物專家正努力解密長壽基因,幹細胞與白藜蘆醇等「抗細胞老化藥品」的使用,可望於十年內正式問世。     「初老年」與「中老年」的活法也大大不同,我們都應該努力延長充滿活力的「初老年」,將行動不便的「中老年」時間壓到最短。倘若各國政府或各界

人民團體,能致力於「改變老年的定義」、「介入民眾的飲食與運動控制」、「創建全民永生工作制度」、「研發新神經元增生與長壽基因之改良」、「打造機器人協助的醫療空間」、「為民眾創立生活圈與生活目的」,人民就有機會脫離絕望、虛弱無力的老年生活,重新定義長壽的價值。   本書特色     • 理解百歲時代來臨現象,重新定義長壽價值   • 理解歐美、日本面臨全民長壽,針對社會政策面的對應措施   • 理解歐美、日本面臨全民長壽,針對醫療照護方面的新趨勢   專業推薦(依姓氏筆畫排列)     【國內推薦】      朱為民  臺中榮民總醫院健康管理科主任   李若綺  弘道老人福利基金會執行長   吳若

權  作家、廣播主持、企管顧問   孫健忠  臺北大學社會工作學系兼任教授   陳正芬  中國文化大學社會福利系教授   陳穎叡  新北市家庭照顧者關懷協會理事長   許皓宜  諮商心理師、作家   楊培珊  台大社會工作學系教授     【國際推薦】     「振奮人心的必讀之書!」──《每日郵報》     「這本睿智之書,匯集了深入的研究與輕快的文筆,論點清晰明確,真希望本國首相可以好好參考。」──《泰晤士報》     「針對全球老化深入探討、分析、預測的集大全手冊,不可錯過!」──《金融時報》     「大膽而有遠見的書,為全民敲響世代警鐘。」──《星期日泰晤士報》     「全球壽命延

長,真的是好事嗎?如果老齡化社會只會讓我們變得更貧窮、更悲傷,我想所有人都不會希望『老而不死』。然而,無論是對個人而言還是對國家而言,變老都不一定等同於虛弱和無意義。作者完成了一份重要的宣言,闡明了老年社會可以如何成為更好的社會。」──羅伯特·佩斯頓(Robert Peston),英國ITV新聞政治編輯,前BBC新聞經濟編輯     「全民長壽,會帶來什麼巨大變化?人類要為此付出什麼代價?這本書話題引人注目,論點不失樂觀,並提出了可貴的建議,重新定義了長壽的價值。豐富的統計數據以及針對貧富差異的細緻觀察,令人嘆為觀止。最重要的是,作者勇於挑戰我們對衰老的觀念,使這本書成為我們每個人的案頭必備書

。」 ──艾米莉·麥特莉絲(Emily Maitlis),BBC Two新聞主播,時事節目Newsnight主播,BBC紀錄片導演     「這是一本令人振奮、實用且不失樂觀的好書,只要方向正確,人類不僅可以享受長壽,還能讓生命更加充實。每個人桌上必不可少的讀物。」──亞利安娜・哈芬登 (Arianna Huffington),《赫芬頓郵報》創始人     「如何活得更好的精妙指南。」──賽門·詹金斯(Simon Jenkins),前《倫敦晚報》編輯,前《泰晤士報》編輯,英國國民信託(National Trust)前主席,《衛報》專欄作家     「具有絕對的啟發性,內容豐富。如果你想度過美好

又長壽的生活,請務必一讀。」 ──大衛·安德魯·辛克萊博士(Dr. David Sinclair),生物學家兼老年疾病學家     「人口變化是我們最容易忽視的危機。作者為我們撰寫了最有趣,最具洞察力,最一反傳統價值觀的指南。這是一本非常重要的書。」──勞倫斯·薩默斯(Lawrence Summers),哈佛學院查爾斯·艾略特大學(Charles W. Eliot University)名譽校長兼教授 作者簡介   卡米拉‧卡文迪許(Camilla Cavendish)     牛津大學政治、經濟系雙學士,哈佛大學公共行政碩士,英國上議院議員。     曾任《泰晤士報》和《星期日泰晤士報》專

欄記者,精準剖析全球政治經濟,獲獎無數,包括「Harold Wincott資深財經記者代表獎」、「2008 Paul Foot Award榮譽記者獎」、「2009英國深入報導榮譽記者獎」。2013年,出版《卡米拉‧卡文迪許評論集》。     2015年,任英國首相策劃之Number 10 Policy Unit計劃主席,任職期間成功說服英國首相及其團隊推動「含糖飲料稅」。2016年受英國皇室冊封為小威尼斯男爵夫人,並於同年進入英國上議院,以議員身分為民服務。平時致力推動「按比例課徵死亡稅」,針對巨額遺產進行課稅,朝社會均富邁進。    譯者簡介   高霈芬     畢業於國立台灣藝術大學廣播電

視學系、波特蘭社區大學音樂系、國立臺灣師範大學翻譯研究所。   譯者信箱: [email protected]   臉書專頁:I'm Kurious     With a B.A. in communications and a M.A. in translation and interpreting, Pei-fen Kao now works as a freelance translator/interpreter and a full-time hip-hop music enthusiast. You can find her at [email protected]

om or her Facebook Page: I'm Kurious. 引言 全民百歲的全新世界——人生延長賽 第一章 新生不再:人口結構將改變世界的權力平衡 第二章 你沒你想得那麼老:「老年」的定義正在改變 第三章 運動和飲食控制:大家都想要,但需要外力協助練習 第四章 打消退休的念頭吧:人類進入永生工作的時代 第五章 新的神經元:讓老腦更新,保持最佳狀態 第六章 長壽基因:老無病痛,長壽才有意義 第七章 走跳時代:人人都需要生活圈 第八章 健康醫療大革命:機器人照顧你,人類關心你 第九章 找到生命的意義:目標決定一切 第十章 被詛咒的世代:我們需要新的社會契約 結語 更美好的新世界

謝辭 延伸閱讀 作者序   全民百歲的全新世界——人生延長賽     二〇一八年,一名荷蘭男子向法院主張將自己的法定年齡減二十歲。六十九歲的艾米爾・拉特班德(Emile Ratelband)向荷蘭阿納姆(Arnhem)法院表示自己的實際年齡讓他感覺「不舒服」,因為他的實際年齡無法反映他的心理狀態——而且還成為找工作或是網戀的阻礙。他想把自己的出生年月日從一九四九年三月十一日改為一九六九年三月十一日。     拉特班德説醫生表示他的身體年齡為四十五歲。「六十九歲會受到很多限制,」他說。「如果我只有四十九歲,就可以接到更多工作。如果在Tinder上顯示為六十九歲,我就作古了。」朋友建議他謊報年齡

,但他說「要扯謊就要記住你說過的每一句話。」     拉特班德把自己的減齡主張與尋求認同的跨性別人士做比較——言下之意,他認為年齡必須是一種浮動的概念。拉特班德表示他的雙親都已過世,不會因為他希望改變年齡而生氣。他甚至還自願放棄退休金。     「正念教練」拉特班德的觀念十分前衛。法庭拒絕了他的要求,認為改變年齡會對投票權等法定權益造成「負面影響」。但是,這個看似無聊的案子卻蘊含了一個很重要的概念:我們正在歷史一個嶄新階段的起點,新階段即將展開。     人生延長賽——全民百歲的時代來臨了     若你現在正值五、六十歲,你便很有可能活到九十幾歲。如果能好好照顧自己,又有幸運之神的眷顧,接下來

的這幾十年中,大多時間你都可以健康有活力。人類的實際年齡與生理能力正逐漸在脫鉤。     足球進入延長賽代表革命尚未成功,同志仍須努力。我們很多人的人生亦是如此。「拒絕退休」,重返職場的人潮開始出現。生物學與腦神經科學的進步可以延長人類年輕的歲月。然而,我們的體制、我們的社會卻仍未跟上腳步。拉特班德的外表、體能,以及抱負都顛覆了我們對六十九歲的傳統看法。他的做法比較極端,想要改掉自己的出生年月日。但我們為何不乾脆改變人們對六十九歲的看法呢?     (中略)     延長賽的時代會有越來越多的百歲人瑞。英國國家統計局(The Office for National Statistics)預測,

現今在英國出生的嬰兒,有三分之一可以活到一百歲。甚至有些科學家認為人類可以活到一百五十歲(詳見第六章)。     聽起來是個美好的故事。然而實際上,恐懼開始蔓延,我們就像是坐在一個「人口定時炸彈」上,等著一批批的年長者把政府吃垮,傷害國民生產總額。如果我們隨著年紀增長而失去創造力,六十歲就停止工作,經濟便會衰退,年輕的世代就必須面對壓垮人的稅率。     以全球的角度來看,人口學者認為預期壽命忽然降低應該只是短暫的現象。二十一世紀的人類會更加長壽,我們身處的社會也以意想不到的速度在老化。而人類老化的速度是否也加快了呢?若仍用過時的觀念來看待五十歲、六十五歲或八十歲,當然是如此。     提筆撰

寫本書的原因     二〇一六年我至愛的父親過世後我便開始撰寫本書。父親在世時一直很害怕「變老」,怕到他還沒真的老就已經過著限制重重的生活了。我仍記得他五十歲生日時有多麼憂鬱。那時我們在康沃爾,一起坐在他最喜歡的崖邊,看著下方的海浪拍打上岸,他說他感覺一切都「結束了」。那時的我還是個孩子,五十歲已經老得我無法想像。不過我也確實發現,那時起父親便開始用不同的眼光看待自己了。他會說:「喔,這不適合我,我太老了。」還邊嘆著氣。母親離開他後,他即便愛貓卻也不願意養貓,因為他怕貓活得比他久,日後會沒人照顧。我父母離婚的時候父親五十八歲,他最想念的就是我們那兩隻貓——亞瑟與梅林(離婚後母親把牠們帶走了,還

帶走了大家搶著要的那張餐桌)。結果我父親活到了八十六歲,而且這段時間內他幾乎一直處在絕佳的健康狀態。這麼長的一段時間他都未曾養過貓,若早養了還可以有貓咪相伴。     父親過世後,我實在很難不去思考年齡可能替我們設下的限制。     我母親七十二歲之前都謊報年齡,因為她擔心丟了秘書的飯碗,付不出離婚後背起的房貸。要圓一個謊是件非常辛苦的事。母親從來不敢加入公司的退休金制度,深怕露出馬腳。她也很討厭年華老去之後變成隱形人的那種感覺。她不讓我的孩子叫她「外婆」或使用其他會顯示她是外婆的稱謂,搞得祖孫之間關係頗為尷尬。     以傳統的角度來看,我父母很「老」才生下我——那時他們都快四十歲了。他倆是

一九五〇年代在牛津大學認識的,她是在康乃狄克州格林威治長大的美國佳人,他則是一位英國牧師的好學兒子。他們的同溫層都是學富五車、靈魂自由的藝術家與學者,對這些人來說,工作是興趣,銀行存款不重要,「退休」是個可怕的想法。我父親在《今日歷史》(暫譯,刊物原名:History Today)的最後一篇文稿是在查令十字醫院的病床上完成的。我母親最後一次心臟病發時正在替朋友爭取重返工作崗位的機會。     我在我的專業領域中發現年長者常被認為要聽天由命,我自己對我父母的看法也是一樣。我是一名記者,也曾在英國衛生部(Department of Health)工作,因此見過不少努力抵抗照表操課文化以及低薪工作環

境的護理、照護人員。我在擔任國立醫院與長照中心監管委員時,發現英國的病人根本就像是被關在二戰留下的筒倉中。而在擔任英國十號政策小組(Number 10 Policy Unit)的組長時,我提出課徵糖稅以及其他相關政策來解決肥胖的問題,肥胖會使人未老先衰,但社會卻普遍認為這是「個人選擇」。我也感覺媒體興奮地搶報百歲人瑞的新聞,卻不願意探討長命百歲的意義究竟為何。     我之所以寫這本書,是想要挑戰人們對老化的刻板印象並且找出各國分別做了哪些努力來打造這個「全民百歲的新世界」。我有幸可以認識許多偉大的領頭羊,在我心中他們是「頑強的生命鬥士」——他們拒絕保守的服飾、不願意退休、也不肯被推進長照中心

。     這些生命鬥士的直覺告訴他們,世界已經有了重大的改變。他們用不同的方式來傳達人類不該受年齡限制的訊息。而我寫這本書的目的是要傳遞這些人的訊息,說服讀者好好思考自己的未來,以免有天為時已晚,我也想試著改變目前社會定義「老」的方式。因為,不管我爸怎麼想,老的定義絕對不會是五十歲。但是,很多跟「老」有關的數據還是從五十歲起跳——而實際上很多五十歲的人人生才過了一半而已。這本書並非過度浪漫、不切實際的幻想。我並沒有說人人都能雀躍地踩著小跳步,一路活到一百二。老實說我寫這本書,有一部分原因是想警世。     我個人不認為長壽是福氣,除非你可以活得久又活得好。我父母都不想長命百歲。他們只想盡可能

活得精彩,也希望可以走得輕快。     在做本書相關研究時,有一項發現令我大感震驚,那就是貧富之間以及高低知識份子之間的未來大有不同。目前只有日本能妥善處理相關的健康問題,也就是說,有些人八十歲,但是是日本人口中的「初老人」(Young-Old),而有些才人六十五歲就已經是「中老人」(Old-Old)了。我個人認為這是當代最大的倫理挑戰,若不能找到因應之道,屆時富人、高知識份子以及幸運之神眷顧的人到了九十歲也許還精力旺盛——但到那時,他們所處的社會將沒有餘力照顧窮人。我們必須防止這樣的情形發生——怎麼說敬老之道都是文明社會的一個指標。 一、新生不再:人口結構將改變世界的權力平衡 到了二〇二〇

年,地球上六十五歲以上的人口數將會首度超過五歲以下的人口數。祖父母多,孫子、孫女少。 世界老化是由兩股趨勢所造成。首先,人類比以前長壽了。在二十世紀,多數已開發國家的平均預期壽命增加了三十歲,原因是營養充足、衛生良好、醫療進步。目前瑞士的男性最為長壽,出生起算的平均預期壽命為八十二歲;最長壽的女性則在日本,平均預期壽命約為八十七歲。澳洲、以色列、加拿大、南韓以及多數西歐國家也都緊追在後。男女之間預期壽命的差距也在縮小,因為過去喜歡自我放縱(喝酒、抽菸)的男性已經開始屏除惡習。 第二個原因是世界各地女性當母親的意願降低了。一九六四年,一名女性平均會有五點多個小孩,到了二〇一五年卻只剩下二點五個。

 若要維持目前的人口數,生育率就必須達到「生育替代率」(replacement rate,一名女性約要有二點一個孩子),而世界上目前有八十三個國家的生育率低於生育替代率,這些國家的總人口數將近世界人口的一半。澳洲、紐西蘭、巴西、智利以及多數歐洲國家目前的生育率都低於這個水準。南非和印度的生育率也快速地朝著替代率靠攏,這兩國目前的生育率分別為二點五和二點三。 這種變化會改變國家的樣貌。日本人口早已開始萎縮,而到了本世紀中,義大利、波蘭、南韓以及俄國的人口也會開始萎縮。這些轉變可能會重新界定地緣政治的權力平衡——也就是人口老化、人口萎縮這條路上的國家(主要是中國)以及有許多年輕人、移民撐腰的國家(

目前的美國)之間的權力平衡。 未來的年輕人大本營會是非洲。在二〇一七至二〇五〇年之間,估計有二十六個非洲國家人口會翻倍,使非洲大陸又再多出十三億的人口。 在世界人口數達到巔峰後(預計會在二〇七〇年之後,人口數預測值各有不同,九十億至一百一十億不等),人類減少對環境來說應該是好事。但是我們也已經可以預見這會對人類造成的影響。走一趟日本秋田縣,那裡三分之一的居民都年過六十五,成長中的產業主要是葬儀社。或到中國東部的如東縣,十五年之間,學校倒了一半,因為年輕人都搬走了。

建立台灣老人長期照護在地老化模式

為了解決照護機器人的問題,作者孫淑蓉 這樣論述:

研究問題:2018年台灣已進入高齡社會,預估2025年將邁入超高齡社會國家,人口老化是目前亟待解決的社會問題,長期照顧十年計畫及長期照顧十年計畫2.0為我國二大重要長期計畫,且均以在地老化為目標,國外先進國家有多年的經驗及成功實施策略。研究目的:因此,本研究探討目前長照計畫2.0及長照服務提供單位,以在地老化為服務目標的重要及可行模式為何?以便作為參與公私合營的服務單位得以永續經營,政府部門也可獲得符合規定之合作夥伴使長照政策順利推動。研究方法:以修正式德菲法問卷邀請專家學者20人進行二回合問卷。研究結果:就四大構面八大要素六十八個細項中,共計四十四項獲得專家學者在「重要性」及十五項在「可行

性」評估達到100%共識,未達共識三項,其餘項目也都介於80%至95%間的共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