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糖優酪乳好處的問題,透過圖書和論文來找解法和答案更準確安心。 我們找到下列各種有用的問答集和懶人包

無糖優酪乳好處的問題,我們搜遍了碩博士論文和台灣出版的書籍,推薦鄭忠政,劉百峯,鄭偉吉,邱淑芳,蘇俊源,蘇河仰,倪今峰,李俊儀寫的 都哈新觀念:培養最強DNA 和吳映蓉,翁德志,李芷薇的 天然植物營養素,啟動健康正循環,打造人體最強防護力:75種五色蔬食×59種救命植化素×130道保健食譜,三位營養專家教你提高免疫力,降低發炎、防老抗癌,改善三高、遠離失智都 可以從中找到所需的評價。

另外網站優酪乳的“4大好處”和“5大禁忌”也說明:其原因是優酪乳中含有豐富的鈣更易於消化吸收,利用率高,有益於牙齒,骨骼;優酪乳中還有多種維生素,其中維生素A和維生素B2都有益於眼睛;優酪乳中豐富的 ...

這兩本書分別來自金塊文化 和臉譜所出版 。

台北海洋科技大學 食品健康科技系碩士班 徐軍蘭所指導 陳思岑的 台灣與在台菲律賓的大學生對療癒飲品的認知、態度及行為研究 (2021),提出無糖優酪乳好處關鍵因素是什麼,來自於療癒飲品、認知、態度、行為、壓力。

最後網站優落乳優酪乳挑選三大訣竅:除了有糖無糖,還要學會看菌種則補充:你不知道的優酪乳好處:不只便祕人必喝,憂鬱,失眠,健忘都要… 優酪乳是優質蛋白質來源,也能提供豐富的鈣質,而優酪乳與鮮乳的差異,主要是加入了乳酸菌進行發酵,又 ...

接下來讓我們看這些論文和書籍都說些什麼吧:

除了無糖優酪乳好處,大家也想知道這些:

都哈新觀念:培養最強DNA

為了解決無糖優酪乳好處的問題,作者鄭忠政,劉百峯,鄭偉吉,邱淑芳,蘇俊源,蘇河仰,倪今峰,李俊儀 這樣論述:

生命的前1000天,決定寶寶一生健康,改變人類未來!     「都哈」理論強調從受孕到新生兒2歲之間的1000天,是身體組織、器官、系統發育成熟的關鍵時期,做好這段黃金期的營養照護,就能讓孩子長得好、智商高,且能減少成年後罹患慢性病的機率;可以說,女性在孕期攝取均衡完整的營養,是幫助胎兒健康成長的第一步。     「都哈」理論近年得到愈來愈多的醫學佐證,證明生命的前1000天是多麼重要,它幾乎可以決定我們一生的健康。這在高齡社會已然來臨的現代,對預防成人疾病、提高餘命生活品質,具有關鍵且正面的意義;更宏觀地說,「都哈」理論將改變人類的未來!     聰明的媽咪,只要觀念轉換,你就能決定寶寶

一生的健康,趕快跟上世界潮流,加入「都哈」的行列吧!今天,你「都哈」了嗎?     生命的前1000天,決定一生的健康!     你給我1000天,我給你一輩子!全球生育新觀念「都哈理論」,講的是從受孕到新生兒出生懷孕期的270天+嬰兒出生後第1年的365天+出生後第2年的365天,合計1000天,也就是人類「生命初始的1000天」,這段時間是人體組織、器官、系統發育成熟的關鍵時期,影響著新生兒對宮內環境的記憶和出生後對外界環境的適應。     科學家提出這個概念,是希望通過早期干預來預防成人疾病的發生,建立生命全程慢性疾病風險控管模型,從孕前檢測及風險評估、懷孕早期營養保健、孕期疾病篩查和積

極治療、以飲食干預預防妊娠糖尿病、子癲前症、早產等的防治,改善生命最初的狀態,並通過把握2歲之內嬰幼兒成長黃金期的餵養及照護,降低成年後罹患慢性疾病的風險。     通過「早期干預」來預防成人疾病的發生   A.孕前檢測及風險評估   •懷孕早期營養保健   •孕期疾病篩查和治療   B.飲食干預/產前預防   •降低妊娠糖尿病、子癇前症、早產等生產併發症的發生(改善生命最初狀態)   •產後加強:0〜2歲嬰幼兒成長的餵養及照顧(降低成年後罹患慢性疾病的風險)     改變人類的未來   在這高齡社會已然來臨的現代,對預防成人疾病、提高餘命生活品質,「都哈理論」具有關鍵性的正面意義;更宏觀地說

,這個理論將改變人類的未來。     都哈理論的主要論述包括:   1.生命的前1000天,決定你一輩子的疾病和健康!   2.環境和營養會改變基因表現,影響你一輩子的疾病和健康!     第一責任守護人(孕媽咪)的責任   所以,受孕期及(0〜2歲)兒童期,也就是生命前1000天的營養照護非常重要!在這關鍵的1000天,孕婦成為新生兒生命健康的第一責任人,守護寶寶一生的健康要從孕婦做起,你必須有完整的孕前準備,並在這段黃金照養期提供自己及寶寶適當且足夠的營養,才能夠為寶寶奠定健康成長及良好學習的體質基礎,而這也正是先進國家以優生優養來提升國民素質的根本策略。     孕婦在孕期若有營養不均衡

或營養不良的情形,對於胎兒未來的成長與發育具有長遠且不利的影響。因為,當子宮內的胎兒無法獲得足夠且適當的營養,不只會直接影響寶寶出生後的健康情況,且非常有可能造成寶寶未來智力及身體上的缺陷;兩歲以下的嬰幼兒若發生營養不均衡或營養不良,結果會特別嚴重,除了可能導致不可逆的生長及認知發展遲緩,影響智力潛能發揮外,同時也可能增加成年後肥胖的風險,而肥胖已被證實與許多慢性病,如心臟病、糖尿病、高血壓等息息相關。因此,藉由適當且充分的營養提供,在這關鍵的1000天給寶寶最適宜的成長發育條件,就是幫助寶寶擁有更健康茁壯的未來。     孕期營養與免疫力   被稱為「西醫之父」的希波克拉底曾說過:「食品就是

醫藥(Let food be thy medicine and medicine be thy food.)」,他相信經由食物來提高人體的免疫力是最好的方法,缺乏足夠的營養素或營養不均衡,都會影響人體維生系統的發展及分化,長期的營養不良及感染也會進一步弱化人體的免疫反應。     營養及基因表現的關聯   母親在孕期攝取均衡完整的營養是幫助胎兒健康成長的第一步。「都哈理論」指出,胎兒的營養狀況會對未來的生長、發育及代謝產生影響,許多動物研究結果也支持該假說的論點,也就是母親妊娠期的營養不足或營養過剩,都可能對寶寶未來的健康狀態產生負面影響。     英國研究團隊在一項對於生活在非洲的農村婦女的

研究發現,孕婦的飲食習慣會因當地季節氣候(雨季或旱季)而改變,研究結果證實,飲食習慣不同及孕婦身體質量指數(BMI)與寶寶DNA的變化有關,且孕期中母親的飲食確實會影響胎兒的基因表現,對寶寶可能產生長遠的影響。     孕婦飲食內容如果不均衡,或攝取的營養素種類較少,免疫力就會降低,使得流產的風險提高,胎兒發育不正常的機率也會提高;所以,孕媽咪在孕期的營養補充很重要,吃對了,就能提升孕媽咪的免疫力,只有免疫達到平衡,才能維持母體與胎兒的健康,強化寶寶一生的免疫力!     營養門診――孕婦最迫切需要補充的營養素   懷孕0〜3個月   1.葉酸:懷孕期間多吃綠葉蔬菜,能幫助寶寶神經系統的發育與

活化。孕婦在懷孕期間若缺乏葉酸,可能引起自發性流產及胎兒神經管缺陷。以1993〜2002年國內通報神經管缺陷之出生人口統計發現,十年間新生兒神經管缺陷發生率為0.4‰〜1‰,平均發生率約為0.7 ‰ ,也就是說,大約每1萬個新生兒有7個出現神經管缺陷的情況。   依據美國實證研究顯示,孕期攝取足夠的葉酸,可減少50%〜70%胎兒的腦及脊髓先天性神經管缺陷情況發生;孕婦飲食中葉酸攝取不足,孕婦也容易發生疲倦、情緒低落、暈眩、貧血等症狀。   從懷孕初期開始,孕婦每天應增加攝取200微克(約0.2毫克)的葉酸,可多吃全穀類食品、綠葉蔬菜、動物肝臟、瘦肉、黃豆製品等。   2.DHA:它是一種多元不

飽和脂肪酸,孕婦每天攝取的DHA如果低於150毫克,即每天吃不到15公克的魚類,就會有較高的風險生下早產兒。而孕婦攝取足夠的 DHA除可降低早產的風險,對孩子長期的發展也很有好處,研究發現,如果懷孕婦女每週吃足夠的海鮮,那麼生下來的孩子的語言能力、手眼協調分數都會比較高。   但不是任何海鮮都適合孕婦,因為海洋污染的關係,魚類不免受到各式化學物質的影響,其中對胎兒腦部傷害最大的物質之一就是「甲基汞」,它會傷害發展中的腦部,所以要盡量避免吃甲基汞濃度高的海產,如鯊魚、旗魚及鯖魚等,如果懷孕婦女不吃海鮮,那麼可考慮吃含DHA的營養補充品,WHO建議每天至少補充200毫克。     懷孕4〜6個月

  隨著寶寶成長及母體變化,孕婦的體重在懷孕中期會明顯上升。為避免孕婦過度補充營養,使得體重過重導致孕期風險增加,從懷孕4個月起,建議體重每周增加0.5公斤,整個孕期約增加10〜14公斤,以所需熱量來說,每天需要比懷孕前多吃300大卡。     為了媽媽和寶寶的健康,建議孕婦可以這樣吃:   1.多吃全榖雜糧類、蔬菜及水果,這樣可均衡得到各種維生素、礦物質及膳食纖維。   2.一天喝1.5杯牛奶,或喝原味、無糖優酪乳;多吃高鈣豆製品,如傳統豆腐、五香豆乾等可獲取身體所需的鈣質。     這時期是寶寶的骨骼發育期,如果孕婦飲食中缺乏鈣質,便會由母體的骨骼、牙齒中游離出鈣質,供給寶寶成長所需,所以

坊間流傳「生一個孩子掉一顆牙」,就是這個道理。另外,懷孕期間因血液量增加,易使孕婦血壓上升,而鈣質與血壓的恆定有關,因此孕期要多攝取含鈣質的食物,如牛奶、小魚乾等,以維持媽媽的健康及寶寶成長發育所需的營養。     懷孕7〜10個月   鐵質是製造母體及胎兒血紅素所需,這時期加強鐵質攝取是一定要的,因此建議所有懷孕及哺乳期的女性需要補充鐵質!在懷孕階段,母體會因生理變化而增加血液體積,分娩時也會因大量失血而使鐵質的耗損增加;在寶寶部分,因為在懷孕後期胎兒要預先儲存出生後至4個月大前體內所需的鐵質,所以孕媽咪這時期補充鐵質真的很重要。     一般人每日膳食中每1000大卡熱量約僅含6毫克鐵,而

孕產期每天需要的鐵含量為45毫克,所以要由日常飲食中攝取足夠的鐵質,需要費心攝取含鐵量高的食物。如果孕婦由飲食中攝取的鐵質嚴重不足,可在醫師的指示下適當補充鐵劑。懷孕初期補充鐵劑可能會出現噁心反應,加重害喜的不適感,因此除非孕婦貧血,否則一般建議懷孕7個月以後及哺乳期才使用鐵劑。     嬰兒期:養出健康寶寶,我該怎麼做?   人類大腦的重量和結構70%是在胎兒期和嬰兒期發育完成。在出生後12個月,腦部發育比起出生時增長175%。     促進寶寶大腦發育的關鍵營養素   1.脂肪酸:ω-3脂肪酸EPA和DHA是嬰幼兒腦細胞成長、神經髓鞘發展的關鍵營養成分。   2.蛋白質:讓大腦從事複雜智力

活動的基本物質。   3.維生素A:可促進腦部發育,維持免疫力及促進視覺發展。   4.鈣:可使大腦持續工作,協助骨骼肌正常收縮。   5.醣類:大腦活動能量的主要來源,具有刺激大腦活動能力的作用。   6.維生素B群:可預防精神障礙,維持營養素順利吸收及代謝。   7.維生素E:具有保護細胞膜的作用,避免自由基攻擊細胞,減少氧化壓力帶來的傷害。   8.維生素C:充足的維生素C可使腦功能敏銳。      寶寶最好的食物--母乳   母乳是嬰兒最佳營養來源,它為寶寶的健康成長提供了全面的營養供給。母乳的優點包括安全、低致敏,還含有益生菌等保護因子,能幫助寶寶腸道黏膜發育成熟,且母乳含有微量來自

母親飲食中的食物抗原,可幫助以溫和的方式訓練寶寶的免疫系統。     母乳的營養成分   1.蛋白質成分以乳清蛋白為主,寶寶容易消化,也比較不會過敏。   2.豐富的維生素E是寶寶腦神經、視網膜發育必需的物質。   3.母乳中的鐵,寶寶很容易吸收,長大後比較不會發生缺鐵性貧血。   4.鈉與鈣含量較低,不易造成寶寶腎臟負擔。   5.含有許多免疫球蛋白及一些特殊白血球,可避免寶寶遭到細菌病毒侵害。   6.含有豐富的生長因子及生長激素,對新生兒腦部、中樞神經系統及視力發展有重要的影響,還能幫助新生兒腸道及呼吸道的成熟與發育。     哺餵母乳對寶寶的好處:   1.減少中耳炎發生的機率。   

2.減少罹患I型及II型糖尿病的機率。   3.降低腸胃道感染及其帶來的腹瀉、嘔吐等不適症狀。   4.降低呼吸道感染及罹患流行性感冒的機率。   5.減少尿道感染的發生率。   6.降低過敏性疾病,如濕疹、氣喘、過敏性鼻炎等的罹患率。   7.減少早產兒罹患壞死性腸炎的機率。   8.減少某些兒童期癌症的罹患機率,如淋巴癌、白血病等。   9.新生兒長大後血壓及血膽固醇含量較低。   10.減少寶寶猝死的機率。     給寶寶添加副食品   當寶寶逐漸長大,給他添加副食品一方面能提供奶類不足的營養,另一方面也能訓練寶寶咀嚼和吞嚥的能力,為日後攝取更多的營養作準備。     何時開始添加副食品

?   理想添加副食品的時機是寶寶出生後4〜6個月,並且持續出現以下情況時可考慮開始添加:   1.媽媽奶水量明顯降低,無法提供寶寶足夠的營養。   2.寶寶出現厭奶,但沒有生病或其他原因。   3.寶寶有主動要求其他食物的表現,例如看大人吃其他食物時很有興趣,伸手來抓、抓了放進嘴巴。   4.寶寶的頭可以自主抬起來穩住,可將食物從湯匙移動到自己的嘴巴,或是有吞嚥取代吐出的動作。     營養好、人健康,就不易過敏   根據統計,近年來國內學童過敏的人數呈倍數成長,要減緩兒童過敏,食物是一個可以很好自我控制的過敏原,因此原本就有過敏家族史的媽咪,最好從懷孕時就避免接觸過敏原,孕媽咪在孕期營養好

、人健康,寶寶長大後就比較不會過敏。     另外,0〜2歲的寶寶攝取能抗過敏的食物,並加強環境減敏,都可幫助過敏體質不敢來。這也就是「都哈」理論強調的,「營養好、人健康,就不易過敏」。     醫學界近年已經證實過敏基本上是一種與多重基因遺傳有關的慢性過敏性發炎反應,如果父母親一人有過敏基因,小孩有1/3的機率會過敏;如果父母兩人都有過敏基因,小孩過敏的機率更高達2/3。     預防寶寶過敏從胎兒期開始   要預防寶寶有過敏體質,以下為孕期的應注意事項:   1.若寶寶的一等親(如父、母或兄弟姊妹等)已有過敏症狀,建議孕婦於懷孕第4個月開始,要避免食用已證實會令其他家族成員過敏的食物。  

 2.避免暴露於塵蟎、貓狗等有毛寵物、灰塵、空氣汙染物等過敏原環境中,可使用除濕機、防蟎套及定期消毒洗衣機等方式來協助減少生活周遭的過敏原。   3.避免在產前及產後吸菸或吸二手菸,對於他人在室內吸菸後遺留的三手菸也應迴避。   4.避免飲酒,酒精會加劇過敏現象,引發母體不適。   5.食用益生菌及乳酸菌。研究顯示,產前4個月服用乳酸菌,可同時降低母親的過敏機率(由50%降到23%)及嬰兒罹患濕疹的機率(由30%降到13%)。   6.補充富含膳食纖維及維生素B群的深色蔬菜、水果及全穀類。   7.補充富含DHA、Omega-3的魚油及食用小型的深海魚類,可降低體內發炎物質的產生,有助改善及預

防過敏及氣喘病。   8.避免外食,但即使在家自行烹煮食物也要避免過度調味,還要少吃高油、高糖、高鹽的食物。   9.飲食要均衡,確保胎兒能健康正常發育。      孕婦的飲食會經由胎盤傳遞給胎兒,有過敏體質者,應避免攝取會引發過敏的食品,如花生、松子等核果類,蝦、蟹等海鮮類,這兩類食物最常引發過敏。沒有過敏體質的孕婦,懷孕時飲食禁忌較少,但也必須避免過多食用這些食物。     另外,孕婦如果能於懷孕期間多食用低過敏奶粉、益生菌與魚油,可進一步降低新生寶寶一出生就產生過敏體質的機率;居家環境過敏原與空氣污染物濃度也會促發寶寶過敏的機率,若家裡養貓,那麼嬰兒體內產生貓過敏抗體的機會也會相對增加;

另外,胚胎時期或嬰兒時期暴露於充滿塵蟎的環境中,寶寶出生後體質也會有致敏化傾向。   本書特色     超專業──本書作者為榜生婦幼聯盟總院長,長期耕耘產科醫療專業,更時時跟進全球最新母嬰營養照護資訊,近期以導入都哈觀念又帶領國內產科醫療向前邁進一步。     超實用──本書內容涵蓋懷孕期到寶寶2歲之間母嬰醫療照護的全面資訊,如孕期營養如何改變胎兒基因、孕媽咪的營養門診、營養好過敏體質不會來、2歲的營養決定終生身高、妊娠糖尿病飲食計畫等,幫助孕媽咪培養寶寶最強DNA。     易理解──本書採圖文搭配,簡明的文字加上清晰活潑的插圖,讓專業的醫學說明變得淺顯易懂,孕媽咪一看就懂,一試就上手。

台灣與在台菲律賓的大學生對療癒飲品的認知、態度及行為研究

為了解決無糖優酪乳好處的問題,作者陳思岑 這樣論述:

生活工作壓力比起從前還要來的多,強調舒壓療癒性的商品逐漸受到歡迎,餐飲業者嗅到此商機,推出許多具有療癒飲品。因此,本研究之目的是探討大學生對目前市場上有關療癒飲品的認知、態度及行為。經由五位專家訪談,確立療癒飲品的定義和研究構面,並以問卷調查法針對台灣與在台菲律賓大學生進行抽樣調查,共發放600份問卷,有效回收問卷596份,回收率達99%。本研究歸納專家意見,主要療癒飲品的特色是給人心理上有幸福和放鬆感;療癒的元素包括選用天然健康食材、外觀賞心悅目、有花果香味、味道甘甜帶酸以及口感濃郁或帶咀嚼感。以SPSS統計分析顯示,大學生對療癒飲品的認知是暖色調、清爽不膩口、簡約造型;在態度上是具有撫慰

人心、放鬆、愉快感的相關飲品;在消費行為上會跟隨流行來選擇方便攜帶具有健康的飲品。兩國不同文化背景的學生對療癒飲品的認知、態度和行為有部分具顯著差異。兩國大學生對療癒飲品的相關認知對態度和行為有顯著正向關係。本研究提供飲料店在療癒飲品的開發上需考慮療癒元素的掌握,才能呈現療癒飲品的特色。此外,國際化經營飲料店時,要考慮不同文化背景的差異性,才能針對市場的區隔、目標和定位,更精準開發療癒飲品。

天然植物營養素,啟動健康正循環,打造人體最強防護力:75種五色蔬食×59種救命植化素×130道保健食譜,三位營養專家教你提高免疫力,降低發炎、防老抗癌,改善三高、遠離失智

為了解決無糖優酪乳好處的問題,作者吳映蓉,翁德志,李芷薇 這樣論述:

 一個人到一家人的日常營養再進化! 安心買、聰明吃、不生病! ●華文世界唯一「一日五色蔬果」+植化素特性功效健康全書 ●解開蔬果、榖物的神奇營養密碼,吃對吃好強化自體療癒力 ●針對癌症、老化等22種常見症狀設計保健食譜,養生、補腦又美顏   許多人知道維持生命的「維生素」,卻不太認識能救命的「植化素」。科學家研究證實,這個宛如防護罩、能保護植物的天然化合物,是良好的抗氧化劑,可以激發體內解毒酵素的活性、調整免疫系統與荷爾蒙、抵抗細菌及病毒,在預防醫學領域中扮演重要角色。目前已發現的植化素達上千種,生理功能類似的植化素,會以類似的顏色,呈現在綠、黃、白、紅、黑色的蔬果穀物中

,每人每天需均衡攝取五色食材,才能獲得不同保健功能的植化素,全方位地攝取越多,人體的防護力就越厚實,病菌便難以入侵。   ●從主要來源、特性功效、營養寶庫、誰該攝取、如何選購保存到飲食小叮嚀 用五色蔬果搭配植化素的「超級飲食」,能強化人體自癒力,進入不生病的生活模式 常見且必須攝取的植化素有哪些?哪些植物性食材擁有豐富的植化素?它們各自具備什麼樣的營養價值與功效?哪些人該多吃、哪些人要忌口?三位學識經驗兼備的營養專家,爬梳國外重要文獻、結合衛教現場,為我們解開75種五色蔬食、59種救命植化素的神祕DNA,從主要來源、特性功效、誰該攝取、如何選購保存到飲食小叮嚀;每一種蔬食還附有珍貴、實用

的「營養寶庫」,如同常駐家中的營養師,每個人可以依實際需求與症狀,隨時查閱諮詢。例如:   ◎花青素具有抗發炎及抗氧化功能,可以保護細胞完整、讓腦袋年輕,減緩紅、腫、熱、痛等現象,同時能預防糖尿病發生。藍莓、櫻桃、草莓、紫色高麗色、茄子、紅石榴等紅、黑色植物性食材中都有花青素。 ◎槲皮素是抗氧化及抗癌高手,可以對抗因自由基所引起的疾病,如癌症、心血管疾病、老年失智症等,也能減緩關節炎及抑制攝護腺癌細胞的生長,降低白內障的發生率。槲皮素存在於綠、黃、白、紅、黑五種顏色的植物性食材中,花椰菜、芥藍、洋蔥、甜椒、甘薯葉、蘋果、蔓越莓等的含量都很豐富。   ◎蘆筍是高鉀、低鈉的蔬菜,具有利

尿功能,且含有多種植化素,能防止壞的膽固存卡在血管壁上、保護肝臟、豐富的葉酸含量,對孕婦有益。但蘆筍是高普林蔬菜,尿酸太高、有痛風者少吃。   ◎芥菜含豐富的beta-胡蘿蔔素及鎂,能改善氣喘症狀,也對視力有幫助,但有腎結石、膀胱結石及甲狀腺功能失調者不宜多食;韭菜含有揮發性精油硫化丙烯及鋅,是增加男性雄風的物質,所含的槲皮素、膳食纖維能預防粥狀動脈硬化。   ◎山藥所含的薯蓣皂甘元能舒緩更年期不適症狀、預防骨質疏鬆症、降低膽固醇與血糖。但山藥具收斂作用,鉀含量也不低,有習慣性便祕或腎功能不好需限鉀的人少吃為宜;台灣藜可以降低肝功能指數、預防紫外線UVB對皮膚的傷害、紓解便祕及預防大腸

癌。但紅藜含有高量的鉀、磷,腎功能不全的患者,食用前最好諮詢醫師或營養師。   ◎黑木耳中有植物固醇可以保護心血管,多醣體能夠增加運動耐力,維生素D可以幫助骨骼及牙齒的生長,更能強化免疫系統、對抗憂鬱。凝血功能異常或服用相關藥物的人不宜多食。生活中不可或缺的薑除了去寒,想要消除腸胃脹氣、胃抽筋、暈車船、減少關節炎以及預防卵巢癌的人可以多攝取。   ●當季食材+簡易作法,營養師調配130道保健食譜,不再為22種常見疾病困擾 善用吳映蓉博士5大飲食原則,為自己及家人設計養生食譜,啟動全家人的健康正循環 破除迷思掌握正確的營養知識後,最重要的是,在生活中落實成一種習慣。三位營養師用日常食材

、簡易的烹調方式,針對22種常見病症,設計出130道保健食譜;每一種食譜包含對應疾病的發生原因及治療建議、適合該患者攝取的蔬食、作法及功效,並且特別點「飲食原則」,提醒大家吃對、吃好。透過專業示範,你也可以善用書中介紹的植物性食材,創造出適合自己及家人的保健食譜。例如:   ◎罹患或想預防大腸癌的人請多攝取:甘藍菜、花椰菜、波菜、番薯、竹筍、洋蔥、牛蒡、藜麥、玉米、柿子、葡萄柚、番茄、覆盆子、蘋果等。和風玉米青花沙拉、紅藜奇異果優格、牛蒡藜麥糙米飯,都是簡單易料理的保健食譜。 ●飲食上請特別留意: 1.減少動物性飽和脂肪的攝取。2.少吃醃漬、煙燻、辛辣的食物。平時不飲酒過量、不吸菸。3.

多吃高纖維的食物。4.攝取充足的維生素D。5.充分的鈣質也能預防大腸癌。6.多吃一些含有預防大腸癌之植化素的蔬食。7.益生菌有助調整腸道菌相平衡而預防大腸癌,可以從補充品、優格或優酪乳等食物中獲得。   ◎關節經常不舒服,適合緩解關節炎的食材有:青椒、甜椒、鳳梨、木瓜、柳丁、芒果、草莓、櫻桃、薑、九層塔等。彩椒炒鮭魚、青木瓜燉雞、鳳梨芒果汁等都是不錯的日常保健食譜。 ●飲食上請特別留意: 1控制體重,因體重過重會增加關節的負擔。2.多攝取含Omega-3脂肪酸的食物,有助於減緩發炎,其最佳來源是深海魚,如鮭魚、鯖魚、鰹魚等。但然魚皮及內臟最好少吃,因為容易堆積污染,而且所含的普林量較高,

對痛風的患者不好。3.可多吃一些含類黃酮素的蔬果,以減輕關節炎的發炎現象,緩減不適的情形。4.少吃油炸、油煎的食物,以免加重發炎反應。   健康的飲食需要一步一腳印地經營,均衡、廣泛且多樣地選擇食物,以富含救命植化素的蔬果、豆類、全穀雜糧等植物性食材,組成「超級飲食」,當是二十一世紀的飲食新潮流,啟動全家人的健康正循環,打造不生病的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