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機發光二極體的問題,透過圖書和論文來找解法和答案更準確安心。 我們找到下列各種有用的問答集和懶人包

無機發光二極體的問題,我們搜遍了碩博士論文和台灣出版的書籍,推薦陳志強 寫的 OLED有機發光二極體顯示器技術(第三版) 可以從中找到所需的評價。

另外網站發光二極體用之紅色氟化物螢光粉光譜調控機理探討也說明:螢光粉為LED 之. 基礎無機材料,其作用為調控放光之光譜特性。 而發光原理為利用藍光晶片搭配螢光粉,吸收藍. 光波段放射黃、綠或紅光,以光學 ...

國立中山大學 光電工程學系研究所 張美濙所指導 虞光玲的 PEDOT:PSS 共摻雜鉬氧化物透明導電複合電極及其行為特性探討 (2020),提出無機發光二極體關鍵因素是什麼,來自於導電高分子、軟性電極、阻抗、鉬氧化物、奈米顆粒。

而第二篇論文國立中山大學 光電工程學系研究所 黃文堯所指導 劉得輝的 具色轉換特性之玻璃製程開發及其光學特性研究 (2019),提出因為有 色穩定性、白光發光二極體、演色性、固態照明、螢光玻璃基板的重點而找出了 無機發光二極體的解答。

最後網站發光二極體符號 - 雅瑪黃頁網則補充:搜尋【發光二極體符號】相關資訊的網站及服務公司,方便你快速正确找到所需的資料。 ... 組等,為目前台灣第一家發光二極體整合型光電廠。1. 紫外光磊晶片、晶粒。 2.

接下來讓我們看這些論文和書籍都說些什麼吧:

除了無機發光二極體,大家也想知道這些:

OLED有機發光二極體顯示器技術(第三版)

為了解決無機發光二極體的問題,作者陳志強  這樣論述:

  有機發光二極體顯示器具備自發光特性、敏捷的反應速度、寬廣的可視範圍、低的耗電量、清晰的對比、面板厚度薄、重量輕並具備可撓曲等優勢,被喻為完美的顯示器。本書藉由淺顯易懂的辭句將有機發光二極體顯示器之開發歷史、發光原理、面板設計與未來趨勢呈現給讀者。內容包括:有機發光二極體應用與規格、有機發光二極體顯示原理及全彩技術、被動式矩陣背板技術、主動式矩陣背板技術、有機發光二極體陽極製程、有機發光二極體陰極製程、主動式類比畫素設計、主動式數位畫素設計、有機發光二極體封裝技術、有機發光二極體技術藍圖等。本書適用於科大電子、電機、光電系「LED技術與應用」課程。 本書特色   1.

有機發光二極體顯示器具備自發光特性、敏捷的反應速度、低耗電量、清晰對比、面板厚度薄、重量輕並具備可撓性等優勢,被喻為完美的顯示器。   2. 本書藉由淺顯易懂的辭句,將有機發光二極體顯示器之開發歷史、發光原理、面板設計與未來趨勢呈現給讀者,內容詳細豐富。  

PEDOT:PSS 共摻雜鉬氧化物透明導電複合電極及其行為特性探討

為了解決無機發光二極體的問題,作者虞光玲 這樣論述:

軟性電子的發展有許多引人入勝的特點,然而各部件演化仍需要相關研究發展的帶動。以傳統透明導電膜 (Transparent Conductive Oxide, TCO) 為例,具有高透光性、耐磨、化學性穩定,但通常為 毒性貴金屬,且具有脆性,不適用於軟性電子的應用。因此,本研究 提出以導電高分子材料 -聚(3,4-二氧乙基噻吩)-聚乙烯苯磺酸 (Poly(3,4-ethylenedioxythiophene) – poly-(styrenesulfonate), PEDOT:PSS) 做為陽極材料,並共摻雜以溶膠 -凝膠法製備的鉬氧化物奈米粒子 (Molybdenum oxide nanopar

ticles, MoOx NPs),以改善元件中載子的累 積和注入的平衡。為理解其作用機制,除了觀測其表面形態與導電度等基本性質,本研究 策略性地使用阻抗分析法對塗布於基板上的複合導電電極進行電性分析。量測在特定頻率下的阻抗與電容值,可以解析其運作機制。並以此機制進行後續電極製程的開發,設計出以基板結合圖樣化 PEDOT:PSS 陽極,製作 有機發光二極體 ( Organic Light-Emitting Diodes, OLED)。

具色轉換特性之玻璃製程開發及其光學特性研究

為了解決無機發光二極體的問題,作者劉得輝 這樣論述:

固態照明一直是民生科技發展的重點之一,固態照明須具備高效率、低耗能、長壽命等特點。本論文透過製備具優異熱穩定性之玻璃螢光體作為光色轉換層,使用無機發光二極體(Light-emitting diode, LED),透過調整螢光材料濃度比例及燒結溫度,形成不同光色之白光元件,製作高演色性及暖色溫白光LED。 本論文以玻璃螢光體做為白光LED之色轉換層,藉調整摻雜黃色(Y_3 〖Al〗_5 O_12:〖Ce〗^(3+))及紅色 (CaAlSiN_3:〖Eu〗^(2+))螢光材料濃度,摻雜濃度為黃色3 wt%及紅色3 wt%(Y3R3)、黃色3 wt%及紅色5 wt% (3Y3R5)、黃色3

wt%及紅色8 wt%(Y3R8)厚度為0.4 mm,使用發光波長459 nm3瓦的藍光LED,其1931 CIEx,y色座標分別(0.488,0.420)、(0.495,0.404)、(0.544,0.400),演色性指數為91、91、89,色座標座均落於普朗克曲線上,色溫約在1700~2400 K,為優秀的暖白光表現。藉由提高燒結的溫度調控紅光波段強度,使其色座標往較高色溫移動,達到調變色溫的目的,且演色性仍有80以上的表現,雖然PLQY約下降了2~5%,但總穿透率提升了5~7%,而高霧度的特性,能夠讓其充當散射層,改變出光的方向,改善LED點光源的特性,使白光LED具有可調變色溫,同時有

高演色性且具面光源特性的表現,讓固態照明有更加靈活的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