漂白水sds的問題,透過圖書和論文來找解法和答案更準確安心。 我們找到下列各種有用的問答集和懶人包

國立中央大學 化學學系 謝發坤所指導 徐培翔的 利用溫和水相法快速封包酵素進Zn-MOF-74合成生物複合材料 (2020),提出漂白水sds關鍵因素是什麼,來自於金屬有機骨架材料、酵素固定化、生物性複合材料、過氧化氫酶、胰凝乳蛋白酶。

而第二篇論文國立臺灣大學 醫學檢驗暨生物技術學研究所 高全良所指導 林煥鈞的 中性電解水與微波共振對病毒去活性效果之研究 (2012),提出因為有 病毒去活性:次氯酸、微波、流感病毒、腸病毒、單純皰疹病毒、腺病毒的重點而找出了 漂白水sds的解答。

接下來讓我們看這些論文和書籍都說些什麼吧:

除了漂白水sds,大家也想知道這些:

利用溫和水相法快速封包酵素進Zn-MOF-74合成生物複合材料

為了解決漂白水sds的問題,作者徐培翔 這樣論述:

酵素因其高效催化特定反應的能力在工業上被廣泛應用,但也因為酵素在嚴苛環境下的不穩定性及催化完後難以與產物在反應溶液中分離,在使用上有許多限制。因此對於能增加酵素穩定性與實用性上的酵素固定化顯得格外重要且有潛力。本實驗室於2015年首次開發出以原位創新合成法,在水相室溫下以類沸石咪唑骨架材料ZIF-90封包過氧化氫酶,利用金屬有機骨架材料的孔洞性,允許受質進入材料催化的同時又可以防止大分子蛋白質水解酶的作用,提供紡織工業漂白水議題的解決辦法。又於2017年發表有關生物性複合材料更進一步的研究,金屬有機骨架材料對酵素提供空間侷限性的效果,降低酵素在展開劑尿素的環境下所造成結構展開及失活程度。然而

因為類沸石咪唑骨架材料的小孔洞在受質和酵素的選擇上造成了限制。為拓展更大孔洞MOFs的綠色合成法,本實驗室緊接著於2019年利用機械力球磨法成功用UIO-66和Zn-MOF-74等大孔洞金屬有機骨架材料來包覆酵素,拓展了此類生物性複合材料的應用範圍。雖然機械力球磨法只需要少量溶劑,而且合成時的能量傳遞非常有效率,是個非常不錯的綠色合成法,然而機械力球磨法運用在生物性複合材料的時候會遇到酵素因球磨時間增加而活性損失的情況。因此本篇論文致力於大孔洞MOFs水相常溫且綠色合成法,並將其運用於生物性複合材料,以利於研究大分子的生化現象。本篇論文成功在生物友善且水相的環境下於十分鐘快速合成Zn-MOF-

74並包封酵素,利用Zn-MOF-74一維且14 Å的大孔洞不但讓受質質傳更有效率,還可以減少空間侷限性對酵素的影響。大幅提升酵素固定化後之活性同時保有金屬有機骨架材料賦予酵素的尺寸篩選性,以避免酵素受到蛋白酶的水解。並運用有較大受質的胰凝乳蛋白酶展現Zn-MOF-74在生物性複合材料領域中擁有更廣的應用。

中性電解水與微波共振對病毒去活性效果之研究

為了解決漂白水sds的問題,作者林煥鈞 這樣論述:

病毒是生活中常見造成人類致病的微生物,在人與人之間的傳播會造成疾病的流行。因此找出能廣效殺死病毒的方法一直是一個重要的議題。目前常用將病毒去活性的方法,化學法的部分有界面活性劑、有機溶劑及氧化劑等三類方法,各類方法因其作用機制的不同,而無法達到廣效將病毒去活性的效果,或是對人體具有毒性,因此更好的化學去活性方法仍有待開發。次氯酸是已知能有效將病毒去活性的氧化劑,目前常用的形式是次氯酸鈉水溶液(漂白水),但因其腐蝕性而在使用上有所限制。物理方法的部分,紫外線與放射線較常用於殺菌,也有用微波加熱的方式達到殺菌的效果。近年來科學家發現不產熱的微波,能將波的能量轉換成熱能以外的形式傳遞,例如動能,並

且在使用特定頻率照射下能達到更好的殺菌效果,但是否對病毒也有類似的效果則屬未知。Envirolyte公司的電極所製造之中性電解水,主成分為次氯酸且不含鈉。實際測試結果發現,此電解水(410 ppm)對於日常生活中常見的9種病毒(3種A型流感病毒、B型流感病毒、單純皰疹病毒、3種腸病毒、腺病毒)都具有相當好的去活性效果。接著進行濃度與作用時間之相關研究,發現此電解水對不同病毒的有效作用濃度有所不同,在最高作用濃度下(410 ppm),1分鐘內就完成去活性的作用。電解水的作用機制方面,從流感病毒血球凝集試驗發現次氯酸會影響病毒之血球凝集素。與細胞結合能力試驗結果發現,次氯酸能破壞病毒與細胞膜結合,

阻止病毒感染細胞達到去活性之效果,而破壞程度與病毒種類及次氯酸濃度有關。最後,以SDS PAGE分析兩種流感病毒之蛋白質受到次氯酸破壞的程度,發現HA、NA與NP蛋白質較容易受次氯酸影響,而B型流感病毒蛋白質較A型流感病毒H3N2蛋白質不易受破壞。微波去病毒活性之研究,在與臺大醫工所劉子銘老師的合作下,探討微波對A型流感病毒H3N2之共振頻率。經過實驗後發現A型流感病毒H3N2的微波共振頻率約在8 GHz左右,而對頻率7 ~ 11 GHz的微波亦都有吸收。實際測試此共振能量的吸收是否能轉換成將病毒去活性的能量,結果發現,病毒感染力在非吸收頻率範圍內,有下降之趨勢;反之在有共振之特定頻率範圍內,

病毒感染力有上升之現象。總結而言,化學法之中性電解水,對於日常生活常見的致病病毒有很好的去活性效果,加上作用時間短及中性的特點,可廣泛運用於日常生活環境中的清潔消毒工作,達到預防疾病傳播的目的。而物理法微波共振方面,雖然得到的結果不顯著,但其研究數據仍可供未來相關研究之重要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