溫濕度感測器專題的問題,透過圖書和論文來找解法和答案更準確安心。 我們找到下列各種有用的問答集和懶人包

溫濕度感測器專題的問題,我們搜遍了碩博士論文和台灣出版的書籍,推薦曾吉弘寫的 Python與物聯網程式開發終極實戰寶典 和AgusKurniawan的 實戰物聯網|運用ESP32製作厲害又有趣的專題都 可以從中找到所需的評價。

另外網站DHT11模組DHT-11 溫濕度感測器 - 傑森創工也說明:滿千超商店到店免運費!每次購買都可以累積紅利點數哦!我們有最多Arduino專題製作套件!

這兩本書分別來自碁峰 和碁峰所出版 。

國立宜蘭大學 電機資訊學院碩士在職專班 邱建文所指導 黃正豐的 實現以Home Assistant為物聯網平台的智能旅館設備遠端監控 (2021),提出溫濕度感測器專題關鍵因素是什麼,來自於家庭助理、物聯網、智慧宅、樹莓派、樓宇自動化。

而第二篇論文國立雲林科技大學 材料科技研究所 曾駿逸所指導 留睿甫的 應用在可撓式電子元件之新穎AZO/Cu/AZO網絡透明電極材料 (2021),提出因為有 透明電極、DMD結構、電阻率、透光率、自開裂薄膜的重點而找出了 溫濕度感測器專題的解答。

最後網站103學年度專題:通用資料紀錄系統則補充:溫溼度感測。 照片拍攝。 後製以及壓制影片。 上傳至Youtube。 檢查MD5碼及嵌入個人網頁。 清除舊有資料。 設定排程 ...

接下來讓我們看這些論文和書籍都說些什麼吧:

除了溫濕度感測器專題,大家也想知道這些:

Python與物聯網程式開發終極實戰寶典

為了解決溫濕度感測器專題的問題,作者曾吉弘 這樣論述:

  現在已經是萬物互聯的時代,從健身環到智慧家庭都是。了解如何透過網路與硬體元件互動來收集並分析使用者資料,到了今天變得更加重要了。物聯網(IoT)結合了時下最熱門的Python開放原始碼程式語言之後,就能用來製作具備直觀好用介面的智能物聯網系統。      本書包含三大篇幅,第一篇談的是物聯網的「網」。你會製作一些端對端的物聯網app來透過網路控制LED,接著學習如何使用Python來建立各種RESTful API、WebSocket API與MQTT服務。第二篇則是介紹電子電路與GPIO介接的重要觀念。到了第三篇,重點轉到物聯網的「物」,你會學到如何透過Python來連接與控制各種電子

感測器與制動器,主題包含了馬達控制、超音波感測器測距與量測溫度。最後,我們還要告訴你如何用Python來實作許多進階的物聯網技術、整合各種物聯網資料視覺化與自動化平台,並完成一個相當厲害的物聯網專案。      讀完本書之後,你對物聯網開發就有相當的掌握,也會具備使用Python製作更複雜的物聯網系統所需的知識。      本書精彩內容:    .從零開始!了解如何使用Raspberry Pi來介接電子元件    .了解如何製作感測器與致動器電路    .使用Async IO、發佈/訂閱架構等更多方式來建構Python程式碼    .整合各種感測器與致動器來自動化生活中的物聯網專案    .整

合電路專案與ThingSpeak、IFTTT來作到自動化應用    .製作並運用RESTful API、WebSocket與MQTT來操作感測器與致動器    .設定用於物聯網專題的Raspberry Pi與Python開發環境 

實現以Home Assistant為物聯網平台的智能旅館設備遠端監控

為了解決溫濕度感測器專題的問題,作者黃正豐 這樣論述:

本論文主要探討將物聯網及智慧宅的概念,延伸應用至飯店業,嘗試以無線架構為主體,以WiFi、ZigBee等傳輸方式取代傳統網路線的星狀佈線,並彙整傳送至物聯網平台Home Assistant,實現應用於飯店旅館的物聯網系統架構。論文著重於三大主題,一是機電系統控制:使用Arduino UNO、ESP8266配合溫度感測器及交直流繼電器,在原有的工業配電盤電路架構下,以MQTT通訊協定遠端控制現場走道燈具迴路及迴水電磁閥,以遠端訂閱(Subscribe)主題的方式瞭解現場閥體狀態、燈光狀態、溫濕度等,並透過發佈(Publish)主題方式,控制現場機電設備。二為現場設備及環境監控和門禁控制,做法也

是以單晶片透過感測器,將現場溫濕度、門位訊號、用電量、功率因素等以MQTT通訊協定傳輸方式,定時將資訊發佈至樹莓派中,再以Home Assistant平台追蹤24小時內數據的變化;在門禁的部份則使用ESP32 CAM以WiFi做影像傳輸,達成出入口即時監看,並利用ESP-01S晶片的GPIO點位來遠端控制磁力鎖開門。在第三個主題則是整合運用,這個部份是利用Home Assistant第三方開源軟體的功能,達成收集數據來比對現場值以利自動化進行,並配合現場做燈光的調整或選擇以IFTTT連動LINE APP做告警服務。而整套系統中的監看功能及遠端控制,可透過電腦頁面控制,也可完全由智慧型手機遠端登

入進行即時操控。透過此套系統的開發,目前在本公司兩棟飯店建築物上,已完成系統的上線運作,並成功的將部份以PLC控制的設備取代成Home Assistant平台來做機電設備監控管理,相信未來在更完善自動化的設定後,可將造價高昂的PLC控制設備改為控制介面較易理解的圖形化介面控制,在花費較少的人力成本及建置費用下,來達成PLC邏輯程式控制所達不到的條件式觸發自動化功能。

實戰物聯網|運用ESP32製作厲害又有趣的專題

為了解決溫濕度感測器專題的問題,作者AgusKurniawan 這樣論述:

本書可以幫助你運用ESP32晶片來製作並執行各種物聯網專案   ESP32是一款整合了Wi-Fi與BLE藍牙的平價微控制器。你可採用許多以ESP32為基礎的模組與開發板來快速打造各種物聯網(Internet-of-Things, IoT)應用。Wi-Fi與BLE是物聯網應用中常見的網路通訊方式。這類網路模組應能提供相當不錯的成本效應來滿足你的商務與專案需求。   本書目標是作為ESP32開發的基礎指引,先從GPIO這類會用到感測器的小程式開始。然後製作氣象站、感測器監控器、智慧居家裝置、Wi-Fi照相機以及Wi-Fi駕駛攻擊等物聯網專案來深入ESP32開發。最後,我們要讓ESP32與

行動app以及Amazon AWS這類的雲端伺服器來互動。   本書內容   第1章|認識ESP32   簡介了ESP32開發板,另外也告訴你如何設定用於ESP32的開發環境。   第2章|在LCD上視覺化呈現資料與動畫   可視為氣象系統的出發點。本章將帶你製作一支簡單的ESP32程式,透過DHT22感測器模組來感測溫度與濕度。接著,會在ESP32板子上加裝LCD小螢幕,並介紹如何控制它。   第3章|使用嵌入式ESP32開發板製作簡易小遊戲   討論了如何操作類比搖桿,以及使用蜂鳴器來製作簡易的發聲裝置,最後完成一個小遊戲。   第4章|感測器監測記錄器   本章的內容是關於如何

讓ESP32板子得以存取SD/micro SD這類的外部儲存裝置。我們要把感測器資料存在這類外部儲存裝置中,並在偵測與寫入感測器資料之後進入休眠模式來完成一個感測器監控記錄器。   第5章|透過網際網路來控制物聯網裝置   介紹了如何讓ESP32開發板連上Wi-Fi無線網路,並接續連上網際網路並與網路伺服器互動。另外也會讓ESP32板子變成一個小型的網路伺服器。最後則是完成一個簡易的智慧家庭裝置,能透過網路來控制其中的LED。   第6章|物聯網氣象站   使用了ESP32板子搭配DHT22感測器製作了一個氣象站,可以取得感測器讀數。另外也加入了Node.js來升級氣象站,讓它可以處理更大

規模的網路請求。   第7章|自製Wi-Fi駕駛攻擊   示範如何透過ESP32板子來操作GPS模組。在此會製作一個簡易的駕駛攻擊專案,可針對GPS位置進行Wi-Fi剖析。內容會涵蓋如何同時讀取Wi-Fi SSID與GPS資料。   第8章|打造專屬Wi-Fi相機   本章的內容是關於如何透過ESP32板子來操作照相機模組,在此會用到OV7670照相機模組來拍攝影像。另外也會開發相關的Wi-Fi功能來透過網路來拍照。   第9章|製作與手機應用程式互動的IoT裝置   聚焦於如何讓ESP32程式與Android手機app兩者以Wi-Fi通訊協定作為媒介來互動。藉由這個方式,你就能透過An

droid app控制ESP32板子上的某些感測器與致動裝置。   第10章|使用雲端技術實作物聯網監控系統   本章的內容是關於AWS IoT雲端服務。我們要寫一個ESP32程式把溫溼度感測器資料發送到AWS IoT,並透過MQTT通訊協定在兩者之間建立一個通訊管道。這項技術也可以應用在其他物聯網裝置上。

應用在可撓式電子元件之新穎AZO/Cu/AZO網絡透明電極材料

為了解決溫濕度感測器專題的問題,作者留睿甫 這樣論述:

本研究透過直流磁控濺鍍沉積方式濺鍍具有介電層/金屬/介電層(dielectric/metal/dielectric,DMD)結構的可撓式AZO/Cu/AZO透明導電薄膜。實驗中探討了銅金屬及氧化鋅的厚度改變對DMD結構薄膜的導電特性和光學性質的影響,Cu層的厚度介於5nm到13nm,AZO層的厚度介於35nm到65nm;實驗結果顯示AZO/Cu/AZO導電膜作為可撓式透明電極(transparent electrode,TE)在100oC下濺鍍Cu厚度為9nm且AZO厚度為55nm的DMD結構可以獲得1.3×10-4Ω-cm的電阻率和11.0Ω/sq的片電阻,光學性質的部分,在波長550nm

下可獲得79.4%的透光率,其計算出品質因子(Figure of Merit)為9.1×10-3Ω-1。在常溫下濺鍍Cu厚度為7nm且AZO厚度為55nm的DMD結構可以獲得1.8×10-4Ω-cm的電阻率和18.4Ω/sq的片電阻,光學性質的部分,在波長550nm下可獲得80.9%的透光率,其計算出品質因子為6.5×10-3Ω-1,由數據可知不論是在100oC還是常溫下濺鍍可撓式AZO/Cu/AZO透明導電薄膜都具有不錯的透光度與電性;而在彎曲試驗下最佳品質因子之軟性透明薄膜電極在10mm曲率半徑下經過20,000次彎曲疲勞測試(bending cycle test)依然有良好的導電特性,顯

示該電極具有良好彎曲疲勞特性。此外,本研究工作亦利用AZO/Cu/AZO薄膜濺鍍在自開裂(self-cracking)的二氧化鈦凝膠模板上,使用超音波震盪將試片上的二氧化鈦模板舉離(lift-off)形成AZO/Cu/AZO DMD網絡透明電極(DMD networks TE),提升其光學性質;結果顯示將厚度為55nm/13nm/55nm的AZO/Cu/AZO薄膜濺鍍在旋塗轉速為1500轉的兩層二氧化鈦凝膠模板上所得到的AZO/Cu/AZO網絡電極其電阻率與片電阻為3.5x10-4與28.7Ω/sq,光學特性部分在波長550nm下獲得77.7%的透光率,其品質因子為2.8x10-3Ω-1; A

ZO/Cu/AZO網絡電極在曲率半徑為10mm下經過20,000次彎曲疲勞測試(bending cycle test)依然有良好的導電特性展現了DMD networks TE具有極大的潛力、發展性與創新性在未來有機會取代商用透明IT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