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口服務區機車的問題,透過圖書和論文來找解法和答案更準確安心。 我們找到下列各種有用的問答集和懶人包

另外網站請問西湖休息站怎麼去?(我是說騎摩托車,不是開車走二高喔)也說明:汽車討論區-Mobile01,服務區介紹-交通部高速公路局,福高西湖休息區開便道高公局:不 ... 與其花650億元再拉長五楊高架橋到新竹、頭份路段,若是能利用現有的湖口服務區 ...

國立屏東商業技術學院 國際企業所 郭冠樟所指導 簡婉琪的 運用層級分析法建構國道服務區選擇決策之研究 (2008),提出湖口服務區機車關鍵因素是什麼,來自於層級分析法、旅遊動機、國道服務區、商店印象。

而第二篇論文中央警察大學 交通管理研究所 陳高村所指導 李旺城的 以衝突理論為基礎之易肇事地點改善效益評估研究 (2007),提出因為有 易肇事地點、交通衝突量、交通衝突面積、效益評估的重點而找出了 湖口服務區機車的解答。

最後網站[問題] 休息站上班的人都要開車上班嗎? - WomenTalk板則補充:也不可能騎機車上高速公路去上班 ... 推Chirsaka: 之前去湖口有看到旁邊有小的,可是如果是在山上那種不知道 ... 推itsyakult: 旁邊有小路可以騎機車

接下來讓我們看這些論文和書籍都說些什麼吧:

除了湖口服務區機車,大家也想知道這些:

運用層級分析法建構國道服務區選擇決策之研究

為了解決湖口服務區機車的問題,作者簡婉琪 這樣論述:

國內交通網絡日益便利,民眾對於高速公路服務區的需求日漸升高。尤其是政府調整成最有利標的招標方式後,改變了服務區的經營生態,廠商願意大量投資軟硬體設備主題式經營,與地方人文特色結合,加上創新服務等。民眾對服務區的需求不在只是滿足基本生理需求,而是變成有計劃性的目的型前往,讓服務區慢慢轉型為具觀光休閒的遊憩景點。台灣國道一號與三號高速公路,共計有十四個服務區,發展出獨特的經營模式,來滿足不同區段用路人的需求,本文以十四服務區為研究對象,經由專家問卷訪談及AHP層級分析法後發現,用路人在選擇服務區時考量的動機,依次為「餐飲衛生安全」、「廁所乾淨衛生」、「服務人員態度」「合理餐飲價格」、「舒適的休憩

環境」,研究成果再經由北、中、南部最具代表性的關西、清水、東山服務區以個案方式予以驗証,與現況相符,營業額越高,代表最受用路人青睞,廠商經營得利。驗證結果與2006-2008年,14個國道服務區營收業績,前三名依序為清水、東山、關西相同。本研究選擇關西、清水、東山三個服務區為樣本,針對用路人實際需求及服務區未來發展做調查。用路人重視的基礎設施及服務中,排行前三項分別為「廁所乾淨」、「設置加油站」、「舒適寬敞休憩區」,讓用路人能真正感受到服務區的加值價值,項目包括「免費衛生紙提供」、「免費手機充電」、「全區無限上網」,對於服務區現有活動的偏好中發現,民眾最想參加的前三項分別為「當地農特產品展覽」

、「新商品試吃、試用體驗活動」、「露天音樂會」等,未來國道服務區的發展中,可結合什麼產業是用路人會有興趣的,項目包括:「主題餐廳」、「24H熱食自動販賣機」、「車輛維修站」為本研究希望提供給產業界,在經營管理時一個具體的參考方向。

以衝突理論為基礎之易肇事地點改善效益評估研究

為了解決湖口服務區機車的問題,作者李旺城 這樣論述:

摘 要 易肇事地點改善在相關政府單位已是例行性工作,每年均編列有預算進行改善,以降低或消弭易肇事地點之危險性。交通部運輸研究所自民國69年到96年止,共進行了24期的「台灣地區易肇事路段改善計畫」。回顧第16期到第24期之改善計畫的總投入經費近7億元,總改善地點有1,775處之多,平均每一地點改善約投入經費40萬元。綜觀相關易肇事地點改善相關文獻中多著墨於探討易肇事地點的評選、指標的建立與改善策略的研擬,但對於易肇事地點的改善效益與方案選擇的評估,則鮮少進行深入的研究。 本研究運用潛在交通衝突量與潛在交通衝突面積兩種效益評估方式,預測並比較改善策略實施前後之潛在衝突量與潛在衝突面

積之變化,分析交叉路口之衝突風險,並將分流、併流與交叉衝突之嚴重性作分類,建議適當權重作為評估不同衝突危險程度的依據,不僅可針對改善策略實施前之事前效益進行評估,亦可供後續研究之參考。關鍵詞:易肇事地點、交通衝突量、交通衝突面積、效益評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