渦輪電磁閥故障的問題,透過圖書和論文來找解法和答案更準確安心。 我們找到下列各種有用的問答集和懶人包

渦輪電磁閥故障的問題,我們搜遍了碩博士論文和台灣出版的書籍,推薦高殿榮寫的 現代機械設計手冊:單行本液壓傳動與控制設計(第二版) 和魏風勇康永華的 鑽井井下工具操作手冊都 可以從中找到所需的評價。

另外網站車偉佳技術公報---故障探索引擎故障燈亮加速無力也說明:此引擎搭載VGT 可變幾何渦輪增壓器,PCM 會根據引擎負荷條件與轉速,以VGT 電磁閥配合真空作動器來控制增壓器的可變葉輪節距以調節出最佳進氣效率; 真空 ...

這兩本書分別來自化學工業 和中國石化出版社所出版 。

中華大學 科技管理學系 賴以軒所指導 林建謀的 結合主成份分析法與倒傳遞類神經網路預測飛機零組件故障時間-飛機發動機電子控制單元為例 (2017),提出渦輪電磁閥故障關鍵因素是什麼,來自於主成分分析、倒傳遞類神經網路、失效預測、電子控制單元。

而第二篇論文大同大學 工程管理碩士在職專班 藍天雄、林永仁所指導 楊東耿的 應用倒傳遞類神經網路預測飛機零組件之故障時間-以T700-GE-401發動機電子控制單元為例 (2014),提出因為有 檢測後距故障時數、裝機使用時數、飛機零組件、倒傳遞類神經網路的重點而找出了 渦輪電磁閥故障的解答。

最後網站但渦輪本體不是裝上就能跑得長長久久,而是需養成一些良好用 ...則補充:如何使渦輪車跑的快又久淺談渦輪故障與排除 ... 噴出適當的燃料,接著加速時增壓電磁閥將感知歧管的壓力,在過壓狀態使Actuator(排氣洩壓閥)排出多餘廢氣,以維持Boost ...

接下來讓我們看這些論文和書籍都說些什麼吧:

除了渦輪電磁閥故障,大家也想知道這些:

現代機械設計手冊:單行本液壓傳動與控制設計(第二版)

為了解決渦輪電磁閥故障的問題,作者高殿榮 這樣論述:

一部順應“中國製造2025”智慧裝備新要求、技術先進、資料可靠的現代化機械設計工具書,從新時代機械設計人員的實際需求出發,追求現代感,兼顧實用性、通用性,準確性,涵蓋了各種常規和通用的機械設計技術資料,貫徹了新的國家及行業標準,推薦了國內外先進、智慧、節能、通用的產品。 第20篇 液壓傳動與控制設計 第1章 常用基礎標準、圖形符號和常用術語 1.1基礎標準20-3 1.1.1液壓氣壓系統及元件的公稱壓力系列20-3 1.1.2液壓泵及液壓馬達的公稱排量系列20-3 1.1.3液壓元件的油口螺紋連接尺寸20-4 1.1.4液壓系統硬管外徑系列和軟管內徑系列20-4 1.1.

5液壓缸、氣缸內徑及活塞杆外徑系列20-4 1.1.6液壓缸、氣缸活塞行程系列20-4 1.1.7液壓元件清潔度指標20-5 1.1.8液壓閥油口、底板、控制裝置和電磁鐵的標識20-7 1.1.9液壓泵站油箱公稱容量系列20-7 1.2液壓圖形符號20-7 1.2.1圖形符號20-7 1.2.2液壓圖形符號繪製規則20-16 1.3常用液壓術語20-19 1.3.1基本術語20-19 1.3.2液壓泵的術語20-20 1.3.3液壓執行元件的術語20-20 1.3.4液壓閥的術語20-21 1.3.5液壓輔件及其他專業術語20-23 第2章 液壓流體力學常用計算公式及資料 2.1流體力學基本

公式20-25 2.2流體靜力學公式20-25 2.3流體動力學公式20-26 2.4阻力計算20-27 2.4.1沿程阻力損失計算20-27 2.4.2局部阻力損失計算20-28 2.5孔口及管嘴出流、縫隙流動、液壓衝擊20-30 2.5.1孔口及管嘴出流計算20-30 2.5.2縫隙流動計算20-31 2.6液壓衝擊計算20-32 第3章 液壓系統設計 3.1設計計算的內容和步驟20-33 3.2明確技術要求20-33 3.3確定液壓系統主要參數20-33 3.3.1初選系統壓力20-33 3.3.2計算液壓缸尺寸或液壓馬達排量20-34 3.3.3作出液壓缸或液壓馬達工況圖20-35

3.4擬訂液壓系統原理圖20-35 3.5液壓元件的選擇20-35 3.5.1液壓執行元件的選擇20-35 3.5.2液壓泵的選擇20-36 3.5.3液壓控制閥的選擇20-37 3.5.4蓄能器的選擇20-37 3.5.5管路的選擇20-37 3.5.6確定油箱容量20-38 3.5.7篩檢程式的選擇20-38 3.5.8液壓油的選擇20-38 3.6液壓系統性能驗算20-38 3.6.1系統壓力損失計算20-39 3.6.2系統效率計算20-39 3.6.3系統發熱計算20-39 3.6.4熱交換器的選擇20-40 3.7液壓裝置結構設計20-41 3.8液壓泵站設計20-45 3.8.1

液壓泵站的組成及分類20-45 3.8.2油箱及其設計20-46 3.8.3液壓泵組的結構設計20-47 3.8.4蓄能器裝置的設計20-50 3.9液壓集成塊設計20-51 3.10全面審核及編寫技術檔20-55 3.11液壓系統設計計算實例20-56 3.11.1機床液壓系統設計實例20-56 3.11.2油壓機液壓系統設計實例20-58 3.11.3注塑機液壓系統設計實例20-59 第4章 液壓基本回路 4.1概述20-61 4.2液壓源回路20-61 4.3壓力控制回路20-63 4.3.1調壓回路20-64 4.3.2減壓回路20-65 4.3.3增壓回路20-66 4.3.4保壓

回路20-67 4.3.5卸荷回路20-70 4.3.6平衡回路20-73 4.3.7緩衝回路20-74 4.3.8卸壓回路20-78 4.3.9制動回路20-81 4.4速度控制回路20-82 4.4.1調速回路20-82 4.4.2增速回路20-86 4.4.3減速回路20-88 4.4.4二次進給回路、比例閥連續調速回路20-89 4.5同步控制回路20-90 4.6方向控制回路20-94 4.6.1換向回路20-94 4.6.2鎖緊回路20-96 4.6.3連續往復運動回路20-97 4.7液壓馬達回路20-99 4.8其他液壓回路20-101 4.8.1順序動作回路20-101 4.

8.2插裝閥控制回路20-104 4.9二次調節靜液傳動回路20-105 第5章 液壓工作介質 5.1液壓介質的分類20-106 5.1.1分組20-106 5.1.2命名20-106 5.1.3代號20-106 5.1.4H組(液壓系統)常用工作介質的牌號及主要應用20-106 5.1.5常用工作介質與材料的適應性20-108 5.2工作介質的選擇20-109 5.2.1根據工作環境選擇20-109 5.2.2根據液壓系統工作溫度選擇20-109 5.2.2.1液壓系統的工作溫度20-109 5.2.2.2工作介質的工作溫度範圍20-109 5.2.3根據工作壓力選擇20-110 5.2.

4根據液壓泵類型選擇20-110 5.2.5工作介質黏度的選擇20-110 5.2.6工作介質污染度等級的確定20-110 5.2.7其他要求20-111 5.3工作介質的使用20-111 5.3.1污染控制20-111 5.3.2過濾20-112 5.3.3補充工作介質20-112 5.3.4更換工作介質20-112 5.3.5工作介質的維護20-112 5.3.6工作介質的檢測20-112 5.3.6.1工作介質理化性能檢測20-112 5.3.6.2工作介質污染度檢測20-113 5.3.7安全與環保20-113 5.4工作介質的貯存20-113 5.5工作介質廢棄處理20-113 第

6章 液壓泵 6.1液壓泵的分類20-114 6.2液壓泵的主要技術參數及計算公式20-114 6.2.1液壓泵的主要技術參數20-114 6.2.2液壓泵的常用計算公式20-115 6.3液壓泵的技術性能和參數選擇20-115 6.4齒輪泵20-116 6.4.1齒輪泵的工作原理及主要結構特點20-116 6.4.2齒輪泵拆裝方法、使用注意事項20-117 6.4.3齒輪泵產品20-118 6.4.3.1齒輪泵產品技術參數總覽20-118 6.4.3.2CB型齒輪泵20-118 6.4.3.3CB-B型齒輪泵20-120 6.4.3.4CBF-E型齒輪泵20-122 6.4.3.5CBF-F

型齒輪泵20-124 6.4.3.6CBG型齒輪泵20-125 6.4.3.7P系列齒輪泵20-129 6.4.3.8NB型內嚙合齒輪泵20-131 6.4.3.9三聯齒輪泵20-135 6.4.3.10恒流齒輪泵20-137 6.4.3.11複合齒輪泵20-137 6.4.3.12GPY系列齒輪泵20-139 6.5葉片泵產品20-139 6.5.1葉片泵的工作原理及主要結構特點20-139 6.5.2葉片泵產品20-141 6.5.2.1葉片泵產品技術參數概覽20-141 6.5.2.2YB型、YB1型葉片泵20-141 6.5.2.3YB-※車輛用葉片泵20-144 6.5.2.4PV2

R型葉片泵20-144 6.5.2.5PFE型柱銷式葉片泵20-149 6.5.2.6YBX型限壓式變數葉片泵20-154 6.5.2.7V4型變數葉片泵20-158 6.6柱塞泵產品20-160 6.6.1柱塞泵的工作原理及主要結構特點20-160 6.6.2柱塞泵的拆裝方法和注意事項20-162 6.6.3柱塞泵產品20-162 6.6.3.1柱塞泵產品技術參數概覽20-162 6.6.3.2CY14-1B型斜盤式軸向柱塞泵20-163 6.6.3.3A2F型柱塞泵20-166 6.6.3.4ZB型斜軸式軸向柱塞泵20-171 6.6.3.5JB型徑向柱塞泵20-172 6.6.3.6A1

0V型軸向柱塞泵20-174 6.6.3.7RK型超高壓徑向柱塞泵20-178 6.6.3.8SB型手動泵20-179 第7章 液壓馬達 7.1液壓馬達的分類20-180 7.2液壓馬達的主要參數及計算公式20-180 7.2.1主要參數20-180 7.2.2計算公式20-181 7.2.3液壓馬達主要技術參數概覽20-181 7.3液壓馬達的結構特點20-182 7.4齒輪馬達20-183 7.4.1外嚙合齒輪馬達20-184 7.4.1.1GM5型齒輪馬達20-184 7.4.1.2CM-C型齒輪馬達20-186 7.4.1.3CM-G4型齒輪馬達20-187 7.4.1.4CM-D型

齒輪馬達20-188 7.4.1.5CMZ型齒輪馬達20-189 7.4.1.6CMW型齒輪馬達20-189 7.4.1.7CMK型齒輪馬達20-190 7.4.1.8CM-F型齒輪馬達20-191 7.4.1.9CB-E型齒輪馬達20-192 7.4.2擺線液壓馬達20-193 7.4.2.1BYM型齒輪馬達20-193 7.4.2.2BM-C/D/E/F型擺線液壓馬達20-194 7.5葉片馬達20-197 7.5.1YM型液壓馬達20-197 7.5.1.1YM型中壓液壓馬達20-197 7.5.1.2YM型中高壓液壓馬達20-199 7.5.1.3YM※型低速大扭矩葉片馬達20-200

7.5.2BMS、BMD型葉片擺動馬達20-202 7.6柱塞馬達20-203 7.6.1斜盤式軸向柱塞式馬達20-203 7.6.1.1ZM、XM型柱塞馬達20-204 7.6.1.2HTM(SXM)型雙斜盤軸向柱塞馬達20-205 7.6.1.3PMFBQA型輕型軸向柱塞馬達20-209 7.6.2斜軸式軸向柱塞馬達20-212 7.6.2.1A2F型斜軸式軸向柱塞馬達20-212 7.6.2.2A6V型斜軸式變數馬達20-213 7.6.3徑向柱塞馬達20-214 7.6.3.1NJM型柱塞馬達20-214 7.6.3.21JMD型柱塞馬達20-218 7.6.3.3JM※系列徑向柱塞

馬達20-219 7.6.4球塞式液壓馬達20-227 7.6.4.1QJM型徑向球塞馬達20-227 7.6.4.2QJM型帶制動器液壓馬達20-231 7.6.4.3QKM型液壓馬達20-237 7.7曲軸連杆式徑向柱塞馬達20-240 7.8液壓馬達的選用20-240 7.9擺動液壓馬達20-241 7.9.1擺動液壓馬達的分類20-241 7.9.2擺動液壓馬達產品20-242 7.9.2.1YMD型單葉片擺動馬達20-242 7.9.2.2YMS型雙葉片馬達20-243 7.9.3擺動液壓馬達的選擇原則20-245 第8章 液壓缸 8.1液壓缸的類型20-246 8.2液壓缸的基本

參數20-247 8.3液壓缸的安裝方式20-250 8.4液壓缸的主要結構、材料及技術要求20-256 8.4.1缸體和缸蓋的材料及技術要求20-256 8.4.2缸體端部連接形式20-257 8.4.3活塞20-262 8.4.3.1活塞材料及尺寸和公差20-262 8.4.3.2常用的活塞結構形式20-262 8.4.3.3活塞的密封20-262 8.4.4活塞杆20-266 8.4.5活塞杆的導向、密封和防塵20-269 8.4.5.1導向套的材料和技術要求20-269 8.4.5.2活塞杆的密封20-270 8.4.5.3活塞杆的防塵圈20-272 8.4.6液壓缸的緩衝裝置20-2

73 8.4.7液壓缸的排氣裝置20-273 8.5液壓缸的設計計算20-274 8.5.1液壓缸的設計計算20-274 8.5.2液壓缸性能參數的計算20-275 8.5.3液壓缸主要幾何參數的計算20-277 8.5.4液壓缸結構參數的計算20-279 8.5.5液壓缸的連接計算20-282 8.5.6活塞杆穩定性驗算20-285 8.6液壓缸標準系列20-285 8.6.1工程液壓缸系列20-285 8.6.2冶金設備用標準液壓缸系列20-294 8.6.2.1YHG1型冶金設備標準液壓缸20-294 8.6.2.2ZQ型重型冶金設備液壓缸20-302 8.6.2.3JB系列冶金設備液壓

缸20-307 8.6.2.4YG型液壓缸20-311 8.6.2.5UY型液壓缸20-318 8.6.3車輛用液壓缸系列20-324 8.6.3.1DG型車輛液壓缸20-324 8.6.3.2G※型液壓缸20-327 8.6.4重載液壓缸20-329 8.6.4.1CD/CG型液壓缸20-329 8.6.4.2CG250、CG350等速重載液壓缸尺寸20-343 8.6.5輕載拉杆式液壓缸20-346 8.6.6帶接近開關的拉杆式液壓缸20-354 8.6.7伸縮式套筒液壓缸20-355 8.6.8感測器內置式液壓缸20-357 8.7液壓缸的加工工藝與拆裝方法、注意事項20-358 8.8

液壓缸的選擇指南20-362 第9章 液壓控制閥 9.1液壓控制閥的分類20-366 9.1.1按照液壓閥的功能和用途進行分類20-366 9.1.2按照液壓閥的控制方式進行分類20-366 9.1.3按照液壓閥控制信號的形式進行分類20-366 9.1.4按照液壓閥的結構形式進行分類20-367 9.1.5按照液壓閥的連接方式進行分類20-367 9.2液壓控制元件的性能參數20-368 9.3壓力控制閥20-368 9.3.1溢流閥20-368 9.3.1.1普通溢流閥20-368 9.3.1.2電磁溢流閥20-372 9.3.1.3卸荷溢流閥20-373 9.3.2減壓閥20-373

9.3.3順序閥20-376 9.3.4溢流閥、減壓閥、順序閥的綜合比較20-379 9.3.5壓力繼電器20-379 9.3.6典型產品20-381 9.3.6.1直動型溢流閥及遠程調壓閥20-381 9.3.6.2先導型溢流閥、電磁溢流閥20-385 9.3.6.3卸荷溢流閥20-388 9.3.6.4減壓閥20-392 9.3.6.5順序閥20-400 9.3.6.6壓力繼電器20-404 9.4流量控制閥20-408 9.4.1節流閥及單向節流閥20-408 9.4.2調速閥及單向調速閥20-411 9.4.3溢流節流閥20-415 9.4.4分流集流閥20-415 9.4.5典型產品

20-416 9.4.5.1節流閥20-416 9.4.5.2調速閥20-419 9.4.5.3分流集流閥(同步閥)20-425 9.5方向控制閥20-428 9.5.1方向控制閥的工作原理和結構20-428 9.5.2普通單向閥20-431 9.5.3液控單向閥20-432 9.5.4電磁換向閥20-436 9.5.5電液換向閥20-443 9.5.6其他類型的方向閥20-450 9.5.7典型產品20-453 9.5.7.1單向閥20-453 9.5.7.2液控單向閥20-456 9.5.7.3電磁換向閥20-460 9.5.7.4電液換向閥20-470 9.5.7.5手動換向閥和行程換向

閥20-475 9.6多路換向閥20-482 9.6.1多路換向閥工作原理、典型結構及性能20-482 9.6.2產品介紹20-485 9.6.2.1ZFS型多路換向閥20-485 9.6.2.2ZFS-※※H型多路換向閥20-487 9.6.2.3DF型多路換向閥20-488 9.6.2.4CDB型多路換向閥20-489 9.7疊加閥20-491 9.7.1疊加閥工作原理、典型結構及性能20-491 9.7.2產品介紹20-493 9.8插裝閥20-503 9.8.1插裝閥的工作原理和結構20-504 9.8.2插裝閥的典型組件20-506 9.8.3插裝閥的基本回路20-510 9.8.4

插裝閥典型產品20-511 9.8.4.1力士樂系列插裝閥產品(L系列)20-511 9.8.4.2威格士系列插裝閥20-529 9.9液壓閥的清洗和拆裝20-536 9.10液壓控制元件的選型原則20-537 9.11液壓控制裝置的集成20-538 9.11.1液壓控制裝置的板式集成20-538 9.11.2液壓控制裝置的塊式集成20-542 9.11.3液壓控制裝置的疊加閥式集成20-547 9.11.4液壓控制裝置的插入式集成20-549 9.11.5液壓控制裝置的複合式集成20-550 第10章 液壓輔件與液壓泵站 10.1蓄能器20-551 10.1.1蓄能器的種類及特點20-55

1 10.1.2蓄能器在系統中的應用20-552 10.1.3各種蓄能器的性能及用途20-552 10.1.4蓄能器的容量計算20-553 10.1.5蓄能器的選擇20-553 10.1.6蓄能器產品20-553 10.1.6.1NXQ型囊式蓄能器20-553 10.1.6.2NXQ型囊式蓄膠囊20-555 10.1.6.3HXQ型活塞式蓄能器20-556 10.1.6.4GXQ型隔膜式蓄能器20-557 10.1.6.5GLXQ型管路式蓄能器20-558 10.1.6.6CQP型非隔離式蓄能器(儲氣罐)20-559 10.1.6.7囊式蓄能器站20-560 10.1.6.8活塞式蓄能器站及氮

氣瓶組20-561 10.1.7蓄能器附件20-562 10.1.7.1CQJ型蓄能器充氮工具20-562 10.1.7.2CPU型蓄能器充氮工具20-563 10.1.7.3CDZs-D1型充氮車(氮氣充壓裝置)20-564 10.1.7.4AQF型蓄能器安全球閥20-566 10.1.7.5AJF型蓄能器截止閥20-567 10.1.7.6AJ型蓄能器控制閥組20-568 10.1.7.7QFZ型蓄能器安全閥組20-570 10.1.7.8QF-CR型蓄能器氣體安全閥20-572 10.1.7.9QXF型蓄能器充氣閥20-572 10.1.7.10蓄能器固定組件20-573 10.1.7.

11蓄能器托架20-574 10.1.7.12蓄能器卡箍20-575 10.2篩檢程式20-575 10.2.1篩檢程式的主要性能參數20-576 10.2.2篩檢程式的名稱、用途、安裝、類別、形式及效果20-576 10.2.3推薦液壓系統的清潔度和過濾精度20-577 10.2.4篩檢程式的選擇和計算20-577 10.2.5篩檢程式產品20-578 10.2.5.1WF型吸油濾油器20-578 10.2.5.2WR型吸油濾油器20-578 10.2.5.3WU、XU型吸油濾油器20-579 10.2.5.4ISV型管路吸油篩檢程式20-580 10.2.5.5TF型箱外自封式吸油篩檢程式

20-582 10.2.5.6TRF型吸回油篩檢程式20-585 10.2.5.7GP、WY型磁性回油篩檢程式20-587 10.2.5.8RFA型微型直回式回油篩檢程式20-589 10.2.5.9SRFA型雙筒微型直回式回油篩檢程式20-591 10.2.5.10XNL型箱內回油篩檢程式20-594 10.2.5.11ZU-H、QU-H型壓力管路篩檢程式20-596 10.3熱交換器20-603 10.3.1冷卻器的種類及特點20-603 10.3.2冷卻器的選擇及計算20-603 10.3.3冷卻器產品的性能和規格尺寸20-604 10.3.4電磁水閥20-616 10.3.5GL型冷卻

水篩檢程式20-617 10.3.6加熱器20-617 10.4液壓站20-619 10.4.1液壓站的結構形式20-619 10.4.2典型液壓站產品20-620 10.4.3油箱20-622 10.5溫度儀錶20-624 10.5.1溫度錶(計)20-624 10.5.1.1WS※型雙金屬溫度計20-624 10.5.1.2WTZ型溫度計20-624 10.5.2WTYK 型壓力式溫度控制器20-624 10.5.3WZ※型溫度感測器20-624 10.6壓力儀錶20-624 10.6.1Y系列壓力錶20-624 10.6.2YTXG型磁感式電接點壓力錶20-624 10.6.3Y※TZ型

遠程壓力錶20-624 10.6.4BT型壓力錶20-624 10.6.5壓力錶開關20-624 10.6.5.1KF型壓力錶開關20-624 10.6.5.2AF6E型壓力錶開關20-624 10.6.5.3MS型六點壓力錶開關20-624 10.6.6測壓、排氣接頭及測壓軟管20-624 10.6.6.1PT型測壓排氣接頭20-624 10.6.6.2HF型測壓軟管20-624 10.7空氣濾清器20-624 10.7.1QUQ型空氣濾清器20-624 10.7.2EF型空氣篩檢程式20-624 10.7.3PFB型增壓式空氣濾清器20-624 10.8液位儀錶20-624 10.8.1Y

WZ型液位計20-624 10.8.2CYW型液位液溫計20-624 10.8.3YKZQ型液位控制器20-624 10.9流量儀錶20-624 10.9.1LC12型橢圓齒輪流量計20-624 10.9.2LWGY型渦輪流量感測器20-624 10.10常用閥門20-624 10.10.1高壓球閥20-624 10.10.1.1YJZQ型高壓球閥20-624 10.10.1.2Q21N型外螺紋球閥20-624 10.10.2JZFS系列高壓截止閥20-624 10.10.3DD71X型開閉發信器蝶閥20-624 10.10.4D71X-16對夾式手動蝶閥20-624 10.10.5Q11F-

16型低壓內螺紋直通式球閥20-624 10.11E型減震器20-624 10.12KXT型可曲撓橡膠接管20-624 10.13NL型內齒形彈性聯軸器20-625 10.14管路20-625 10.14.1管路的計算20-625 10.14.2膠管的選擇及注意事項20-625 10.15管接頭20-625 10.15.1金屬管接頭O形圈平面密封接頭20-625 10.15.2錐密封焊接式管接頭20-625 10.15.3卡套式管接頭規格20-625 10.15.4擴口式管接頭規格20-625 10.15.5錐密封焊接式方接頭20-625 10.15.6液壓軟管接頭20-625 10.15.7

快換接頭20-625 10.15.8旋轉接頭20-625 10.15.9螺塞20-625 10.15.10法蘭20-625 10.15.11管夾20-625 10.15.11.1鋼管夾20-625 10.15.11.2塑膠管夾20-625 第11章 液壓控制系統概述 11.1液壓傳動系統與液壓控制系統的比較20-626 11.2電液伺服系統和電液比例系統的比較20-628 11.3液壓控制系統的組成及分類20-628 11.4液壓控制系統的基本概念20-631 11.5液壓控制系統的基本特性20-633 11.5.1電液位置控制系統的基本特性20-635 11.5.2電液速度控制系統的基本特

性20-638 11.6液壓控制系統的特點及其應用20-639 11.6.1液壓控制系統的特點20-639 11.6.2液壓控制系統的應用20-640 第12章 液壓伺服控制系統 12.1液壓伺服控制系統的組成和工作原理20-646 12.2電液伺服閥20-648 12.2.1典型電液伺服閥結構20-653 12.2.2電液伺服閥的基本特性及其性能參數20-657 12.2.3電液伺服閥線圈接法20-661 12.2.4電液伺服閥使用注意事項20-662 12.2.5電液伺服閥故障現象和原因20-663 12.3伺服放大器20-665 12.4電液伺服系統設計20-667 12.4.1全面理

解設計要求20-667 12.4.2擬訂控制方案、繪製系統原理圖20-667 12.4.3動力元件的參數選擇20-668 12.4.4液壓系統固有頻率對加速和制動程度的限制20-675 12.4.5伺服閥選擇注意事項20-675 12.4.6執行元件的選擇20-676 12.4.7回饋感測器的選擇20-677 12.4.8確定系統的方塊圖20-679 12.4.9系統靜動態品質分析及確定校正特性20-679 12.4.10模擬分析20-679 12.5電液伺服系統應用舉例20-682 12.5.1力、壓力伺服系統應用實例20-683 12.5.2流量伺服系統應用實例20-690 12.5.3位

置系統應用實例20-691 12.5.4伺服系統液壓參數的計算實例20-706 12.6主要電液伺服閥產品20-713 12.6.1國內電液伺服閥主要產品20-713 12.6.1.1雙噴嘴擋板力回饋電液伺服閥20-713 12.6.1.2雙噴嘴擋板電回饋(FF109、QDY3、QDY8、DYSF型)電液伺服閥20-715 12.6.1.3動圈式滑閥直接回饋式(YJ、SV、QDY4型)、滑閥直接位置回饋式(DQSF-1型)電液伺服閥20-716 12.6.1.4動圈力綜合式壓力伺服閥(FF119)、雙噴嘴-擋板噴嘴壓力回饋式伺服閥(DYSF-3P)、P-Q型伺服閥(FF118)、射流管力回饋伺

服閥(CSDY、FSDY、DSDY、SSDY)20-717 12.6.1.5動圈力式伺服閥(SV9、SVA9)20-718 12.6.1.6動圈力式伺服閥(SVA8、SVA10)20-719 12.6.2國外主要電液伺服閥產品20-720 12.6.2.1雙噴嘴力回饋式電液伺服閥(MOOG)20-720 12.6.2.2雙噴嘴力回饋式電液伺服閥(DOWTY、SM4)20-721 12.6.2.3雙噴嘴力回饋式電液伺服閥(MOOG D761)和電回饋式電液伺服閥(MOOG D765)20-722 12.6.2.4直動電回饋式伺服閥(DDV)MOOG D633及D634系列20-724 12.6.

2.5電回饋三級伺服閥MOOG D791和D792系列20-725 12.6.2.6EMG伺服閥SV1-1020-727 12.6.2.7MOOG系列電回饋伺服閥20-729 12.6.2.8伺服射流管電回饋高回應二級伺服閥MOOG D661 GC系列20-732 12.6.2.9射流管力回饋Abex和射流偏轉板力回饋伺服閥MOOG26系列20-735 12.6.2.10博世力士樂(Bosch Rexroth)雙噴嘴擋板機械(力)和/或電回饋二級伺服閥4WS(E)2EM6-2X、4WS(E)2EM(D)10-5X、4WS(E)2EM(D)16-2X和電回饋三級伺服閥4WSE3EE20-735

12.6.3電液伺服閥的外形及安裝尺寸20-742 12.6.3.1FF101、FF102、MOOG30和DOWTY30型電液伺服閥外形及安裝尺寸20-742 12.6.3.2FF102、YF7、MOOG31、MOOG32、DOWTY31和DOWTY32型伺服閥外形及安裝尺寸20-742 12.6.3.3FF113、YFW10和MOOG72型電液伺服閥外形及安裝尺寸20-743 12.6.3.4FF106A、FF108和FF119型伺服閥外形及安裝尺寸20-744 12.6.3.5FF106、FF130、YF13、MOOG35和MOOG34型電液伺服閥外形及安裝尺寸20-745 12.6.3.

6QDY系列電液伺服閥外形及安裝尺寸20-745 12.6.3.7FF131、YFW06、QYSF-3Q、DOWTY45514659和MOOG78型伺服閥外形及安裝尺寸20-746 12.6.3.8FF109和DYSF-3G-111型電回饋三級閥外形及安裝尺寸20-747 12.6.3.9SV(CSV)和SVA型電液伺服閥外形及安裝尺寸20-748 12.6.3.10YJ741、YJ742和YJ861型電液伺服閥外形及安裝尺寸20-748 12.6.3.11CSDY和Abex型電液伺服閥外形及安裝尺寸20-749 12.6.3.12MOOG760、MOOGG761和MOOGG631型電液伺服閥

外形及安裝尺寸20-750 12.6.3.13MOOG D633、D634系列直動式電液伺服閥外形及安裝尺寸20-751 12.6.3.14MOOG D791和D792型電回饋三級閥外形及安裝尺寸20-752 12.6.3.15MOOG D662~D665系列電液伺服閥外形及安裝尺寸20-753 12.6.3.16博世力士樂電回饋三級閥4WSE3EE(16、25、32)外形及安裝尺寸20-754 12.7伺服液壓缸產品20-755 12.7.1US系列伺服液壓缸20-755 12.7.2海特公司伺服液壓缸20-756 12.7.3REXROTH公司伺服液壓缸20-758 12.7.4MOOG公

司伺服液壓缸20-759 12.7.5ATOS公司伺服液壓缸20-761 12.8液壓伺服系統設計禁忌20-762 12.9液壓伺服系統故障排除20-763 第13章 電液比例控制系統 13.1電液比例控制系統的組成和工作原理20-767 13.2比例電磁鐵20-770 13.3比例放大器20-771 13.4電液比例壓力閥20-791 13.5電液比例流量閥20-797 13.6電液比例方向閥20-801 13.7電液比例壓力流量複合閥20-808 13.8負載壓力補償用壓力補償器20-808 13.9比例控制裝置的典型曲線20-810 13.10比例控制系統典型原理圖20-814 13.

11閉環控制系統的分析方法20-829 13.12比例閥的選用20-831 13.13國內主要比例閥產品20-834 13.13.1BQY-G型電液比例三通調速閥20-834 13.13.2BFS和BFL比例方向流量閥20-834 13.13.3BY※型比例溢流閥20-834 13.13.43BYL型比例壓力流量複合閥20-835 13.13.54BEY型比例方向閥20-835 13.13.6BYY型比例溢流閥20-836 13.13.7BJY型比例減壓閥20-836 13.13.8DYBL和DYBQ型比例節流閥20-836 13.13.9BPQ型比例壓力流量複合閥20-837 13.13.1

04B型比例方向閥20-837 13.13.114WRA型電磁比例方向閥20-838 13.13.124WRE型電磁比例方向閥20-839 13.13.134WRZH型電液比例方向閥20-840 13.13.14DBETR型比例壓力溢流閥20-842 13.13.15DBE/DBEM型比例溢流閥20-843 13.13.163DREP6三通比例壓力控制閥20-844 13.13.17DRE/DREM型比例減壓閥20-844 13.13.18ZFRE6型二通比例調速閥20-845 13.13.19ZERE※型二通比例調速閥20-847 13.13.20ED型比例遙控溢流閥20-848 13.13

.21EB型比例溢流閥20-848 13.13.22ERB型比例溢流減壓閥20-849 13.13.23EF(C)G型比例(帶單向閥)流量閥20-849 13.14國外主要比例閥產品概覽20-850 13.14.1BOSCH比例溢流閥(不帶位移控制)20-850 13.14.2BOSCH比例溢流閥和線性比例溢流閥(帶位移控制)20-851 13.14.3BOSCH NG6帶集成放大器比例溢流閥20-852 13.14.4BOSCH NG10比例溢流閥和比例減壓閥(帶位移控制)20-853 13.14.5BOSCH NG6三通比例減壓閥(不帶/帶位移控制)20-854 13.14.6BOSCH

NG6、NG10比例節流閥(不帶位移控制)20-855 13.14.7BOSCH NG6、NG10比例節流閥(帶位移控制)20-856 13.14.8BOSCH NG10帶集成放大器比例節流閥(帶位移控制)20-857 13.14.9BOSCH比例流量閥(帶位移控制及不帶位移控制)20-858 13.14.10BOSCH不帶位移感測器比例方向閥20-860 13.14.11BOSCH比例方向閥(帶位移控制)20-861 13.14.12BOSCH帶集成放大器比例方向閥20-862 13.14.13BOSCH比例控制閥20-863 13.14.14BOSCH插裝式比例節流閥20-866 13.1

4.15Atos主要比例閥20-867 13.14.16Vickers主要比例閥20-868 13.14.16.1KDG3V、KDG4V比例方向閥20-868 13.14.16.2K(A)DG4V-3,K(A)TDG4V-3比例方向閥20-875 參考文獻20-881  

結合主成份分析法與倒傳遞類神經網路預測飛機零組件故障時間-飛機發動機電子控制單元為例

為了解決渦輪電磁閥故障的問題,作者林建謀 這樣論述:

國軍近年來無論在戰備演訓、災害防救與教育訓練等工作上,均有具體成效。我國陸軍直升機除執行戰訓本務工作外,當國內發生各項重大事故時,亦全力投入救災工作,擔負起保衛人民生命、財產安全的重責大任,故直升機的妥善狀況直接影響任務成功與否,甚至於任務中發生非預期性故障,勢必造成更重大傷亡,因此,建立直升機關鍵性零組件失效預測系統,可精進機隊關鍵性零組件維修管理並提升直升機妥善率。本研究是以陸軍某型直升機機上發動機(T700-GE-401型)的電子控制單元為例,蒐集影響電子控制單元故障時數的6項關鍵因素,分別為熱電偶總成、液壓機械控制單元線性可變位移傳感器、動力渦輪轉速感應器、扭力及超速感應器、超速漏放

瓣電磁閥、液壓機械控制單元扭力馬達等電阻值。並以我國陸軍直升機維修單位2014年至2017年的電子控制單元檢測數據為樣本,先使用主成份分析法(PCA)實施分析,找出主要差異的關鍵因素(變異數),再將其投入倒傳遞類神經網路(BPN)模型進行訓練,使用試誤法及RMSE值測量預測誤差,測試最佳神經元個數、學習速率訓練次數與學習率之參數值,以獲得最佳的預測效果,藉以預測電子控制單元之故障時間。研究結果顯示,使用主成分分析法,從造成發動機損壞的六項成因中,分析出主要的三項關鍵因素後,再導入倒傳遞類神經網路實施訓練,並設定神經元數為12、學習速率為0.9、學習循環次數為50,000,做預測模式建立的條件,

求得之平均絕對率誤差率(MAPE)為4.67%,屬於高準確之預測模式,本研究的預測準確度達到95.3%,在實務上有應用價值,可做為預測飛機零組件之故障時間的標準。本研究結合主成分分析法及倒傳遞類神經網路,利用PCA簡化數據集的技術及BPN預測能力的特性,藉以提高直升機零組件故障時間預測,除了可作為於陸軍直升機各項組件預防性修護管理參考外,並可擴大應用於國軍各類裝備修護管理部門參考及運用,有效維持各類裝備的妥善並降低發生非預期性故障,提升國軍整替戰力。

鑽井井下工具操作手冊

為了解決渦輪電磁閥故障的問題,作者魏風勇康永華 這樣論述:

本書共分七章,第一章為常見井下故障處理工具,介紹了震擊解卡工具、打撈管柱工具、倒扣工具、切割工具、套銑工具、井底落物打撈工具、電纜和儀器打撈工具、輔助打撈工具、擴眼工具。第二章為取心工具,介紹了常規取心工具、特殊取心工具。第三章為內防噴工具,介紹了上下旋塞、鑽具止回閥、鑽具旁通閥。第四章為定向工具、儀器,介紹了彎接頭、定向接頭、電子式單、多點測斜儀、有線隨鑽儀器、無線隨鑽儀器、旋轉導向工具、螺杆鑽具、渦輪鑽具、電測波無線隨鑽測斜儀。第五章為開窗、段銑工具,介紹了開窗工具、段銑工具。第六章為固井工具,介紹了尾管懸掛器、套管外封隔器、分級箍、固井水泥頭、固井膠塞、迴圈接頭、套管引鞋、浮箍、浮鞋、套

管扶正器、水泥傘、定位環、插入式固井附件。第七章為鑽井輔助工具,介紹了水力加壓器、水力振盪器、三維震動衝擊器、扭力衝擊器、防磨接頭、減震器、側向射流接頭。 第一章 常見鑽井井下故障處理工具 第一節 震擊解卡工具 第二節 打撈管柱工具 第三節 倒扣工具 第四節 切割工具 第五節 套銑工具 第六節 井底落物打撈工具 第七節 電纜、儀器打撈工具 第八節 輔助打撈工具 第九節 擴眼工具 第二章 取心工具 第一節 常規取心工具 第二節 特殊取心工具 第三節 繩索式取心工具 第三章 內防噴工具 第一節 旋塞 第二節 鑽具止回閥 第三節 鑽具旁通閥 第四章 定向工具及儀器 第一節

彎接頭 第二節 定向接頭 第三節 電子式單、多點測斜儀 第四節 無線隨鑽測斜儀 第五節 陀螺測斜儀 第六節 旋轉導向工具 第七節 螺杆鑽具 第八節 渦輪鑽具 第九節 無線隨鑽測井儀 第十節 電磁波無線隨鑽測斜儀 第五章 開窗及鍛銑工具 第一節 開窗工具 第二節 段銑工具 第六章 完井固井工具 第一節 尾管懸掛器 第二節 套管外封隔器 第三節 分級箍 第四節 水泥頭及固井膠塞 第五節 迴圈接頭 第六節 套管引鞋、浮箍、浮鞋 第七節 套管扶正器 第八節 水泥傘 第九節 定位環 第十節 插入式固井附件 第七章 鑽井輔助工具 第一節 水力加壓器 第二節 水力振盪器 第三節 三維振動衝擊器 第四節

扭力衝擊器 第五節 防磨接頭 第六節 減震器

應用倒傳遞類神經網路預測飛機零組件之故障時間-以T700-GE-401發動機電子控制單元為例

為了解決渦輪電磁閥故障的問題,作者楊東耿 這樣論述:

我國陸軍攻擊直升機主要擔負各作戰區灘岸攻擊與反登陸作戰任務,扮演極重要角色。飛行過程中,若飛機上重要零組件發生非預期性故障時,勢必放棄作戰任務而返場檢修;因此,若能對零組件建置故障時間預測系統,並於故障前即採取適當措施,可有效降低非預期性故障發生,提高任務成功率。 本研究是以我國陸軍某型攻擊直升機安裝使用T700-GE-401發動機的電子控制單元為例,首先採用修正式德菲法製作第一次專家問卷進行調查,蒐集影響電子控制單元故障時間的關鍵因素,再製作李克特量表發出第二次專家問卷進行評分,並根據專家一致性指標評選出7項重要關鍵因素,分別為裝機使用時數與熱電偶總成、液壓機械控制單元線性可變位移傳

感器、動力渦輪轉速感應器、扭力及超速感應器、超速漏放瓣電磁閥、液壓機械控制單元扭力馬達等電阻值,該7項係影響電子控制單元檢測後距故障時數的主要關鍵因素。再以我國陸軍航空部隊修護部門2011年至2013年的電子控制單元檢測數據為樣本,載入倒傳遞類神經網路軟體Alyuda NeuroIntelligence測試輸入與輸出之間的關係,用以建立預測模式,測試所得的設定參數:隱藏層神經元數為12、學習速率為0.2、學習循環次數為2,000,做為倒傳遞類神經網路預測的條件,藉以預測電子控制單元之故障時間。 研究結果顯示,經由Alyuda NeuroIntelligence學習訓練後,關聯性(Corr

elation)與模式配適度(R-squared)分別達到0.999及0.997,預測準確度達92.45%,其高預測準確度有實務上的應用價值,而研究結果也印證倒傳遞類神經網路可做為飛機零組件之故障時間預測能力的標準。 本研究利用倒傳遞類神經網路的預測能力,除了可做為我國陸軍各型直升機零組件預防性修護管理的一項參考,更能擴大應用到國內軍、民用飛機各項零組件上,有效維持飛機零組件的妥善,並降低發生非預期性故障的飛安風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