淡江史學的問題,透過圖書和論文來找解法和答案更準確安心。 我們找到下列各種有用的問答集和懶人包

淡江史學的問題,我們搜遍了碩博士論文和台灣出版的書籍,推薦周宗賢寫的 淡水:輝煌的歲月 可以從中找到所需的評價。

國立暨南國際大學 歷史學系 黃紹恆所指導 蔡惠琴的 清代臺灣下層社會的圖像:關於羅漢腳、犯罪集團與腳夫 (2021),提出淡江史學關鍵因素是什麼,來自於底層社會、下層階級、無賴游手、市井小民、臺灣特質。

而第二篇論文國立臺灣大學 歷史學研究所 王鴻泰所指導 游騰元的 「盜賊」與「秩序」:明代晉南地方騷亂與行政應對 (2021),提出因為有 盜賊、明代晉南、灰色經濟、動亂、秩序的重點而找出了 淡江史學的解答。

接下來讓我們看這些論文和書籍都說些什麼吧:

除了淡江史學,大家也想知道這些:

淡水:輝煌的歲月

為了解決淡江史學的問題,作者周宗賢 這樣論述:

  淡水是早期航海者避風取水的地方,四百年來,先人胼手胝足將之經營成為一處多元多族群文化的港埠,一時人文薈萃、中西文化並存,乃有詩美故鄉的美譽。   本書首先介紹淡水及其?臺興建的沿革、文化、建築、軍事的意涵;其次是探討淡水外國人墓園中有多位對台灣具特殊影響的人物;再來是介紹淡水的地標──淡水禮拜堂及偕醫館;再者,清代的台灣兵為什麼叫班兵,他們為什麼要在淡水建會館?「小白宮」,這座洋式建築真正的身份是什麼?以前淡水曾有一條直達三芝的輕便鐵道,在哪裡?皆相當具有學術性。   為了完整地介紹清代台灣五口海防的經營,本書附錄淡水之外的雞籠(基隆)、安平、打狗(高雄)、澎湖各?臺的建置始末與特色以

餉讀者;除外,又以精美的照片與簡潔的文字解說淡水二十多處的古蹟,將淡水輝煌的歲月圖文並茂地呈現出來,可讀性高,有助於讀者認識淡水。 作者簡介 周宗賢 學歷:臺灣師範大學歷史系畢業    文化大學歷史研究所畢業 經歷:任教淡江大學歷史系    曾任系主任、所長 主要著作:《臺灣民間組織的研究》                      《清代臺灣海防的研究》                        有關臺灣各古蹟調查研究與修復之專題數十種    論文散見《臺灣文獻》、《淡江史學》、《淡江人文社會學報》等

淡江史學進入發燒排行的影片

還記得我們之前在1980年代的尾聲,談到台商西進中國大陸的故事,當時有不少台商看中對岸的低廉成本與龐大消費市場,紛紛在中國大陸拓展廠房,搶佔優勢。不久之後,1993年在新加坡登場的「辜汪會談」,象徵海峽兩岸長久以來的對抗情勢有了一個緩合的契機。

然而,國際局勢總是千變萬化。隨著1995年李登輝總統訪美之後,年底就爆發了嚴重的台海軍事危機,即使兩岸關係再緊密,中共軍事威脅始終是台灣人民難以擺脫的憂患。

直到2005年,當時的國民黨主席連戰到大陸訪問,和中共總書記胡錦濤會面,再次開啟兩岸交流的新契機,而這個時期的中國大陸全速起飛,2006年,全世界最高的⻘藏鐵路建成了,全球第一貨運港洋山港造好了,外匯存底世界第一,石油消耗世界第二,貿易額世界第三,經濟總產出世界第四,由硬體到軟體急速衝刺,在在顯示中國期望由「大國」重返「強國」的世界定位。

這一年,《天下雜誌》首度針對全台⺠眾進行「面對中國」的⺠意調查,結果顯示,多數人認為中國對台灣,既是威脅,又是機會。許多人不知如何處理這複雜的情緒,半數以上的人也很坦白地承認,並不了解中國大陸,而且也沒太多好感,六成以上的人則認為中國更不了解台灣。

誠如趙春山教授說的:「機會是因為大陸經濟的成長,有了機會,但是因為有反分裂國家法,等於是對台動武取得它所謂內部的法源,當然對台灣而言就是很大的威脅。機會與威脅是並存的。」

中共施展胡蘿蔔與大棒的兩手策略,對兩岸和平究竟是加分還是減分?在兩岸互信不夠的狀況之下,海峽問題會走往什麼方向?台灣要如何正視兩岸關係的現況與發展?

這集節目,我們邀請淡江大學中國大陸研究所榮譽教授趙春山,他不僅長期研究兩岸關係,也是馬政府兩岸政策的重要顧問,請他來跟我們聊聊台灣面對中國大陸崛起的觀察與見解。

主持人:涂豐恩
與談者:淡江大學中國大陸研究所榮譽教授 趙春山

#趙春山 #⻘藏鐵路 #洋山港 #連戰#歷史 #podcast #聽天下 #中國

►按小鈴鐺通知 搶先看,精采獨家全面掌握!
►需要字幕的朋友,請記得開啟CC字幕 !
=================================
更多精采內容請見:

◎天下雜誌:http://www.cw.com.tw
◎天下雜誌video:http://www.cw.com.tw/video
◎天下雜誌video FB粉絲專頁:https://ppt.cc/flhPQx
◎天下雜誌IG http://bit.ly/2R6jfL6
◎天下雜誌網路書店:https://www.cwbook.com.tw/

清代臺灣下層社會的圖像:關於羅漢腳、犯罪集團與腳夫

為了解決淡江史學的問題,作者蔡惠琴 這樣論述:

本文以羅漢腳、犯罪集團、腳夫等三者探討清代臺灣下層社會的輪廓,以清嘉慶、道光年間為主,運用大量犯罪口供的統計數據,做爲觀察清代臺灣下層社會的切入點。從量化分析可知,羅漢腳僅佔犯罪者的20%,並非犯罪主力,再由犯罪主嫌超過半數為臺灣生長者,可知犯罪猖獗的原因在臺灣本土,官員貪婪聚斂,無心政事,難辭其咎,然官員卻以羅漢腳為治安敗壞的代罪羔羊,對己身責任不置一詞,因此清代官員對臺灣下層社會的觀察未可盡信。由此脈絡,官員大肆撻伐犯罪者為鼠竊狗盜,然從犯罪集團的分贓精進、防範機制等,可知其具備反思能力,並非如官方所稱的愚頑無知。羅漢腳、犯罪者為腳夫的主要來源,三者有角色重置、互換關係,特質亦相同,腳夫

具有反權威特質,不屈從於官方過低的夫價,官員因此痛斥腳夫哄抬夫價,勒索官府,然實情是官價只有市價的44%,是以腳夫漠視官員急如星火的催促。諸如此類,可知清代臺灣下層階級並非愚民莽夫,而是具有信念,且有能力堅持信念的一群。由羅漢腳等行為可知其有自主意識、人我對等、反權威、冒險犯難等特質,此特質與中國傳統價值觀的服從權威、差序格局、安分守己、不涉險等背道而馳,是以在中國封建體制裡下層階級幾乎沒有翻身的機會,於是冒險渡臺,帶著重新出發的信念來到臺灣,尋求新契機。下層階級亦為臺灣歷史發展的一環,考量清代臺灣下層社會特質與中國傳統文化相悖,實不宜將清代臺灣完全視為傳統中國的延伸。羅漢腳等人對社會雖有破壞

的一面,但有更多的土地開發、社會運作、風氣特質等方面的影響與貢獻,從下層階級角度,當可觀察到更真實的清代臺灣社會面貌。

「盜賊」與「秩序」:明代晉南地方騷亂與行政應對

為了解決淡江史學的問題,作者游騰元 這樣論述:

明代的晉南地區,作為一個透過黃河以及太行山山間孔道與陝西、河南相連接,水陸交通皆方便的三省交界帶,加上該地所蘊含的山林礦藏資源所發展出的經濟活動,使得該地人民若處在無法依靠農耕取得溫飽,或遭受賦役壓迫、或為天災所逼的情形下,便有可能鋌而走險。或闖入山林中,違禁開墾,例如潞安府的青羊山居民、翼城縣的兜垜山居民;或設法透過隱蔽的山間孔道,埋伏商旅、搶劫錢財,例如在澤州高平、沁水縣之交的空倉嶺盜賊;或思考如何利用晉南的鹽鐵之利,從事走私交易,例如河東的私煎鹽徒或私鹽鹽商;又或者是透過黃河航運之利,與他省的外來商販合作,創造經濟收益,例如出沒於平陽府吉州、鄉寧等鄰近黃河之縣境的陝西「回賊」。然而,這

些活動本身,卻往往因為嚴厲的法規規範,或官員求功心切,導致那些可能脫離戶籍、違禁開墾、或突破官府的專賣制度私下交易者,因為偶發的人命殺傷事件,遭到政府定義為需要以武力鎮壓清剿的「賊」;就算輕微一點,也是需要盡力查緝防堵的「鹽徒」或「礦徒」。而當地方官員在對這些他們眼中的秩序失控事件進行回應時,較為顯著的方式有二,防禦性質的,如築城固守,或加強城防,以圖嚇阻盜賊進犯。進攻性質的,則如同萬曆晚期面對陝西回賊的許維新一般,嘗試重新組建出新的武力,用以專門對付未知的治安威脅,更進一步試圖找出其源頭,針對其弱點下手阻絕。例如許維新透過黃河禁航的方式,希望能斷絕回賊對晉南的侵擾,又或至少能防止其在上岸後逃

遁回陝。然而一些過於強硬的回應方式,卻有可能會遭到地方上的民意反彈,地方官員此時又必須思考,如何在兼顧民生經濟下,同時達成心中所欲達成的恢復秩序目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