液壓油代號的問題,透過圖書和論文來找解法和答案更準確安心。 我們找到下列各種有用的問答集和懶人包

液壓油代號的問題,我們搜遍了碩博士論文和台灣出版的書籍,推薦秦大同寫的 現代機械設計手冊:單行本減速器和變速器(第二版) 和郭寶霞的 現代機械設計手冊:單行本軸承(第二版)都 可以從中找到所需的評價。

這兩本書分別來自化學工業 和化學工業所出版 。

明志科技大學 機械工程系機械與機電工程碩士班 王海所指導 方舜新的 端板成形製程改善與法蘭機之機構運動軌跡分析 (2020),提出液壓油代號關鍵因素是什麼,來自於旋壓加工法、法蘭機、雷射追蹤儀、大型厚壁端板製造。

而第二篇論文國立高雄師範大學 科學教育暨環境教育研究所 劉嘉茹所指導 柯增宜的 以場地論剖析實作課程學員學習心理行為之研究-以「Curves-可爾姿女性專用30分鐘環狀運動」為例 (2020),提出因為有 實作課程、環狀運動、場地論、學習心理行為的重點而找出了 液壓油代號的解答。

接下來讓我們看這些論文和書籍都說些什麼吧:

除了液壓油代號,大家也想知道這些:

現代機械設計手冊:單行本減速器和變速器(第二版)

為了解決液壓油代號的問題,作者秦大同 這樣論述:

《現代機械設計手冊》第二版單行本共20個分冊,涵蓋了機械常規設計的所有內容。各分冊分別為:《機械零部件結構設計與忌》《機械製圖及精度設計》《機械工程材料》《連接件與緊固件》《軸及其連接件設計》《軸承》《機架、導軌及機械振動設計》《彈簧設計》《機構設計》《機械傳動設計》《減速器和變速器》《潤滑和密封設計》《液力傳動設計》《液壓傳動與控制設計》《氣壓傳動與控制設計》《智慧裝備系統設計》《工業機器人系統設計》《疲勞強度可靠性設計》《逆向設計與數位化設計》《創新設計與綠色設計》。 本書為《減速器和變速器》,主要介紹了減速器設計一般資料、標準減速器及產品、機器人減速器及產品、機械無級變速器及產品等。本

書可作為機械設計人員和有關工程技術人員的丁具書,也可供高等院校相關專業師生參考。 5篇減速器、變速器 第1章 減速器設計一般資料 1.1常用減速器的分類、形式及應用範圍15-3 1.2通用圓柱齒輪減速器基本參數15-6 1.2.1中心距a15-6 1.2.2傳動比i15-7 1.2.3減速器齒輪齒寬係數ψa15-7 1.2.4減速器輸入、輸出軸中心高及軸伸尺寸15-7 1.3減速器傳動比的分配及計算15-8 1.4減速器結構設計15-11 1.4.1減速器基本結構15-11 1.4.2齒輪減速器、蝸杆減速器箱體15-12 1.4.3減速器附件15-15 1.4.3.1油標

和油尺15-15 1.4.3.2透氣塞和通氣罩15-15 1.4.3.3螺塞15-15 1.4.3.4視孔和視孔蓋15-15 1.4.3.5甩油盤和甩油環15-17 1.4.3.6潤滑附件15-18 1.4.4減速器軸承選擇15-18 1.4.5減速器主要零件的配合15-19 1.4.6減速器技術條件15-20 1.5齒輪與蝸杆傳動的傳動效率和散熱15-20 1.5.1齒輪與蝸杆傳動的傳動效率15-20 1.5.2齒輪與蝸杆傳動的散熱15-20 1.6齒輪與蝸杆傳動的潤滑15-24 1.6.1齒輪與蝸杆傳動的潤滑方法15-24 1.6.2齒輪與蝸杆傳動的潤滑油選擇15-26 1.6.2.1閉式

齒輪傳動的潤滑油選擇15-26 1.6.2.2開式齒輪傳動的潤滑油選擇15-26 1.6.2.3蝸杆傳動潤滑油選擇15-28 1.7減速器典型結構圖例15-28 第2章 標準減速器及產品 2.1H1、H2、H3、H4、R2、R3、R4型圓柱齒輪減速器(JB/T8853—2015)15-35 2.1.1適用範圍和代號15-35 2.1.2外形尺寸及佈置型式15-36 2.1.3承載能力15-50 2.1.4減速器的選用15-68 2.2CW型圓弧圓柱蝸杆減速器(JB/T7935—2015)15-71 2.2.1適用範圍和標記15-71 2.2.2外形、安裝尺寸15-71 2.2.3承載能力和效

率15-72 2.2.4潤滑15-75 2.2.5減速器的選用15-76 2.3TP型平麵包絡環面蝸杆減速器(JB/T9051—2010)15-78 2.3.1適用範圍和標記15-78 2.3.2外形、安裝尺寸15-79 2.3.3減速器的承載能力及傳動效率15-83 2.3.4減速器的選用15-85 2.4HW型直廓環面蝸杆減速器(JB/T7936—2010)15-87 2.4.1適用範圍和標記15-87 2.4.2外形、安裝尺寸15-87 2.4.3減速器的承載能力和總傳動效率15-90 2.4.4減速器的選用15-98 2.5行星齒輪減速器15-99 2.5.1NGW型行星齒輪減速器(J

B/T6502—2015)15-99 2.5.1.1適用範圍、代號和標記方法15-99 2.5.1.2公稱傳動比15-100 2.5.1.3結構型式和尺寸15-100 2.5.1.4潤滑和冷卻15-105 2.5.1.5承載能力15-105 2.5.1.6選用方法15-109 2.5.2HZW、HZC、HZL、HZY型垂直出軸混合少齒差星輪減速器(JB/T7344—2010)15-110 2.5.2.1適用範圍和代號15-110 2.5.2.2外形、安裝尺寸及裝配形式15-111 2.5.2.3減速器的承載能力和熱功率15-114 2.5.2.4減速器的選用15-115 2.6擺線針輪減速機(

JB/T2982—2016)15-117 2.6.1型號和標記方法15-117 2.6.2外形尺寸15-118 2.6.3承載能力15-119 2.6.4選用方法15-119 2.7諧波傳動減速器15-121 2.7.1工作原理與特點15-121 2.7.2XB、XBZ型諧波傳動減速器(GB/T14118—1993)15-122 2.7.2.1外形、安裝尺寸15-122 2.7.2.2承載能力15-125 2.7.2.3使用條件及主要技術指標15-127 2.7.2.4減速器的選用15-127 2.8三環減速器15-127 2.8.1工作原理、特點及適用範圍15-127 2.8.2結構型式與特

徵15-128 2.8.3裝配型式15-130 2.8.4外形、安裝尺寸15-132 2.8.5承載能力15-138 2.8.6減速器的選用15-144 2.9同軸式圓柱齒輪減速器(JB/T7000—2010)15-144 2.9.1適用範圍和代號15-144 2.9.2減速器的外形尺寸15-145 2.9.3減速器承載能力15-152 2.9.4減速器的選用15-174 2.10TH、TB型硬齒面齒輪減速器15-176 2.10.1適用範圍及代號示例15-176 2.10.2裝配佈置型式15-176 2.10.3外形、安裝尺寸15-177 2.10.4承載能力15-200 2.10.5減速器

的選用15-215 第3章 機器人減速器及產品 3.1諧波減速器原理與結構15-219 3.1.1諧波齒輪變速原理15-219 3.1.2諧波減速器結構15-221 3.1.3諧波減速器主要技術參數15-225 3.2諧波減速器選擇、安裝與使用15-227 3.2.1諧波減速器選擇15-227 3.2.2部件型諧波減速器安裝使用15-229 3.2.3單元型諧波減速器安裝使用15-234 3.3國產諧波減速器15-236 3.3.1規格型號與技術參數(GB/T30819—2014)15-236 3.3.2CS系列諧波減速器15-239 3.3.3CD系列諧波減速器15-241 3.3.4HS

系列諧波減速器15-242 3.3.5HD系列諧波減速器15-243 3.4哈默納科諧波減速器15-244 3.4.1CSG/CSF部件型諧波減速器15-244 3.4.2CSD部件型諧波減速器15-255 3.4.3SHG/SHF部件型諧波減速器15-259 3.4.4FB/FR部件型諧波減速器15-268 3.4.5CSG/CSF單元型諧波減速器15-275 3.4.6CSD單元型諧波減速器15-282 3.4.7SHG/SHF單元型、簡易單元型諧波減速器15-289 3.4.8SHD單元型、簡易單元型諧波減速器15-303 3.5RV減速器原理與結構15-309 3.5.1RV齒輪變速原

理15-309 3.5.2RV減速器常用結構15-313 3.5.3RV減速器主要技術參數15-314 3.6RV減速器選擇、安裝與使用15-318 3.6.1RV減速器的選擇15-318 3.6.2基本型RV減速器安裝使用15-319 3.6.3單元型RV減速器安裝使用15-323 3.7納博特斯克RV減速器15-324 3.7.1基本型RV減速器15-324 3.7.2標準單元型RV減速器15-340 3.7.3中空單元型RV減速器15-365 3.7.4緊湊單元型RV減速器15-381 第4章 機械無級變速器及產品 4.1機械無級變速器的基本原理、類型和選用15-396 4.1.1傳動

原理15-396 4.1.2特點和應用15-397 4.1.3機械特性15-398 4.1.4類型、特性和應用示例15-398 4.1.5選用的一般方法15-402 4.2錐盤環盤無級變速器15-403 4.2.1SPT系列減變速器15-403 4.2.2ZH系列減變速器的型號、技術參數及基本尺寸15-405 4.3行星錐盤無級變速器15-410 4.4環錐行星無級變速器15-416 4.5帶式無級變速器15-418 4.6齒鏈式無級變速器15-421 4.6.1齒鏈式無級變速器原理、特點及用途15-421 4.6.2P型齒鏈式無級變速器15-422 4.7三相並列連杆脈動無級變速器15-42

4 4.8四相並列連杆脈動無級變速器15-427 4.9多盤式無級變速器15-428 4.10新型機械無級變速器15-431 4.10.1橡膠帶式無級變速器15-431 4.10.2牽引式無級變速器15-434 4.10.3回流式無級自動變速器15-438 4.10.4金屬帶式無級變速器15-440 參考文獻15-443

端板成形製程改善與法蘭機之機構運動軌跡分析

為了解決液壓油代號的問題,作者方舜新 這樣論述:

本研究針對壓力容器之端板旋壓製程進行探討,利用傳統旋壓法中的無心軸旋壓進行端板成品製造,在製造過程中,有許多參數會影響端板成品之製程,例如:運動軌跡、施壓輪參數、板材之材料性質等,因此大型端板在製程上較為困難。本研究主要分析端板旋壓其成形過程所面臨的問題與現象,由於此產業屬於傳統大型產業,在製造過程僅透過目測進行加工,因此產品的品質與尺寸較無法統一,為了改善此現象,將此製程量測部分結合雷射追蹤儀與自製量測治具進行精度與品質之改善。主要製造端板成品外型為橢圓形,透過兩種不同R角尺寸與直邊段進行製造,兩R角透過尺寸大小分別為大R段與小R段,大R段其製程為鍛造成形;小R段則為本研究所探討之旋壓成形

。本研究將旋壓加工的法蘭機機構進行模擬,利用三組油壓缸之驅動模式,透過3D模擬出施壓輪之軌跡路徑,並探討成品起皺與減薄的效果。後續針對量測誤差進行修正,透過治具軸線與工作座標之夾角,最終可推得量測半徑。雷射追蹤儀可因應不同的旋壓高度進行量測,量測範圍以端板的直邊段至中心的軸線,雷射追蹤儀量測數值與皮尺比對後僅誤差3mm尺寸。由此可知,雷射追蹤儀除了外徑尺寸量測與外觀上判斷外型公差值外,在功能上也可強化端板量測,使產品更加精確。

現代機械設計手冊:單行本軸承(第二版)

為了解決液壓油代號的問題,作者郭寶霞 這樣論述:

《現代機械設計手冊》第二版單行本共20個分冊,涵蓋了機械常規設計的所有內容。各分冊分別為:《機械零部件結構設計與忌》《機械製圖及精度設計》《機械工程材料》《連接件與緊固件》《軸及其連接件設計》《軸承》《機架、導軌及機械振動設計》《彈簧設計》《機構設計》《機械傳動設計》《減速器和變速器》《潤滑和密封設計》《液力傳動設計》《液壓傳動與控制設計》《氣壓傳動與控制設計》《智慧裝備系統設計》《工業機器人系統設計》《疲勞強度可靠性設計》《逆向設計與數位化設計》《創新設計與綠色設計》。 本書為《軸承》,主要介紹了滾動軸承的分類及結構代號、滾動軸承的特點與選用、滾動軸承的計箅、滾動軸承的應用設計、常用滾動軸

承的基本尺寸及性能參數;滑動軸承的分類及選用、滑動軸承材料、不接近流體潤滑軸承、液體動壓潤滑軸承、液體靜壓軸承、氣體潤滑軸承、氣體箔片軸承、流體動靜壓潤滑軸承、電磁軸承、智能軸承等。本書可作為機械設計人員和有關工程技術人員的工具書,也可供高等院校相關專業師生參考。 第7篇  滾動軸承 第1章滾動軸承的分類、結構型式及代號 1.1滾動軸承的常用分類7-3 1.2滾動軸承其他分類7-5 1.3帶座外球面球軸承分類7-5 1.4滾動軸承的代號7-6 1.4.1基本代號7-7 1.4.2常用滾動軸承的基本結構型式和代號構成7-8 1.4.3滾針軸承的基本結構型式和代號構成7-15

1.4.4前置代號7-18 1.4.5後置代號7-18 1.4.6代號編制規則7-24 1.4.7帶附件軸承代號7-24 1.4.8非標準軸承代號7-24 1.4.9非標準軸承代號示例7-25 1.4.10符合GB/T 273.1—2011規定的圓錐滾子軸承代號7-25 1.4.10.1圓錐滾子軸承代號構成7-25 1.4.10.2基本代號7-25 1.4.10.3後置代號7-25 1.5帶座外球面球軸承代號7-26 1.5.1帶座軸承代號的構成及排列7-26 1.5.2帶座軸承基本結構及代號構成7-26 1.5.3帶附件的帶座軸承代號7-29 1.6專用軸承的分類和代號7-29 第2章滾動軸

承的特點與選用 2.1滾動軸承結構類型的特點及適用範圍7-31 2.2滾動軸承的選用7-33 2.2.1軸承的類型選用7-33 2.2.2滾動軸承的尺寸選擇7-35 2.2.3滾動軸承的遊隙選擇7-39 2.2.4滾動軸承公差等級的選用7-47 2.2.5滾動軸承公差7-47 2.2.5.1向心軸承公差(圓錐滾子軸承除外)7-51 2.2.5.2圓錐滾子軸承公差7-57 2.2.5.3向心軸承外圈凸緣公差7-62 2.2.5.4圓錐孔公差7-63 2.2.5.5推力軸承公差7-64 第3章滾動軸承的計算 3.1滾動軸承壽命計算7-68 3.1.1基本概念和術語7-68 3.1.2符號7-69

3.1.3基本額定壽命的計算7-70 3.1.4修正額定壽命的計算7-70 3.1.5系統方法的壽命修正係數aISO7-70 3.1.6疲勞載荷極限Cu7-70 3.1.7壽命修正係數aISO的簡化方法7-71 3.1.8污染係數eC7-73 3.1.9黏度比κ的計算7-79 3.2基本額定動載荷的計算7-80 3.2.1軸承的基本額定動載荷C7-80 3.2.2雙列或多列推力軸承軸向基本額定動載荷Ca7-82 3.3基本額定靜載荷的計算7-82 3.4當量載荷的計算7-83 3.5軸承組的基本額定載荷和當量載荷7-86 3.6變化工作條件下的平均載荷7-86 3.7變化工作條件下的壽命計算7

-87 3.8軸承極限轉速的確定方法7-87 3.9額定熱轉速7-88 3.9.1定義及符號7-89 3.9.2額定熱轉速的計算7-89 3.10滾動軸承的摩擦計算7-92 3.10.1軸承的摩擦力矩7-92 3.10.2軸承的摩擦因數7-93 3.11圓柱滾子軸承的軸向承載能力7-93 3.12軸承需要的最小軸向載荷的計算7-93 第4章滾動軸承的應用設計 4.1滾動軸承的配合7-95 4.1.1滾動軸承配合的特點7-95 4.1.2軸承(普通、6級)與軸和外殼配合的常用公差帶7-95 4.1.3軸承配合的選擇7-95 4.1.4軸承與軸和外殼孔的配合公差帶選擇7-96 4.1.5配合表面的

形位公差與表面粗糙度7-98 4.1.6軸承與空心軸、鑄鐵和輕金屬軸承座配合的選擇7-99 4.1.7軸承與實心軸配合過盈量的估算7-99 4.2滾動軸承的軸向緊固7-100 4.2.1軸向定位7-100 4.2.2軸向固定7-101 4.2.3軸向緊固裝置7-101 4.3滾動軸承的預緊7-102 4.3.1預緊方式7-102 4.3.2定位預緊7-102 4.3.3定壓預緊7-102 4.3.4卸緊載荷7-102 4.3.5最小軸向預緊載荷7-102 4.3.6徑向預緊7-102 4.4滾動軸承的密封7-105 4.4.1選擇軸承密封形式應考慮的因素7-105 4.4.2軸承的主要密封形式

7-105 4.4.3軸承的自身密封7-105 4.4.4軸承的支承密封7-105 4.5滾動軸承的安裝與拆卸7-108 4.5.1圓柱孔軸承的安裝7-108 4.5.2圓錐孔軸承的安裝7-108 4.5.3角接觸軸承的安裝7-108 4.5.4推力軸承的安裝7-108 4.5.5滾動軸承的拆卸7-108 4.6遊隙的調整方法7-109 4.7軸承的組合設計7-110 4.7.1軸承的配置7-110 4.7.2常見的支承結構簡圖7-112 4.7.3滾動軸承組合設計的典型結構7-114 4.8滾動軸承通用技術規則7-115 4.8.1外形尺寸7-115 4.8.2公差等級與公差7-115 4.

8.3倒角尺寸優選值7-115 4.8.4遊隙7-115 4.8.5表面粗糙度7-115 4.8.6軸承套圈和滾動體材料及熱處理7-116 4.8.7殘磁限值7-116 4.8.8振動限值7-116 4.8.9密封性7-116 4.8.10清潔度7-116 4.8.11外觀品質7-116 4.8.12互換性7-116 4.8.13額定載荷、額定壽命和額定熱轉速7-116 4.8.14測量方法7-116 4.8.15標誌7-117 4.8.16檢驗規則7-117 4.8.17包裝7-117 4.8.18軸承用零件和附件7-117 4.9軸承的應用7-117 第5章常用滾動軸承的基本尺寸及性能參數

5.1深溝球軸承7-118 5.2調心球軸承7-137 5.3角接觸球軸承7-149 5.4圓柱滾子軸承7-163 5.5調心滾子軸承7-188 5.6滾針軸承7-211 5.7圓錐滾子軸承7-226 5.8推力球軸承7-246 5.9推力角接觸球軸承7-259 5.10推力調心滾子軸承7-261 5.11推力圓柱滾子軸承7-264 5.12推力圓錐滾子軸承7-264 5.13推力滾針軸承7-265 5.14帶座外球面球軸承7-266 5.15組合軸承7-295 5.16智能軸承7-304 5.16.1分類7-304 5.16.2國內外情況7-304 5.16.3市場應用7-304 5.17

錐形襯套7-304 5.18軸承座7-321 5.18.1二螺柱立式軸承座7-321 5.18.2四螺柱立式軸承座7-326 5.19定位環7-328 附錄7-330 附錄一滾動軸承現行標準目錄7-330 附錄二軸承工業現行國際標準目錄7-335 附錄三滾動軸承新舊標準代號對照7-339 附錄四國外著名軸承公司通用軸承代號7-346 附錄五國內外軸承公差等級對照7-351 附錄六國內外軸承遊隙對照7-351 參考文獻7-353 第8篇  滑動軸承 第1章滑動軸承分類、特點與應用及選擇 1.1各類滑動軸承的特點與應用8-3 1.2滑動軸承類型的選擇8-4 1.2.1滑動軸承性能比較8-4 1.

2.2選擇軸承類型的特性曲線8-6 1.3滑動軸承設計資料8-7 第2章滑動軸承材料 2.1對軸承材料的性能要求8-9 2.2滑動軸承材料及其性能8-9 第3章不完全流體潤滑軸承 3.1徑向滑動軸承的選用與驗算8-18 3.2推力滑動軸承的選用與驗算8-18 3.3滑動軸承的常見型式8-19 3.3.1整體滑動軸承8-19 3.3.2對開式滑動軸承8-20 3.3.3法蘭滑動軸承8-23 3.4軸套與軸瓦8-25 3.4.1軸套8-25 3.4.2軸套的固定(JB/ZQ 4616—2006)8-30 3.4.3軸瓦8-31 3.5滑動軸承的結構要素8-36 3.5.1潤滑槽8-36 3.5.2

軸承合金澆鑄槽8-36 3.6滑動軸承間隙與配合的選擇8-37 3.7滑動軸承潤滑8-40 3.8滑動軸承座技術條件(JB/T 2564—2007)8-42 3.9關節軸承8-43 3.9.1關節軸承的分類、結構型式與代號8-43 3.9.1.1關節軸承分類8-43 3.9.1.2關節軸承代號方法8-43 3.9.1.3關節軸承主要類型的結構特點8-45 3.9.2關節軸承壽命及載荷的計算8-50 3.9.2.1定義8-50 3.9.2.2符號8-50 3.9.2.3額定載荷8-51 3.9.2.4關節軸承壽命8-52 3.9.2.5關節軸承的摩擦因數8-53 3.9.3關節軸承的應用設計8-

54 3.9.3.1關節軸承的配合8-54 3.9.3.2關節軸承的遊隙8-56 3.9.3.3關節軸承的公差8-58 3.9.4關節軸承的基本尺寸和性能參數8-61 3.9.4.1向心關節軸承(GB/T 9163—2001)8-61 3.9.4.2角接觸關節軸承(GB/T 9164—2001)8-67 3.9.4.3推力關節軸承 (GB/T 9162—2001)8-70 3.9.4.4杆端關節軸承(GB/T 9161—2001)8-72 3.9.4.5自潤滑球頭螺栓杆端關節軸承(JB/T 5306—2007)8-75 3.9.4.6關節軸承安裝尺寸8-77 3.10自潤滑軸承8-82 3.1

0.1自潤滑鑲嵌軸承8-82 3.10.2粉末冶金軸承(含油軸承)(GB/T 2688—2012、GB/T 18323—2001)8-86 3.10.3自潤滑複合材料卷制軸套8-93 3.11雙金屬減摩卷制軸套8-99 3.12塑膠軸承8-101 3.13水潤滑熱固性塑膠軸承(JB/T 5985—1992)8-102 3.14橡膠軸承8-105 第4章液體動壓潤滑軸承 4.1液體動壓潤滑軸承分類8-108 4.2基本原理8-109 4.2.1基本方程8-109 4.2.2靜特性計算8-110 4.2.3動特性計算8-111 4.2.4穩定性計算8-112 4.3典型軸承的性能曲線及計算示例8-

112 4.4軸承材料8-133 4.5軸承主要參數的選擇8-135 4.6液體動壓推力軸承8-137 4.6.1參數選擇8-137 4.6.2斜-平面推力軸承8-137 4.6.3可傾瓦推力軸承8-138 4.7計算程式簡介8-142 第5章液體靜壓軸承 5.1概述8-144 5.2液體靜壓軸承的分類8-145 5.3液體靜壓軸承的原理8-145 5.4液體靜壓軸承的結構設計8-147 5.4.1徑向液體靜壓軸承結構、特點與應用8-147 5.4.2徑向液體靜壓軸承的結構尺寸及主要技術資料8-149 5.4.3徑向液體靜壓軸承的系列結構尺寸8-150 5.4.4推力液體靜壓軸承結構、特點與應

用8-154 5.4.5推力液體靜壓軸承的結構尺寸及主要技術資料8-156 5.4.6推力液體靜壓軸承的系列結構尺寸8-156 5.4.7液體靜壓軸承材料8-157 5.4.8節流器的結構、特點與應用8-158 5.4.9節流器的結構尺寸及主要技術資料8-160 5.5液體靜壓軸承計算的基本公式8-160 5.5.1油墊流量係數Cd、有效承載面積係數Ae、周向流量係數γ和腔內孔流量係數ω8-162 5.5.2剛度係數G08-163 5.5.3承載係數Fn或偏心率ε8-165 5.5.4功率消耗計算8-166 5.6供油系統設計及元件與潤滑油的選擇8-166 5.6.1供油方式、特點與應用8-1

66 5.6.2供油系統、特點與應用8-167 5.6.3元件的選擇8-167 5.6.4潤滑油的選擇8-167 5.7液體靜壓軸承設計計算的一般步驟及舉例8-168 5.7.1液體靜壓軸承系統設計計算的一般步驟8-168 5.7.2毛細管節流徑向液體靜壓軸承設計舉例8-168 5.7.3毛細管節流推力液體靜壓軸承設計舉例8-171 5.7.4小孔節流徑向液體靜壓軸承設計舉例8-173 5.7.5薄膜回饋節流徑向液體靜壓軸承設計舉例8-176 5.8靜壓軸承的故障及消除的方法8-179 第6章氣體潤滑軸承 6.1氣體潤滑理論8-180 6.1.1氣體力學基本方程式8-180 6.1.2雷諾方程

8-181 6.1.3氣體潤滑計算的數值解法8-182 6.1.4氣體軸承計算模型8-182 6.2靜壓氣體軸承8-182 6.2.1概述8-182 6.2.2氣體靜壓軸承工作原理及其特點8-183 6.2.3氣體靜壓軸承的設計8-183 6.3氣體動壓軸承8-185 6.3.1動壓氣體軸承計算模型8-185 6.3.2氣體動壓徑向軸承8-185 6.3.3氣體動壓刻槽推力軸承8-190 6.3.4氣體動壓刻槽球形軸承8-193 6.4擠壓膜氣體軸承8-199 6.4.1擠壓膜氣體軸承的工作原理及特點8-199 6.4.2擠壓膜氣體軸承的分類及其計算方法8-199 第7章氣體箔片軸承 7.1氣

體箔片軸承的工作原理和軸承類型8-201 7.2波箔型氣體箔片軸承的理論模型8-204 7.2.1彈性支承結構模型8-204 7.2.2氣體箔片軸承的氣彈耦合潤滑模型8-205 7.3氣體箔片軸承的靜態性能求解8-206 7.4氣體箔片軸承的動態性能求解8-207 7.5氣體箔片軸承的靜動態性能預測結果8-209 7.6推力氣體箔片軸承的靜動態性能預測8-210 第8章流體動靜壓潤滑軸承 8.1工作原理及特性8-213 8.2動靜壓軸承的結構型式8-213 8.3動靜壓軸承設計的基本理論與數值方法8-215 8.3.1基本公式8-215 8.3.2雷諾方程8-215 8.3.3紊流模型8-21

6 8.3.4能量方程8-217 8.3.5邊界條件處理8-217 8.3.6環面節流器邊界條件8-217 8.3.7能量方程油腔邊緣邊界條件8-218 8.3.8其他邊界條件8-218 8.4動靜壓軸承性能計算8-218 8.4.1靜特性計算8-218 8.4.2動特性計算8-220 8.4.3動靜壓軸承性能計算程式8-220 8.4.4程式框圖8-220 8.5動靜壓軸承設計實例8-220 8.6動靜壓軸承主要參數選擇與確定8-223 8.6.1結構參數中的主要參數選擇8-223 8.6.2運行參數中的主要參數選擇8-223 第9章電磁軸承 9.1靜電軸承8-227 9.1.1靜電軸承的基

本原理8-227 9.1.2靜電軸承的分類8-227 9.1.3靜電軸承的常用材料與結構參數8-227 9.1.4靜電軸承的設計與計算8-228 9.1.5應用舉例——靜電軸承陀螺儀8-228 9.2磁力軸承8-229 9.2.1磁力軸承的分類與應用8-230 9.2.2磁力軸承的性能計算8-233 9.2.3磁力軸承的材料8-235 第10章智能軸承 10.1智能軸承的分類8-236 10.2滾動智能軸承8-236 10.3滑動智能軸承8-237 10.3.1幾何形狀可變軸承8-237 10.3.1.1狀態可調橢圓軸承8-237 10.3.1.2壓電陶瓷驅動的智能橢圓軸承8-237 10.3

.1.3狀態可調錯位軸承8-238 10.3.1.4支點可變可傾瓦軸承8-238 10.3.1.5液壓控制柔性軸瓦軸承8-239 10.3.1.6可控徑向油膜軸承8-239 10.3.1.7幾何形狀可變軸承8-240 10.3.1.8軸向止推智能軸承8-241 10.3.2支撐結構可變軸承8-241 10.3.3機電系統控制的智慧軸承8-241 10.3.4液壓系統控制的智慧軸承8-242 10.3.4.1主動潤滑可傾瓦軸承(以液壓系統作為軸承潤滑系統)8-242 10.3.4.2可控擠壓油膜阻尼軸承(以液壓系統作為控制執行器或執行機構)8-243 10.3.5應用新材料(特殊材料)控制的智慧

軸承8-243 10.3.6主動磁軸承8-245 參考文獻8-246

以場地論剖析實作課程學員學習心理行為之研究-以「Curves-可爾姿女性專用30分鐘環狀運動」為例

為了解決液壓油代號的問題,作者柯增宜 這樣論述:

    本研究根據文獻探討及資料統計分析,以(一)問卷調查及深入訪談的方式對參加課程學員蒐集相關資料。另以(二)深入訪談的方式對授課教練蒐集參加課程學員學習「Curves-可爾姿女性專用30分鐘環狀運動」課程之相關資料,並依照研究架構所提出的研究假設進行研究所得到之實證結果,進行相關性討論,並提出本研究之結論與建議。提出研究結果如下:(一)參加「Curves-可爾姿女性專用30分鐘環狀運動」實作課程具軍、公、教、上班族及服務業身分學員對場地論函數關係之個人因素與環境因素有顯著性影響。(二)辦理「Curves-可爾姿女性專用30分鐘環狀運動」實作課程應強化衛教與面談方式,培養學員學習態度、激發

學員學習動機,有效提升學員之學習成效。(三)善用良好的互動關係,藉由課程與教材的設計激發學員學習興趣,逐漸重新建立自信心,養成堅持不放棄正向心態,提升自我形象與魅力。(四)透過經驗分享獲得成功的學習機會表現,在參與中激發學習動機,進而引導學員在學習的過程探索喜好的課程內容,產生反思而主動發現問題,提高學習效果。(五)綜合上述研究結果,研究者彙整相關結論提出「Curves-可爾姿女性專用30分鐘環狀運動」實作課程學習模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