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里計算的問題,透過圖書和論文來找解法和答案更準確安心。 我們找到下列各種有用的問答集和懶人包

海里計算的問題,我們搜遍了碩博士論文和台灣出版的書籍,推薦日本Newton Press寫的 單位與定律:完整探討生活周遭的單位與定律! 人人伽利略09 和DavidWarmflash的 月球之書都 可以從中找到所需的評價。

這兩本書分別來自人人 和時報出版所出版 。

國立高雄海洋科技大學 航運技術研究所 周建張所指導 魯沛亞的 散裝船船東及船長在租傭契約中對裝卸貨作業暨貨載安全應負的責任與義務之探討 (2017),提出海里計算關鍵因素是什麼,來自於散裝輪裝卸貨(SOP)、貨載安全、租傭契約、貨載計算模式機。

而第二篇論文國防大學 戰略研究所 杜長青所指導 張哲博的 美國歐巴馬政府「亞太再平衡」戰略研究:以南海爭端為例 (2016),提出因為有 亞太再平衡、霸權穩定論、地緣均勢、避險戰略的重點而找出了 海里計算的解答。

接下來讓我們看這些論文和書籍都說些什麼吧:

除了海里計算,大家也想知道這些:

單位與定律:完整探討生活周遭的單位與定律! 人人伽利略09

為了解決海里計算的問題,作者日本Newton Press 這樣論述:

理解科學不可或缺的 宇宙、化學、生物的原理‧定律 全部解說!   本書將日常生活中經常使用到的熟悉單位,像是時間一分一秒、溫度高低變化、電流安培…等,或是課堂中學過但不太了解的導出單位與特殊單位,作了系統化的全面解說,藉此釐清觀念、深入淺出的輔助您學習這些與我們息息相關的物理科學知識!   「從這裡到便利商店約300公尺」、「電影再10分鐘就要開演了」、「最近胖了2公斤」……,單位不知不覺在我們生活中扮演了極為重要的角色,有了這些單位,我們才能明白這些數字代表的涵義,不過1公尺到底怎麼定義出來的呢?一秒又是怎麼計算的呢?   單位的種類非常繁多,例如力的單位、壓力的單位、能量的單位等

等,但不管是表示哪種量的單位,都是由7個基本單位組合而成。2019年5月,國際度量衡大會針對基本單位之中的「公斤」、「安培」、「莫耳」、「克耳文」,運用亞佛加厥常數、普朗克常數、量子霍爾效應、約瑟夫森效應與水的三相點等,對其做了重新定義,讓我們的世界變得更加準確。   而國際度量衡大會在制訂單位的時候,必須運用一些定律,這是因為發生在我們周遭的一切現象,都隱含著定律。不論是投出去的球會飛往哪個方向也好,電線中流動的電量也好,父母的特徵遺傳給子女的比例等等,都各自依循著既定的定律,在宇宙、自然、化學、生物等領域也都有著各樣的定律,像是「相對性原理」、「光速不變原理」、「自由落體定律」、「佛萊明

左手定律」…等,本書由淺入深,提供廣泛年齡層閱讀,只要瞭解就能知道「原來如此」的奧祕! 本書特色   1.本書系來自日本牛頓出版社的科普書系列,一貫以精美插圖、珍貴照片以及電腦模擬圖像,來解說科學知識,深入淺出、淺顯易懂。   2.以一書一主題的系統化,縱向深入閱讀,橫向觸類旁通,主題涵蓋天文地理、生物、數學、物理、化學、工學、歷史、醫學藥學九大類。   3.總以各方角度來闡明各類科學疑問,啟發讀者對科學的探究興趣。   序言 6  單位的新定義 一、基本單位 18  自然界的量以7個單位「記述」 24  長度(公尺:m) 26  質量(公斤:kg) 28  時間(

秒:s) 30  電流(安培:A) 32  溫度(克耳文:K) 34  物質量(莫耳:mol) 36  光度(燭光:cd) 37  制定單位的歷史與SI詞首 二、導出單位 40  頻率(赫茲:Hz) 42  能量(焦耳:J) 44  電壓(伏特:V) 46  功率(瓦特:W) 47  電荷・電量(庫侖:C)、靜電容量(法拉:F) 48  電阻(歐姆:Ω)、電導(西門子:S) 50  磁通量(韋伯:Wb)、磁通密度(特士拉:T) 51  電感(亨利:H) 52  力(牛頓:N)、壓力(帕斯卡:Pa) 53  平面角(弧度:rad)、立體角(球面度:sr) 54  光通量(流明:lm)、照度(勒

克司:lx) 55  酵素活性(開特:kat) 56  放射能(貝克:Bq)、吸收劑量(戈雷:Gy)、劑量當量(西弗:Sv) 三、特殊單位 60  震度、地震規模(M) 62  資訊量(位元:bit) 64  海里、節(kn)、重力加速度(Gal)、旋轉速度(rpm)、特克斯(mg/m)、噸(T)、兩 66  克拉(car、ct) 67  毫米水銀柱(mmHg)、埃(Å) 68  天文單位(au)、光年、秒差距(pc) 70  長度的單位 71  面積的單位 72  容積的單位 73  質量的單位 74  力的單位、壓力的單位、黏度的單位、磁場的單位 75  能量的單位、功率的單位、溫度的單

位、光的單位 四、力和波的原理、定律 78  原理與定律的定義 82  自由落體定律 84  平行四邊形定律 85  虎克定律 86  慣性定律 88  牛頓的運動方程式 90  作用與反作用定律 92  槓桿原理 94  功與能量 96  動量守恆定律 98  角動量守恆定律 100  阿基米德原理 102  帕斯卡原理 103  柏努利定律 104  反射、折射定律 106  惠更斯原理 五、電場與磁場的定律 110  庫侖定律 112  歐姆定律 113  電量(電荷)守恆定律、克希荷夫定律 114  焦耳定律 116  安培定律 118  佛萊明左手定律 120  電磁感應定律

六、與能量有關的定律 協助和田純夫/渡部潤一 124  能量守恆定律 126  力學能守恆定律 128  熵增定律 七、相對論與量子論的原理 132  相對性原理 134  光速不變原理 136  等效原理 138  測不準原理 八、宇宙的定律 142  克卜勒定律 144  萬有引力定律 146  E=mc2 148  哈伯定律 150  維恩波長偏移定律 九、化學的定律 154  亞佛加厥定律 156  合併氣體定律 158  各種化學定律 十、生物的定律 162  孟德爾定律①~② 166  哈代-溫伯格定律 167  全有全無定律   推薦序   日常生活裡,我們會用到

公尺、公分、公斤、公噸、分、秒、公升、伏特、瓦等數不清的單位。倘若沒有這些公認的單位,就無法表達:一棵樹有多高、一包米有多重、上第一堂課要在什麼時候走出家門、一個杯子能裝多少飲料、為什麼各種電器需要的電池數目不一樣、一盞電燈每小時消耗多少能量。因此,認識各種單位的意義和由來,既有充實知識的趣味,也有助於了解和比較生活上各種物件的功能。   制定各種單位的過程中,人類觀察過許多自然現象和物體的行徑,發現一些規律性,而產生了粗略的單位,例如一天(兩次日出之間的時間)、一個月(兩次月圓之間)、一英尺(成人腳底板的長度)等。一方面由於有了這些單位,另一方面觀察的現象範圍也擴大,就發展出一些觀測工具,

提高觀測結果的精確度。細心地整理觀測結果,歸納出各種現象的規律性,和其中各因素演變的因果關係,也就發現了一連串的物理定律。   在這些定律的指引下,人類製作觀測儀器的材料和技術不斷進步,觀測範圍、精密程度跟著提升。於是,又發現更多定律,也需要修改或制定更多適用的單位。「單位」和「定律」互相激盪著,人類的智慧和努力寫出了許多動人的故事,因而日本牛頓雜誌社在2014年出版「單位與定律」一書。由於國際度量衡大會在2019年修訂部分單位的定義,「單位與定律」的修訂版問世,人人出版社將這本好書譯成中文。   本書包括兩部分:從序言到第3章陳述「單位」的發展史,以及各種單位的定義;第4章到第10章解說

和「單位」有密切關係的各種「定律」。因為「單位」是因量度的需要而制定,而量度時所觀測的大多屬於物理現象,觀測儀器和技術大多運用物理學原理而建立,所以本書主要介紹物理學定律,即使化學定律的基礎依然是物理學。最後一章的生物學定律,則屬於新的範疇。   第1章從長度、質量、時間這些最基本的物理量所用的單位說起,向讀者說明一系列「基本單位」的沿革。以生動的插圖,及精心製作的表格,呈現文章內容的重點。例如24、25兩頁的插圖顯示:「公尺」的定義從最早以地表兩定點間的距離為依據,到以「公尺原器」兩刻線間的距離為標準,再到現在藉助於光速恆定的特性而制定。圖裡附加適當篇幅的說明,讓讀者聯想到本文中較詳細的介

紹,而能體會修改定義的原因,和修改後提升觀測精確度的結果。   不論生活上或科技研發方面,長度、質量、時間不足以表達物件與現象的規模及演變。例如脈搏可能「用手指感測」(把脈)或是以「壓力感測器測量」或「經由心電圖等電子儀器觀測」,而測量內容包括「每秒幾次」、「每次搏動的強弱」等資訊,所以我們需要頻率、能量、電壓這些「導出單位」。   在第2章開頭,作者以聲波和電磁波的頻率為例,說明振幅、頻率、週期、波長的定義,以及頻率與波的效應(是否聽得見、醫療上的用處等)之間的關係。插圖及相關說明很鮮明易懂,可讓讀者留下深刻印象。作者在解說力、能量、功和功率、電磁場的主要物理量、壓力、光通量和照度、酵素

活性、放射活性及生物等效劑量這些觀念與單位時,也一樣用容易體會的方式編製插圖,使讀者容易接收陌生領域裡的資訊。   為了表示地震具有的威力來源,以及在各地造成的震動效果,地球科學界觀測並分析地震時震源地質結構的變化,並研究人體對於震動程度的感受和當地的加速度之間的關係,建立「地震規模」和「震度」的觀念。表達這兩個觀念的數值(例如規模6.3、震度4級),是經由精確規定的量度方法和計算產生的,但不能冠上前述的某種基本單位和導出單位。這兩個觀念的數值大小,具有明確的實用意義,它們各自構成一種「特殊單位」。第3章第1節的詳細解說(包括插圖和附表),可以讓讀者體會這種特殊單位的意義,也有助於理解氣象局

發布的地震消息內容。   類似地,位元(bit)和位元組(byte)是用來計量資訊量的觀念。因為它們的數值是依照精確定義產生的,也就形成另一種「特殊單位」。第3章的各節,詳細而清楚地解釋許多種特殊單位。例如斤、兩、磅是在日常生活中會用到的質量單位,經由規定舊有單位與國際單位的換算而定義的。又如光年與天文單位,是簡潔表達宇宙間的長距離所需而制定的。   值得提醒讀者注意的一個單位,是表示容積和體積的「毫升」(milliliter),它的縮寫是「ml」。但是很多人把ml讀作mol,變成物質量的單位「莫耳」。正確的做法是把它唸成milliliter,或依照從前表示相同意思的「立方公分」(cm3)

之縮寫「cc」。   第4章到第8章,實際上是一部插圖豐富精美的物理學科普教材,從經典物理的力學,談到近代物理的相對論、量子論和宇宙學。它選用的題材,一方面呼應前文的單位之定義及由來,使讀者領悟到制訂那些單位的必要性;另一方面,可以欣賞制定單位過程展現的人類智慧之美。   第9章列舉一些化學定律。本文及插圖讓讀者從分子、原子、電子等微粒的行徑(包括排列、運動、碰撞等),認識支配(造成)各種現象的機制,以詮釋各定律中的相關變因及呈現的結果。   第10章以遺傳學中的孟德爾定律及哈代-溫伯格定律,和神經傳導訊息的全有全無定律,作為生物學定律的範例。只用文字敘述,很難將這類題材傳達給讀者。本章

精心製作的示意圖,鮮明地呈現基因的可能組合方式,以及刺激強度與鈉離子流動與否的關係,因而幫助讀者了解造成種種遺傳效應的原因,和神經對刺激能否產生反應的條件。   本書的共同作者都是「單位與定律」相關領域的專家。他們有條理地將工作及研究的心得,融入本書的文字及插圖中。在本書各章,常會看到一個項目以不同的層次反覆呈現,因而能使讀者對書中題材感到興趣、細心閱讀,逐步增進了解程度,並啟發深入思考、謹慎推理的好習慣。這是一本圖文並茂、引人入勝的科普好書! 曹培熙 老師 台大物理系暨醫學院光電生物醫學中心退休教授

散裝船船東及船長在租傭契約中對裝卸貨作業暨貨載安全應負的責任與義務之探討

為了解決海里計算的問題,作者魯沛亞 這樣論述:

 依據2017年海上運輸回顧文(RMT)中所述,2016年1月至2017年6月聯合國貿易和發展會議(UNCTAD)資料顯示,2016年船舶總裝貨量達到102.87億/裝載噸 ( tons- loaded),其中五種主要散裝貨加上多种小量散裝乾貨共計55.11億/裝載噸(tons- loaded),所佔之比重為53.57%,而2016年所有船舶總運量則為55,057億/延噸-海里( tons-miles)2017年再增加為56,299億/延噸-海里,其中散裝運量亦由31,336億/延噸-海里,增加到32,008億/延噸-海里,所佔的比重則為56.85%由前兩項數據可以看出散裝貨輪在航運市場中的

重要性。  本文研究的主要目的乃為建立散裝貨輪裝卸貨的標準作業程序(SOP)及航行途中貨物的安全管理準則.並將以下列各項理論,條文規章,案例研讀與文獻回顧,專家談訪,電話訪問,觀察法,實務經驗法,作為研究之方法1.散裝貨輪船体強度、穩定性、剪應力、彎曲力矩,計算之貨載理論基礎研讀法。2.以專業人員訪問法到各大散裝船運公司談訪,及實際上船了解貨載計算模式機(3D Load Master Cload 6.1.1)之運用,在預計裝載計畫、及裝貨程序上的方法。3.研讀IMSBC-Code及SOLAS內各項要求,特別是有關大豆、鋁礦土、及煤碳之裝載及運送安全特別準則。4.散裝輪裝載失敗與成功案例研究對比

分析法。5.研讀文獻回顧中有關租傭契約(Charter Party)的碩士論文及裝卸貨,靠港及航行貨載安全的學術研究報告,再配合以觀察法、實務經驗法,去完成租約中之要求。 本論文作者以任職散裝輪船長二十多年的海上實務經驗,再加之以上述的專家訪問法、電話訪問法、觀察法、及案例研究法,撰寫出實際可行的散裝輪裝卸貨標準作業程序(SOP),及航行途中貨物的安全管理準則,用以提供船公司及船長 作為共同執行的標準.其目的在能協助船東及船長們圓滿完成租約中對船東及船長應負的責任與義務之要求,並避免航行途中貨損及在裝卸貨港因未遵照散裝貨裝卸的(SOP),而嚴重損及船体本身之結構安全,進而造成全損(沈沒)

之悲劇。

月球之書

為了解決海里計算的問題,作者DavidWarmflash 這樣論述:

人類登陸月球50週年紀念 從古老神話到未來的太空殖民地,月球歷史的一百個重要時刻   月球史的起點遠比人類史更早。如果四億四千萬年前沒有月球幫忙穩定地球的傾斜角度,地球上很可能無法演化出多細胞生物,人類或許根本沒機會出現。   從觀察、探索到開發,人類與月球之間實在有太多故事可以說。   不論是月球的可能形成原因、古人如何利用月球的亮度推估星球之間的距離、儒勒‧凡爾納的科幻小說怎樣啟發航太科學之父齊奧爾科夫斯基、二十世紀美蘇之間的太空競賽、月球的存在證實了愛因斯坦的廣義相對論,再到神農五號火箭的誕生、阿波羅登月任務,以及今日的私人太空公司與未來可能會發生的月球移民,太空生物學家暨科普

作家大衛.翁弗拉許博士將帶領我們踏上一趟引人神思的旅程,鋪展出月球的重要里程碑與關鍵時刻。 名人推薦   來自NASA太空人的書評   「綜觀人類歷史,月亮引人目光,也啟發了人心最狂放的想像。夜空中,月亮的身影是神話幻想與科學推測的重心所在。大衛.翁弗拉許博士在《月球之書》裡,將我們對這親密鄰居的迷戀與理解,依照時序漂亮地羅列出來。所有愛聊登月探險的月球迷們,不分老少,都該考慮將本書列為必讀作品。」--史考特.帕拉辛斯基(Scott Parazynski,執行任務STS-66, 86, 95, 100, 120),著有《腳下的天空》(The Sky Below)  

美國歐巴馬政府「亞太再平衡」戰略研究:以南海爭端為例

為了解決海里計算的問題,作者張哲博 這樣論述:

歐巴馬總統政府對亞太區域的重視有目共睹,美國全球戰略重心東移不僅止於軍事層面,亦採取多面向的方式參與亞太地區事務,積極調整其戰略部署,建構一個與此地區廣泛外交、經濟發展以及與人民社會之間的關係;本研究以地緣戰略觀點與霸權穩定論觀點,檢視歐巴馬總統執政以來美國亞太戰略發展,並發現美國的亞太戰略發展具延續性,亞太「再平衡」戰略亦在維繫其在亞太霸權地位,相當符合地緣戰略及霸權穩定論若干觀點。南海爭端成為美「再平衡」戰略重要試金石,南海仲裁案後因菲國有意修補與中共關係,中共與東協達成諸項協商共識而緩和南海緊張情勢,惟美「中」南海角力維持「鬥而不破」;中共在南海持續建設擴權,美國基於戰略需要及「航行自

由」原則,持續建構對南海的軍事存在,且南海周邊各聲索國亦持續強化海域維權力道情況下,南海安全環境將會惡化,惟南海經濟利益重大,衝突情勢判僅止於低強度磨擦而不至開戰;而美「中」將繼續保持政治上交往、經濟上合作以及戰略上防範之競合態勢,在多項核心利益難以產生共識且意圖難以預測的情境下,雙方選擇以控管分歧的方式維持交往應是較可能的模式。美「再平衡」戰略將臺灣定位為「重要的安全與經濟夥伴」,歐巴馬總統任內因兩岸關係和平穩定,有助美「再平衡」戰略的推動,臺美實質關係亦獲提升;臺灣地緣位置係隨著國際政治局勢變化而改變其戰略價值,於大國間擺盪的我國,應審酌形勢,在戰略上建議多元性思考「料敵從嚴」調整我國軍事

安全戰略與部署,在國防上建構自主國防,爭取參加泛太平洋多邊軍演,並與國際社會持續在反恐、反海盜及人道救援進行合作,在外交上審慎發展臺美關係,延續等距外交,提升我國在美「中」之間的實質存在,與東南亞國家由「二軌」向安全領域合作擴展;而南海仲裁案之鑑則提醒吾人應兼顧國際法戰場與外交戰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