波濤洶涌同義的問題,透過圖書和論文來找解法和答案更準確安心。 我們找到下列各種有用的問答集和懶人包

波濤洶涌同義的問題,我們搜遍了碩博士論文和台灣出版的書籍,推薦李申清,余海根,王義寫的 李時珍脈象學習圖譜 和(法)雨果的 法國和比利時游記都 可以從中找到所需的評價。

另外網站金城國中成語萬花筒參考成語也說明:252. 人潮洶湧:像潮水一般洶湧的人. 群。形容人數眾多。 253. 八拜之交:稱結拜為異姓兄弟姊. 妹的朋友。 254. 八面玲瓏:形容人 ...

這兩本書分別來自今日軒文化 和上海三聯書店所出版 。

最後網站2019/10/01 托福同義字05 - Quizlet則補充:Start studying 2019/10/01 托福同義字05. Learn vocabulary, terms, and more ... (v)波濤洶湧、激增. seriousness ... 2019/10/12 托福同義字09.

接下來讓我們看這些論文和書籍都說些什麼吧:

除了波濤洶涌同義,大家也想知道這些:

李時珍脈象學習圖譜

為了解決波濤洶涌同義的問題,作者李申清,余海根,王義 這樣論述:

  本書以李時珍《瀕湖脈學》為藍本,將古代脈象圖與現代脈象圖融為一體,以圖論脈,設計別具一格,為中醫脈象圖研究提供豐富的圖譜資料。全書共編繪單脈象圖27幅、相兼脈象圖112幅、怪脈脈象圖10幅,單脈象圖、相兼脈象圖模型各1幅。其中脈象主病分為單脈主病和相兼脈主病,并附有中西醫結合診斷常見疾病的參考和脈象比較介紹。本書圖文並茂,通俗實用,可供醫學院校師生和脈學愛好者學習參考。

法國和比利時游記

為了解決波濤洶涌同義的問題,作者(法)雨果 這樣論述:

本書是雨果在法國和比利時,以及阿爾卑斯山和比利牛斯山一帶旅行時的書信、札記合集。作者經歷名城、鄉野,流連於古代建築、教堂和博物院,探尋了無數城堡遺址,舉幾山川形勝,朝暉夕陽,霧氣彌漫的澗谷,波濤洶涌的大海,他都一一加以描繪。在這些記述中,詩人雨果以其豐富的歷史知識與宇宙意識,超凡的想象力和敏銳的觀察力,呈現了大自然中無可比擬的壯麗。維克多•雨果(Victor Hugo,1802—1885),法國作家,19世紀前期積極浪漫主義文學的代表作家,人道主義的代表人物,法國文學史上卓越的資產階級民主作家,被人們稱為「法蘭西的莎士比亞」。一生寫過多部詩歌、小說、劇本、各種散文和文藝評論及政論文章,在法國及

世界有着廣泛的影響力。 譯者前言 / 1法蘭西和比利時游記布列塔尼和諾曼底默朗—埃夫勒 / 3布雷斯特 / 6卡納克 / 8南 特 / 10圖 爾 / 11埃唐普 / 14蒙特羅—古龍米埃 / 18索瓦松—庫西—拉翁 / 21阿貝維爾—呂城 / 26勒特雷波爾 / 28迪耶普—費康—埃特勒塔 / 30拉洛什-居榮 / 35夏特爾 / 39富惹爾—梅因 / 46聖馬洛—蓬托松 / 49聖馬洛 / 52聖米歇爾山 / 55庫唐斯—聖羅 / 59失去的漫游 / 68瑟 堡 / 70伊夫托 / 75比利時克勒依 / 81索姆-阿拉斯 / 82布魯舍爾 / 86蒙斯-魯汶-馬利內 /

89安特衛普 / 94阿爾卑斯山和比利牛斯山游記阿爾卑斯山盧塞恩—比拉特山 / 103盧塞恩 / 119伯爾尼—里磯山 / 124船夫們 / 141弗里堡札記 / 155去愛克斯-勒-班途中 / 156法國南方和勃艮第阿維尼翁 / 161馬 賽 / 170奧利烏爾山口 / 176土 倫 / 183土倫苦役船 / 185德拉吉尼昂 / 190比利牛斯山區盧瓦爾河—波爾多 / 193巴約訥—藏屍所 / 214比亞里茨 / 232牛 車 / 244從巴約訥到聖塞瓦斯蒂安 / 246聖塞瓦斯蒂安 / 255帕查熱 / 265在帕查熱周圍 / 296勒 佐 / 307潘普洛納 / 316山中小屋 /

325關於西班牙的札記 / 333從巴約訥到波城 / 338從波城到科特萊 / 340科特萊——給路易•布 / 343馬爾卡多急湍旁邊 / 346呂 茲 / 348奧列龍島 / 350 巴黎的一個秋曰午后,陽光非常美好,我和我的朋友相約去伏日廣場的雨果故居訪問。售票窗口的那位婦女見我年邁,說按照規定對老人是不收門票的,於是只有朋友一個人買了票,我們一同進去參觀。從樓梯到各個房間,牆壁上掛滿了雨果生平各個時期的照片、著作版樣和他親手繪制的素描、水墨畫,桌上陳放着他生前用過的衣物。有一個房間布置得仿佛東方風味,裝飾有不少富於中國色彩的收藏品(據說明是按照雨果在蓋納西流亡時其女友

朱麗葉房間的布置款式).參觀完畢,我在樓下買了一本《巴黎聖母院》作為紀念。我們感到有些疲倦,就在故居前的那個草地上休息。這里雖然距離街區中心很近,但大街上喧囂的聲音似乎很少聽到。幾棵大樹鋪開濃蔭,倒增添了一絲涼意,雲霞滿天,發人遐思。我回憶起初次接觸雨果作品的情景。那是1944年,還是在昆明中法大學讀書的時候,聞家駟先生教我們「法國詩」這門課,從龍沙選起,一直到巴那斯派,象征派詩人波德萊爾、魏爾侖、蘭波等,其中19世紀浪漫主義詩歌占了很大篇幅,而雨果分量最大。雨果寫詩,各種形式都有,亞歷山大體、短歌、敘事詩都寫,眾體俱備,集其大成。世界上所有的事,天上人間,喜怒哀樂諸種情思,無一不以之入詩。他

的詩博大宏麗,生氣蓬勃,無論是吶喊還是低吟,都可以使人感到他的那種激情奔騰不息。繼詩歌之后,我們才開始閱讀他的小說、戲劇作品以及文論。讀他的詩,使我感覺到雨果是一位偉大的人本主義者,他在作品中總是把人作為衡量一切事物的標准,他深信:「藝術所追求的應當不僅是美,而且是善。」我還深深地感覺到在他身上顯示出歐洲古代人文典籍的熏陶和基督教義深厚的影響。他心中的上帝與自然同在。這里譯出的是他的兩本游記:《法國和比利時游記》《阿爾卑斯山和比利牛斯山游記》,都是他在旅行中所寫的一些札記、書信、短簡。作者初衷並非為了出版,因此,不必像在寫書時那樣刻意謀篇或潤色,只是對家人或朋友娓娓敘說他在外地的所見所聞。信筆

所至,亦如水銀瀉地,漫溢縱橫,行於所當行,止於所當止,因此當我們閱讀時就感到十分自然而親切了。《法國和比利時游記》子1892年在巴黎出版。本書所記述的幾次旅行時間是:1834、1835、1836和1837年.從作者寫出最后一批信札的時候到作為遺著出版的年代,其間整整過去了五十五年。雨果前四次旅行所去的地方是法國西海岸布列塔尼和諾曼底地區。在外出途中他經常寫信給妻子阿黛爾或是他的一位友人路易.布朗熱.這些信,有時是在旅店。有時是在咖啡館里,或驛車臨發之際匆促寫成的。信件大部分被保存下來,在詩人逝世后,由他惟一的遺囑執行人保爾.默爾斯整理成集並出版。他的第一次旅行是在1834年,去布列塔尼,約二十

曰,這時他剛剛寫成了兩部戲劇作品,還編完了一本文學論文集《文哲雜論》。浩大的工程完成之后,雨果想出去散散心,放松一下,這是此行的一個理由。另外,因為劇本《呂克萊斯.保琪亞》的上演,他結識了女演員朱麗葉.德魯埃,雙雙墜入情網,於是相偕出游,這也是海濱之行的一個重要的感情因素。當時的交通工具一般是馬車,有時還要步行,這種緩慢的行程,卻可以讓詩人有機會更仔細地觀賞、思索、研究。在旅行中,他訪問了許多城市,流連子古代建築、教堂和博物院,探尋了無數城堡遺址,舉凡山川形勝,朝暉夕陽,霧氣彌漫的澗谷,波濤洶涌的大海,他都一一加以描繪。有時,興之所至,他還在車子上畫下不少鉛筆或墨筆速寫。1835和1836年,

他去諾曼底,前后盤桓約一個月,大海和海濱的暴風雨給他以靈感,他寫出了《心聲集》和《光影集》中的一些美妙詩行。1837年他去比利時旅行,約一個月,到過布魯合爾、蒙斯、安特衛普諸地,其中有一段雨果初次見到火車的情景很有意思,寫得有聲有色,十分精彩。他對這種新事物起初還頗不以為然,后來他說「跟火車和解了」,他歌頌這一新的現代交通工具之美、之便捷,喻之為「神獸」,同時他批評當代人們的市儈氣,「不懂得藝術、自然、智慧、幻想和美』,而「在我們祖先看到生命的地方,我們看到的只是物質」。然而,從這些記敘中,你可以看到雨果作為詩人,他的想像親和兄弟們去西班牙探望他父親雨果將軍一一拿破侖的部下,曾任阿維拉、塞爾維

亞和索里亞總督一一曾在法西邊境逗留。他又看到了往昔山區的牛車,趕騾子的腳夫,窈窕的船娘,等等,這一切引起他更多甜蜜的回憶。在這次漫游中他寫了不少詩,如:在帕查熱,有《岩石間的漫游》,收入《心靈四風集》;在科特萊也寫了好些美妙的詩行,后來收入《靜觀集》。最后,當他到奧列龍島的時候,奇怪,他似乎驀然興起一種預感,一件巨大的不幸即將發生。9月8曰,雨果寫道:「這天晚上對我來說一切都是憂郁而愁苦的』,「我覺得這個島好像是厝在海中的大棺材,而這月亮是它的長明燈」。第二天,維克多.雨果匆匆離開這座令人抑郁的島去洛什福爾,他只覺得心頭沉重不適。等驛車的時候,他在一家叫歐羅巴的咖啡店里,要了一杯啤酒。朱麗葉.

德魯埃是他這次旅行的見證,這里是她1843年9月9日的日記:……在我們對面的一張桌子下面有幾份報紙,多多隨手拿了一張,我拿了《喧聲報》。我還沒有來得及看報紙標題,突然,我可憐的心上人向我俯過身子,手指着報紙,聲音哽咽地對我說:「你看,多可憐.」我抬起頭來看他:啊.只要我活着,就永遠忘不了在他高貴的臉上那無法形容的絕望表情。剛才看見他還笑容滿面,挺高興的,轉眼間.我卻看到他驚得懵懂了。他那可憐的嘴唇煞白,俊秀的眼睛黯淡無神,臉和頭發都已被淚水浸濕.他手接着胸口,就像是想阻止他的心蹦出來似的,我接過那些可怕的報紙,看到……報紙上登載着五天前發生在維勒基埃的那場災難。1843年9月4曰一一雨果的長女

萊奧波爾蒂娜(他心愛的「蒂蒂娜」)和女婿夏爾•瓦蓋里在塞納河中淹死了。他不得不立即趕回巴黎,這次比利牛斯山的旅行就此中斷。雨果在《靜觀集》里有一首凄婉的詩,寄托他對女兒的哀思。這本書記載着雨果1834年至1843年的旅行,原書中附有不少作者手繪的速寫和圖片,有些頁間還夾了一些花枝。徐知免2007年了月於南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