歐洲貴族階級的問題,透過圖書和論文來找解法和答案更準確安心。 我們找到下列各種有用的問答集和懶人包

歐洲貴族階級的問題,我們搜遍了碩博士論文和台灣出版的書籍,推薦神奇海獅寫的 海獅說歐洲趣史:歷史課本一句話,背後其實很有事 和神奇海獅的 海獅說歐洲趣史:【讀趣史者得赦免版:作者親簽扉頁+「贖罪不倦」便條本】──歷史課本一句話,背後其實很有事都 可以從中找到所需的評價。

另外網站真實世界裡的《唐頓莊園》:英國貴族的待客晚宴到底有多奢華?也說明:... 歐洲世界的「法式品味」. 本文摘錄自《大英帝國一日上流史:走進第一次 ... 階級偏見黃金年代的莊園生活,透過一幅幅的插圖和照片重現,帶你重回當年 ...

這兩本書分別來自究竟 和究竟所出版 。

輔仁大學 法國語文學系碩士班 何重誼所指導 陳宣妏的 阿基坦的埃莉諾:十二世紀歐洲權力、詩歌與性別角色關係的範例與模式 (2017),提出歐洲貴族階級關鍵因素是什麼,來自於阿基坦的埃莉諾、十二世紀歐洲、權力、風雅之愛、性別角色。

最後網站英國王室種族歧視背後:21世紀歐洲貴族到底是富豪還是窮鬼?則補充:當然,我這裡介紹的都不是歐洲王室成員,相信不會有人覺得歐洲各國王室成員會混的比中產階級還差。我這裡主要介紹的是歐洲非王室大貴族。 歐洲貴族經濟 ...

接下來讓我們看這些論文和書籍都說些什麼吧:

除了歐洲貴族階級,大家也想知道這些:

海獅說歐洲趣史:歷史課本一句話,背後其實很有事

為了解決歐洲貴族階級的問題,作者神奇海獅 這樣論述:

  ◆ 特別贈送:每本皆附雙面年表書衣:特別收錄本書重要歐洲史年表對照,附上精美插圖,海獅親自監修,品質保證。     ◆ 特別收錄:每一講皆附超有才「重回歷史現場」刻版插圖   ◆ 叫好推薦:怪奇事物所所長/胡川安/陳建守/陳韋聿/馬雅人/徐維芷/涂豐恩/黃春木/黃震南/黑貓老師/蕭宇辰/謝金魚/謝哲青   鏘鏘鏘!趣史上演啦~   有梗.有料.有好笑!歡樂迸出閱讀新角度!   「故事」網站超人氣作家領銜主講,力邀歷史人物現身說史!   搭配課綱,告訴你歷史課本不讓你知道的故事。   什麼?偉大的文明發展,其實是從「搶錢搶糧搶女人」開始的?!   居然?第一次世界大戰爆發的背後,藏著

一段淒美的愛情故事?!   真假?黑死病、文藝復興、宗教改革居然都是相關的?!   搞不清楚歷史事件間的關聯嗎?不了解事件背後的行為動機嗎?那是當然的,因為幾千年來發生的大小事,怎麼可能全都塞進歷史課本裡?幸好,那些放不進課本的故事,神奇海獅都能告訴你,幫你一次搞懂三千年歐洲史!   本書搭配歷史課本,以獨創的「異常生動歷史人物故事串」,將課本一句話背後隱藏的許許多多故事相連起來。從三千年前的歐洲文明起源,一路相連到二次大戰後迎向轉型正義的德國。   不管是奠定雅典人民權利的梭倫、意外召喚出十字軍戰爭的羅馬教宗烏爾班、掌握文藝復興和宗教革命關鍵的麥第奇家族、打造歐洲第一強國的俾斯麥,或是

見證柏林圍牆生效當晚的記者梅恩,都將「現身說史」,用當事人的視角說出當時的故事!   其實啊!這些歷史人物的一生,遠比你我知道的還有事! 名人推薦   怪奇事物所所長   陳建守,說書 Speaking of Books 創辦人   馬雅人,馬雅國駐臺辦事處大使 Ptt Mayaman   黃震南,《臺灣史上最有梗的臺灣史》作者   蕭宇辰,「故事:寫給所有人的歷史」「臺灣吧」共同創辦人   謝哲青,作家、節目主持人   ──叫好推薦 好評推薦   ● 謝金魚,《崩壞國文》作者,專文推薦   ● 胡川安,「故事:寫給所有人的歷史」網站主編   透過精彩趣味的故事穿越至歐洲的過去,一

本就能讓你理解西洋史的核心。   ● 陳韋聿,「故事:寫給所有人的歷史」網站專欄作家   受夠了歐洲史課堂上的一大堆陌生名詞嗎?現在,神奇海獅要來拯救你對歷史的學習意願了!從亞歷山大到鐵血宰相,從希臘神話到柏林圍牆,每個看似冷硬的歷史關鍵詞,竟然都能演繹出這麼一大段複雜糾結的故事。讀完這本書,你一定會驀然發現:課本裡的歷史世界原來這麼有趣,也這麼有戲!   ● 徐維芷,「故事:寫給所有人的歷史」網站專欄作家   我自己有在追海獅寫的一系列歐洲史故事連載,以前臺灣很少有關於西洋史的大眾書籍,就算想要知道課本以外的歐洲史,也不知從何入手比較好。但是海獅竟然能把大眾不熟的故事介紹得那麼簡單易懂,

描繪生動有趣的場景。這次能看到海獅的新書出版,真的很棒。   ● 涂豐恩,「故事:寫給所有人的歷史」網站創辦人   海獅平常做人做事總是很鏘,但一講起歷史故事來又是格外地認真賣力。歷史課本裡頭的一句話,他卻發揮想像力,寫成了讓人捧腹的八點檔肥皂劇。期盼這本書能引起人們對世界史的興趣,並進一步探究歷史是否真的如海獅筆下這般戲劇化。   ● 黃春木,教育部師鐸獎得主、臺北市建國高中歷史教師   歷史故事要迷人,須有幾個特色,包括主軸明確、情節曲折、篇幅精簡、措辭淺白、結局有趣、與時局呼應、與日常連結等。歷史課本很難具備這些特色,卻是造就像本書這樣迷人歷史書的機緣。提醒大家,歷史課本還有好多句話

……   ● 黑貓老師,人氣網路說書人   現實往往比小說離奇,如果各種老梗的小說你看膩了,那就來試試海獅的這本歐洲史吧,內容不但全部是真實故事,而且保證扯到你不看到最後猜不出劇情!  

歐洲貴族階級進入發燒排行的影片

#十字軍 #Crusader #真相

十字軍的真相
各位大家好,歡迎來到HenHenTV的奇異世界,我是Tommy.
大家想到十字軍,就會想到騎士的威風凜凜,騎士的義勇行為,我當時也是這樣想的。
但是讀了越多關於十字軍的記載,就發現這根本就是假借宗教的名義的殘酷戰役,而且參加戰役的並不全部是騎士,而是一些犯過罪的人。
我們今天要說的故事就是十字軍,如果你也喜歡這些傳說中的故事,歡迎你訂閱HenHenTV,順便打開旁邊的小鈴鐺,然後選擇全部,這樣你就不會錯過所以精彩的故事啦!
好!我們開始吧!
基督教崛起
從耶穌被人釘死在十字架上後,他的使徒就開始在羅馬帝國的猶太國傳教,到了4世紀,基督教已經是羅馬帝國的最大的宗教,在380年時羅馬帝國的狄奧多西大帝正式把它列為國教。在隨後的幾世紀裡面,耶路撒冷,巴勒斯坦,敘利亞等地區都是屬於羅馬帝國和其分裂出來的拜占庭帝國的管轄範圍內。
伊斯蘭教開始盛行
到了7世紀,伊斯蘭教開始在阿拉伯地區崛起,而先知穆罕默德的後繼者,穆斯林們就開始向阿拉伯半島擴張,而在636年,穆斯林就打敗了拜占庭帝國而佔領了耶路撒冷,並稱之為古都斯。而在北非的穆斯林也越過了直布羅陀海峽,直搗伊比利亞半島中部,也就是現在的西班牙,而在730年代,北非的柏柏爾人(Barbarian)入侵法蘭克國,但是在732年被查理。馬特挫敗,717-718年君士坦丁堡,也就是現在土耳其的伊斯坦堡的舊名,它曾經是羅馬帝國和拜占庭帝國重要的城市。它重挫了烏邁爾王朝的穆斯林軍隊的圍攻,到了9世紀,西西里島地中海島嶼都被穆斯林佔領了。
和平共處
在9世紀時,在阿斯巴王朝的管理下,耶路撒冷的年市集吸引了大量的西歐商人和朝聖者,而當地的基督徒也可以建造教堂和依照自己的法律過活。,穆斯林和基督徒的生活也算和平。到了十世紀,拜占庭帝國開始威脅到穆斯林王朝,而他們就開始引進突厥僱傭兵。
突厥
什麼是突厥人呢?花木蘭對抗的士兵就是突厥(Turkler)。而在中國北朝史書裡面,突厥比較像是一種政治概念,而不是一種民族的名字。
突厥人並沒有像阿拉伯人那麼寬容,而那個時候什葉派,也就是比較排外的伊斯蘭宗教勢力開始崛起。而創造了法蒂瑪王朝,中國史書上面稱為‘綠衣大食’,而設都在開羅,也就是埃及的首都。到了第六任的埃及法蒂瑪王朝,出了個暴君,叫哈基姆,他摧毀了聖墓教堂(耶穌復活的地方)還有基督徒的一些教堂和猶太會堂,加深了推非穆斯林的逼害。而西歐的基督徒去耶路撒冷朝聖的路也被封鎖了,基督徒和穆斯林之間的衝突也越演越烈。
塞爾柱帝國
在1039年,哈基姆死後,他的繼位者就放寬了對基督徒的逼害,因為他們開始意識到朝聖者是他們很重要的收入財源,但是破壞和逼害已經成為事實,基督徒和穆斯林之間也有了芥蒂。而後來加入突厥的塞爾柱人,更是讓基督徒更憂慮。
塞爾柱人過後推翻了白益王朝,控制了巴格達,成立了塞爾柱帝國,它的擴張(kuo )更讓拜占庭和法蒂瑪王朝有了利益衝突,開始了之間的戰爭,拜占庭打輸了,耶路撒冷也被塞爾柱人佔領了。
騎士文化
在1000年時,隨著基督教在維京人,馬扎爾人和斯拉夫人開始傳開,開始停止了遷移,農民開始耕種和得到比較穩定的生活,有了交易和金錢,就可以買更好的戰馬和盔甲保護地區性的城堡,而這些城堡的領主和隨從們稱之為騎士,成為了貴族階級層的一個象徵。騎士精神就是崇尚勇武,榮譽和忠誠,但是要看他們的領主是不是一個明君,有時也是一些掠奪人民的財產和濫用職權,而騎士就是他的爪牙。因為他們的精神裡面,沒有禮義廉恥。
十字軍名字的由來
由於那個時候耶路撒冷被塞爾柱人佔領了,教宗烏爾巴諾二世就在意大利呼籲領主和拜占庭帝國一同解救在東亞地區的基督徒,並且最終目的就是要奪回聖地,也就是耶路撒冷。這次的號召得到了貴族和平民百姓的支持,更以十字架為軍隊的徽幟,定制大量的十字徽章派送給士兵,所以十字軍的名字(Crusaders)
逼害猶太人
其實很多領主也號召這次的戰爭,並不是真的為了解救耶路撒冷,而是為了自己的利益,因此就碰碰運氣,希望十字軍可以奪回穆斯林霸占的土地。
由於打戰需要很多現款,因此很多領主就開始籌備金錢,包括一些平民百姓也千方百計的製作盔甲,組織了平民十字軍自己上場去,而沒有錢的時候,就去打劫猶太人,因為他們是最有錢的。但是這些平民百姓沒有士兵的紀律,每去到一帶更是姦淫擄掠,更是逼害和殘殺他們眼中認為的異教徒。尤其是猶太人,更是被他們當成主要攻擊目標。
然而這支隊伍也沒有好下場,去到了君士坦丁堡後,被它的皇帝派去對抗塞爾柱軍隊,更是全軍覆沒。
正規十字軍東征
在1096年,第一個正規的貴族十字軍就正式出發,在三年後,十字軍打敗了埃及法蒂瑪王朝控制的耶路撒冷,並建立了十字軍控制的耶路撒冷國和三個附屬小國:伊德薩伯國,的黎波里伯國和安條克公國,而他們攻進了耶路撒冷過後,把兩個城市,安提阿和耶路撒冷裡面所有的平民百姓都屠殺了。這造成穆斯林和基督徒之間就結了深海大仇。
第二次十字軍東征
過後當然穆斯林也反擊十字軍駐守的地區,尤其是塞爾柱人,更是開始攻打耶路撒冷的附屬國伊德薩伯國,而耶路撒冷的國王就向法蘭克國王和德國國王求助,第二次的十字軍東征就開始了,但是卻敗於塞爾柱人手下,而伊德薩伯國就滅亡了。
第三次十字軍東征
1187年,在埃及的王朝就被阿尤布王朝代替了,更是統一了什葉派的法蒂瑪王朝和遜尼派這兩個巴格達的力量,他的蘇丹是連西方國家的人都認為他有騎士風範的薩拉丁,我記得這個人是因為我在一出電影Kingdom of Heaven 裡面有講到他,而另外一個主角就是Orlando bloom。而Kingdom of Heaven裡面講的時代背景就是第三次十字軍東征。
薩拉丁以聖戰為號召,集聚了所有的穆斯林向耶路撒冷進攻,最後攻陷了耶路撒冷還俘虜了耶路撒冷的國王。所以神聖羅馬帝國的國王腓特烈一世,也稱之為紅鬍子,和英國獅心王查理一世和法國國王腓力二世發動了第三次的十字軍東征,但是在途中紅鬍子就墜水而死,其部隊就退出了十字軍,而腓力二世和查理一世也不和,到最後就只剩下查理一世孤身和薩拉丁作戰,各有輸贏,最後達成了停火協議。
第四次十字軍東征
大家以為十字軍一定是找穆斯林麻煩的,對嗎?其實並不是,十字軍過後只是掛著宗教的名義去達成自己的目的而已。在那個時候,威尼斯是個中立國,也是一個大財主,凡是有國家需要金錢和糧食來打戰,就需要經過威尼斯借錢和糧食,而那個時候教宗意諾增爵三世就發起了第四次十字軍東征,原本最初的目標是埃及,但是因為要用海路來攻擊開羅,需要威尼斯包辦戰船和運輸,而威尼斯開出的價格就是八萬五千馬克,也就是當時英國加法國的總收入X 2,還有開出條件,打下的土地,威尼斯需要佔一半,不過他也有派出6000名士兵參戰。由於到了最後原本預計的八萬的士兵,到最後來的人只有一萬,但是威尼斯的戰船全部做好了,而十字軍也只給了三萬多,由於還欠債,因此需要幫助威尼斯攻打札拉城,
札拉和君士坦丁堡
但是扎拉城也基督教城市哦!雖然他們也高舉十字的旗幟,但是十字軍還是攻陷了札拉城,並且大量的掠奪和殺害裡面的百姓。
其實以前扎拉是在威尼斯的管轄下的國家,但是過後就在匈牙利的支持下脫離了威尼斯,十字軍為了還債只好答應威尼斯攻打札拉,然後也幫拜占庭王族的後裔阿萊克修斯四世奪回君士坦丁堡,也是基督教城市。因為他答應支付20萬馬克,會出一萬士兵幫忙攻打開羅,更會將希臘東正教歸於羅馬天主教。
到最後大家包括教宗考慮了利弊之後,就開始攻打並且奪下了君士坦丁堡,之前的國王
阿萊克修斯四世和他爸爸就共同管理國家,但是由於他們需要支付十字軍的錢和兌現之前的承諾,所以開始對人民實重稅,引起人民的不滿!於是人民發生叛變,阿萊克西斯四世和老國王就被殺了,而新上任的國王不認之前對於十字軍的承諾,於是十字軍開始攻打君士坦丁堡,攻陷君士坦丁堡就大量的搶裡面的金銀珠寶,很多君士坦丁堡的歷史文物可以在威尼斯的博物館可以看到。很多希臘和阿拉伯文學作品,都在拜占庭帝國滅亡後,被十字軍帶回來歐洲。
最後打來打去都是為了利益。而且打的都是基督徒。
十字軍一共發動了十次的東征,除了第一次剛好遇到塞爾柱帝國的國王剛好駕崩,其他的東征都是失敗的。那麼為什麼他們還要去打他們所謂的聖戰呢?
教廷的迷惑
由於那時的羅馬教宗有著非常大的影響,因此他們就利用那個時候的宗教狂熱,去遊說平民百姓參軍,而這教宗的迷惑下,就說參加十字軍可以贖罪,可以洗淨之前所犯的罪,在那個時候,他們並不是說去打戰,而是去耶路撒冷朝聖,但是由於之前的塞爾柱人的逼害,因此他們只是變成了武裝朝聖而已。而且用宗教的名義號召人民會更加有說服力,因為人民都是自掏腰包去參軍,除了自己的旅費和飲食之外,還需要自己傾家蕩產去打造盔甲和武器,更還會失去生命,應該沒有比宗教更好的理由吧
金錢,權力和領土
戰爭離不開金錢和權力,由於是在東歐和西亞地區的伊斯蘭王國開始威脅到這些領主,還有開始眼紅他們可以在聖城得到不少朝聖者的收入,更是想搶回之前屬於自己國家的領土。所以假借十字架的名義出兵,第一沒有人說你是為了利益去攻打其他國家,第二,更能得到平民百姓的支持。
宗教原本是美好的,但是卻可以在一些人的手中,變成了殺人的武器,那些在新約裡面的教誨,那些愛戴其他人的美德,在一些人的迷惑下,就變成了達成他慾望的工具。戰爭從不會改變現實,只會製造更多的殺戮,仇恨,而剩下的只有屍骨遍野。
動物界裡面沒有所謂的戰爭,只有為了食物而打鬥,而醜陋的人才會想出不是為了食物去殺害,而是為了更多領土和慾望,去殘殺自己的同類。
但願世界不再有戰爭,Peace!
好啦!今天的十字軍故事就到這裡,它並沒有你想像中崇高,如果你朋友不知道這些十字軍的故事,記得分享給他們看,如果覺得我頻道做得不錯,也可以加入會員支持我做更優質的影片吧!
好!我們下個奇異世界見!Bye Bye

阿基坦的埃莉諾:十二世紀歐洲權力、詩歌與性別角色關係的範例與模式

為了解決歐洲貴族階級的問題,作者陳宣妏 這樣論述:

摘要本論文標題為:《阿基坦的埃莉諾:十二世紀歐洲權力、詩歌與性別角色關係的範例與模式》,旨在以社會歷史學及文學分析的研究方法探討中世紀最具爭議性也最有權勢的阿基坦女公爵埃莉諾(la duchesse Aliénor d’Aquitaine),先後成為法國王后、英國王后以及英國王太后,並對十二世紀英法兩國在政治與文化上有深刻影響與建樹,她本人在權力、文學以及性別角色三個面向相互影響與作用的主體實踐。阿基坦女公爵埃莉諾的一生伴隨著不凡與傳奇。從政治角度來看,中世紀中期加洛林王朝末期王室式微,當時各地的諸侯貴族漸漸擁有較多的獨立性,為了獲取更多的領土與勢力,一直以來被王室共管的阿基坦公國領導權便成

為貴族們爭奪的目標。阿基坦公國因此長期處於政治情勢複雜的狀況,公國的稱號與領地在國王與貴族們的爭奪角力下一直輾轉更替在幾大家族之間。十世紀末,普瓦圖伯爵威廉二世得到阿基坦的領導權成為阿基坦公爵威廉四世,自此該家族穩固地保留這一稱號和其領地至十三世紀。也是從這個時候開始,阿基坦公國因為政治因素逐漸脫離王室控制,並且與王室關係日趨緊張。隨後在十一、十二世紀卡佩王朝時期,阿基坦公爵逐步吞併了加斯科涅等封國,成為盛極一時的強大諸侯國,卡佩王朝對該家族的諸位公爵的地位及影響力已無力撼動及干涉,成為一個接近獨立狀態的封國。因此,在阿基坦女公爵埃莉諾的父親阿基坦公爵威廉十世沒有男性繼承人的情況下,身為繼承人

的埃莉諾,在繼承代表權勢的封號、豐饒龐大的領土及富可敵國的財富的同時,也成為炙手可熱的結婚對象,因為她所繼承的一切,也等同於她的嫁妝。在阿基坦女公爵埃莉諾所處的年代,儘管《薩利克法典 》中剝奪女性後裔繼承遺產的法令已經修改,許多封國繼承權上的規定是遵循「在沒有男性繼承人情況下,女子可以繼承遺產(頭銜、領土與財產)」此特殊條款,女子的社會地位依舊不高。就算繼承了領地與財產,一旦結婚,仍被視為男性(丈夫、兒子)的附屬品,基本上要與其共享。儘管如此,阿基坦公國女公爵的身分是一直是埃莉諾追尋政治權力上最大的依靠與籌碼,讓她兩度坐上后位,前後嫁給法國國王和英國國王。婚後,埃莉諾也利用其南部領地特有的政治

風氣,一直保有她的阿基坦女公爵的封號及對其領地一定的掌控權。正因如此,埃莉諾王后在管理國家的運籌決策和政治影響力,以及對自家領地權力的掌控,在十二世紀封建體制下,男性主宰的社會裡可以說是非同一般,她身為女性的社會角色與立場便更加值得探討。另一方面,在文化層面,埃莉諾與她祖上的公爵們一樣,在文化藝術上的贊助與推動一直不餘遺力。自十世紀開始,同時擁有阿基坦公爵頭銜的普瓦圖伯爵威廉二世便將普瓦捷設為在普瓦圖地區的文人首府。之後,普瓦捷更在阿基坦公爵威廉五世的建設下,成為法國西南部的文藝堡壘。到了埃莉諾生性浪漫多情、熱愛抒情詩的祖父阿基坦公爵威廉九世 這一代,普瓦圖的宮廷更是以「愛之地」聞名歐洲。而埃

莉諾女公爵的父親威廉十世長年慷慨的藝文贊助也讓他贏得了詩人及文人們的擁戴。在這樣的環境下,埃莉諾自幼耳濡目染,跟他的祖父、父親一樣熱愛文學詩歌,終其一生都是文人和藝術家堅定的庇護者及贊助者。本論文以阿基坦女公爵埃莉諾的政治歷程及在藝文領域的影響為研究背景,主要從三個概念展開論文的研究主軸,分別是:「權力」、「文學」與「性別角色」。前兩者與埃莉諾王后的政治歷程以及成長背景有密切的關係;而最後一個概念「性別角色」則是要探討在十二世紀封建時代,埃莉諾王后如何詮釋身為女性的角色與自身的社會定位。以上述三個概念作為基本的研究方向,本研究分成三章,第一章以歷史學的研究方法探討埃莉諾王后自第一段婚姻開始的政

治歷程、各時期所扮演的角色及其在政治和文化上的影響力,並從中分析她在權力與性別角色兩者之間的關係。第二章從埃莉諾王后在十二世著名的文學思潮「風雅愛情」中所扮演的雙重角色及影響力出發,分析文學與性別角色之間的關係。最後,第三章透過十二世紀「愛情法庭」的源由與存在,論證埃莉諾王后在「權力」、「文學」、「性別角色」三個面向之間的關係與實踐。第一章旨在分析阿基坦女公爵埃莉諾位居權力核心所扮演的性別角色跟文學活動提倡者的密切關係。埃莉諾作為強大富裕的阿基坦公國的繼承者,更因為其家族和王室歷經幾代關係不睦,她所受的教育,不單單是教導她成為一個優雅的貴族女性,同時也是一個強大富裕的公國繼承人。此章分成兩小節

,第一小節,以歷史學家瑪麗·伊維紐(Marie Hivergneaux)針對與阿基坦女公爵埃莉諾相關的政治活動(制定的法令、規章甚至簽署的憲章等)的文獻分析為基礎,依照她的研究將埃莉諾的政治路程分成兩個時期:法國卡佩王朝時期以及英國金雀花王朝時期;這兩個時期又以她身份的轉換細分成:嫁入法國王室成為法國國母時期、與法王離婚後並快速與當時只是諾曼地公爵的亨利二世再婚,回歸阿基坦女公爵身份時期、亨利二世冊封為英王,成為英國王后時期、因搧動政變失敗被英王監禁時期以及在丈夫死後成為英國王太后並先後替她的兒子們,查理二世和失地王約翰管理英國政務一直到逝世五個階段。其實因為長年戰爭不斷,代替身為領主的丈夫或

是兒子管理封地,貴族婦女有某種程度權力的情況並不少見,又或是是在繼承人還年幼的情況下,許多貴族女子會成為攝政王太后,但基本上,女性要將權力握在手上,依舊依靠諸侯臣子的支持,換句話說,依舊無法脫離男性權力的掌控。因此,透過上述五個階段埃莉諾王后的政治活動與決策,筆者理出埃莉諾王后和「權力與性別角色」間的脈絡關係,闡述埃莉諾王后在十二世紀封建社會裡,身為「女性」的政治定位、她能觸及的政治權力以及文化影響力的真實情況。第二小節則是從埃莉諾王后在文化領域的作為及影響探討性別角色與「權力和文學」之間的密切關係。該小節提到,將埃莉諾的藝文贊助可以劃分成兩類:「官方藝文贊助」及「非正式的藝文贊助」。對中世紀

歐洲貴族階級的人來說,文學與藝術不單單是種興趣或消遣,也可以是一種政治工具,像是透過藝文贊助的行為凸顯自身的財力與權勢,又或是希望透過文學作品美化形象。因為無論是官方或是非正式的藝文活動贊助,都和資助者的權勢地位及經濟能力有密切的關聯。許多藝文贊助的目的都有很明確的政治層面的考量,有些甚至並不包含各人喜好或興趣的因素。再者,尤其是對貴族婦女來說,藝文贊助是她們最能掌控並且使用手中權力的選項之一,是一種象徵女性權威的模式。在埃莉諾王后之前或是之後同樣有不少貴族女性也從事藝文贊助的活動,但埃莉諾無疑是在這圈子中最具盛名的一位,因此被世人稱為「吟遊詩人的王后」(la reine des trouba

dours)。第二章聚焦在阿基坦女公爵埃莉諾和文學潮流「風雅之愛」(amour courtois)的關係。一個時代的文學發展,往往可以反射出當時的社會根源及文化風氣,同理,想要研究一個時代,便不能忽視文學作品中可能反映出的現實性。此章從文學層面探討埃莉諾在風雅之愛中所扮演的雙重角色的緣由與作用,進而透過埃莉諾的例子說明「文學」和「性別角色」之間的關係。第二章的第一小節從「風雅之愛」的起源切入探討。由於中世紀留下的文獻稀少,風雅之愛確切的起源如今難以考證。但基本上可以從文學史和社會歷史學的觀點歸納出脈絡。筆者認為,從現今文學史的研究看來,風雅之愛的概念很可能主要源自阿拉伯文學、穆斯林文化和些許對

希臘羅馬時期古典文學的懷舊情結的融匯。阿拉伯文學中的情詩風格將愛情神祕化並視為神聖的純潔精神,透過當時被穆斯林占領的西班牙以及戰爭,這股思想被引進至南法,且影響了南法吟遊詩人(troubadour)的詩歌題材與風格、啟發新的愛情觀「fin’amor」,奧克語(langue d’oc)中「美好的愛情」的意思。南法詩人歌頌的「fin’amor」便是風雅之愛的雛型,十一世紀末、十二世紀初,在「fin’amor」抒情詩從南法形成到廣泛傳播整個歐洲宮廷的過程中,風雅之愛應運而生。而一種思潮在傳播和演變的過程中,社會影響與作用是必然並具有決定性因素。從社會歷史學家埃里希·克勒(Erich Köhler)以

及喬治·杜比(Georges Duby)的理論來看,「風雅之愛」的萌發與流行跟當時社會變革(封建制度、騎士精神等)息息相關。兩人對於風雅之愛所反射的社會涵義與需求有大方向的共識,認為風雅之愛和封建制度下的社會文化現象有著密切關連,詩人讚頌的風雅之愛的新世界觀呼應了封建社會裡君臣間複雜的關係。克勒認為封建制度與騎士文化對風雅之愛的盛行有極大的影響,風雅之愛中騎士為證明自己對貴婦的愛意,接受重重考驗的愛情模式和封建社會裡封臣(vassal)向領主(seigneur)宣誓忠誠的行為有高度的相似性;統治階級利用風雅之愛中奉獻犧牲的精神和貴婦象徵的意義來維持和小貴族、騎士階級間的平衡。而杜比對於風雅之愛

的詩歌裡的核心人物「貴婦」(dame)有他特別的見解:文學中貴婦看似支配者(dominant)及主體(sujet)的角色背後,只是個扮演傳遞騎士對領主表達忠誠與榮耀心的媒介客體(objet)。另外,杜比基本上否認風雅之愛中貴婦一角體現當時女性社經地位提昇或是女權一說。然而正是如此,埃莉諾王后在風雅之愛中所扮演的雙重角色(領主、貴婦)打破杜比的理論,更顯現出埃莉諾在當時封建社會裡的特殊性。因此,第二小節旨在闡明埃莉諾在風雅之愛中扮演的雙重角色代表著何種意義及影響。筆者先透過十一世紀法國第一位吟遊詩人,埃莉諾的祖父阿基坦公爵威廉九世的詩歌,點出貴婦最初代表的含意只是一個表達男性欲望的存在;然而隨著

風雅之愛的愛情觀逐漸成熟完整,貴婦的角色漸漸從一個純粹接收欲望的客體,被昇華成理想愛情所化身的客體。筆者透過十二世紀著名吟遊詩人「文塔杜的貝納特」(Bernard de Ventadour)讚頌埃莉諾女公爵的詩歌作品驗證此觀點。另外,以美國歷史學家瓊恩·凱利(Joan Kelly)女性主義論點為基礎,點出埃莉諾代表風雅愛情中的貴婦的另一種可能性。凱利指出,風雅之愛對於埃莉諾女公爵一般具有權勢、被詩人以風雅之愛歌頌的貴婦們來說,是表達自我、展限性別意識的管道。法國中世紀歷史學家讓·弗洛里(Jean Flori)認為,在遵循風雅之愛的規則的情況下,貴婦可以依照心意表達自己的意願、甚至有權利保有選擇

權等,都顯現出某種程度上女性地位的改變。筆者認為,透過文學中角色的涵義,顯示埃莉諾女公爵為打破傳統權力階級結構的一個範例。第三章透過十二世紀的宮廷遊戲「愛情法庭」來剖析與權力、文學和女性權威三者之間的相互作用與關係。此章分為兩小節,分別研究「愛情法庭」的存在與起源以及埃莉諾所主持的愛情法庭。愛情法庭為十二世紀末出現,以風雅之愛的愛情與道德規範為遊戲基準的宮廷娛樂。風雅之愛除了在文學領域興起,透過吟遊詩人到處唱誦愛的抒情詩,也深入當時未開化的城堡生活;同時,風雅之愛也逐漸建立起自己一套道德準則及愛情規範並對宮廷文化有諸多影響,到了埃莉諾王后的時代,上流社會的貴族無論是貴婦還是騎士,都以「風雅」為

榮,他們視風雅之雅為一種藝術甚至一門學問看待,中階層的人,也以變得風雅為目標。在這另類的道德風俗形成和傳播的過程,風雅之愛漸漸從文學思潮轉變成一種社會風俗的文化現象。第一小節透過文學史與歷史的文獻研究發現,愛情法庭的起源和十一世紀末特有的詩歌文化以及當時貴族女性的社會狀況改變相連結,是這兩種現象交會的特殊產物。十一世紀末的法國南部,對論詩歌(jeu-parti)以及辯論詩(tenson)為兩種常見且受到貴族們喜愛的詩歌形式。這兩種詩歌的很類似,基本上都是詩人選定一個主題或是提出問題(主要和「愛情」相關),以雙方吟唱詩歌的方式進行討論或是辯論。兩者間的差異性不是很明確,但結束的方式有些微不同:辯

論詩由詩人選擇在場的某貴婦或是某領主針對爭論的內容發表看法作為結尾,而對論詩歌則是會有一位評判者以一節或是半節類似的詩句作為兩位詩人辯論的評判結果,這兩者其實已包含了「愛情法庭」模糊的概念。另外在同一時期,女性社會或是物質條件也有明顯的改善,可以從女性在政治文化上的影響力甚至權力增加、更傾向追求物質生活等現象得到驗證。一般來說,貴族女性最頻接觸並且可以展現影響力的地方便是宮廷生活;因此,對貴族女性來說,充斥著各種藝文活動的宮廷,正是展現她們才華和權勢的地方,依照當時興盛的文學趨勢,以風雅之愛為體裁的詩歌遊戲正是大勢,在現存的辯論詩中,可以看到不少貴婦被請求擔任評判者,由此推論,愛情法庭便是起源

於此。因此,儘管愛情法庭並沒有一個切確的起始日期,多數學者認為,女性在宮廷文化中嶄露頭角和辯論詩等詩歌文化的交會碰撞,使得「愛情法庭」這個象徵女性權勢和風雅之愛藝術的特殊存在應運而生。第二章的第二小節則透過法國修士安德烈·勒·夏普蘭(André le Chapelain)著作的《愛情論》(De Amore)和他所記錄的愛情法庭案件來解釋埃莉諾王后如何運用風雅之愛的道德規範和愛情規則。《愛情論》分為三冊,前兩冊最為人所知,內容有系統地記錄彙整了風雅之愛的禮節、愛情理論、愛的規則、愛情格言以及當代有名貴婦的愛情判決等,教導成為貨真價實的風雅貴婦或具風雅精神的騎士應有的行為舉止和價值觀,被視作風雅之

愛的法典。然而在第三冊中,作者似乎回歸到修士的身份,闡述上帝之愛的真諦,和前兩冊儼然成明顯對比,在本論文中並不深入探討。從《愛情論》一書中可以窺見風雅之愛與當時社會風俗間的相互影響。《愛情論》中關於愛情法庭的章節記載著二十一份愛情判決書,其中,以阿基坦女公爵埃莉諾和她女兒香檳女伯爵瑪麗組織的愛情法庭最為有名,記載她們二人的愛情判決書也占有最多篇幅。她們給予判決的案件主要為解決情人間的糾紛、解惑愛情難題等。從埃莉諾的結案判決文可以瞭解這位位高權重的王后,如何將風雅之愛的道德規範,運用在日常生活,為貴族的行為舉止確立符合上流社會「風雅」的準則。但無論如何,「愛情法庭」雖有法庭的架構,在沒有真正司法

執行力的情況下,仍然不能當作正統的司法機構看待;只是當愛情法庭的主持者具有社會地位和影響力的時候,儘管它是一種娛樂遊戲,卻還是有一定程度的公信力與作用。正如同恩斯特·特洛傑爾(Ernst Trojel)對愛情法庭的看法:至少在十二世紀末,正因為這些貴婦們的社會地位及影響力不容小覷,是風雅浪漫的貴族社會的典範,當有情感糾紛或是對風雅之愛的原則有疑惑,才會尋求她們的協助、透過愛情法庭排解困難。在《愛情論》中被提及的貴婦,論家世、社會地位、影響力和權勢,埃莉諾王后無疑是其中佼佼者。她主持的愛情法庭,也正是她在權力、文學以及性別角色三個面向相互作用和影響下的主體實踐最明確的例子。本論文的研究主題雖然和

性別、權力有諸多連結,但並不是以現代女性主義的角度來看埃莉諾王后的作為,而是從中世紀封建社會的時代特殊性為出發點,以權力、文學和性別為論述的角度,理解埃莉諾這位歐洲中世紀傳奇女子如何在男權當道、傳統基督教價值深根的封建社會裡成為女性典範及模式;期望透過本論文,對阿基坦女公爵埃莉諾在歷史上的形象有更宏觀的了解,並以此論文為研究基礎,藉由探討埃莉諾王后負面形象的「黑歷史」(légende noire)的真實面像,更深刻的發掘埃莉諾王后的真實樣貌。

海獅說歐洲趣史:【讀趣史者得赦免版:作者親簽扉頁+「贖罪不倦」便條本】──歷史課本一句話,背後其實很有事

為了解決歐洲貴族階級的問題,作者神奇海獅 這樣論述:

  ★每本皆附雙面年表書衣:特別收錄本書重要歐洲史年表對照,附上精美插圖,海獅親自監修,品質保證。   ★【網路書店限定】讀趣史者得赦免版,限量雙好禮   〔好禮一〕海獅嚴選這句「歷史」千古名言,親簽扉頁激盪你的靈魂!   〔好禮二〕「贖罪不倦」便條本:中世紀有贖罪券,現代我們要贖罪不倦,具有思考能力的讀趣史者,我們在此赦免你!   產品說明   尺寸:90×180 mm   材質:特選清白道林紙   產地:臺灣   ◆ 叫好推薦:怪奇事物所所長/胡川安/陳建守/陳韋聿/馬雅人/徐維芷/涂豐恩/黃春木/黃震南/黑貓老師/蕭宇辰/謝金魚/謝哲青   鏘鏘鏘!趣史上演啦~   有梗.有料.

有好笑!歡樂迸出閱讀新角度!   「故事」網站超人氣作家領銜主講,力邀歷史人物現身說史!   搭配課綱,告訴你歷史課本不讓你知道的故事。   什麼?偉大的文明發展,其實是從「搶錢搶糧搶女人」開始的?!   居然?第一次世界大戰爆發的背後,藏著一段淒美的愛情故事?!   真假?黑死病、文藝復興、宗教改革居然都是相關的?!   搞不清楚歷史事件間的關聯嗎?不了解事件背後的行為動機嗎?那是當然的,因為幾千年來發生的大小事,怎麼可能全都塞進歷史課本裡?幸好,那些放不進課本的故事,神奇海獅都能告訴你,幫你一次搞懂三千年歐洲史!   本書搭配歷史課本,以獨創的「異常生動歷史人物故事串」,將課本一句話

背後隱藏的許許多多故事相連起來。從三千年前的歐洲文明起源,一路相連到二次大戰後迎向轉型正義的德國。   不管是奠定雅典人民權利的梭倫、意外召喚出十字軍戰爭的羅馬教宗烏爾班、掌握文藝復興和宗教革命關鍵的麥第奇家族、打造歐洲第一強國的俾斯麥,或是見證柏林圍牆生效當晚的記者梅恩,都將「現身說史」,用當事人的視角說出當時的故事!   其實啊!這些歷史人物的一生,遠比你我知道的還有事!   【特別收錄:每一講都附超有才「重回歷史現場」刻版插圖】 名人推薦   怪奇事物所所長   陳建守,說書 Speaking of Books 創辦人   馬雅人,馬雅國駐臺辦事處大使 Ptt Mayaman

  黃震南,《臺灣史上最有梗的臺灣史》作者   蕭宇辰,「故事:寫給所有人的歷史」「臺灣吧」共同創辦人   謝哲青,作家、節目主持人   ──叫好推薦 各界推薦   ● 謝金魚,《崩壞國文》作者,專文推薦   ● 胡川安,「故事:寫給所有人的歷史」網站主編   透過精彩趣味的故事穿越至歐洲的過去,一本就能讓你理解西洋史的核心。   ● 陳韋聿,「故事:寫給所有人的歷史」網站專欄作家   受夠了歐洲史課堂上的一大堆陌生名詞嗎?現在,神奇海獅要來拯救你對歷史的學習意願了!從亞歷山大到鐵血宰相,從希臘神話到柏林圍牆,每個看似冷硬的歷史關鍵詞,竟然都能演繹出這麼一大段複雜糾結的故事。讀完這本書

,你一定會驀然發現:課本裡的歷史世界原來這麼有趣,也這麼有戲!   ● 徐維芷,「故事:寫給所有人的歷史」網站專欄作家   我自己有在追海獅寫的一系列歐洲史故事連載,以前臺灣很少有關於西洋史的大眾書籍,就算想要知道課本以外的歐洲史,也不知從何入手比較好。但是海獅竟然能把大眾不熟的故事介紹得那麼簡單易懂,描繪生動有趣的場景。這次能看到海獅的新書出版,真的很棒。   ● 涂豐恩,「故事:寫給所有人的歷史」網站創辦人   海獅平常做人做事總是很鏘,但一講起歷史故事來又是格外地認真賣力。歷史課本裡頭的一句話,他卻發揮想像力,寫成了讓人捧腹的八點檔肥皂劇。期盼這本書能引起人們對世界史的興趣,並進一步

探究歷史是否真的如海獅筆下這般戲劇化。   ● 黃春木,教育部師鐸獎得主、臺北市建國高中歷史教師   歷史故事要迷人,須有幾個特色,包括主軸明確、情節曲折、篇幅精簡、措辭淺白、結局有趣、與時局呼應、與日常連結等。歷史課本很難具備這些特色,卻是造就像本書這樣迷人歷史書的機緣。提醒大家,歷史課本還有好多句話……   ● 黑貓老師,人氣網路說書人   現實往往比小說離奇,如果各種老梗的小說你看膩了,那就來試試海獅的這本歐洲史吧,內容不但全部是真實故事,而且保證扯到你不看到最後猜不出劇情!   作者簡介 神奇海獅   漢堡大學歷史碩士。   網路人氣歷史說書人,因為生活模式太過奇葩,在

獅婆與她的小夥伴之間被叫做「中世紀」。   往研究之路狂奔十年之後,發覺志向是天橋底下說書人;研究的是共產黨、過得卻很資本主義;擅長的是中世紀、卻離不開現代科技;說嚮往自然、蚊子卻特別愛叮。總之是一個集各種矛盾衝突元素於一身卻可以泰然與之共處的人。   生平的志向,就是把歷史寫成水果日報和數字週刊。但其實也沒那麼難,畢竟,   嘿,歷史本來就充滿中二病和腥羶色好嗎?   粉絲專頁:海獅說(www.facebook.com/magicsealion/) 繪者簡介 布萊絲   內心住著一位古老中世紀人的研究者。和毛茸茸貓咪夥伴長居抄寫室,因而意外開啟與學術無關的繪畫才能。熱衷使用古老

繪畫工具呈現歷史魂。   推薦序      悠遊於現代與過去之間的神奇海獅/謝金魚 自  序      課本看不懂?人生太空虛?海獅說:你怎麼不趣史?   第一講 歐洲文明其實是從搶女人開始的??──歐羅巴的神話與真相 第二講 當改革受挫時,你會坐視改革失敗?還是選擇獨裁?──民主的奠基 第三講 不買票無法當權、買了票則會弄垮雅典──當民主變成民粹 第四講 為什麼當王的人總得殺掉昔日的好友──亞歷山大的孤寂 第五講 平尼手上有什麼,才能逼迫貴族分出權力?──羅馬共和的興起 第六講 通商之國迦太基,是羅馬共和的噩夢?──漢尼拔的故事 第七講 炒房團是怎樣把羅馬共和逼上絕路的

?──從共和到帝國 第八講 羅馬宗教自由,為什麼唯獨基督教被迫害?──還有一大票人想殉道? 第九講 基督的勝利──羅馬為何停止迫害基督教? 第十講 不要吝嗇幫別人加冕。誰有王冠,你有權決定!──教廷崛起與克洛維 第十一講 為何擁有實權的皇帝輸給只有聖經的教宗?──卡諾沙悔罪之行 第十二講 基督教和伊斯蘭教是怎麼結下千年樑子的?──第一次十字軍的神蹟與迷信 第十三講 歐洲貴族階級是怎樣崩壞的?推翻貴族的全新作戰方式──不列顛長弓兵 第十四講 黑死病浩劫怎樣將人們推向文藝復興的黎明──佩托拉克的眼淚 第十五講 別以為文藝復興很無聊,這時代可有滿街的老二啊啊!!──麥第奇家族的暗殺事件 第十六講 贊

助文藝復興的家族,成為宗教改革的導火線?──-馬丁.路德的立場 第十七講 真實的「神鬼奇航」一點也不浪漫──十八世紀的海盜黃金時代 第十八講 假新聞怎樣在法國大革命殺死了王后?──瑪麗.安東尼與「鑽石項鍊事件」 第十九講 如何靠著外交與烽火成為歐洲第一強國?──俾斯麥賭上生命完成的挑戰 第二十講 這個說法如果是真的,那一戰爆發的原因也太浪漫了──為愛赴死的大公 第二十一講 希特勒當年席捲全國的演說,究竟有什麼煽惑人心的吸引力?──納粹黨的崛起 第二十二講 為了防止人民逃出天堂,東德建了一道牆──柏林圍牆築起的那一夜 第二十三講 德國剛開始轉型正義時,反對者也說「吃飽比較重要,你們就是在撕裂族群

」? ──西德最有名鮑爾檢察官的堅持 延伸閱讀   推薦序 悠遊於現代與過去之間的神奇海獅 謝金魚   「欸海獅,我們認識多久了啊?」我今年問海獅。   海獅屈指一算,今年九月就要超過十五年了,要是我們當時各自生個孩子,現在都可以叫海獅「親家公」了呢(並沒有這種事)!   在這麼漫長的日子裡,我跟海獅很多時候都在各自的學業或事業上忙碌,並不常有時間鬼混,但不知為何,只要湊在一起就感覺好像回到了大學時候的屁孩生涯。   我一直覺得,海獅是一個相當純粹的人,他感覺活在兩個不同的時空,一個是充滿掙扎與困頓的現代,另一個則是隨心所欲地悠遊不同時代,只是有時候兩者交會時,會覺得「你到底

嗑了什麼?」   比如,他曾經興沖沖地來找我PK廚藝,我看到他連洋蔥都不知道怎麼切的時候,心中猶如千萬匹草泥馬呼嘯而過。尤其,當他神祕兮兮地拿出一瓶濃稠的紅褐色膏狀物,告訴我這就是他還原後的二戰時期咖哩香腸醬時,我鼓起勇氣吃了一口⋯⋯   「啊不就麥X勞的糖醋醬?」   海獅激烈表示才不是,但當他拿起中午吃剩的薯條沾一下之後說:「嗯好像有點像。」   什麼有點像?根本就是!   話說到這裡,我想各位應該了解我要說的重點了,就是海獅腦子裡裝著一個神奇的小宇宙,他真的知道很多奇怪的事情,比如中世紀的歐洲人一餐要吃掉多少東西、衣服的釦子或質料有什麼意義,隨口說來就生動得像他曾經親身經歷過一

般。但他自己卻過著極簡生活,比如對吃非常不講究或所有家當用一個皮箱都裝不滿。   或者說,他腦子裡有許多豐富的感受,就像海面看似平靜,海底卻有著瑰麗奇幻得無法想像的世界。然而,他又是活在現實的人,在過去與現在之間,他也已經構成一套轉述的邏輯,就像中世紀的吟遊詩人,他把這裡的故事帶到那裡,再把那裡的故事帶去他方,閱讀海獅的文字時,也常有一種被他帶向遠方的感覺。   在他的新書《海獅說歐洲趣史》中,他充分地利用了這樣的優勢,將臺灣人一般都不熟悉的歐洲史化作一個個精彩的小故事,講述故事的海獅本人則將各種場景細節娓娓道來,宛如他親眼所見一般真實,於是,這一切就從課本中輕描淡寫的幾句話變成了立體的印

象。      海獅也是個情感極其豐富的人,他常常告訴我,他在看哪一段、寫哪一篇時都感動到哭了,通常我都是一臉看笨蛋的表情跟他說:「有這麼感動嗎?」   而他總是一本正經地說:「是!」   學歷史的人因為看了太多狗屁倒灶的事,很容易變得麻木,畢竟太陽底下沒有新鮮事,而人類的愚蠢簡直無可救藥,荒謬在歷史上並不新鮮,有很多時候被當成了笑料來看待或嘲弄。但平常生活粗心大意到極點的海獅對這些故事的態度卻很溫柔,他對那些被嘲笑的人物總是心懷仁慈,細細地擦去他們被抹上的濃墨重彩,還原他們人生中諸多的不得已。   「因為懂得,所以慈悲。」這是張愛玲的話,但我在閱讀海獅的文章時,也總有這樣的感覺。  

 如果你是老師、學生或家長,你可以將這本書當作參考與補述,如果你脫離了學校,也可以將這本書放在床邊,當作睡前讀物來閱讀,在每段故事不長的篇幅裡,你可以經歷那些人物的愛恨情愁,你會驚訝那些細微幽深的連結,最後竟織成一張巨大的因果之網,將整個時代都牽扯其中,這是歷史有趣的地方,也是海獅神奇的地方。(本文作者為《崩壞國文》作者、「故事:寫給所有人的歷史」網站共同創辦人) 作者序   課本看不懂?人生太空虛?海獅說:你怎麼不趣史?   面對各種炒房團,羅馬人民如何成功爭取他們的權利?     十字軍怎麼告訴我們,信仰這東西用得不好會致命,但如果用得好,就能製造奇蹟?   假新聞怎樣引爆法國大革

命,甚至將瑪麗王后推上斷頭臺?   而當德國剛開始轉型正義時,反對者竟然也說「吃飽比較重要,你們就是在撕裂族群」?   哈囉!大家好!我是神奇海獅。說到歷史,很多人都曾問過我這個問題:「歷史又不會重演,幹嘛學這東西?」   這時候,我都會很想反問他們:「等等,你聽誰說的?」   好吧!其實我也知道這種說法。當年我剛考進歷史系時,老師開宗明義就告訴我們:「你無法把腳放進同樣的河水中兩次。」   這句話的意思很明白:歷史發生了,但不會重來。那麼我們花了這麼多時間讀歷史,到底要幹什麼呢?   圖書館裡挖到寶   曾經我也有過這樣的疑惑,但是當我後來留學德國後,就在一間圖書館裡,我對「歷

史」的認知,開始出現了天翻地覆的大轉變。   原來我就讀的漢堡大學歷史所的課程很閒,但歐洲人文教育的重點其實也不是課堂,而是圖書館。我訝異地發現,光是歷史系竟然就有五間圖書館:上古史圖書館、中古史圖書館、近現代史圖書館、總圖書館。而最讓我驚艷的就是最後一間:一手史料檔案館。   我一進去就知道:這裡絕對是個大寶藏啊!裡面許多都是士兵的信件、回憶錄之類的文獻。我一頁頁貪婪的翻著書,看到了第一次世界大戰,一名無名德軍士兵寫給家裡的信:  一九一四年十一月六日  「⋯⋯我們撤退到一個小村莊,法國人的炮火從四面落下⋯⋯」  「整個村莊變成一片火海⋯⋯」  「但我們還是必須射擊正在進攻的敵人⋯⋯」 

「法軍那邊拖了越來越多的大砲過來⋯⋯」 「⋯⋯我好害怕⋯⋯」  「太陽顯得越來越不想下山。我們趁著太陽下山到月亮升起的短暫時間趕緊撤退。」  「從黑暗中走出一個身影向我們大喊:所有人前往村莊的出口!」 「我想著:終於結束了嗎?所有人陷入一片沉寂,陷入一片越來越深的燦爛星空⋯⋯」  十七天後,這名德軍士兵陣亡了。   那是他寄回家的最後一封信。

  在那一瞬間我立刻恍然大悟:所謂的歷史,並不是年代人名事件的目錄集。而是在事件發生的當下,當事者所引起的情緒反應與人性抉擇。而就是這些東西,才能夠激起我們現代讀者的共鳴!   原來隨著年齡增長,我們總會面對到一些自己無能為力的事:詭譎多變的人際

關係、複雜的勾心鬥角、親戚朋友的攀比炫耀,甚至是生離死別。面對這一切的人生難題,漂亮的衣服無法拯救你、美味的食物也無法拯救你。   但在展卷閱覽歷史時,你卻發現原來過去有這麼多王侯將相,竟然和你有一樣、甚至更嚴重更慘烈的困境。瞬間你就會和一個與現今相隔數百數千年的人,產生了一種惺惺相惜的同情共感。而更有甚者,歷史還幫助你避免去重蹈他人的覆轍。在那一瞬間,我突然了解: 歷史不會重演,是因為成功的典範無法複製。我們讀歷史並不是為了看別人怎麼成功,而是要看他人的失敗、誤區、教訓,以及他們如何從困境中掙扎站起,最後終於邁向自己的輝煌。   因此,一個驚天地、泣鬼神,累死人不償命的計畫,就這樣在我腦

海中誕生了—我想,如果把所有的歐洲史,都用一個個人物的視角講出來,會不會很生動呢?   命運編寫的連續劇   會有這樣的雄心壯志,其實也是想幫助大家輕鬆了解歷史,尤其是現在的高中生。雖然很多人覺得,讀歷史只要背下來就好,但老實說,課本上的歷史根本就超難背的!因為要教的東西實在太多,把幾千年來發生的事全都擠在四、五本教科書裡,每件事能分配到的版面就只有起因、年代、幾個人名和結果,導致學生只能學到片段,根本搞不清楚來龍去脈。   這時候,如果有人把歷史事件背後的「故事」解釋清楚,然後把這些故事一個個連結起來,你就可以得到一部有情節、有畫面,血肉豐滿的歷史。   我們就隨便舉一個例子好了:

  西元一○九五年,教宗烏爾班二世在人山人海的克萊蒙教堂大喊了一聲「神意如此!」(Deus vult !)大家就都瘋了,決定手牽著手一起去耶路撒冷郊遊,十字軍就這樣爆發了。   十字軍打了兩百年,最後的結果就是沒滅掉伊斯蘭教,反而兩邊開始做生意了。東西方貿易促成了一項珍貴物品:毛皮的興盛交易,但萬萬沒想到就是沿著毛皮交易路徑,混進來了一個可怕的東西:黑死病。   黑死病讓三分之一的歐洲人去世,根據詩人佩托拉克的記載:整個城市平靜安詳,卻毫無人煙。這場浩劫造成了人們對教廷和基督教義法的質疑,最後造成了文藝復興。   文藝復興在歷史課本上讀起來有夠硬,什麼中古到現代的過渡、人文主義的興起,

但其實簡單來說就是「有錢的麥第奇家族資助藝術創作」,而也就是這個家族的其中一名成員當上教宗後,想透過贖罪券重建聖彼得大教堂,引爆了宗教改革。   宗教戰爭結束後,教廷上帝的代理人失去霸權,因此各國國王們就開始各種大戰了。在國王大戰的時代裡,勝利的國家邁向霸權,而戰敗的國家比方說法國,就因為財政枯竭引發了大革命。   大革命導致了拿破崙的崛起,他把德意志諸國都虐了一遍,終於激發了德意志民族運動,還有一八七一年德意志帝國在法國凡爾賽宮建國。而新興德國和周邊國家的關係,又導致了世界大戰。   就這樣,每起事件之間都有關聯性。我希望透過整個系列告訴大家的是,每起事件背後都有其合理的原因,而這些事

件到最後,都會變成下一起事件的緣起。透過這些歷史人物的愛恨情仇,大家會發現:歷史比所有小說故事都離奇。畢竟小說的編劇是人,而歷史的編劇則是命運本身。   那麼,就讓我們一起觀看這無比精彩的趣史劇場吧!   第一講:歐洲文明其實是從搶女人開始的??──歐羅巴的神話與真相 既然整本書在談歐洲史,第一篇當然要從「歐洲的起源」開始說起啦!通常在大部分的歷史課本裡,這時候就會開始討論到什麼邁諾安、邁錫尼文明,哪邊出土了什麼什麼考古證據⋯⋯ 拜託!這種東西請去看課本。我在這裡講的故事,其實就是「歷史之父」希羅多德版本的歐洲起源。這段故事裡有兩位主角,他們正是古早的兩大海洋民族:希臘人與腓尼基人。 說

到「希臘人」,想必大家都略知一二,但這「腓尼基人」是什麼東西? 事實上,腓尼基人在古代海洋史的地位可是非常崇高的。他們的大本營約略在現今敘利亞一帶,如果把整個地中海想像成一個橫向的長方形,腓尼基人就住在右邊的短邊這樣。 腓尼基民族最大的特點,就是超會航海和經商。隨著航海事業的發展,腓尼基人很快就沿著地中海占領腹地,用來停船、堆貨和駐兵。其中最有名的據點,就是北非的迦太基。在之後的羅馬時代,這個國家將成為新興羅馬共和的最大惡夢。 距今大約三千年前,在古地中海世界裡,腓尼基人運來的貨品就跟現在的高級百貨精品一樣,包括:阿拉伯的香料、波羅的海的琥珀、大西洋各島嶼的錫等等。此外,他們的工藝品也無人能出

其右。腓尼基人發明了一種紫色的染料,是用特殊海螺製成的高貴顏料。事實上,「腓尼基」這個名字,本身就是指「紫色之國」。 首先,讓我說個美麗的神話吧:很久很久以前⋯⋯  是說,就在腓尼基的主城泰爾和西頓裡,有位很~美麗的公主。從小到大,她都住在父王的宮殿裡,過著無憂無慮的日子。某天清晨,明亮的陽光抹去了女孩們夜間的夢景。在這天早上,一群女孩兒們決定要去海邊玩耍。 她們嘻嘻哈哈地來到海邊的青草地上。每名女孩都穿著鮮艷的衣服,而艷冠群芳的當然就是公主了。她的動人美貌,不意外地引起了一位有名色鬼的覬覦。 是的,那就是希臘的諸神之王—宙斯! 宙斯一看到公主,整個人都傻了。心想:「哎呀!眼前這小美人兒,要是

能與她親近親近,那會是多麼快樂的一件事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