櫻花獨綻 跳樓的問題,透過圖書和論文來找解法和答案更準確安心。 我們找到下列各種有用的問答集和懶人包

櫻花獨綻 跳樓的問題,我們搜遍了碩博士論文和台灣出版的書籍,推薦大野敏明寫的 切腹的日本史:剖開靈魂與情感的寄託所在,200位追求武士最高榮譽的殉道者列傳 和平野久美子的 多桑的櫻花都 可以從中找到所需的評價。

另外網站[請益] 台中烏日櫻花獨綻- 看板home-sale - 批踢踢實業坊也說明:標題[請益] 台中烏日櫻花獨綻. 時間Sat Apr 9 15:46:08 2016. 大家好前幾天去看了櫻花這個建案兩房ㄧ廳,5樓/總樓層12 總坪數約36(含車位) 室內約19坪開價670左右 ...

這兩本書分別來自遠足文化 和所出版 。

最後網站櫻花獨綻跳樓櫻花獨綻住戶 - RJRSW則補充:櫻花獨綻跳樓櫻花獨綻 住戶. 櫻花獨綻住戶(第5頁) 3/11/2018 · 真沒想到櫻花獨綻的隔音能爛成這樣。光是連保特瓶的”蓋子”掉了,樓下也聽的到。 樓上2個小孩的家庭,搞得 ...

接下來讓我們看這些論文和書籍都說些什麼吧:

除了櫻花獨綻 跳樓,大家也想知道這些:

切腹的日本史:剖開靈魂與情感的寄託所在,200位追求武士最高榮譽的殉道者列傳

為了解決櫻花獨綻 跳樓的問題,作者大野敏明 這樣論述:

  是維護名譽,還是愚昧的自殺行為?     究竟是什麼樣的思維邏輯讓日本人藉由切腹實踐忠義     從松平信康、豐臣秀次到三島由紀夫     本書將為您盡數還原日本史上知名的切腹者傳奇      只有在日本人身上才看得到的切腹行為      自殺的方式有許多種,一直到現代為止,許多日本人都選擇了切腹的方式。用切腹來結束生命是只有在日本人身上才看得到的行為。之後雖然也有朝鮮人、韓國人選擇切腹自殺,但都屬於例外。自古以來,有數不清的日本人切腹。      那麼,為什麼要切腹呢?在歐美,騎士或是相同身分的人在中世紀為止都是服毒自殺,或是用劍刺穿喉嚨自殺。近世紀以來,幾乎都是舉槍自盡。在中國有用青龍

刀砍下自己頭顱的做法。握著青龍刀的兩端坐正,將青龍刀抵住自己的脖子後面,藉由青龍刀的重量砍下自己的頭顱。朝鮮、韓國採取的多半是用劍刺向自己的喉嚨或是胸部。會看到少數用劍刺向腹部的例子,但不像日本是橫切,露出腹部示人,因此與日本的切腹不同。自殺的方式其他還包括服毒、上吊、跳樓、投水等,但武士不會選擇這些方式。      在日本,武士或其他身分相同的人自殺時多半選擇切腹。腹肌一邊用力,一邊切開腹肌,那種痛楚非比尋常,需要強大的意志力。然而,刻意選擇這種方式的背後,隱藏著強烈的驕傲。      日本人愛的花是櫻花。盛開的櫻花固然美麗,日本人對於高雅散落的櫻花更加懷有憐愛之心。中國人喜歡的是牡丹。盛開

的大朵牡丹吸引眾人的目光。然而,中國人並不憐愛凋零的牡丹。韓國人喜歡的是木槿,也是韓國的國花。木槿又寫作「無窮花」,會不斷開花。就算一朵凋謝了,其他的花苞也會繼續開花,花期長達數月。無窮無盡地綻放美麗的花朵。也許是象徵了朝鮮和韓國歷經中國多次侵略也不曾滅亡。韓國人對於凋謝的木槿,也沒有特別的念想。無論是中國人、韓國人,或是歐美人,對於凋謝的花朵都沒有憐愛之心,也無法理解。      然而,日本人卻被瞬間綻放但卻又很快凋零散落的櫻花所吸引。這當中也許隱藏了傾向用優雅散落的方式切腹的民族性。      什麼是不得已的理由?      切腹的可能原因有以下幾種。      首先是作為刑罰手段的切腹。

武士犯罪,或是發生了不名譽的事情,為了贖罪而切腹。然而,武士之外的庶民原則上不被允許切腹。這是因為庶民被認為是沒有資格贖罪。庶民的刑罰會是斬首、磔刑,有時候甚至會被判處火刑。      相對於庶民,武士被認為有資格自己處理自己的性命,因此被允許可以切腹。這種情況下的切腹屬於刑罰,但仍然是一種榮譽。就算是武士,也有可能不被允許切腹,但這是一件極為不名譽的事。然而,作為刑罰切腹的實例其實並不多。在江戶時代的260年間,被江戶幕府判處切腹的武士其實不到30人。然而,這是幕府的官方紀錄,非官方的數字想必不只如此。      作為刑罰的切腹刑於明治6年(1873),由太政官宣布廢除。      第二種切

腹的理由是為了責任。雖然沒有犯罪,但發生了某件醜聞,就算沒有直接參與,但為了負責而切腹。      無論是刑罰或是責任,藉由伴隨劇痛的切腹行為贖罪,認為如此才算負責,也才能恢復自己個人的名譽。      第三種切腹的理由是為了證明自己的清白。如果被懷疑,影響到了自身的名譽,為了證明清白,會以切腹的方式明志。雖然切腹並不足以成為合理的解釋,但藉由切腹讓人看到血紅的鮮血,宣示自己沒有任何可疑的地方。古人言:「鳥之將死,其鳴也哀,人之將死,其言也善」。許多時候,的確因為切腹而証明了自身的清白。如果因為證據確鑿而無法證明自身的清白,但切腹也會被解釋是為了負責,無論如何都可以恢復名譽。      第四種

切腹的理由是為了抗議。也就是所謂的的死諫。當無論怎麼諫言主公都聽不進去,這時候藉由選擇自殺,為的是讓主公理解自己有多麼地認真、自己的主張有多麼地正確。正如同字面上的意義,證明自己是做好死的心理準備諫言。這也同樣是藉由讓人看到自己的鮮血來強調自己主張的正確性。死諫的對象並不僅限於主公,也包括上司、組織、社會,在日本又稱為腹諫。      再度強調,切腹是切開自己的腹部,必須要有強大的心理準備和忍耐劇痛的意志      力。藉由完成這個行為才能夠贖罪、證明清白,或是強調自己意志的堅定。藉由切腹來表達自己的主張,古往今來,放眼東西,也只有日本才有這樣的行為。      除了上述的理由之外,還有人是殉

死(又稱「追腹」。追隨切腹)。追隨主公而死的這種想法,也只有在日本才會看到。江戶幕府於寬文3年(1663)頒布了殉死禁止令,但殉死並沒有因此而完全消失。也有人追隨殉死者的腳步殉死,這被稱為「再追腹」。      想必還有一些人為了其他的理由而切腹,但都屬於少數的例子。      為了武家的存續而確立的武士道      戰國時代為止的武士,可以根據自身的狀況更換效忠的主公,就算成為俘虜,或是發生什麼不名譽的事,只要在下一場戰爭中立下功勞,就可以重振雄風。然而,到了江戶時代,世世代代就接受同一個主公的俸祿,保護主公被認為是家臣的義務。另外,維護武士的名譽被認為是比什麼都重要的事。不名譽代表無法維持

家道,也代表了家人將會流落街頭。如果切腹可以恢復名譽,使得家道可以延續,那麼武士就會果斷地選擇切腹。就算家道無法延續,為了恢復自己的名譽,切腹被認為才是真正的武士道。在戰國時代,生存是使命,而到的了江戶時代,維護自己的名譽才是使命。現在我們所認知的武士道,是在江戶時代確立。      例如,武士間發生衝突而斬殺了對方,那麼自己也得切腹,不會有殺了對方自己卻存活下來的想法。因此,與人發生衝突的時候,都要做好死的心理準備。      另外,武士如果與商人發生爭執,就算是因正當防衛而殺了對方,也必須切腹。正當防衛雖然表面人獲得認可,但並須送交町奉行所接受調查,如此以來武士所屬的藩名就會曝光,帶給藩很

大的困擾。這被認為是不名譽的事情,所以必須切腹。      切腹另一個最大的特徵就是有一位介錯人。      自殺通常都是一個人獨自進行,但切腹大多數需要有一位幫助者。不僅僅是幫助,同時也是送行。雖然是自殺,但也是一種儀式,與自己一個人服毒自殺,或是關起門來舉槍自盡不同。江戶時代正式的切腹會有許多人圍觀,儀容整齊端坐在旁,切腹人上場,介錯人上場,在寂靜當中,每一個人保持禮儀,在嚴肅的氛圍當中進行。在許多人圍觀之下,做為一種儀式的自殺,也是世界其他各國所看不到的。      然而,戰國時代後期介錯才逐漸成為常態。在此之前,切腹後拉出內臟,直到嚥下最後一口氣為止,或是切腹後入水,又或是切腹後再用刀

刺向自己的脖子和胸部等,多半都是獨自完成切腹。自從有了介錯人之後,開腸破肚式的切腹就變得比較少見。      雖然沒有正確的統計數字,但據說日本自盜賊袴垂之後,切腹的人超過萬人。當中也包括女性。接下來各位將在本書中看到近200人的切腹故事,希望從這些人的死亡當中,找出日本人的真實樣貌。       作者簡介     大野敏明(Ono Toshiaki)      產經新聞編輯委員。1951年出生於東京。學習院大學法學部畢業。防衛研究所一般課程修了。曾於產經新聞社擔任社會部次長、特輯部長、大阪本社文化部長、千葉總局長、東京本社編輯長等,現任亞細亞大學、國際醫療福祉大學講師。前東京齒科大學講

師、前拓殖大學客座教授。        主要著書包括《新選組  敗者的歷史如何被扭曲》、《日本人都應該知道 名字的由來與起源》、《日本人都應該知道  家紋和名家的起源》(以上皆為實業之日本社出版)、《領會江戶用語》、《日本語和韓國語》(以上由文春新書出版)、《歷史連續劇的謊言》、《坂本龍馬沒有笑》(以上由產經新聞社出版),共同著書包括《戰後史開封(全3卷)》、《走上坂上之雲》(以上由產經新聞社出版)、《古今各國漢字音對照辭典》(慧文社)等 譯者簡介 陳心慧   青山學院大學國際傳播學系碩士畢業,現任專業日中翻譯、口譯人員。譯有《荻山和也╳麵包機百變魔法書:106款甜麵包和鹹麵包一次學會,

在家就能輕鬆做出專業級美味》、《戰國名家老的危機處理術:面對戰爭、內鬥、財政破產的計謀》等。   序章 只有在日本人身上才看得到的切腹行為 第1章  松平信康 家康長子的下場 第2章  別所長治、清水宗治 三木城圍城戰的始末 第3章  千利休、古田織部 茶道的師弟,賜死 第4章  豐臣秀次 關白秀次被秀吉逼入絕境 第5章    淺野長矩 事發當天即切腹的真相 第6章  赤穗浪士 襲擊後浪士們的處置 第7章  平田靭負 藩官僚的責任感 第8章  高山彥九郎 成為尊王運動先驅的思想家 第9章  松平康英 遭遇菲頓號事件的長崎奉行 第10章  渡邊崋山 尚齒

會的一員,因蠻社之獄切腹 第11章  櫻田門外之變 大老井伊直弼遭到暗殺的始末 第12章   新選組 切腹人數眾多的浪士集團 第13章  禁門之變 長州藩士襲擊皇居,企圖發動政變 第14章  武市半平太 成為月形半平太藍本的土佐勤王黨黨首 第15章  神戶事件 對新政府攘夷政策不滿所引發的事件 第16章  堺事件 土佐藩軍監府與外國人遊客的爭執  

多桑的櫻花

為了解決櫻花獨綻 跳樓的問題,作者平野久美子 這樣論述:

如果至少問我一句:爺爺是怎樣的一個人?   那我可以告訴妳太多太多的話。祖父、曾祖父有多麼了不起,祖母又是如何優雅而美麗的人。我有太多想告訴妳的話。   在日治時代接受日本教育的人,喚作「日本語族」,也叫「多桑」。他們在梅花移到台灣島上之前,取了日本名,領受「教育敕語」,日本的價值觀深透他們的心。戰後國民黨到了台灣,帶來了梅花,帶來另一種文化,卻也帶來多桑和下一代的代溝,某種程度上,也帶來多桑與社會的格格不入。 於是多桑以自己的方式,默默懷想當年紅燦燦的櫻花…… 他們何以仍執著於戰前的日本乃至日本話呢?現在的日本人,對他們而言,是怎樣的存在呢?他們所想傳遞的歷史,究竟包含有怎樣的真實呢?他們的

聲音早晚會消逝,我們何曾以親人之身而駐足傾聽呢?   趁多桑的心聲還未從這人世間消逝之前,想聆聽他們在日治時代曾有怎樣的自豪乃至悲哀,以及在變化激烈的戰後社會裡所體驗到的自我認同的混亂。想明白他們對目前日本所抱持之無奈焦慮的真相,也想理解他們想向未來交代歷史的強韌意志究竟來自何處。   由此展開的故事,是在臺灣漸漸凋零的「日本」,想由過往傳向未來的訊息。 作者簡介 平野久美子   報導文學作家。東京都出身,1973年學習院大學法文系畢業,任職於出版社後開始寫作,專注報導東亞、東南亞之歷史文化及其與日本的關係。2000年以《淡淡有情,難忘日本人的故事》獲小學館報導文學大獎。主要著作:《鄧麗君之夢

》、《食物吐露的香港史》、《中國茶與茶館之旅》《中國茶風雅的深層》、《台灣好吃大全》等,精通亞洲飲食文化,尤其是台灣茶及中國茶。 譯者簡介 潘扶雄   1945年四月入學台北二中。1955年台灣師範大學國文學系畢。曾任台北市立大同中學高中部國文科教師、外貿協會貿易人才養成班日文講師,為省政府文獻委員會翻譯台灣總督府公文檔案。目前擔任中央廣播電台日語節目特約主持人暨記者,並從事台北故宮導覽工作。著有《古代青銅器》(日文)。 序章 思念著日本的多桑 「櫻花」堪依戀 被喚作「多桑」的人中文版序 第一章 繼續種植櫻花 異域的櫻花「櫻花」堪依戀臺灣的開花爺爺祕境.霧社之旅活在最底層的少年想上學而流下的

淚公學校的教育與教師的關照當日本人吧對恩師的繫念日本還有武士嗎?多桑是滅絕的危機種在海軍初次所學到的命運的櫻花 第二章 活過兩個時代 從「櫻」到「梅」狗去豬來叫「梅花」的流行老歌來自「梅花」之國的老兵芋仔蕃薯的女兒從日本到祖國。某多桑之還鄉一九四六年的內地遊記喂!偷牛賊霧社事件的回響臺灣發出呻吟的巨變時代獨裁者的低喃在社會造成的巨大分裂時機已成熟。多桑的決心懷疑是為了賺錢,村人的疑問深入山中的日本學者 第三章 多桑的心情 尋覓「櫻花」之教誨某資深教員心靈教育如何改變在親子間見到的語言衝突日本人所傳付諸流水之心思念日本話和妻子的心原日本人之愛國心「櫻花」堪依戀,孤島之櫻花 第四章 愛好平和之心 

由「梅花」到「百合」回娘家綠島然後無間地獄開始了有多少母親遇到野外的「百合」的紀念館多桑的覺悟。跟時間的鬥爭反骨多桑的「戰爭與和平」內含在櫻花的希望成為政治難民的多桑叫我不要輸陣的母親武士哭在肚子裡接枝的成果 終章 開在未來的花 再次的櫻花櫻花開呀,向未來淨土之花後語提問.多桑之遺言臺灣年表參考資料一覽 序章 思念著日本的多桑 櫻花堪依戀 被喚作「多桑」的人   曾被納入「大日本帝國」版圖的各國裡,仍然有一些老人家了解日本話,對日本懷著刻骨銘心的愛憎。我自二十多歲起環遊亞洲各國,認識一些生活在帝國落日餘暉中的人們,不知不覺受一股無形的力量給牽引到臺灣。   在臺灣,中國話被定為國語(這裡所指

的中國話,略同於中華人民共和國的普通話,許多多桑世代的人稱之為北京話,而次一代的年輕人則稱為國語。本書稱為北京話),然而不少人對日治時代(一八九五?一九四五年)所學習的日本話存有懷念之情,至今仍能流暢使用。即使他們平素不使用日本語,然而若遇見日本觀光客則會熱情寒暄。恐有多人有此經驗吧,走在路上,遇到認為自己是原日本人的老人家走過來親切交談。   大致說來,至一九四五年為止,年逾七十六且至少曾接受日本中等教育的人,幾乎都記得日本話,享受日本NHK衛星電視節目,訂購日本的雜誌、書籍且有能力閱讀。   某位老人家(八十三歲)這樣說明日本跟自己的距離感:   「一旦到了日本,就成了日本人,卻忘了自己是

臺灣人,這又是怎麼回事?自己也感到奇怪。」   這樣的人,在臺灣被喚作「日本語族」,也叫做「多桑」。「多桑」原是日語「父親」的音譯漢字。當一逕地發音「多」,而輕念餘韻的「桑」字,則不知為何,聽到了總感到有椎心之痛。吳念真一九九四年執導拍攝的一部電影,也以此一名詞為片名。   片中主角以吳導演的父親為原型,是名微不足道的煤坑礦夫。在戰後接受國民黨教育的兒子眼中,父親的崇日情結,再怎麼看也是「漢奸」。但多桑毫不在乎。不僅如此,他無法容忍孫子只會講北京話,對媳婦咆哮道:「臺灣人怎麼生了個中國人?」多桑不得意於職場及家人,為排遣憂愁走向酒肆,深陷於往日回憶中。   多桑唯一的願望,就是哪一天能夠前往內

心的祖國日本,遙拜富士靈峰及皇宮,然而,在礦坑工作時罹患了肺疾,病情惡化後不得不住院,結果多年來的企盼終成泡影。多桑的病情日益惡化,不想長久拖累家人,有一天自病房跳樓自盡,結束了一生。   主人翁無法適應戰後的臺灣社會,其生活方式亦表現在英語片名A Borrowed Life(苟且人生)上。可能有不少觀眾透過片中主角看見自己的父親或自己的影子。這一部影片曾獲一九九四年金馬獎觀眾票選最佳影片獎。從此臺語中的「多桑」就成了那個年齡層的代名詞,就是指那些曾受日本教育所影響,至今仍使用日語的人。   我雖非臺灣人,不知何故,竟透過片中主角看見自己父親的影子。   父親年屆八十五,已放下喜愛的高爾夫球,

每天孤寂度日。一九四三年,父親於就讀早稻田大學二年級時赴戰場,被送到中國武漢附近的駐地擔任陸軍少尉,負責新兵教育。看到他出征時所拍的紀念照片,那身陸軍軍裝雖與稚顏不搭調,然仍能感受到青年的意氣昂揚,堅毅不撓。   軍中生活雖未滿三年,然父親對於嚴守時間、整理整頓之類的事極其在意,近乎固執,且不斷向孩子灌輸犧牲奉獻的精神。我在那樣的父親身上感受到軍國主義的遺毒,自懂事以來就疏遠他。父親心情好時,偶而會哼哼〈愛國進行曲〉或〈同期的櫻花〉之類軍歌,然而對於在軍隊中目睹到些什麼,或有何感觸,則絕口不提,總說:「就是說了,你們也不懂。」在家裡,說話的總是母親。提起戰爭,我腦海裡深刻不忘的是東京大轟炸的恐

怖,及疏散時不自由的生活。對戰場以及軍中實況之所知,想來似乎都是來自讀過的文學作品乃至紀錄報導。   父親將戰爭中培養的團隊意識以及無私奉公的精神,全數傾注在公司四十餘年。原是企業界戰士的父親,把在戰後社會中所感受到的種種矛盾、與接受新式教育的女兒間的隔閡感,以及支撐了高度經濟成長的自負,這些種種放入心中,步向漫長的人生旅程。父女之間來不及剖心交談,歲月已虛耗蹉跎了。   每遇臺灣的多桑,那些事特別令我耿耿於懷。難以言喻的感情,令我不自覺走向臺灣。   一九九四年,我赴臺灣採訪養生法,因此有機會認識許多多桑。採訪時,原以為他們的健康要素乃是基於醫食同源的飲食生活、太極拳乃至散步習慣,然得到的答

案卻有大半出乎預料。多桑舉出日本統治時代養成的衛生習慣,以及在軍中鍛鍊得來的精神力量,不提養生法,卻大談自己的人生。戰前他們受到二等國民的差別待遇,被抓去參戰,然而一談到青春時代,卻都熱情洋溢,頻出「教育敕語」、「大東亞戰爭」等詞,顯露出對當時之懷念。也有多桑突然唱起兒時的童謠、軍歌。   戰後雖已過了六十多年,臺灣老人家卻變成日本人的代言人,比起在其他亞洲各國所遇見的原日本人,他們對日本抱有超越常理的感情,似乎拚命想對我們傳達些什麼。   他們何以仍執著於戰前的日本乃至日本話呢?   現在的日本人,對他們而言,是怎樣的存在呢?   他們所想傳遞的歷史,究竟包含有怎樣的真實呢?   他們的聲音

早晚會消逝,我們何曾以親人之身而駐足傾聽呢?   趁多桑的心聲還未從這人世間消逝之前,想聆聽他們在日治時代曾有怎樣的自豪乃至悲哀,以及在變化激烈的戰後社會裡所體驗到的自我認同混淆。想明白他們對目前日本所抱持之無奈焦慮的真相,也想理解他們想向未來交代歷史的強韌意志究竟來自何處。累積綜合這些想法,我為了尋求解答,自二○○四年夏季起暫住臺北市。   由此展開的故事,是在臺灣漸漸凋零的「日本」想由過往傳向未來的訊息。 第一章 繼續種植櫻花 異域的櫻花「櫻花」堪依戀地處亞熱帶、熱帶的臺灣,各地也有賞花名勝。臺北市郊外的陽明山、竹子湖、烏來,中部的日月潭、霧社、九族文化村、武陵、阿里山等地都有。當中包括

當年日本人以為心靈之寄託而在戰前所種植的櫻樹,以及戰後日本民間團體以臺日親善之象徵而贈送的櫻樹,而有些地方的櫻樹已成為老樹而碩果僅存。花季則自一月底繼續到四月上旬。有如火焰般嫣紅的寒緋櫻(亦稱臺灣山櫻),怒放時正值農曆新年假期。與寒緋櫻差不多同時,深山中有野生的霧社櫻,將白色的靜謐蘊藏在花瓣中,一氣呵成同步綻放。迨至三月,來自日本的吉野櫻、富士櫻、大島櫻、八重櫻都含苞待放,直到清明節來臨,所有櫻花散播幽香,有如暴風雪般一齊狂飆飛舞。櫻樹原產喜瑪拉雅地方,是薔薇科櫻花屬的落葉木。就僅以亞洲而言,印度、緬甸、臺灣、中國、朝鮮半島,到處綻放櫻花,然而江戶時代的日本國學者,卻認為櫻花乃是日本固有之花。

江戶時代以前的日本人對在春日裡爛漫盛開的山櫻花、里櫻花,只是單純直率地稱讚其美,然而國學者卻在櫻花中進一步去詮釋那被稱為日本人特有之「美意識」中的虛無映照之美,以及恬淡的生活方式,進而討論起觀念上的「櫻花」。若問東瀛大和心晨曦 芬芳 山櫻花本居宣長(注二)的這一首詩,極其高明地表達了山櫻花之美。然而隨著時代演進,不知自何時起,櫻花昇華為大和魂之象徵,邁入二十世紀,更以日本國花、武士道之象徵而聞名海外。再到昭和,軍國主義支配的時代來臨,於是櫻花之驟爾散落與凜然就義之形象重疊,美化櫻花之風潮已然確定了。一八九五年,基於中日戰爭(甲午戰爭)勝利,日本領有臺灣。以邁向現代國家為目標,採取富國強兵制的明

治政府,開始經營臺灣殖民地,對抗歐美列國。為尋找製造樟腦原料的樟樹以及優良建材的檜木而走入山地的日本人,於一九○五年發現竹子湖一帶野生的寒緋櫻,一九○七年發現類似日本彼岸櫻的白色霧社櫻。於是趁此良機,在大屯山、太平山、日月潭、霧社、阿里山等地熱烈試植櫻樹。官民一體的努力奏效,到大正末期,阿里山賞花之旅甚博人氣,熱鬧非常。然而,日本戰敗後,在臺灣、在朝鮮半島,櫻花陸續被砍倒。引發這一場戰爭的日本帝國陸海軍曾以櫻花比喻為國壯烈捐軀,櫻花因而被認定為軍國主義之象徵而飽受怨恨。在臺灣,許多櫻樹或被砍下當薪柴,或遭推倒以拓寬馬路,有的是不適應土壤而衰弱,有的被剝去樹皮當漢藥材,有的就這樣任其自行枯萎。蔣

介石政權時代(一九五○~一九七五)優先種植中華民國國花梅花,因而櫻花的影子更形單薄了。即使如此,戰前曾受日本教育的多桑們,未曾忘懷「櫻花」。「臺灣歌壇」的詠歌者,對著映入眼簾的櫻花映照自己的心懷。百貨公司購得櫻花糕,聞到懷念的香味  鐘春惠與訪臺尋求日本心之友,同唱同期之櫻  黃華浥頃接東京花訊,遙憶皇宮之櫻      許育誠南洋櫻花瓣輕拂佇立風中人之心     林碧宮春風憐惜凋零之櫻花,吹遍寂靜山野   游細幼弟乎,或逝或留之櫻花,終有一日歸佛地 蔡焜燦(以上皆意譯)櫻花連結了兩國之心,悄悄依偎在戰後的多桑身旁,依然綻放到今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