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子潛艇造價的問題,透過圖書和論文來找解法和答案更準確安心。 我們找到下列各種有用的問答集和懶人包

核子潛艇造價的問題,我們搜遍了碩博士論文和台灣出版的書籍,推薦劉志鵬寫的 減法綠建築:雅緻防災健康綠好宅 和李家同的 人類面臨的重大問題(二版)都 可以從中找到所需的評價。

另外網站維吉尼亞級核潛艇也說明:國最新的攻擊型潛艇維吉尼亞級核潛艇的134 人相比, 顯得少的多. ... 夏級核子潜艇• 094 晉級核子潜艇• 海象級潛艇• 維吉尼亞級 注释•^ http ... 其造价介乎一.

這兩本書分別來自雅緻住宅事業 和五南所出版 。

淡江大學 國際事務與戰略研究所 曾 復 生所指導 陸文浩的 中共海軍現代化:以潛艦發展為例 (2003),提出核子潛艇造價關鍵因素是什麼,來自於軍事戰略、潛艦。

最後網站名家論壇》楊威利/台灣要買核子潛艦? - NOWnews今日新聞則補充:潛艦由於必須下潛以及作戰,因此通常1艘潛艦的造價會貴於水面艦艇,到底潛艦多貴? 以陳水扁總任內的三項軍購為例,當時為6,108億台幣,計有P-3C ...

接下來讓我們看這些論文和書籍都說些什麼吧:

除了核子潛艇造價,大家也想知道這些:

減法綠建築:雅緻防災健康綠好宅

為了解決核子潛艇造價的問題,作者劉志鵬 這樣論述:

「Less is More」的綠建築哲學觀, 澈底顛覆你對綠建築「貴又不實用」的觀念。偽綠建築Out!   ◎作者對台灣氣候深入觀察,從人性本質與健康環境角度,設計出幸福有感且適宜台灣、因地制宜的綠建築工法。   ◎「以少即多」的「減法」建築觀,善用自然力,並以中庸之道、適材適所的概念,重新賦予永續建築新思維,為下一代留下一個適宜居住的美好環境。   ◎介紹、引進優勢技術BIM,在建築生命週期中BIM能在許多環節扮演積極角色,協助「減法綠建築」的實踐。   你聽過「綠建築」嗎?   「綠建築」就是改用一些符合規定的建材與修改設計方式而已嗎?   「綠建築」是否都是比較貴但較環保節能的設計

?   許多人對「綠建築」都是一知半解,或者並不知道「綠建築」的真正精神。   傑出發明家、建築師劉志鵬,亦曾獲得國家建築金質獎及綠建築技術獎的肯定。他將自己推動研發「平民防震綠建築」的經驗,進一步淬取出「減法綠建築」的概念,期望打破一般民眾、政府官員、建築師、建築營造業者…等產官學社會大眾對綠建築的許多迷思,重新認識綠建築。   「減法綠建築」Simplified Green Buildings,是延伸綠建築思維,從地域性自然環境氣候來切入,以Less is More的哲學,檢視企業產品主導的過度綠建築設計,就建築的環境、構造、建材、生活、裝修,採必要性、永續性及被動式設計為主的綠建築概

念。   作者在本書中強調,「綠建築」的建築概念,必須從「地域」的角度才發展得出正確的「設計施作法則」,建築基地是在台灣還是日本?在都市還是鄉村?在寒帶還是亞熱帶?…不同的環境下就要發展不同的綠建築思維,千萬不要一窩蜂盲從或套用,免得蓋出許多外觀看起來很酷,實際使用卻水土不服的綠建築。   「台灣減法綠建築發展模式」的構思,乃是作者從「台灣地域氣候特性」出發,針對時下台灣綠建築與綠建材的加以辯證,再提出減法模式的綠環境、綠構造、綠建材、綠生活、綠裝修的具體觀念,並且提供自力造屋懶人包、建築小撇步及專業協力造屋BIM的內容;結合實務與學理,希望這些成果能供一般民眾及建築從業人員,正確思考綠建

築的方式,且有助於台灣綠建築產業之正向發展。   更多精彩內容請見   www.pressstore.com.tw/freereading/9789869248204.pdf 作者簡介 劉志鵬   1965台灣宜蘭人。   學歷:   蘭陽技術學院建築科,國立宜蘭大學綠色科技學程工學碩士,台北科技大學設計學院博士學程,美國高登大學博學博士、高考及格建築師。   現任:   雅緻住宅事業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台灣減法綠建築發展協會理事長。   經歷:   中華民國建築師聯合會法規委員、台灣省建築師公會鑑定委員、學術委員,台北市政府教育局顧問、教育部技職名人錄,個人研發獲得二項發明九

項新型專利,及宜蘭社大與羅東社大講師。   獲頒獎項:   2014學校建築之光建築師獎、2013世界華人傑出發明家、2012中華民國國家發明獎章、2006台灣十大傑出發明家、台北國際發明展二面金牌一面銀牌及優良獎,2010年大會綠色節能主題獎;事業獲國家新創事業獎、中小企業創新研究獎、國家建築金質獎及綠建築技術獎。   著作:   《愛‧幸福綠好宅──劉志鵬建築師的平民防震綠建築家園》   部落格:   blog.xuite.net/aphouse_liuu/twblog 推薦序1 周鼎金 推薦序2 彭光輝 推薦序3 林憲德 推薦序4 喻新 推薦序5 陳其澎 推薦序

6 郭榮欽 推薦序7 邵文政 推薦序8 陳光雄 推薦序9 王永寧 作者序 發展台灣防災、健康綠好宅 前言 綠建築再發現:因少才能多 緣起   用減法來打造防災、健康綠好宅   永續綠建築   邁向全面進化的時代 台灣的氣候特性篇   台灣在全球災害排前頭     在地震帶要蓋防震建築     颱風每年都會帶來考驗     泡水的高級別墅     土石流、酸雨、紫外線   建築要回應氣候     濕熱環境難處理     潮溼的台灣     防白蟻、塵大作戰     適合宜蘭氣候的綠建築     峇里島的綠建築     台日韓民宅比一比     他山之石:日本的健康宅 台灣綠建築綠建材的辯

證篇   灰色綠建築     綠建築的定義與指標     綠建築設計準則   迷思一:節能減碳拚流行!     蓋低碳省電的綠好宅     節能的習慣比節能設備來得重要     低碳競賽列車會駛向何方?     黑白講的綠建築觀念對嗎?辯證看看   迷思二:台灣該全盤接受LEED?     環保節能非得花大錢嗎?     LEED是優勢還是劣勢?   迷思三:綠建築技術到處通用嗎?     宜蘭保水及水撲滿的意義?     屋頂種草皮好嗎?     光淨化磚有用嗎?     增加採光就可以節省照明用電嗎?     在宜蘭塗硅藻土有用嗎?     節能窗戶的效能好嗎?   迷思四:補貼綠能產品對

了嗎?     節能政治秀!     建材回收不能隨便再利用     「減法綠建築」的評量系統 減法綠環境篇   師法自然,創造好環境!     沒那麼簡單     健康綠好宅     不過度依賴科技設備     植物能否取代空氣清淨機?   關於水處理     生活環境的水處理     田中博士的水處理   再靠近自然一點     極限栽種環境     減法綠城市     談談高齡環境 減法綠構造、減法綠建材篇   回應環境、面對永續     全球簡約風下的水土不服情況   建築的中庸之道與適材適所     木構造的問題?     磚牆構造與外牆磚的問題?     關於外壁的裝修方式  

   屋瓦、牆壁與地磚     滲水、隔熱與結露   台灣的本土綠構造     「輕質鋼骨混凝土二元構造濕式工法」 減法綠生活、減法綠裝修篇   向大自然學設計     源於自然的靈感     建立智慧住宅習慣     日本智慧城市及住宅發展趨勢分析   從居家健檢到改善     常清潔,少過敏     病態建築(Sick House)     生活音響   用減法看空調     關於濕冷     別忘了保濕     注意二氧化碳濃度     居室空調機制的翻轉     中介空間的運用     建築基盤的運用     連棟式(沿街)建築的換氣對流 減法造屋懶人包及小撇步篇   入門    

 自力造屋十大重點問題     購地、配置、風水     怎麼談預算   小撇步 BIM與AGS1篇   何謂BIM     BIM的3D空間處理   AG-House與AGS1     專業協力造屋     鐵牛避震屋、蝸牛住宅、斑馬公寓、城市綠洲     AGS1防災、健康綠好宅   AGS1健康室內裝修重點 寫在後面 感謝詞 附錄   附錄一、AG綠構造案例   附錄二、AG地溫空調及窗戶節能組合案例   附錄三、AG綠色家園小社區自力造屋開發案例   附錄四、AG住宅工程BIM(建築資訊模型整合系統)案例   附錄五、AGS1之通風換氣與熱得效益圖   附錄六、台灣減法綠建築發展模

式之研究—以 AGS1 實驗住宅為例   The Study of a Development Model for Simplified Green Buildings in Taiwan – The Case of the AGS1 Experimental House 推薦序一   十多年前受邀評選優良綠建築作品時,在宜蘭初次認識志鵬,那時對他的作品印象深刻。後來應國立宜蘭大學喻新教授的邀請,擔任志鵬碩士論文的口試委員,再次認識志鵬有心將實務工作結合學術方法,探討綠建築重要因子,比較鋼筋混凝土建築構造與複合建築構造之減碳效益,欽佩他在實務上已有相當的成就後,仍能勤勉於學術研究。  

 志鵬非常積極地將實務發展上所面臨的課題,親身地投入學術領域,希望能結合產學資源,突破台灣本土綠建築的發展,所以隨後再進入台北科技大學設計學院博士班進修與本人結緣;從其「減法綠建築」一書的資料整理與心得,可以感受他對環境處理的課題,在不疑處中有疑,且能理出一個以「減法」為主軸的論述架構,雖然綠建築的領域內容寬廣,可以關注的技術非常的多,但一般易於掌握專注的是點的釐清,而要能在面向的發展有所突破是較為艱難的。   雖然學術研究不同於實務的性質,志鵬在設計學院學術研究的學程中,仍有相當多成長的空間,其具有積極進取的特質,相信在永續環境及綠建築領域中有所建樹,在此期勉再接再厲更上一層。 東南

大學建築研究所工學博士(中國南京) 臺北科技大學建築系專任教授 周鼎金 推薦序二   本院設計研究所為整合型博士班,著重專業設計知能教學與研究,以提升國人生活環境與產業設計品質為使命,進而以培育國家經濟發展所須之高級設計專業人才為目標。秉承學校的應用研究方向,在永續規劃方面,本院師生致力於生態環境與綠建築研究,也能以本校為標的,將這所位於台北市中心的百年招牌「老校」打造為國際知名的綠能校園,成為國內綠建築推廣的典範科技大學。   博士班的特色之一是同學大都已在實務界具有豐富的生態規劃與綠建築實務經驗,藉由博士班的平台,對於教學相長與落實產、官、學、研的整合有很大的助益。志鵬就是其中一

位非常優秀的建築師,具有二十五年豐富的專業實務經驗,且在校園規劃方面有傑出的作品,因此榮獲中華民國「學校建築之光建築師獎」與「世界華人傑出發明家獎」的殊榮,也曾經榮登教育部技職名人錄,實為技職教育人才的典範。   我在博士班擔任設計專題討論的課程,並曾主辦「2015永續規劃與永續發展國際研討會」(SPSD 2015:International Conference2015 on Spatial Planning and Sustainable Development);在課程指導期間,我感覺志鵬是一位相當用心的「資深」學生,然而在實務專業上,倒覺得可稱其為值得腦力激盪的「新鮮」研究夥伴,除了

每星期都能繳交出具有深度與見解的心得報告之外,也能以其研發多年的「減法綠建築」成果,投稿國際研討會,並能獲得邀請發表。   有倖能先睹「減法綠建築」為快,感覺本書內容,志鵬能以反思角度,就台灣綠建築技術或是綠建材產品,從民眾的需求面,以及「被動式設計」與「少即是多」的觀點,提出一些看法及如何落實建築開發的運用。書中可以感受到他的用心,我相信這些知識與經驗的累積及案例說明十分值得讀者參考。 英國曼徹斯特大學建築、規劃與景觀學院博士 臺北科技大學建築系教授/設計學院院長 中華民國都市計劃學會理事長 彭光輝  推薦序三   我協助內政部設立綠建築標章的評估認證制度已逾二十年,但是我

依然深覺世人對綠建築的誤解卻有增無減。我在學校上「綠建築課」第一天,開宗明義一定說:「就如老子所說『大道滅然後才有仁義』一樣,人類對待房子真正永續、綠色的惜福之心已經消失了,才有所謂綠建築之說;正因全球建築教育已經喪失自然設計之能力,才發明一個『綠建築標章』來防止建築師過份的墮落」。   沒錯,劉兄的「減法綠建築」正中我心,因為市面上太多「加法綠建築」危害社會已深。我始終強調「自然化、低科技化、平價化、人性化、本土化」的四倍數原則,但許多學者、業界、媒體卻一直把綠建築扭曲成:「不沾灰塵的奈米磁磚、閃閃發亮的太陽能光電、嗡嗡作響的風力發電、追蹤太陽的光纖照明、核子潛艇般的儲冰槽、智慧化控制」,

這種充滿物慾、貪婪的「偽綠建築」,只會加速地球滅亡而已。「減法綠建築」正是針對綠建築思潮撥亂反正的一支生力軍。   我覺得:自學、實務、草根出發的劉兄,廣泛跨越建築物理、結構、構造領域的「減法綠建築」,綜合知識之廣,精闢之言,是過份分工的學界值得學習並深切自省之處。「減法綠建築」的思想,與我「綠色建築」一書所提:「綠建築只是儉樸的建築外型、無華的室內設計、有效率的結構系統、重複使用的傢俱建材、適中的開窗、最少管理的自然景觀而已」,有異曲同工之妙。唯有這種「綠色之心」,才是真正的綠建築。 日本東京大學工學博士 國立成功大學建築學系講座教授 林憲德 推薦序四   劉志鵬建築師與我結

緣,其實是因為他早期在宜蘭推動「協力造屋」的計畫,而且實施的有聲有色,許多宜蘭的朋友,因為他的創舉而能夠達成住者有其屋的理想,也能夠住進夢想的家園;我雖然在最終沒有參與他的計畫,但是後來在他進入本校綠色科技學程碩士在職專班就讀時,卻也延續了我們的緣份;在他就讀期間,雖然他的工作忙碌,但是每週的定期會面,他總是排除萬難而準時出現,最後終於得到應有的回饋。隨後在周鼎金教授的指導下,進入國立臺北科技大學永續環境與綠建築研究室進修博士學位,他的好學與充滿好奇的研究精神,應該是他在事業上陸續有成的因素之一,也為社會提供優良的建築產品,造福普羅大眾。   在目前地球資源有限與氣候變遷的影響下,建築材料與

建築方式必須有革命性與突破性的發展,才能得到與環境和諧共存,永續經營的平衡發展;台灣以往大量依賴鋼筋混凝土建築的模式,在未來極有可能會面臨發展瓶頸,一方面是砂石等原料的取得愈來愈困難,二方面則是水泥、鋼筋等材料在生產及廢棄階段的能源消耗與環境負荷會影響生態環境;志鵬很早就看到這些建築產業的困境,所以他也在早期就開始推動綠建築,並且以他的好學及研究精神,生產抗震、防颱並與生態環境結合的複合式建築;除此之外,他的理想也包括提供平價親民的低造價綠建築,使得綠建築的優點可以普及到一般的消費者,而非僅有少數人可以享受。   「減法綠建築」一書是他整理歷年的研究與實務經驗的心得後所產生的心血結晶,對未來

的綠建築產業提供更新的思考方向,希望他在取得學術的訓練與產業的歷練後,能繼續對台灣的綠建築產業提出更卓越的貢獻與成果,相信以他的好學勤奮精神,我們對他雖然有很高的期待,但是他也不會讓我們失望。 美國愛荷華州立大學農業工程博士 國立宜蘭大學土木工程學系教授 喻新 推薦序五   劉建築師曾經受教於我,那是多年以前的往事。如今他的成就多有美譽,而且著作等身,確實他後天努力的成果,本人雖曾經忝為人師,但劉建築師的成就,當屬於個人的榮耀。   劉建築師出道也早,在其同學之間,算是很早就展露頭角,早年以迄於今日,其建築設計理念與風格,頗多受人青睞,故屢屢獲得到競圖之優勝者,舉其例者,宜蘭縣

之校園規劃與校舍設計,常常獲得好評,劉建築師之功不可抹滅。或許因宜蘭青山綠水,景觀宜人,在其心目中早已印下註記。早在九二一地震災後,雖然宜蘭並未受災,劉建築師秉持服務社會之良知,遂發展出防震建築構造系統。近年來,人們對於環境永續的意識提高,他也率身投入綠建築的設計,企盼為台灣更創一條新的永續建築之途徑。   「減法綠建築」一書,我展讀書中內容,其實務經驗豐富,對於規劃與設計綠色建築頗多高見。另有甚者,敝人有一小學老師古乾衡先生,多年盡力推廣健康無毒的住宅,不遺餘力。他也對劉建築師的成果讚譽有加,職是之故,敝人雖才疏學淺,望讀者不嫌鄙陋。故仍舊極力推薦本書,誠信此書對於有志從事建築永續事業者必

有大用。 英國愛丁堡大學建築博士 中原大學室內設計系專任教授 陳其澎 推薦序六   自古以來,建築一直是人類文明的重要指標,它是集合許多專業人力、科技、材料才能完成的一種生命週期特別長的產品,也因此,當人類開始聚焦在「節能減碳」的議題時,自然發現到建築產業嚴重的耗能問題,「綠建築」、「智慧綠建築」、「淨零耗能建築(Net Zero Energy Building)」就成為建築產業相當熱衷探討與追求的目標。   劉建築師倡導的「減法綠建築」,以「Less is More」的哲學,對國內建築業界目前所提倡之綠建築設計,就建築的環境、構造、建材、生活、裝修等的必要性、永續性,以及被動

式設計為主的綠建築概念,做了詳細的檢討,然後進一步以「多一項不如少一項」的原則,提出對台灣綠建築發展更寬廣、更符合本土特性的見解,難能可貴。   書中「BIM與AGS1篇」中特別提到BIM,試圖引進BIM技術的優勢,在建築生命週期中能在許多環節扮演積極角色,協助「減法綠建築」的實踐,令人讚賞。這裡所謂BIM技術,舉凡所有工程結構物,與其開放或封閉空間內有關之設施設備,在其存在的生命週期中,包括規劃、設計、請照、發包、施工、營運、維護、拆除等;其空間與時間、幾何與非幾何、動態與靜態、微觀與巨觀、跨專業、跨階段之相關多元媒體的整合資訊。這些工程結構物之實體,在電腦虛擬空間所模塑之數位化整合資訊,

具有被建置、被參考使用、擴增、紀錄、維護、儲存、模擬分析、傳承、運用等之共享需求,而且與其對映之實體實作盡可能接近擬真與同步,以及能計算、表達與載體的技術稱之。   劉志鵬建築師是一位了不起的實踐家,始終腳踏實地的對台灣建築的改善與提升,有著極度熱誠與理想,他不屈不撓的精神,令人由衷敬佩。 國立臺灣大學工學博士 國立臺灣大學土木工程學系工程資訊模擬與管理研究中心執行長 國立臺灣大學土木工程學系兼任副教授 國立臺灣科技大學建築系兼任副教授 國立交通大學土木工程學系兼任副教授 郭榮欽 推薦序七   2015年5月全球CO2平均值403.7ppm比去年同期增加1.82ppm,在

全球二氧化碳濃度急遽上升的情況下,350ppm似乎從目標值逐漸棄守變成了夢想,相信以目前每年約1.8ppm的成長速度,我們約莫在30年內,可能要面臨450ppm的環境異變,處境十分艱難,時間有限。   原因也不複雜,全球每年巨大的排碳量當然是主因,一方面為了促進經濟發展不斷的開發建設,刺激消費力;另一方面森林與物種快速消失,使全球固碳能力不斷下滑,這一增一減成為高排碳與暖化的現象,環環相扣的結果造成了極端氣候。   顯見能源和資源的需求量十分龐大,「減量使用」應該是根本之道,但可能危及經濟與建設發展,放眼世界又有幾個國家能做到?然而「永續」可能逐漸變成了新建設開發的標籤與廣告用語,在浪費的

心未被調伏之前,要談節約何等沉重!當環境危害的能量大過復原的能力,確實是巨大的隱憂啊。   建築或者稱建設業是大量使用能源和資源的產業項目,坊間談綠建築的書籍不勝枚舉,就在劉志鵬建築師大作出版當下,2015年6月全球CO2平均值402.8ppm比去年同期增加1.65ppm,雖然仍在增量,但開始減少其增加量,這絕對是好的開始,儘管大家期待的應該是要進入負成長才是理想,但總是盼了超過15年,這個機緣似乎也呼應了劉建築師的理念—綠建築是應該「減量使用」的,他在書中提出了綠建築的迷思,呼籲大家將方向定位在「減法綠建築」,能不用才是最省的;而非樣樣都要然後再來選省能設備,或再加一套系統來協助省能。讓我

們建築人有機會再次省思省能與健康的真諦,勿從奢華的加法設計去談永續或綠建築,應該從人性本質與健康環境去設計讓人增加幸福感的綠建築。   有緣來為此書寫序,感到非常榮幸。許多正確的建築觀念推動不易,非常值得大家細細品嘗,您一定能了解到劉建築師對環境觀察入微,能運用簡易材料、構造及通風換氣系統,對治理室內的熱和高濕度的問題,能善用自然力,以調和室內環境,這是需要多年實務經驗及深入研究的結果,期待減法綠建築能帶動台灣新的設計方向和思維,同時對從心開始調整對綠建築的觀點,也發揮蝴蝶效應影響業界和人的生活方式,才有機會大幅度而且正向的做到節能減排的任務。 國立成功大學建築博士 臺北科技大學建築

系副教授 邵文政 推薦序八   劉志鵬建築師是愛護環境的綠色尖兵!   永續、智慧、綠色、生態。   這四個關鍵詞已成今天環境的顯學,它不是科學家的問題,它是我們每個人的難題,重要的是每個人責無旁貸,必須面對,並且要及時行動來解決的問題!   而今日地球環境的危機最重要的三大關鍵是:   1.地球暖化   2.人口爆增   3.城市化問題   地球暖化最直接讓每個人感受到的是:地震頻繁和颱風鉅大。全球不斷傳出7級以上的災難式地震,怵目驚心的場景從電視快速的傳導,令人感受環境遭受破壞。媒體用地球的反撲來形容實不為過。而強烈颱風的肆虐亦不遑多讓,全球各城市頻傳災情,險惡的環境破

壞,愈來愈烈。   科學家的警告:地球暖化,必須停止。   科學家以科學數據警告世人,在2050年之前,地球溫度不可以上升2℃,否則那將是地球極大的災難。而為了達到這個目標,以2005年為基礎必須持續進行減碳工作,依計畫在2030年之前地球必須減碳45%,如此才可達到科學家要求的在2050年時達到減碳85%,地球溫度才可以控制在2℃的目標內!   如此巨大的挑戰,是過去城市未曾有過的經驗。工業革命之前人類最平和的時代人口不超過10億,那時我們的1.0版傳統建築即可滿足,但工業革命之後人口聚集在城市,人口爆增到現今的70億,其背後所帶來的轉變即是過度城市化、工業化,譬如為建造城市所增添的大

量建築材料等等,加上人口帶來的大量交通運輸而產生的二氧化碳,雖然不能簡化為地球暖化的單一原因,但地球暖化的確是因為城市不斷擴大才造成的,卻也是不爭的事實。   城市的主要元素是建築物,錯誤的不分地域氣候條件的建築觀念,導致城市熱島效應及耗能的惡果,不斷傷害地球環境!   面對減輕城市耗能的最佳方法是建築節能,而建築物節能最重要的方法是從建築表皮的構造設計,如牆體、窗戶、屋頂,在亞熱帶及熱帶區域有特別強調遮陰及環境降溫重點。因此深刻體會環境所帶來的嚴重威脅,對從事建築設計工作,當然要面對並著手進行改善的工作作業概念及執行工程。   當我進入探索智慧、綠色、健康的建築領域時,有機會從新自然主

義的洪社長認識劉志鵬建築師,分享推薦出版的幸福綠好宅,深深的吸引了我,並共同討論台灣微氣候分析、溫濕度及風環境等影響人們生活舒適度問題,進而共同探討健康建築等議題及參與論壇,看到劉建(工作伙伴如此稱呼他)認真執著的工作態度及召集團隊工作的組織能力,確實是令人欽佩的綠建築創新實踐者。   其間令我印象深刻的是劉建提出不同建築構造物的重量比較問題,我初次認識建築討論重量的重要性,是從英國建築師NormanFoster與他的前輩Buckminster Fuller對談中説起:"How Much Does Your Building Weigh, Mr. Foster?"而在台灣第一次聽到建築師談到

建築減重,令我深刻的人便是劉志鵬建築師了!   台灣的綠建築在幾位前輩努力下(如林憲德老師、何明錦所長等),制定第一階段的綠建築準則及標章制度,才能推動綠色懵懂期的實質工作,也同時孕育及培養出新一代綠色建築尖兵建築師。   地球環境的難題,解決的重點不在於它的困難,在於人,在於是否有心的人。   像劉志鵬建築師這般有心人,他的努力方向,多對地域環境氣候分析瞭解、多國建築構造差異比較、同時陪養年輕人及團隊工作伙伴具體實踐理念,如此台灣才有機會面對自己與面向國際的平等交流,同時也踏實的實踐友善環境愛護地球的建築人責任與義務! 奧地利維也納應用藝術學院 Professor Hans H

ollein高級建築研究所 圓境生態綠能股份有限公司 董事長 陳光雄 推薦序九   能為志鵬建築師寫序倍感榮焉,台北科技大學設計學院設計學程的因緣際會,同屬技術導向學程,且各自在業界努力邁進,事業雖勞碌仍能積極進修充實,因此相互勉勵、相互提攜。學程中的一些歷程,讓我認識了志鵬兄久經社會歷練,卻還能保有稚子之心,如此性情中人,令人為之動容。   我與志鵬兄對理念的堅持與努力建立學習典範的信念是一致的,彼此間有著革命感情,更充滿了惺惺相惜的情愫,再者志鵬兄又熱心博班班務,為人熱誠可見一斑。   本人除經營「迪醫集團」事業外,身兼室內設計師的工作,涉略建築與室內設計之工法與綠色建築,對於

志鵬兄所推行與力行的綠建築,更能心領神會,因為工作領域的共同體會,彼此以學術及實務發展建立之情誼更彌足珍貴。   從志鵬兄上一冊出版的《愛.幸福綠好宅:劉志鵬建築師的平民防震綠建築家園》完全是針對適合台灣的住宅型態,所投入的心血與真知灼見,從他的著作可見一二。志鵬兄的雅朋避震屋至今已發表第6代是獨一無二的創作,在國內及中國取得3項發明專利、5項新型專利,當然還獲得無數獎項,這些殊榮在在證明志鵬兄的創見與理念的堅持是正確的。   此次的新作『減法綠建築』,再次展現其對綠建築的心得與實作上的意見,透過志鵬兄的流暢文筆,讓有興趣於綠建築的讀者或有志從事建築事業的後進之士,能夠得到甘露般的挹注。志

鵬兄治學嚴謹,此書的問世將有助於建築界的提升,在此也期勉志鵬兄再接再厲能有更多著作問世。 迪醫集團 執行長 國立台北科技大學管理學院博士/104年傑出校友 華夏科技大學 兼任助理教授 德明財經科技大學 兼任助理教授 中華產業創新競爭力協會 理事長 國立台北科技大學管理學院 兼任助理教授 國立台北科技大學管理學院EMBA菁英會 理事長 王永寧 作者序   發展台灣防災、健康綠好宅   投入住宅設計、營造十五年來,從累計數百個大小建案的經驗和歷程中,基於「住者有其屋」的使命感,長期關注著台灣住宅構造及居住環境方面的問題,前後透過兩本「個人手札」的出版,將個人部落格裡頭的文

章彙整,記錄階段性思維的關聯,並試圖找尋未來的方向。   手札一《平實而為的綠建築—台灣本土綠構造及自力造屋合院社區開發》,這本書後來改編出版了《愛幸福綠好宅》(新自然主義,2012);手札二《防災健康綠好宅—探討本土氣候特性與正確居住環境的構成》,改編為本書《減法綠建築》。   志鵬希望透過這些觀點,讓台灣建築專業產官學界乃至於一般民眾,省思「鋼筋混凝土構造」(Reinforced Concrete,簡稱RC)在安全、健康、環保、耗能方面的負面問題,並且提供實務操作的心得及解決方案,除了改變大家一些似是而非的觀念外,也冀望有志於發展台灣防災健康綠好宅的工業化房屋及開發綠色家園的專業人士們

,大家共同努力來建構屬於台灣本土的綠建築! 綠建築再發現:因少才能多綠建築(Green Building)早期的定義為「消耗最少地球資源,製造最少廢棄物的建築物」,但隨著此概念逐漸被認同及推廣,日益朝「生態、節能、減廢、健康的建築物」此多元方向來定義為:實踐了提高建築物所使用資源(能量、水、及材料)的效率,同時減低建築對人體健康與環境的影響,從更好的選址、設計、建設、操作、維修及拆除,為整個完整的建築生命週期。自然建築(Natural Building)、生態建築(Ecology Architecture)、病態建築(Sick House)、永續設計(Sustainable Design)

及綠色建築物(Green Architecture)皆為相近觀念,關注點也從建築本體擴展到建築材料、建築方式、環境互動等。十多年前九二一地震後,我就一直用自己的方式在推廣綠建築,這幾年我把這些概念歸納到「減法綠建築」(Simplified Green Buildings)的定義下,希望可以翻轉時下過度被定義或誤用的「綠建築」思維。嚴格來講,綠建築提供了「建築概念」,這些概念都必需從「地域」出發,才能夠發展成正確的「設計施作法則」。這概念說來不難懂,因為建築必然得蓋在一塊土地上,基地是在台灣還是日本?在山上還是海邊?在都市還是鄉村?當建築處於何種環境,就得依環境的特性來重組出一套合適的綠建築作法

,而不是一窩蜂去盲目跟隨或套用一般的綠建築技術。在「地域優先」的原則下,我一直強調要從「地域性自然環境氣候」來切入,才不會做出從外觀看起來很酷,實際使用卻水土不服的綠建築。「減法綠建築」的定義是「以「Less is More」的哲學,檢視企業產品主導的過度綠建築設計,就建築的環境、構造、建材、生活、裝修,採必要性、永續性及被動式設計為主的綠建築概念,並進一步探討台灣本土正確的綠建築,在「多一項不如少一項」的原則下,反而會是更好的綠建築概念」。在台灣綠建築主流中有許多的綠建築技術運用是來自高緯度國家的經驗,移植到台灣時自然是需要調整的。綠建材也有相似的情形。那麼您蓋對了綠建築?買對了綠建材嗎?

中共海軍現代化:以潛艦發展為例

為了解決核子潛艇造價的問題,作者陸文浩 這樣論述:

從本篇論文可瞭解中共海軍潛艦部隊發展,從毛澤東迄胡錦濤時期海軍戰略指導下,潛艦均列為優先培養的兵種部隊。其歸因是有鑑冷戰時期蘇聯前海軍司令員戈爾希科夫倡言以各類型(傳統動力、彈道飛彈及核動力)潛艦,做為與美國航母戰鬥群對抗的海上武力威懾力量。 中共潛艦部隊組建迄今除斷斷續續與蘇聯(俄)有技術上的合作,在研製程序採外購、技術轉移、仿製、自製四步驟的循環過程。潛艦建軍方向由初期數量取勝,至今「質量建軍」模式。兵力部署則由先前重北海輕東海、南海,轉為「艦隊平衡」,除將台灣、釣魚台及西、南西沙問題列為首要解決的領土、主權問題。並在一九九六年「台海危機」後,在共軍各項軍事演習中,將

潛艦打擊外國勢(軍)力介入台海戰事之航母戰鬥群,列為該兵種首要打擊之對象。 近年來發現海調船均活動於我及亞太周邊海域,此乃學習蘇聯海洋調查船,「以合法掩飾非法」從事海洋科學與開發研究,其背後目的則蒐集、提供潛艦潛航相關資料做行前準備,此例以二00三年日本於九州近海發現中共海軍明級潛艦浮航事件可得證。 二00三年五月中共北海艦隊361潛艦失事,雖可歸類為中共海軍最基本的潛艦訓練事故,但此事件的發生將不致於影響其現代化進程,反而繼「潛艦(艇)派」司令員張定發的就任,有助加快及提昇潛艦發展的專業性。中共海軍自一九九四年起,即先後採購俄製基洛級潛艦與自製宋級、新

型核動力攻擊及彈道飛彈潛艦,此發展之舉措,除直接影響台灣反潛封鎖及我潛艦的威懾能力,並嚴重的牽動亞太各國海軍戰略部署及積極快速組建潛艦部隊,以維該國海權與軍、兵種戰略的嚇阻能力。

人類面臨的重大問題(二版)

為了解決核子潛艇造價的問題,作者李家同 這樣論述:

道德是所有問題中,最核心最根源的問題。 面對全球一波波崩壞事件如人性貪婪、炫富心態、仇恨戰爭等,唯有回歸道德,才能解決!   作者擔憂當前社會的道德、正義、國際局勢、政治、教育、環境等各項問題,於是提出他的關切與呼籲。作者認為,人類的確面臨了很多嚴重的問題,這個世界,不是我們想像的這麼美好,絕非如此,甚至問題重重:武器競賽、貧富懸殊、資源消耗、道德淪喪、仇恨殺戮。   我們不能再以為,只要我們獨善其身,我們眼前的事都很美好和平就可以了。   事實上,一旦這些問題及身,再去設法處理,往往已來不及。   唯有去面對,才能找到解決之道。     面對全球環境變遷加劇,人性貪婪的人間劇碼不斷

加演下,一波波崩壞事件如浪潮般襲來,政治人物充滿謊言貪腐的醜聞、槍枝濫用暴力事件、M型社會炫富心態、失業貧窮、人性價值觀扭曲、地球暖化、能源物價飆漲、仇恨戰爭等,不是現在才產生的問題,而是早已經存在的挑戰。   作者認為,人類的確面臨了很多嚴重的問題,包括:   (1)道德的日漸不受注意   (2)巨大的仇恨   (3)重大決策仍操縱在少數人手中    (4)資源之消耗殆盡   (5)環境汙染   (6)貧富不均   (7)軍備競賽   (8)攸關人類重大幸福的科技由少數人所擁有   (9) 經濟發展建築在人類的浪費上   作者希望大家注意這些問題,也靜下心來思考解決這些問題的辦法。

  如果我們回過頭來看這些問題,不難發現這些問題或多或少都與道德有一些關聯,不同的人對道德的定義可能不同,可是作者相信人類有一個共同的信念,那就是我們不要過分地自私,我們應該想到整個社會、整個國家以及全人類的幸福。如果我們常常強調這一點,很多問題就不會太嚴重了。   所以,如果我們強調人類應該互相相愛,那麼作者所提出的這些重大問題,雖然也許不能完全消失,但至少不會有非常嚴重而不好的後果。   讓我們一起努力吧! 作者簡介 李家同   民國28年生,台大電機系學士,美國加州大學柏克萊校區電機博士。歷任靜宜大學校長,暨南大學校長。97年退休後,擔任清華大學、暨南國際大學、靜宜大學的榮譽

教授,以及總統府無給職資政。   研究領域為符號邏輯、演算法設計分析、生物計算、生物資訊等。曾獲得許多獎項的肯定,包括國科會連續五屆傑出研究獎、教育部工科部學術獎,也是美國電機電子學會榮譽會員。   李教授信仰天主教,在大學求學期間,就常去台北監獄與新店軍人監獄當義工,目前仍為新竹德蘭中心的義工,教孩子數學與英文。由於他長期關懷弱勢團體,文章帶有人道主義色彩,並深受廣大讀者的喜愛。著有《讓高牆倒下吧》、《陌生人》、《幕永不落下》、《鐘聲又再響起》、《一切從基本做起》、《李伯伯最愛的40本書》、《大量閱讀的重要性》、《教改休兵,不要鬧了!》等暢銷書籍。 第一章 道德的日漸

不受注意 第二章 巨大的仇恨 第三章 重大決策仍操縱在少數人手中  第四章 自然資源的消耗  第五章 環境汙染  第六章 貧富不均  第七章 軍備競賽  第八章 攸關人類重大幸福的科技由少數人所擁有  第九章 經濟發展建築在人類的浪費之上 結語 代序 我們能不理會這些重大問題嗎?   每年過聖誕節,就會收到很多的聖誕卡,這些聖誕卡上有一個特色,那就是圖片一概是美到極點的,白雪覆蓋的田野中常有一幢漂亮的小屋,小屋內的燈光可以使我們知道這家人在快樂地享受聖誕大餐。   每次收到聖誕卡,我就想起《世界地理雜誌》,很多人訂這本雜誌,也珍藏每一本雜誌,為什麼呢?因為這裡面的照片的確都是美的,如

果有外星人要造訪地球,有人寄了好幾本《世界地理雜誌》給他,他看了之後,第一站到的卻是非洲的索馬利亞,他第一個感覺一定是:「我有沒有走錯了星球?」   美國有一位幾乎是家喻戶曉的插畫家,叫做諾曼•洛克威爾(Norman Rockwell),各位可以上網去看他的插畫,這些插畫都會給人一種溫暖的感覺。他的畫主要是描寫美國人的生活,因此,小孩子往往是畫中的主角,而那些頑皮小男孩的模樣,的確讓人看了會留下極為深刻的印象。這位畫家曾受命畫「四大自由」,四大自由中有一個是「免於匱乏的自由」,用更通俗的話來說,這就是「免於貧窮的權利」。洛克威爾畫了一張畫,畫中一家人圍桌而坐,個個面露笑容,慈祥的母親正端出一

隻大的烤火雞,老爸爸也笑容滿面地準備切火雞,這幅畫裡的人當然都是白人。   其實就在洛克威爾畫這幅著名插畫的時候,美國的黑人問題非常嚴重,他們受到歧視,經濟上也處於絕對的劣勢,洛克威爾將美國畫成了一個天堂,卻一點也不願意告訴人們美國的真實面。   為什麼洛克威爾不願意畫黑人受到歧視的插畫呢?道理很簡單,一般人並不願意看到真相的,如果《世界地理雜誌》大篇幅地介紹索馬利亞的內戰和飢荒,它的銷路一定一落千丈。   我現在仍在清大教書,清大校園的確很美,全國大樹最多的校園可能就是清大了,可是,我相信很多師生都會看到一些拾荒的老人到清大來撿垃圾,這些老人個個都彎腰駝背,已經很老了,還要吃力地推一部

車,車子上裝滿了一袋一袋的垃圾,這些垃圾都是清大師生丟棄的東西,但顯然這也是老人們賴以維生的物資。到了週末,一位老太太身旁多了一位小女孩,一看就知,她一定是國小學生,國小學生要幫奶奶拾荒,她的心情可想而知。   如果學生要編一個畢業紀念冊,清大很多角落都可以被拍成美麗的照片而入冊的,可是,那張小女孩幫奶奶拾荒的照片絕不可能入冊,沒有人願意看到這種照片的。   願意或不願意,都改變不了一個殘酷的事實:世界的悲慘不會因為我們不理不睬而消失。美國人過去不肯正視黑人問題,導致後來大規模的種族暴動。伊斯蘭教徒一直對西方社會不滿意,西方社會不理不睬,終於爆發了不可收拾的局面。   有很多人之所以不關

心世界大事,並非他們冷漠,對世人的問題漠不關心,而是沒有關心的習慣。很多善良的人專注於自己的工作,盡全力將自己的工作做好,也將自己的家庭顧好,至於世界上各角落所發生的事情,對他們來說都不重要的,無需去關心。   其實,我們任何人都無法遺世而獨立的,也沒有一個人可以說,我只要將自己的工作做好,就可高枕無憂矣。假設有一位工程師,平時兢兢業業,也是一個稱職的專家,這家公司也因此營業狀況非常健全,這位工程師平時從不關心國際大事,可是忽然之間,金融海嘯發生,全世界陷入恐慌,他所工作的公司也立刻陷入危機,這一下子,他才恍然大悟,自己公司的命運並不是公司內部工程師以及管理人員所能決定的,世界上在遠處所發生

的事,是可以嚴重地影響到自己的生活的。   很多人認為只要將自己的國家建設好,別的國家的事情大可不管,因為他們總認為在別的國家內發生的事情,與自己國家是無關的。這是絕對錯誤的,目前歐債問題之所以受到全世界的注意,乃是因為歐洲地區如果經濟有問題,世界各國可以外銷到歐洲的貨物都會減少,不僅歐洲經濟會出問題,全世界的經濟都會出問題。   雖然世界上有嚴重的貧富不均現象,大多數先進國家的人民都對這件事沒有興趣,他們總認為世界上的窮人都存在於落後國家,自己國家是富有的,所以那些窮人不會影響到自己的國家。就以歐洲為例,歐洲富有,非洲貧窮,結果是大批非洲人偷渡到歐洲,歐洲海岸遼闊,偷渡很容易。   大

家常認為以色列是一個中東國家,和非洲沒有多大關係,其實看一下地圖,就會發現以色列和非洲是連接起來的,最近非洲一再地發生天災人禍,很多非洲人越過沙漠,偷渡到以色列。美國和墨西哥相連,一直就有所謂非法移民問題,美國也和加拿大相連,但美國從不擔心加拿大人會大批非法入境美國。   在歐洲、美國和日本發生經濟危機的時候,大家慶幸的是世界上還好有新興的國家,金磚四國就是一個例子,如果沒有這些新興國家,先進國家的經濟狀況會更糟。在我寫這篇文章的時候,英國著名的積架(Jaguar)汽車說他的盈利狀況極好,他的買主多半是中國大陸的富豪。我想積架公司一定希望非洲不是一個貧困的地方,而是一個富裕的地方。   所

以我們必須注意世界上的各種問題,不要以為這些事只發生在世界上一個遙遠的角落,我們因此可以對這些問題不理不睬,這些問題遲早對我們會有影響的。   究竟,我們人類面臨哪些重大問題呢?   我認為我們不再重視道德,乃是重要的問題。我們全人類有一個共同的迷思─只要有制度,什麼壞事情都會消失的,因此我們往往寄望於政客們建立制度。雖然好的制度的確是有用的,但是從世界最近所發生的事情看來,我們可以看出,如果大家沒有道德觀念,這個世界會陷入嚴重的危機的。   就以二○○八年的金融風暴為例,這一次金融風暴的起源是美國的次房貸。所謂次房貸,是說銀行借錢給一些人買房子,這些人原本是沒有資格借到錢的,但是銀行仍

借錢給他們,一旦借款者還不出錢來,銀行就將房子充公,然後拍賣出去。因為當時美國房價一直在漲,所以銀行不會賠錢,還有賺頭,但是房價也有崩盤的日子,一旦崩盤,這些銀行就會損失慘重,這是二○○八年金融風暴的開始。   我們不妨看一下這種次房貸制度,難道銀行家不知道這種做法非常危險嗎?他們都是專家,當然知道房價一定會漲價的,但是這些銀行家也都是貪婪之人,他們只想到目前的利益,只要現在能賺錢,就先賺吧!次房貸制度之所以被這麼多銀行採用,完全是人類貪婪的表現。   更值得我們注意的是,這個次房貸風暴並沒有侷限在美國,最後的結果是全世界都受到波及。我們應該問的是:為什麼美國以外的國家也受到影響?理由是:

那些次房貸的債權又成了商品,可以在全世界買賣。銀行家應該是最會精打細算的,他們難道不知道這些商品是高風險的嗎?這又牽涉到了一個基本問題:很多銀行家因為貪婪,已經不再只做存款、放款的業務,而大做有高風險的投機業務,他們知道這些債權商品是有高風險的,但是這些高風險的商品也是有高利潤的,因此世界上很多銀行裡都有了這些商品,一旦這些商品出了問題,全世界的銀行都損失慘重了。   人類的貪婪並非是新的現象,人類希望不勞而獲,自古即有,但是至少古人還會譴責貪婪,也不會崇拜不勞而獲之人,現在我們整個世界的一個奇怪現象是,我們反而崇拜那些玩弄金錢遊戲的人,這些人之所以受到尊敬,僅僅是因為他們都是有錢的人,全人

類如此地崇拜金錢,真令人感慨。   我們人類不重視道德的另一現象是在電影和媒體上面,幾十年前,我們的電影很有趣,但沒有太嚴重的色情與暴力,現在不僅電影中有嚴重的色情與暴力,孩子們玩的電腦遊戲中,也常有激烈的暴力,電視中很多影集和脫口秀節目也脫不了色情。在過去,至少我們在雜誌中找不到像《花花公子》、《閣樓》這類的雜誌,出版這類電影和媒體的人不知道他們所做的事情是不對的嗎?他們並非完全沒有良知,他們之所以如此做,還不是因為這些行為可以帶給他們巨額的收入,看在金錢的面子上,這些人將道德拋得遠遠的。   可是充滿色情、暴力的媒體絕對對人類有害。   人類過去之所以沒有這麼嚴重的色情問題,乃是因為

人類對於性的問題相當保守。對性的問題看得如此隨便,乃是由於嬉皮運動所引起的,嬉皮運動差不多在一九六七年開始,當初主要的議題是替黑人爭取人權,同時也反對越戰,這兩個議題都是正確的,遺憾的是,這一個運動使得當時的美國年輕人對於他們上一代的道德水準,表示強烈的懷疑。他們認為如果當時的美國明明知道黑人是飽受歧視的,可是卻默不作聲,不替他們講話,這是一種偽善的現象。這種思想使得嬉皮運動的一個主軸是打倒一切固有道德,美國基督教文明中對性問題的保守思想,也被徹底地推翻,甚至於我們過去認為非常重要,關於家庭的價值觀也被推翻。很多孩子在沒有爸爸、只有媽媽的家庭中生長,這是一種遺憾。更嚴重的,當然就是色情的氾濫,

美國電影從此開始內部越來越多色情與暴力。   還有一個嚴重的問題,乃是所謂言論自由的問題。色情和暴力在西方國家都受言論自由的保護,對於這一點,我實在覺得非常奇怪,當初言論自由的目的絕對是為了要制止所謂獨裁政府,因此有關政治的言論,當然應該受到言論自由的保護。但是,為什麼絕對與政治無關,而且有害於社會良善風俗的色情與暴力電影也要受到保護,真是一件非常令人不解的事。在電腦遊戲中,有一個遊戲居然是以打中甘迺迪總統的頭來得分,這種遊戲居然也得到言論自由的保護,有些州希望能夠禁止未成年的孩子買這種遊戲,也不能成功。   人類的另一嚴重問題乃是仇恨問題,我們現在要搭乘飛機,必須被人查得一乾二淨,在過去

,上飛機和上公車一樣簡單,為什麼現在大家如此緊張?無非是因為有恐怖分子存在,恐怖分子的來源是仇恨,而人類最大的仇恨乃是伊斯蘭教徒和西方國家的仇恨。這種仇恨造成了九一一事件,也造成美國軍隊進入阿富汗,美國這次並非單獨出兵,他們聯合了北大西洋公約組織的所有國家,這些國家所派出的部隊,武器絕對精良,但是十一年過去了,美國仍然沒有解決阿富汗問題。不僅如此,伊斯蘭教的激進分子又出現在索馬利亞、奈及利亞、葉門等等國家,奈及利亞的伊斯蘭教激進分子組織,叫做博科聖地,這個名詞的意義是「西方教育都是錯的」,我們可以想見伊斯蘭教對西方社會的仇恨有多深。   但是,仇恨和誤解並非是單方面的,西方社會也對伊斯蘭教文

化存有相當程度的誤解和偏見。美國上次的總統大選,共和黨候選人麥肯在競選時,有一位老太太請麥肯多加油,務必要打倒歐巴馬,因為他是伊斯蘭教徒,麥肯立刻回答說:「他不是的,他是基督徒。」美國媒體紛紛讚揚麥肯的風度,但這件事也暴露了一個社會的共同偏見:「伊斯蘭教徒是不可以當美國總統的」。   歐洲最近有一種聲音,那就是「揚棄多元文化制度」,意思是說,歐洲過去只有單一文化,那就是基督教文化,現在歐洲來了很多伊斯蘭教移民,他們的生活方式往往和當地人的生活方式格格不入,再加上歐洲目前有嚴重的失業問題,因此驅逐伊斯蘭教徒的想法就在各地散播,雖然沒有進入主流,但已顯示了西方社會對伊斯蘭教的疑慮。   我們人

類有一個很嚴重的問題,而且是大家不注意的,那就是我們小老百姓往往不能決定我們的命運。在過去,很多國家是獨裁國家,當然人民沒有決定命運的能力,可是現在多數已經是民主國家了,我們老百姓真的可以決定自己的命運嗎?   美國出兵伊拉克,當時政府所提出的理由,事後發現沒有一個是真實的,可是美國總統可以用愛國來促使人民擁護他的出兵政策。這使我想起當年的越戰,美國一般老百姓根本搞不清楚越南在哪裡,但是當時的詹森總統一再強調,出兵越南乃是為保衛自由而戰,試想,在這種大帽子之下,誰敢強力反對出兵越南呢?這種現象恐怕將來還會經常發生。   民主政治照說民意代表應該反映民意,可是要能被選上民意代表,卻往往要花上

相當多的錢。因此,很多民意代表必須接受大財團或利益團體的資助,當然他們常常不能反映民意。二○○八年的金融風暴使得全世界蒙受其害,在此以前,各國政府真的無知到這個地步,完全不能預料風暴將會來臨嗎?這是不可能的事,當然他們知道,可是這些政府官員敢得罪金融界的勢力嗎?政客們絕對不願意得罪他們,尤其糟糕的是,這些所謂銀行家的投機行動,使得銀行破產,全世界所有的國家都要用納稅人的錢來拯救這些銀行。種種事件都說明了一個現象:我們小老百姓是沒有能力決定我們自己的命運的。   地球上的礦產絕對是有限的,這是任何一個人都了解的事情,我們的礦產卻在一天一天地減少之中,礦產是沒有生命的,一去不返。以台灣為例,我們

過去曾經有過礦災,現在完全沒有了。當年台灣有一些因為礦產而極為繁榮的小鎮,現在也已經人去樓空,留下了很多廢墟型的房屋,想當年這些都是與礦產產業有關的。這種現象不會只發生在台灣,將來一定會發生在全世界,但是,奇怪的是,大家對這件事情視而不見,好像礦產會取之不盡、用之不竭的樣子。我們總認為科技可以解決這個問題,也就是說,如果地球上的煤用完了,石油用完了,鈾用完了,我們人類仍然可以安枕無憂,因為我們的能源將取之於太陽能、風力發電、潮汐發電、生質能源等等。我必須很坦白地告訴各位,這是不可能的,太陽能、風力發電和潮汐發電都有效能問題,至於生質能源,我們如果大量地依靠種植農作物來產生能源,勢必造成糧食短缺

,人類已經面臨糧食短缺的問題,如果又要依靠生質能源的話,糧食問題就會更加嚴重。   我們沒有辦法能夠不消耗礦產,從某一方面來講,我們其實是在自掘墳墓,因為我們一方面要發展科技,以便過舒適的生活,一方面加速地球寶貴資源的消耗,但是我們的科技文明是要依靠礦產的,如果礦產用完了,科技文明一定也會消失得一乾二淨。究竟這一天什麼時候來臨,我們無法確定,可是照目前的趨勢看來,這一天的到來,僅僅是遲早的問題。我們至少應該努力使這一天的來臨越晚越好。   人類有一個問題是大家已經注意到的,那就是環境汙染問題。可是,我們要知道,我們要發展工業,而又要同時保護環境,一定是困難的,要求工業做到零汙染,恐怕不是一

件簡單的事。我們要過舒適的生活,也一定會破壞環境,比方說,有錢人要打高爾夫球,就需要大片的草地,當然先要砍掉很多的樹,而且為了保持草地的美觀,又要使用大量的農藥。這僅僅是一個例子,我們在台灣的人常常應該問的一個問題,乃是我們應該住別墅型的房子嗎?台灣可以造房子的地是相當小的,可是人口又相當地多,人口密度在全世界都是數一數二的,因此我們常常看到我們的山上出現了大量的別墅型房屋,這是另一個我們在破壞環境的例子。   我們大量地使用汽車和機車,當然也會使得我們的空氣品質降低,遺憾的是,我們的老百姓總有不少人不願意使用大眾運輸交通工具,總希望自己能夠享受開車的樂趣和自由,而沒有想到自己開車會如何地汙

染空氣。空氣的汙染是無形的,但是它對我們的健康絕對是有害的。   人類另一個嚴重問題乃是貧富不均,我們從各種統計上可以看出來,世界上有多麼嚴重的貧富不均問題。   人類貧富不均的問題其實是越來越嚴重。在下面,首先請大家看一些資料:   1.一九九八年,Nairoubi在街上的流浪小孩大約六萬人,到二○○二年增加到二十萬,而且有相當多的人得到愛滋病。   2.大概說起來,世界上最有錢的二百人,大約擁有一兆元,可是最窮的四十三個國家之間,大約有一億人,他們大約擁有一四六○億元。   3.二○○一年,窮國欠債高達二一四九億美金。   4.目前大約有十二億人沒有自來水,二十億人沒有衛生設備

。   5.二○○三年,非洲有四千萬個饑民。   6.根據二○○三年的資料,在以前的二十五年內,奈及利亞石油的產出是三千三百億美金,可是國民所得每天少於一塊美金。   7.根據二○○三年的資料,在南亞洲以及非洲的嬰兒死亡率是已開發國家的二十至三十倍,全世界百分之九十七的嬰兒死亡集中在四十個國家。   8.歐洲人在冰淇淋上的花費是一年一百一十億美金,美國在寵物食物上的花費是三百五十億美金。   9.二○○五年聯合國腰斬對桑比亞難民的救濟,要求募集八百五十萬美元,以救濟安哥拉和剛果的難民。   10.二○○五年的統計,在一九六○年富有國家富有程度是窮國的十六倍。一九九九年,這個比率是三

十五倍。在當時,有三十五億人民的生活比一九八○年的時候還要糟。   11.二○○六年的統計,人類中有十億的人控制了百分之八十所有的財富。   12.聯合國農糧組織五月十一日公報,十億人在饑餓之中:   亞洲   六•四二億   非洲撒哈拉沙漠以南   二•六五億   拉丁美洲   五千三百萬   中東和北非   四千二百萬   發達國家   一千五百萬   13.每秒鐘,有一孩童餓死,畜牧業消耗的穀糧足以餵飽二十億人。   14.二○一○年,世界飢餓國家排名:(1)阿富汗;(2)DC(Democratic Republic of Congo) ;(3)蒲隆地(Burundi) ;(4)

厄利特里亞(Eritrea) ;(5)蘇丹 ;(6)衣索匹亞;(7)安哥拉;(8)賴比瑞亞;(9)查德(Chad) ;(10)辛巴威(Zimbabwe),前五十名內,非洲國家有三十六名。   15.全世界燒柴煮飯的人共二十二億,印度八億、大陸四億、中南美洲八千萬、非洲五億、東南亞四億,大陸因此而死亡的人數為二十萬人。   16.二○一一年,四十八個國家的國民所得少於七四五美元,其中包括三十三個非洲國家,十四個亞洲國家,再加上海地,世界上有二億童工。   17.二○一一年,根據印度官方資料,○•五○美元就足以維持一天的生活,包括食物、教育和醫療的費用,這真是天大的笑話,官方資料只有百分之三

十七的窮人,非官方資料則有百分之七十七。   18.孟加拉首都有四萬名乞丐。   19.二○一一年,印度孟買的貧民窟,大約只有美國紐約中央公園的三分之一面積,住了十萬人,孟買卻有八百萬人住在貧民窟中。   20.二○一二年,辛巴威的失業率高達百分之八十。   21.二○一二年,印度三分之一的人家中沒有電力。   從以上的資料看起來,我們實在應該感到羞恥,因為人類居然有如此嚴重的貧富不均現象。至於為什麼世界上有這麼多的窮人,我在書中有詳細的分析,也給了很多原因。可是最重要的原因乃是因為相當多的政府都是極端腐敗的。印度貧富不均的問題一直非常嚴重,可是印度的上層階級卻對這個嚴重問題完全無動

於衷,印度政府居然敢說他們的人民每天只要賺到五角美金就可以支付食物、教育以及醫療的費用,任何人都知道這是不可能的。印度官員貪汙乃是全國性的,而且歷史悠久,所以雖然印度有相當不錯的經濟成長,窮人的數目根本也沒有減少。   一個政府腐敗當然也就不會從事建設。以非洲為例,非洲其實有大片的可耕地,有一種估計說,非洲擁有全世界百分之六十的可耕地,但是非洲卻只用了百分之六的土地從事耕種。平均來講,非洲所用的肥料只有全世界的十分之一。為什麼非洲農業如此的落後?其實是與非洲沒有灌溉系統有關。在過去很多先進國家援助非洲,替他們建設了灌溉系統,但是援助的單位一離開,當地政府就不再維護這些灌溉系統,所以可憐的非洲

老百姓永遠處在缺糧的狀況之下。   我曾經有一個機會到中美洲去,才知道我們台灣曾經替一個中美洲國家建造一個他們國內唯一的一段鐵路。令我大吃一驚的是,這一段鐵路已經荒蕪,變成廢物了,因為政府不去管它。這些事情都是我們在台灣的人民所無法想像的。這個國家的人民讀完小學的人數並不多,更不要說中學和大學了。據說,大多數的女孩子讀到小學四年級就不唸了,而且很早就結婚。也因為國家有很多的窮人,治安的情況當然是非常的不好。我在這個國家清晨七點鐘時,看到一個商店區已經有兩位手持衝鋒槍的警衛在巡邏。   一個國家有嚴重的貧富不均問題,治安絕對不會好。根據二○一二年一月十一日墨西哥官方資料顯示,二○一一年,一共

有一萬二千九百○三人死於與毒品有關的暴行。在過去的五年內,一共有四萬七千五百一十五人也因為毒品問題而死亡。   很遺憾的是,大多數人都以為只要政府推行自由經濟,人民就會富有。我絕不同意這種說法,我認為我們一定要使世界上的政府都是清廉而為人民做事的政府。可惜西方國家好像對於政府的腐敗並不在意,美國一直支持很多極為腐敗的政府,也給予這些政府相當大的金錢援助,可是這些國家的老百姓依然生活在悲慘之中。   雖然人類有這麼多的窮人,每一天也有相當多的小孩因為飢餓所引起的疾病而死亡,但是世界上各國政府都花大把銀子在軍費上。請各位看看最近一些有關軍備的資料:    1.根據英國一個反武器買賣的組織,英

國在一九九九年賣給非洲國家的武器是五千二百萬英鎊,可是到了二○○二年,這個數字達到二億英鎊。   2.二○○二年,英國想要賣六十六架虎克噴射機給印度,全部費用是十五億美金。   3.第一次世界大戰,全世界在武器上的費用是五兆美金,在第二次世界大戰中,光是美國一個國家在武器上的費用是四百兆美金。科索夫戰爭用掉三百億美金。   4.二○○九年,法國賣給巴西Rafael噴射機,一架大約四十億台幣。   5.二○一○年,英國耗資一千億英鎊以改善Trident飛彈系統。同年,英國一艘新型軍艦的設計費用是一億二千萬英鎊。   6.二○一○年,加拿大向美國購買六十五架F-35,費用一百六十億美金。

  7.二○一○年,法國賣兩艘Mistral艦給俄國,二千三百噸,每艘三•八八億美金。    8.二○一○年,英國賣出六十六架虎克噴射機給印度,價值十億英鎊。   9.二○一○年,英國要買五百億英鎊的航空母艦。   10.印度向俄國購買戰機Sukhoi T50,花費三百億美金(三百架)。   11.二○一一年,俄國將以六千五百億製造六百架Su-35及八艘核子潛艇。   12.二○一一年,印度空軍計畫以一百一十億美金買戰機,他們喜歡歐洲的pan-European Eurofighter和法國的Dessault’s Rafale。   13.二○一一年的估算,美國在阿富汗和伊拉克的

軍費會到四兆。   14.二○一一年的估算,F-22造價四•一二億美金一架。   讀者可以看出來,印度是一個十分可惡的國家,印度窮人如此之多,可是印度成天購買戰機,當然他們自己也有發展飛彈和原子彈。其實並沒有太多國家要和印度作戰,印度政府之所以喜愛購買武器,實在是因為政府的高層官員可以上下其手,在武器買賣上大收回扣。武器如此昂貴,武器商當然要孝敬國防部以及高級官員,難怪不論哪一個政黨執政,他們都大肆購買武器。曾經有一個印度記者假裝是武器的仲介,和印度的國防部長拉上了關係,國防部長允諾購買他的武器,但要求一筆回扣,這位記者揭露了這件事,檢察官將國防部長起訴,法官判決他無罪,因為他只是意圖貪汙

,而沒有真正的貪汙。   有的時候,我們必須想想看,這些武器大國發展了洲際飛彈、核子潛艇和航空母艦以及性能優良的噴射戰鬥機,它們真的有用嗎?就以阿富汗戰爭來講,美國有沒有動用洲際飛彈、核子潛艇、航空母艦以及噴射戰鬥機?我認為什麼都沒有用到。所以我們不禁要問:到底這些國家拚命發展這些武器,是不是完全在浪費?美國在武器上的花費是相當不吝嗇的,可是美國真的是一個富有的國家嗎?美國大學的學費一直在漲,就可以看出美國並不是那麼有錢的國家。加州的州預算一直有很多的問題,也表示加州已經不是一個富有的州了。美國甚至於有些城市因為缺錢而必須關掉一些路燈,補救的辦法是希望街上的住家將門燈打開。也有一些城市圖書館

因為要節省開支,一個月只開放一半的日子。美國也一直沒有全民健保,可是誰也不敢碰國防預算。   艾森豪總統退休前夕,在美國國會演說,曾經提出著名的艾森豪警告。他說美國國防部、美國的軍火公司以及美國學術界結合成一個鐵三角,使得美國的國防預算不可能降低。艾森豪總統已經去世多年,不幸的是,他的警告,大家還是沒有聽進去。   我們過去常常鼓勵孩子們為全人類謀福利,這種說法好像越來越少聽到了,絕大多數的人現在好像被迫在替某家大公司謀福利,這好像是一種我們完全無可奈何的事。我們人類所發展的科技,有的雖然看上去很重要,其實並不與我們的重大幸福有關。比方說,手機的技術就是一個例子,沒有手機當然人類的生活不會

如此便利,可是,也不是一件非常嚴重的事情,我們沒有手機的時候不也都活得蠻好的?可是,農業就完全不一樣了,如果全世界農業發生了問題,這個問題就真的嚴重了。醫藥又是另一個很好的例子,沒有醫藥科技的國家,人民是不可能幸福的。   就以農業來講吧,西方國家在農業技術上的成就是相當領先的,落後國家的農業則是沒有辦法和先進國家的農業相比較。我們看到先進國家在工業上的領先,使他們幾乎壟斷了工業產品的市場,我們要買精密的儀器和特殊的化學原料,都一定要向先進國家購買,如果農產品也是如此,對人類是一個非常嚴重的問題。   我在美國的國家衛生院工作過,我總記得在我報到的那一天,所有新進人員都要在大禮堂隆重宣示,

也就是說,我們的研究絕對是為了全人類,而不是為了一己之私,也不是為了某一個藥廠。可是,我們國家卻一再強調我們要發展生技產業,也就是說,政府強調要使生物科技變成一個賺錢的產業。我實在不能完全同意,因為這個世界上很多窮人之所以沒有辦法得到醫療,部分原因是昂貴的醫藥。在我寫這篇文章的時候,希臘出現搶購藥品的長蛇陣,希臘政府可能因為缺少現金而無法購買昂貴的藥品。   所以我們可以說,攸關人類重大幸福的科技越來越集中在少數人的手裡,這是一件非常危險,也不符公平正義原則的事。   我非常擔心的一件事是,我們的經濟建築在消費之上。二○○八年,全世界發生金融海嘯,我們的政府立刻發行消費券,以鼓勵消費。這種

做法果真有效,至少制止了經濟的嚴重衰退,可是,鼓勵消費一定會造成環境的破壞以及地球自然資源的消耗殆盡。比方說,汽車公司當然一定希望全世界的人都開汽車,而不要搭乘大眾捷運系統,其結果是空氣品質不好,也使石油的藏量快速地減少。最近,不知何故,大家迷上了新款手機,手機公司也被迫不停地推出稍微新一點的手機款式,將舊的手機丟掉,其實造成了環境的嚴重汙染,而且也使得很多礦產迅速地減少。   但是,好像我們對這個問題完全束手無策,消費減少會造成經濟衰退,經濟衰退的最大受害者仍然是我們的弱勢人民。所以我們一定要維持經濟的繁榮,但是如何能夠維持經濟的繁榮而不造成環境汙染以及自然資源的快速消耗,恐怕仍然是經濟學

家沒能解決的問題。   最後,我必須承認,我並沒有辦法解決這些人類面臨的重大問題,我只是希望大家注意這些問題,也靜下心來思考解決這些問題的辦法。要徹底解決這些問題當然是絕對不可能的,但是我們總應該努力降低問題的嚴重性。   如果我們回過頭來看這些問題,不難發現這些問題或多或少都與道德有一些關聯,不同的人對道德的定義可能不同,可是我相信人類有一個共同的信念,那就是我們不要過分地自私,我們應該想到整個社會、整個國家以及全人類的幸福。如果我們常常強調這一點,很多問題就不會太嚴重了。   人類的問題有時繫於一念之差,二次大戰以前,歐洲各國都無法和別的國家和平相處,德國和法國經常處於交戰情況,英國

和法國更是戰爭不斷。二次世界大戰以後,歐洲國家在有智慧的政治家領導之下,揚棄了以武力解決問題的觀念,歐盟的成立,使得歐洲人民從此不再害怕歐洲國家之間的戰爭。   所以,我仍然認為,如果我們強調人類應該互相相愛,那麼我所提出的這些重大問題,雖然也許不能完全消失,但至少不會有非常嚴重而不好的後果。   讓我們一起努力吧! 第九章   經濟發展建築在人類的浪費之上消費主義盛行,使「節約」成為罪惡目前的社會盛行消費主義,也大力鼓吹不斷消費,這讓「節約」的觀念似乎成了一種罪惡,因為節約會引發經濟的衰退。如果我們不買衣服、鞋子,不吃零食、餅乾,不喝咖啡、奶茶,不買房、買車,就會造成經濟的蕭條。日本

十多年來的經濟不景氣,就是因為人民的消費力不夠所致。可是這實在是一種糟糕的狀況,就好像我們不只要消費,還一定要浪費才行,在消費主義的邏輯下,我們越是浪費,對我們的經濟發展就會越好。最好是大家每天都在買iPhone或是最新型的手機,每天都在享用大餐和美食,或是每天都在採購流行服飾和名牌包,這樣人們在心理上,就好像會感覺到很幸福。即使我們的手機明明沒有問題,也沒有壞掉或不能使用,只是因為新款的手機推出,就要去換一支新的,要是不跟上這個潮流,就會變成落伍的人,會被別人嘲笑。廠商為了賺錢,也拚命的花錢刊登廣告和行銷,鼓吹大家來購買,甚至把擁有某種商品等同於擁有某種身分、地位或價值。可是,這樣的消費就等

於在鼓勵浪費。為了換一支新手機,那支原本好好的舊手機就這樣被丟棄了。為了買這些消費品,為了享受那些我們收入負擔不起的奢侈品,例如昂貴的房子、車子和珠寶,銀行會不斷地提供我們五花八門的貸款,業務員會舌燦蓮花的告訴你,貸款一點都不難,還可以辦信用卡、現金卡,只要每月繳一點利息就好,讓我們在不知不覺中陷入高利息的循環。利滾利之下,債務累積越來越高,最後成了「卡奴」,或是為了償還車子和房子的貸款,不停的拚命工作賺錢,成了「房奴」、「車奴」,幾乎無法喘息和脫身。但我們真的需要這麼多東西嗎?買了這麼多東西堆在家裡,我們真正用得到的有多少?我們真的因為「擁有」這些東西就覺得很快樂嗎?還是快樂也只是一下子,馬

上我們又想要繼續購物消費,所以這真的是快樂的來源嗎?還是我們只是想用不斷地消費來掩蓋空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