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口長庚門診表的問題,透過圖書和論文來找解法和答案更準確安心。 我們找到下列各種有用的問答集和懶人包

林口長庚門診表的問題,我們搜遍了碩博士論文和台灣出版的書籍,推薦PeteWalker寫的 第一本複雜性創傷後壓力症候群自我療癒聖經+如果不能怪罪你,我要如何原諒你?+心靈自由球(創傷療癒套組) 和彼得.沃克的 如果不能怪罪你,我要如何原諒你?:從哭泣、怪罪到原諒,真實療癒你的內在創傷都 可以從中找到所需的評價。

另外網站基隆市長庚醫院- 2023也說明:睡眠基隆長庚網路掛號掛號查詢看診進度掛號說明各院區掛號服務基隆長庚情人湖院區台北長庚長庚診所土城醫院林口長庚桃園長庚長青院區(護理之家) 雲林 ...

這兩本書分別來自柿子文化 和柿子文化所出版 。

亞洲大學 會計與資訊學系 周玲儀所指導 林佳慧的 醫院的醫務收入、組織型態與盈餘管理之關聯 (2021),提出林口長庚門診表關鍵因素是什麼,來自於醫療法人、醫務收入、組織型態、盈餘管理、支付點值調整。

而第二篇論文靜宜大學 法律學系 李介民所指導 陳信宏的 以憲法觀點來看新冠疫情下的全民健康保險給付制度-以未達8成補到8成健保給付為例 (2021),提出因為有 憲法、全民健康保險制度的重點而找出了 林口長庚門診表的解答。

最後網站育兒生活 07月號/ 2017 第326期 除了工作,還要育兒,三寶爸比 分身有/乏術?!則補充:... 診所兒科主治醫師學歷:長庚大學醫學系學士林口長庚醫院兒童內科部住院醫師林口長庚 ... 只是多數孩子恢復情況良好,再約個5、6天後的門診,回診檢查或開立康復證明, ...

接下來讓我們看這些論文和書籍都說些什麼吧:

除了林口長庚門診表,大家也想知道這些:

第一本複雜性創傷後壓力症候群自我療癒聖經+如果不能怪罪你,我要如何原諒你?+心靈自由球(創傷療癒套組)

為了解決林口長庚門診表的問題,作者PeteWalker 這樣論述:

真實療癒你的內在創傷 90%心理創傷皆可療癒 有效可行的恐懼與壓力減輕方案     《心靈自由球》   十三個實用步驟,可幫助你撫平自我的壓力與創傷,   管理情緒重現,藉以達到心靈真正的自由。   你可以將「心靈自由球」擺在桌案邊、身旁,   隨時觀看,時時閱覽其上的管理步驟;尤其在自我感覺不好時,   這是可以迅速自我解決的方案,也是最佳的心靈安撫工具!     《第一本複雜性創傷後壓力症候群自我療癒聖經》   ★★★這是第一本針對複雜性創傷後壓力症候群如何進行自我療癒的書★★★     創傷如何被製造?創傷如何來分解?   當所有的情緒、關係問題都沉重地壓到自己身上時,   該如何讓

一顆受傷的心獲得真正的自由?   這本書要特別給—   有過不快樂的童年、與父母關係欠佳、   人際關係經常不良、反覆出現親密關係困難、   或長期以來人生觀黑暗的你!     ★美國亞馬遜網路書店CPTSD相關議題暢銷Top1   ★亞馬遜網路書店讀者4.8顆星好評支持   ★全面性的分類與說解,直接點破會輕易忽略的心理創傷   ★提供有效可行的恐懼與壓力減輕方案   ★世界衛生組織於2019年首度將CPTSD納入了疾病分類標準中   ★理論教科書之外,值得細細研讀、反覆內省的第二本教科書等級的書     你以為自己的不夠好、不被愛、沒價值、不安全、不被傾聽,   就是醫師所診斷的憂鬱症、成

癮者、焦慮失眠患者……   但其實,根源是來自你童年所受的傷害:虐待、貶抑、忽視、責打辱罵、沒有愛……   以致你的「情緒調節」出了問題,讓你——   擁有一顆易破碎的玻璃心、常為了別人的一句話而喪失信心、   覺得事情沒有自己來就很容易失敗、總覺得朋友都不是真心待己、   成為別人眼中的暴躁公主、情緒王子……     ◎不搞錯病症,對症治療才有效     複雜性創傷後壓力症候群(CPTSD)很容易被誤解為一般的創傷後壓力症候群,甚至被誤診為邊緣性人格障礙、自戀型人格障礙、焦慮症、憂鬱症、解離性障礙,以致採用不當療癒方法措施,造成治標不治本,或是誤診誤治的狀況。     本書是第一本針對複雜性

創傷後壓力症候群如何進行自我療癒的書,作者在書中多次強調多元取向的治療方式(非單一性的治療方式),才是對CPTSD 有效的療法。同時,也以精闢詳細的說解,讓讀者得以正確地了解並確認複雜性創傷後壓力症候群,而非其他的常見錯誤標籤,進一步來幫助當事人更正確地了解自己,並且擺脫種種錯誤標籤和無效治療的自卑感或挫折感。     ◎或許你忘了來自童年的傷      複雜性創傷後壓力症候群(CPTSD)是後天因素所造成,多數是在虐待或忽略的家庭中成長,遭受長期創傷經驗所致,而這創傷經驗,可以發生在語言、情緒、心靈或身體的層面。     孩子因為試圖努力與人親近或得到接納,但最後卻徒勞無功,所以只能在被遺棄

所帶來的絕望中受苦。而一些父母更會透過體罰與輕蔑,來加深遺棄性的創傷。     父母的拒絕,放大了孩子的恐懼,再鍍上一層羞恥感,而隨著時間的進展,就演變成有毒的內在找碴鬼(惡性的自我批判),直到孩子長大後,都還在承擔著父母的拋棄,最終變成自己最糟糕的敵人,落入了CPTSD的深淵。     有太多的人因為忽略了這樣的創傷或情緒,造成了莫名的人際關係障礙、情感關係不協調……     「我為了自己所說所做的每件事而感到懷疑、羞恥,並因此感到痛苦。」   「我知道我對自己很嚴苛,但是如果我不時常督促自己,我會比現在更失敗。」   「人生爛透了,而我甚至更爛!我甚至連挑母親節卡片這麼簡單的事都做不到。」

  「看看我,沒有什麼嚇得了我,我這麼放鬆,連在椅子上都坐不直了。」   「你以為我會被那虛假的微笑給騙走嗎?」   「我真是個失敗者!我什麼都做不好!你一定對我很厭煩了。」   「我覺得好像要死了,我的背痛大概是腫瘤吧?我這個月瘦了將近一公斤,我就知道我有癌症!我真希望我趕快死了算了。」     ◎來自自身有深度創傷的資深心理治療師建言     本書作者是美國資深心理治療師,也曾有嚴重的複雜性創傷後壓力症候群(CPTSD),但在這本書裡,他以充滿慈悲和同理心的角度,完整地協助讀者理解複雜性創傷後壓力症候群的種種複雜層面,尤其是情緒面的惡性循環與死胡同。     這樣完整性、系統性的理解,使

得倖存者(從創傷中復原者)能夠更看清自己的狀況、突破盲點,也能更有動機、採用更好的角度來幫助自己。     在同類型的書籍中,被推崇是複雜性創傷後壓力症候群倖存者的療癒聖經,更在創傷倖存者社群中受到了極高的評價與推薦,同時也是被心理助人工作者所採用的寶貴工具。     ◎你受傷了嗎?——5個常見的創傷症候     1.情緒重現(emotional flashbacks)。症狀是突發的,而且常有一段時間的退化現象,排山倒海地感受到童年受虐或受遺棄時的感覺,包括壓倒性的恐懼、羞恥、孤立、暴怒、哀慟或憂鬱。     2.毒性羞恥(toxic shame)。倖存者壓倒性地覺得自己醜陋、愚蠢、令人厭惡或

爛得要命,於是消滅了受創者的自尊。毒性羞恥也可能來自於父母持續的忽略和拒絕。     3.自我拋棄(self-abandonment)。這是指嚴重失去了健康的自我意識。     4.惡性的內在批判(vicious inner critic,或稱內在找碴鬼)。自我羞辱和責備,感覺自己不夠好。     5.社交焦慮(social anxiety)。對社交非常不自在,變得不願向他人尋求支持,並且不得不把「靠自己」當作求生的策略。     ◎明白你受傷的心——4種創傷類型     童年虐待或遺棄的模式、出生排行、基因等差異,會導致受創的孩子偏向4F求生策略中的其中一種(或合併兩種以上),而小時候之所以

會這麼做,是為了預防、逃離或改善更多的創傷。     「戰」(fight)類型會發展出一種像是自戀性的防衛反應,突然用有攻擊性的反應去對待威脅。     「逃」(flight)類型會發展出一種類似強迫症的防衛反應,如逃跑,或象徵式地過度活躍。     「僵」(freeze)類型會發展出一種像是解離的防衛反映,如放棄、麻木、進入解離或崩潰,像是接受注定會受傷一樣的反應。     「討好」(fawn)類型則會發展出類似關係依賴的防衛反應,用取悅或提供幫助的方式,企圖緩和或阻止對方。     ◎13個實用步驟,幫你管理情緒重現     1.對自己說:「我正在經歷情緒重現。」   2.提醒自己:「我感

到害怕,但我沒有危險!我現在很安全。」   3.承認自己有界線的權利和需求。   4.安慰鼓勵地對內在小孩說話。   5.破解永恆的想法。   6.提醒自己現在是處於成人的身體中。   7.重回你的身體。   8.抗拒內在找碴鬼的誇大和災難化。   9.允許自己哀悼。   10.培養安全的關係和尋求支持。   11.學習辨識會引起情緒重現的誘發因子。   12.搞清楚情緒重現的經歷是什麼。   13.對緩慢的復原過程要有耐心。     《如果不能怪罪你,我要如何原諒你?》     《第一本複雜性創傷後壓力症候群自我療癒聖經》進階指南   創傷療癒大師彼得‧沃克全新深度療癒力作!   父母、心理

諮商師、醫師、社工、教育工作者,   以及每一個受過創傷和時常壓抑情緒的人都需要   過往的傷就藏在情緒裡,   當你從情緒的磨難中釋放出來,就能真正的獲得愛與尊重!     當一個人懂得將責任歸咎於應怪罪的地方,   並感到憤怒和失去時,寬恕才會發生……     情緒創傷所導致的具毀滅性的結果,是一種性格組成,其中包含著極糟糕的低自尊、無法享樂、超級負責任或超級不負責任、害怕被遺棄。     而來自不快樂家庭的數千萬成人小孩的悲劇性結果,是他們不知道自己是誰,不知道如何照顧自己的需求,以及如何對自己感覺良好,也不會享受親密。這千百萬人總是陷入災難性的關係、衝動行為、無情地論斷自己,並且一直尋

求認可和安全感。     所以……     如果你習慣在面對人生諸多情況有不良情緒反應時,會怪罪與羞辱自己;   如果你會無緣無故地感到「情緒低落」或無法解釋的焦慮,並且找不出任何原因;   如果會為了偶發的破壞性想法和行為而苦苦掙扎……   那麼,你的「內在小孩」可能受傷了!     真正的自由來自真正的自我認知──   ‧對於在童年被嚴重傷害的人來說,真心原諒父母的感覺,極少在他們以哀悼抽乾痛苦之池以前出現。然而,真正的原諒始於自我。   ‧真正的原諒,有賴成年小孩清楚記得父母施虐和忽略的細節。   ‧若要真心地對父母感恩,我們必須先認清童年傷害,並達到顯著的療癒。   ‧更深度的心理健康

,只存在於有情緒傷害時仍能保持自我憐憫和自我尊重的人。   ‧創傷倖存者絕對需要哀悼,因為他們的個體性和表達性可能在童年時期就被殺死或消失了。   ‧自我憐憫會從哀悼中誕生,並且讓我們清楚地知道,遭受惡劣對待,以及由惡劣對待引起的情緒重現,並不是我們自己造成的。     本書所提供的實用建議將幫助你──   ‧打破無意識的、自我破壞的習慣   ‧復原全然感受自我情緒之能力   ‧增進情緒智力   ‧為失能家庭的倖存者修復情緒本質在童年時受到的傷害   ‧以安全且具療癒性的方式,把淚水轉為自我憐憫,把憤怒轉為健康的自我保護與存活在世的安全感。     來自讀者的真實感受   ►50 年來,我第一

次真正高興地活著。非常感謝這本書。   ►這是我讀過的唯一一本完全理解人是什麼,並教導如何醒來和活著的書。   ►我讀過關於支持自己的最好的書!   ►地球上的每個人都應該擁有這本書。   ►這本書不僅改變了生活,而且改變了世界!   ►它既富有洞察力又具有變革性。很多書都是關於診斷的,但卻未能為讀者提供改變的工具,但這本書兩者兼而有之。   ►我確實覺得這本書是為我而寫的。   ►強烈推薦給任何懷疑能夠克服(情感)創傷和虐待的人。   ►這本書我已經讀了兩遍,目前打算讀第三遍,每次它讓我更深入地了解我的真實身份。   ►彼得.沃克如此準確地描述了童年創傷的情況,就好像他能讀懂我的心思一樣。他

以這樣一種方式描述複雜性創傷後壓力症候群,不僅明確地解釋了兒童在虐待和忽視中生活的感覺,而且我認為這種方式對試圖從中恢復的人很有幫助。     如果不接納並體驗全面的人類感覺,   我們就無法當個健康的人類。     我們的情緒健康狀態,經常反映了我們處於各種情緒之中時,有多麼愛及尊重自己和他人。     真正的自尊以及與他人的親密感,無論當事人的感覺體驗是愉快或不愉快,都是基於充滿愛地與自己和他人同在的能力。     如果我們不去接觸那些比較不開心的感覺,就會被剝奪了去注意不公、虐待或忽略等狀況的根本能力。那些不能感覺到自我悲傷的人,常常不知道自己被不公地排擠了;而那些不能對虐待感受到正常的

憤怒或恐懼反應的人,則經常會有受到虐待的風險。     因此,如果我們要重新獲得愛人的天生能力,就必須先學會愛自己的各種情緒狀態。     ☆正確認識情緒   ‧「感覺」和「情緒」都不是那種因為被忽略就神奇消散的能量狀態,許多不必要的情緒痛苦,就是因為不釋放那些情緒能量而造成的。     ‧當小孩不被允許體驗悲傷、憤怒、失落和挫折的感覺,他們真實的感覺就會變得神經質且扭曲;成年後,這些小孩會無意識地安排人生去重複相同的情緒壓抑。     ‧願意全然感受情緒,將會贈與我們釋放情緒的彈性。允許自己感覺很糟,反而能化解這些感覺,並且更快恢復到良好的感覺。     ‧更深度的心理健康,只存在於有情緒傷

害時仍能保持自我憐憫和自我尊重的人。     ‧當我們不願意去感覺情緒,就會出現情緒無意識地「發作」的風險,像是挖苦、找麻煩、慣性遲到和「忘記」承諾,都是常見的無意識憤怒表現。     ‧我們可以學會以良性的方式處在情緒之中,可以擁有情緒而不死守它們。     ‧我們對自己的感覺所能做,並非只有「自動壓抑」這個唯一的壞選擇。     ‧當我們試著直接體驗自己的感覺時,最終會發現「臣服於它們」是最有效率的回應方式,而且是長期來說最不痛苦的。     ‧哀悼是人類最有效的壓力釋放機制,是內在情緒壓力鍋的安全且健康的釋放閥。     ☆童年創傷與原諒   ‧對於在童年被嚴重傷害的人來說,真心原諒父母

的感覺,極少在他們以哀悼抽乾痛苦之池以前出現。然而,真正的原諒始於自我。   ‧真正的原諒,有賴成年小孩清楚記得父母施虐和忽略的細節。   ‧若要真心地對父母感恩,我們必須先認清童年傷害,並達到顯著的療癒。   ‧當孩子不被允許怪罪父母的壞行為時,通常會轉為責怪他人和(或)自己。   ‧那些不被允許怪罪父母之壞行為的孩子,常常會變成無法保護自己免於虐待的成人。   ‧怪罪的感覺可以用安全且沒有虐待性的方式表達,而我們的父母也不必在場。   ‧若能去挑戰並推翻那些關於原諒、怪罪和情緒的虛假且具破壞性的信仰,對成年小孩是有益的。   ‧當我們選擇原諒的方式是吞下對於父母之不公作為的憤怒時,就會落入

否認的心理迷霧中。   ‧當我們不去挑戰否認,就會繼續麻痺地被禁錮在舊傷痛裡,盲目地對自己童年的創傷與失落感到無所謂。   ‧「不成熟的原諒」是在我們還沒有徹底體悟父母對我們的傷害有多嚴重時,就決定原諒他們。     無論有多麼可怕又悲慘的失落經驗,   哀悼都可以修復對人生的熱情。      「哀悼」是自古以來人類用來表達關於受傷和失落的悲傷及憤怒的健康歷程,也是心理以自然的方式釋放我們失去所重視的人、事、物時的痛苦。哀悼對於情緒健康的必要性,就如同大小便之於生理健康,其移除心理傷害與痛苦的情緒能量,就像排泄的生理功能會移除身體中的毒素。     創傷倖存者絕對需要哀悼,因為他們的個體性和表

達性可能在童年時期就被殺死或消失了。     ☆哀悼與童年創傷     ‧童年時期沒有遭受長期身體虐待的人,最可能忽視自己童年所受到的不良影響。     ‧成人之苦,大多根源於童年時期的非肉體虐待與忽略,最普遍的特徵就是「自我仇恨」,而這個仇恨最常見的焦點就是我們的感覺。      ‧不帶羞恥地或不帶自我仇恨地全然感受童年深深的悲傷時,心會美好地渴望重拾失去的自我,並以這樣的渴望來打開心房。     ‧哀悼的憤怒是溫暖的,特別有助於讓恐懼解凍,並溶出被恐懼冰凍的內在小孩。   ‧有效的憤怒工作,經常自然地喚醒我們基本的自我保護本能。   ‧長期受虐的倖存者經常出現「情緒重現」的現象。情緒重

現是突然地或持續地退化到童年創傷時的情緒狀態,而這些情緒狀態是過去的恐懼、憂鬱、自我仇恨和羞恥的強烈痛苦體驗。   ‧憤怒是解決當下情緒重現的強大工具。每當過去的恐嚇再度出現,而我們允許自己對此感到生氣,就會提醒自己,我們不再是無助的小孩,而是有力量的成人,擁有自我保護的能力。   ‧自我憐憫會從哀悼中誕生,並且讓我們清楚地知道,遭受惡劣對待,以及由惡劣對待引起的情緒重現,並不是我們自己造成的。自我憐憫幫助我們把情緒重現詮釋為父母有錯的證明,而不是我們有錯;並且幫助我們了解,我們感到痛苦,是因為我們受傷了,而不是因為我們很差勁。   ‧好好地哭一場所帶來的平靜,與透過放鬆技巧或冥想所得到

的平靜相當不同,而是最踏實、最有身體感覺的平靜。   ‧沒被哭出來的眼淚,以及往內的憤怒,會把恐懼與羞恥困在我們內心。而哀悼會自然地療癒這種情況。有效的哀悼會使我們從恐懼和羞恥的死亡之握中重生,從而擁有安全感和自尊感。     ☆哀悼的歷程   ‧哀悼要完全有效,除了哭泣之外,也必須包括「發怒」、言語抒發和感覺的歷程。   ‧主動解決情緒痛苦,是透過哭泣、發怒和談論它。   ‧被動解決情緒痛苦,是單純聚焦並感覺儲存在我們體內的舊傷痛。   ‧哭泣:把自怨自哀升級為自我憐憫,療癒災難化和誇大化。   ‧發怒:發怒會建立信心;暫時分裂到憤怒之中,有助於復原。   ‧言語抒發:以說出或寫出痛苦的方

式來釋放痛苦。   ‧完全表達情緒:當我們同時哭泣又發怒又言語宣洩時,對於過去有最強大的療癒力。   ‧感受情緒:允許倖存者以靜態方式處理童年痛苦的哀悼歷程,刻意地鬆懈抗拒並聚焦在痛苦上,於是痛苦可以通過並離開身體。     ☆哀悼帶來的禮物   ‧重拾童年之失落   ‧在哀悼中復原的情緒,會加強意向性   ‧哀悼會喚醒自我憐憫   ‧哀悼會增強自我保護的本能   ‧哀悼能安撫情緒重現的情況   ‧哀悼會減少身體化   ‧哀悼會開啟通往平靜和解脫的大門   ‧哀悼會修復能夠去愛的心   ‧哀悼會減少否認和貶低的情況   ‧哀悼會除去恐懼和羞恥   本書特色     ★來自資深心理治療師的個人掙

扎體驗與20年問診的療癒經驗   ★是情緒傷害獲得完全解脫、自由與自在的必備指南   ★作者《第一本複雜性創傷後壓力症候群自我療癒聖經》在臺銷售超過30,000本的肯定   名人推薦&好評     白麗芳  兒童福利聯盟執行長   吳若權  作家/廣播主持/企管顧問   吳雅雯  李政洋身心診所及開心生活診所駐診精神科醫師、英國藝術治療師與創傷諮商師   呂伯杰  盼心理諮商所所長   李崇建  作家、親子作家、台灣青少年教育協進會前理事長   周志建  資深心理師、故事療癒作家   周慕姿  心曦心理諮商所諮商心理師   林耕新  耕心療癒診所院長   留佩萱  美國諮商教育博士、美

國執業心理諮商師   張景然博士  國立彰化師範大學諮輔系系主任   陳志恆  諮商心理師、作家   陳雅慧  親子天下媒體中心總編輯   陳儀安  諮商心理師   葉國偉  林口長庚醫院兒少保護中心主任   盧蘇偉  世紀領袖教育基金會執行長   謝文宜  實踐大學家庭諮商與輔導碩士班教授

林口長庚門診表進入發燒排行的影片

鉛在我們的生活中無所不在,對我們的人體影響傷害也很大!台北市曾在2015年爆發鉛水管事件,引發民眾用水疑慮,目前已全面改為不銹鋼管替代,鉛管正式從台北市消失。但我們日常生活中仍然有許多地方有鉛存在,又該如何避免呢?林口長庚紀念醫院毒物科主任顏宗海醫師教你這樣做不受「鉛」累!

喝水喝到鉛超標?

針對鉛水管事件,顏宗海醫師回應,那陣子好多患者來門診請他幫忙檢驗有沒有鉛中毒,可見大家都滿在意。林口長庚醫院臨床毒物科護理師譚敦慈也提及,我們每天都要喝水,所以這個事件也讓民眾有每天喝水都一併喝進很多鉛的感覺。

自來水廠出來的水因為經過水公司把關,所以並沒有鉛在裡頭,但水管經年累月有水通過,會不會因此送到家家戶戶時,打開水龍頭出來的水就包含一些鉛?顏宗海醫師說,原則上就算自來水中有鉛,大概只有五分之一會被腸胃道吸收,而吸收後大部分也還是會從腎臟排出。此外,台北市政府目前已全面汰換鉛水管,所以大家不用過於擔心。譚敦慈老師也補充,雖然當時很多人來驗鉛含量,但基本上數值都還不錯。

至於什麼叫做鉛超標?顏宗海醫師說明,根據美國疾管署,同時也是我國遵循的檢驗標準而言,兒童與成人的血鉛濃度基本上都正常,很少出現不正常的狀況。

血鉛濃度
兒童:上限5mg/dL
成人:上限10mg/dL

鉛就算沒超標,對人體也有害

顏宗海醫師說明,當時與林杰樑醫師合作時,有注意到我們的身體其實是完全不需要鉛這個元素,不像銅是我們體內需要的微量元素,可是鉛對人體機能而言是不需要的,鉛若是存在在人體當中是多餘且有害的。

林杰樑醫師當初有做一系列的研究顯示,只要血鉛濃度較高時,例如不到10以上,大約4左右時可能還是會造持腎功能的損傷。顏宗海醫師表示,若是給予患者解毒劑或螯合劑療法,腎功能就會改善,而林杰樑醫師的研究報告也奠定了一個基礎:鉛即使沒有超標,對人體器官仍有傷害。這份研究當時也登上了《新英格蘭醫學雜誌》。

日常生活中還有哪裡有鉛?

汽油
顏宗海醫師表示,早期我們都在用高級汽油,裡面通常都會有鉛存在。但大家現在都改用98 95 92的無鉛汽油,所以汽油就不是問題了。

來路不明草藥
不清楚來源的草藥,有時候就可能有鉛在裡頭。顏宗海醫師分享,消基會曾做過抽樣,市面上有一些薑黃粉就有兩款是含有鉛。譚敦慈老師補充,中藥一定要透過合法的中醫師及中草藥店取得,會比較安全。

口紅
顏宗海醫師說,在國內外的臨床上都曾發現口紅含有鉛,許多五顏六色、顏色很鮮豔的口紅,就算大牌子也被檢驗出來含鉛。

玩具
五顏六色、顏色鮮豔的玩具也可能有鉛,但通常是來路不明的玩具才有,合格的玩具是不會有的。

吸管
同樣也是很多顏色的吸管,也曾被主管機關驗出鉛的成分。譚敦慈老師就建議,大家可以改用不鏽鋼、竹製、玻璃的吸管替代。

兒童餐具
父母替小朋友買餐具時,可能會喜歡買上面有卡通人物圖案的餐具,但譚敦慈老師建議,在接觸食物的那一面應該選用「沒有顏色」的最好。這些色彩鮮豔的餐具剛出廠的時候可能不會有問題,但用久了就會刮傷,我們就可能把鉛吃下肚。

指甲油
許多年輕女性喜歡擦指甲油,但難免有指甲油脫落的可能性,若是又用手拿東西吃的時候,就可能有把鉛吃進去的風險,要特別注意。譚敦慈老師也提醒父母,盡量不要幫孩童擦指甲油,如果真的要擦,擦腳趾甲就好。

另外,包括紅蠟燭、糖果包裝紙、年糕外層的布,以及許多橋墩用的防鏽油漆中也有鉛的存在。顏宗海醫師分享,以前林杰樑醫師就曾說過,我們國內有許多跨海大橋是漆上紅色的防鏽油漆,但經過日曬雨淋油漆仍會剝落,掉進水中的話就有可能被魚吃下肚,萬一民眾又釣魚、抓魚來吃,就可能會進到我們的食物鏈當中。

譚敦慈老師表示,鉛在我們日常生活中幾乎無所不在,要多留意才能避免身體受到傷害。

譚敦慈防鉛毒小撇步

1、不服用來路不明中、草藥。
2、不喝大骨湯、不吸食骨髓、不吃骨頭製品。
3、血鉛半衰期為30天,多吃高鈣食物以減少鉛的吸收。
高鈣食物如:黑芝麻(咬碎)、蝦皮、小魚乾、櫻花蝦、紫菜、乳酪。
4、不用色彩鮮豔餐具接觸食物,水晶玻璃餐具也可能含鉛,勿裝熱食及酸性飲料。
5、多運動排汗更健康。

更多精采內容請見早安健康11月號《逆轉脂肪肝》,全台各大超商書店熱賣中,早安健康嚴選商城免運特惠中!

https://www.everydayhealth.com.tw/media_article/574

【相關文章】

舊電器的這成分增7倍傷肝風險!護肝防毒小心家中8大地雷
https://www.everydayhealth.com.tw/article/20409

孕婦吸收的鉛90%會傳給寶寶!慎選4飲食預防鉛從口入
https://www.everydayhealth.com.tw/article/14832

顏宗海:吃隔夜菜不會致癌!反而這件事才更要擔心
https://www.everydayhealth.com.tw/article/11834

【更多譚敦慈的防毒教室】

防範無形殺手,一氧化碳中毒 (黃文宏醫師)
https://youtu.be/wWqZQVsOQZ8

不可忽視的室內空汙(黃文宏醫師)
https://youtu.be/ZATWDR-qr9I

生活中的汞危害,你會不會中毒?(顏宗海醫師)
https://youtu.be/5W6yHzFdGY4

#譚敦慈 #顏宗海 #鉛中毒
----------------------------------------------------------------------------------
早安健康網站:
https://www.everydayhealth.com.tw/
早安健康FB:
https://www.facebook.com/Everydayhealth.Taiwan
早安健康Youtube:
https://www.youtube.com/c/EverydayhealthTw

醫院的醫務收入、組織型態與盈餘管理之關聯

為了解決林口長庚門診表的問題,作者林佳慧 這樣論述:

本研究目的為探討我國醫院的醫務收入與盈餘管理之影響,和組織型態與盈餘管理之影響。本研究使用2015年至2019年由健保署所公布的醫療財團法人與醫療社團法人之財務報表,研究方法為建立迴歸模型來估計裁決性支付點值調整,利用裁決性支付點值調整來衡量不同組織型態之盈餘管理的差異。假說一係探討裁決性支付點值調整對於不同組織型態的醫務收入之間之差異,實證結果顯示醫療法人的醫務收入與裁決性支付點值調整為顯著正相關,醫療財團法人會使用支付點值調整來調降醫務收入,而醫療社團法人則是使用支付點值調整來提升醫務收入。假說二係探討醫療財團法人與醫療社團法人非醫務活動收入與醫療社會服務費用間之關聯性,透過實證結果顯示

,醫療財團法人的醫療社會服務費用與非醫務活動收入為顯著正相關。假說三係探討教育研究發展費用與醫療財團法人與醫療社團法人之醫務收入之關聯,實證結果顯示,醫療社團法人之教育研究發展費用與醫務收入為顯著正相關。本研究進一步測試,透過實證結果得知,醫院之醫務收入越高時,會增加裁決性支付點值調整向下操弄的幅度。而當醫院組織型態為醫療財團法人時,醫務收入越高,減少裁決性支付點值調整向下操弄的幅度,反之,當醫院組織型態為醫療社團法人時,醫務收入越高,會增加裁決性支付點值調整向下操弄的幅度。本研究發現兩個不同的組織型態的醫院,在實證結果中有顯著差異,而醫療財團法人又可再分成三種屬性,故本研究進一步將醫療財團法

人分成三種屬性,來驗證醫療財團法人再分成一般、宗教與企業三種屬性,而醫療財團法人與醫療社團法人仍然有顯著差異,透過假說一實證模型得知,醫療財團法人之醫務收入與裁決性支付點值調整為顯著負相關,其受到企業型與宗教型醫療財團法人之影響,而醫療社團法人之醫務收入與裁決性支付點值調整為顯著正相關。其次,透過假說二實證模型,醫療財團法人之醫療社會服務費用與非醫務活動收入為顯著正相關,其受到的是宗教型醫療財團法人之影響,而醫療社團法人之醫療社會服務費用與非醫務活動收入為無顯著關聯。最後,透過假說三實證模型,醫療財團法人之醫務收入與教育研究發展費用為無顯著關聯,其中發現企業型醫療財團法人有顯著負相關,而醫療社

團法人之醫務收入與教育研究發展費用為顯著正關聯。

如果不能怪罪你,我要如何原諒你?:從哭泣、怪罪到原諒,真實療癒你的內在創傷

為了解決林口長庚門診表的問題,作者彼得.沃克 這樣論述:

《第一本複雜性創傷後壓力症候群自我療癒聖經》進階指南 創傷療癒大師彼得‧沃克全新深度療癒力作! 父母、心理諮商師、醫師、社工、教育工作者, 以及每一個受過創傷和時常壓抑情緒的人都需要 過往的傷就藏在情緒裡, 當你從情緒的磨難中釋放出來,就能真正的獲得愛與尊重!   當一個人懂得將責任歸咎於應怪罪的地方,   並感到憤怒和失去時,寬恕才會發生……   情緒創傷所導致的具毀滅性的結果,是一種性格組成,其中包含著極糟糕的低自尊、無法享樂、超級負責任或超級不負責任、害怕被遺棄。   而來自不快樂家庭的數千萬成人小孩的悲劇性結果,是他們不知道自己是誰,不知道如何照顧自己的需求,以

及如何對自己感覺良好,也不會享受親密。這千百萬人總是陷入災難性的關係、衝動行為、無情地論斷自己,並且一直尋求認可和安全感。   所以……   如果你習慣在面對人生諸多情況有不良情緒反應時,會怪罪與羞辱自己;   如果你會無緣無故地感到「情緒低落」或無法解釋的焦慮,並且找不出任何原因;   如果會為了偶發的破壞性想法和行為而苦苦掙扎……   那麼,你的「內在小孩」可能受傷了!   真正的自由來自真正的自我認知──   ‧對於在童年被嚴重傷害的人來說,真心原諒父母的感覺,極少在他們以哀悼抽乾痛苦之池以前出現。然而,真正的原諒始於自我。   ‧真正的原諒,有賴成年小孩清楚記得父母施虐和忽

略的細節。   ‧若要真心地對父母感恩,我們必須先認清童年傷害,並達到顯著的療癒。   ‧更深度的心理健康,只存在於有情緒傷害時仍能保持自我憐憫和自我尊重的人。   ‧創傷倖存者絕對需要哀悼,因為他們的個體性和表達性可能在童年時期就被殺死或消失了。   ‧自我憐憫會從哀悼中誕生,並且讓我們清楚地知道,遭受惡劣對待,以及由惡劣對待引起的情緒重現,並不是我們自己造成的。   本書所提供的實用建議將幫助你──   ‧打破無意識的、自我破壞的習慣   ‧復原全然感受自我情緒之能力   ‧增進情緒智力   ‧為失能家庭的倖存者修復情緒本質在童年時受到的傷害   ‧以安全且具療癒性的方式,把淚水轉為自我

憐憫,把憤怒轉為健康的自我保護與存活在世的安全感。   來自讀者的真實感受   50 年來,我第一次真正高興地活著。非常感謝這本書。   這是我讀過的唯一一本完全理解人是什麼,並教導如何醒來和活著的書。   我讀過關於支持自己的最好的書!   地球上的每個人都應該擁有這本書。   這本書不僅改變了生活,而且改變了世界!   它既富有洞察力又具有變革性。很多書都是關於診斷的,但卻未能為讀者提供改變的工具,但這本書兩者兼而有之。   我確實覺得這本書是為我而寫的。   強烈推薦給任何懷疑能夠克服(情感)創傷和虐待的人。   這本書我已經讀了兩遍,目前打算讀第三遍,每次它讓我更深入地了解我的真實身

份。   彼得.沃克如此準確地描述了童年創傷的情況,就好像他能讀懂我的心思一樣。他以這樣一種方式描述複雜性創傷後壓力症候群,不僅明確地解釋了兒童在虐待和忽視中生活的感覺,而且我認為這種方式對試圖從中恢復的人很有幫助。   如果不接納並體驗全面的人類感覺,   我們就無法當個健康的人類。   我們的情緒健康狀態,經常反映了我們處於各種情緒之中時,有多麼愛及尊重自己和他人。   真正的自尊以及與他人的親密感,無論當事人的感覺體驗是愉快或不愉快,都是基於充滿愛地與自己和他人同在的能力。   如果我們不去接觸那些比較不開心的感覺,就會被剝奪了去注意不公、虐待或忽略等狀況的根本能力。那些不能感覺

到自我悲傷的人,常常不知道自己被不公地排擠了;而那些不能對虐待感受到正常的憤怒或恐懼反應的人,則經常會有受到虐待的風險。   因此,如果我們要重新獲得愛人的天生能力,就必須先學會愛自己的各種情緒狀態。   ☆正確認識情緒   ‧「感覺」和「情緒」都不是那種因為被忽略就神奇消散的能量狀態,許多不必要的情緒痛苦,就是因為不釋放那些情緒能量而造成的。   ‧當小孩不被允許體驗悲傷、憤怒、失落和挫折的感覺,他們真實的感覺就會變得神經質且扭曲;成年後,這些小孩會無意識地安排人生去重複相同的情緒壓抑。   ‧願意全然感受情緒,將會贈與我們釋放情緒的彈性。允許自己感覺很糟,反而能化解這些感覺,並且更快恢

復到良好的感覺。   ‧更深度的心理健康,只存在於有情緒傷害時仍能保持自我憐憫和自我尊重的人。   ‧當我們不願意去感覺情緒,就會出現情緒無意識地「發作」的風險,像是挖苦、找麻煩、慣性遲到和「忘記」承諾,都是常見的無意識憤怒表現。   ‧我們可以學會以良性的方式處在情緒之中,可以擁有情緒而不死守它們。   ‧我們對自己的感覺所能做,並非只有「自動壓抑」這個唯一的壞選擇。   ‧當我們試著直接體驗自己的感覺時,最終會發現「臣服於它們」是最有效率的回應方式,而且是長期來說最不痛苦的。   ‧哀悼是人類最有效的壓力釋放機制,是內在情緒壓力鍋的安全且健康的釋放閥。   ☆童年創傷與原諒   ‧對於在

童年被嚴重傷害的人來說,真心原諒父母的感覺,極少在他們以哀悼抽乾痛苦之池以前出現。然而,真正的原諒始於自我。   ‧真正的原諒,有賴成年小孩清楚記得父母施虐和忽略的細節。   ‧若要真心地對父母感恩,我們必須先認清童年傷害,並達到顯著的療癒。   ‧當孩子不被允許怪罪父母的壞行為時,通常會轉為責怪他人和(或)自己。   ‧那些不被允許怪罪父母之壞行為的孩子,常常會變成無法保護自己免於虐待的成人。   ‧怪罪的感覺可以用安全且沒有虐待性的方式表達,而我們的父母也不必在場。   ‧若能去挑戰並推翻那些關於原諒、怪罪和情緒的虛假且具破壞性的信仰,對成年小孩是有益的。   ‧當我們選擇原諒的方式是吞下

對於父母之不公作為的憤怒時,就會落入否認的心理迷霧中。   ‧當我們不去挑戰否認,就會繼續麻痺地被禁錮在舊傷痛裡,盲目地對自己童年的創傷與失落感到無所謂。   ‧「不成熟的原諒」是在我們還沒有徹底體悟父母對我們的傷害有多嚴重時,就決定原諒他們。   無論有多麼可怕又悲慘的失落經驗,   哀悼都可以修復對人生的熱情。   「哀悼」是自古以來人類用來表達關於受傷和失落的悲傷及憤怒的健康歷程,也是心理以自然的方式釋放我們失去所重視的人、事、物時的痛苦。哀悼對於情緒健康的必要性,就如同大小便之於生理健康,其移除心理傷害與痛苦的情緒能量,就像排泄的生理功能會移除身體中的毒素。   創傷倖存者絕對需

要哀悼,因為他們的個體性和表達性可能在童年時期就被殺死或消失了。   ☆哀悼與童年創傷   ‧童年時期沒有遭受長期身體虐待的人,最可能忽視自己童年所受到的不良影響。   ‧成人之苦,大多根源於童年時期的非肉體虐待與忽略,最普遍的特徵就是「自我仇恨」,而這個仇恨最常見的焦點就是我們的感覺。   ‧不帶羞恥地或不帶自我仇恨地全然感受童年深深的悲傷時,心會美好地渴望重拾失去的自我,並以這樣的渴望來打開心房。   ‧哀悼的憤怒是溫暖的,特別有助於讓恐懼解凍,並溶出被恐懼冰凍的內在小孩。   ‧有效的憤怒工作,經常自然地喚醒我們基本的自我保護本能。   ‧長期受虐的倖存者經常出現「情緒重現」的現象。情

緒重現是突然地或持續地退化到童年創傷時的情緒狀態,而這些情緒狀態是過去的恐懼、憂鬱、自我仇恨和羞恥的強烈痛苦體驗。   ‧憤怒是解決當下情緒重現的強大工具。每當過去的恐嚇再度出現,而我們允許自己對此感到生氣,就會提醒自己,我們不再是無助的小孩,而是有力量的成人,擁有自我保護的能力。   ‧自我憐憫會從哀悼中誕生,並且讓我們清楚地知道,遭受惡劣對待,以及由惡劣對待引起的情緒重現,並不是我們自己造成的。自我憐憫幫助我們把情緒重現詮釋為父母有錯的證明,而不是我們有錯;並且幫助我們了解,我們感到痛苦,是因為我們受傷了,而不是因為我們很差勁。   ‧好好地哭一場所帶來的平靜,與透過放鬆技巧或冥想所得到的

平靜相當不同,而是最踏實、最有身體感覺的平靜。   ‧沒被哭出來的眼淚,以及往內的憤怒,會把恐懼與羞恥困在我們內心。而哀悼會自然地療癒這種情況。有效的哀悼會使我們從恐懼和羞恥的死亡之握中重生,從而擁有安全感和自尊感。   ☆哀悼的歷程   ‧哀悼要完全有效,除了哭泣之外,也必須包括「發怒」、言語抒發和感覺的歷程。   ‧主動解決情緒痛苦,是透過哭泣、發怒和談論它。   ‧被動解決情緒痛苦,是單純聚焦並感覺儲存在我們體內的舊傷痛。   ‧哭泣:把自怨自哀升級為自我憐憫,療癒災難化和誇大化。   ‧發怒:發怒會建立信心;暫時分裂到憤怒之中,有助於復原。   ‧言語抒發:以說出或寫出痛苦的方式來釋

放痛苦。   ‧完全表達情緒:當我們同時哭泣又發怒又言語宣洩時,對於過去有最強大的療癒力。   ‧感受情緒:允許倖存者以靜態方式處理童年痛苦的哀悼歷程,刻意地鬆懈抗拒並聚焦在痛苦上,於是痛苦可以通過並離開身體。   ☆哀悼帶來的禮物   ‧重拾童年之失落   ‧在哀悼中復原的情緒,會加強意向性   ‧哀悼會喚醒自我憐憫   ‧哀悼會增強自我保護的本能   ‧哀悼能安撫情緒重現的情況   ‧哀悼會減少身體化   ‧哀悼會開啟通往平靜和解脫的大門   ‧哀悼會修復能夠去愛的心   ‧哀悼會減少否認和貶低的情況   ‧哀悼會除去恐懼和羞恥   從沒感覺到悲傷的人,無法知道喜樂;   不曾憤怒的人

,絕少感覺到真誠的愛;   一直在逃離恐懼的人,從未發現自己的勇氣;   那些拒絕感覺「怪罪」的人,從未真正原諒他人。 本書特色   來自資深心理治療師的個人掙扎體驗與20年問診的療癒經驗   是情緒傷害獲得完全解脫、自由與自在的必備指南   作者《第一本複雜性創傷後壓力症候群自我療癒聖經》在臺銷售超過30,000本的肯定 好評推薦   【具名推薦】   白麗芳,兒童福利聯盟執行長   吳若權,作家/廣播主持/企管顧問   林耕新,耕心療癒診所院長   葉國偉,林口長庚醫院兒少保護中心主任   謝文宜,實踐大學家庭諮商與輔導碩士班教授   【國內名人推薦】   作者作為兒童時期經歷身

體與情感虐待的倖存者,同時也是治療師,在我看來,書中其中最動人的部分不僅是其融合了詩、文學、哲學、宗教乃至靈性等豐富養分,更在於他真摯地分享個人如何復原與整合的經驗、並從中展現的脆弱與力量。我想像作者溫暖的言語,可以內化為倖存者在復原路上的撫育性聲音。相對的,他也相當鏗鏘有力地示範了如何有效地使用憤怒或怪罪為自己重新賦權。——吳雅雯,精神科專科醫師暨藝術治療師   我們都被教導要原諒他人,不與人為惡。然而,我們卻忽略了原諒他人前要先好好的經驗內在怪罪他人的深度,將那些為了被認可而被遺棄的負向自我找回來。這本書可以引領讀者,一步步的學習如何從原諒的過程裡,找回遺失的負向自我。——呂伯杰,盼心理

諮商所所長   作者彼得.沃克(Pete Walker)在書中提到的,任何要求一個人應該原諒加害者的說法都是迫害,並且,怪罪是一個很正常的情緒,是一個我們辨識被不善對待、能夠說「不」的力量來源。而這本書,正能夠幫助我們如何同時握住內心的複雜與矛盾,同時握住「怪罪」與「原諒」。   邀請你,跟隨著心理治療師彼得.沃克一起走進自己的內心,去感受每一種情緒,以及去重新撫慰那些內心的孩子們。——留佩萱,美國諮商教育與督導博士   《如果不能怪罪你,我要如何原諒你?》是一本創傷療癒經典之作,書裡談到原諒這個議題時,提醒讀者,如果我們沒辦法好好地去經歷與感受那些憤怒與恨意,我們是不可能做到原諒的。充其

量,都只是在壓抑罷了!   別急著去原諒,你該做的,是憐惜自己。當你懂得心疼自己時,你才會放下對自己的批判,而願意全然地感受那些不舒服的情緒,讓正常的情緒能在體內自然流動,最後得以獲得釋放。——陳志恆,諮商心理師、作家   在書中特別對於原諒有較細緻的討論,詳細的去解釋了原諒的各種處理,和辨識出何時是適合進行原諒的時機,都是對於創傷能不能被好好處理非常重要的關鍵。   從自我原諒到原諒父母,帶領個案或者自己一步一步的從受傷枷鎖中,去看見解開束縛的關鍵,不僅僅是對自己的療癒,更是在關係中為自己打開新的一扇窗,去看見受傷以後長出的勇敢與力量。   此書非常適合在成長中受過傷的你,或者在助人道路上

想更了解對於創傷的修復與歷程,都能獲得不小的收穫和啟發。——陳儀安,諮商心理師

以憲法觀點來看新冠疫情下的全民健康保險給付制度-以未達8成補到8成健保給付為例

為了解決林口長庚門診表的問題,作者陳信宏 這樣論述:

我國的全民健康保險制度肇始於民國84年,此制度的最初制定到最後執行乃是基於我國憲法及其增修條文的規定及委託。當時的健保給付計算基準多以當時實施的公務人員保險及勞工保險為樣本為設計藍圖,若以廣大台灣蒼生之健康保障的確是不負我國憲法的委託,然而經過多年的實施而沒有認真的逐步考量醫療經濟原則之下,卻也造成健保支付金額的逐年短缺,而採取了救急不救窮的短線操作。最後依照全民健康保險法的相關規定處理醫事服務機構的不公平給付,而變成一點非一元的結果成為每年的常態。先給付8成然後再依照當年健保總額的量能計算後給於不足一點一元的價金給付,此乃本文所要討論的未8補8之健保給付樣態。其中所牽涉到的憲法基本權利則有

平等權、生存權、工作財產權,甚至是憲法第22條所討論的健康權。本篇論文即是以憲法的角度、個人公共衛生修為及身為第一線基層醫療人員立場,來討論我國全民健康保險制度應該如何在合乎憲法委託的永續經營下,同時也可以保障少數又關鍵之醫事服務機構的工作人員,在憲法上的基本人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