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功功率的問題,透過圖書和論文來找解法和答案更準確安心。 我們找到下列各種有用的問答集和懶人包

有功功率的問題,我們搜遍了碩博士論文和台灣出版的書籍,推薦陳中寫的 基於MATLAB的電力電子技術和交直流調速系統模擬(第2版) 和(美)尼爾·斯多里的 電子學系統方法(原書第5版)都 可以從中找到所需的評價。

另外網站有功功率- 消耗的交流电能量 - Sogou Baike也說明:有功功率 (active Power)是指在交流电路中,一个周期内发出或负载消耗的瞬时功率的积分的平均值,单位为瓦、千瓦。 测量有功功率的仪表称为有功功率表,简称功率表 ...

這兩本書分別來自清華大學出版社 和機械工業所出版 。

國立臺灣科技大學 電子工程系 魏榮宗所指導 張泉泉的 微型電網分層控制策略研究 (2021),提出有功功率關鍵因素是什麼,來自於微型電網、下垂控制、功率分配、電壓穩定、小信號穩定性分析、虛擬複阻抗、全域滑動模式控制、分散式二級控制、電壓/頻率恢復、功率優化分配、模糊類神經網路。

而第二篇論文東南科技大學 電機工程研究所 陳長煌所指導 汪佳達的 以LabVIEW為基礎之電力監控系統研製 (2020),提出因為有 監控系統、MODBUS通訊協議、可程式控制器、電力電錶的重點而找出了 有功功率的解答。

最後網站为什么电网中存在有功功率与无功功率?則補充:有功功率 (P)是指保持设备运行所需要的电功率,也就是将电能转化为其它形式的能量(机械能,光能,热能等)的电功率。

接下來讓我們看這些論文和書籍都說些什麼吧:

除了有功功率,大家也想知道這些:

基於MATLAB的電力電子技術和交直流調速系統模擬(第2版)

為了解決有功功率的問題,作者陳中 這樣論述:

主要介紹基於MATLAB的電力電子技術和交直流調速系統模擬,在適當闡述工作原理的基礎上,重點介紹系統的模擬模型建立方法和模擬結果分析,對於不能直接調用的模擬模組進行修改並說明其工作原理。    本書共分7章:第1章為基礎內容,著重介紹MATLAB基本操作與模型庫中模組流覽;第2~7章為電力電子和交直流調速系統模擬模型的建立和模擬結果分析。全書提供了大量應用實例。    本書的特點是將電力電子技術、交直流調速系統與MATLAB模擬有機地結合在一起,敘述簡潔、概念清楚。    本書適合作為高等學校電氣類、自動化類及其相關專業高年級本科生、研究生的教材和教師參考書,也可供相關技術人員參考。

陳中,鹽城工學院教師,連續多年指導學生進行畢業設計以及學科競賽,擁有豐富教學、實踐經驗,已出版《基於MSP430單片機的控制系統設計》《基於AVR單片機的控制系統設計》等五部著作。 第1章 MATLAB簡介與基本操作 1.1 MATLAB簡介 1.2 Simulink/SimPowerSystems模型視窗 1.2.1 Simulink的工作環境 1.2.2 模型視窗工具列 1.3 有關模組的基本操作及模擬步驟 1.4 測量模組及顯示和記錄模組的使用 1.5 建立子系統和系統模型的封裝 1.6 模組的修改 1.7 新版本中查找舊版本模組 1.8 Simulink

模型庫中的模組 1.9 SimPowerSystems模型庫流覽 1.10 模擬演算法介紹 1.11 S函數的編寫 第2章 電力電子整流電路模擬 2.1 電力電子模擬常用的測量模組簡介 2.2 單相橋式整流電路模擬 2.2.1 單相全控橋式整流電路的模擬 2.2.2 單相半控橋式整流電路的模擬 2.3 三相半波可控整流電路模擬 2.3.1 三相半波可控整流電路接阻感性負載模擬 2.3.2 三相半波可控整流電路接反電動勢負載模擬 2.3.3 考慮交流電源存在電感三相不可控整流電路模擬 2.3.4 考慮交流電源側存在電感的三相半波可控整流電路模擬 2.4 三相橋式全控整流電路模擬 2.5 三相半

控橋式整流電路模擬 第3章 電力電子有源逆變模擬 3.1 半波可控整流電路接電動勢性負載模擬 3.2 考慮交流電源存在電感的有源逆變模擬 3.3 三相全控橋式電路有源逆變工作狀態模擬 3.4 整流電路的電流畸變係數和有功功率測量的模擬 第4章 電力電子無源逆變模擬 4.1 負載換流逆變器模擬 4.1.1 RLC串聯諧振逆變器模擬 4.1.2 並聯諧振逆變器模擬 4.2 強迫換流電壓型逆變器模擬 4.2.1 單相橋式串聯電感式逆變器模擬 4.2.2 三相串聯電感式逆變電路模擬 4.2.3 串聯二極體式逆變器模擬 4.2.4 具有輔助換流晶閘管逆變器模擬 4.3 強迫換流電流型逆變器模擬 4.

4 全控型電力電子電壓型逆變器模擬 4.4.1 單相全橋逆變器模擬 4.4.2 三相電壓型逆變器模擬 4.5 多重逆變電路模擬 4.5.1 二重單相電壓型逆變電路模擬 4.5.2 三相電壓型逆變器多重化模擬 4.6 正弦波脈寬逆變器模擬 4.7 跟蹤型PWM控制技術模擬 4.7.1 單相半橋式跟蹤PWM逆變器模擬 4.7.2 三相橋式跟蹤PWM逆變器模擬 …… 第5章 交流調壓和直流變換模擬 第6章 直流調速系統模擬 第7章 交流調速系統的MATLAB模擬 參考文獻

有功功率進入發燒排行的影片

市面上的功率計品牌及種類眾多,你是不是不知道該從何選擇?對於功率計無論你是需要或是想要,都有最適合你的款式,不妨到你熟識的店家去問問,找一組最合用的功率計,裝上它,維護世界和平的重任就交給你了XD
#17tkbar#hopecycling#功率計#訓練#單車
17tkbar youtube :
https://www.youtube.com/c/17tkbar

17tkbar粉絲專頁:
https://www.facebook.com/17tkbar/

17tkbar IG:
https://www.instagram.com/17tkbar/

微型電網分層控制策略研究

為了解決有功功率的問題,作者張泉泉 這樣論述:

微型電網(Microgrid)作為一種高效利用可再生能源分散式發電(Distributed Generation)的方法,可被用於解決偏遠地區的發電問題或為關鍵負荷提供不間斷供電。為了保證微型電網的可靠性和經濟運行,首要任務是維持系統電壓/頻率穩定和實現分散式發電單元之間功率的精確分配。微型電網通常運行於中低壓電力系統中,其線路阻抗主要呈現電阻電感性,傳統的P-f/Q-U下垂控制(Droop Control)性能不佳,雖然可通過採用虛擬複阻抗(Virtual Complex Impedance)的方法,使線路阻抗中的電阻分量被虛擬負電阻抵消。但由於存在線路阻抗參數漂移和估計誤差等問題,若虛擬

負電阻設計不當會導致系統不穩定。本文根據中低壓微型電網的線路參數特點,採用P-U/Q-f下垂控制,並且在控制迴路中引入由虛擬負電感和虛擬電阻組成的虛擬複阻抗,其中虛擬負電感用於減小系統阻抗中電感分量引起的功率耦合(Power Coupling),虛擬電阻用於增強系統中的電阻分量,並且調整阻抗匹配度以提高功率分配精度。然而此作法功率分配仍然會受到系統線路阻抗參數的影響。此外,下垂控制結合虛擬阻抗方法易引起電壓偏差問題。因此本文研究了一種新型的基於虛擬複阻抗的穩壓均流控制方法,在不受線路阻抗參數變化影響的情況下實現精確的功率分配,並且提高電壓品質。本研究同時建立基於所提出方法的微型電網系統小信號模

型(Small-Signal Model),用於分析系統的穩定性和動態性能,同時為控制器參數的設計提供理論依據。分析結果表明,所提出方法對線路阻抗參數漂移和估計誤差具有強健性,並且使系統具有較大的穩定裕度和較快的動態響應速度。再者,本文針對微型電網併聯逆變器的有功功率分配和電壓偏差問題探討,基於全域滑動模式控制(Total Sliding-Mode Control)技術重新設計功率-電壓下垂控制器和內迴路電壓調節器。首先,針對功率-電壓下垂控制回路,定義有功功率與公共耦合點(Point-of-Common-Coupling)電壓幅值之間的下垂控制關係誤差。然後通過採用全域滑動模式控制以獲得新的

下垂控制關係,從而同時實現有功功率分配和電壓幅值恢復。由於全域滑動模式控制方案可為系統提供快速的動態性能和強健性,高精度的暫態有功功率分配也可在不受線路阻抗影響的情況下被實現。更進一步,本文針對微型電網提出基於自我調整模糊類神經網路(Adaptive Fuzzy Neural Network)的分散式二級控制(Distributed Secondary Control)方案,以實現電壓/頻率恢復和最優功率分配。首先,建立微型電網動態系統模型,該模型由逆變器介面分散式電源模型和微型電網電力網絡模型組成,其中分散式電源模型可通過具有最優有功功率分配方案的初級控制器的動態模型來表示。微型電網電力網絡

模型由潮流動態模型和負荷模型組成。然後定義基於一致性演算法的誤差函數,並提出基於模型的全域滑動模式控制技術來處理同步和跟蹤問題。為達到無須詳細動態控制設計,本文設計自我調整模糊類神經網路方案來模擬全域滑動模式控制律,以繼承其快速動態響應性能和強健性。同時,所提出的自我調整模糊類神經網路控制方法可以解決全域滑動模式控制對微型電網動態模型精確資訊的依賴。藉由投影演算法(Project Algorithm)和李雅普諾夫穩定性(Lyapunov Stability)定理,推導模糊類神經網路的參數自我調整調節律,以保證基於自我調整模糊類神經網路的分散式二級控制系統的穩定性。本文所提出方法的有效性和優越性

將通過數值模擬和實驗進行驗證。

電子學系統方法(原書第5版)

為了解決有功功率的問題,作者(美)尼爾·斯多里 這樣論述:

該書首先闡述了電子電路和元器件等相關內容,包括基本電路與元器件、電壓和電流的測量、電阻與直流電路、電容與電場、電感與磁場、交流電壓與電流、交流電路的功率和頻率特性、暫態特性等。然後對電子系統進行了闡述,包括感測器、致動器、放大、控制與回饋、運放、半導體與二極體、場效應電晶體、功率電子、運放的內部電路、雜訊與電磁相容、正回饋、振盪器與穩定性、數位系統、串列邏輯、數位器件、數位設計的實現、資料獲取與轉換、系統設計等。 Neil Storey 博士,英國華威大學工程學院教授,英國電腦學會(BCS)會員、工程與技術學會(IET)會員、特許工程師(CENG)、特許I.T.專業人員(

CITP);他不僅有多年的教學經驗,他還是嵌入式系統有限公司(Embedded Systems Limited)的總經理,擁有豐富的業界經驗。他著作頗豐,除了本書之外,《Safety-Critical Computer Systems》《Electrical and Electronic Systems》是他的代表作品。 出版者的話 譯者序 前言 視頻清單 致謝 第一部分 電路和元器件 第1章 基本電路和元器件2  1.1 引言2  1.2 國際單位3  1.3 常用首碼3  1.4 電路3  1.5 直流電流和交流電流5  1.6 電阻、電容和電感5  1.7 歐姆定律

5  1.8 基爾霍夫定律6  1.9 電阻的功耗6  1.10 電阻串聯7  1.11 電阻並聯7  1.12 電阻分壓器7  1.13 正弦量8  1.14 電路符號9  關鍵點10  習題10 第2章 電壓和電流的測量11  2.1 引言11  2.2 正弦波11  2.3 方波16  2.4 電壓和電流的測量17  2.5 類比電流錶和類比電壓表18  2.6 數字萬用表20  2.7 示波器21  關鍵點24  習題24 第3章 電阻和直流電路26  3.1 引言26  3.2 電流和電荷26  3.3 電壓源26  3.4 電流源27  3.5 電阻和歐姆定律27  3.6 電阻串

並聯28  3.7 基爾霍夫定律28  3.8 大衛南定理和諾頓定理30  3.9 疊加33  3.10 節點分析法35  3.11 回路分析法36  3.12 電路聯立方程組的求解39  3.13 方法的選擇39  關鍵點40  習題40 第4章 電容和電場43  4.1 引言43  4.2 電容器和電容43  4.3 電容器和交流電壓與交流電流44  4.4 電容器的尺寸對電容值的影響45  4.5 電場強度和電通量密度45  4.6 電容串聯與並聯46  4.7 電容上的電壓和電流之間的關係47  4.8 正弦電壓和正弦電流48  4.9 充電電容器中儲存的能量49  4.10 電路符號

49  關鍵點50  習題51 第5章 電感和磁場52  5.1 引言52  5.2 電磁學52  5.3 磁阻54  5.4 電感54  5.5 自感55  5.6 電感器55  5.7 電感串聯和並聯57  5.8 電感上的電壓和電流的關係57  5.9 正弦電壓和正弦電流58  5.10 電感中儲存的能量58  5.11 互感59  5.12 變壓器60  5.13 電路符號61  5.14 電感在感測器中的使用61  關鍵點62  習題63 第6章 交流電壓和交流電流64  6.1 引言64  6.2 電壓和電流的關係64  6.3 電感和電容的電抗65  6.4 相量圖67  6.5

 阻抗70  6.6 複數記法71  關鍵點75  習題75 第7章 交流電路的功率77  7.1 引言77  7.2 阻性負載的功耗77  7.3 電容的功率78  7.4 電感的功率78  7.5 含有電阻和電抗元件的電路的功率78  7.6 有功功率和無功功率79  7.7 功率因數糾正80  7.8 三相系統81  7.9 功率測量82  關鍵點82  習題83 第8章 交流電路的頻率特性84  8.1 引言84  8.2 雙埠網路84  8.3 分貝(dB)85  8.4 頻率回應87  8.5 高通RC網路87  8.6 低通RC網路90  8.7 低通RL網路92  8.8 高通

RL網路93  8.9 RC網路和RL網路的比較93  8.10 波特圖94  8.11 多級電路組合使用的效果95  8.12 RLC電路和諧振97  8.13 濾波器101  8.14 寄生電容和寄生電感103  關鍵點104  習題104 第9章 瞬態特性106  9.1 引言106  9.2 電容充電和電感儲能106  9.3 電容放電和電感釋放能量109  9.4 一階系統的全回應110  9.5 二階系統114  9.6 高階系統115  關鍵點116  習題116 第10章 電動機和發電機118  10.1 引言118  10.2 簡單的交流發電機118  10.3 簡單的直流發

電機119  10.4 直流發電機120  10.5 交流發電機122  10.6 直流電動機122  10.7 交流電動機123  10.8 交直流兩用電動機124  10.9 步進電動機124  10.10 總結125  關鍵點126  習題126 第二部分 電子系統 第11章 電子系統128  11.1 引言128  11.2 系統工程方法128  11.3 系統129  11.4 系統輸入和輸出129  11.5 物理量和電信號130  11.6 系統框圖131  關鍵點133  習題133 第12章 感測器134  12.1 引言134  12.2 感測器性能的描述135  12.

3 溫度感測器136  12.4 光感測器137  12.5 壓力感測器138  12.6 位移感測器138  12.7 運動感測器142  12.8 聲音感測器142  12.9 感測器介面143  12.10 總結145  關鍵點146  習題146 第13章 執行器148  13.1 引言148  13.2 熱執行器148  13.3 光執行器148  13.4 力、位移和運動執行器149  13.5 聲音執行器151  13.6 執行器介面151  13.7 總結152  關鍵點153  習題153 第14章 放大155  14.1 引言155  14.2 電子放大器156  14.3

 源和負載157  14.4 放大器的等效電路158  14.5 輸出功率161  14.6 功率增益162  14.7 頻率回應和頻寬163  14.8 差分放大器164  14.9 簡單的放大器166  關鍵點166  習題167 第15章 控制和回饋168  15.1 引言168  15.2 開環和閉環系統168  15.3 自動控制系統169  15.4 回饋系統170  15.5 負反饋172  15.6 負反饋的影響174  15.7 總結176  關鍵點177  習題177 第16章 運算放大器179  16.1 引言179  16.2 理想運算放大器180  16.3 基本的運

算放大器電路180  16.4 其他電路183  

以LabVIEW為基礎之電力監控系統研製

為了解決有功功率的問題,作者汪佳達 這樣論述:

本文實現一個基於LabVIEW[5]的遠程電力監控系統。系統使用具有MODBUS協議的多功能電力電錶來測量電壓、電流、有功功率、無功功率、視在功率、千瓦時、功率因數等電氣參數。同時,一個具有MODBUS協議的8通道繼電器用於實現遠程負載的開/關控制。現場設備與遠程工作站或人機介面(HMI)設備間的數據傳輸是透過Zigbee無線通信完成。人機介面上的燈號警報用於反應過電流或低電壓等異常狀況。本系統構建了一個具有主電路和三個子電路的模擬配電盤,配備四個多功能電力電錶和一個繼電器模組,電錶及繼電器模組內建MODBUS協議。系統軟件是在LabVIEW平台上用G語言開發的,因為它具有易於無縫整合硬體、

具有許多可以節省程式開發時間的分析功能以及用圖形方式可視化數據。測試結果顯示,與基於PLC的電力監控系統相比,此系統具有易於使用、可彈性擴充且成本更低等優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