晝光色6500k的問題,透過圖書和論文來找解法和答案更準確安心。 我們找到下列各種有用的問答集和懶人包

國立雲林科技大學 電子與光電工程研究所碩士班 黃建盛所指導 王帛祥的 以腦電訊號及心率變異度探討LED室內照明對於人體的影響 (2011),提出晝光色6500k關鍵因素是什麼,來自於室內照明、腦電圖、心率變異度、發光二極體。

而第二篇論文國立成功大學 建築學系碩博士班 江哲銘所指導 邱冠升的 不同色溫度下照明環境對視覺疲勞影響之研究 (2010),提出因為有 色溫度、視覺疲勞、閃光融合閾值、生理回饋的重點而找出了 晝光色6500k的解答。

接下來讓我們看這些論文和書籍都說些什麼吧:

除了晝光色6500k,大家也想知道這些:

以腦電訊號及心率變異度探討LED室內照明對於人體的影響

為了解決晝光色6500k的問題,作者王帛祥 這樣論述:

本實驗探討LED在室內空間的應用對於人體腦電波訊號(Electroencephalography , EEG)心率變異度(Heart Rate Variability , HRV),以及相較於傳統之螢光光源其對於人生理訊號反應之差異。研究內容主要分為兩個部分,即(一)探討LED室內照明於相對色溫3500K及6500K時對於人體生理反應的影響; (二)探討當人在同為高色溫6500K晝光之傳統螢光光源與LED光源以及低色3500K的LED光源下閱讀時對於人體生理反應的影響及差異性。實驗結果發現,於心率變異度分析中,兩組LED光源實驗組前十分鐘與後十分鐘的低頻功率分析LFP並無顯著差異,而傳統螢光

光源組的低頻功率分析LFP則明顯下降,並且有統計上的顯著差異;從腦波分析中,兩組LED光源實驗組前十分鐘與後十分鐘FP1處與O1處均無顯著差異,而傳統螢光光源組FP1處beta波後十分鐘較前十分鐘明顯上升,而O1處alpha波也明顯上升,並且具有統計上的顯著差異。

不同色溫度下照明環境對視覺疲勞影響之研究

為了解決晝光色6500k的問題,作者邱冠升 這樣論述:

人們從以往只重空間「量」的追求,至現今對生活空間的「質」、「量」並重;轉變趨勢來自於生活水平的提高,而擺脫純粹對物質的追求,同時更加重視心理層面及健康舒適的感受。為因應國際發展趨勢與環境保護議題,除講究低碳、省能外,追求健康舒適之建築居住空間及室內環境品質,儼然已成為本世紀營建相關產業的重大課題。而依據國內外研究顯示,不同光源色溫度對視覺感受之影響,其心理反應及生理反應都有不可忽略之關聯。本研究將透過相關文獻之研究成果,以閃光融合閾值及視覺疲勞問卷評估視覺疲勞程度,以光環境評價問卷及生理回饋系統評估照明環境舒適性能,探討於一般常用照度(500Lux)下單一或混合不同色溫度之照明環境,在視覺終

端處理(VDT)的作業下對視覺疲勞及心、生理反應之影響。進一步整合分析主、客觀視覺疲勞評價與主觀舒適度及客觀生理數值量測結果,提出對視覺疲勞及舒適度都影響較佳的光源色溫度環境模組,作為使用者與設計者日後參考依據。■研究方法(1)本研究以足尺實驗室作為光環境實驗場所,以實驗室法模擬辦公環境來評估不同色溫度對心理與生理的影響。(2)本研究以S.D.法進行實驗者心理評價實驗,以了解在不同色溫度環境下受測者的心理反應,並以閃光融合閾值評估生理視覺疲勞程度與生理回饋系統量測生理值來解析生理舒適度之變化。(3)本研究運用統計分析方式將實驗心理及生理反應數據轉換成各項評價工具以比較各色溫度模組對受測者的影響

,並將結果回饋到設計者與使用者參考的建議。■研究結果以全般照明500Lux變換不同色溫度模組的實驗結果顯示,混合色溫度3000K+5000K最適合應用於需要長時間處於VDT行為下的辦公空間;需要增進創造力及靈感的刺激可暫時轉換室內色溫度值為混合色溫度4000K+6500K;4000K對提升警覺程度最為有效,建議可於早上及下午各開啟一小時以增加空間使用者的清醒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