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氣象廳台風的問題,透過圖書和論文來找解法和答案更準確安心。 我們找到下列各種有用的問答集和懶人包

另外網站氣象廳| 颱風情報也說明:氣象廳. 語言選擇. 日本語, English, 简体中文, 繁體中文, 한국어, Español, Português, Bahasa Indonesia, Tiếng Việt, Tagalog, ภาษาไทย, नेपाली भाषा ...

朝陽科技大學 景觀及都市設計系 林基源所指導 陳貽婷的 降雨、地下水位及土壤雨量指數之關係與警戒值探討-以梨山崩滑區為例 (2017),提出日本氣象廳台風關鍵因素是什麼,來自於筒狀模式、連續性降雨、梨山崩滑地區。

而第二篇論文朝陽科技大學 建築系建築及都市設計碩博士班 林基源所指導 劉于名的 以土壤雨量指數探討投89鄉道崩塌警戒值 (2015),提出因為有 土壤雨量指數、筒狀模式、投89鄉道的重點而找出了 日本氣象廳台風的解答。

最後網站日本氣象廳颱風消息11颱連來2個?氣象局證實 - Daniel le則補充:日本氣象廳 颱風消息11颱連來2個?氣象局證實:艾陶颱風明恐形成. 每天尋找失蹤死難者人數持續上升,寮國命名)。 颱風「海貝思」肆虐日本,可能登陸。日本氣象廳表示, ...

接下來讓我們看這些論文和書籍都說些什麼吧:

除了日本氣象廳台風,大家也想知道這些:

降雨、地下水位及土壤雨量指數之關係與警戒值探討-以梨山崩滑區為例

為了解決日本氣象廳台風的問題,作者陳貽婷 這樣論述:

梨山地區,自民國79年起,發生大規模滑動,之後每年出現5到10公分的變位。歷經民國88年921地震及後續颱風影響,尤其是民國93年敏督利颱風(七二水災)過後,原地滑治理區外圍,包括台7甲線上的松茂部落及台8線上的老部落、新舊佳陽部落等地,都有新的地滑地災害。民國102年,520豪雨及蘇力颱風造成大梨山幾處地區明顯位移之影響。梨山地區地滑主因係由大量雨水入滲而引起地下水位的變化為其主要誘因,本研究以中央氣象局梨山雨量站和梨山地區地滑監測站-梨山精華區B4、新佳陽地區J1、老部落地區L1及松茂地區S1等四個自動監測站之逐日雨量資料,分析民國101至民國105年近五年梨山地區季節雨量之變化,以陳樹

群等人(2013)、曾國維(2003)及劉于名(2016)之研究結果作為參考依據,運用筒狀模式分析19個颱風事件,探討事件中三筒層水位變化特性,再以不同之數據組合繪製警戒範圍,探討地層位移發生之情況與土壤雨量指數變化關係,最後提出梨山地區地滑區域之警戒值,並將結果提供於後續防災規劃上及後續研究之依據及參考。在與投89鄉道崩塌案例累積雨量相比之下,得知梨山地區平均累積雨量不到投89鄉道崩塌案例平均累積雨量二分之一。由於此區域降雨量較少,再將地下水位高程加入分析整合後,本研究所得出之結果,分別以24小時累積雨量、土壤雨量指數與地下水高程變化量將梨山地滑地區域分界為正常、警戒和行動等三個階段;24小

時累積雨量警戒預警基準值設為150mm,行動預警基準值設為250mm,土壤雨量指數警戒預警基準值設為125mm,行動預警基準值設為250mm,地下水相對高程變化警戒預警基準值設為4m,行動預警基準值設為9m,建議以此作危險預警基準值。

以土壤雨量指數探討投89鄉道崩塌警戒值

為了解決日本氣象廳台風的問題,作者劉于名 這樣論述:

近年台灣極端氣候比例明顯增加,使台灣山區邊坡崩塌所引發之土砂災害更難以掌握,其中以莫拉克颱風所引發獻肚山大規模山崩為一例,為預防未來極端氣候下可能造成之災害,對於邊坡穩定及防災相關之研究議題日趨重要。本研究以投89鄉道沿線六個大型崩塌地作為研究區域,以鈴木雅一等人(1979)、柴田撤(1984)、岡田憲治(2001)及陳樹群等人(2013)之研究結果作為參考依據,運用筒狀模式分析16個颱風及豪雨事件,探討事件中三筒層水位變化特性,再以不同之數據組合繪製警戒範圍,探討破壞事件發生之情況與土壤雨量指數變化關係,最後提出投89鄉道崩塌警戒值,並將結果提供於後續防災規劃上及後續研究之依據及參考。本研

究結果得出95%破壞案例發生在土壤雨量指數125mm以上;累積雨量200mm以上,該結果與陳樹群(2013)、岡田憲治(2001) 、柴田撤(1984)、鈴木雅一(1979)等前人研究結果相似。最後本研究推估,當土壤雨量指數大於250mm,且第二筒水深與第三筒水深差值小於-25mm之情況可能與大規模崩塌有所關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