散熱片加工的問題,透過圖書和論文來找解法和答案更準確安心。 我們找到下列各種有用的問答集和懶人包

散熱片加工的問題,我們搜遍了碩博士論文和台灣出版的書籍,推薦HOBBYJAPAN編輯部寫的 超 重機模型製作教科書 和任廣躍,黃略略,尤曉顏的 複合麵條乾燥技術都 可以從中找到所需的評價。

這兩本書分別來自楓書坊 和化學工業所出版 。

國立中興大學 機械工程學系 曾柏昌所指導 陳栢東的 以線放電加工在微細槽模具製程探討 (2003),提出散熱片加工關鍵因素是什麼,來自於線切割放電加工、微細槽、微細散熱片、微電極加工。

接下來讓我們看這些論文和書籍都說些什麼吧:

除了散熱片加工,大家也想知道這些:

超 重機模型製作教科書

為了解決散熱片加工的問題,作者HOBBYJAPAN編輯部 這樣論述:

嚴選曾登上《HOBBY JAPAN》封面的重機模型傑作 搭配豐富的照片解說,公開大師手法!   這次HOBBY JAPAN引以為傲的機車模型高手們──石缽俊、Tanoshigariya與成田健次將發揮真本事,示範13款重機模型的製作。除了清楚展示製作過程的說明照片之外,也搭配了詳盡的文字解說,製作上的重點、容易忽略的細節、達人手法不藏私大公開!   首先要挑戰的是製作名留機車史的【著名車款】!   從傳奇街車到曾經風靡一時的仿賽,此章節收錄了殿堂級的SUZUKI GT380 B、KAWASAKI KH400-A3/A4、YAMAHA TZ500G等共8款機車。   石缽俊老師也將公開自

己獨創的「阿俊流輻條更換法」。   接著是常見於街頭、瀟灑親民的【輕檔車】!   輕檔車模型由於原型的實車本身就比較小,因此很多模型的零件數也比較少,這對於正想投入機車模型的初學者來說是最好的入門套組。   最後一項任務,是連專業模型師也感到棘手的【老車翻新】!   數十年以上的老模型套組不如現代講究,而即便是重新發售的產品,數十年的歲月也必然會影響模具,使組裝難度遠高於當年發售的狀態。   成田健次老師將與厚到驚人的電鍍層及歪曲的零件展開奮鬥,挑戰完成傳奇名車!   在製作教學內容中將大方公開,模型師用職人精神以及無數經驗累積而成的高手密技!   ◉密技1▸▸ 散熱片雕刻加工   將

模型套組的散熱片用鑿刀雕深一點,作品密度馬上提高好幾個檔次!   ◉密技2▸▸ 在煞車碟上製造煞車片的痕跡   先將煞車碟裝在手持的電動研磨機上使其旋轉,並用銼刀抵在上面刮出煞車痕,再進行後續的塗裝,就能重現接近實車的質感!   ◉密技3▸▸想追求更高質感,先從更換幅條、改變配線尺寸著手   尤其是輻條,只是換成細線,在視覺上就有非常充分的效果,非常有一試的價值!   【登場車款】   .SUZUKI GT380 B   .KAWASAKI KH400-A3/A4   .KAWASAKI 500-SS/MACH III (H1)   .SUZUKI GSX-R750 (H) (GR71G

)   .YAMAHA TZ500G   .YAMAHA TZR250 (1KT)   .SUZUKI RG250γ   .SUZUKI GSX750S3 KATANA   .Honda Ape 50   .Honda MONKEY125 YOSHIMURA Ver.   .Honda MONKEY 2000 ANNIVERSARY   .Honda DREAM50 Custom   .Norton 750 Commando PR 本書特色   ◎嚴選13款充滿魅力的特色車款,緊緊抓住愛車人的心!   ◎邀請《HOBBY JAPAN》雜誌的機車模型高手──石缽俊、Tanoshigariya

與成田健次親自講解製作過程!   ◎教學步驟搭配大量說明照片,清楚解說每一個小細節!

以線放電加工在微細槽模具製程探討

為了解決散熱片加工的問題,作者陳栢東 這樣論述:

目前用來加工微細槽的方法有微銑削加工、蝕刻加工、雷射加工、電子束加工及放電加工等方式,其中放電加工更是具備高加工精度、耗費成本低之優點。線切割放電加工之線電極係連續抽出的,沒有電極消耗的問題,此外可用導具予以固定,有效地排除震盪進而提高加工精度,故非常適合用來加工微電極,繼而進行微細槽之加工。 本論文主要之目的,在於探討一製程簡單且成本低廉之微細槽加工技術。藉由田口實驗法瞭解放電參數與放電間隙的關係,並利用參數最佳化的結果,可製作出平均厚度81.7μm、平均高度273.3μm、平均間隔315.5μm之列狀微電極,最後利用此微電極作為微細模具,以壓製或

放電的加工方式,在工件上加工出微細散熱片。其中壓製成形可得到平均厚度294.4μm、平均間隔102μm以及高度為180μm的微細散熱片;放電加工可得到平均厚度223.2μm、平均間隔156μm以及平均高度180μm的微細散熱片。實驗結果發現,透過壓製成形所製作的微細散熱片,相較於放電加工方式而言,具有整體表面情況良好、加工時間短、擴槽量小等優點。而後再利用壓製成形微細槽之優點,進行網格狀模仁製作,並將此模仁透過熱壓之方式,加工出醫學界常用之細胞計數器。

複合麵條乾燥技術

A PHP Error was encountered

Severity: Warning

Message: file_put_contents(/var/www/html/prints/public/images/books_new/CN1/174/40/CN11740765.jpg): failed to open stream: No such file or directory

Filename: helpers/global_helper.php

Line Number: 140

Backtrace:

File: /var/www/html/prints/application/helpers/global_helper.php
Line: 140
Function: file_put_contents

File: /var/www/html/prints/application/views/article_v2.php
Line: 248
Function: coverWebp_online

File: /var/www/html/prints/application/controllers/Pages.php
Line: 662
Function: view

File: /var/www/html/prints/public/index.php
Line: 319
Function: require_once

A PHP Error was encountered

Severity: Warning

Message: getimagesize(/var/www/html/prints/public/images/books_new/CN1/174/40/CN11740765.jpg): failed to open stream: No such file or directory

Filename: helpers/global_helper.php

Line Number: 62

Backtrace:

File: /var/www/html/prints/application/helpers/global_helper.php
Line: 62
Function: getimagesize

File: /var/www/html/prints/application/helpers/global_helper.php
Line: 142
Function: coverWebp

File: /var/www/html/prints/application/views/article_v2.php
Line: 248
Function: coverWebp_online

File: /var/www/html/prints/application/controllers/Pages.php
Line: 662
Function: view

File: /var/www/html/prints/public/index.php
Line: 319
Function: require_once

A PHP Error was encountered

Severity: Notice

Message: Trying to access array offset on value of type bool

Filename: helpers/global_helper.php

Line Number: 64

Backtrace:

File: /var/www/html/prints/application/helpers/global_helper.php
Line: 64
Function: _error_handler

File: /var/www/html/prints/application/helpers/global_helper.php
Line: 142
Function: coverWebp

File: /var/www/html/prints/application/views/article_v2.php
Line: 248
Function: coverWebp_online

File: /var/www/html/prints/application/controllers/Pages.php
Line: 662
Function: view

File: /var/www/html/prints/public/index.php
Line: 319
Function: require_once

A PHP Error was encountered

Severity: Notice

Message: Trying to access array offset on value of type bool

Filename: helpers/global_helper.php

Line Number: 66

Backtrace:

File: /var/www/html/prints/application/helpers/global_helper.php
Line: 66
Function: _error_handler

File: /var/www/html/prints/application/helpers/global_helper.php
Line: 142
Function: coverWebp

File: /var/www/html/prints/application/views/article_v2.php
Line: 248
Function: coverWebp_online

File: /var/www/html/prints/application/controllers/Pages.php
Line: 662
Function: view

File: /var/www/html/prints/public/index.php
Line: 319
Function: require_once

A PHP Error was encountered

Severity: Notice

Message: Trying to access array offset on value of type bool

Filename: helpers/global_helper.php

Line Number: 68

Backtrace:

File: /var/www/html/prints/application/helpers/global_helper.php
Line: 68
Function: _error_handler

File: /var/www/html/prints/application/helpers/global_helper.php
Line: 142
Function: coverWebp

File: /var/www/html/prints/application/views/article_v2.php
Line: 248
Function: coverWebp_online

File: /var/www/html/prints/application/controllers/Pages.php
Line: 662
Function: view

File: /var/www/html/prints/public/index.php
Line: 319
Function: require_once

為了解決散熱片加工的問題,作者任廣躍,黃略略,尤曉顏 這樣論述:

幹制複合麵條是以穀物或豆類的粉為主,以薯粉、果蔬粉、功能粉等為輔,經和麵、壓片、切條、乾燥等工序而成型,因其原料麵粉中配以不同物性參數的配料,致使其鮮濕麵條的質熱傳遞特性發生了改變,傳統幹制工藝已不能滿足市場對複合麵條特性的需求。本書分別選取了馬鈴薯-小麥複合麵條、馬鈴薯-燕麥複合麵條、紅薯葉-小麥複合麵條,對其複合麵條的成型機制及乾燥特性進行論述,並通過熱風-熱泵聯合乾燥技術來處理鮮濕複合麵條,與傳統乾燥技術相比時間縮短約1/3,能耗節約近1/4,達到低碳保質之效果。研究結果以期為馬鈴薯、甘薯等薯類進行主糧化轉變提供技術支撐,同時也為主食產品的膳食結構向多樣化、個性化發展提供發展思路。 本

書適宜從事食品行業的技術人員參考。 第一篇馬鈴薯-小麥複合麵條成型及其乾燥特性 第1章馬鈴薯-小麥複合麵條概述2 1.1馬鈴薯及小麥2 1.2乾燥技術簡介5 第2章馬鈴薯全粉添加量對複合麵條品質的影響7 2.1概述7 2.2材料與設備8 2.2.1材料與試劑8 2.2.2儀器與設備8 2.3試驗方法8 2.3.1馬鈴薯全粉的製備8 2.3.2麵條製作工藝8 2.3.3試驗設計9 2.3.4煮制特性的測定9 2.3.5質地剖面分析9 2.3.6微觀結構測定10 2.3.7水分的測定10 2.3.8基於模糊數學綜合評價法的感官評定10 2.3.9資料處理10 2.4結果與分析

11 2.4.1馬鈴薯全粉添加量對複合麵條煮制特性的影響11 2.4.2馬鈴薯全粉添加量對複合麵條的TPA的影響11 2.4.3馬鈴薯全粉添加量對複合麵條微觀結構的影響12 2.4.4馬鈴薯全粉添加量對複合麵條水分分佈的影響14 2.4.5模糊數學法評價不同含量馬鈴薯全粉複合麵條15 2.5本章小結17 第3章不同細微性馬鈴薯全粉對複合麵條品質的影響18 3.1概述18 3.2材料與設備19 3.2.1材料與試劑19 3.2.2儀器與設備19 3.3試驗方法19 3.3.1試驗設計19 3.3.2煮制特性的測定19 3.3.3TPA的測定19 3.3.4自由水和結合水的測定20 3.3.5微

觀結構的測定20 3.3.6幹基含水率及乾燥速率的測定20 3.3.7有效水分擴散係數測定20 3.3.8資料處理21 3.4結果與分析21 3.4.1不同細微性馬鈴薯全粉對複合麵條煮制特性的影響21 3.4.2不同細微性馬鈴薯全粉對複合麵條TPA的影響22 3.4.3不同細微性馬鈴薯全粉複合麵條的孔隙率23 3.4.4自由水和結合水含量25 3.4.5不同細微性馬鈴薯全粉對麵條乾燥特性的影響25 3.5本章小結27 第4章基於變異係數法對不同乾燥方法馬鈴薯全粉複合麵條品質的評價28 4.1概述28 4.2材料與設備29 4.2.1材料與試劑29 4.2.2儀器與設備29 4.3試驗方法29

4.3.1試驗設計29 4.3.2幹基含水率及乾燥速率的測定30 4.3.3煮制特性的測定30 4.3.4白度的測定30 4.3.5TPA的測定30 4.3.6剪切力的測定30 4.3.7微觀結構測定30 4.3.8乾燥能耗的測定30 4.3.9吸濕性的測定30 4.3.10變異係數法31 4.3.11資料處理31 4.4結果與分析31 4.4.1乾燥方式對複合麵條乾燥特性的影響31 4.4.2乾燥方式對複合麵條煮制特性的影響32 4.4.3乾燥方式對複合麵條白度的影響33 4.4.4乾燥方式對複合麵條TPA的影響34 4.4.5乾燥方式對複合麵條剪切的影響34 4.4.6乾燥方式對複合麵條

微觀結構的影響35 4.4.7乾燥方式對複合麵條乾燥能耗的影響36 4.4.8乾燥方式對複合麵條吸濕性的影響36 4.4.9不同乾燥方式下複合麵條品質的綜合評分37 4.5本章小結39 第5章馬鈴薯小麥複合麵條熱泵乾燥特性及數學模型的研究40 5.1概述40 5.2材料與設備40 5.2.1材料與試劑40 5.2.2儀器與設備40 5.3試驗方法41 5.3.1試驗設計41 5.3.2幹基含水率及乾燥速率的測定41 5.3.3有效水分擴散係數測定41 5.3.4活化能的測定41 5.3.5薄層乾燥模型的選擇42 5.4結果與分析42 5.4.1不同溫度對馬鈴薯小麥複合麵條熱泵乾燥特性的影響4

2 5.4.2不同風速對馬鈴薯小麥複合麵條熱泵乾燥特性的影響43 5.4.3乾燥模型的選擇44 5.4.4Midilli模型的求解與驗證47 5.4.5乾燥模型的驗證48 5.4.6有效水分擴散係數和活化能的確定48 5.5本章小結49 本篇參考文獻50 第二篇馬鈴薯-燕麥複合麵條成型及其乾燥特性 第6章馬鈴薯-燕麥複合麵條概述56 6.1馬鈴薯及燕麥56 6.2乾燥技術簡介58 第7章馬鈴薯澱粉-小麥蛋白共混體系的相互作用60 7.1概述60 7.2材料與設備61 7.2.1材料與試劑61 7.2.2儀器與設備61 7.3試驗方法61 7.3.1馬鈴薯澱粉的提取61 7.3.2小麥蛋白的

提取62 7.3.3熱力學特性的測定62 7.3.4黏度特性的測定62 7.3.5掃描電鏡的測定62 7.3.6資料處理62 7.4結果與分析63 7.4.1馬鈴薯澱粉-小麥蛋白共混體系熱力學作用分析63 7.4.2馬鈴薯澱粉-小麥蛋白共混體系黏度特性分析63 7.4.3馬鈴薯澱粉-小麥蛋白共混體系微觀結構特性65 7.5本章小結66 第8章燕麥添加對馬鈴薯複合麵條品質特性的影響67 8.1概述67 8.2材料與設備67 8.2.1材料與試劑67 8.2.2儀器與設備68 8.3試驗方法68 8.3.1麵條配方試驗設計68 8.3.2麵條生產工藝流程68 8.3.3麵條生產工藝要點68 8.

3.4質構特性測定69 8.3.5微觀結構的測定69 8.3.6乾燥特性的測定69 8.3.7感官特性的測定70 8.3.8資料處理71 8.4結果與分析71 8.4.1燕麥粉添加量對複合麵條質構特性的影響71 8.4.2燕麥添加量對複合麵條結構特性的影響73 8.4.3燕麥粉添加量對複合麵條乾燥特性的影響75 8.4.4燕麥粉添加量對複合麵條感官品質的影響76 8.5本章小結78 第9章馬鈴薯-燕麥複合麵條性質表徵79 9.1概述79 9.2材料與設備79 9.2.1材料與試劑79 9.2.2儀器與設備80 9.3試驗方法80 9.3.1試驗設計80 9.3.2晶體結構分析80 9.3.3

紅外光譜分析80 9.3.4TPA質構特性的測定80 9.3.5蒸煮特性測定81 9.3.6氨基酸分析81 9.3.7資料處理81 9.4結果與分析81 9.4.1馬鈴薯燕麥複合麵條澱粉晶型結構分析81 9.4.2馬鈴薯燕麥複合麵條紅外光譜分析82 9.4.3馬鈴薯燕麥複合麵條TPA質構特性分析83 9.4.4馬鈴薯燕麥複合麵條煮制特性分析84 9.4.5馬鈴薯燕麥複合麵條氨基酸分析85 9.5本章小結85 第10章基於回應面法優化馬鈴薯燕麥複合麵條熱泵-熱風聯合乾燥工藝86 10.1概述86 10.2材料與設備87 10.2.1材料與試劑87 10.2.2儀器與設備87 10.3試驗方法8

7 10.3.1複合麵條生產工藝要點87 10.3.2熱泵-熱風聯合乾燥單因素試驗87 10.3.3回應面優化試驗88 10.4指標測定88 10.4.1有效水分擴散係數的測定88 10.4.2乾燥能耗的測定88 10.4.3煮制損失率測定88 10.4.4感官特性測定89 10.4.5綜合評分的測定89 10.5結果與分析89 10.5.1不同熱泵溫度對複合麵條聯合乾燥特性的影響89 10.5.2不同轉換點含水率對複合麵條聯合乾燥特性的影響90 10.5.3不同熱風溫度對複合麵條聯合乾燥特性的影響91 10.5.4回應面優化試驗結果與分析92 10.5.5回應分析及結果優化93 10.5.6

回應面優化結果的驗證93 10.6本章小結95 第11章馬鈴薯燕麥複合麵條熱泵-熱風聯合乾燥水分遷移規律分析96 11.1概述96 11.2材料與設備97 11.2.1材料與試劑97 11.2.2儀器與設備97 11.3試驗方法97 11.3.1試驗設計97 11.3.2幹基含水率的測定97 11.3.3乾燥速率的測定97 11.3.4有效水分擴散係數測定98 11.3.5乾燥曲線的數學表徵98 11.3.6水分分佈的測定99 11.3.7微觀結構的測定99 11.3.8資料處理與分析99 11.4結果與分析99 11.4.1熱泵溫度對複合麵條聯合乾燥的影響99 11.4.2轉換點水分含量對

複合麵條聯合乾燥的影響100 11.4.3熱風溫度對複合麵條聯合乾燥的影響101 11.4.4複合麵條乾燥模型的擬合102 11.4.5複合麵條乾燥模型的驗證102 11.4.6不同乾燥條件下複合麵條的有效水分擴散係數103 11.4.7複合麵條熱泵-熱風聯合乾燥過程中的水分狀態變化103 11.4.8複合麵條聯合乾燥過程中各相態水的變化規律105 11.4.9複合麵條乾燥過程中核磁成像106 11.4.10複合麵條聯合乾燥過程中微觀結構變化107 11.5本章小結108 本篇參考文獻108 第三篇紅薯葉-小麥複合麵條成型及其乾燥特性 第12章紅薯葉-小麥複合麵條概述115 12.1紅薯葉概

述115 12.2複合麵條概述116 12.3複合麵條乾燥技術117 第13章預處理對紅薯葉乾燥特性的影響119 13.1概述119 13.2材料與設備119 13.2.1材料與試劑119 13.2.2儀器與設備120 13.3試驗方法120 13.3.1燙漂工藝要點120 13.3.2超聲預處理工藝要點121 13.3.3色澤的測定121 13.3.4葉綠素的測定121 13.3.5複水率的測定122 13.3.6幹基含水率測定122 13.3.7微觀結構測定122 13.3.8能耗測定122 13.3.9資料處理123 13.4結果與分析123 13.4.1燙漂工藝對紅薯葉乾燥的影響12

3 13.4.2超聲預處理工藝對紅薯葉乾燥的影響127 13.4.3紅薯葉微觀結構分析130 13.4.4能耗分析130 13.5本章小結131 第14章紅薯葉聯合乾燥制粉的品質分析132 14.1概述132 14.2材料與設備133 14.2.1材料與試劑133 14.2.2儀器與設備133 14.3試驗方法133 14.3.1紅薯葉制粉工藝要點133 14.3.2聯合乾燥單因素試驗133 14.3.3回應面優化試驗134 14.4指標測定134 14.4.1紅薯葉粉水分的測定134 14.4.2紅薯葉粉單位能耗的測定135 14.4.3紅薯葉粉葉綠素的測定135 14.4.4紅薯葉粉色差

的測定135 14.4.5紅薯葉粉吸濕性的測定135 14.4.6綜合評分的測定135 14.4.7資料處理136 14.5結果與分析136 14.5.1熱泵乾燥溫度對紅薯葉粉品質的影響136 14.5.2熱風乾燥溫度對紅薯葉粉品質的影響137 14.5.3轉換點含水率對紅薯葉粉品質的影響140 14.5.4回應面試驗優化結果與分析141 14.5.5工藝參數優化與驗證145 14.6本章小結145 第15章紅薯葉粉添加量對紅薯葉複合麵條特性的影響147 15.1概述147 15.2材料與設備148 15.2.1材料與試劑148 15.2.2儀器與設備148 15.3試驗方法148 15.3

.1紅薯葉複合麵條製作工藝148 15.3.2乾燥特性的測定149 15.3.3最佳煮制時間的測定149 15.3.4熟斷條率的測定150 15.3.5煮制損失率測定150 15.3.6質構特性的測定150 15.3.7感官特性標準151 15.3.8麵條色澤測定151 15.3.9微觀結構151 15.3.10資料處理151 15.4結果與分析152 15.4.1紅薯葉粉添加量對紅薯葉複合麵條乾燥特性的影響152 15.4.2紅薯葉粉添加量對紅薯葉複合麵條質構特性的影響153 15.4.3紅薯葉複合麵條煮制特性的影響155 15.4.4紅薯葉粉添加量對紅薯葉複合麵條感官特性的影響156 15

.4.5紅薯葉粉添加量對紅薯葉複合麵條色澤的影響157 15.4.6紅薯葉粉添加量對紅薯葉複合麵條微觀結構的影響158 15.5本章小結160 第16章紅薯葉複合麵條熱泵-熱風聯合乾燥特性及水分遷移分析161 16.1概述161 16.2材料與設備161 16.2.1材料與試劑161 16.2.2儀器與設備162 16.3試驗方法162 16.3.1紅薯葉複合麵條工藝要點162 16.3.2單因素試驗設定162 16.3.3回應面優化試驗163 16.4指標測定163 16.4.1紅薯葉複合麵條單位能耗的測定163 16.4.2紅薯葉複合麵條幹基含水率的測定163 16.4.3紅薯葉複合麵條

有效水分擴散係數的測定163 16.4.4紅薯葉複合麵條煮制吸水率的測定164 16.4.5紅薯葉複合麵條煮制損失率的測定165 16.4.6綜合評分的測定165 16.4.7紅薯葉複合麵條乾燥模型的選擇165 16.4.8紅薯葉複合麵條水分分佈的測定166 16.4.9資料處理166 16.5結果與分析166 16.5.1熱泵乾燥溫度對紅薯葉複合麵條品質的影響166 16.5.2轉換點含水率對紅薯葉複合麵條品質的影響167 16.5.3熱風乾燥溫度對紅薯葉複合麵條品質的影響168 16.5.4回應面優化設計與分析169 16.5.5回應面優化與驗證171 16.5.6乾燥模型的選擇及驗證17

2 16.5.7紅薯葉複合麵條的水分分佈173 16.6本章小結175 第17章紅薯葉複合麵條營養特性的分析176 17.1概述176 17.2材料與設備176 17.2.1材料與試劑176 17.2.2儀器與設備177 17.3試驗方法177 17.3.1紅薯葉面條工藝要點177 17.3.2糊化特性的測定177 17.3.3質構特性的測定177 17.3.4微觀結構的測定177 17.3.5葉綠素的測定178 17.3.6黃酮的測定178 17.3.7總酚的測定178 17.3.8DPPH自由基清除能力測定179 17.3.9總抗氧化能力測定179 17.3.10資料的處理180 17.

4結果與分析180 17.4.1紅薯葉複合麵條黏度特性分析180 17.4.2紅薯葉複合麵條質構特性分析181 17.4.3紅薯葉複合麵條的微觀結構分析182 17.4.4紅薯葉複合麵條營養特性分析182 17.4.5紅薯葉複合麵條總抗氧化的測定183 17.5本章小結185 本篇參考文獻185 麵條起源於中國,已有四千多年的製作食用歷史,在中華飲食文化中處於重要的地位。麵條是一種製作簡單,食用方便,營養豐富,既可作為主食又可作為速食的健康保健食品,麵條花樣繁多,品種多樣,地方特色極其豐富,上品麵條幾乎都是溫和而筋道的,將麵食的風味發展到極致。如蘭州牛肉麵、武漢熱乾麵、北京

炸醬麵、山西刀削麵、四川擔擔麵、河南燴面等,又如慶祝生日時吃的長壽麵以及國外的香濃的義大利面等,早已為世界人民所接受與喜愛。 複合麵條是一種以穀物或豆類的粉為主,以薯粉、果蔬粉、功能粉等為輔,加水和成麵團,之後或壓或擀或抻成片,再經或切或壓或使用搓、拉、捏等手段,製成條狀(或窄或寬,或扁或圓)或小片狀,最後經煮、炒、燴、炸而成的一種食品。 乾燥是延長鮮濕麵條貨架期的有效手段。掛麵即是典型的乾燥麵條製品,現多採用單行移行式烘房乾燥,其特點是低溫、高濕、慢速、長時分段乾燥,麵條從懸掛上架到烘乾下架,要移行400m左右,乾燥時間長達8h左右,掛麵品質好。在單行移行式烘房中,根據溫濕度變化,掛麵乾

燥可分為冷風定條、保潮發汗、升溫降濕和降溫散熱4個階段。複合麵條因其原料麵粉中配以了薯粉、果蔬粉等不同物性參數的物料,致使其鮮濕麵條的質熱傳遞特性發生了改變,傳統熱風乾燥技術及工藝不能滿足消費市場對複合麵條營養、色澤、口感等特性的需求。通過熱風-熱泵聯合乾燥技術來處理鮮濕複合麵條,與傳統乾燥技術相比時間縮短近1/3,能耗降低近1/4,達到低碳保質之效果。 本書共分3篇17章,分別從馬鈴薯-小麥複合麵條、馬鈴薯-燕麥複合麵條、紅薯葉-小麥複合麵條成型及乾燥,對複合麵條的成型機制及乾燥特性進行詳細論述。本書得到了河南科技大學學術著作出版基金的資助,河南科技大學糧食/農特產品乾燥技術與裝備團隊李葉

貝、屈展平及張迎敏參與了相關章節的撰寫工作,在此予以感謝。同時,在本書在撰寫過程中,也廣泛地諮詢和請教了國內食品乾燥領域、面製品加工領域知名專家,在此一併致以謝意。 本書可為食品加工研究人員和技術人員參考用書,也可供高等院校食品科學與工程及相關專業學生學習參考。 由於作者水準有限,書中還難免有不妥之處,懇請同行專家及讀者提出寶貴意見。 任廣躍 2021年5月完稿於古都洛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