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日文的問題,透過圖書和論文來找解法和答案更準確安心。 我們找到下列各種有用的問答集和懶人包

慢日文的問題,我們搜遍了碩博士論文和台灣出版的書籍,推薦何飛鵬寫的 自慢3:以身相殉——何飛鵬的創業私房學(2018年終極修訂版) 和何飛鵬的 自慢2:主管私房學——小職員出頭天(2018年終極修訂版)都 可以從中找到所需的評價。

這兩本書分別來自商周 和商周所出版 。

國立臺北藝術大學 藝術與人文教育研究所在職專班 林劭仁所指導 詹宛錚的 新北市國小太鼓教學實施現況及學習成效之研究 (2021),提出慢日文關鍵因素是什麼,來自於太鼓、太鼓教學、學習成效。

而第二篇論文國立高雄師範大學 諮商心理與復健諮商研究所 丁原郁所指導 王映舜的 手機遊戲玩家之人格特質、遊戲行為與基本需求滿意度相關研究:以寶可夢GO為例 (2021),提出因為有 手機遊戲、人格特質、遊戲行為、基本需求滿意度、寶可夢GO的重點而找出了 慢日文的解答。

接下來讓我們看這些論文和書籍都說些什麼吧:

除了慢日文,大家也想知道這些:

自慢3:以身相殉——何飛鵬的創業私房學(2018年終極修訂版)

為了解決慢日文的問題,作者何飛鵬 這樣論述:

創業是一個人變身的過程, 從貧窮到富有、從平凡到成功、從能力不足到能力完備。 每個階段,創業者都在向前、向上推升自己的人生境界, 不斷測試自己人生的極端值, 這就是創業的真諦! 暢銷10年、熱賣近100萬冊的《自慢》系列之三 2018年終極修訂版,誠心誠意上市! 【自慢】 日文中形容自己最拿手、最有把握、最專長的事。形容自己的拿手與在行,是不是比別人更好,其實不知道,但絕對是自己最自信、最有把握的事。 本書書名「以身相殉」點出了創業的核心精神:要用一生去投入,永不停息、至死方休。 《自慢3:以身相殉》於2009年首度問世,當時網路才正要開始翻轉世界。嚴格說來,那還是一個傳統產業的創業時

代,現在翻轉世界的FAAMG(臉書、蘋果、亞馬遜、微軟、谷歌)五大公司,有的剛展露頭角,有的還未成為巨獸,所以當時《自慢3》談的還是傳統的創業模式及原理,那時還看不到如今劇變後的網路世界。 雖然現在的世界已經大為不同,但創業的基本原理不變。除了何飛鵬分享自己在創業路上跌倒、奮起的經驗與反思,整理出創業十三律、創業前應有的準備、如何執行與創業誤區等「創業私房學」之外,在2018年的終極修訂版中,有兩類新增。 首先增加了一篇作者在2007年之後的網路世界探索,2007年後的九年,所有傳統紙媒介可謂面臨了「不創新,就滅亡」的威脅,網路世界改變了人類的閱讀習慣,也改變了知識傳播的路徑,使整個內容產

業急轉直下,步步危機。這九年間,何飛鵬歷經了網路創新最痛苦的煎熬。他啟動公司的創新、創業大進擊,從各種可能的方向開創新事業,在摸索中與市場一起演化,最終讓兩家網路公司同時轉虧為盈,成功迎向數位世界。 第二則是增加了十多篇和創新有關的文章。何飛鵬在創業經營中體悟到,創業家精神的核心之一是創新,創業家會為社會帶來破壞性的改變,也就是經濟學家熊彼得所說的「創造性破壞」。這些新增的文章讓這本創業的書更加周延完整。 創業是擁有不凡人生的最佳途徑,雖然風險高、失敗的機會大,但只要勇於嘗試,多試幾次,成功的機率就會大增,本書是所有正在創業者、準備創業者必讀的實用寶典,相信讀者只要能消化書中的知識與經驗,

融會貫通,都能走出自己的創業成功之路。   作者簡介何飛鵬城邦媒體集團首席執行長,媒體創辦人、編輯人、記者、文字工作者。擁有三十年以上的媒體工作經驗,任職於《中國時報》《工商時報》《卓越雜誌》等媒體,並與資深媒體人共同創辦了城邦出版集團、電腦家庭出版集團與《商業周刊》。他同時也是國內著名的出版家,創新多元的出版理念,常為國內出版界開啟不同想像與嶄新視野;其帶領的出版團隊時時掌握時代潮流與社會脈動,不斷挑戰自我,開創多種不同類型與主題的雜誌與圖書。曾創辦的出版團隊超過二十家,直接與間接創辦的雜誌超過五十家。著有:《自慢:社長的成長學習筆記》《自慢2:主管私房學》《自慢3:以身相殉》《自慢4:

聰明糊塗心》《自慢5:切磋琢磨期君子》《自慢6:自學偷學筆記》《自慢7:人生國學讀本》《自慢8:人生的對與錯》《自慢9:管理者的對與錯》《自慢10:18項修煉》Facebook粉絲團:何飛鵬自慢人生粉絲團部落格:何飛鵬——社長的筆記本(feipengho.pixnet.net/blog)相關著作:《聰明糊塗心》《自慢10:18項修煉》《自慢2:主管私房學——小職員出頭天(2018年終極修訂版)》《自慢5:切磋琢磨期君子》《自慢6:自學偷學筆記(博客來獨家簽名版)》《自慢6:自學偷學筆記》《自慢7:人生國學讀本》《自慢7:人生國學讀本(作者限量簽名版)》《自慢8:人生的對與錯—44則人生體悟分享

》《自慢8:人生的對與錯—44則人生體悟分享(作者限量簽名版)》《自慢9:管理者的對與錯—43則管理課題解答》《自慢9:管理者的對與錯—43則管理課題解答(作者限量簽名版)》《自慢:社長的成長學習筆記(2018年終極修訂版)》《主管私房學》《以身相殉》 終極修訂版序 世界翻轉,但創業的原理不變 原序 人生快意走一回 推薦序 創業者言     兼序〈何飛鵬的創業私房學〉/詹宏志 PART 1 我的創業故事 我一輩子都迷戀創業, 原來我身上流著的是父親創業的血液, 我的創業基因其來有自。 第一章 天真的創業遊戲 源於父親的創業基因 何家的創業「家家酒」──合家歡青年商店

媒體新玩具──《陽明山周刊》 第二章 準備與陷落 別人薪水,學創業本事──全心當記者,看盡商場百態 陷地獄門──創辦《商業周刊》 第三章 拔出石中劍 上市三天就成功──電腦家庭雜誌集團 中文出版王國夢──城邦出版集團 第四章 網路世界大冒險 獨持偏見,一意孤行──網路世界的大膽創新 第五章 把愛傳出去 幾個投資及輔導創業經驗 PART 2 創業十三律 創業第1律 以身相殉律 以身相殉的創業家精神 成王敗寇自己來 創業第2律 不自由律 沒有自由的人 創業第3律 挑戰不足律 創業從不足開始 創業第4律 態度至上律 創業第一天就預約成功 測試人生的極端值 創業第5律 一

人決勝律 老闆的唯我定律 紅塵浪裡,千山獨行 就只責怪我一人 創業第6律 團隊極小化律 團隊極小化律 創業第7律 立即賺錢律 開門第一天就賺錢 問題不要留到明天 創業第8律 最後一元律 最後一塊錢 創業第9律 欲求不滿律 創業從憤怒開始 五斗米的背後──信仰 創業第10律 創新律 創業、創新與創業精神 尋找不一樣──創新的簡單概念 創業第11律 焦點突破律 集中全力做一件事 掌握關鍵成功因素 搶占制高點──創業實戰策略作為 創業第12律 摸石過河律 沒有劇本的演員 老闆要先自己走出路來 創業第13律 堅持律 老天捉弄可憐人 沒日沒夜過兩年 整軍備戰之心,永不停息 時間在誰手上?

PART 3 創業私房心法 第六章 創業準備 創業性格自我檢查表──創業九宮格 創業核心三要素──人、錢、方法 創業從打工開始 天生創業家的祕密 想成功還是想失敗?──樂觀與審慎 關鍵的課程,不能教,只能學!──自己找答案 數十年如一日──談創業者的自我控制 柔軟是創業的必修課 沒有壓力的巨人 生涯的劫難──寶劍出鞘要趁早 尋找正確的時機選擇之法──「太早」永遠不會錯 人生的三次機會 新事業從簡單開始 先有對方後有我 第七章 創業執行 孤寂是生涯的必修課──創業者的專注力 摸黑找答案──創業者解決問題的能力 好警察與壞警察──創業者的自我制衡方法 你多久沒提筆了?──創業者思考沉澱

的方法 小數迷糊,大數清楚──創業者財務敏感度的訓練 一個問題,你的答案──創業者培養自信的方法 用望遠鏡看未來──創業者必要的策略校準 對的人的力量──創業者找人的原則 百分之百的信賴──創業者如何激發團隊潛能 看懂賠錢的生意──想像力 預做萬全準備 白紙黑字才算數 穿好衣服才見客 把球還給對方 第八章 創業陷落 堅持──敵人也在崩潰邊緣 雪擁藍關馬不前 面對絕路才能重生 不到黃河心不死──創業者不可錯失急救機會 山窮水盡才悔悟──創業者不可執迷不悟 七○號登機門 第九章 創業誤區 抄捷徑、走近路、發橫財──創業者不可心存投機,賺快錢 徒有關係也枉然──創業者關係可用,但不可依賴 眼

望星空,腳踏實地 魔鬼在哪裡? 花未全開月未圓──創業者的戒慎恐懼 敬天、謹事、畏人──創業成功之後,如何持盈保泰 當斷不斷,反受其亂 率直輕諾,燒香引鬼 鈔票的顏色──創業者不應被政治綁架 金錢是什麼──創業成功之後對財富的認知 PART 4 最後的告誡 不想告訴你的真相   終極修訂版序 世界翻轉,但創業的原理不變   這一本「以身相殉」的創業書,出版在二○○九年,那是網路正要開始翻轉世界的時刻。   嚴格來說,那還是一個傳統產業的創業時代,現在翻轉世界的FAAMG(臉書、蘋果、亞馬遜、微軟、谷歌)五大公司,有的剛展露頭角,有的還未成為巨獸,所以這本書談的還是傳

統的創業模式及原理,當時還看不到現在劇變後的網路世界。   而我自己的創業經驗,也還缺乏網路世界的探索,所以書中所述也僅止於傳統世界。   不過當我下決心重新修訂這本創業書時,我發覺需要更改的地方並不多,原因是這本書談的是創業的基本原理,而世界不論如何翻轉,創業的基本原理不變。   在這本修訂版中,我只更改了兩個部分:其一是我補了一篇經歷,描述從二○○七年之後,我在網路世界的探索,在這九年期間,我歷經了網路創新最痛苦的煎熬。   這九年間,所有的傳統紙媒介可謂面臨了「不創新,就滅亡」的威脅,網路世界改變了人類的閱讀習慣,也改變了知識傳播的路徑,使整個內容產業急轉直下,步步危機。   我是在這種

環境,啟動公司的創新,創業大進擊。我們火力全開,從各種可能的方向,開創新的事業,從摸索中與市場一起演化,最終我們讓兩家網路公司同時轉虧為盈,成功的迎向數位世界。   其二是我增加了十幾篇和創新有關的文章,這些文章都是在二○○九年之後陸續撰寫,也都是我在創業經營中的體悟,增加了這些文章,讓這本創業的書更加周延完整。   我一向認為創新是有為之人改變世界最好的途徑,透過創業能對社會進行破壞性的創新,可以改變社會的缺失,也可彌補社會的不足。創業推動世界進步。   創業也是自我救贖,自我改變的最佳方法,創業成功最具體的成果就是財富自由,可以不再為金錢所困,可以為所欲為。當然創業也是個人自我實現的證明,

把一件事從想像,一步步具體化,變成具體的事業,滿足了社會大眾的需求,也完成了自我的成就。   我一直鼓勵年輕人,如果想擁有不凡的人生,創業是最佳的途徑,雖然創業的風險很高,失敗的機會也很大,但只要勇於嘗試,多試幾次,成功的機率就會大增。   所以想創業的人,行動要趁早,越早創業,成功的機會越大,有更多的時間與體力,可以再試一次。   而創業一定要具備明確的創新,別人已經在做的,世界上已經存在的生意,如果我們只是複製,做同樣的事,這不是真正的創業,因為這樣的創業對社會不會有所改變,而成功的成果也乏善可陳。   創業一定要做大家都不認可的事,如果所創的業,大家都認可,代表這件事大家都知道,都看懂,

這種事一定不是創新,因為創新的事,肯定大家都不知道,也看不懂,當然也就不會認同。創業者一定要有眼光、有膽識,走一條別人都不認可的小路,然後獨持偏見,一意孤行。   最後要提醒所有讀者,別人的經驗可以參考,但絕對不能複製,每個人的創業過程都不會相同,要設法消化書中的知識、經驗,然後融會貫通,走出自己的路來。 對的人的力量 創業者找人的原則 創業者要先把自己變成對的人,這最好在創業前就已經完成,然後為團隊尋找對的人,當所有對的人聚集時,創業就成功了。 在銘傳教書的經驗,讓我體會到一個對的人,力量有多大。 在兩年的教書經驗中,我教的是新聞寫作及雜誌編輯,這兩門課都有很多的專案作業,在我出的題目中

,難免有難有易,簡單的作業同學很容易就完成,但也有較不易完成的。本來我以為是因為難易有別,但後來我讓那些已經完成簡單作業的同學,再去做較難的作業,沒想到他們也可以完成。 再下一次的作業,我刻意讓這些能完成作業的同學,做一些更難的題目,雖然多花些時間,但最後他們還是可以完成。 最後我知道,不是每一個人都可以完成作業,只有對的人可以,而且只要是對的人,不論多難的作業,都可以完成。 我嘗試瞭解他們的差異,我發覺,這些能完成作業的人,心中想的是,老師的作業非完成不可,不完成不能向老師交代。而那些完成不了的人則認為,只要去試試看,完成不了一定是老師的題目太難了,回去向老師反應。 我不願承認人有資質差異,

但我從此知道一個對的人,力量有多大。從此我在工作中,努力尋找對的人,只要找到對的人,我充分給他舞台,讓他快速成為未來的接班人選。 成敗關鍵在於放手的藝術 為了尋找對的人,我的組織中有非常多的小團隊,也有很多的任務編組,而每一個團隊都由一個人負全責,他就是一個小老闆,他可以做所有的事,他要為成敗負完全責任。 這種狀況,很容易就看出來誰是對的人,有的人很快就上路,他可能天生就是對的人;有的人慢慢學會,中間也會犯一些錯,但他知錯能改,一步步逐漸學會;也有的人做不好,但理由更多,我就知道我該換人了。 為了讓對的人發揮最大的力量,我也會讓一個人先做完新事業的工作規畫,測試生產流程,一直到做出新產品,證實

新產品可行,生產流程有效率,才下決心建置新事業。 我曾經讓一個人默默地工作了半年,一直到編出新書,找到正確的工作模式,才正式成立新單位。一個對的人,會為全公司開創出全新的事業。

慢日文進入發燒排行的影片

【📣井上老師應援團 頻道會員制開始🥳】
https://www.youtube.com/channel/UCowdcSC1VR2eusS_SL1BztQ/join
講義PDF➡http://ilovejp-blog.com/jd-07

【井上老師|YOTTA線上課程 】
https://www.yottau.com.tw/teacher/398
【工作信件 請至】▶[email protected]
【LINE日語相談室 ID】▶@mcf9691k

【BLOG】▶ http://www.ilovejp-blog.com
【FB】▶ https://www.facebook.com/Japanese.project

【井上老師簡介】
1981年 日本神戶出生
國立台灣師範大學 政治學研究所 碩士畢業
國立台灣大學 國家發展研究所 博士班 (未畢業)

★DEAR 學日語的大家★
希望"井上老師的日語教學頻道對學日語或對日本文化有興趣的朋友們一些幫助!!如果有甚麼意見,請給我留言,我會慢慢改善的(^◇^)

新北市國小太鼓教學實施現況及學習成效之研究

為了解決慢日文的問題,作者詹宛錚 這樣論述:

摘 要 太鼓,展現了生命的力與美。研究者在教學現場中發現,無論普通班和特教班的孩子,皆對太鼓具高度學習動機,因而欲了解國小太鼓的教學實施現況與學習成效。然而國內至今尚未建立任何對太鼓學習成效的問卷,遂進一步分析相關文獻,從太鼓歷史淵源、太鼓教學現況、太鼓學習之優勢、太鼓教學內涵與學習成效,到太鼓教學之相關研究。在資料分析過程中,獲得國內數個太鼓團體和北中南部數間國小之熱情協助,研究者將其豐富教學經驗融合文獻作統整分析,完成問卷初稿,並預邀請太鼓領域的五位專家學者協助完成專家效度,經預試後成為正式問卷。 本研究主要以文獻分析法、訪談法與問卷調查法為主要研究方法,質性訪談方面:採納七位

專家教學經驗的資料,六位來自不同太鼓社團的指導老師,一位國小教師;量化研究方面:對二十二所國小共237位學生發放研究者自編問卷,以獲取學生自評學習成效的情形,問卷以認知、情意、技能為三向度,以期獲得更全面的調查結果。 本研究發現如下:1. 太鼓顯現的力與美,帶予國小學生身、心、靈上莫大的助益。2. 新北市的太鼓正式師資缺乏,台灣地區整體亦須改善證照制度。3. 新北市的太鼓教學資源城鄉分配不均,需改善設備及場地。4. 新北市國小學生認為「技能」是最重要的層面內容,「我喜歡欣賞太鼓的表演」則是最重要的細目題項。5. 不同背景變項之新北市國小學生對本問卷中部分層面之意見確有顯著差異。6.

本研究所建構「新北市國小太鼓學習成效調查問卷」乃針對學生學習太鼓之成效所設計,共計 3大層面內容,43 細目題項,然而層面和題項應隨情境不同而進行選取及修正。關鍵字: 太鼓、太鼓教學、學習成效

自慢2:主管私房學——小職員出頭天(2018年終極修訂版)

為了解決慢日文的問題,作者何飛鵬 這樣論述:

升為主管,是小職員出頭天的最佳途徑 暢銷10年、熱賣近100萬冊的《自慢》系列之二 2018年終極修訂版,誠心誠意上市! 【自慢】 日文中形容自己最拿手、最有把握、最專長的事。形容自己的拿手與在行,是不是比別人更好,其實不知道,但絕對是自己最自信、最有把握的事。 升成主管,是小職員出頭天的最佳途徑,何飛鵬在本書中記錄他充滿錯誤和挫折的主管歷程,以及如何從一個不相信管理、也不需要別人管理的工作者,到擁抱管理、學習管理,成為把管理變成自慢絕活的人。內容含括從工作者到主管的態度與學習、格局與遠見、用人與團隊、專業能力與技術、決策的能力,以及一些最核心的價值與觀念。 終極修訂版大幅新增20多篇文

章,全書從工作者與管理者的角度出發,回答讀者最常提出、關於管與被管的問題,包括「我不想當主管,可以嗎?」「我適合當主管嗎?」「怎樣才算好主管?」等,富含工作和管理的技巧、心法與正確態度。 【主管必修十堂課】 將帥無能、累死三軍;大碗喝酒、大塊吃肉;給錢爽快、分贓公平;寶相莊嚴、香火綿延;今日你做、明日我想等主管必須時時刻刻牢記於心的原則。 【主管的用人學】 己所不欲,勿施於人;雷霆手段,菩薩心腸;多用肥料、慎用農藥;用人不疑、疑人不用;坦然面對,接班計畫等主管必學的用人課題。 【主管的團隊學】 複雜基因,多元組合;對的人上車,錯的人下車;團隊動員,挑戰極限;要人給人,要錢給錢;訓練自己,

訓練部屬;定期保養,愛惜使用等主管必備的領導能力。 【主管的專業學】 目標明確、績效掛帥;掌握重點、抓大放小;冷眼觀察、耐心傾聽;一次只說(做)一件事;學習當「壞人」等主管必備的工作智慧和技巧! 【主管的錯誤學】 新主管的彼得原理;行為端莊,以身作則;反指標經營者;放鴿子總經理;殺敵一萬,自損八千等主管一定要避免的錯誤!   作者簡介何飛鵬城邦媒體集團首席執行長,媒體創辦人、編輯人、記者、文字工作者。擁有30年以上的媒體工作經驗,任職於《中國時報》《工商時報》《卓越雜誌》等媒體,並與資深媒體人共同創辦了城邦出版集團、電腦家庭出版集團與《商業周刊》。他同時也是國內著名的出版家,創新多元的

出版理念,常為國內出版界開啟不同想像與嶄新視野;其帶領的出版團隊時時掌握時代潮流與社會脈動,不斷挑戰自我,開創多種不同類型與主題的雜誌與圖書。曾創辦的出版團隊超過20家,直接與間接創辦的雜誌超過50家。著有:《自慢:社長的成長學習筆記》《自慢2:主管私房學》《自慢3:以身相殉》《自慢4:聰明糊塗心》《自慢5:切磋琢磨期君子》《自慢6:自學偷學筆記》《自慢7:人生國學讀本》《自慢8:人生的對與錯》《自慢9:管理者的對與錯》《自慢10:18項修煉》Facebook粉絲團:何飛鵬自慢人生粉絲團部落格:何飛鵬——社長的筆記本(feipengho.pixnet.net/blog)相關著作:《聰明糊塗心》

《自慢10:18項修煉》《自慢5:切磋琢磨期君子》《自慢6:自學偷學筆記(博客來獨家簽名版)》《自慢6:自學偷學筆記》《自慢7:人生國學讀本》《自慢7:人生國學讀本(作者限量簽名版)》《自慢8:人生的對與錯—44則人生體悟分享》《自慢8:人生的對與錯—44則人生體悟分享(作者限量簽名版)》《自慢9:管理者的對與錯—43則管理課題解答》《自慢9:管理者的對與錯—43則管理課題解答(作者限量簽名版)》《自慢:社長的成長學習筆記(2018年終極修訂版)》《主管私房學》《以身相殉》  終極修訂版序 主管七問:管與被管的常見問題與解答 原序 小職員出頭天 PART 1 工作私房學

許多人徘徊在要不要成為管理者的十字路口, 只獨善其身,還是要服務別人? 我走上管理者的路,高潮起伏、變幻莫測, 歡迎有志者一同領會。 1 不信邪孤注一擲 2 紮硬寨,打死仗 3 當下,立刻討回來 4 失手總在拿手中 5 做對每一件小事 6 選擇做不一樣的事 7 往前坐、先舉手、積極參與 8 從叢林出發 9 無知是福,多言賈禍 10 從老闆身上要回工作自主權 11 為自己的決定負責任 12 當家做主,捨我其誰 13 老闆的劫難:如果遇到壞老闆 14 老闆的劫難:我愛壞老闆 15 中階主管的劫難:主動出擊、向上管理 16 預見未來之法:你的透明度有多高? 17 負不該負的責任的完美工作之法:我打

過電話了! 18 我可以知道妳的名字嗎? PART 2 主管私房學 主管是一項專業,需要各種不同專業技能, 不幸的是,企業內缺乏主管的養成訓練, 我花了十四年才學會, 而且是完成後才知道「主管學」博大精深。 第1章 主管必修十堂課 19 一個主管的錯誤告白 20 將帥無能,累死三軍   主管必修的每日格言課 21 大碗喝酒,大塊吃肉   主管必修的目標設定課 22 貪婪老闆,貪污員工   主管必修的道德操守課 23 萬般有罪,罪在朕躬   主管必修的一人決勝課 24 給錢爽快,分贓公平   主管必修的準確獎賞課 25 寶相莊嚴,香火綿延   主管必修的信任授權課 26 殺父奪妻,一筆勾

銷   主管必修的肚量格局課 27 有理三扁擔、無理扁擔三 主管必修的公平裁判課 28 伸頭一刀,縮頭一刀   主管必修的明快決斷課 29 今日你做,明日我想   主管必修的未來策略課 第2章 主管的用人學 30 己所不欲,勿施於人 31 不能用的三種人 32 雷霆手段,菩薩心腸 33 多用肥料,慎用農藥 34 別被完美的履歷表迷惑 35 用人不疑,疑人不用 36 不負其才,稍遠其人 37 坦然面對,接班計畫 38 期求獲得先付出:要有權,先有責 39 只跟一個人說話 40 辨識組織可用的人才 41 社長,我是小豆子 42 能說、會做、敢承諾 第3章 主管的團隊學 43 複雜基因,多元

組合 44 對的人上車,錯的人下車 45 團隊動員,挑戰極限 46 殺一儆百,令出必行 47 要人給人,要錢給錢 48 做個「不動手」的主管 49 訓練自己,訓練部屬 50 定期保養,愛惜使用 51 你的小事,我的大事 52 老闆的劫難:謀殺自己的團隊 53 組織穩定的制衡之法:不團結就是力量 54 面對變局的混血改變之法:先混血,再創新 55 共識是團隊最寶貴的資產 56 溝通、磨合、衝突、妥協 第4章 主管的專業學 57 目標明確,績效掛帥 58 弱水三千,只取一瓢 59 掌握重點,抓大放小 60 冷眼觀察,耐心傾聽 61 錙銖必較,一毛不拔 62 天要下雨,娘要嫁人 63 一次只說(

做)一件事 64 業績是怎麼決定的? 65 喝茶、看報是主管該做的事 66 管理不確定的解惑之法:拒絕不確定的答案──把不確定變成確定 67 萬無一失的預測方法:高估支出、低估收入試算法 68 學習當壞人 69 賺錢都算你們的! 70 三千元以上,總經理親批 71 煞車與油門 72 以退為進的談判之法:今天純吃飯就好 第5章 主管的錯誤學 73 人醜無罪,嚇人有罪 74 新主管的彼得原理 75 行為端莊,以身作則 76 心慈手軟,遺害部屬 77 你在做反激勵嗎? 78 放鴿子總經理 79 反指標經營者 80 殺敵一萬、自損八千 81 沒關係,你欠我五毛好了! 82 用公司的、花公司的 83

跪接聖旨,皇上聖明 84 不得比照、比較、援例辦理 85 功高不會震主 86 只動口,事情不會改變 附錄:演好八角不愁沒有掌聲 主管的第一種角色:摩西 主管的第二種角色:動物園園長 主管的第三種角色:指揮家 主管的第四種角色:教練 主管的第五種角色:工頭 主管的第六種角色:裁判 主管的第七種角色:神父 主管的第八種角色:聖誕老人    終極修訂版序― 主管七問:管與被管的常見問題與解答   自從二○○八年我的《主管私房學》出版之後,各種講演邀約紛至沓來,有公開的演講,說的都是工作者與職場的心法,還有更多的企業邀約,大多數是對企業內的中階主管及高階主管,談的是管理心法

,讓我對管理的奧妙有更多的體會。   所以當今年《主管私房學》要出修訂新版時,我除了增加了二十餘篇新的文章外,我更嘗試回答一些管與被管的常見問題,以解讀者之疑!   這些問題有些是從工作者的角色出發:許多人不想當主管,只想做簡單的工作;有人懷疑自己合不合適當主管?   還有是即將當主管的人,擔心受怕自己不稱職?   當然還有更多是已經當了主管的問題:怎樣才是好主管? 怎樣帶團隊? 怎樣完成月業績目標?……   這本終極修訂版《主管私房學》,嘗試解答這些問題!   第一問:我只想過簡單的日子,不想當主管!   許多年輕人告訴我,他對生活的品質要求很高,不想沒日沒夜過日子,所以他不想當主管,只

想過簡單的日子,可以嗎?   當然可以,每個人的人生都可以自由選擇,想過輕鬆簡單的日子無可厚非。不過如果不當主管,很可能代表在組織中做的不是重要的工作,也沒有負擔重要的責任,這樣的人薪水待遇通常不會太多,所有如果不想當主管,就要有準備一輩子過清貧的日子,升官發財都與我們無緣。   組織的邏輯是每個人有多少貢獻,就領多少薪水,而主管帶領團隊,其績效是以整個團隊來衡量,團隊帶得好,十個人的團隊,可能會創造出二十個人的績效,而主管自然就可以領二十個人的成果的薪水,這是主管可以領高薪的原因,不想當主管的人,自然只能領自己能力以內的薪水。   所以如果不想當主管,就要安貧樂道過一輩子。   其次主管管人

,非主管被管,不當主管就喪失工作的自主權,要看別人臉色過日子,很難有自主的空間,而只在團隊中工作,可以有整體的工作成果,很難看出自己的貢獻,不當主管,就沒有自我。   第二問:每個人都合適當主管嗎? 我適合當主管嗎?   這也是許多年輕工作者的疑問,不知道自己適不適合當主管?   直截了當回答:只要有心、肯學,每一個人都適合當主管。   一般組織中的升遷邏輯:部門中工作做得最好的升成主管,在升遷之前幾乎沒有接受任何職前訓練,所有的學習在升遷之後,逐步完成。   主管是帶領大家做事,自己也一起做事,所以事情做得好,就有機會當主管,所以每個人都可以當主管,而當上主管之後,只要肯努力學習,學習精

進工作技能,學習與團隊溝通,瞭解所有人的需求,讓團隊同心協力做事,就可以是好主管,每一個人都合適當主管。   每一個剛當上主管的人,前幾個月一定是不稱職的主管,每個人都有青澀的生疏期,別擔心自己的不稱職,肯學就好。   第三問:怎樣做才是好主管?   所有剛上任的主管都會有此一問。好好帶領團隊,高效率的完成組織交待的任務,就是好主管。   主管有兩個十分明確的老闆必須面對。一個是公司,公司交付了任務給主管,並給主管一個能執行任務的團隊。另一個老闆是團隊,主管要帶領團隊,分工設職,訂定目標,讓團隊向前邁進,完成任務,每個團隊成員心中都有一把尺,主管好壞,大家自有評價,組織和團隊都認同的人,就

是好主管。   組織對主管的評價是明確的,每年完成任務是最基本的目標,如果還能超目標完成,就是更好的主管。如果在現有的工作之外,還能見微知著、未雨綢繆、創新與應變,那就是最佳的主管。   可是團隊對主管的評價是不明確的,是存在心中的印記,在心中認同、尊敬、喜歡,而表現在外的則是無怨無悔的追隨,這樣的關係,主管不需動用權力,團隊就會全力以赴做事。   第四問:做主管真的要管人嗎? 我最不喜歡去約束別人!   許多當上主管的人都有此一問,這種主管多數是好好先生,生性隨和,不願教訓別人,也不會教訓別人,他們期待所有的人都自動自發,不需要別人來要求、管理。   做主管一定要管人的。不可能不約束、不

要求、所有的人都自動完成工作。   其實每個團隊中,都包含三種人:(一)主動積極的人,這種人努力做事,完全不需要主管的要求;(二)一般正常的人,用正常的節奏做事,不快不慢、不急不徐,不積極也不消極;(三)被動疏懶的人,這種人懶散怠慢,如果沒有人規範要求,不可能完成工作。   每個主管的團隊中,都可能有這三種人,因此主管不可能不約束、不要求、不管理,一定要有作為,促使那些消極被動的人能跟上腳步,完成工作。   這也是人性,人性本善,有人自動自發,也可能人性本惡,不約束、不管理,就有人不做事、不作為,所以主管一定不只是做好人,也必須做壞人,要能糾正錯誤、除奸懲惡,約束整個團隊同步向前邁進。   

第五問:要完成公司交付的任務,主管要具備哪些要件?   完成任務是主管的天職,而要完成任務就要擁有專業、策略及方法。   每一種任務一定隱含某一種專業,或生產,或行銷,或財務,或研發,只要是部門主管,一定要擁有該部門的專業,所以只要自己的專業不足,就必須想盡辦法快速補強。   其次要完成任務,一定要有策略,任務要從哪裡下手,要動用多少資源,要由誰擔任,這些都是策略思考。   最後是任務的執行,一定要有步驟、有方法,主管必須率領團隊找到方法!   而有專業、有策略、有方法,加在一起就是有能力,有能力就可以完成公司交付的任務。   第六問:主管有權力管理團隊,主管也可以領導團隊,請問管理和領導

有什麼差異?   管理是因為主管有頭銜、有名位、有權力,組織賦予主管權力,讓其可以管理團隊。主管在執行管理工作時,所下的指令是命令,所有的團隊成員只能接受,不能拒絕。   因為是不能拒絕的命令,因此團隊成員只能服從,可是在執行上也有程度上的區別,對命令認同的是心悅誠服,全力以赴;對命令沒有特殊感覺的,就只是不好不壞的執行,達成一般成果即可;對命令不認同的,則是表面應付、心中反對,其成果通常是悲劇。   主管要清楚,如果只是用權力執行的管理工作,通常不能達到最佳的成果,因為通常只是表面配合,不會全力以赴。   而領導則不同,領導者一樣可以帶領團隊工作,可是領導並非來自權力,所下達的指令也不是命

令,領導是來自於認同、信賴、尊敬、追隨,組織成員對領導者所說的話,願意百分之百遵循,無怨無悔的服從。   主管通常從取得名位與頭銜開始,擁有權力,可以指揮管理團隊,並透過每一次正確的執行,取得良好的績效,而逐步獲得團隊成員的信任,最終邁向領導。   領導來自於對主管指揮調度的認同,專業能力的信賴,再加上人格特質的尊敬,最後產生無怨無悔的追隨。管理是開始,而領導是結果,好的主管最終都會變成好的領導者。   第七問:如果想要成為一個好主管,有務必要遵守的法則嗎?   好主管就是要完成卓越的工作成果,而要完成好成果就要靠團隊的上下一心、協調合作。   所以要成為好主管,就是要能打造堅強的團隊,獲

得團隊的信任,而要獲得團隊的信任,主管就要具有同理心,用對待自己的心態及方法,來對待所有的團隊,讓團隊能像信賴自己一般,來信賴主管,這樣的團隊就是最堅強有效的團隊。   「同理心」是主管最重要的帶人心法,一樣米養百種人,人人喜好各有不同,這是指生活習慣。可是人性基本上是一致的,期待被喜歡、被尊重、被認同、被公平對待、被視為自己人、被誇讚、被讚美。這是人性。   討厭被討厭、被歧視、被否定、被批評、被指責,這也是人性。   主管就是要把所有的團隊成員,看作自己,用對待自己的心情來對待所有的團隊,多做自己喜好的事,少做自己討厭的事,這就是將心比心,也就是同理心。   有同理心的主管,當要對團隊做任

何事時,都會想我如果是團隊的一員,被這樣對待時,我會有什麼想法? 哪些是我能接受的,哪些是我討厭的,儘量避免去做團隊討厭的事。   不過「同理心」不代表絕不做部屬討厭的事,舉例而言,每個人都不想被糾正錯誤,但主管仍然要做,只不過如果將心比心,就會用比較緩和的方法處理,這樣既能避免反彈,還能真正收效。   同理心是做主管必須具備的態度。   21. 大碗喝酒,大塊吃肉――主管必修的目標設定課 主管帶一群人打江山,目標何在?搞革命、談理想?創大業、做大事?這是聖人偉大的志業。但最基本的,還要把偉大的事轉換成具體目標;那就是成果、賺錢、回報、回饋,讓團隊過好日子,在水滸傳中,大碗喝酒、大塊吃

肉,然後大秤分銀的說法,就是主管不能忽視的目標設定課。 西元1987年,蔣經國去世前一年,台灣正處在劇變中,開放黨禁、開放報禁,都在這一年發生,而鎖住台灣資金流動的外匯管制,也在那一年的五月宣布解禁,每人每年可匯出五百萬美金。《商業周刊》就在這樣的劇變中創刊,試圖為台灣的新局面,呈現一份新時代的財經新聞週刊。 那時我擔任總編輯,帶領了一群有經驗而且默契極佳的核心編輯,努力的生產內容。其中三位編輯是我在另一本刊物工作時的夥伴,年輕但有熱忱,戰力極佳,但因初始能力不足,一創刊,我們就陷入長期虧損的無盡煎熬。這其中,我最痛苦的就是「核心團隊」陸續求去,三年之內,原來倚為左右手的編輯們,都在報社及其他

傳播媒體的挖角下,陸續離開,而且每一個人的離職模式都一模一樣。 通常他們第一次有好機會要離職時,我訴諸理想:「我們有機會創辦一本全新的雜誌,現在的困難應是短期的,再熬一下就會過去!」他們就留下來了。 第二次他們又想離職時,我訴諸情感:「我知道公司很辛苦,你們也很為難,可不可以請你們繼續幫幫忙!」由於彼此相處融洽,他們對我這個不中用的師父也只好繼續忍耐。 但是通常過不了多久,他們的第三次機會很快就發生了,這時候我知道已經留不住了,因為理性、感性說服都已用盡,人家也算仁至義盡,有商有量,我還有什麼話說呢?我只能怪自己無能。 把理想藏起來,只想今天的事 這是我在《商業周刊》前幾年的慘痛經驗。而每一個

人離職,對我都是無情的打擊。可是我不知道我犯了什麼錯,也不知道我該如何改變。最後一個離職的「核心戰將」說了真話,我終於如雷貫耳、恍然大悟。 他說:「老大,我知道辦雜誌要有理想,我也知道你有理想,你也是個好人,而我們也不是沒有理想。問題是我們也不能不想現實啊!我們跟著你除了實現理想之外,也想『大碗喝酒、大塊吃肉』,而不是新亭對泣、楚囚相對!」

手機遊戲玩家之人格特質、遊戲行為與基本需求滿意度相關研究:以寶可夢GO為例

為了解決慢日文的問題,作者王映舜 這樣論述:

本研究旨在探討寶可夢GO 手機遊戲玩家之人格特質、遊戲行為與基本需求滿意度之間的關係,研究者採問卷調查法,使用「IPIP 五大人格量表簡版」、「遊戲行為量表」及「基本需求滿意度量表」為研究工具,透過立意取樣網路調查法獲得1686 份有效問卷。將調查資料以描述性統計方法、獨立樣本t 考驗、單因子變異數分析、積差相關分析、逐步迴歸分析及徑路分析統計方法進行分析。研究結果如下:一、 寶可夢GO 玩家人格特質之外向性、友善性及嚴謹性為中高程度、情緒穩定性及智性/想像性為中等程度;而遊戲行為之身體活動、社交互動及旅遊移動為中等程度;基本需求滿意度之生存需求、愛與歸屬需求、權力需求、自由需求及樂趣需求皆

為中高程度。二、 不同性別、年齡、教育程度及職業狀態在人格特質、遊戲行為及基本需求滿意度上有部分顯著差異。三、 寶可夢GO 玩家之人格特質、遊戲行為與基本需求滿意度彼此達顯著正相關四、 寶可夢GO 玩家之背景變項、人格特質與遊戲行為對於所有基本需求滿意度之聯合預測皆有顯著效果。五、 寶可夢GO 玩家之遊戲行為對人格特質之外向性、友善性及智性/想像性與生存需求滿意度、權力需求滿意度、自由需求滿意度與樂趣需求滿意度之間有中介效果。六、 寶可夢GO 玩家之遊戲行為對樂趣需求滿意度、生存需求滿意度、權力需求滿意度與自由需求滿意度有顯著正向影響。根據本研究結果,提出對手機遊戲公司、諮商輔導人員與未來研究

之建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