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自由 伴奏的問題,透過圖書和論文來找解法和答案更準確安心。 我們找到下列各種有用的問答集和懶人包

想自由 伴奏的問題,我們搜遍了碩博士論文和台灣出版的書籍,推薦音樂幻象寫的 2012~2013 就是流行:金曲精選1 四手聯彈篇 和蘋果日報、陳玉梅等的 人間異語:感謝別人的苦痛,是讓我們向前的堅強勇氣。都 可以從中找到所需的評價。

這兩本書分別來自大鴻音樂圖書 和所出版 。

東吳大學 音樂學系 侯柔安所指導 林明的 透過比較卡薩爾斯與畢爾斯瑪的演奏詮釋 研究巴赫《第一號大提琴無伴奏組曲》/畢業音樂會 (2021),提出想自由 伴奏關鍵因素是什麼,來自於巴赫、大提琴無伴奏組曲、卡薩爾斯、畢爾斯瑪。

而第二篇論文國立臺灣師範大學 表演藝術研究所 李燕宜所指導 張曼葶的 克拉拉‧舒曼十二首未出版藝術歌曲之分析與演奏詮釋 (2021),提出因為有 女性作曲家、克拉拉.舒曼、浪漫時期、德文藝術歌曲、鋼琴合作的重點而找出了 想自由 伴奏的解答。

接下來讓我們看這些論文和書籍都說些什麼吧:

除了想自由 伴奏,大家也想知道這些:

2012~2013 就是流行:金曲精選1 四手聯彈篇

為了解決想自由 伴奏的問題,作者音樂幻象 這樣論述:

本書內容囊括2012年至2013年 第23/24屆台灣金曲獎最流行的15首華語歌曲。   這是一本「四手聯彈曲譜」,在選曲上以多元風格並存且適宜改編為四手聯彈演奏曲為考量,每一首琴譜皆由專業的音樂人根據唱片原音編曲而成,並考量難易程度在原調性(Key)上予以斟酌調整,除了力求「精準」呈現原曲的風貌外,也反映出編曲者對於流行歌曲的「理解」與「詮釋」。   流行音樂最大的特點就在於蘊含了各種音樂風格與節奏律動。對於初學者,或是有古典音樂基礎的演奏者來說,最困難的往往不是指法與技巧,而是如何抓住每一首歌曲的「律動感」,若能掌握音樂的主要律動(通常是鼓的律動),進而熟悉每首歌曲的「切分音」

節奏,就能夠 駕輕就熟。本曲集在每一首歌曲中,皆有標註「難易程度」,無論對於興趣初學者或是進階學習者,相信都能夠找到對於自己難易適中的曲目。   希望這本曲集對於喜好彈奏流行歌曲的琴友們有所助益,也期盼未來能介紹更多種類與多元音樂風格的音樂曲譜給各位,如果您有任何建議與指教,都歡迎上我們的臉書專頁與我們互動,「音樂幻象」秉持專業的精神與態度,竭誠為各位琴友服務!

想自由 伴奏進入發燒排行的影片

翻唱:陳廷宇
錄音混音:章誠
錄影 影片剪輯:章誠

伴奏: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m49BEfGWe7M

soundcloud:https://soundcloud.com/oukeocrnjpkk/yoga-lin-freedomcover

廷宇ig:https://www.instagram.com/tingyu0910?igshid=1ncy3rynnqcfk
章誠ig: https://www.instagram.com/tofu_chang.tw?igshid=hpa9d5q2bdcx

NGC FB : https://www.facebook.com/NGC-Music-1522584174724085/?eid=ARBpcE78Auw5dSjOsAabz0R_qBWWxYXLWBIiJXuVb3P6mb_0doaa4P4wWVvgSgo5l7gUvlbP5Tk6Uxaj

透過比較卡薩爾斯與畢爾斯瑪的演奏詮釋 研究巴赫《第一號大提琴無伴奏組曲》/畢業音樂會

為了解決想自由 伴奏的問題,作者林明 這樣論述:

巴赫(Johann Sebastian Bach, 1685-1750)的《六首大提琴無伴奏組曲》(SixSuites a Violoncello Solo senza Basso, BWV1007-1012)是大提琴界的「聖經」,對於巴赫的研究,是每一位大提琴家要面對的重要課題。然而,巴赫並沒有留下這首曲子的手稿,我們只能從他太太安娜以及其他人的手稿當中去揣測巴赫的想法。由於每個人詮釋巴赫的角度不同,導致現有的詮釋不勝枚舉,諸如仿效古樂的演奏方式、或因為現代弓的改良而產生的圓滑奏演奏方式等。在諸多的演奏版本中,本文將舉出兩位對於巴赫《大提琴無伴奏組曲》有深入研究,卻有著截然不同詮釋方式的大

提琴家:卡薩爾斯(Pablo Casals, 1876-1973)與畢爾斯瑪(Anner Bylsma,1934-2019)。前者著重探究巴赫想透過音樂傳達的「情感」,後者則琢磨於幾個尚存重要手稿上的「記譜」,據此揣摩巴赫作曲時最初的想法。本文將先介紹巴赫《第一號大提琴無伴奏組曲》的創作背景,接著簡述卡薩爾斯與畢爾斯瑪的生平,最後比較並綜合兩位大提琴家的分析與詮釋,作為研究巴赫《第一號大提琴無伴奏組曲》的重要依據。畢業音樂會曲目巴赫(1685-1750):第一號大提琴無伴奏組曲,作品1007海頓(1732-1809):D大調嬉遊曲,給大提琴和鋼琴卡普斯汀(1937-2020):近華爾滋,給大提

琴和鋼琴,作品98德佛札克(1841-1904):b小調大提琴協奏曲,作品104

人間異語:感謝別人的苦痛,是讓我們向前的堅強勇氣。

為了解決想自由 伴奏的問題,作者蘋果日報、陳玉梅等 這樣論述:

這是一個冠冕堂皇的「真人說假話」,而匿名的「假人說真話」的世代!   全臺最受讀者歡迎的《蘋果日報》「人間異語」專欄,終於集結成書!  129則真心說真話,不吝嗇與你分享的真實人生故事   臺灣人甘苦關鍵報告  這是我們這個世代最珍貴的極短篇小說  他的故事,你的救贖  臺灣人為何不滿足   其實大部分人關心憂愁著的都是有沒有房子、繳不出房貸、憂慮性能力、女友被人搶走,老婆出軌以及自己人生的虛度,青春不在;每天回家空盪盪、身邊沒有男人(女人)的肩膀可以靠這樣生活細瑣卻又無法逃避的事情。   我們跟隨著不同的人的慷慨分享,彷彿也遊走在社會潛規則的邊際,其實他們都是某個部分的我們,是我們的一個小小

部分。   閱讀著別人的故事,也是回應了洗淨我們內心的呼喚。   ■六大臺灣人的不滿足群像,你的苦是哪一種?   ◎工作不順遂-找不到天職的時代 劉黎兒 旅日作家  ◎家庭不如意-新兩性關係正在降臨 卜大中 《蘋果日報》總主筆  ◎愛情不幸福-不見血的愛情殺戮  鍾文音 作家  ◎親情不溫暖-抱著陌生人過夜,好過一個人孤單 楊雅(吉吉) 導演  ◎貧富不均等-其實這塊土地充滿小不幸 胡晴舫 評論家  ◎性愛不圓滿-一針搓戳破偽君子建構的有品世界 馮光遠 作家   每個人心中都有一個異語  那是我們生命裡最棘手的問題  無法跟人明說的處境 作者簡介 蘋果日報 「人間異語」專欄集結   陳玉梅、許

家峻、黃惜時、李宥樓等∕著 陳玉梅   從小在紡織廠長大,底層生活因而成為生命養料。一女中畢業,進臺大哲學系,閱讀馬克斯大受震撼,開始瞭解社會結構如何壓迫下層人;也參與學運,常半夜摸黑去發傳單。臺大社研所畢業後進媒體業,待過名門正派武當,也曾參與華山論劍,沒想到來到日月神教,結識各路人馬,最是刺激,為報導充分燃燒自己。年紀愈大,對社會議題愈狂熱,兩年前採訪業者首次得知營養午餐的黑心,讓原本不擅理家,廚藝平庸的我,強迫自己每日早起,蓬首詬面為兒子做便當,兒子礙於情面也只能說好吃。 許家峻   雲林人,臺灣藝術大學戲劇系畢,以前為演戲,常流連萬華,觀察流鶯、遊民。最出色的演技是皮條客跟檳榔西施。進

報社第一份工作原是坐辦公室處理文書,沒想到寫了第一篇報導後,一腳踏入人間花花世界。 黃惜時   香港人。來臺生活逾廿年,曾從事婚紗業、出版業、洗頭雜誌記者,目前是保全人員。在臺灣底層工作生活,從草根階層看世界,感受基層不為人知的酸甜苦辣,發掘臺灣人內心的真善美。 李宥樓   中央數學系畢,原應邏輯理性,卻極易動情,非常擅長理解書寫小人物。曾任職《壹週刊》、《蘋果日報》,目前住在山上,追求大自然的生活,專心寫作。 ■主編序人間異語:民意論壇以外的論壇 陳玉梅 ■性愛不滿足導讀:一針搓戳破偽君子建構的有品世界 馮光遠 作家 人妻肉體一旦出走,靈魂難歸來男人做愛像田鼠,累死也甘願為什麼男人心中總

藏著一個幼齒妹?人妻只要性,但我想要愛下體已無知覺,還是要做愛大叔戀上好友女兒,難以自拔不敢偷吃又沒錢,找情趣娃娃取暖平淡夫妻沒性趣,靠我加溫守貞八年,人生大解放有錢男人永遠少不了性老公像武大郎,美女雞寮偷漢子西門町的老鄉們,七十歲還是一尾活龍我是女性身障者,我有性需求卸下重擔,六十歲單親老爸大解放性書編編太多,反而讓我不性福性觀念假開放,臺灣人大多沒吃飽相擁死在床上,才是真正福氣英雄無性,女人還有何搞頭病妻不忍丈夫無性,幫夫報名性愛派對婚外情,雙不倫最保險溫柔鄉裡尋慰藉,老翁枯木又逢春臺灣男人只會暴衝,不會做愛窮博士不敢交女友,找姑娘解悶壓抑三十年才解放難解女人心,寧願一生流連查某間 ■工作

不滿足導讀:找不到天職的時代 劉黎兒 旅日作家 公娼轉做性諮商,給你專業好建議先無薪後被炒,工程師去賣菜在女人雙腿下討生活尖端產業淪為賣藥,博士要出走我用身體跑新聞私娼抓不完,警察也苦惱夜宿車站,隔天體面上班房巿真消息,新聞看不到爸媽寧可我當尼特族,也不願我做自己股價三百元又怎樣?高科技業血汗工廠的真相金飯碗變紙飯碗,理專真不是人幹的!哈日族揭穿日媒不願曝光的核電真相拚老命救病患,救不了自己父親紅牌妓女的祕密旁人當我花瓶,哪知我用命工作留美博士沒資格在鼎泰豐洗碗病情說不清,醫生也怕面對死神通師傅看破人性,改信阿拉記者的驕傲是錯誤意識猛男脫衣是嚴肅事業當女狗仔,搞到嫁不出去賣命工作,二十六年薪水

沒漲燒死人像燒垃圾,感恩自己還能做愛輻射外包,員工自然安全戴套一千,不戴套一千萬還要繼續賺黑心錢嗎? ■貧富不滿足導讀:其實這塊土地充滿小不幸 胡晴舫 評論家 二十五至四十五歲,中產階級成新貧上億財產不滿足,瘋彩券想發大財口袋空空徒步環島,只想看A片大學生繳不起房租,陪房東睡覺抵耳聾眼瞎,臺灣大學還逼我拆屋你敢運轉核四,我逃命去年輕草食族沒希望,如何肉食?官員炒農地,連骨頭都啃光炒地皮賺大錢,兒子爭產互砍為了錢,都更讓家人反目成仇眾人見錢眼開,獨我看見真價值富爸爸炒房,窮爸爸吃十元便當就是有錢玩命,有何不可?寧當富小三,不要窮真愛 寧嫁高尚窮男,不要有權爛夫政策錯誤,老百姓賺點小利都難什麼都玩

過,就是不知道自己是誰念建築的,也保不住家全家靠十八%,不怕兒啃老不要贏別人,最後輸掉自己因為有你,窮日子好過些 ■婚姻不滿足導讀:新兩性關係正在降臨 卜大中 《蘋果日報》總主筆 一趟砲兵團,弄得家破人亡中產階級美好家庭背後的真相少妻不離不棄,怎敢怪她偷人成全妻子不倫,先生好苦妳的老公,我比妳還瞭解一生乎命運糟蹋我,猶原有青春夢為什麼老公不跟我做愛苦等獄中老公廿四年,情慾也要找出口若不是不停外遇,我早就離婚了被老婆家暴,慘烈抗暴十三年貴婦大老婆,抓姦抓成專家鄉下媳婦命賤如土嫁入豪門很幸福,卻無法克制出軌感謝四個老公,讓我不愁吃穿躲債多年,在酒店遇到老婆斷背情難了,傷害妻兒也傷了自己 ■愛情不滿

足導讀:不見血的愛情殺戮  鍾文音 作家 三人行,累死男人熟女博士戀愛難女友把我當性長工跟提款機去死團團員告白:渴望幸福談戀愛老男人風流一生,不忘情義我很醜,可是我真的很溫柔我是成功情婦,沒有罪惡感老處男,慾火焚身難自處臺灣男人沒這麼爛漂亮女人需要很多愛,所以不停尋港灣性太多,真愛如海底撈針炙烈的革命,更需要愛情相親百次,只問對方是不是處女跑遍月老廟,仍是孤伶一人親密愛人,只能叫爸爸戀上人夫,才理解媽媽為何出軌 ■親情不滿足導讀:抱著陌生人過夜,好過一個人孤單 楊雅? 導演 十五歲離家當應召女不堪童年,忍受母親周旋男人間不懂老爸愛男人,但我愛他同志爸爸的愛,一點也不少在哥房間發現女友,從此遠離

家老爸外遇離家,十三歲跳鋼管扛家計老爸的憂愁,兒子了解嗎?每天透早接客,買到房養大兒子抱著陌生人入眠,好過被世人遺忘爸爸變阿姨,幸福希望一樣在為父還債,人生大半已過去為兒為女守貞半生為養父犧牲,終究被當外人病夫眼睜睜看愛妻沉淪無法跟父親說的祕密感謝母親那些男人,讓我家翻身照顧肖尪廿載,痛苦到想殺他當女兒發現媽媽下海年輕拋棄我,老來逼我撫養憨子思春,老母幫他買老婆 序 人間異語:民意論壇以外的論壇   二○○四年十二月,《蘋果日報》開始這個專欄,剛開始專欄名叫「名人異語」,我們的訪問,希望能打破名人給人的刻板形象,讓他們跨出自己的領域,真誠地去談對社會其他問題的看法;之後,我們將訪問對象擴及社

會各階層,試圖瞭解更多社會百態,市井小民的生活,專欄也改名為「人間異語」。   其實大部份,我們寫的多是小人物,因為他們不會寫,缺乏一種語言跟文字表述的能力;傳統媒體可能也認為這些缺少報導價值,所以他們的聲音長期不被聽到;我們覺得應該透過適度的中介,把這些聲音傳達出來。我們期許自己成為更精細的透鏡,去呈現這樣的社會真實,這是民意論壇以外的論壇。   這些不是廟堂之身,也非學者之言,更不是那些學院派的陳腔濫調,是我們在街頭巷議,烤肉間,在俚俗間,大家最真實的心理狀態跟反應;甚至有種情緒,可是這就是社會最真實的東西,最迫切的問題,是他們想說的。專欄記者最常碰到人家問我們,這些都是真的嗎?怎麼找到這

些案例?為什麼他們願意講這麼私密的事?因為他們也有很多話想說。而且每一個看似無名的案例都是真人真事。   那些冠冕堂皇的人是真人說假話,而我們很多匿名,隱藏在後面,不願面對讀者的這些面孔裡, 他們是假人說真話。他們的隱藏是表面的假,因為他們不是用臉孔面對你,而是用心去面對讀者。與其我們要聽真人說假話,倒不如好好的聽聽,所謂不敢面對我們的人,說他們內心裡的真話。   七年來,能主持這樣的專欄,我很感謝《蘋果日報》有這麼獨立的空間。我們從來就沒有被涉世,或被要求要去做什麼樣的不當新聞,或預設任何立場;甚至包含遊走在社會潛規則規範裡面的,我們還是願意去嘗試。這個新聞的標準不是在禮義廉恥,而在於,這件

事是否能真實精準的傳達這個人內心的狀態,所以有時候我們在讀者面前顯露的毋寧是,人心裡面更灰色、更晦澀,甚至稍微超越道德的那種東西。這些我們還願意去探討,是因為那真的就是我們每天如常生活裡,會出現的各種人的形貌。其實,每個人心中都有一個異語,那是我們生命裡最棘手的問題,無法跟人明說的處境,我們寫出來,很多人都會在裡面看到某部份的自己。   不是每個人都穿西裝打領帶,講著某些概念,冠冕堂皇,或正德利用厚生,關懷社會國家這些話,我們更多時候是憂愁著沒有房子,繳不出房貸,憂慮性能力,女友被人搶走,還有老婆的出軌以及自己人生的虛度,青春不在;每天回家空盪盪, 身邊沒有男人(女人)的肩膀可以靠。其實大部份

人關心的都是這樣的事,我們跟隨著他們的聲音,彷彿也遊走在社會潛規則的邊際,我們嘗試揭露這些聲音,是因為如果他們再不被聽見,他們就會變的更晦澀,更陰暗,而更「不正常」。其實他們都是正常的,都是我們的一個部份。   一個單親媽媽,努力工作,養大孩子,還清房貸,他背後的身分是公娼;父母都臺大畢業,看似漂亮美好的中產階級家庭,兒女卻成天看到父親斤斤計較於金錢,控制母親,母親想自由卻飛不起來;這樣成長的兒女愛情關係頻頻受挫,跟母親哭訴,不會愛人。其實往往我們認為的「正常」,有很多「不正常」。   而我們認為的「不正常」,其實非常正常。還有孩子,雖然爸爸變成阿姨了,周遭人質疑訕笑,但是他覺得「爸爸」的愛還

是一樣;也有孩子雖然不解爸爸為何愛男人,但是還是很愛他。還有同志收養小孩,父愛一樣深刻動人。   但很多時候,我們卻不自覺鄙視這樣的人,因為我們活在中產階級有意無意建構的溫室裡,然後以為這就是世界的全部,完全忘記在他們封閉的世界以外,無限可悲的天地。這其實是錯誤意識,我們離這些人並沒有很遠,因為整個社會不管是財富的集中或貧富差距的加大,導致社會的M型化或下流化,我們都看到中產階級在急速消失中,再不揭開這個真相,恐怕我們只會離真實社會愈來愈遠,繼續有錯誤認知。   隨著臺灣社會的劇烈變化,我們也看到政府很多政策執行下來,跟常民世界產生嚴重的抵觸,也因為這樣的原因,我們才必須站在更低的視野,把政策

的虛妄性點出來。而不是大政策的帽子扣下來,一切聲音就必須被彌平。這不是為了社會正義而去社會正義,而是當我們站在這麼低的視角,才看得到那樣一個政策的不公不義之處以及虛假。這不是什麼大道理,而是大家求生存的道理。   感謝所有受訪者,無私揭露自己人生的故事。對曾參與採訪報導的記者許家峻、李宥樓、黃惜時、陳怡君、吳宗璘、蔡碧月、林麗雪、史倩玲、何旻燁、顏彩雪、江一豪、申彗媛和曾懿晴,一併致上謝意。 陳玉梅∕主編 【親情不滿足】■抱著陌生人過夜,好過一個人孤單楊雅喆/導演他訂閱財經雜誌,常常購買最新上市的人生指南。睡前晨起依照「祕密」的指示,幻想成功、高人一等的的明天。樂觀進取總是「向前看」,內心柔

軟時也會順手接過目前並不需要的廣告傳單,但對於電話行銷總是冷酷,那不耐的情緒可能來自於糾纏多年最後分手收場的前女友。有天在早餐店等待的空檔,「人間異語」說了個男人的生意失敗一蹶不振成為街友的故事。彼時冬夜,議員要求清潔隊員對街友灑水驅趕,當別人討論起這事情時,嘴巴義憤填膺,但他在心裡面還是默默盤旋著「這些人就是不努力,才會有此等失敗人生」的想法。同時引以為戒,勉勵自己中年時千萬要擁有一定的資產。又某晚在麵館的油膩桌上,他看到一則都更戶受欺的故事,雖然記者筆調直白,但他彷彿可以聽見那婦人的怨嘆,還完一輩子辛苦房貸卻落得一場空。他無暇考慮正義問題,只是打電話回老家問問父母前陣子來談合建的條件如何,

結果卻變成一場電話逼婚,不歡而散。反正,到頭來父母還是會把換來的新房子給在家裡啃老的弟弟吧,所以都更也就離他好遠,不懂大學生熱血什麼。「等他們畢業出社會,就知道這是社會運轉的必然,有錢人住進市中心,就是窮人退散的時刻。」時代再怎麼大,也大不過五十坪的房子,想到這裡,半夜又爬起來上網CHECK了一下銀行帳戶餘額。當晚,公設比如此高的問題的確讓他失眠了。後來他在那單元看過「瞞著子女做雞的單親媽媽」那種老掉牙故事,有時是「爸爸其實也愛男人」噁心篇。那框框裡的小人物,大多背對鏡頭,就算露出面容也是打上模糊的馬賽克。只有簡單的姓氏和年齡,如同小說前頁裡配角中的配角的淺薄介紹。在舞臺上面,他們必是面容失焦

到無法讓觀眾產生印象的路人。那專欄畢竟都是一些奇情、失敗的故事,跟他的人生無關。若說真的有掀起什麼漣漪,大概是有篇講述「換妻俱樂部」成員的心聲的報導,夜裡在小套房裡上網,居然就搜尋起「換妻俱樂部」的相關資訊,最後只是對著網路情色小說打了管手槍收場。荒誕、怪異、悲傷而黑暗的路人人生,和他根本不是同一個世界。還好自己並不屬於那些邊緣的階層,他相信過幾年自己的人生會更向上提升。將來他必然是成功人生的主角,不是永遠登不上封面的路人。某次客戶邀他到酒店去,這輩子第一次見識到K煙樓層的迷茫、看見了報紙所述淫亂包廂裡的瘋狂性愛。小姐的眼線都糊了,蝴蝶般的假睫毛也歪了,他洗把臉要走出去,她先開了門縫看看外頭俏

皮的說了聲:「他們還在幹」。狹仄的空間裡,他反而看清楚了「小姐」原來還只是「女孩」。可能是男人的面子問題,他們兩個又在廁所多聊了十五分鐘,在嗨鼓點的伴奏下,他依稀記得女孩跟他講了個悲慘的家庭故事。女孩黏回假睫毛,變回女人的前一瞬間,對他笑說,「剛剛講的都是騙你的啦,哈哈!」然後重重的在他額頭上按了一口脣印。「不過怎麼說,抱著陌生人過夜,也好過一個人孤單。」因為這句話的鼓舞,他又在廁所跟小姐做了一回,然後包她出場陪睡。豪華宮殿般的Motel中,酒意在凌晨忽然退去變得清醒,他悄悄的起身穿好褲子,付完房錢離去。孤單太久了,他不知道要怎麼跟另外一個人相擁到天明。幾日後,他在報上的小專欄又讀到某個十五歲

女孩下海援交的故事,那悲慘的家庭生活和酒店小姐所說幾乎如出一轍;那是他第一次對別人的人生產生好奇:究竟報上的援交女孩撒了謊,或那是酒店小姐騙人的標準話術。直到半年後他升了小個官,輕易的答應客戶的拗請,又去了同一家酒店,不過他這次怎麼樣也找不到那個小姐了。雖然暢快,雖然也有性愛,孤單的感覺卻還在。日子如常,他猶豫著該是放棄摩托車通勤生活,或是把錢省下來作為買房的頭款,正在紅綠燈前計算存款時,車陣中一隻黃色小柴犬在雨中莫名的鑽上了摩托車的踏墊,安靜的坐著,輕輕搖著尾巴看著他。「嘿,你坐錯車了,下去!」「下去!」紅綠燈過去,小狗依然端坐著。他只好停靠路邊。又拉又哄的小狗就是不肯離開,晶晶亮亮的小眼睛

讓他幾乎就要相信這是緣分,決定把小狗帶回頂樓的小套房了。為了一條狗被房東趕出去更划不來吧!於是把晚餐便當裡的雞腿夾出了一小塊,慢慢引誘小狗到沒有雨的騎樓下。拿了張傳單小心的將雞腿放上。「乖,吃晚餐」小狗並沒有中計,待他轉身便一步跟上。「SIT!」情急之下喊出的指令,讓小狗乖乖坐了下來。牠端坐在路邊不知如何是好,只能發出嗚嗚的哭音。「在這裡等著,爸比等等就回來……等等喔……SIT!SIT!」小狗在雨中,相信了他的承諾。

克拉拉‧舒曼十二首未出版藝術歌曲之分析與演奏詮釋

為了解決想自由 伴奏的問題,作者張曼葶 這樣論述:

克拉拉.舒曼(Clara Schumann, 1819-1896)為十九世紀浪漫時期的重要女性作曲家之一,亦為該時期傑出的鋼琴演奏家、著名音樂家羅伯特‧舒曼(Robert Schumann, 1810-1856)的妻子。筆者閱讀其生平背景及創作風格等文獻後,發現克拉拉的寫作風格在1840年前後形成了對比,克拉拉在結婚前的歌曲創作上較彈性自由、具表現力;婚後則轉為細膩,鋼琴部分有更多節奏變化的空間,且鋼琴與聲樂聲部間彼此獨立,其中在藝術歌曲中的語法,亦可見其獨特的觀點。在現今,有許多對克拉拉作品之研究及傳記相繼問世,證明了她在音樂史上的影響力,故筆者選定了其十二首未出版之藝術歌曲作為研究的題材

,期盼透過本次的深入探討,更加了解該位女性作曲家的魅力所在。本次研究之主題《克拉拉.舒曼十二首未出版之藝術歌曲》為克拉拉.舒曼於1829至1853年間出版之作品,取材多以愛情、大自然等方向為主,詩作則選用富有才華的好友之詩作,或選自有名氣的作家之偉大詩作來譜寫其樂曲。本論文共包含四個章節:第一章為緒論,說明此論文的研究動機及研究方法與架構;第二章為文獻探討,將從德文藝術歌曲發展概況與作曲家生平切入,以了解克拉拉的成長背景,並進階探討其所創作之作品,進而認識克拉拉的作曲手法以及其十二首未出版之藝術歌曲常引用的著名詩人;第三章為樂曲分析與詮釋,將分別對十二首藝術歌曲進行詩意探討及樂曲分析,並從鋼琴

合作之角度說明筆者在詮釋上的想法,以提供演奏上的建議;第四章則為結語,將彙整各章節之重點資訊,在最後進行表格比較及內容統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