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像辨識 定位的問題,透過圖書和論文來找解法和答案更準確安心。 我們找到下列各種有用的問答集和懶人包

影像辨識 定位的問題,我們搜遍了碩博士論文和台灣出版的書籍,推薦蔡宜坦寫的 App Inventor 2 互動範例教本 Android/iOS 雙平台適用 第 5 版 和王長江忽思慧李舵鄭家棟汪宏倫林文源李尚仁劉紹華陳嘉新李建良林宗弘陶逸駿姚新勇陳純的 記疫共同體(思想44)都 可以從中找到所需的評價。

另外網站影像識別及定位技術應用一 | 蘋果健康咬一口也說明:opencv 影像定位 - OpenCV的compareHist()函式進行直方圖比較,可得到直方圖的相似程度...可用minMaxLoc()函式,找出結果圖的最大或最小值, 定位 出搜尋位置。, ...

這兩本書分別來自旗標 和聯經所出版 。

中原大學 電機工程學系 廖裕評所指導 吳子健的 基於深度學習之視覺辨識之除蟲機器人 (2021),提出影像辨識 定位關鍵因素是什麼,來自於人工智能、深度學習、麥克納姆輪、深度攝影機、PID控制、機器人。

而第二篇論文國立臺灣科技大學 電子工程系 呂政修所指導 鄭和軒的 融合WiFi訊號強度與人體姿態估計進行兩階段定位系統 (2021),提出因為有 機器學習、姿態估計、位置感知、室內導航、WiFi 位置估計的重點而找出了 影像辨識 定位的解答。

最後網站工學院精密與自動化工程學程則補充:前述定位點以機械視覺辨識出位置後,計算出位. 置與加工路徑補正,加入圖形座標中。 ... 精度高:使用影像深度(image depth)為32 bit float,提高比對的精.

接下來讓我們看這些論文和書籍都說些什麼吧:

除了影像辨識 定位,大家也想知道這些:

App Inventor 2 互動範例教本 Android/iOS 雙平台適用 第 5 版

為了解決影像辨識 定位的問題,作者蔡宜坦 這樣論述:

  運算思維 ╳ 行動應用 ╳ 人工智慧   最體貼初學者的程式學習歷程,只要會拼圖,我也能寫程式!     程式是解決問題的工具,具備運算思維、拆解問題,找出解決問題的方法,   問題拆解 ► 模式識別 ► 抽象化 ► 演算法設計   搭配中文圖形化的積木,帶你在手機上立即實踐好玩有趣的行動 APP!     圖形化的 App Inventor 2 用積木來編寫程式,把建立 App 手機應用程式變得更簡單、超有趣,不用再面對一堆英文程式碼,大大降低了學習的門檻!我們將從每一個元件開始了解,由淺入深、一步一步完成每一個 App 實作練習,每一個範例都可以幫你解決日常生活的各種問題;不僅如此

,目前 App Inventor 2 更同時支援 Android 和 iOS 的連線模擬,作者也都實機測試,並特別說明 iOS 連線要注意的事項和限制,只要跟著我們的腳步,你將有能力打造出跨平台運作的創意 App!     近年來,「人工智慧」崛起,App Inventor 2 也擴充功能加入了 Personal Image Classifier (PIC) 元件,我們將利用手機鏡頭來訓練影像辨識模型,搭配 App Inventor 2 完成一個「剪刀、石頭、布」猜拳辨識器,讓讀者可以親自體驗、並動手玩 AI。   本書特色     ☆☆☆ 主題範例式教學,專題競賽、學習歷程、科展作品必看!☆

☆☆   ● 音效 + 按鈕 + 圖片 — 動態小鋼琴   ● 事件驅動 + 條件判斷 — 溫度轉換術   ● 滑桿 + 畫布調整圖形 — 進階小畫家   ● 迴圈 + 副程式 + 加速度感測器 — 體感抽籤範例   ● Web 網站資料擷取 + 語音元件 — 紫外線即時監測   ● 多介面 + 畫布觸控操作 — 有聲電子書範例   ● 社交應用 + 微型資料庫 — 通訊錄範例   ● 定位 + 地圖 — 垃圾車開到哪   ● 條碼掃描器 — LBS 行動導覽範例   ● 多重畫面 + 方向感測器 — 氣球遊戲範例   ● 雲端資料庫存取 — 課堂表決器範例   ● Personal Imag

e Classifier 線上訓練自己的 AI 模型   ● PIC 元件 + 手機鏡頭 — 猜拳辨識器     ☆ 最直覺的中文化拼圖介面,一定看得懂!   ☆ 不須具備任何程式基礎,保證做得到!   ☆ Android/iOS 裝置實機測試,最具成就感!   ☆ 詳細剖析解題流程與程式思維,強化邏輯力!   ☆ 人工智慧初體驗,訓練 AI 我也會!   ☆ 線上 Gallery 分享 App 成果,立即套用超速成!

影像辨識 定位進入發燒排行的影片

根據消息 Sony 在下半年,很有可能推出三款新機,其中包含 XZs 的後繼機 XZ1,以及輕旗艦 XZ1 Compact,而非之前的 X Compact,屬於中高階定位。另外,也可能推出全新中階機種 X1。

-------------------------------------------------------------------------

主題:Xperia X1、XZ1、XZ1 Comapct 流出?規格先預覽!
資料來源:Sony Mobile、GSMarena、Phonearena、Apple
製作者:小翔 XIANG

【個人專區】
臉書專頁:https://www.facebook.com/Xiangblog/
Blog:http://xianglin0222.pixnet.net/blog
Twitter:https://twitter.com/xianglin0222
Instagram:https://www.instagram.com/xianglin0222/
E-mail:[email protected]

-------------------------------------------------------------------------

【精選影片】

《Note 8 實機照曝光!螢幕出現解鎖畫面》
https://youtu.be/2BgvAEfAe84

《iPhone 8 最終設計?外型、規格先預覽!》
https://youtu.be/s7NdsVxqe74

《NOKIA 8 外型曝光?蔡司認證雙鏡頭!》
https://youtu.be/cj3v9qo-1rU

《LG V30 現身?18:9 比例 OLED 螢幕!》
https://youtu.be/MPJA3drGsjg

-------------------------------------------------------------------------

【Sony Xperia XZ1】謠傳詳細規格:

◎外觀
尺寸: mm
重量: g
材質:
顏色:黑色、太空藍、金星粉、暖銀

◎螢幕
尺寸:5.2吋(螢幕佔比:%)
材質:IPS
解析度:1920 x 1080p(424ppi)
技術:TRILUMINOS、X-Reality、動態對比增強、色彩調整對應技術、HDR 10
玻璃:2.5D康寧大猩猩玻璃(第五代)
多點觸碰:支援

◎硬體
作業系統:Android 8.0.0
處理器名稱:Qualcomm Snapdragon 835
製程:10奈米
CPU:八核心(4x2.45 GHz Kryo + 4x1.9 GHz Kryo)
GPU:Adreno 540
記憶體:4GB RAM(LPDDR4X)
儲存空間:64GB ROM(UFS 2.1)
記憶卡:microSD(最大擴充容量256GB)
電池:3000 mAh(固定式)支援QC 3.0快充、Qnovo

◎主相機(不確定)
畫素:1,900萬
光圈:f/2.0
技術:等效焦距25mm、IMX 400、1/2.3″感光元件、單畫素尺寸 1.22μm、三重影像感測技術、混合式追焦、960 fps超級慢動作錄影功能、預測擷取功能、0.5 秒快速啟動與拍攝功能、防失真快門、低亮度相片:ISO12800 /4000 (影片)、HDR 相片拍攝功能、8倍數位縮放功能、BIONZ™ for mobile、5軸錄影數位防手震、美顏模式、全景模式、自動HDR等。

錄影:4K@30fps、1080p@30/60fps、720p@960 fps


◎前相機(不確定)
畫素:1300萬
光圈:f/2.0
技術:1/3.06 吋 Exmor RS™ for mobile CMOS、單畫素尺寸1.12μm、22 mm廣角鏡頭、5軸錄影數位防手震等。
錄影:Full HD

◎通訊(不確定)
SIM卡:nanoSIM(雙卡雙待、4G+3G、3選2)
通訊網路:2G GSM 四頻、3G WCDMA 850 + 900 +2100、台灣4G全頻。
LTE等級:Cat.16(下載1024 Mbps、上傳150 Mbps)
載波聚合:4CA
VoLTE:有

◎連結
連接埠:USB Type-C 3.1
Wi-Fi:802.11 a/b/g/n/ac、Wi-Fi Direct、DLNA、熱點、雙通道
藍牙:v5.0(A2DP、LE、aptX、LDAC)
GPS:GPS、A-GPS、GLONASS、BDS
其他:NFC、OTG、Chromecast、Miracast…

◎音訊
技術:Hi-Res、高解析音訊(LPCM、FLAC、ALAC、DSD) 、DSEE HX™、LDAC 數位噪音消除功能、ClearAudio+…
格式:mp3、mp4、3gp、wma、ogg、amr、aac、flac、wav、midi、ra…
3.5耳機孔:有
雙喇叭:有
FM收音機:無

◎感應器
指紋辨識、光源感應、距離感應、加速計、陀螺儀、電子羅盤、氣壓計、計步器…。

◎其他
指紋辨識:有
防水防塵:IP65/IP68(可在水深1.5公尺下,長時間浸泡)
個人智慧助理:Google Assistant

◎資訊
售價:
上市:2017/09

◎以上資訊僅供參考,想了解更多請前往
官方網站:
網路頻段:

-------------------------------------------------------------------------

【Sony Xperia XZ1 Compact】詳細規格:

◎外觀
尺寸: mm
重量: g
材質:
顏色:黑色、地平線藍(天邊藍)、雪白銀、暮光粉

◎螢幕
尺寸:4.6吋(螢幕佔比:%)
材質:IPS
解析度:1080 x 720p(424ppi)
技術:TRILUMINOS、X-Reality、動態對比增強、色彩調整對應技術、HDR 10
玻璃:2.5D康寧大猩猩玻璃(第五代)
多點觸碰:支援

◎硬體
作業系統:Android 8.0.0
處理器名稱:Qualcomm Snapdragon 835
製程:10奈米
CPU:八核心(4x2.45 GHz Kryo + 4x1.9 GHz Kryo)
GPU:Adreno 540
記憶體:4GB RAM(LPDDR4X)
儲存空間:32GB ROM(UFS 2.1)
記憶卡:microSD(最大擴充容量256GB)
電池:2800 mAh(固定式)支援QC 3.0快充、Qnovo

◎主相機(不確定)
畫素:1,900 or 800萬
光圈:f/2.0
技術:等效焦距25mm、IMX 400、1/2.3″感光元件、單畫素尺寸 1.22μm、三重影像感測技術、混合式追焦、960 fps超級慢動作錄影功能、預測擷取功能、0.5 秒快速啟動與拍攝功能、防失真快門、低亮度相片:ISO12800 /4000 (影片)、HDR 相片拍攝功能、8倍數位縮放功能、BIONZ™ for mobile、5軸錄影數位防手震、美顏模式、全景模式、自動HDR等。

錄影:4K@30fps、1080p@30/60fps、720p@960 fps


◎前相機(不確定)
畫素:800萬
光圈:f/2.0
技術:1/3.06 吋 Exmor RS™ for mobile CMOS、單畫素尺寸1.12μm、22 mm廣角鏡頭、5軸錄影數位防手震等。
錄影:Full HD

◎通訊(不確定)
SIM卡:nanoSIM(雙卡雙待、4G+3G、3選2)
通訊網路:2G GSM 四頻、3G WCDMA 850 + 900 +2100、台灣4G全頻。
LTE等級:Cat.16(下載1024 Mbps、上傳150 Mbps)
載波聚合:4CA
VoLTE:有

◎連結
連接埠:USB Type-C 3.1
Wi-Fi:802.11 a/b/g/n/ac、Wi-Fi Direct、DLNA、熱點、4x4 MIMO雙通道
藍牙:v5.0、A2DP、LE、aptX、LDAC
GPS:GPS、A-GPS、GLONASS、BDS
其他:NFC、OTG、Chromecast、Miracast…

◎音訊
技術:Hi-Res、高解析音訊(LPCM、FLAC、ALAC、DSD) 、DSEE HX™、LDAC 數位噪音消除功能、ClearAudio+…
格式:mp3、mp4、3gp、wma、ogg、amr、aac、flac、wav、midi、ra…
3.5耳機孔:有
雙喇叭:有
FM收音機:無

◎感應器
指紋辨識、光源感應、距離感應、加速計、陀螺儀、電子羅盤、氣壓計、計步器…。

◎其他
指紋辨識:有
防水防塵:IP65/IP68(可在水深1.5公尺下,長時間浸泡)
個人智慧助理:Google Assistant

◎資訊
售價:
上市:2017/09

◎以上資訊僅供參考,想了解更多請前往
官方網站:
網路頻段:https://www.frequencycheck.com/
-------------------------------------------------------------------------
【CC Music】
Nicolai Heidlas - Drive (CC)
https://soundcloud.com/nicolai-heidlas
-------------------------------------------------------------------------

#XperiaX1 #XperiaXZ1 #XZ1Compact #索尼2017新機#XZ1 #Sony手機 #索尼手機 #Sony智慧型手機 #Sony雙卡手機 #小翔XIANG

基於深度學習之視覺辨識之除蟲機器人

為了解決影像辨識 定位的問題,作者吳子健 這樣論述:

根據統計,台灣農藥每單位用量,每公頃平均最高曾到十七公斤,居高世界第一位。而農藥用多了,食品內的農藥濃度便會提升,對土壤和人體都會產生嚴重影響。因此近年出現了許多的有機農場,有機農場的要求是不使用人工化學合成農藥丶人工合成肥料等等。但是有機種植的困難多,由其蟲害的問題更是讓農夫十分頭痛。解決蟲害最快的方式是直接用人進行觀察並除蟲。但是近年來台灣的高齡化丶少子化與新冠肺炎(Covid-19)的多重影響下,使勞動力大幅下降。 因此本文提出一種智能除蟲機器人,其結合了人工智能(Artificial intelligence, AI)丶深度攝影機丶自走車丶小型機器手臂與麥克納姆輪等裝置,應用於有機農

場中的自動除蟲機器人。除蟲機器人包括三個系統:視覺系統丶移動機構和驅蟲裝置。其中視覺系統能夠對害蟲辨識,也能夠取得距離。再把害蟲的位置傳給移動機構,機器人便會移動到害蟲的面前。最後使用驅蟲裝置,轉動機器手臂並啟動除蟲器,完成除蟲動作。

記疫共同體(思想44)

為了解決影像辨識 定位的問題,作者王長江忽思慧李舵鄭家棟汪宏倫林文源李尚仁劉紹華陳嘉新李建良林宗弘陶逸駿姚新勇陳純 這樣論述:

  本期的專輯是「記疫共同體」,收錄7篇論文,2019「COVID-19」的出現,是人類歷史上的一個重大事件。這個給全世界人類帶來巨大且深刻影響的瘟疫,隨著疫情從中國大陸傳到歐洲、美洲乃至全世界,徹底改變了人們的集體與個人的生命樣態,從政治、經濟、社會、法律、文化、教育、日常生活的衣食住行乃至人與人之間的交往互動,無一不受影響。所帶來的衝擊深刻而全面,已遠遠超過醫學或公共衛生等領域。本期還有數篇獨立論文,探討政治視域下的中國知識分子問題、抽象的歷史反思與失焦的現實批判等。 作者簡介   王長江     深圳創新發展研究院資深研究員   忽思慧     史學工作者,哈紮爾學會編輯,撰稿人  

李舵     博士生   鄭家棟     多倫多大學訪問教授、「亞洲神學」中心研究員   汪宏倫     中央研究院社會學研究所研究員   林文源     國立清華大學通識教育中心教授   李尚仁     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研究員   劉紹華     中央研究院民族學研究所研究員   陳嘉新     國立陽明交通大學科技與社會研究所副教授兼所長   李建良     中央研究院法律學研究所特聘研究員   林宗弘     中央研究院社會學研究所研究員、國立清華大學當代中國研究中心主任   陶逸駿     國立清華大學社會學研究所助理教授   姚新勇     廣州華商學院教授   陳純    

 廣州中山大學哲學系博士 政治視域下的中國知識分子問題(王長江) 中國社會主義與「清真」飲食(忽思慧、李舵) 牟宗三.海德格爾.傳統儒家(鄭家棟) 記疫共同體 記疫共同體:解題(汪宏倫) 「記疫」:朝向公共化的在地認識論(林文源) 疫情的個人書寫:事件、時間與歷史(李尚仁) 記錄歷史的伏流:網路時代中的疫情見證與反思(劉紹華) 新冠肺炎:一個疾病、科技與社會共同生產的故事(陳嘉新) 疫情社會的民主、法治與人權:若干反思性批判(李建良) 台灣新冠肺炎疫情的風險治理初探:歷史機遇、暴露度、脆弱度與韌性(林宗弘) 思想評論 新冠疫情下的中國「舉國體制」制度秩序(陶逸駿) 抽象的歷史

反思與失焦的現實批判:「體制新左批評」思潮審視(姚新勇) 「去政治化」的政治理論:汪暉的左翼立場與「國家主義」(陳純) 致讀者 致讀者     本期《思想》出刊之時,全世界陷在新冠病毒的籠罩之下已經滿兩年。疫情對各個社會的衝擊方式以及幅度不一,但是其影響是全面的,並且很可能相當持久,即使疫情有消退之日,人類的生活與互動方式也將不同於以往。     本刊在前年曾經發表台灣大學高等研究院組織的一次論壇集稿,作為41期《新冠啟示錄》的專輯,對疫情的整體意義從不同學科進行了探討。隨著疫情進入第二年,清華大學社會所林文源教授主持的「記疫」網站上積累的資料與文獻更形可觀,經本刊編委汪宏倫教授倡議,邀請參

與網站「對話」活動的幾位學者撰稿,再次針對covid-19在台灣引發的諸多議題進行多學科的討論。執筆寫作「致讀者」之時,新變種Omicron正掀起又一波大規模流行,歐洲、美國、印度都進入前所未見的感染高峰,台灣也重現疫情。2022年大概不可能擺脫新冠的騷擾,所以不斷的關注與討論當是必要的。我們會延續本刊的一貫宗旨,希望接下來把焦點擴展到其他華人社會對這次疫情的反思,繼續擴充「記疫共同體」的內涵與外延。     中共的少數民族政策一向爭議很多,忽思慧、李舵兩位談中國社會主義與清真飲食的文章,敘述清真飲食從革命時期到「前三十年」在中國的地位,值得讀者重視。讀者無妨先讀該文的「餘論」,對於兩位作者的

問題意識會有更深的體會。兩位作者顯然認定社會主義志在追求「普遍的解放」,因此對清真飲食──乃至於其他少數民族的生活需求──的尊重,乃是「社會主義實現普遍解放的一種必要途徑」。但他們也看出即使在中國社會主義革命的「玫瑰色」時期,已經出現了問題,預示著日後的各種緊張。其實,「普遍解放」的革命理想能不能驅散民族主義的幽靈,在俄國革命時期已經引起懷疑。在國際共運的高潮期,蘇共對各國革命路線的干預,也經常以蘇聯的利益為優先。換言之,社會主義解放的「普遍」,在民族問題──特別是少數民族──上經常觸礁。今天大家喜歡設定一個「中國模式」,但是中國模式的社會主義有沒有/如何維繫「普遍解放」的理想,就更難以聞問了

。     本期王長江教授寫知識分子,重申知識分子的「獨立性、批判性、超然性」,思考如何在制度上維護知識分子的這些特性,可能令台灣某些知識人覺得疲乏,但是這篇廣徵博引的長文在中國語境當然是有感而發,並且擲地有聲,並無空話。王教授在中共黨內從事高級幹部的培訓工作,熟悉馬列主義傳統的知識分子觀點,對其他傳統的知識分子理論也有通透的掌握。在文章中他雖然不曾涉及中國知識界的具體狀態,但是顯然他意在言外,有期待但更有憂慮。     在中國大陸的人文學界,現代文學是具高度活力、也有影響力的一個學門。畢竟20世紀中國左派的思想史,相當程度上是在中國現代文學的發展歷史中展開的。到了今天,新左派的最踏實的一塊園

地,依然是現代文學研究。姚新勇教授在本期對新左派文藝批評的整理與檢討,幫助我們對這個領域有所了解,有興趣的讀者請注意。 新冠肺炎:一個疾病、科技與社會共同生產的故事 陳嘉新 新型冠狀病毒感染自2019年末出現。行文此時,這個全球流行病的確診數已經超過兩億人,死亡人數達到437萬人。疫情對於政治、經濟、社會與文化活動的影響,更是難以估計。台灣5月19日因為本土案例增加而提升為三級警戒,在7月27日因為疫情穩定,又調降警戒層級到第二級,目前累積的感染人數也接近16,000人。整體來說,台灣仍是國際各國防疫相對成功的範例;但是作為世界村的一員,也難自外於疫情下的鉅變,而必須採用特殊經濟刺激,例如三

倍券乃至於五倍券。 本文試圖描繪與定位台灣在過去這一年餘,面對COVID-19所產生的社會意識轉變,並且將這個轉變連結到因應感染而生的科學知識與防疫技術,以深化科技與社會研究(Science, Technology and Society)長久以來堅定宣稱的論點,也就是「科技與社會的共同生產」。這個論點主張當代社會與科學技術之間有著相互穿透、相互構成,因而共同演化的關係。 這個概念的重要推手是哈佛大學的嘉森諾夫教授。她編輯的論文集States of Knowledge則是陳述這個概念的重要論著。嘉森諾夫教授於該書她自撰的章節〈給知識一個秩序,給社會一個秩序〉裡面,提到2001年美國紐約遭逢的9

11恐怖攻擊給予世人(尤其是美國人)的重大心理打擊。她在這個事件中看到了全球化或者工業社會的異質組成與歧異路線,看到了權力與政治的動力關係無法自外於科技化的潮流,也看到了一個現象:科學也好、技術也罷,在當下的社會中都成為了政治的作用者。 嘉森諾夫將近二十年前的宣示如今看來可能並不那麼令人意外,畢竟我們不能否認某些科技物的確深遠地影響了社會的組成與秩序,例如:網際網路既可能串連起恐怖分子的活動,也可能激發起茉莉花革命的火種。影像辨識系統在治安案件的發生時,讓警方得以憑藉影像紀錄追查犯罪人;但同樣的影像辨識系統也可能挪用成為社會監控的體制,讓個人隱私無所遁形。在醫療方面,基因檢測容許某些人得以計算

自身的未來罹病風險,因而得以及早預防或者介入處理;但是基因檢測也可能模糊了合理治療的定義與空間,產生保險給付範圍的爭議以及病人身分的界定困難。

融合WiFi訊號強度與人體姿態估計進行兩階段定位系統

為了解決影像辨識 定位的問題,作者鄭和軒 這樣論述:

由於近年來人們對於定位的重視,全球定位系統(Global Positioning System, GPS)已被廣泛使用於我們生活中的應用,卻礙於建築物的干擾訊號傳播導致GPS在室內定位並不準確,因此如何在室內達到高精度定位成為人們重視的研究議題,傳統的方法是以訊號強度為基礎如:藍牙、Wi-Fi、ZigBee,通過三邊測量估算裝置位置,然而,基於訊號的定位方法容易因為室內環境的多路徑干擾,導致環境中的訊號分佈變動性大,產生高定位誤差,而近年來深度學習的蓬勃發展使研究人員藉由成熟的影像辨識技術對行人進行位置估計與室內定位,卻無法得到設備資訊以識別人員身份,為此我們提出了一種基於Wi-Fi與影像的

高精度人員室內定位方法。室內定位系統分為兩階段定位,第一階段通過使用智慧型手機收集三台Wi-Fi基地台兩個頻段2.4GHz及5GHz的訊號接受強度,並以機器學習方法進行粗精度定位預測,接著在第二階段分析監視攝影機捕捉的人員畫面,並以姿態估計模型提取影像中行人們的腳點座標,再藉由直接線性轉換與線性回歸模型得到影像人員的位置,最後與第一階段的Wi-Fi定位位置進行匹配,完成可識別人員的室內定位系統。本研究採用的實驗場域具備多遮蔽物及訊號干擾,因此我們收集2.4GHz及5GHz兩個頻段的訊號接受強度,減少2.4GHz的訊號干擾以實現更高的Wi-Fi定位精度,Wi-Fi的平均定位誤差達1.4公尺,並分

析兩個頻段的定位表現。在影像定位方面我們則提出兩種用於影像中的行人腳點提取方法,並以機器學習模型減少因為鏡頭扭曲與直接線性轉換造成的誤差,結果表明我們改善後的腳點提取方法能夠降低50%的定位誤差,也指出通過機器學習模型預測的定位結果比僅以2D線性變換的誤差減少約0.4公尺,達到誤差0.4公尺的高精度室內定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