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築課程的問題,透過圖書和論文來找解法和答案更準確安心。 我們找到下列各種有用的問答集和懶人包

建築課程的問題,我們搜遍了碩博士論文和台灣出版的書籍,推薦寫的 2021全國綠建築 繪畫徵圖比賽.得獎作品 和劉智鵬的 建造香港:方圜平直―香港建造培訓四十五周年發展歷程都 可以從中找到所需的評價。

另外網站建築營造>> 建築規劃設計 - 嘉義大學課程地圖也說明:就業與課程. 職涯類型>> 就業途徑. ACC.建築營造 >> 01.建築規劃設計. ACC.建築營造 >> 02.營造及維護 ... 智慧綠建築產業能源與環境工程師. 智慧綠建築節能規劃人才.

這兩本書分別來自內政部建築研究所 和中華所出版 。

國立聯合大學 建築學系碩士班 吳桂陽所指導 賴世晃的 以DANP方法探討建築系學生設計能力之關鍵要素 (2021),提出建築課程關鍵因素是什麼,來自於建築設計能力、「決策實驗室分析」為基礎之網路層級分析法(DANP)、設計整合能力、建築設計教育之關鍵要素、建築設計評圖、提交設計成果。

而第二篇論文國立成功大學 建築學系 陳震宇、楊詩弘所指導 方羿臻的 構造與施工法課程現況調查之研究-以臺灣技術型高中為例 (2020),提出因為有 108課綱、技術型高中、構造與施工法課程的重點而找出了 建築課程的解答。

最後網站阿貴建築師的25 堂建築設計課| YOTTA友讀則補充:適合相關科系的大專院生、準備建築師執照的考生,或是剛踏入業界的職場新人,都可以透過這堂課程檢視設計操作上的完整性與可行性。 如果你並非專業科生,但有興趣認識建築 ...

接下來讓我們看這些論文和書籍都說些什麼吧:

除了建築課程,大家也想知道這些:

2021全國綠建築 繪畫徵圖比賽.得獎作品

為了解決建築課程的問題,作者 這樣論述:

  本書收錄第6屆全國綠建築繪畫徵圖比賽比賽作品共計110件,每件作品都蘊藏豐富的線條、色彩、光影與無限的想像力,展現出小朋友們對綠建築的認識與繪畫的投入,顯示綠建築教育已逐漸向下扎根茁壯,期能持續以活潑多元競賽方式引導學生學習,讓綠建築觀念深植於心,潛移默化擴大推廣綠建築永續環保的理念。

建築課程進入發燒排行的影片

「看得見的記憶──建築」教材套現已上線,相關的教材套簡介及教學素材可於本計劃網頁下載:https://www.web.howmemorysticks.org/educationkit

教材套內容包括教師手冊、教學PPT及多媒體素材,供全港中小學免費下載。老師可按照不同科目的需要,選取適用的部份於課堂或學校活動中應用。「看得見的記憶──建築」教材套共分為四節,將透過認識傳統建築乃至不同時代的建築風格,配合數碼虛擬實境(Virtual reality)及擴增實境(Augmented reality)技術、多媒體的教材,讓同學認識箇中收藏的記憶,學習閱讀和欣賞身邊的建築,嘗試發掘和發揮建築蘊藏的創意和文化價值。

本計劃的教學專員將會為參與教材套支援計劃的教師提供教材套導師手冊及教學支援。
報名詳情請參考:https://www.web.howmemorysticks.org/education

本建築主題教材套簡介會由設計及文化研究工作室教育總監馬健聰先生,介紹建築教材套的教學內容和教材。

分段:
0:35計劃簡介
5:28 教材套簡介
9:29 建築課程簡介
11:49 第一課:記住家
26:08 第二課:記園林
46:37 第三課:記價值
58:42 第四課:記風格
1:12:13 參與學校教師分享

觀看本影片並填妥問卷的教師,將可獲贈實體印刷「建築教材套」乙套,數量有限,送完即止。

請按以下連結登記「建築主題教材套簡介及專題課堂」:https://forms.gle/na1Qs42CYZUNYVgx6
成功登記的教師將於影片首播日收到觀看連結及問卷通知電郵。
(繪畫主題登記連結將稍後通告。)

建築主題影片首播日期:(時間均為下午2:30)
5月31日(一):建築教材套簡介會(主講:設計及文化研究工作室教育總監 馬健聰先生)
http://howmemorysticks.org/QR/?no=seminar6

6月1日(二):從文曲里公園看中國園林特色(主講:註冊園境師 古兆奉先生)
6月2日(三):古蹟活化案例分享─綠匯學苑(主講:註冊園境師 古兆奉先生)
6月3日(四):香港歷史建築保育的發展與項目分享(主講:文物保育建築師 謝正勤先生)
6月4日(五):從終審法院大樓細讀香港的風格記憶 (主講:香港大學房地產及建設系兼任副教授 馬冠堯先生)

詳情請參考:https://www.web.howmemorysticks.org/teacher-workshops
(繪畫主題播放日期將會稍後通告,敬請留意。)


賽馬會「看得見的記憶」藝術教育計劃
主辦機構:設計及文化研究工作室
捐助機構:香港賽馬會慈善信託基金

網址: www.howmemorysticks.org
Facebook: www.facebook.com/howmemorysticks/
Instagram: www.instagram.com/howmemorysticks/

以DANP方法探討建築系學生設計能力之關鍵要素

為了解決建築課程的問題,作者賴世晃 這樣論述:

在臺灣社會經濟條件的快速變遷下,使得建築專業人才養成教育的人力需求趨多元面向,更成為建築專業教育的新趨勢,也影響建築產業與建築教育之間的互動發展甚鉅,但是目前臺灣建築教育人才培訓養成的專業能力和實務業界的人力需求的期待仍存有差距。因此,本研究透過文獻回顧探討釐清關於建築教育培訓建築系學生「設計能力之關鍵要素」的定義與觀念,綜理觀察彙整文獻的「設計能力」,並收集相關研究課題的主要研究構面與準則作為基礎,以建立適用於本研究分析之「設計能力」準則題項,並對回收預試問卷資料進行敘述性統計與SPSS項目分析,再以信度分析問卷題項之信度,透過專家訪談思考建築系學生「設計能力」關鍵要素的重要構面,瞭解建築

專業能力培訓和建築實務業界銜接的關聯性。針對「設計能力」關鍵要素的評估,本研究提出:「基礎知識」、「專業知識」、「創新技術」、「實作能力」、「倫理態度」、「前瞻宏觀」、「設計成果」等七個評估構面。在每個構面下整理出三~四個評估準則,共計二十二個準則,五十五個題項。在此之後進行專家問卷,採用決策實驗室分析基礎之網路層級分析方法,以DEMATEL法影響矩陣分析準則的因果關係結構,利用矩陣運算取得準則間的相互影響關係及影響強度,藉由檢視準則間影響程度,瞭解各準則與題項間的影響力與與關聯性。最後再並通過將影響矩陣的DANP納入分析,來取得準則間的關聯以及影響權重分析,歸納各構面與準則的權重表現。本研究

結果可應用在實際建築教育之能力評鑑參考,鼓勵學生在建築教育過程中重視「設計能力」關鍵要素的重要性。

建造香港:方圜平直―香港建造培訓四十五周年發展歷程

為了解決建築課程的問題,作者劉智鵬 這樣論述:

  一座建築得以巍峨而立,從設計興建到落成啟用,投放的人力資源成百上千,涉及的工種也數以十計。當中在建築地盤最前線工作的工人,長久以來都缺乏完善的教育配套,他們如欲學習某一門手藝,便得找師傅拜師學藝。隨着職業學校於1960 年代末興起,傳統工藝與新式教育日漸磨合,至1970年代中,政府設立數個獨立機構大力推動當時幾個主流行業的培訓教育,其中一個是香港建造業訓練局。   適逢2020年正值香港建造培訓45 周年,本書正是集中回顧過去45年來,建造業訓練局、建造業議會及香港建造學院一脈相承的普及建造培訓和教育的發展。當中依據歷史檔案、官方刊物,以及與五十多位建造業界領導、先進

及從業員訪談所得的資料整理編撰,共分八章,從傳統師徒制到前瞻建造行業的未來。另外,建造業界對提升工地安全和工藝水平一直不遺餘力,本書亦特設專章探討當中的歷程。 名人推薦   「45載努力耕耘,碩果纍纍。建造業技能培訓為香港建立了強大和扎實的施工力量,將香港建設成為享負盛名的國際大都會,功不可沒。謹此將《建造香港:方圜平直》一書,獻給所有曾經為香港建造業技能培訓作出貢獻的拓荒者。」-陳家駒 | 建造業議會主席   「現今建造業邁向年青化及專業化,我們需要用創新思維去改善技術及機械的使用去解決問題……讓公眾人士透過本書對建造培訓在香港發展上的重要性有更深入的認識,令香港建造培訓能夠繼續得到業

界支持及社會認同,共同推動行業的整體發展,為香港經濟發展出一分力。」-余世欽 | 建造業議會建造業訓練委員會主席   「我們有不少校友都能通過自己的不懈努力,不斷提升自己的資歷和學歷,成為建造業的領軍人才或高級管理層……衷心感謝劉智鵬教授不辭勞苦,為我們撰寫了這樣出色的一冊建造業培訓45年回顧和未來展望。」-李焯芬 | 香港建造學院管理委員會主席  

構造與施工法課程現況調查之研究-以臺灣技術型高中為例

為了解決建築課程的問題,作者方羿臻 這樣論述:

回首現今的技職教育,自教育部推廣高中職多元入學方案,並廣設大學、開放技專院校升等 大幅擴張升學管道,同時也因職場缺乏吸引力,導致多數學生高中職畢業後,仍選擇繼續升學而非直接就業。因此,在升學導向的影響下,產生高職畢業生無法直接與業界接軌亦與科技院校所需的入學能力與預期不符合等狀況發生。教育部於民國103年發布《十二年國教課綱》,教育部透過加速類科調整、發展特色課程等作法,以突破技術型高中定位模糊之問題,並於108學年度正式上路執行。進一步聚焦於「技術型高中-土木建築群」的課綱架構中可發現,部定必修科目中新增了「構造與施工法」課程,藉此培養學生土木建築相關工程知識,以符合108課綱之要求。為瞭

解技術型高中「構造與施工法」課程執行後的情況,本研究透過探討課程執行所遇之困難與影響因素及授課教師對於該課程的瞭解程度等課題,進一步探討課程中章節內容之重要程度及適切性,並提出構造與施工法課程內容的建議移改善。本研究以問卷調查及分析為主要研究方法,問卷發放對象以全國技術型高中-土木建築群-構造與施工法課程之授課教師為主。藉由文獻蒐集與專家訪談進行前期資料準備,並研擬問卷以作為研究工具進行調查;問卷共發出39份,有效回收率為90%。問卷分析則採用統計軟體SPSS進行數據統計,其中包括使用:效度分析、信度分析、描述性統計分析、多元迴歸分析等分析法,進行調查結果之統整,並進一步提出結論與建議。 研究

結論如下:一、構造與施工法課程執行中所遇困難及影響因素方面在課程的前期準備中所遇困難如:實務經驗不足、對此類課程教學經驗不足或教學方法不熟悉、沒有足夠的參考教材…等問題;在課程執行過程中較常面臨的問題如下:授課時數不足、無通過審定教科書、評量不易、教師專業能力、學生學習意願不高、本科目不受重視…等。據調查結果,以缺乏技術型高中適用之構造與施工法教科書,及教師普遍實務經驗不足為影響課程執行的主要因素。儘管多數教師有過相關實務經驗,但從調查結果中,實務年資普遍未超過3年來看,教師們將自身經驗轉換為課程教材方面仍有困難;再者,教師們的實務經驗與日新月異的工程環境是否產生脫節,仍需視教師是否仍與業界保

有互動而定。二、新課綱之執行現況與教師瞭解程度方面大部分教師雖未擔任過新課綱的相關委員,對於新課綱仍具有一定程度之瞭解,但教師們對於構造與施工法的課程內涵及其相關規定之認知較模糊。再者,據調查結果可知,雖教師們參與研習的出席率高,仍無法將研習內容轉換為有效的課程內容以進行教學。三、構造與施工法課程章節內容適切性分析透過訪談及調查可知,過半數教師(54%)認為108課綱中所訂的章節單元內容範圍過於廣泛,宜適度刪減;但於後續各章節單元重要度的調查結果中,各單元認為不重要的教師同意百分也比鮮少超過10%。比較前後兩者結果後,推論教師們可能因授課時間不足故認為課程單元內容需刪減,但以後續對於現行課程內

容的重要度調查上卻呈現出僅極少部分教師認為不重要的結果來看,適度增加授課時間,以達成現行課綱所規劃之課程內容,或許更能達到新課綱的目標。四、對於單元重要程度,土木科與建築科老師看法出現明顯差異從調查結果可知土木科與建築科教師對於不重要單元的科目(如:土木工程與技術、木構造之構架式構造、高層建築等科目)存在一定程度的差異。建築與土木專業中仍有一定程度的區別,故同一套課程架構與課程教材是否適用於兩科系、是否會增加土木科與建築科專業度鑑別困難等問題,可供後續相關研究者繼續深入討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