廢鋁圈回收的問題,透過圖書和論文來找解法和答案更準確安心。 我們找到下列各種有用的問答集和懶人包

嘉南藥理大學 環境工程與科學系 賴振立所指導 陳彥佐的 鋁廢棄物處理回收之效益評估 (2018),提出廢鋁圈回收關鍵因素是什麼,來自於鋁廢棄物處理。

而第二篇論文國立中央大學 環境工程研究所碩士在職專班 張木彬所指導 張家嘉的 非鐵金屬二次冶煉業戴奧辛生成機制與物種分佈探討-以銅及鋁冶煉業為例 (2010),提出因為有 鋁二次冶煉業、戴奧辛、銅二次冶煉業的重點而找出了 廢鋁圈回收的解答。

接下來讓我們看這些論文和書籍都說些什麼吧:

除了廢鋁圈回收,大家也想知道這些:

鋁廢棄物處理回收之效益評估

為了解決廢鋁圈回收的問題,作者陳彥佐 這樣論述:

台灣產業加上進口有大量的廢五金在國內進行拆解,廢五金本身具有一定的基本金屬價值,可重覆循環再次投入冶煉,再次創造循環經濟價值。但收購的廠商必須付出一定的成本購買,且加上拆解處理之人事成本等,是否具有經濟價值,這就是本研究所欲探討之背景。本研究針對各種鋁廢棄物之成分及鋁回收價值,作分析與探討。各種含鋁廢料中,車用散熱片含鋁量最高,99.35%;鋁窗廢料的回收效益最高,淨利為5655元/天*人。

非鐵金屬二次冶煉業戴奧辛生成機制與物種分佈探討-以銅及鋁冶煉業為例

為了解決廢鋁圈回收的問題,作者張家嘉 這樣論述:

戴奧辛為已知毒性最強之持久性有機污染物之一,近年來先進國家陸續進行非鐵金屬二次冶煉業煙道氣及廢棄物戴奧辛濃度及物種分佈探討,以瞭解全廠戴奧辛之生成及流佈狀況,提供源頭減量及製程改善之建議。研究對象銅二次冶煉業使用三組不同原料配比進行比對,三組銅合金產品原料以「電解銅」為主要原料、以「廠內回收之銅廢料」為主要原料及以「廠外回收之銅廢料」為主要原料;鋁二次冶煉業同樣使用三組不同原料配比進行比對,三組鋁合金產品原料以「鋁切削料」為主要原料、以「輪胎之鋁圈」為主要原料及以「鋁下腳料」為主要原料。在使用不同原料進行冶煉情況下,兩產業之煙道氣及廢棄物戴奧辛各物種濃度分佈百分比相似,同一物種毒性當量濃度貢

獻度亦相近。PCDD佔總毒性當量濃度貢獻量之1~2成,PCDF佔總毒性當量濃度貢獻量之8~9成,PCDF之同源物為優勢物種。PCDD以12378-PeCDD及2378-TCDD為優勢物種,PCDF以23478-PeCDF及234678-HxCDF為優勢物種。比較銅二次冶煉業及鋁二次冶煉業戴奧辛濃度,銅二次冶煉業之生成濃度(2.92~12.4 ng I-TEQ/Nm3)明顯較鋁二次冶煉業(0.14~0.25 ng I-TEQ/Nm3)為高,兩產業因戴奧辛物化特性,易於微粒表面生成,因此多存在於固相。隨著空氣污染防制設備收集煙道氣中微粒,固相戴奧辛濃度也隨之下降(0.13~0.40 ng I-TE

Q/Nm3),使後續煙道氣排放戴奧辛能符合法規標準(1.0 ng I-TEQ/Nm3),相對而言,集塵灰之PCDD/F毒性當量濃度為0.466~28.8 ng I-TEQ/g,已超過有害事業廢棄物認定標準1.0 ng I-TEQ/g,需注意其後續處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