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和國小舞蹈班的問題,透過圖書和論文來找解法和答案更準確安心。 我們找到下列各種有用的問答集和懶人包

國立臺東大學 體育學系碩士班 范春源所指導 陳忻苹的 臺灣國民小學舞蹈教育發展之研究-以舞蹈班為例(1980~2010年) (2010),提出平和國小舞蹈班關鍵因素是什麼,來自於臺灣.小學.舞蹈教育.舞蹈實驗班.體育史。

接下來讓我們看這些論文和書籍都說些什麼吧:

除了平和國小舞蹈班,大家也想知道這些:

臺灣國民小學舞蹈教育發展之研究-以舞蹈班為例(1980~2010年)

為了解決平和國小舞蹈班的問題,作者陳忻苹 這樣論述:

臺灣國民小學舞蹈教育發展之研究-以舞蹈班為例(1980~2010)陳忻苹摘要 臺灣小學之舞蹈教育,經歷政治與社會變遷,自民國70成立舞蹈教育實驗後,至今已三十年,現今藝術才能班的政策制度、受到教育界的矚目。本研究由1980年~2010年,採用歷史研究法、文獻分析與質性訪談;包含教育政策、目標、課程、師資、經費。經過多次的改革後對於基層小學的舞教育,有研究之必要。本研究結論如下: 一、1980~1983年行政院頒布「加強文化及育樂活動」方案,民國70年正式成立設置「舞蹈教育實驗班」。目標為早期發掘培養具有舞蹈才能之學生,課程教學上以芭蕾舞、民族舞、現代舞、即興創作及土風舞,師資聘任

多為各校師專居多,教學自編教材內容,經費由各縣市政府補助,各項制度逐漸萌芽,舞蹈成為教育重要的一環。 二、1984~2008年,在民國73年改由為「特殊教育法」規範,民國76年特殊教育法細則中正名「舞蹈班」,目標以激發開啟創造力,課程取消土風舞課,師資由各校聘任,教學同樣教師自行編排,師資聘任各大院校專業舞蹈教師,經費也是由各縣市政府補助居多。 三、2008~2010年,舞蹈班修訂改由藝術法規範,由「集中班教學」改為「分散式教學」;但因分散式教學產生許多不便利之處,各界人士與學校積極反應後可集中式教學,在教育目標、課程、師資都無太大改變,但經費卻縮減,藝術才能班成為值得重新定義與多

方思考協調,才能造就優質藝術才能班之教育。關鍵字:臺灣、小學、舞蹈教育、舞蹈實驗班、體育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