屋主自售糾紛的問題,透過圖書和論文來找解法和答案更準確安心。 我們找到下列各種有用的問答集和懶人包

屋主自售糾紛的問題,我們搜遍了碩博士論文和台灣出版的書籍,推薦陳淑泰寫的 房市老手21堂超強實戰課:快速看穿房屋買賣陷阱 和白宗益的 不動產租賃暨社會住宅相關法規彙編都 可以從中找到所需的評價。

另外網站屋主自售5大陷阱 - movehouse 論壇也說明:屋主自售 5大陷阱- 房屋租售討論- J2H論壇台灣|人氣|bbs|論壇|社區. ... 交屋後買方對屋況、使用權有爭議,常會發生要求賠償的情形,引起糾紛。 專業房仲的作法:建議售 ...

這兩本書分別來自Smart智富 和讀享數位所出版 。

宏國德霖科技大學 企業管理系碩士班 葉文芝所指導 曾桂枝的 地政士產業創新與策略機制之研究 (2021),提出屋主自售糾紛關鍵因素是什麼,來自於智慧資本、經營策略、商業模式、地政士。

而第二篇論文國立中央大學 土木系營建管理碩士班 陳介豪所指導 陳柏翰的 建構驗屋項目與排序之研究 (2019),提出因為有 房屋檢驗、驗屋項目、層級分析法、物業管理、住宅性能的重點而找出了 屋主自售糾紛的解答。

最後網站【問題】[問題] 房屋自售要注意什麼- 精華區home | 屋主自售ptt則補充:屋主自售 ptt,大家都在找解答。 推sweet222:我自售過,心得是找仲介快又省事03/19 08:23 ... 買賣契約上有無需告知二次施工的位置,並表示日後不得為 ...

接下來讓我們看這些論文和書籍都說些什麼吧:

除了屋主自售糾紛,大家也想知道這些:

房市老手21堂超強實戰課:快速看穿房屋買賣陷阱

為了解決屋主自售糾紛的問題,作者陳淑泰 這樣論述:

買屋、賣屋時必備實戰教材 帶你揪出房屋交易細節裡的魔鬼!     一對高齡80、90歲的老夫妻,太太因為賭氣,在剛開完大刀的丈夫以及未同住兒女不知情的狀況下,逕自向房仲託售丈夫名下的自住公寓;卻被業務員以「舊公寓頂樓加蓋是違建,不能計入房屋售價」、「售屋開價只能參考這條路的上一次成交實價」……等話術勸誘,以低於周邊行情約300萬元的價格託售;發現不對勁後想打退堂鼓,卻被告知要支付約62萬元的「違約金」!     老夫妻拿不出違約金,已做好要忍痛賣房的準備,眼看簽約的時間逼近,終於鬆口向兒女求救,他們要如何趕在簽約之前力挽狂瀾?     本書作者陳淑泰為財經媒體圈

資深記者,20年來出於自住、安排家人住所、資產配置之故,擁有多次與房仲業務員過招的豐富經驗;這起交易糾紛是她身邊友人的真人真事,在簽約前一刻,協助友人圓滿化解這起糾紛,拯救老夫妻逃過低價賣房的危機。     房價動輒數百萬、上千萬元,交易過程中產生的費用也經常多達數十萬元,不容掉以輕心。然而一般人一生當中買賣房屋的次數屈指可數,若不小心受到不肖話術誘導,就有可能蒙受金錢損失,甚至造成心理上的巨大痛苦。     不管是想買屋、想賣屋,看完這本書,你將會驚覺房屋交易細節中竟有如此駭人的魔鬼,你將能知道該如何維護自己的權益,若不幸踩到陷阱,也能知道該如何展開自救行動!     

▋這本書適合哪些人?   擔心遇到惡房仲,不想誤觸陷阱的房市菜鳥   不願被不肖話術唬弄而低價出售房屋的賣屋族   已經買到瑕疵屋,想合法討公道的苦主     ▋重點實戰課:     ◤想賣房?分辨8種不肖手法     想託售房屋,你是否擔心被誘導砍價到遠低於行情價,或在不知不覺間損失應有的權益?本書將教你看透不肖業務員常用的手法,包括自製不實行情表說服屋主低價委託;不給足夠的契約審閱期;在簽完委售契約後,又再誘導屋主「契變」另外寫出底價……等。發現苗對不對,要趕快脫身!     ◤想買房?6大重點避開瑕疵屋     購屋者花了大錢買房,最怕入住後

發現漏水、白蟻、海砂屋,或附近竟有沒注意過的嫌惡設施!掌握重點,事前多作功課,把發生憾事的可能性降到最低。     ◤遇到交易糾紛別吃悶虧,傳授你必修自救守則     已經誤觸陷阱,買到有瑕疵的房屋,或遇到不良房仲害你吃虧,只能忍氣吞聲嗎?不!本書將教你如何擬定自救策略,用合法管道為自己討回公道!     ◤我遇到的是良心房仲嗎?用8項原則打分數     一個有良心的房仲業務員,不會逼你倉促做決定,也不會忽視客戶提出的需求……作者根據自身經歷,列出良心業務員都具備的特質,幫助你評估是否要將買賣房屋這等人生大事交付給他。     ◤同場加映:4步驟買對法拍屋

    法拍屋可用低於市價的行情買到房,卻容易因為搞不懂程序而卻步。到底該怎麼買到理想的法拍屋?帶你一一步學會如何找物件、出價、投標、順利完成法拍屋標購交易。  

屋主自售糾紛進入發燒排行的影片

200709東森 《松蔦青語》爆糾紛 怒告卓家雄偽造文書私吞危老容獎
影片網址→https://youtu.be/i8i6pm6OFAo

記者/林佑之:「饒河夜市旁的預售屋還在興建當中,如今卻捲進土地糾紛。受害的屋主有點特別,本身就是一位知名房仲(的父母)。」

記者/王國霖、林佑之 採訪報導……↓

房仲業者/陳泰源 表示:「我們懷疑建管處,一個案子、兩套標準,涉嫌官商勾結。」

扯開嗓子語氣很激動,松山這片地是陳家的起家厝,2014年答應與建商合建,但陳泰源指控2018年看到危老條例上路,瞞著地主拿著他們的印章悄悄申請28%的容積獎勵,但卻沒有按比例分回,陳家至少損失68坪,市價4000多萬元。

房仲業者/陳泰源 表示:「一定要先選完屋,再信託,最後才可以搬家拆屋,我們就是被建商騙,騙我們搬家、拆屋後,之後一切就整個翻臉就不照契約走了。」

秀出line對話跟契約,建商原本矢口否認有領到容積獎勵,直到今年才坦承,而且原本拿到的建築圖,答應一樓設計3間店面房仲可以分到4.8米寬,建商卻擅自改成4間店面寬度剩下3.3米,更別提態度很強硬。

地主/陳泰源的媽媽:「有一次協調會他居然跟我們講說,寬度還給你們是可以,可是深度給你們10公分,然後裡面給你們一根大柱子,這樣你們要嗎?」

房仲一家身心煎熬甚至在臉書簽不自殺聲明,但對於種種指控,建商反駁。合建契約當初談好固定坪數分回(說謊),容積獎勵不分配(地主的土地是免費給建商稀釋喔?),並沒違法。

建商公關:「當時危老已公布將近一年,所以地主也知道這件事。」(答非所問,我們當然知道有危老,是問你有沒有隱瞞地主私下申請危老。)

房仲建商互槓,現在雙方循司法途徑以刑事背信罪對簿公堂。

部落格網址→https://taiyuanchen1223.blogspot.com/2020/07/200709_10.html

地政士產業創新與策略機制之研究

為了解決屋主自售糾紛的問題,作者曾桂枝 這樣論述:

地政士為專門職業,是政府與民眾間的溝通橋樑,服務效能攸關民眾不動產之權益,在臺灣的經濟發展進程中扮演著重要的角色。地政士於房地交易或移轉過程中,具有其關鍵與不可替代性,執業需具備高度專業性與韌性,從債權契約起至物權登記止,繁複且多樣的法律關係及稅務釋疑,不論是政府主管機關或普羅大眾,皆需仰賴地政士的協力與親民服務。隨著時代更迭及環境變化,地政士執業範疇已不再侷限於傳統的登記項目,而是更趨近於民眾財產、稅務及資產傳承的法律關係,性質多元且生活化,收費標準與信賴程度也更貼近消費者需求。本研究之目的是以智慧資本之觀點,探討地政士產業無形資產之傳承機制及未來可創新的商業模式,及現有地政士事務所可行性

發展之經營策略,以吸引新世代加入。本研究經由文獻探討及訪談,檢視地政士產業目前面臨的困境並建議可行之因應策略,研究發現產業目前面臨的瓶頸主要有三:一是開業地政士六十歲以上者超過四成,高齡化明顯嚴重。二是由於地政士事務所屬個人執業,普遍缺乏企業管理思維,導致規模難以擴展、永續經營利基薄弱。三是因上述二項原因,影響年輕世代投入地政士產業的意願,也使得資深地政士畢生所學之知識、智慧及經驗,難以活用及傳承,造成其本身及社會資源的浪費。期望透過本研究之發現能讓地政士產業重視經濟效益,進而將經驗與知識有效傳承,並能創造青銀共存的產業環境與榮景。地政士應積極思考如何進入產業鏈之上游,直接接觸消費者並滿足其需

求,無論是置產、出售或繼承、信託及稅務相關等業務,皆能事前規劃及建議以維護消費者權益,並減少社會大眾因誤解法規意涵或疏忽債之發生時機等所造成的司法糾紛。另後疫情時代,科技將以更快的速度取代傳統模式,產業轉型更需要透過垂直或水平整合才能發揮綜效,因此,地政士需要有結構、組織及系統化的創新策略與商業模式,才能提升產業素質及影響力,進而強化產業競爭力。

不動產租賃暨社會住宅相關法規彙編

為了解決屋主自售糾紛的問題,作者白宗益 這樣論述:

  雖然上網查詢各項法規不難,但若要隨時查詢並對照類似法規的內容,就需要一本可以隨時翻閱並標註重點的法規彙編。本書蒐羅所有不動產租賃以及社會住宅相關的各項法規,這是從事實務工作的您不可或缺的工具書。

建構驗屋項目與排序之研究

為了解決屋主自售糾紛的問題,作者陳柏翰 這樣論述:

房屋交易市場中資訊不對稱的情形屢見不顯,容易造成購屋者的權益損失,甚至因此喪失購買信心,因此在房屋所有權轉移之前,房屋的驗屋程序是必要進行的程序,但我國驗屋的檢查項目仍無優先考慮順序及相關規定。本研究的目的在於列出驗屋點交的檢測項目,以及其優先檢驗順序,顯示優先層級。在文獻回顧方面,探討了國外相關檢測項目並利用專家訪談方式奠定基礎,使本研究不與實務面脫節。本研究所訂定之架構包括8個構面以及38個檢測項目,並根據AHP層級分析法蒐集了27份有效問卷,運用Expert Choice軟體對所有項目進行加權運算並排序。在八個構面中,最優先級別是漏水檢測項目(21%),第二是防火設備檢驗(17.4%)

,第三是給排水檢驗(13.9%)。在38個檢測項目中排序第一為消防安全設備檢查(6.7%),排序第二為潮濕隱患檢測(6.3%),排序第三為結構強度檢測(5.7%)。本研究透過專家訪談及專家問卷得出以上研究結果,得出上述結果可提供政府機關作為評分表參考依據,更可作為建立驗屋報告書之依據,有效的減少資訊不對稱的情況,同時亦可預防及解決房屋買賣交易糾紛的產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