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琉球常見魚類的問題,透過圖書和論文來找解法和答案更準確安心。 我們找到下列各種有用的問答集和懶人包

小琉球常見魚類的問題,我們搜遍了碩博士論文和台灣出版的書籍,推薦李承錄,趙健舜寫的 海洋博物誌2|近岸珊瑚礁|:潛進南方的繽紛碧藍!墾丁、小琉球、台東、澎南,920種熱帶珊瑚礁生物辨識百科 和邵廣昭余欣怡姚秋如蘇淮呂翊維莊守正黃世彬的 臺灣百種海洋動物都 可以從中找到所需的評價。

另外網站出門就看見海,典型漁村風味小琉球也說明:小琉球 的壯丁多出海捕魚,個把月才回家一次,因此島上老弱婦孺顯得特別多。由於島上缺乏就業機會,婦女多半在家中侍奉公婆、養育子女。小琉球最常見的情景是:幾個圍坐 ...

這兩本書分別來自麥浩斯 和海洋委員會海洋保育署所出版 。

國立臺灣師範大學 運動休閒與餐旅管理研究所 程瑞福所指導 洪藝綺的 綠島水肺潛水員專門化程度調查 (2019),提出小琉球常見魚類關鍵因素是什麼,來自於綠島、水肺潛水、遊憩專門化。

而第二篇論文國立臺灣大學 漁業科學研究所 韓玉山所指導 張清榮的 以衛星標籤研究日本鰻、鱸鰻及太平洋雙色鰻之降海洄游路徑 (2016),提出因為有 日本鰻、鱸鰻、太平洋雙色鰻、上浮式衛星標籤、降海洄游的重點而找出了 小琉球常見魚類的解答。

最後網站值得您信賴的旅遊品牌,鳳凰旅遊-鳳凰旅行社則補充:以下均為常見的詐騙手法,切勿上當受騙:. 謊稱「重複刷卡」; 謊稱「刷卡金額錯誤」; 謊稱「商品優惠」或「團購促銷」 ... 高.屏(小琉球)全部. 高雄. 屏東. 小琉球 ...

接下來讓我們看這些論文和書籍都說些什麼吧:

除了小琉球常見魚類,大家也想知道這些:

海洋博物誌2|近岸珊瑚礁|:潛進南方的繽紛碧藍!墾丁、小琉球、台東、澎南,920種熱帶珊瑚礁生物辨識百科

為了解決小琉球常見魚類的問題,作者李承錄,趙健舜 這樣論述:

《海洋博物誌》第②輯! 收錄墾丁、小琉球、台東、澎南等近岸珊瑚礁生物, 珊瑚礁生物大全(近岸篇)登場! ~最完整的台灣海洋生態紀錄~ 「感謝《海洋博物誌2:近岸珊瑚礁》的出版,讓更多人了解台灣海洋的美。」 ──陳其邁 高雄市長 「本書的內容深度與廣度兼具,橫跨更多物種與生態系……能有此豐富度,展現眾海人公民科學家的力量。」 ──黃向文 海洋委員會海洋保育署 「由城邦出版的《海洋博物誌》第二套圖鑑,介紹的物種高達九百種之多,應是目前坊間最完整的參考書籍。」 ──邵廣昭 國立台灣海洋大學榮譽講座教授 「他的圖鑑不僅是精美圖片集,更是將不同生物的分類特徵用手繪凸顯出來,讓一般人能在野

外一眼辨識。」 ──林幸助 國立中興大學生命科學系終身特聘教授 ~岸邊觀察、浮潛、潛水、水攝的生物辨識寶典~ 2020年出版的《海洋博物誌:北台灣》,廣受海人與各界肯定,第二冊《海洋博物誌2:近岸珊瑚礁》接著往台灣南邊探索。越往台灣南部,海水越舒適宜人,在北回歸線以南的岩礁海岸,水質清澈而溫暖,珊瑚蟲千百年來逐漸堆積形成雄偉的裙礁地形,孕育了多樣的藻類、蝦蟹、海蛞蝓及熱帶珊瑚礁魚類,成員繁多且關係複雜,發展出一個結構精緻、巧妙平衡的生態系,因此珊瑚礁生態系也被稱為「海中的熱帶雨林」,熱鬧非凡! 在這本書中,由淺入深一一介紹海岸、沙灘、礁台、潮池、海草床、珊瑚礁生態特性,並蒐羅近岸珊瑚礁最

具代表性的920種海洋生物,搭配精美細緻的手繪圖,讓您對這些生物的特徵辨識一目了然;實地拍攝的全彩照片,將海洋繽紛的生命樣貌躍於紙上! 【各界好評與熱情推薦】 ─政/學界專家─ 陳其邁   高雄市長 黃向文   海洋委員會海洋保育署署長 邵廣昭   國立台灣海洋大學榮譽講座教授 陳麗淑   國立海洋科技博物館產學交流組主任 林幸助 國立中興大學生命科學系終身特聘教授 ─台灣知名水下攝影師─ Marco Chang Zola Chen 吳永森 京太郎 林音樂 ─台灣知名海人/團隊─ ATMOS  海洋公民資料庫合作夥伴 林祐平   揪潛水同學會SDI課程總監 金磊       鯨豚攝影

師 袁緒虎   《海人魚》、《東經北緯》導演 陳琦恩   台灣潛水課程總監 黃小莫   生態旅遊記者 劉東岳   南青潛水教練 【適合對象】 ~~這是一本給潛水教練們的祕笈,讓您在帶導潛的時候言之有物。 ~~這是一本給水下攝影師的寶典,豐富您攝影作品的內涵與意義。 ~~這是一本給海人初心者的入門,由淺入深全面了解我們的大海。 ~~這也是一本親子寓教於樂的圖鑑,可愛的手繪是您與孩子們假日探海時的最佳讀物。 【本書特色】 ★920種台灣近岸珊瑚礁最具代表性的海洋生物,規畫「藻類與海草」、「無脊椎動物」、「魚類」三大篇章,分門別類從藍綠菌與海草等生產者,到熱帶魚、海蛇等大型動物一一介紹。

★750張以上海洋生物博士親繪生物插畫,忠實還原海洋生物活生生的顏色與形態,拉線提示生物特徵,搭配彩色照片互相比對,讓入門者能簡單辨識要點,精準辨認海洋生物! ★將近2500張精美實境生態照片,由多位攝影師、海人、公民科學家各路攝影高手提供多幅照片,皆於珊瑚礁海域實地拍攝,讓水下生物真實的生命樣貌躍然紙上! ★生物辨識快速指南,初學者也可以快速入門海洋生態領域!發現陌生的生物,不知道從何找起,可以先依生物外形,對應本書的無脊椎類和魚類「快速辨識圖」,從大方向找出生物分類,方便查找與索引。 ★近似物種比一比,有些外型相像的生物,也許是相近物種、刻意擬態或者恰巧「撞衫」,容易混淆不易分辨

,本冊特別新增「超級比一比」單元, 將這些生物聚集一堂,發揮火眼金睛提示物種間的細微差異,辨識力更上一層樓! ★特別企劃「海洋公民」專欄,海洋公民科學時代來臨,從海洋保育署署長黃向文、國立海洋科技博物館主任陳麗淑、《海洋博物誌》作者李承錄、國際級水下攝影師 Macro Chang、生態旅遊記者黃小莫由各角度介紹何謂「公民科學」?在水下如何拍攝出具備研究價值的生物照片?聚集民眾進行研究的要點?研究珊瑚礁工具?以及台灣的努力成果及反思。 ★解析近岸珊瑚礁四大生態類型,熱帶海岸林、白淨沙灘、綿延海草床、潮池與礁台、珊瑚礁海底,從海岸到水下棲息著不同生物族群,也對應著我們到海邊散步、戲水、浮潛、潛

水活動容易遇見的小動物。 ★潛進碧海 !近岸珊瑚礁的聖地巡禮,溫暖且清澈的南部沿岸擁有許多珊瑚礁地形,也是台灣最容易親近珊瑚礁生態之處。本章將介紹小琉球、墾丁、台東、澎南等六個生態豐富,兼具安全與方便的景點,讓大家能實地親近大海! ★吉祥物「小wox」陪您一起欣賞海洋──由喜愛潛水玩海的「小wox」擔任本書海洋導覽員,穿插於書中內容,除了溫馨叮嚀觀察海洋生物的安全事項,還會跟您閒聊海洋生物的小八卦!  【讀者QA】 Q1  《海洋博物誌》第一冊主題是「北台灣」,第二冊《海洋博物誌2近岸珊瑚礁》是「南台灣」嗎? A: 《海洋博物誌》的分冊並非依行政區域的南北劃分,而是從生態區域的角度:

北回歸線以南,進入生機盎然的珊瑚礁世界,範圍涵蓋:墾丁、小琉球、台東等地區,皆屬於珊瑚礁生態海域。由於珊瑚礁的居民眾多,且生活於近岸(潮間帶等淺水區域)與離岸(距岸較遠的深水區域)的物種差異頗大,所以《海洋博物誌2近岸珊瑚礁》會先介紹距離岸邊較近,生活於淺水處的珊瑚淺坪生物,涵蓋墾丁、小琉球、台東與澎南等地的近岸地區;至於住在離岸礁區、大洋浮游、隱蔽性高的生物,則留待第三冊《離岸珊瑚礁》收錄。 Q2  何謂「近岸」跟「離岸」?想了解《海洋博物誌2近岸珊瑚礁》所介紹的物種範圍? A: 「近岸」和「離岸」可以粗略以「水位深度」概念來理解。近岸指的是海岸、沙灘、海草床、內灣珊瑚礁等在岸邊即可觀察到

的淺水區域;而離岸則是指距離岸邊較遠,大多需要船舶前往的深場水域及開闊外洋。 以墾丁來說,後壁湖與南灣等內灣珊瑚礁的水深較淺,大多屬於近岸珊瑚礁的範圍。其他如小琉球、台東等環境也都有豐富的近岸珊瑚礁生態。但這些地方若是搭船往外幾公里,便會進入水深較深且潮水較湍急的離岸環境。此外,像是綠島及蘭嶼皆為聳立在太平洋之中的火山島嶼,近岸範圍不大,往外移動便立刻進入水深頗深的離岸。 在北台灣,近岸與離岸的物種差異並不大,而北回歸線以南的熱帶區域,珊瑚礁近岸跟離岸所棲息的生物非常多,物種也有所差異!本書收錄的是大家熟知的墾丁、小琉球與台東等地的近岸地區生物。 Q3  《海洋博物誌1北台灣》跟《海洋博

物誌2近岸珊瑚礁》所收錄的物種,是否有重複? A: 北台灣的生態環境與溫暖的南部珊瑚礁所孕育的物種大不相同,因此兩本所收錄的物種也有所區別。而有些同時生活在南北部的重複物種,盡量不會重複收錄在這次的近岸珊瑚礁篇。但有些北部物種,在南部珊瑚礁的生活習性並不相同、或者在不同棲地擁有不同的生態,本書會額外給予篇幅來介紹(約10種)。此外,有些珊瑚礁物種和北部物種外型相似不易分辨,則以「超級比一比」或「小知識」等篇幅(約30種),讓他們互相比較做為參考。

綠島水肺潛水員專門化程度調查

為了解決小琉球常見魚類的問題,作者洪藝綺 這樣論述:

中文摘要 i英文摘要 ii目次 iii表次 v圖次 viii第壹章 緒論 1第一節 研究背景與動機 1第二節 研究目的 4第三節 研究問題 4第四節 研究範圍 5第五節 研究限制 5第六節 名詞釋義 6第貳章 文獻探討 7第一節 水肺潛水定義與相關研究 7第二節 綠島地區基本資料與相關研究 31第三節 遊憩專門化理論定義及相關研究 40第參章 研究方法 58第一節 研究架構 58第二節 研究流程 59第三節 研究對象 61第四節 研究工具 63第五節 資料處理與分析 73第肆章 結果與討論

74第一節 近三年到 (在) 綠島進行水肺潛水之參與者背景變項統計結果 74第二節 專門化程度現況與分布 89第三節 專門化程度與各變項的差異與相關性分析 93第伍章 結論與建議 107第一節 結論 107第二節 建議 108引用文獻 111附錄一 專家效度審查專用問卷 128

臺灣百種海洋動物

為了解決小琉球常見魚類的問題,作者邵廣昭余欣怡姚秋如蘇淮呂翊維莊守正黃世彬 這樣論述:

  本書精心挑選出百種海洋生物,整合了保育類以及友善釣魚類,從數量瀕危的白海豚,到釣友喜愛的黑鯛。就分類而言,從軟骨魚、硬骨魚、爬蟲類、鯨豚類到天上飛的海鳥類;從環境( 生態系) 來看,則包括了珊瑚礁、紅樹林、海草床、砂泥底以及大洋生態系。藉由不同的面向,呈現臺灣寶貴的海洋生物多樣性,並在各種人類與海洋生物互動的層次中,找出各具特色的物種,希望成為您認識海洋生物的入門檻。 主編者簡介 邵廣昭   邵廣昭主編是國立臺灣海洋大學海洋生物研究所榮譽講座教授,亦為中央研究院生物多樣性研究中心退休榮譽研究員,專長為魚類學、海洋生態、生物多樣性及保育。 鯨豚類1 0 鬚鯨科 1 2 小鬚鯨1

4 塞鯨1 6 布氏鯨1 8 藍鯨2 0 大村鯨2 2 長須鯨2 4 大翅鯨2 6 抹香鯨科及小抹香鯨科 3 0 抹香鯨3 2 小抹香鯨3 4 侏儒抹香鯨3 4 喙鯨科 3 6 柏氏中喙鯨3 8 銀杏齒中喙鯨3 8 朗氏喙鯨4 2 柯氏喙鯨4 4 海豚科圓頭亞科 4 6 小虎鯨4 8 瓜頭鯨5 0 虎鯨5 2 短肢領航鯨5 4 偽虎鯨5 6 瑞氏海豚5 8 海豚科其他類群 6 0 中華白海豚6 2 熱帶斑海豚6 4 條紋海豚6 6 長吻飛旋海豚6 8 弗氏海豚7 0 糙齒海豚7 2 印太瓶鼻海豚7 4 真瓶鼻海豚7 6 長吻真海豚7 8 短吻真海豚8 0 鼠海豚科 8 2 寬脊露脊鼠

海豚8 4 窄脊露脊鼠海豚8 4 海保救援網MARN 9 0 海龜類9 4 綠蠵龜9 8 玳瑁1 0 0 赤蠵龜1 0 2 欖蠵龜1 0 4 革龜1 0 6 海鳥類1 0 8 離海島礁的海鳥 11 0 鳳頭燕鷗11 2 黑嘴端鳳頭燕鷗11 4 紅燕鷗11 6 玄燕鷗11 8 白眉燕鷗1 2 0 沿海生活的海鳥 1 2 2 小燕鷗1 2 4 黑嘴鷗1 2 6 蒼燕鷗1 2 8 大洋性的海鳥 1 3 0 白腹鰹鳥1 3 2 大水薙鳥1 3 4 短尾信天翁1 3 6 軟骨魚類1 3 8 濾食性軟骨魚類 1 4 0 象鮫1 4 2 鯨鯊1 4 4 巨口鯊1 4 6 阿氏前口蝠鱝1 4 8

雙吻前口蝠鱝1 4 8 掠食性軟骨魚類 1 5 2 大白鯊1 5 4 尖齒檸檬鯊1 5 6 鼬鮫1 5 8 紅肉ㄚ 髻鮫1 6 0 平滑白眼鮫1 6 2 淺海狐鮫1 6 4 灰鯖鮫1 6 6 南方龍紋鱝1 6 8 友善釣魚類1 7 0 灘釣型的魚類 1 7 2 多鱗沙鮻1 7 4 斑海鯰1 7 6 星雞魚1 7 8 尖吻鱸1 8 0 黑棘鯛1 8 2 短棘鰏1 8 4 金錢魚1 8 6 花身鯻1 8 8 磯釣型的魚類 1 9 0 石狗公1 9 2 六斑二齒魨1 9 4 條石鯛1 9 6 杜氏刺尾鯛1 9 8 藍點鸚哥魚2 0 0 單角革單棘魨2 0 2 褐臭肚魚2 0 4 瓜子鱲2 0

6 點帶石斑魚2 0 8 青嘴龍占魚2 1 0 鱷形叉尾鶴鱵2 1 2 銀紋笛鯛2 1 4 船釣型的魚類 2 1 6 鬼頭刀2 1 8 雙帶鱗鰭烏尾鮗鱲2 2 0 藍圓鰺2 2 2 杜氏鰤2 2 4 三線磯鱸2 2 6 巴鰹2 2 8 花腹鯖2 3 0 日本竹筴魚2 3 2 日本馬加鰆2 3 4 南海帶魚2 3 6 其他硬骨魚類2 3 8 大洋或近沿海表層性硬骨魚類 2 4 0 翻車魨2 4 2 矛尾翻車魨2 4 2 黑鮪魚2 4 6 劍旗魚2 4 8 珊瑚礁硬骨魚類 2 5 0 曲紋唇魚2 5 2 隆頭鸚哥魚2 5 4 龍虎斑2 5 6 沙泥地的底棲性硬骨魚類 2 5 8 黑䱛2

6 0 大黃魚2 6 2 眼斑擬石首魚2 6 4 河海洄游性硬骨魚類 2 6 6 日本鰻2 6 8   出版者序 海洋物種何其多,從認識這百種開始   我們相信,如果您認識牠們,會從心底願意跟我們一起保護牠們。   您喜歡親近自然嗎?您認識多少動物呢?走進動物園,您可以親眼看見獅子、大象、長頸鹿或小爪水獺等瀕危動物,或從新聞看到臺灣黑熊、石虎的現況與困境。只是,即便臺灣四周環海,但對於多數人來說,對於海洋生物的認識遠遠不及陸域動物。因此,此書出版的目標簡單而明確,希望用最精簡、沒有壓力的篇幅,讓大家認識臺灣海洋生物多樣性之美。   海洋何其大,物種何其多,依據全球海洋普查團隊的科

學家們估計,大海當中的生物至少超過百萬種,人們迄今所認識且命名的,約略僅有二十萬種。而臺灣周邊記錄到的約一萬四千種,其中魚種就有三千多種,哺乳類、爬蟲類、鳥類超過百種,想要認識這數千種談何容易。千里之路,始於足下。就讓我們從百種開始吧!   如何從數千種挑選出百種,也非易事。感謝邵老師與來自各領域的專業夥伴,一起精心挑選出百種海洋生物。我們嘗試整合保育類以及友善釣魚類,從數量瀕危的白海豚,到釣友喜愛的黑鯛。就分類而言,從軟骨魚、硬骨魚、爬蟲類、鯨豚類到天上飛的海鳥類;從環境( 生態系)來看,則包括了珊瑚礁、紅樹林、海草床、砂泥底以及大洋生態系。藉由不同的面向,呈現臺灣寶貴的海洋生物多樣性,並

在各種人類與海洋生物互動的層次中,我們找出各具特色的物種,希望成為您認識海洋生物的入門檻。   甚麼時候可以用到此書呢?想看見鯨豚,到宜花東去賞鯨吧! 想看見海龜,到小琉球、澎湖、蘭嶼去吧! 想看見海鳥,可以到澎湖、連江、金門等離島試試。切記要保持距離,不要打擾、餵養,改變他們的野性。想看到書中的魚種?或一品美味的海鮮,靜下心來去釣魚,或者,逛逛魚市場,都有機會認識幾種。你會發現,生活當中有許多機會親近並認識這些海洋生物。   就算您暫時沒有打算去親近海洋、認識這些生物,特別感謝專業團隊的藝術家們,不論是插畫、編排,都讓這本書翻起來賞心悅目,就算沒有辨識物種的天賦,也可當作藝術書籍翻閱,或

者拿起畫筆測試自己的繪畫功力。   出版此書,為了大眾,也為了海洋委員會及所屬機關,以及公私部門愛海的夥伴們,希望透過美麗的編排以及雅俗共賞的文字,引導更多人親近海洋、認識並友善海洋生物。如此,海洋保育就成功了一半。   接下來,就讓我們走到室外,潛入海洋,齊心努力保護海洋。 海洋委員會海洋保育署 署長 黃向文   謹識 中華民國一○九年九月二十日 編者序   近四丶五十年來,臺灣沿近海漁業的日益枯竭及海洋生物多樣性快速消失的問題,助長了經濟開發和環境保育間的衝突,使得環保抗爭事件層出不窮。1997年起中研院動物所和幾個單位聯手,每年在中研院舉辦一屆「臺灣海洋環境大會」,為臺灣的海洋

環境把脈,宣導「放下魚槍,拿起相機」的保育理念。透過媒體的報導及專書的出版,喚起了國人對臺灣海洋保育的關心和重視,一些與海洋保育相關的民間組織也陸續成立。記得當年賈福相教授特別指出「立法丶研究及教育是海洋保育的三帖藥」。但20 多年來,臺灣的海洋環境及生態似乎仍未見起色。在這樣的時空背景下,「海洋委員會」及其隸屬的「海洋保育署」及「國家海洋研究院」終於在2018 及2019 年分別成立,得以從中央部會展開立法、研究及教育的實際推動海洋保育工作。   海保署的成立雖然距今才兩年,在創業維艱及人力丶物力有限的情況下,各項業務都已步入正軌。但是大家對於生活在我們周遭海域到底有多少種海洋生物,牠們的

名字丶數量、分布丶生態及生活習性等均所知甚少。《臺灣百種海洋動物》的出版可說是讓國人從認識、關心到保育海洋生物的過程中踏出了重要的一步。   臺灣的海洋生物根據《臺灣物種名錄資料庫》的登錄,目前已超過14,000 種。本書雖只介紹了其中102 種脊椎動物,但已涵蓋了迄今在臺灣所記錄到的32 種鯨豚丶5 種海龜;11 種海鳥中也有5 種是瀕危種;12 種軟骨魚類及42 種的硬骨魚類也包括了臺灣所有已被列入保育或瀕危的本土魚種,甚至有入侵物種。相信對於海保署在推動全民海洋保育的教育工作上應能有所幫助。   我們有幸為海保署編撰該署第一本的圖鑑,自然希望譲本書和傳統以分類形態描述為主的圖鑑有所不

同。因此在海保署長官們的殷切期盼下,決定採用編撰百科繪本的型式,不計成本地大幅增加了精彩的圖片,特別是不容易拍到標本照的鯨豚丶海龜及軟骨魚類。感謝國內幾位知名的生態畫家及水底攝影師,包括柯鴻圖的鯨豚丶鄭義郎的鯊魟丶海龜,鄭杏倩小姐及林家蔚先生的插畫,以及許多朋友熱心提供他們拍攝的精彩生態照或標本照等,在他們的情義相挺下,讓這本書得以有不同的面貌呈現給國人。在這裡也要感謝海保署的付託和信任,讓我們這些來自學界和民間團體的夥伴們可以共同合作來編輯這一本圖鑑。黑潮文教的余欣怡和科博館的姚秋如兩位負責鯨豚丶中華民國野鳥學會的呂翊維負責海鳥丶島人海洋文化工作室的蘇淮負責海龜;海大的莊守正和游紀汝負責軟骨

魚類,中研院的黃世彬博士和邵廣昭則分別負責友善釣魚類和其他硬骨魚類兩部分。在內容的撰寫上,我們也盡量用淺顯易懂丶可讀性高的文字,並加強每個物種的資源狀態及保育等級。把生硬的分類形態特徵,改成在圖片上直接標示該物種可資鑑別的主要特徵。只有魚類部分,因為種類多,在生態或生物學方面的研究資訊甚少,難以如願。這也說明了海洋生物為何在評估其瀕危狀態時,幾乎都是無危(LC) 或資料缺乏(DD) 等級的原因。當然,一本好的圖鑑除了需要圖文並茂之外,美編的功力更是重要。我們特別邀請莊小貴圖像設計工作室來擔綱,是因為他們在2014 年負責美編出版的《臺灣常見經濟性水產動植物圖鑑》一書,頗受好評的緣故。   海

洋生物多樣性的保育及漁業資源可否永續也是决定人類未來是否可以永續發展的關鍵。生物多樣性公約締約方會議歴年來所討論的議題已從陸域的保育轉變到以海洋保育為主。2015 年聯合國所公布的永續發展目標中,也將海洋獨立為一項目標14。換言之,海洋保育已是國際上的趨勢和共識。這本圖鑑的出版是臺灣順應國際潮流和趨勢的一項具體表現。相信海保署很快地還會再繼續規劃出版更多圖鑑,把臺灣周邊豐富的海洋生物多樣性介紹給國人,且讓我們拭目以待。 余欣怡、姚秋如、蘇淮、呂翊維、莊守正、黃世彬、邵廣昭謹識 中華民國一○九年九月二十日

以衛星標籤研究日本鰻、鱸鰻及太平洋雙色鰻之降海洄游路徑

為了解決小琉球常見魚類的問題,作者張清榮 這樣論述:

日本鰻是屬於降海洄游型的魚類,已知日本鰻的產卵場位於馬里亞納海脊西側,但實際洄游路徑仍未證實,生殖洄游過程及路徑仍充滿著神秘感。台灣常見的三種鰻鱺屬之物種有日本鰻、鱸鰻以及太平洋雙色鰻。為了保育日本鰻之族群數量,並且制定適當的管理策略,對於其降海洄游行為的研究是不可或缺的。上浮式衛星標籤能記錄深度、溫度、光照以及衛星定位之資料,常用於海洋生物之追蹤研究,前人也成功將衛星標籤運用在歐洲鰻及美洲鰻之洄游追蹤上。利用衛星標識放流,觀察放流鰻在大洋中的移動。在宜蘭地區放流之9筆回傳數據顯示,無論養殖鰻或野生鰻均順著黑潮進行移動,最遠到日本九州之東方海域;小琉球地區放流之成鰻沒有一致的移動方向,推測可

能是受到附近的環流影響所致。所有放流鰻均表現出晝夜垂直洄游行為,在大洋中之水平移動速度介於12.93至65.21公里/日,白天洄游之平均深度為518公尺,平均溫度為9 ℃;夜晚洄游之平均深度為125公尺,平均溫度為21 ℃。在潛水能力的比較中,鱸鰻具有最佳的潛水能力(平均5.05公尺/分)。雖然設定之上浮時程為1至4個月,但所有衛星標籤都早期脫離上浮,僅記錄2至32天,而早期上浮的事件也以長期困擾著海洋生物之追蹤研究。洄游中的鰻魚會以固定的模式在海中移動,而根據數據的模式改變,有發現到兩件掠食事件,紀錄之深度分布於表層海水,且紀錄之溫度範圍較正常洄游模式狹窄,經文獻比對後判斷太平洋黑鮪是掠食者

的可能性較高。本研究雖無紀錄到成功洄游至產卵場之個體,但研究結果顯示養殖鰻與野生鰻之洄游行為及路徑並無顯著差異,且路徑也與近年日本相關研究結果相符合。本研究結果也能提供日本鰻人工放流之效益評估作業一個參考依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