客廳3000k的問題,透過圖書和論文來找解法和答案更準確安心。 我們找到下列各種有用的問答集和懶人包

中原大學 室內設計學系 洪逸安所指導 李佩君的 室內輕裝修低預算改造之選擇-以集合住宅的居住者為例 (2021),提出客廳3000k關鍵因素是什麼,來自於輕裝修低預算、居住空間改造、色調調整、色溫改變、裝飾選用。

而第二篇論文元智大學 工業工程與管理學系 周金枚所指導 洪啟倫的 探討動態照明之放鬆情境對人的生心理影響 (2020),提出因為有 動態照明、放鬆情境、生理回饋、照度的重點而找出了 客廳3000k的解答。

接下來讓我們看這些論文和書籍都說些什麼吧:

除了客廳3000k,大家也想知道這些:

室內輕裝修低預算改造之選擇-以集合住宅的居住者為例

為了解決客廳3000k的問題,作者李佩君 這樣論述:

住宅的生活環境從物質需求獲得滿足後,逐步延伸到生理與心理層面的舒適性期待,而政府單位也基於國民在居住權利的保障,試圖於每年不斷提升整體的居住條件和品質,唯臺灣的住宅價格始終居高不下,致使眾多國民正面臨著買不起、租不好、住不適的情況,如何讓住居者在空間中享有舒適合宜的生活體驗,已然成為設計產業界與學術界所共同關注的課題;雖然國民皆有居住於舒適住宅的權利,但在生活支出與經濟狀況的考量下,委託或自尋專業從業人員來進行規劃和局部改造,卻彷彿成為遙不可期的夢想,當然這也造成一定程度的壓力和負擔。 承上所述,若能以輕裝修低預算的方式來對室內空間進行改造,勢必能為住宅使用帶來更美好的生活感受

,進而提升國人整體的精神層次與環境品質;有鑒於此,本研究擬透過住宅類型中最多見的集合住宅為對象,並針對空間使用者於色調、色溫與裝飾等輕裝修低預算改造的認知趨向進行比對和分析,最後從107件案例中梳理出住宅改造的經費設定,剖析色調、色溫與裝飾搭配的認知趨向,進而理解空間使用的重要性,藉以豐碩相關研究領域之積累。 最後的研究結果顯示:色調搭配的認知趨向以公共空間為「無彩配色+暖系配色」、私密空間為「暖系配色+無彩配色」>「無彩配色+暖系配色」、衛生空間為「無彩配色+無彩配色」>「無彩配色+寒系配色」、服務空間為「無彩配色+無彩配色」等最常選用;色溫搭配的認知趨向以公共空間和私密空間為「白日光

4000K+暖光3000K」、衛生空間為「白日光4000K+白日光4000K」、服務空間為「冷光6000K+冷光6000K」等較有共識;裝飾搭配的認知趨向以公共空間為「生活傢俱+燈具飾物」、私密空間為「休眠寢具+喜好物品」、衛生空間和服務空間皆為「生活傢俱+綠化植栽」等最顯愛用,這也實際的反應出受調查者們對色調、色溫與裝飾等搭配選用的偏好趨向。 在重要性認知方面主要以「公共空間>私密空間>衛生空間>服務空間」為排序,其公共空間以「客廳空間>餐廳空間>玄關空間>起居室空間」、私密空間以「主臥室空間>臥室空間>書房空間>多功能室空間」、衛生空間以「衛浴空間>廁所空間>廁所空間+浴室空間」、服

務空間以「廚房空間>陽台空間>洗衣間空間>儲藏室空間」等細項排序最具有共識,顯見受調查者們於各相關構面中對機能空間的重視程度和差異。 對於改造建議方面,輕裝修低預算的定義多是盡量不更動平面格局,簡單調整空間色調、燈具形式和色溫,並善用軟裝的佈置來妝點,最基礎的是盡可能修整屋況不佳之處為原則,若就研究分析的結果即可提出「重點式牆面更換色調、開窗部更換簾幕裝飾、妝點地毯和抱枕織品、置換個性化生活傢俱、掛置畫作壁飾或照片、酌變色溫和情境燈具、善用鏡面提升優質感、增添植栽創造綠環境、擺設個人的喜好物品、定期簡易的空間改造」等十點輕裝修低預算改造的淺見,藉以提供相關住宅改造需求者一個有效而明確的根

據,亦可作為相關從業人員於室內裝修設計之參考。

探討動態照明之放鬆情境對人的生心理影響

為了解決客廳3000k的問題,作者洪啟倫 這樣論述:

摘要 iAbstract ii誌謝 iv圖目錄 viii表目錄 x第一章、 緒論 11.1. 研究背景與動機 11.2. 研究目的 41.3. 研究流程 5第二章、 文獻回顧及探討 72.1. 放鬆情境照明的相關研究 72.1.1. 情境照明定義 72.1.2. 放鬆照明相關研究 82.2. 動態照明的定義與相關研究 112.2.1. 動態照明相關定義 112.2.2. 動態照明對於使用者的影響 112.3. 影響照明感受的因子 122.4. 生理量測評估指標 142.4.1. 生理量測與評估方法 142.4.2. 膚電反應

(Skin Conductance Response, SCR) 152.4.3. 手指溫度(finger temperature) 162.4.4. 心率(Heart rate) 172.5. 心理主觀感受評估與量化 17第三章、 研究方法 203.1. 研究對象與受測條件 203.2. 實驗環境 213.2.1 任務空間 213.2.2 放鬆照明空間 223.3. 實驗工具與設備 243.3.1. 實驗燈具 243.3.2. 環境測量 253.3.3. 生理量測 263.3.4. 心理量測 273.4. 實驗變項設定 303.4.1

. 自變項 303.4.2. 依變項 323.5. 實驗流程 333.6. 數據分析 353.6.1. 資料前處理 353.6.2. 數據資料分析 37第四章、 實驗數據結果 394.1. 動態照明之放鬆營造效果 394.1.1. 評估照明情境與年齡層在生理指標上的差異 394.1.2. 評估動態照明與"任務狀態"的生理指標差異 404.1.3. 評估動態照明與"基礎狀態"的生理指標差異 454.1.4. 對於動態照明的放鬆效果小結 474.2. 動態照明之不同年齡層分佈下的放鬆效果 504.2.1. 年齡層對於照明體驗的生理值差異 50

4.2.2. 動態照明在不同年齡層分佈下的生理值差異 534.2.3. 年齡層差異動態照明的影響小結 564.3. 動態照明體驗時間對環境感受之生理指標差異 584.3.1. 年輕族群於不同時間區段動態照明下的差異 584.3.2. 中高齡族群於不同時間區段動態照明下的差異 644.3.3. 不同時間區段動態照明之小節 704.4. 動態照明之主觀問卷結果分析 724.4.1. 主觀問卷之信效度分析 724.4.2. 不同年齡層下對於動態照明的主觀感受差異 724.4.3. 評估動態照明在主觀感受上的差異 754.4.4. 體照明環境舒適性評估 78

第五章、 討論 795.1. 動態照明光環境對人的生心理影響 795.1.1. 人對動態照明在生理感受上的差異 795.1.2. 人對動態照明在主觀感受上的差異 805.1.3. 不同年齡層之最適照明感受 815.2. 動態照明之放鬆環境營造的效果 835.2.1. 動態照明之放鬆情境的影響 835.2.2. 動態照明時間之放鬆感受的影響 845.2.3. 動態照明之主觀感受的影響 85第六章、 結論與未來建議 876.1. 結論 876.2. 未來建議 88參考資料 89附錄一 照明感受度問卷 97附錄二 行為與社會科學研究倫理審查核可證明

101附錄三 研究參與者知情同意書 102附錄四 變異數分析結果 106